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8经济学基本理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7:0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0646.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2015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8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2015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8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8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2014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8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5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2013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5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8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2012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8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7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2011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7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6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2010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6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9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4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2009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4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8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4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2008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4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7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415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2006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415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说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基本理论”最新考试代码为“818”,之前年份考试代码分别为815、817、816等,虽然考试代码发生变化,但试卷难度及出题风格不变。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2015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8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



2015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8经济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宏微观经济学原理部分
1.(10分)下表列出了速溶咖啡和烘烤咖啡的零售价格和销售量。
  年份    速溶咖啡零售价格    速溶咖啡销售量    烘烤咖啡零售价格    烘烤咖啡销售量  
  2012    10.35    75    4.1l    820  
  2013    10.48    70    3.76    850  

(1)运用表中的数据估计烘烤咖啡的短期需求价格弹性,并求烘烤咖啡的线性需求曲线?
(2)运用表中的数据估计速溶咖啡的短期需求价格弹性,并求速咖啡的线性需求曲线?
(3)哪一种咖啡的短期需求价格弹性更高?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解:(1)由需求价格弹性公式

计算可知,
烘烤咖啡的短期需求价格弹性为:-[(850-820)/820]/[(3.76-4.11)/4.11]

0.43。
设需求曲线为Q=kP+b,则k=dQ/dp=-85.71,代入2013年数据可得b=1172.23。
因此需求曲线为Q=-85.71P+1172.23。
(2)速溶咖啡的短期需求价格弹性为:-[(70-75)/75]/[(10.48-10.35)/10.35]

5.31。
设需求曲线为Q=kP+b,则k=dQ/dp=-38.46,代入2013年数据可得b=473.06。
因此需求曲线为Q=-38.46P+473.06。
(3)速溶咖啡的价格弹性更高。可能的原因是速溶咖啡的替代品更多或使用者对于速溶咖啡的需求本身较小。
2.(15分)朱丽叶的效用函数为U(F,C)=FC。食物的价格为每单位2美元,衣服的价格为每单位10美元(衣服放在纵轴,食物放在横轴)。朱丽叶每星期的收入为50美元。
(1)求当效用最大化时,朱丽叶的食物对衣服的边际替代率?
(2)假定较之效用最大化的消费组合,朱丽叶现在的消费组合是消费更多的食物和更少的衣服。她的边际替代率较之答案(1)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解:(1)当效用最大化时,食物对于衣服的边际替代率之比等于二者价格之比:

(2)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边际替代率递减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根据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朱丽叶由(1)中均衡点变为消费更多食物和更少的衣服后,随着食物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食物所需放弃的衣服的消费量是递减的,即她的边际替代率较之答案(1)变小了。
3.(8分)唯维决定升级她那台新的个人电脑上的操作系统。她听说新的Linux操作系统在技术上要优于windows,并且价格低很多。然而,当她咨询朋友后发现,她们的电脑都使用Windows。他们都同意Linux更加具体吸引力,但发现在当地商店只有很少的Linux复制品。唯维最终选择了Windows,你能解释一下原因吗?
答:上述例子可以用行为经济学来解释。唯维选择Windows的原因主要由于从众效应的影响,也就是说其在做出选择并不是只按照传统理论中的,个体收入约束下的效应最大化原则,还受到了周围使用者的影响,这使其效用曲线发生了移动,最终形成了上述结果。
从众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受从众效应的影响,需求曲线通常会向右方移动,使消费量变大。这是造成人们的经济行为不理性的心理原因之一。
4.(12分)设垄断企业需求函数为:Q=144/P2,其平均可变成本为:AVC=Q1/2,其固定成本为5。
(1)计算其产量、价格和利润。
(2)如果政府限制其价格不能高于4美元,其产量和利润各是多少?
(3)如果政府希望其生产尽可能多的产量,应该如何设定价格上限?
解:(1)利润函数为:


利润函数的一阶最大化条件为:

解得:




代入需求函数和利润函数,可得:

,


(2)根据利润函数一阶导可知,0<Q<4时利润递增;Q>4时,利润递减。因此Q越接近4时利润越大。在P≤4时只有当P=4时,产量Q才是最接近4的,利润最大。即在有最高限价的情况下,该企业会采用最高价格4元,此时产量为:Q=144/P2=9,利润为:


即当政府设定的价格上限为

时,企业生产的产量为最大。
(3)政府可以根据平均成本定价法,即

来定价,此时有:

可得Q=12,P=


故当政府希望其生产尽可能多的产量时,应该把价格上限定为

。当价格小于

时,厂商就停止生产,所以价格

是厂商生产产量最大化时的价格。在此价格上,生产为了收回固定成本,将进行生产,且产量最大为12。
5.(10分)请回答如下问题:
(1)为什么MGM会将Gone with the Wind和Getting Gertie’sGarter两部电影捆绑放映或销售?需求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点才能通过捆绑销售获利?
(2)搭售<Tying)与捆绑销售(bundling)区别在哪里?为什么有的企业会选择搭售?
答:(1)将两部电影捆绑销售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对于两部电影的需求是负相关的,即消费者对其中一部电影的保留价格高,另一部电影的保留价格低,与此同时不同消费者对于两种电影的相对保留价格是不同的,如果单独销售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企业必须将每种产品的价格定为众多消费者中保留价格的最低值,但是将两种产品捆绑销售之后,企业可以将产品的价格定为众多消费者中保留价格之和的最低值以获得利润最大化,由于消费者对于两种产品的保留价格不同而且是负相关的,所以通过捆绑销售必然可以获得比单独销售更大的收益。
当消费者对两种产品的需求呈负相关关系,而且不同消费者对于两种产品的相对需求程度不同时,即相对保留价格不同时,选择捆绑销售可以进一步攫取消费者剩余,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2)搭售的产品通常将具有一定互补性的产品放在一起销售,即在没有一种产品的情况下另一种产品是完全无用的,而捆绑销售则可以将无关联的产品放在一起销售,搭售会以一些捆绑销售的形式出现,但是其实质上比捆绑销售的要求条件更高,除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之外还会有相关产品的垄断势力存在时才会形成搭售的条件。
搭售使厂商可以计算需求,更好的实施价格歧视,即通过具有垄断势力的产品来搭售其他产品,实施两部收费制实施价格歧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垄断势力。搭售也可以有其他用途。很重要的一个用途是保护消费者对一种品牌的信赖。这就是为什么特许经营者常常被要求从提供特许方购买投入品。例如,美孚石油公司要求它的服务站只能销售美孚汽油和美孚电池等等。同样地,直到最近,麦当劳的特许经营者必须从麦当劳那里购买全部材料和用具——从包装纸到纸杯,从而确保产品的标准和保护品牌。
6.(15分)假定某一个经济体数据如下:C=0.8(1-t)Y,t=0.25,I=900-50i,G=800,L=0.25Y-62.5i,



=500。请回答如下问题 
(1)描述IS曲线的方程;
(2)描述LM曲线的方程;
(3)均衡收入水平、均衡利率水平是多少?
解:(1)IS方程被称为物品市场均衡方程,代表在商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产出的各个组合。IS方程描述了作为利率函数的均衡产出水平,它是在给定税收和支出水平下做出的。
当物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有:
Y=C+I+G
将题设相关数据代入上式可得:
Y=0.8(1-0.25)Y+900-50i+800
Y=4250-125i
此方程代表的是利率与产出的负向关系,即利率升高时导致投资成本增大,投资减少,进而形成的总产出减少。
(2)LM方程称为货币市场均衡方程,描述的是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即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利率与总产出的对应关系。
由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可得:

于是LM曲线方程为:
Y=2000+250i。
此方程描述的是总产出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大,导致利率上升,所形成的总产出与利率的正向关系。
(3)当IS关系和LM关系均处于均衡状态,物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水平达到均衡。将IS曲线方程和LM曲线方程联立可以得到:
4250-125i=2000+250i
解得:i=6,Y=3500。
因此,均衡的国民收入是3500,均衡利率是6。
7.(10分)促进人均产出增长的方式有哪些?中国持续了30年的经济调整增长,还能持续吗?为什么?试用增长理论解释之?
答:(1)促进人均产出增长的方式
促进人均产出增长的方式主要来自于人均资本占有量和人均技能水平或者受教育程度。人均资本量的增加可以使生产者可调配的资源更多,从而使单位工作时间所能调配的资源更多,进而使人均产出更高,与此同时储蓄率的高低也会影响人均产出的增长上速度,当储蓄率较高时会有更多的产出转化为再生产,即用作投资,当用作再生产的资本大于折旧时会产生资本的积累,资本的积累会进一步增加人均资本量使产出上升,但是人均资本增加所带来的人均产出增加是边际递减的,直到人均资本增量和人均资本折旧恰好相等时,人均产出会达到均衡水平,增长不再继续。人均受教育水平和人均技能水平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人均产出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轨道增长,使均衡产出水平增加,均衡条件依然为人均资本增量和人均折旧相等,影响人均产出的因素主要有储蓄率、人均资本量、人均受教育水平或技术水平。
(2)中国增长情况
中国在持续30年增长之后,依然存在增长空间,根据索洛增长理论,永久性增长的动力是技术进步。这是因为在索洛模型中,①如果储蓄率高,经济的资本存量就会大,相应的稳定状态的产出水平就会高,但这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总是会趋向收敛于稳定状态下的均衡经济增长率。②人口增长率的增加,会使得总产出的增长率提高,但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从而降低了人均产出的稳态水平。③技术进步不仅能够提高人均产出的增长率,而且能够保持总产出的长期增长。
现在的中国人均资本保有量依然有上升空间,当人均资本量上升时,同时储蓄率较高,在此情况下人均资本的增加量会大于人均资本折旧,从而带来人均资本量的上升,导致人均产出的增长。与此同时,中国正在不断进行的创新研究,创造新的技术。技术进步会改变投入产出效率,使在不改变投入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产出水平,随着技术研发的资金持续投入,会有持续的技术增长,使人均产出持续向更高的轨道跃进,也会形成持续的增长动力。在人均资本增长和技术进步这两个因素之间,技术进步会成为人均产出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
8.(10分)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有什么不同?什么是滞胀?
答:(1)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根据现实统计资料所给出的反映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形状不同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表明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的曲线。所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关于短期内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会存在交替关系的原因,货币主义者认为,如果工资契约是在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的情况下订立的,那么,物价上涨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因而厂商愿意扩大产量,增加就业。当工人们发现实际工资下降时,他们会要求增加货币工资,但货币工资的增长总是滞后于物价上涨。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一旦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会上移,工人会要求足以补偿物价上涨的更高的名义工资,而雇主则不愿在这个工资水平上提供就业,最终,失业率又恢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无论政府如何继续采取通胀政策,工人预期的调整必然带来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进一步上移,结果长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弗里德曼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因此,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这实际上就是货币中性论的观点。
②政策含义不同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有效性。在长期中,经济中能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因此,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变动,失业率总是固定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以引起通货膨胀为代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不能减少失业,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无效性。
(2)滞胀
滞胀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双高情况。在短期中,滞胀使经济产量下降,物价上升,引起较高的失业和较高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向右移动,即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因为长期中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权衡取舍,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失业率都趋向于其自然率,因此,滞胀不会导致菲利普斯曲线移动。
9.(10分)某国处于经济衰退之中,你认为汇率贬值政策会刺激总需求,人而使国家脱离经济衰退吗?
(1)可以做些什么才能引发这种贬值?
(2)其他国家会怎么样反应?
(3)在什么时候,这就成为以邻为壑的政策(beggar-thy-neighbor policy)?
答:当此国家处于经济衰退状态时,汇率贬值会使本国货币相对其他国家货币变得便宜,产品出口到国外,用外币结算并换算至本国货币时,数量会较贬值前减少,因此会使国内产品的相对价格降低,而更加用有竞争力,以此来增加产品的需求,增加产出水平。
(1)可以通过增发本国货币,降低利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过使用本币来购买外币的行为来引发贬值。其中增发本国货币可以使本国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增大,从而使利率降低,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利率降低,货币价格降低,相对其他货币的价格降低,从而导致贬值。通过对利率的调整,在利率平价条件下,会使本国货币贬值,利率下降,降低存款准备金和降低利率同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本国货币的供给,通过降低利率来是货币贬值。
(2)在本国货币贬值后,在物品市场上,由于本国产品相对其他国家产品价格较低,其他国家会增加购买本国产品,当其他国家依然希望保持其生产的物品在市场上有价格竞争力时,会采取相应货币手段使其货币减值或通过行政手段保证其国内市场中本土产品的竞争力。在货币市场中,由于本国货币价格降低,当其他国家预期本国货币有上涨的空间时,会增持本国货币,当其他国家预期本国货币会继续贬值时会减持本国货币。
(3)当本国内需不足,需要通过增加外需通过进出口来拉动本国经济时,会采用此种策略来使货币减值增加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当其他国家未进行相应的汇率调整时会使其利益收到损害。
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
10.(20分)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资本积累的定义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2)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越高,同量的可变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积累的数量也就越多。资本家除了用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的办法来提高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外,还通过压低工人的工资来达到这一目的,这实际上是把工人的一部分必要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商品的价值就会降低,这便会从以下几方面影响资本积累的规模:
a.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从而使劳动力这一商品的价值也降低,这就可提高剩余价值率,增加剩余价值量,扩大积累规模。
b.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由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价值下降,同量资本便可以购买更多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于是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也就增加了资本积累的数量。
c.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商品价值的下降,同量剩余价值便表现为更多的商品,这样,资本家就可以在不减少甚至增加他的个人消费的情况下,增加资本积累的数量。
d.在劳动生产率提高条件下,当更新原有的生产资料时,可由效率更高和价格更便宜的生产资料代替旧有的生产资料,从而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或相对剩余价值。
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所用资本就是指在生产中发挥作用的全部劳动资料的价值;所费资本则是指每次生产过程中耗费掉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劳动资料的价值。投入生产中的劳动资料,并不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被消耗掉,像厂房、机器等劳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全部都被使用着,但只是逐渐地被消耗掉,因而它们的价值也只是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这样,在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便形成了一个差额。这个差额的大小,取决于劳动资料的质量和数量。
④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在剥削程度一定的条件下,剩余价值决定于被剥削的工人人数。如果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不变,则随着预付资本数量的增大,资本所雇佣、剥削的工人人数随之增加,资本家能够剥削到的剩余价值数量也会增加,从而资本积累的数量也会增加。
11.(15分)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
答:(1)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当这个矛盾达到十分尖锐化的程度时,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可通过这个矛盾的具体表现反映出来。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一种表现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各个资本主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都竭力加强企业内部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以便提高生产效率和取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并在竞争中战胜对手,保存和发展自己。同时,生产的社会化也迫使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加强生产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以使企业生产顺利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却使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各个资本家所私有,各个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是资本家的私事,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政府调控和政府干预,在相当程度上使生产无政府状态有所弱化,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时期中,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性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使社会资本再生产基本比例关系的失调发展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引起大量商品过剩时,便会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另一个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为了追求大量利润和参与市场竞争,总是竭力扩大生产的规模。而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生产技术,又为生产扩大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资本家总是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对劳动者的剥削,提高剥削程度,从而使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与社会生产的扩大相比日益相对地缩小,导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严重矛盾,当这个矛盾发展到尖锐化程度时,市场上商品大量积压,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便会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4)经济危机的每一次爆发,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入巨大的混乱,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抗性矛盾,充分表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
12.(15分)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1)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由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的具体形式相关,因此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的效率。劳动生产率可以由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由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
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2)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不仅指劳动实际操作技术,而且也包括劳动者接受新的生产技术手段,适应劳动生产率新的工艺流程的能力。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科学技术越是发展,而且越是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
③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分工、协作和劳动组合,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工艺规程和经济管理方式。
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主要指劳动工具有效使用的程度,对原材料和动力燃料等利用的程度。
⑤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与社会生产有关的地质状态、资源分布、矿产品位、气候条件和土壤肥沃程度等。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064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9 01:59 , Processed in 0.11765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