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809英语水平测试翻译高分特训100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7:0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0822.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1章 翻译技巧指南
 1.1 英汉语言对比
 1.2 英译汉翻译技巧指南
 1.3 汉译英翻译技巧指南
第2章 英汉互译高分特训100篇
 2.1 英译汉
  政治类
  经济类
  文化类
  旅游类
  环保类
  科普类
  法律类
  社会热点类
  文学类
 2.2 汉译英
  政治类
  经济类
  旅游类
  环保类
  科普类
  法律类
  社会热点类
  人物传记类
                                                                                                                                                                                                    内容简介                                                                                            
《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809英语水平测试翻译高分特训100篇》是由圣才考研网组织人员精心编写而成的,本书是一本旨在帮助广大考生提高翻译水平,轻松应对翻译考试中各种题材的辅导用书。本书总结归纳了常用的翻译技巧,并精选出100篇文章。这些文章内容新颖,语言地道,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以及环保、科普、旅游、社会热点等多方面题材,每篇文章均有参考译文。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1章 翻译技巧指南
1.1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两种语言属不同语系,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构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因此,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对做好英汉互译是十分重要的。英汉翻译的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在具体介绍英汉翻译技巧之前,本部分将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宏观上的对比,以助于译者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并在翻译时自觉运用这些特点,译出更符合目标语的译文。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和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接应,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意。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
与英语造句手段不同,汉语造句注重隐形连贯,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注重意念连贯,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汉语很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
英译汉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结构、形式,才能确定句子的功能、意义;汉译英时,则要先分析句子的功能、意义,才能确定句子的结构、形式,这样才能使译文通顺、流畅。
二、英语是综合语,汉语是分析语
英语是综合性语言,它主要通过本身的形态变化(如数、时、格等)来表达其语言意义。如表示不同时态时,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在动词原形后加-ed,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都各有不同变化。
汉语是分析性语言,它的语法关系和句法关系主要不是通过词语本身来体现,而是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表示出来的。比如,单看“工作”这个词,很难判断其词性,但如果说“努力工作(workhard),找工作(to find jobs)”,就很容易看出来了。
三、英语多前重心,汉语多后重心
在表达多逻辑思维时,英语往往是判断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描写等在后,即重心在前;汉语则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即重心在后。例如:
The visit gives me the opportunity which I have long sought, to seefor myself the achievement of the Chinese people.这次访问使我有机会亲眼看一看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这是我向往已久的。
四、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在英语句子中,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通过从句或分词手段作为附属成分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其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积词成句,积句成章,流水句较多,呈线型排列,一句接一句,短句较多,句子结构呈竹竿型分布,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五、英语多替换,汉语多重复
英语表达相同的意思时往往变换表达方式。第一次说“我认为”可以用“Ithink”,第二次再用“Ithink”显然就很乏味,可换成“Ibelieve”或“I imagine”之类的表达。另外,对于第二次提到的事物,英语往往用代词来替代。相比之下,汉语对变换表达方式的要求没有英语那么高,很多英语中的变化表达在汉语中则用重复手段来表达。例如:
The monkey's most extraordinaryaccomplishment was learning to operate a tractor. By the age of nine,themonkey had learned to solo on the vehicle.这只猴子最了不起的成就是学会驾驶拖拉机。到九岁的时候,这只猴子已经学会了单独表演驾驶拖拉机了。(tractor和vehicle在句中显然都表示“拖拉机”,英语表达上有变化,而译成汉语时使用了重复表达法。)
六、英语多抽象,汉语多具体
结构复杂和表达抽象是翻译英语句子的难处所在。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把长句变短句、从句变分句,结构上的难题往往迎刃而解。但表达上的抽象则要求译者吃透原文的意思,用具体的中文进行表达。从词类的使用来看,英语多用名词,有静、虚、抽象的特点;汉语多用动词,有动、实、具体的特点。例如:
Teaching gives me pace and variety,and challenge and the opportunity to keep on learning.
从事教学使我的工作进程有了规律,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既向我提出了挑战,也为我提供了不断学习的机会。
1.2 英译汉翻译技巧指南
尤金·奈达将翻译的原则和标准概括为:“翻译就是在译语中用最为贴切自然的对等语,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风格上再现原语的信息”。英译汉的过程可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要真正掌握英译汉的技巧并非易事。首先是英文理解难,由于两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所以一句英文在英美人看来顺理成章,而在中国人看来却极为别扭。二是中文表达难,英译汉有时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对等词汇。另外,英译汉时对掌握各种文化知识的要求很高,因为我们所翻译的文章,其内容可能涉及到极为广博的知识领域,而这些知识领域多半是我们不大熟悉的外国的事情,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难免会出现一些翻译中的差错或笑话。正是因为英译汉时会遇到这么多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翻译实践,对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加以对比、概括和总结,以找出一般的表达规律来,避免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翻译错误,而这些表达的规律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技巧。本部分内容分别从词、句、篇章三个层次介绍英译汉方面的相关技巧。
一、词的翻译
翻译离不开词,而英语和汉语在词的构成,意义,词性,词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正因为英汉词汇之间有很多差异,因此词汇翻译不可能达到一一对应的程度,以一个汉语词套用一个英语词,而是要掌握一定的词汇翻译技巧。本书总结出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几大主要关于词的翻译技巧:语义确定、词类转化法、增减法、反译法、分译法、释义法。
(一) 语义确定
在进行英译汉时,同样一个简单的字或词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就可能含有不同的意义。这就需要译者依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某一个字或词语的意义。词义的确定一般要经过两个必不可少的步骤:一是正确理解;二是确切表达。
1.理解中的选义
在英语词汇里,有些词语义丰富,释义繁多,给词义的确定带来不便。除此以外,还有不少词语搭配中的虚实两用,也就是一个词的原义,或者是实义,以及它的引申义,或者是虚义一起使用。这都给翻译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在进行翻泽时,字典的帮助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光有字典的帮助.而没有具体的上下文也是不够的。我们要更多地借助于上下文。翻译中对字和词语的理解就是要从上下文入手,接下来,我们以“head”为例看一下英语词在不同上下文里的不同选义。
He was badly wounded in the head. 他头部受重伤
You should use your head a bit. 你该动一下脑筋。
He has a good head for mathematics. 他的数学能力很强。
The dinner cost us five dollars a head. 这顿饭花去我们每人5块钱.
He was standing at the head of the staircase. 他站在楼梯的顶端。
Let’s discuss the question underfive heads. 让我们分五个题目来讨论这个问题。
The headof his bed was piled with books. 他的床头堆满了书
Present at the meeting were the heads of government of the four countries.
出席会议的有四国政府的首脑。
Go and ask the head of our department.问我们系的头去。
Heads or tails ? 正面还是反面?
Where is the head ? 厕所在哪里?(船上用语)
有的时候,上下文不一定是完整的长句、甚至于一大段话,上下文可以是个短短的词组或是一个紧凑的固定搭配。也就是说,我们可根据两三个字或词语来确定某一个字或词语的意义,下面再看一组实例:
sophisticated(本意为“失去天真纯朴的”)
sophisticatedman  老于世故的人
sophisticatedwoman   狡黠的女子
sophisticatedcolumnist  老练的专栏作家
sophisticated electronic device   精密的电子装置
sophisticatedweapon 尖端武器
2.表达中的选词
在翻译过程中,有了正确的理解并不等于翻译已经完成。在同一个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可以有多种正确的表达方法,译者应选用最地道的表达方法来完成翻译的过程。
一般说来,选词是在一组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进行的。就拿英语单词die来说,它的基本意义为“死”。但是,在不同的上下文中.die除了用“死”这个字来表达外,还有许许多多同义词和近义词可供选择。例如:
我们可以用“亡,故,卒,弱,殁,殪,殂,陨,薨,崩, 毙 ”来表达,也可以用“亡故.身故,物故,物化,故世,谢世,弃世,过世,下世,就世,仙逝,仙游,千古,作古,归西,归天,大故,不在,过去,不禄”等,还可以用一些四字成语来表示,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以身许国,葬玉埋香,玉陨香消,溘然长逝”等。
从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一个词在译文里的同义词和近义词越多,就越有可能把它译得比较精确,但是,在选词方面的难度也就越大。
一般说来,普通的抽象词语不但原文里的词义多,而且每个词语在原文和译文的同义词和近义词也特别多,这给表达和选词增加了难度。为了做到精确的表达,我们在选词时既要考虑到词语的语域和语体,又要照顾到词语的感情色彩——用书面体词语或是口语体词语;用褒义词或是贬义词。英语单词good是个虚指的抽象词义。我们在不少情况下可以用它的基本词义“好”来翻译。请看下面的实例:
He is agood man. 他是一个好人。
This is a good book. 这是一本好书。
I wish you good luck. 祝你好运。
在翻译上面三个句子中的good时,我们不需要进行选词。原因是上面五个句子都属于非正规的或是口语化的,完全可以用一个普通的“好”字来处理。但是,比较正规的书面语体里就不能-味用“好”字来翻译good一词了,而应该根据具体的上下文用有一定文采的较正规的褒义词。请看下面例句:
It was a girl with good manners. 这是一位举止得体的姑娘。
These were labeled as good eggs. 这些都被标为新鲜的鸡蛋。
Dogs are often regarded as man’s good friends. 狗经常被认为是人们的忠实朋友。
接下来再来看一个形容词的选词实例:
He once again imparted to us his great knowledge, experience and wisdom.
我们又一次领受了他那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无穷的智慧。
(在上面这个实例中,英语单词great的基本词义为“很多”。如果我们把his great knowledge,experience and wisdom简单地译成“他那许多的知识、经验和智慧”,译文就显得语言枯燥,丝毫没有文采,也缺少一种优美的节奏感,不像是地道的汉语。)
3.翻译中的灵活性
在翻译的过程中,完全按照原文的句式和字典的释义来进行翻译是行不通的。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和语法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进行灵活处理。请看下面例句:
①After the fall of France,Germany was incomparably stronger than England onthe ground, about equally matched in theair, and gravely inferior at sea.
法国崩溃之后,德国陆军大大超过英国,空军力量旗鼓相当,海军则不幸处于劣势。
(如果译成“德国在陆地上大大超过英国,在空中旗鼓相当,在海上则不幸处于劣势”,译文就显得不地道。)
②Poor Joe’s panic lasted fortwo or three days, during which he did not visit the house. (W. M. Thackeray,Vanity Fair)
乔的恐慌继续了两三天;这可怜虫不肯回家。
(如译成“可怜的乔的恐慌持续了两三天,这段时间里没有回家”,就显得主语拖沓,而且有头重脚轻之感。)
(二)词类转化法
由于西式思维的抽象性和中式思维的具体性,英汉两种语言在措辞时呈现出不同的动静倾向。汉语是动态语言,行文中多用动词,英语是静态语言,行文中呈现出少用动词的倾向,而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在进行英译汉时,我们常用汉语的动态优势来代替英语的静态优势,即将英文中有动词意味的名词、形容词、介词等转换为汉语的动词,这是英译汉时经常要用到的翻译方法。
1.英语名词转译成汉语动词。例如:
①The sight and soundof our jet planes filled me with special longing.
看到我们的喷气式飞机,听到隆隆的机声,我感到特别神往。
②He has long been usedto last-minute decisions.
他长期以来习惯于在最后一分钟做出决定。
2.英语形容词转译成汉语动词
英语中表示知觉、情感、欲望等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在系动词后作表语用时,往往可转译成汉语动词。这类形容词有:able, afraid, angry,ashamed, aware, grateful, ignorant, sorry, thankful等。例如:
①You are ignorant of the duties you undertake in marrying.
你完全不懂你在婚姻方面承担的责任。
②They were news-hungry. 他们迫切地想弄到消息。
3.英语介词转译成汉语动词
有些介词本身具有方向性和动态感,往往可以表示某动作行为的进展状态,起到动词的作用。翻译时,可将其转译为汉语动词,例如:
①Millions of the people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are finally off poverty.
千百万山区人终于摆脱了贫穷。
②With a rifle across his shoulder the boy was playing thesoldier.
那男孩肩上扛着枪在装士兵。
4.英语副词转译成汉语动词。例如:
①She opened the windowto let fresh air in.
她把窗子打开,让新鲜空气进来。
②The sea thundered on, over and past,and as it roared by it revealed a hideous sight.
海浪狂啸着滚来,如泰山压顶一般,又怒吼着滚远,巨浪过处,一片狼藉。
英语的静态倾向与汉语的动态倾向只是英汉措辞中的一个比较显著的差异。在实际翻译实践中,双语词类的转换不仅限于此,我们应具备这种变通意识。例如:
1.英语中很多由名词派生的动词,以及由名词转用的动词,在汉语中往往不易找到相应的动词,这时可将其转译成汉语名词。例如:
①Our age is witnessing a profound political change.
我们的时代是深刻的政治变化的见证。
②To them, he personified the absolute power.
在他们看来,他就是绝对权威的化身。
2.英语形容词派生的名词或是抽象名词往往可以转译成汉语形容词。例如:
①The spokesman admittedthe feasibility of the Americanproposals.
发言人承认美国的建议是可取的。
②We were all concernedwith serious contemporary problems, especially the Middle East question and thecontinuation of the cruel war inVietnam.
我们都十分关心当前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中东问题和仍在进行的残酷的越南战争。
3.英语名词转译成汉语副词。例如:
The delegates at the conferenceunanimously expressed their determinationto oppose hegemonism on the part of the two superpowers.
会上,代表们一致表示坚决地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4.英语形容词转化为汉语副词。例如:
①We have known a similar past of humiliation and exploitation.
在过去,我们都同样地遭受到凌辱和剥削。
②We have made a careful study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se chemicalelements.
我们仔细地研究了这些化学元素的特性。
以上介绍了英语某些词类转译为汉语动词的技巧,以及其他类型的词性转换。在翻译中,应按照译句的句型,灵活运用各种转换技巧,使译文通顺自然。
(三)增减法
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无论涵义、搭配、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差异,一一对应的现象一般不多。为使译文通顺畅达,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英译汉时需要增加必要的词语,省略不必要的词语。这一技巧的使用原则是增词不增义,减词不减义,而使意义能够更加明确,文字更加通顺。现将增词和减词的翻译技巧分述如下:
1.增词
在翻译时,为弥补语义损失,连接上下文,或为避免译文的意义含糊,有时需要增加词句,以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便于读者理解。根据增补的情况不同,可将之分为语义增补、语法增补和修辞增补。
⑴ 语义增补
原文中已有的暗含意思,有时需通过加词明确表达出来。例如:
①Inflation has nowreached unprecedented level.
通货膨胀已发展到了空前严重的地步。
(译文加入了“严重”一词,与空前对应,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②The crowds melted away.
人群渐渐散开了。
(原文中并没有“渐渐”一词,但melt含有渐渐融化、渐渐散尽的意味,因此在译文中加入了“渐渐”这样一个状语。)
英译汉时,按照汉语的习惯,有时需要加一些范畴词,将抽象名词的含义具体化。例如:
①We were all greatlymoved by his loftiness.
我们都被他那种崇高品质所深深感染。
(loftiness是一个表达抽象概念的词,在译成汉语时需要添加词汇,使之符合汉语习惯。)
②And the latter noted inhis diary the general’s pessimismregarding the military position in the West.
后者在日记中记下了这位将军对西线军事形势悲观看法。
根据汉语习惯,有时需要添加“概括性”词。例如:
①The thesis summed upthe new achievements made in electronic computers, artificial satellites androckets.
论文总结了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和火箭这三个领域中的新成就。
②Henry Kissinger hadslept there before, in July and again in October.
这之前,基辛格七月和十月两度在此下榻。
⑵ 语法增补,也称为结构增词,是指英语原文中有很多情况下会运用省略,但在翻译成中文时,有时需要补充上省略的部分。
英语在比较句、条件句或省略句中往往有较多省略,尤其是相同部分,在翻译中需要补充。例如:
①Ignorance is the mother of fear, as well as admiration.
无知是羡慕的根源,也是恐惧的根源。
(增词使译文结构完整,起强调作用。)
②Better be wise by the defeat of others than by your own.
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比从自己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更好。
英语中有许多表示时态的词,但中文中不用动词的屈折用法表示时态,因此在翻译时常增加时间状语或语气助词等来进行翻译。例如:
①It is like a dream tome now, floating through my mind in slow motion. Many children were playingclose to the waters.
当时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就像是一场梦,在我脑海里缓缓浮动。那一天,许多孩子在靠近水边的地方玩耍。
(添加主语和时间状语,使上下文衔接顺畅。)
②I had never thought I’dbe happy to find myself considered unimportant. But this time I was.
以往我从未想过,当我发觉人们认为我是无足轻重时,我会感到高兴。但这次情况确是如此。
英语中多用名词,在转换成符合汉语习惯的动词时,往往需要加词。例如:
They had been through it all athis side—the bruising battles, thehumiliations of the defeat… Through empty mid-1960s—untilat last, in 1968, they were able to savor the sweet taste of triumph.
他们始终站在他的一边,经历过残酷的厮杀,忍受过辛酸的失败,熬过了一事无成的六十年代中期,好不容易挨到一九六八年,他们才尝到了胜利的甜头。
⑶修辞增补
翻译比喻性词语、成语、歇后语,双关语有时需增添一些解释性词语,才能把意思完整、明白地表达出来。例如:
①Shed crocodile tears.
猫哭耗子,假慈悲。
②It catered to largeappetites and modest purses.
它迎合胃口大而钱囊羞涩的吃客。
有时为了增强修辞效果,增加一些形容词或副词,来使译文更加达意顺畅。例如:
①Oh, Tom Canty, born inrags and dirt and misery, what sight is this!
啊,汤姆,生在破烂、肮脏和苦难中,现在这番景象却是多么煊赫啊!
②They were, in fact,very fine ladies; not deficient in good-humour when they were pleased, nor inthe power of being agreeable when they chose it; but proud and conceited.
事实上,她们都是非常好的小姐;她们并不是不会谈笑风生,问题是要碰到她们高兴的时候;她们也不是不会待人和颜悦色,问题在于她们是否乐意这样做;可惜的是,她们一味地骄傲自大。
2.减词
所谓减词法,就是把原文中需要而译文中不需要的单词、词组等在翻译过程中加以省略。英语是形合语言,重形合(hypotaxis),即词与词、分句与分句之间都用明确的关联词等语法词表示出来。汉语是意合语言,重意合(parataxis), 即分句短语按顺序排列,少用关联词,少用关系副词等,往往比较简洁。因此在英译汉时,减词译法的使用也很普遍,可将之分为语法减词,语义减词和修辞减词三类。
⑴语义减词
有时原文中的词汇冗余,有语义重复的现象,在翻译时往往采用省词译法或合词译法。例如:
①He is a man of culture and learning.
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
②I hate all these hustle and bustle.
我讨厌这种拥挤不堪的场面。
⑵语法减词
出于汉语简洁的习惯,在翻译时往往省略英文中必须有而汉语中可有可无的成分,如冠词、代词、关系副词、连词、系动词等。例如:
①He put his hands into his pockets and then shrugged his shoulders.
他把双手插进口袋,然后耸了耸肩膀。(省物主代词)
②A soldier must obeyorders.
军人必须服从命令。(省冠词)
⑶修辞减词
为了使译文简洁不拖沓,取得好的修辞效果,有时省略原文中不必要的词汇,而用中文中的四字成语来翻译。例如:
①These developing countriescover vast territories, encompass a large population and abound in natural resources.
这些发展中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②So fine was the morningexcept for a streak of wind here andthere that the sea and the sky looked all onefabric, as if sails were stuck high upin the sky, or the clouds had droppeddown into the sea.
清晨晴朗,微风徐徐,水天一色,征帆如插高天,浮云似坠海底。
在使用增词减词的翻译技巧时,应考虑汉语实际表达需要,做到“忠实”与“通顺”并重,而不能随意增、减,造成“多译”、“漏译”。
(四)反译法
所谓反译法就是指原文从正面表达的,译文可以从反面着笔翻译,如把肯定句译成否定句,或者把否定句译成肯定句。汉语和英语在表达中都有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有些意思按照常用的表达习惯只能从正面,或者只能从反面进行表达。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符合译入语表达的要求,有些情况下必须从反面进行翻译,否则就会非常生硬拗口。反译法包括正说反译和反说正译。
1.正说反译
英语中有些词形式是肯定的,但意义却是否定的,含有这些词的句子往往翻译成否定句。
(1)名词
例1:Mr.Bennet was so odd a mixture of quick parts, sarcastic humour, reserve, and caprice
班纳特先生真是个古怪的人,喜欢插科打诨,爱挖苦人,同时又不苟言笑,变幻莫测。
例2:Thisfailure was the making of him. 这次不成功是他成功的基础
(2)动词
例1:Sucha chance denied me. 我没有得到这个机会。
例2:Theworld today is far from peaceful. 如今的世界很不和平。
(3)形容词
例1:Oncein a while, a tragedy occurs which touches even the most case-hardened heart.
悲剧不时发生,连那些麻木不仁的人们也有所触动。
例2:Hisrefusal is not final. 他的拒绝不是不可改变的。
(4)副词
例1:Wemay safely say so. 我们这样说万无一失。
例2:Hereminded me of what I should otherwisehave forgotten.
他提醒了我,要不然我就会把这事忘了。
(5)介词
例1:Hisbehavior is above praise. 他的行为不止是值得称赞的。
例2:Thebook is beyond me. 我读不懂这本书。
(6)连词
例1:Iwill not give up unless I succeed.
如果我不成功,我就不放弃。
例2:BeforeI could get in a word, he had finished the speech.
我还没来的及插话,他已经做完演讲了。
(7)短语
例1:Webelieve that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ill live up toour expectation.
我们相信年轻的一代将不会辜负我们的期望。
例2:Johnmissed the bus and he was at a loss toknow what to do next.
约翰错过了公交车,他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2.反说正译
反说正译是为了把原文中某些否定形式中所含的肯定含义表达出来,以增强语气、或明确语义、或达到某种修辞效果。
(1)名词
  例1:Thegovernment has worked out new plans for disarmament.
政府制定出了裁军的新方案。
例2:Hemanifested a strong dislike for hisfather’s business.
他对他父亲的行业表示强烈的厌恶情绪。
(2)动词
例1:Thedoubt is still unsolved after ten-day’sinvestigation.
经过十天的调查疑团依然存在。
例2:Tomand I rambled the whole day to see how the shipsunloaded.
汤姆和我一整天闲逛,看看船是如何卸货的。
(3)形容词
例1:Hewas an indecisive man and always hesitedto make any decision.
他优柔寡断,做任何事都犹犹豫豫的。
例2:Thepanic swept through Singapore, until rumors of down-town riots proved unfounded.
直到市区发生骚乱的谣言被证明纯属空穴来风,新加坡到处一片惊慌。
(4) 副词
例1:Manyagreed that the president had in effect resigned dishonorably.
许多人认为首相辞职实际上是很丢面子的。
例2:Hefailed in the exam because he just read the textbook carelessly.
他只是马马虎虎的看了一下课本,所以没通过考试。
(5) 短语
例1:Don’t lose time in posting this letter. 赶快把这封信寄出去。
例2:Whatwe said was nothing but a joke, but shetook it seriously.
我们只是在开玩笑,她却当真了。
(五)分译法
单词的分译是指把一个英文单词译成一个独立成分,从句或并列成分。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1.单词词义分译:英语有些单词的语义呈综合型,即一个词内集合了几个语义成分.译成汉语时,不易找到合适的对等词,很难将其词义一下全部表达出来。这种情况下,汉译时可将其语义成分分布到几个不同的词语上。例如:
① Imagine that you stepinto a shopping mall and a spy immediately beginstracking your every move.
想象一下:当你步入商厦,一个间谍立即尾随而来,监视你的一举一动。
② That littlepink-faced chit Amelia with not half any sense, has ten thousand pounds and an establishment secure,…
爱米丽亚那粉红脸儿的小不点儿,还没有我一半懂事,倒有一万镑财产,住宅、家具、奴仆一应俱全。
2.单词搭配分译:英语中有些词语间的搭配关系颇有特点,汉译时要打破原文的结构,按照汉语习惯.将有关词语分别译出。例如:
①She had such a kindly,smiling, tender, gentle, generous heartof her own, …
她心地厚道,性格温柔可疼,器量又大。为人又乐观。
(heart一词被分译成“心地”、“性格”、“器量”和 “为人”,四个词,再与它前面的五个形容词搭配)
⑵His announcement got a mixed reaction.
他的声明引起了反应,不过有好有坏。
(mixed一词分译为“好”与“坏”两个词来修饰“反应”。)
3. 修辞需要词语分译:有时将单词分译只是为了达到某种修辞效果,例如:
①And in their furtherdisputes she always returned to this point, “Get me a situation—we hate each other, and I am ready to go.”
从此以后她们每拌一次嘴, 她就回到老题目,说道: “给我找个事情,反正咱们你恨我我嫌你。我愿意走。”
(一个hate分译成“恨”与“嫌”两个字,使得译笔生动, 读者似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②Not that the partingspeech caused Amelia to philosophize, orthat it aimed her in any way with a calmness,the result of argument,…
倒并不是(平克顿小姐的)临别赠言使爱米丽亚想得通丢得开、因此心平气和,镇静下来,……
(此处将"philosophize”分译作“想得通”“丢得开”,将“calmness”分译作“心平气和” “镇静下来”,说明译者真正吃透了原文, 摆脱了字典释义的束缚,使用恰当的译文语言再现了原文的特色, 并做到了结构匀称,声调和谐。)
4.有时,为使信息拥挤的英文句子变成信息分布均匀的汉语句子,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可将译英语单词译为汉语分句。例如:
①The Chinese seemed justifiably proud of their economicachievements.
中国人似乎为他们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这是合乎情理的。
(这个英语简单句翻译成了汉语的表顺承关系的联合复句。其中的副词justifiably 修饰整个句子,译成了一个分句,译得忠实到位。)
②He stalked away, butwith a gnawing uncertainty in hisbreast. 、
他昂首阔步地走开,心里半信半疑,感到十分苦恼。
(形容词gnawing 被译成译句的分句,从而使信息拥挤的英文句子变成了信息分布均匀的汉语句子, 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让读者一目了然。)
(六)释义法
释义,顾名思义,就是解释词语的意义。当原文中某个词语在译入语中无法找到与之对应的词语,这时便可考虑放弃原文的表面形式而尝试释义法,对该词语进行适当的阐释。
放弃译文与原文的表层对应,是为了求得深层对应,最终目的是为了使译文在风格上保持前后一致,上下一贯,可以避免机械地翻译使该词在译文中所产生的突兀感和格格不入感。采用释义法要注意两点:(一)释义要准确,要有根有据,不能胡乱解释;(二)应保持译文行文简洁,不能把译文搞得拖沓臃肿。具体用法可见下面例子:
1. Thesun sets regularly on the Union Jack these days, but never on theEnglish language.
原译:现在太阳从英国国旗上有规律地落下,但是英语却不是这种情况。
改译:现在,英国已不再是个“日不落”的国家了,但是,英语却广泛流行使用着。
2.Early Reagan was a mirror image of early Carter.
原译:上台时的里根有着执政初期卡特的镜子形象。
改译:里根上台时在做法上跟执政初期的卡特毫无二致。
3.The system is the brainchild of Lior Hessel.
原译:这个系统是莱奥·赫塞尔大脑的产儿。
改译:这个系统是莱奥·赫塞尔的研究结果。
4.This man is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
原译:这个人是家中的黑羊。
改译:这个人是家庭中的害群之马。
5. Among these gift horses, it is the decline in interest ratesthat has done the most to foster the FORTUNE 500's bottom-line bonanza.
原译:在这些金马中,令《财富》500强企业财源滚滚的莫过于利率的下调。
改译:在这些天赐良机当中,令《财富》500强企业财源滚滚的莫过于利率的下调。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采用释义法时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主要体现在译者对译文读者的知识面和理解能力要有充分的估计。译者对译文读者的估计要准确,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过低估计会在不该释义时采用了释义法,使译文显得拖沓臃肿。例如:
Black people have all too oftenfound the American Dream a nightmare.
黑人们经常发现所谓的美式民主自由等等不过是恶梦一场。
(这句直接译为“美国梦”,读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可以不采用释义法。)
其实,现代汉语中有很多词语是通过直译法直接引进来的。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鳄鱼的眼泪”、“斯芬克司之谜”、“达摩克利斯之剑”等已广为汉语读者所接受,并成为汉语词汇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但是,采用直译时也不能过高的估计译入语读者的接受理解能力,否则,他们会感到不知所云。如,我们如果将上面例句中“mirror image”译成“镜子形象”,“theblack sheep”译成“黑羊”等等,都还不能为普通的中国读者所接受,因此翻译这些词语时还是采用释义法为好。
有些词汇的翻译有自己约定俗成的技巧,下面对专有名词、数词、拟声词的翻译技巧分别给以说明,供考生参考学习。
?专有名词
我们在英译汉时,常常会碰到一些专有名词和事物名词。有时我们可以在字典或其他工具书里找到相对应的译词,但很多时候我们在翻译这些词时,需要自己灵活掌握。由于此类名词的数量多,种类杂,我们在广泛阅读、不断积累的基础上,还应掌握一些相关的翻译技巧,这将有助于我们在汉译英中对此类词的翻译。一般情况,我们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经常采用表意法、谐音法、表形法、谐音加表意法、部分谐音部分表意法等五种方法,其中表意法和谐音法用得最为广泛。
1.谐音法
谐音法就是根据英语单词的发音,在汉语中找同原词发音相近的字来翻译原词。这种方法多用来翻译人名、地名、药名等。如:
  ⑴译人名
  Thomas托马斯  Obama奥巴马 Aristotle亚里士多德
  Shakespeare莎士比亚  Napoleon拿破仑 Socrates苏格拉底
⑵译地名
  California加利福尼亚  Colorado科罗拉多 Vienna维也纳
  Berlin柏林 Cyprus塞浦路斯  Somalia索马里
  ⑶译药名
  aspirin:阿斯匹林  Nitrendipine尼群地平
  quinine:奎宁  Antondine安痛定
  2. 表意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译法,即在汉语中找出同原词含义相同的词。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可以在字典或其他工具书里找到相应的译词的。例如:
  computer计算机    microscope显微镜
  projector投影仪  transformer变压器
  但必须注意,有时当英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固定搭配在一起时,他们表达的意思可能与两个词字面意思的组合意思完全不同。此时我们就不能仅从字面上去表意,而应深入一步从含义和惯用法上去表意。如:
  honey cooler不能译为“甜冷饮”,而应译为“讨好女人的男子”;
  night cart不能译为“夜车”,而应译为“粪车”;
  hand money不能译为“手中之财”,而应译为“定金、保证金”;
  fish story不能译为“钓鱼故事”,而应译为“牛皮、大话”;
  dog days不能译为“狗的日子”,而应译为“三伏天”;
  cat suit不能译为“猫服”,而应译为“喇叭裤”;
  pig head不能译为“猪头”,而应译为“顽固分子”;
  pig tail不能译为“猪尾巴”,而应译为“辫子”;
  donkey’s breakfast不能译为“驴子的早餐”,而应译为“草垫”。
  3. 谐音加表意法
  谐音加表意法就是先将原词音译过来,然后再在音译词的后边加上一个原词中没有的、表示此物所属类别的名词,从而使译词的意思更加明朗。例如:
  bowling保龄球  beer 啤酒   cigar雪茄烟   sardine 沙丁鱼
pizza比萨饼    waltz 华尔兹舞  ballet芭蕾舞 champagne香槟酒
jacket夹克衫   polka波尔卡舞    flannel法兰绒  carbine卡宾枪
4.部分谐音部分表意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英语单词中,将其中的一部分谐音,而将另一部分表意,从而得到一个完整的译词或词组。例如:
neon-sign,将其中的neon音译为“霓虹”,将剩下的sign意译为“灯”,合并之,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完整的部分谐音部分表意的汉语译词“霓虹灯”。
tungoil 译为“桐油”(“桐”谐音,“油”表意);
NewZealand 译为“新西兰”(“新”表意,“西兰”谐音);
motorcycle 译为“摩托车”(“摩托”谐音,“车”表意)。
?数词
英语中的有些数词在汉译时可以等值翻译,但有时为了使汉译句子能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在对英语中的数词汉译时,也有不少数词在不能等值翻译,或者完全不译出来。具体情况可参照下面例子:
(1)等值翻译:
one in a thousand 百里挑一
ineverything at a glance 一览无余
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
within a stone's throw 一箭之遥
kill two birds with onestone 一箭双雕
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吃一堑,长一智。
(2)不等值翻译:
one in a thousand 百里挑一
atsixes and sevens 乱七八糟
on second thoughts 再三考虑
by ones and twos两两地,零零落落地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He had one over the eight after be drank only halfbottle of the wine.
他才喝了半瓶酒就醉得七歪八倒了。
(3)不译出英文中的数词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way. 有志者事竟成。
Pridewill have a fall. 骄者必败。
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人各有所好。
I'll love you three score and ten.我会一辈子爱你的。
Ten to one he has forgotten it.很可能他已经忘了。
He talks about you nine times out of ten when we have a chitchat.
每次我们闲聊他几乎都谈及你。
The parson official1ypronounced that they became one.
牧师正式宣告他们成婚。
?拟声词
把人、动物或自然物所发出的声音如实地加以描摹,这种修辞方法称为拟声。汉英皆有,但是有着较大的区别。在汉语里一般采用直接摹写声音的拟声词,而在英语里,一些动词和名词本身就具备了拟声的特点,融音与意为一体,引起音与音之间的联想。因此拟声词的翻译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拟声词的英译汉中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英文中的拟声词可以直接翻译为汉语拟声词。例如:
①Crack! The stick broke intwo.
喀嚓!棒子断为两截。
②The sweet trilling of a murmuring stream and the melodiousnotes of nightingales formed altogetherthe most enchanting harmony.
悦耳的潺潺流水和夜莺的婉转娇啼,奏出令人神往的和谐曲调。
③Two heavy guns went offin the woods— Bump! Bump!
两门重炮在森林里开始发射了——轰隆!轰隆!
2.英文中拟声的动词、名词和动词派生词在汉语中常常被翻译成动词或者名词的附加成分。例如:
①But as the door banged, she seemed to come back to life again.
可是当门砰地一声关上地时候,她好像又清醒过来了。(动词附加成分)
②All was quiet and stillexcept for the distant tinkling of a piano.
除了远处一架钢琴的叮当叮当声之外,万籁俱寂。(名词附加成分)
(3) “What’s happening?” he muttered.
“怎么回事呀?”他喃喃地问。(动词附加成分)
3.有时为增加效果,英文中的非拟声词可以翻译为汉语中的拟声词。例如:
①The kids are crying loudly.
孩子们在哇哇大哭。
②Tom expected them tostart brawling, but Mrs. Cooper merely laughedgood-naturedly.
汤姆以为他们要开始吵架了,可是库柏太太只是很和善的哈哈大笑了一阵。
③The logs were burning briskly in the fire.
木柴在火中哔哔剥剥烧的正旺。
4.英文中的某些拟声词可以模仿不同事物的声音,在汉语中要翻译为不同的拟声词。例如:
①Thunder rumbled in the distance.远处雷声隆隆。
②The cart rumbled past.大车轱辘轱辘地驶过。
③The boy’s stomach rumbled emptily.男孩的肚子饿得咕咕叫。
5.关于动物叫声的拟声词不管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都很具体,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选准具体词语。现将最常用的具体词语列举如下:
A fly hums (buzzes, drones).苍蝇嗡嗡(哼哼)叫。
A fox yelps. 狐狸叫。
A frog croaks. 青蛙哇哇叫。
A goat bleats.山羊咩咩叫。
A goose cackles (gaggles). 鹅嘎嘎叫。
A hen cackles (chucks, chuckles,clucks).母鸡咯咯叫。
A horse neighs (whinnies, nickers).马叫(嘶,鸣, 萧萧)。
A lamb bleats (baas). 小羊咩咩叫。
A lion roars.狮吼。
A magpie chatters.喜鹊喳喳(啾啾)叫。
A monkey screeches (chatters,gibbers, jabbers).猴子叫(猿啼, 猿啸)。
A mosquito hums(buzzes,drones).蚊子哼哼(嗡嗡)叫。
A mouse squeaks (peeps).老鼠吱吱(唧唧,啾啾)叫。
A nightingale jugs (jug-jugs).夜莺歌唱(鸣)。
A owl hoots (whoops).猫头鹰叫。
A parrot squawks.鹦鹉叫。
A pig grunts (squeals).猪咕噜咕噜(哼哼)叫。
A bee hums(buzzes,drones).蜜蜂嗡嗡(哼哼)叫。
A bird twitters(chirps,chirrups).鸟啭(唧喳地叫)。
A bull bellows (lows).公牛哞哞叫。
A calf bleats.小牛哞哞叫。
A cat miaows (miaus, mews, purrs).猫咪咪叫。
A chick cheeps (pips, peeps). 小鸡唧唧叫。
A cicada chirps (chirrups). 蝉鸣,知了叫。
A cock crows. 公鸡喔喔叫。
A cow moos (lows). 母牛哞哞叫。
A crane whoops.(风声)鹤唳。
A cricket chirps (chirrups).蟋蟀唧唧叫。
A crow caws (croaks). 乌鸦哇哇叫。
A deer bleats. 鹿叫。
A donkey brays (hee-haws). 驴叫。
A dove coos. 鸽子鸪鸪叫。
A duck quacks. 鸭子呱呱叫。
An elephant trumpets. 象叫。
A pigeon coos.鸽子鸪鸪叫。
A rat squeaks (peeps).老鼠吱吱(唧唧,啾啾)叫。
A sheep bleats (bans). 绵羊咩咩叫。
A snake hisses. 蛇声咝咝。
A sparrow twitters (chirps,chirrups). 麻雀吱吱喳喳叫。
A tiger growls. 虎啸(吼,叫)。
A turkey gobbles. 火鸡(咯咯)叫。
A whale blows. 鲸鱼(扑扑)叫。
A wild-goose honks. 雁叫。
A wolf howls (growls). 狼(嚎,嗥,号)叫。
二、句子的翻译
英汉的差别不仅仅表现在词汇方面,在句法方面的差别也给翻译带来了很大困难。正确理解和翻译英语分句的关键是区分英汉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弄清句子内在的逻辑关系,适当调整句子结构。本书根据英汉句子间的差异总结出以下几点关于句子的翻译技巧:语序调整法,从句的翻译,长句的翻译,英语被动句的翻译,英语否定结构的翻译。
(一)语序调整法
语序反映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模式。对同一客观事物或事实,英汉有不同的语言表达顺序。西方民族是直线型的由一到多的思维方式,句子的句意重心多位于句首,由主到次,而汉族是曲线型的由多对一的思维方式,将重心后置。因此翻译时,应考虑到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地调整译文的词句顺序,将英语句子中的某一部分的位置进行变动,或放于句首,或放于句末,或插入句中,有时甚至需要打乱顺序,重新组合。
1.前置法
英语句子主语显著,先果后因;汉语主题显著型,先因后果,层层递进。处理这种句子时适合进行前置。
例1:Theyhad to give up the program for lack of governmentsupport.
因为缺少政府支持,他们只好放弃了这个项目。(状语前置)
例2:Wewatched a movie about the anti-japanese waryesterday.
昨天我们看了一部关于抗日战争的电影。(定语,状语前置)
2.倒置法
英语句子习惯将总结性的话, 因果关系中的结果放在句首,汉语与此相反,因此翻译过程中要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将顺序调整一下。
例1:It is certainthat she injured the left leg the other day.
她前几天把腿弄伤了,这一点很确定。
例2:Iam at a loss what I ought to say on thatoccasion.
在那种场合该说什么话,我确实一筹莫展。
3.拆离法
英语句子中一些表修饰,评论性的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都位于名词前面,翻译成汉语时须将这些成分与主干拆离。
(1) 拆离单词
例1:Heis undoutly the best student in thiscelebrated university.
在这所名校中,他是最出色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例2:Shecrushed down on the protesting chair.
她猛然坐到椅子上,椅子被压得吱吱响。
(2) 拆离词组或插入成分
例1:Ideem it is honorable of those whoeducate children in the remote countryside.
我认为那些在偏远的农村支教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例2:I am excited tostand here to share with you my adventure experience.
与你们共同分享探险经历,我感到很兴奋。
4.插入法
有些英语句子或短语较长,它们的位置历来使译者很困扰。解决这一困扰的方法之一就是采用插入法——用破折号,括号或前后逗号将英语中难以翻译的长句插入到汉语中。
例1:Thebiosphere, the sphere of life, is not sofamiliar to us as the three phsical zones.
我们对生物圈(生命圈)可能并不如对三个自然带那么熟悉。
例2:Thebeautiful, elegant and considerate firstlady is also benevolent to the poor.
第一夫人,漂亮,高雅,体贴,同时对贫苦人民慷慨大方。
(二)从句的翻译
英语从句相当丰富,比如说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从句等。汉语从句顺序和英语从句顺序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从句位置的差异。
1.定语从句
(1) 定语后置
例1:Forinstance, the nuns who never take a bath withoutwearing a bathrobe all the time, when asked why, since no man cansee them, they reply, “Oh, but you forget the good God.”
那些修女,她们洗澡时总是穿着浴衣。有人问既然没有男人能看见她们,为什么总要穿浴衣洗澡呢?她们的回答是:“喔,但你们忘记善良的上帝了。”
(2) 定语前置
例1:The people who worked forhim lived in mortal fear of him.
在他手下工作的人对他怕的要死。
例2:I was, to borrow from John, the spy who was to stay out in the cold.
借用约翰的话来说,我成了一个被打入冷宫的间谍了。
2.名词性从句
名词性从句一般不需要改变原文顺序。同位语从句可提前也可不提前。
例1:Hewould never let the history books say of him thathe had been content to sit on the sidelines, to be a gentle, leisurelypresident, letting events take their course.
他绝不肯让将来的历史书提到他时,说他甘当一个袖手旁观,悠闲文雅而听任事情自流的总统。(宾语从句)
例2:Itis strange that she should have failed to see herown shortcomings.
真奇怪,她竟然没有看出自己的缺点。(主语从句)
例3:That was how a small nation won the victory over a big power.
就这样,小国战胜了大国。(表语从句)
例4:The idea that the life cut short is unfulfilled is illogical because lives are measuredby the impressions they leave on the world and by their intensity and virtue.
生命短暂既不圆满,此种观点荒谬无理。评价一个人的一生应当看他给世人留下的影响,他所取得的成就及其个人品质。(同位语从句提前)
例5:Heexpressed the hope that he would come over to visitChina again.
他表示希望再到中国来访问。
3.状语从句
(1) 时间状语
例1:Pleaseturn off the light when you leave the room.
离屋时请关电灯。(状语前置)
例2:Heshouted as he ran.
他一边跑一边喊。(译为并列成分)
(2)目的状语
例1:Theystepped in to a helicopter and flew high in the sky inorder that they might have a bird’s-eye view of the city.
为了对这个城市做一鸟瞰,他们跨进直升飞机,凌空飞行。(目的状语前置)
例2:Themurder ran away as fast as he could, so that hemight not be caught red-handed.
凶手尽快地跑开,以免被人当场抓住。(译成表目的的后置分句)
(3)让步状语
例:The threat of deathdoes not depress hem, even though he has become theNO.1 villain to them.
即使他在他们心目中成了第一号坏蛋,死亡的威胁也不会使他消沉。(让步状语前置)
(4)条件状语
例1:Once the men had been accepted by the Comet organization, they were brought toBrussels.
他们一旦被彗星组织收下了,就被带到布鲁塞尔去。(译成表条件的分句)
例2:If one of them collapsed, as they often did, the guide usedto carry him over the mountains.
如果其中一个人垮了,这种事时常在他们中间发生,向导就要背他过山。(译成表假设的分句)
(5)因果从句
例1:Afterall, it did not matter much, because in 24 hours,they were going to be free.
反正关系不大,二十四小时以后他们就要自由了。(因果从句译为并列句)
例2:Because he was convinced of the accuracy of this fact, he stuck to hisopinion.
他深信这件事正确可靠,因此坚持己见。(因果从句译为偏正复句中的主句)
(三)长句的翻译
翻译长句时,首先要弄清楚原文的句法结构,找出整个句子的中心内容和各层次意思,然后分析几层意思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再按照汉语特点和表达方式,正确的译出原文的意思。
1.顺译法
在英语和汉语中,许多句子表达的行为、事情或情感通常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安排,也有不少句子按所表达的逻辑意义关系排列,这样大多数句子主要成分的顺序基本一致。英汉长句主要成分的顺序亦是如此。例如:
①If we wish to be free—ifwe mean to preserve inviolate those inestimable privileges for which we havebeen so long contending;if we mean not baselyto abandon the noble struggle in which we have been so long engaged, and whichwe have pledged ourselves never to abandon, until the glorious object of ourcontest shall be obtained—we must fight!
如果我们希望自由——如果我们真想维护我们如此长期为之不懈斗争的珍贵权利,使之完全无损,如果我们真想不可耻地放弃我们如此长期从事的并发誓不达光荣目的决不罢休的崇高斗争——那么,我们就必须战斗!
②We hear what they saidand view what they did; we see them as if they were really alive; we sympathizewith them, enjoy with them, grieve with them; their experience becomes ours,and we feel as if we were in a measure actors with them in the scenes whichthey describe.
我们如闻其声,如观其行,如见其人;我们同情他们,和他们悲喜与共;他们的感受成为我们自己的感受,我们觉得仿佛自己是在他们所描绘的场景中与他们同台扮演着角色。
2.逆译法
有些英语长句的主句和从句的排列顺序与汉语表达习惯不同,甚至恰恰相反,遇到这样的句子时,就必须从原文后面译起,逆着原句的顺序译。例如:
①Furthermore, it isharder to ignore them when they cannot be banished psychologically to anotherpart of town or excused as the whims of alien groups—when they have to beacknowledged as “part of us.”
况且,当我们心理上无法将之(暴行、邪恶、卑鄙行经等)驱逐出去的时候,当我们不能将之作为异己分子一时的古怪念头加以饶恕的时候,当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是我们的一部分的时候,对它们置之不理就难上加难了。
②Time went fast for onewho has a sense of beauty, when there are pretty children in a pool and a youngDiana on the edge, to receive with wonder anything you can catch.
当你跟可爱的孩子们站在池子里,又有个年轻的狄安娜在池边好奇的接受你捉上来的任何东西的时候,如果你懂得什么叫作美的话,时间是过得很快的。
3.分译法
英语长句比较多,而汉语句子一般比较短。为了符合汉语表达法,我们常可将英语长句拆开来译。把原句中较长的修饰语单独译为一句或几句,这种译法称为分译法。有时,英语长句中主句和从句或主句与修饰语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翻译时可按汉语多用短语的习惯,把长句中的从句或短语化为句子,分开来叙述。例如:
①While the presentcentury was in its teens, and on one sunshiny morning in June, there drove upto the great iron gate of Miss Pinker-ton’s academy for young ladies, onChiswick Mall, a large family coach, with two fat horses in blazing harness,driven by a fat coachman in a three-cornered hat and wig, at the rate of fourmiles an hour.
(当时)这个世纪刚过了十几年。六月的一天早上,天气晴朗。契息克林阴道上平克顿女子学校的大铁门前面来了一辆宽敞的私人马车。拉车的两匹肥马套着雪亮的马具,一个肥胖的车夫带了假头发和三角帽子,赶车子的速度是一小时四哩。
②Happiness is like avisitor, a genial, exotic Aunt Tilly, who turns up when you least expect,orders an extravagant round of drinks and then disappears, trailing a lingeringscent of gardenias.
幸福就像一位和蔼可亲、带着异国情调来拜访你的蒂莉姨妈。她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刻来临,大大方方请你喝酒,然后翩然离去,留下缕缕栀子的清香弥漫在你周围。
4.合译法
有些英语长句顺译或逆译都感不便,分译也有困难,这时就应仔细推敲,或按时间先后,或按逻辑顺序,有顺有逆,有主有次的对全句进行综合处理。例如:
But without Adolf Hitler, who waspossessed of a demoniac personality, a granite will, un-canny instincts, a coldruthlessness, a remarkable intellect, a soaring imagination and—untiltoward the end, when drunk with power and success, he overreached himself—anamazing capacity to size up people and situations, there almost certainly wouldnever have been a Third Reich.
然而,如果没有阿道夫希特勒,那就几乎可以肯定不会有第三帝国。因为希特勒有着恶魔般的性格、不可思议的本能、无情的冷酷、杰出的智力、深远的想象力以及对人和局势惊人的判断力。最后,他由于被权利和胜利冲昏了头脑而自不量力,弄巧成拙。
(四)英语被动句的翻译
在没有必要、不愿或无法说出施动者,以及为了强调受动者时,英语就用被动语态来表达。相比之下,汉语虽然也使用被动语态,但它的使用范围不是很广。在通常情况下,英语被动句可以译成汉语被动句,但需加“被”、“受”“遭”、“把”、“为…所”、“挨”、“加以”、“经过”等表被动的标记语,也可以译为汉语主动句。究竟做何选择,必须考虑汉语的表述习惯,从句式、修辞和辅助词语等。
1.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被动句
例1:Hewas arrested last week.
上星期他被捕了。
例2:Heis deprived the right of receiving goodeducation.
他被剥夺了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
2.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主动句
英语被动句使用频率较高,但是汉语中被动句一般用于不好的事情中。所以一般情况下,英语的被动句译为汉语的主动句。
例1:Ourplan has been approved by the Presidentof our university.
校长批准了我们的计划。
例2:Theatrewill be reinvented and become much freerand more imaginative.
戏剧将脱胎换骨,变得更加自由,更富想象力。
3.英语被动句译为不带被动标志性词语但包含被动意义的汉语句子
汉语的被动意有时是通过主谓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的,所以英语的被动句可以译为含被动意但无被动词的句子。
例1:Themigrant workers are desperately needed in the southern cities of Chine. 中国南方城市现在急缺农民工。
例2:Hisheart was deeply hurt by her cruel words. 她尖锐的话语深深伤了他的心。
4.英语被动句的其他译法
例1:English is spoken in Britain, the U. S. and some other countries.
讲英语的国家有英国、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译为汉语的主语)
例2:A telephone wasfitted up in the pavilion.
亭子里装了一部电话。
(五)英语否定结构的翻译
英语否定句的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加上英语和汉语表达方式习惯的不同,因此翻译起来比较困难,且容易出错。下面就英语否定句的不同种类分别进行讨论。
1.部分否定
用一般否定词“not”对英语中的“all,every,both,often,always”等词进行否定时。所得的结果不是全部否定,而是部分否定。例如:
Not both books are helpful.并非两本书都有益。
Every does not know himself.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自知之明。
The rich are not always happy.富人并不总是幸福的。
2.全部否定
全部否定是指将句子的否定对象进行彻底、全盘的否定。构成全部否定的否定词有“never, nothing,nobody, neither, none”等,在英译汉时,可以将英语的全部否定句译成汉语的否定句。例如:
There is nothing interesting in his book. 他的书中没有什么有趣的。
Nobody knows hisaddress. 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址。
3.否定转移
所谓否定转移是指将否定词或否定成分从原来的位置转移到句子的谓语动词前,往往可以使否定语气显得更加委婉。
⑴ 当主语的谓语动词是“think,suppose, image, believe”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时,常出现“否定转移”现象。英译汉时要注意到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将否定还原。例如:
①I don’t think it right to make such a hasty decision.
我认为这样仓促的做出决定是不好的。
②I don’t image they have finished the job yet.
我想他们还没有完成任务。
⑵ 否定方式,目的,时间等状语的否定词转移到谓语动词前。例如:
① Roman was not built in a day.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
② I am not feeling very well today. 我今天觉得不怎么舒服。
4.双重否定
双重否定是指句子中出现两次否定,即否定加否定,实则表达肯定的意思,其语气较强,英译汉时刻译成肯定形式或双重否定形式。例如:
①No plant can survive without air.
没有空气,植物就不能生存。(有空气,植物才能生存。)
②Tom won’t come unlesshe is invited.
除非有人邀请他,汤姆才会来。
5.暗含否定
有些句子里并没有出现否定词“not”或“no”,但用了表达否定意义的动词,名词,形容词,介词,副词,连词等来表达否定意义,在英译汉时要特别注意,可以用汉语里的否定词语进行表达。例如:
①We were forbidden to keep a single bird of our own.
我们就连一只鸟也不许养。(动词表达否定意义)
② Her words caused his loss of confidence.
她的话使他毫无自信。(名词表达否定意义)
③ He is the last person who will do that thing.
他是最不可能干那事的人。(形容词表否定意义)
④I can hardly understand him.
我几乎不能理解他的意思。(副词表否定意义)
⑤He prefers English rather than French.
他喜欢英语,不喜欢法语。(连词表否定意义)
⑥The situation is out of control.
局面无法控制了。(介词表否定意义)
三、篇章翻译
词和句子的翻译归根到底都是为篇章的翻译服务的。语言的实际使用单位是语篇,而不是词语结构。翻译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形式,其实质是用一种语言的语篇材料代替另一种语言与其意义对等的语篇材料。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因此篇章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衔接和连贯。
除此之外,篇章翻译还应考虑到各种文体。文体的研究在中外都源远流长。翻译之所以要研究文体,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译文得体,而这也是评定译文高下的一个重要尺度。要做到这一点,对原文语言的剖析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从各个方面着手。首先,可从题材上进行分析:如果是科技题材,则译文要符合对科技文章的常规要求;如果是论述文,那么译文也应具有论述文体的风貌等等。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学生应当涉猎各种文体的文章,比如政论文体和新闻文体类文章可多阅读Chine Daily等报刊。
(一)语篇衔接与连贯
语篇是一系列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中,词汇和词组构成句子,句子和句群等构成语篇,所以构成语篇的句子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逻辑上的联系。只有语义连贯并且相互之间衔接良好的语句才能表达符合逻辑的思想。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是语句成篇的重要保证。
1.语篇衔接
衔接主要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通常是通过词汇和语法手段将语句聚合在一起,构成语篇。英语常用指称语(如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等),连接词(如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以及定冠词来实现衔接;汉语常用省略主语或重复的手法来实现衔接。英译汉时,英语的代词,关系代词等语法衔接手段常还原为名词。例如:
Britain lives by commerce. With 2%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it is the world's fifth largest trading nation. It relies more than any other major economy onthe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it exports, the investment that it attracts and wemake abroad.
The strength of its financialservices sector is well-known; the world’s leading center forinternational bank lending, foreign exchange, aviation and marine insurance,for example.
But British exports range farbeyond services, important as they are. Itexports one quarter of all we produce; more per head than either Japan or theUnited States.
原译文:
英国的生存依赖贸易。虽然英国人口只占全球的2%,它却是世界第五大贸易国。它对商品和劳务出口以及对投资和引资的依赖超过了世界上其他主要经济体。
它的金融服务业以实力雄厚而著称,是国际银行借贷、外汇以及航空和海事保险业的中心。
服务业在英国的出口中占重要地位,但英国的出口绝不仅限于服务业。英国四分之一的产品供出口,人均出口量高于美国和日本。
(第三段中的services的翻译出现了问题。英语不喜欢用词重复,往往要借助替代手段来避免重复。此语篇中第三个services即是替代的前面出现的financial services,二者形成词汇衔接,即services是financialservices的上义词。汉语习惯上喜欢重复,因此第三个services应该在汉语中译为“金融服务”。此外,原文中许多用到“it”的地方,在译文中也用“英国”来代替,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正确的译文应该是:
英国的生存依赖贸易。虽然英国人口只占全球的2%,它却是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英国对商品和劳务出口以及对投资和引资的依赖超过了世界上其他主要经济体。
英国的金融服务业以实力雄厚而著称,它是国际银行借贷、外汇以及航空和海事保险业的中心。
金融服务业在英国的出口中占重要地位,但英国的出口绝不仅限于金融服务业。它四分之一的产品供出口,人均出口量高于美国和日本。
2.语篇连贯
连贯是指语篇中不同成分之间的语义关联。与衔接可通过词汇或语法手段来实现不同,语义的逻辑关系经常隐藏在字里行间,所以连贯的实现一般需要信息接收者根据语境信息和背景知识,通过逻辑推理来掌握信息发出者的交际意图。例如:
He finds that students who wereeasy to teach, because they succeeded in putting what they had been taught intopractice, hesitate when confronted with the vast untouched area of Englishvocabulary and usage which falls outside the scope of basic text books.
译文:
学生们最初很容易教,因为他们能把教他们的东西付诸实践,现在教师却发现他们面对着大量未曾接触过的英语词汇和惯用法而踌躇起来,因为这些词汇和惯用法都是基础教科书所没有涉及的内容。
(原文中动词“finds”,“hesitate”,“falls”都用了一般现在时,都是对现状的描述,从时间概念上可以把这几个动词统领的内容集合为一个意义群理解,而“students”后面的定语从句及跟在后面的原因状语从句的动词用了“were”和“succeeded”两个过去时代的动词,它们又可以属于另一个意义群。这样,通过时态衔接形式,过去与现在的层次便非常鲜明,语义上则显得连贯。但是,汉语中我们无法通过动词形态的变化来表达时间的先后顺序关系,因此译文加入了表示时间的连接词“最初”,“现在”,达到了连贯的效果。)
(二)常见文体的翻译
翻译不仅要译出原文的意思,而且还要译出原文的语言文体风格。对文体的划分,语言学家仁者见仁,角度不同分类也就不一。以下我们对科技文、新闻、论说文以及政论文等常见体裁的特点及翻译技巧做一些基本介绍。
1.新闻文体的翻译
(1) 新闻文体的特点
①种类广,内容庞杂
新闻体裁一般包括新闻电讯、新闻报道、特写、文艺性作品等等,种类极其繁多。而其内容可涉及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等,可以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②用词新颖
英语新闻文体在用词方面具有“用词新颖,精巧别致”的显著特点。许多词语与其它一些报刊常用词汇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所谓的“新闻词汇”。新词在构成与表现形式上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a.新事生新词,比如伴随着计算机而产生的dialogboxes(对话框),随着网络通讯而产生的email(电子邮件),前几年深受青年学生喜爱的walkman(随身听);
b.新近时髦词,比如cool(酷),fan(发烧友);
c.派生新构词,比如anti-corruption(反腐倡廉),multi-media(多媒体的);
d.临时造新词,比如afive-year plan(五年计划),a build-to-ordermanufacturing model(定做加工的生产模式)。
此外,英语新闻文体在用词方面的另一倾向是广泛借用各个行业和学科领域的词语,包括体育、军事、商业、科技、文学、娱乐等方面的词语以及俚语、行话等。
③句子结构特点
新闻报道中常采用一种“扩展的简单句”,不仅可以使读者思路清晰,也便于记者将事实交待清楚。新闻报道多使用主动语态,因为用主动语态叙事可给读者一种“直接感”,使叙事达到无可置疑的“直言不讳的效果”。另外,新闻报道还广泛使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目的是使报道具有“最大限度的客观性”,使读者确信记者在报道中并未掺杂个人观点。
(2) 新闻文体的翻译技巧
针对上文讲到的新闻文体的特点,在英译汉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英文表达的消息来源放在句尾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汉语习惯恰恰相反。
例1:BEIRUIT, Dec. 3 —Americanhostage Alan Steen walked to freedom here today after 1733 days (four years,313 days) in captivity, diplomatic sources said.The Los Angeles Times, Dec. 4 , 1991.
据外交人士称,美国人质阿兰在被关达1773天之后于今天从这走向自由。洛杉矶时报,1991 - 12 -04 。
例2:WASHINGTON(Agencies via Xinhua) —The Bush administrationhas told Congress it plans to sell Saudi Arabia 72 jet fighter planes worth $5billion , further boosting the Arab kingdoms growing stockpile of modern USweapons , informed sources disclosed on Tuesday.
据消息灵通人士星期二透露,布什政府已通知国会,它计划向沙特出售总价值50 亿美圆的72架战斗机,以进一步增强这个王国的美国先进武器的储备量。
②要注意使译文的文体风格与原文相适应。总的来说,新闻英语语言正式程度适中,有时还带有一些会话语体色彩,所以译文语言不可太雅,亦不可过俗。但是,因为一些作者常在报道中引用当事人或其他相关人士的话语,也因一些作者有时会使用几个俚俗词语,所以译文语言的正式程度应尽可能与原文保持一致。此外,像《泰晤士报》、《纽约时报》一类的大报文体较为严肃正规,而像《每日镜报》、《纽约邮报》一类的小报则大多语言轻松活泼,词语正式程度偏低。因此译者必须认真分析原文的文体特点,使译文与原文保持文体上的一致。
③处理好新闻中的新词和生造词。如遇新词和生造词,首先可依据英语构词法对其在词形上加以辨析,比如找出该词的词根或词缀,以帮助理解其词意。另外要从词的联立关系和上下文中,即该词与其它词的搭配、组合和它的各种语境中去寻找线索,判断该词可能的意义。如果经以上考证后仍不得其意,则可给出该词的音译,并在随后的括号内写上原英文词,必要时还可加脚注。
④行文要力求简明。语言要平实,不可浮华夸张,不要掺杂个人感情,在名词前加修饰语时应慎重。例如:
Following eyeball-to-eyeballconsultation with butcher and baker on the tube, she hits a button tocommandeer supplies for tonight’s dinner party. 句中的eyeball-to-eyeball实际上是eye-to-eye的夸张手法,在翻译时可以直接取其原意“面对面”。
2.政论类文体翻译
政论文是一种议论,说理性文章,有一定的政治倾向。作者针对当时现实中各种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从一定的立场出发,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为了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还常常运用各种积极的修辞手段,以增强感染力。政论性文章包括革命领袖有关政治的文章,报告,演说;党政机关,政治团体的宣传,声明;报刊杂志的政治性社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以及编辑部文章等凡是对时政问题进行议论说理的文章,都可以属于政论文的范畴。
⑴政论文的特点
①用词严谨、规范、庄重,讲究修辞。一般情况下不用那些不登大雅的俚语、俗语。
②句式结构变化多样,重整体布局,重修辞。
修辞特征,兼有科技语体和文艺语体的某些特点,把科学的论证和形象的描绘交织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运用语言材料上要求准确性、严密性同生动性、形象性密切结合起来。
科学作品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如图表、符号、公式等,在政论文中可以适当地加以运用。文艺作品中常用的比喻、对偶、排比、婉言、反语、设问等修辞方式,政论文中也可以自由运用。
⑵政论文翻译应严格遵循“忠实”的原则
一般的翻译标准同样适用于政论文,只是政论文的翻译对于“信”要求得更高些。译者要忠实地表达原文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不应随意发挥、阐译、漏译或增删;更不应出现由于理解错误而造成的误译。翻译方面的形式主义和自由主义都是应该加以反对的。
例1:Theyneed to hang together, or suffer the grave risk that they might be hangedseparately.
他们需要团结一致,否则就要冒被各个击破的严重危险。
(误译:他们(指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需要一块儿被吊死,否则就要冒被逐个吊死的严重危险。“Hang together“在该句中为习语,是“团结一致”之意(stayunited)。译者显然没有考虑上下文的关系,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2:Toparaphrase Talleyrand, Watergate was worse than a crime—it was a blunder.
按塔列朗的解释,水门事件比犯罪还遭,是桩愚蠢的行为。
(误译:水门事件比犯罪还糟,是桩愚蠢的行为,是塔列朗的故伎重演。历史上却有一个叫塔列朗的政治人物,是拿破仑手下的外交大臣,以镇静、擅搞阴谋著称于世,但水门事件怕是与他无关,况且“paraphrase”也没有故伎重演的意思。)
3.科技文体的翻译
科技文章一般都结构严谨,观点清楚,合乎逻辑顺序,没有插叙、倒叙现象。逻辑上的连贯与表达上的明晰、畅达是科技英语的显著特点之一。虽然科技文章往往句子较长,结构也较为复杂,但只要逐词、逐句、逐段进行耐心细致的分析,其内容还是不难理解的。总之,科技文体是一种非常正式的书面语体,其目的在于叙事而不在于激发读者的感情。
(1)科技文的特点
①词汇:科技文章叙述的是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其用词具有高度的术语性。因此,大量使用含义确切的科技词汇便成了科技文章最明显的特点。科技文章在词会方面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动词的名词化,即动词派生名词,因此平时要熟练掌握基本的科技词汇。
②句子:科技文章倾向于广泛使用动词的非谓语形式,即不定式、动名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科技文章句式完整且较少变化,一般说来是完全句多于省略句,长句多于短句。而且科技文章较多使用形式主语如it(Itis necessary that…)和用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
③篇章:科技文章一般都结构严谨,观点清楚,合乎逻辑顺序,没有插叙、倒叙现象。逻辑上的连贯与表达上的明晰、畅达是科技英语的显著特点之一。虽然科技文章往往句子较长,结构也较为复杂,但只要译者沉下心来,逐词、逐句、逐段进行耐心细致的分析,其内容还是不难理解的。
⑵科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①名词化结构的翻译
科技英语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Nominalization)。因为科技文体要求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强调存在的事实、而非某一行为。
例1:Archimedesfirst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of displacement ofwater by solid bodies.
阿基米德最先发展固体排水的原理。
例2: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causes the change fromday to night.
地球绕轴自转,引起昼夜的变化。(名词性结构转化成简单句)
例3:Televisionis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images ofmoving objects by radio waves.
电视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和接受活动物体的图象。(将名词化结构转化成动词)
②被动语句的翻译
被动句可译为被动句,主动句,无主句等。
例1: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
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被动句译为无主句)
例2:We can store electrical energy in two metal plates separated byan insulating medium. We call such a device a capacitor, or a condenser, andits ability to store electrical energy capacitance .It is measured in farads.
电能可储存在由一绝缘介质隔开的两块金属极板内。这样的装置称之为电容器,其储存电能的能力称为电容。电容的测量单位是法拉。(被动态中宾语转变成主语)
③非限定动词的翻译
如前所述,科技文章要求行文简练,结构紧凑,为此,往往使用分词短语代替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使用分词独立结构代替状语从句或并列分句;使用不定式短语代替各种从句;介词十动名词短语代替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 在翻译科技文时可将这些非限定动词还原。
例1:Radiating from the earth, heat causes air currents torise.
热量由地球辐射出来时,使得气流上升。(将分词译为简单句)
例2:Vibrating objects produce sound waves ,each vibration producing onesound wave.
振动着的物体产生声波,每一次振动产生一个声波。(将分词译为简单句)
④长句的翻译
为了逻辑严密,结构紧凑,科技文章中往往出现许多长句。有的长句多达七八个词,关于长句的翻译本书在句子翻译讲解中已经提及,此处不再累述。
4.论说文体的翻译
论说文是书面语体中运用得非常广泛的一种文体,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演说、说理性的小品文、随笔以及社科类的论著和研究报告等都属于论说文。
⑴论说文的文体特点
① 措词严谨规范。论说文的功用主要在于对某一观点进行解释、说明或阐述,因此,此类文章讲求理性与逻辑性,在措词上表现为正式语体的词、大词、抽象词、外来词用得较多,而绝少使用俚语、俗语及过于口语化的词,以体现其庄重、严谨的特点。
② 句法及篇章结构较为复杂。由于论述文旨在解析思想,阐发论点,辨明事理,展开论证,因此文章内容往往比较复杂。为全面、缜密地表述自己的见解,避免片面、疏漏,论说文中往往长句、复杂句使用较多。另外论说文讲究谋篇布局及条理层次,因而在篇章结构上较为复杂,往往段落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⑵论说文体翻译的基本技巧
① 理清原文的篇章结构。论说文的篇章结构往往较为复杂,因此在着手翻译前译者应首先分析一下原文的结构与布局,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脉络。
② 谨慎遣词造句。论说文在遣词造句上有其明显的特点,因此翻译中译者必须最大限度的体现原文在字、词、句等方面的文体特征。在措词方面,一定要使译文与原文在语域上相适应。在句法方面,译文在避免翻译腔的同时应反映原文的句法特征,以体现论说文严谨、缜密的特点。
③ 如果原文作者引经据典,译者在翻译中可采取加注或释义的方法,以便读者参考或弄清出处。
下面举一例说明:
Is it not very possible that I maylove my own country, without hating the natives of other countries? That I mayexert the most heroic bravery, the most undaunted resolution, in defending itslaws and liberty, without despising all the rest of the world as cowards andpoltroons? Most certainly it is; as if it were not—but why need I suppose whatis absolutely impossible? –But if it were not, I must own, I should prefer thetitle of the ancient philosopher, viz., a citizen of the world, to that of anEnglishman, a Frenchman, a European, or to any other appellation whatever.
是不是只要我热爱祖国,我就非得憎恨居住在别国土地上的民族?是不是只要我想以最英勇的精神和最大无畏的决心来捍卫它的法律和自由,我就非得将世上其它民族的人民都视为懦夫和胆小鬼?当然不是的。因为如果真是那样——但我又何必假设完全不可能的事呢?——可万一真是那样,那我必须承认,我宁可拥有古代哲学家的称号,即“世界公民”,也不愿意被称为英国人,法国人,欧洲人,或是任何其他什么人。
(作者抨击了民族偏见。文中出现了较长的句子,但是由于标点运用得巧妙,不仅不显得冗长繁琐,反而相当生动流畅,加上设问、转折语气的巧妙揉合,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原文稳重中透着活泼,宽厚中透着犀利,表达了坚定的正义立场,引人深思。翻译的时候应当尽可能把语气和句子的节奏感再现出来。)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082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8 23:56 , Processed in 0.09964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