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汤维建《民事诉讼法学》(北大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7:0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0636.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第一编 民事诉讼基本理论
  第一章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第二章 民事诉讼目的
  第三章 民事诉讼价值
  第四章 民事诉权
  第五章 民事诉讼模式
  第六章 诉
  第七章 既判力
  第八章 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
 第二编 总 则
  第九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十章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第十一章 管 辖
  第十二章 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
  第十三章 共同诉讼和第三人诉讼
  第十四章 群体诉讼和公益诉讼
  第十五章 民事诉讼证据
  第十六章 民事诉讼证明
  第十七章 期间与送达
  第十八章 保全与先予执行
  第十九章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与诉讼费用
 第三编 通常诉讼程序
  第二十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二十一章 简易程序与小额诉讼程序
  第二十二章 上诉审程序
  第二十三章 再审程序
  第二十四章 诉讼调解程序
 第四编 特殊诉讼程序
  第二十五章 人事诉讼程序
  第二十六章 票据诉讼程序
  第二十七章 海事诉讼程序
  第二十八章 跨国诉讼程序
 第五编 非讼程序
  第二十九章 特别程序
  第三十章 督促程序
  第三十一章 公示催告程序
  第三十二章 破产程序
 第六编 民事执行
  第三十三章 民事执行概论
  第三十四章 民事执行程序
  第三十五章 民事执行措施
 第七编 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
  第三十六章 香港民事诉讼程序
  第三十七章 澳门民事诉讼程序
  第三十八章 台湾民事诉讼程序
第二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806应用法学(诉讼法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806应用法学(诉讼法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812法学综合知识二(民事诉讼法学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武汉大学829民事诉讼法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华东政法大学606诉讼法学考研真题
                                                                                                                                                                                                    内容简介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民事诉讼法学》(第2版,汤维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国内外各大院校广泛采用的民事诉讼法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我国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汤维建《民事诉讼法学》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本书是汤维建《民事诉讼法学》教材的配套电子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教材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第二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精选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近年的5套考研真题,并对大部分真题提供了详尽的答案详解。本书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解析由高分考生根据本科目考研的参考教材和相关教师的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圣才学习网│法学类(fl.100xuexi.com)提供法学类经典教材辅导方案【网授精讲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汤维建主编的《民事诉讼法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民事诉讼法学的师生参考。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第一编 民事诉讼基本理论
第一章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
1.民事纠纷
民事纠纷,是指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关于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和冲突。民事纠纷的主要特点:
(1)民事纠纷的主体之间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2)民事纠纷的内容是争议中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3)民事纠纷的主体可以对民事纠纷的内容进行自由处置。
(4)解决民事纠纷的方法是多元的。
2.自我解决
民事纠纷的自我解决,是指纠纷主体在纠纷发生后,利用自己的力量,寻求纠纷的解决。在此解决过程中,一般没有第三人的介入。
(1)纠纷的自我解决的优点
①保密性强。
②自愿性强。
③具有彻底性。
④成本低。
(2)纠纷的自我解决的弊端
①纠纷的自我解决欲获得成功,一定意义上是双方力量对比的产物。
②由于自我解决纠纷完全依赖于纠纷主体的自觉,缺乏外在力量的制约,这很容易产生弱肉强食的局面。
(3)纠纷的自我解决,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醒;唤醒;压服;对话。
3.调解解决
调解,是指纠纷主体双方在中立的第三者的主持下,互谅互让,和平协商,自愿解决其纠纷的活动。
(1)调解与和解的异同
①相同点:均是通过双方协商的方法解决其纠纷的,都以自愿原则为基础,没有任何人强迫纠纷主体接受解决纠纷的方案等。
②区别:调解是当事人在无法和解的情况下所寻找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是对和解不能的一种补充。
(2)选择调解的原因
①双方在纠纷解决这个问题上,还有一定的共同语言,还有和平解决的希望。
②双方还存在继续维持关系的愿望。
③力图节省解决纠纷的成本。
④对相对方已失去了绝对的信任,希望借助社会上的其他力量参与纠纷的解决过程中,确保纠纷能够尽量获得公平的解决,并借助社会力量监督纠纷解决结果的兑现。
(3)调解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①从主持调解的主体上看,可以将调解分为个人调解、人民调解、社会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和诉讼调解等。
a.个人调解
个人调解,是指任意的第三人所主持进行的调解。
b.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是指由行政机构所从事的调解,如公安派出机关、环境保护机关、专利管理机关、商标管理机关以及任何其他行政机关所进行的调解。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所进行的调解应属于社会调解的范畴。
c.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所进行的调解,它是独立存在的,不属于其他任何形式的调解。
d.仲裁调解和法院的诉讼调解,都是有法律效力的调解,其所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②从调解的效力上看,可以将调解分为无拘束力的调解、有合同效力的调解和有拘束力的调解。
在《人民调解法》施行以及2012年《民诉法》修改之前,个人调解、社会调解与绝大多数行政调解属于无拘束力的调解。2010年以后陆续确定了司法确认制度及其性质等。
调解协议通过法院确认后具有了强制执行的效力,克服了调解协议效力的局限性,延伸了法院的审判职能,开创了诉讼和非诉讼调解有机衔接的新模式。
③从调解所存在的领域来看,可将调解分为一般案件的调解和特殊案件的调解。
a.一般案件的调解
一般案件的调解是广泛意义上的调解,调解主体原则上可以受理所有的可以调解的案件。
b.特殊案件的调解
特殊案件的调解专属于某一特定的机构,其他机构无权对之行使调解权。
④调解还可以从调解活动的规范或制度方面分为制度化的调解、准制度化的调解和制度外的调解等。
4.仲裁解决
仲裁,是指纠纷主体达成进行仲裁的合意(仲裁协议)或者根据法律的规定,将纠纷交由民间的第三方进行裁决的纠纷解决机制或制度。与我国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相较,仲裁制度的特点
(1)仲裁者具有民间性。
仲裁中的第三方是民间组织或社团法人,而不是国家机关。
(2)仲裁所能解决的民事纠纷有限。
在我国,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
(3)仲裁具有较高的自治性。
①是否采用仲裁必须以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仲裁协议(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申请仲裁前)为前提。
②当事人可以合意选择仲裁机构、仲裁员,约定审理方式,可自愿进行和解,在一定条件下还可选择仲裁所依据的实体法或程序法,这都体现了仲裁极高的自治性。
(4)仲裁的规范性较强。
在程序上,仲裁一般要先后经过订立仲裁协议、仲裁的申请和受理、选任仲裁员、开庭审理、裁决等几个环节,而各个仲裁机构也都相应制定了自己的仲裁规则来规范仲裁程序。同时,仲裁的进行和裁决也要遵循实体法的规定。
(5)仲裁裁决具有终局的拘束力。
当事人一旦同意通过仲裁解决纠纷,就不得拒绝接受仲裁裁决。仲裁实行一裁终局,仲裁裁决与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具有同等效力,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6)非机构仲裁
非机构仲裁,也称临时仲裁,仲裁组织或仲裁者是由当事人任意选择的,仲裁结束后,该组织便告解散,它并不长期、固定存在。
5.诉讼解决
民事诉讼,是指由法院在当事人的申请和参与下,行使国家审判权对民事纠纷加以强制性解决的法律机制。
(1)诉讼解决与其他纠纷解决方法的共同点
①其目的都包含有纠纷化解的含义。
②在任何一种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或过程中,当事人的自主性都占有优势,人民法院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
③它们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规范性和程序性。
(2)民事诉讼的特征
与其他解纷机制相比,民事诉讼具有许多自身的特征:
①民事诉讼具有特定的空间性。
从空间或场所来看,民事诉讼是在法院所进行的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②民事诉讼具有严格的规范性。
规范性包括实体规范性和程序规范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a.实体规范性
实体规范性,是指法院解决民事纠纷必须遵照相应的实体法律规范,实体法律规范是法院裁判案件的标准。
b.程序规范性
程序规范性,是指法院在行使审判权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民诉法》的规定进行,程序法律规范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导向和准绳。
③民事诉讼具有鲜明的强制性。
a.法院通过强制的方法解决纠纷,也是诉讼效率的要求,因为诉讼不可能无限制地拖延下去,而必须尽快了结,这也体现了诉讼的强制性。
b.诉讼的结果一旦产生,便因为程序的效力而不得轻易改变,这同样体现了诉讼的强制性特征。
④民事诉讼具有目的上的多元性。
民事诉讼阶段纠纷主体对纠纷的法律评价和价值衡量的差异与分歧,需要由法院作出最终的决断和选择,为了正当地作出价值选择,法院必须同时兼顾各种诉讼目的:既要考虑到纠纷解决的彻底性,又要考虑到如此作出的裁判对将来的导向意义,同时还要确保权利者的权利获得实现,义务者的义务得到履行。
二、各种解纷机制之间的关系
1.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
用多种合法的途径来寻求对民事纠纷的化解是民事纠纷不同于刑事纠纷、行政纠纷的一大区别。民事纠纷存在多种解决的方法方式的原因:
(1)民事纠纷本身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纠纷,纠纷主体可以对它作出自由的处置,即纠纷主体可以任意选择和设定解决纠纷的机制。
(2)民事纠纷是多种多样的,其性质、冲突的程度、烈度、涉及的当事人、与公益相关的程度、证据收集的难易等,都不完全一致,纠纷主体对于纠纷解决所寄托的希望和价值追求也不尽一致,因此,应当提供多种机制供纠纷主体自由选择,以满足纠纷主体不同的愿望和需求。
2.对各种解纷机制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1)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各种解纷机制是独立存在的,其功能各存,优劣各存,相互之间不能替代。每一种解纷机制都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同时在实践中也长期相沿,是由于各种机制都有各自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其他解纷机制所不能取代的。
(2)具有可选择性。
各种解纷机制首先是并存的关系,它们之间不分高低、优劣,供当事人自由选择。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纠纷主体选择了某一种解纷机制,该种机制便可以满足其最终解决该纠纷的愿望。
(3)可以互相转化。
在民事纠纷的解决途径中,各种解纷机制是并存的,它们各有优势,不同的纠纷应当选择不同的机制加以化解,纠纷的解决机制与纠纷的内在特性应当相契合。纠纷主体作出这种选择之时,面临的局限:
①纠纷主体在选择时一般不可能与对方协商,因而具有单方面的局限性。
②纠纷主体因为缺乏对纠纷的专业性认识,对纠纷所涉及的问题判断不会很准,因而作出的解纷机制的选择难免失之盲目,缺乏针对性。
③纠纷主体对立情绪较强,难以理智地对纠纷的利害关系做出恰当的分析和判断,因此也难以选择适当的解纷机制。
(4)它们形成了解决民事纠纷完整的、有机的系统。
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高低,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就是看它化解纠纷的能力如何。对民事纠纷而言,化解纠纷的能力不仅表现在各种解纷机制自身的合理建构和有效运作上,尤其表现在各种纠纷解决机制之间能否合理地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体方面。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063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8 22:57 , Processed in 0.09052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