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语专业英汉互译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7:1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1504.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1章 英汉互译考研真题分析
 1.1 全国68所院校英汉互译试题分析
 1.2 全国68所院校英汉互译试题比较
第2章 英汉互译考研真题详解
 2.1 英译汉考研真题详解
 2.2 汉译英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 翻译理论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一般来说,英汉互译是全国各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常考的科目或者是考试科目中的常考内容,除了“翻译”、“翻译与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等考试科目必考英译汉或者汉译英,在基础英语、英语综合水平测试、综合英语等必考科目的试题中都考英译汉或者汉译英的内容,也就是说,大多数的英语专业(包括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专业)都要考英语翻译的内容,因此,英汉互译对于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但要完整和全面地收集和整理全国各大院校的英汉互译试题是非常困难的,正因为如此,本书收集了全国52所重点院校英语专业近几年几乎全部的英汉互译考研真题,并对绝大部分试题提供了参考译文。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1.试题来源广泛,题量非常充足。本书收集了全国52所院校英语专业各个考试科目中的200余套英汉互译考研真题,实际上几乎收集了全国所有重点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近几年英汉互译的全部试题。
2.参考大量资料,提供详细答案。全国名校(如北外、上外、人大、复旦大学等)的试题有相当的难度,对于这些名校的部分试题(包括英译汉、汉译英、翻译理论等),本书尽可能地寻找并阅读大量翻译名家有关英汉互译方面的著述和相关资料,提供详细的参考答案。
3.院校分析对比,把握命题方向。本书从题量分值、选材特点和难易程度等方面分析比较了68所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英汉互译试题,帮助考生从宏观上了解不同院校翻译试题的特点和命题方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复习策略,调整知识结构。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1章 英汉互译考研真题分析
一般来说,英汉互译是全国各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常考的科目或者是考试科目中的常考内容,从“试题来源详细目录”中68所院校的考试科目就可以看出,除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与写作”、“英语翻译基础”等考试科目必考英译汉或者汉译英,基础英语、英语综合水平测试、综合英语等必考科目的试题中都考英译汉或者汉译英的内容,也就是说,大多数的英语专业(包括英美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专业)都要考英语翻译的内容,因此,英汉互译对于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
英汉互译是许多学生得分不理想的考试内容,特别是一些著名院校(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英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英汉互译试题就充分体现了名校的高水平,其难度超出专业八级的翻译标准,甚至高于全国外语翻译证书一级笔译考试的要求。但对于各个院校来说,英语专业历年考研翻译试题的选材特点、考试侧重点和难度都存在差异,下面对全国68所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英汉互译试题进行分析,以便读者更好地选择院校和考试科目。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由于院校自主命题,院校的考试科目和翻译题型不是一成不变,一些院校年份较早的考试科目现在已不再考查,但其翻译试题依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因此,本书也会对这些考试科目进行分析。
1.1 全国68所院校英汉互译试题分析
北京地区
1.北京大学
翻译部分的试题来自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考试科目“专业能力”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考试科目“英语翻译基础”。“专业能力”翻译部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的篇章或段落翻译,各占50分。英译汉多考的是十七、十八世纪的文章,尤其是富含哲理的文章,如培根的《论婚姻》,汉译英多以文言文为主,如《出师表》等,以及现代著名散文,如《秋夜》、《荷塘月色》等这一类文学色彩浓、思想性比较深刻而且语言优雅的散文。英译汉和汉译英两部分对考生的要求都很高,不仅要译出原文的思想,还要尽量使译文的风格与笔调与原文保持一致,比较注重考查考生的语言功底和文学修养水平。
“英语翻译基础”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有国家颁布的统一的考试大纲,大纲要求“英语翻译基础”考生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考试内容为术语、缩略语或专有名词的词语翻译(各占15分)和英汉互译的段落或篇章翻译(各占60分)。如北大2013年“英语翻译基础”便考到“CIA、heresy、fiscal policy、三K党、戴维营”等词汇翻译,英译汉篇章翻译内容是关于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的形势和发展趋势。需要注意的是,北大一向注重人文,散文、文言文等其他院校翻译硕士翻译试题中一般很少出现的题材,考生一定不能忽视。
由于“英语翻译基础”有明确的考试大纲要求,其出题形式和分值较为固定,所以对于下面考查该科目的高校不再一一分析说明。
2.中国人民大学
人大外语学院2008年取消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并对所设置的各个专业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细化,英语语言文学分为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国家文化四个方向,从2008年开始,翻译部分来自考试科目“基础英语”和“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英语”2006年只考汉译英部分,分值为30分,2007年翻译部分增加了英译汉部分,各为20分。“基础英语”涉及的翻译内容多是介绍说明类的文章:英译汉部分如2004年是一篇有关计算机的科技说明文,而2005是介绍一种美容护肤品特点的说明书,2007年介绍的是作家如何遣词造句;汉译英部分如2003年是一小段介绍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的短文,2005年是要翻译一家公司的简介,2006年是关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发展现状的介绍说明文。2008年“基础英语”则考了一段广告翻译和一段时文翻译,应用性较强。“翻译理论与实践”是2008年才设立的科目,且试题不对外公布,在此不多作分析。
2006年考试科目“专业英语”也考过翻译内容。“专业英语”2006年分为Linguistics,Literature和Culture & Translation三部分,其中Linguistics和Culture & Translation部分包含翻译内容,Linguistics部分考的是一篇英译汉文章,分值为30分,文章涉及了关于语言学方面一些术语的翻译,翻译内容不是很难;Culture & Translation部分要求把8个英文的新闻标题翻译为汉语,分值为30分,尽管题量不大,但具有一定难度,译文必须地道、得体,还要符合新闻特色。2007年“专业英语”考试科目没有涉及翻译内容。
3.北京师范大学
考试科目“基础英语”、“英语语言文学”都考翻译内容。“基础英语”翻译分值一般为50分,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各占一半。从近几年的考题来看,英译汉部分和汉译英部分难度适当,内容多节选自国内外文学作品,而且体裁多为散文,如英译汉部分,2001年谈现实存在的历史和思维中的历史,2002年考的是“战争的危害”,2003年是“人类与自然平衡的关系”,2005年谈“风格一词”以及汉译英部分2005年谈“直译”的由来,2007年梁实秋的“读画”等,它们可归为议论性散文;英译汉部分2003年的“民族所需要的雄健精神”,2004年“书和人类关系”以及在汉译英部分2004年“我对镜中的自己的感慨”可归为抒情性散文,而汉译英部分2001年“多彩的乐山龙舟”,2002年“我和书籍的分离”以及2007年老舍的“养花”可归为记叙性散文。由此可见,考生要在该院校此科目取得高分就必须重视散文体裁的翻译。考生需要多注意这方面的翻译文章。
在“英语语言文学”科目里,翻译比重为50分,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各占25分,翻译题材多涉及翻译、文化等话题,多为议论性体裁,如2005年英译汉部分考的是“翻译与人类语言的交流”,汉译英部分则是个人总结的翻译心得,2006年英译汉部分谈论的依旧是翻译话题,汉译英部分节选自选自鲁迅的一篇杂文《而已集·文学与出汗》,2007年汉译英部分来自钱钟书《围城》的序,所以,考生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文章的练习。
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考试科目“基础英语”、“综合英语”、“专业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英语翻译基础”都考过翻译方面的内容。在基础英语科目中,翻译题目类型较多,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篇章的汉译英(2003~2005年)及英译汉(2009年);句子的英译汉(2005年)及汉译英(2006年);句子及习语的英语释义(即paraphrasing)等。“综合英语”是从2007年开始出现的考试科目,2007年和2008年翻译内容为对划线句子的paraphrasing题型,分值为20分,和英汉互译题型,分值为60分,从2009年开始“综合英语”题型变动较大,翻译部分降至35分,为汉译英题型,“综合英语”的翻译部分均为段落翻译,大多为应用性较强的文章,比如关于经济发展、政治时事类的和科技类的,文学体裁的文章偶尔也会涉及。在准备“基础英语”、“综合英语”翻译的时候,考生最好具备一定的经济知识背景。
在“专业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科目中,翻译内容占80分,英译汉和汉译英各为40分,2006年英译汉和汉译英各有两篇文章,一篇较长,一篇较短。英译汉和汉译英两部分均涉及到经济题材的内容,英译汉谈的是签署意向书的问题,汉译英则是放宽产品内销比例的问题,其他两篇文章英译汉讲的是如何吸收书中的养分,汉译英为关于小巷的一篇散文。“翻译”科目的第一部分为词组翻译,多是对翻译术语概念的解释,占20分,其他两部分是英译汉和汉译英。2005年英译汉是2篇文章,共占60分,一篇讲股票,一篇为散文;汉译英共4篇文章,共占70分,一篇为散文,两篇为经济题材,分别涉及WTO的倾销问题和小公司的活力,另外一篇为文言文。可见,翻译题材涉及较广,而有关经济题材英汉互译方面的复习更是必不可少的。
5.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英语基础技能测试”(2011年之前科目名称为“基础英语”)、“英汉互译(同声传译)”、“英汉互译(复语)”、“英汉互译(笔译)”(2011年之前科目名称为“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翻译基础”。从历年试题来看,翻译的内容较杂,有散文、记叙文、科技说明文等。
“英汉互译(同声传译)”、“英汉互译(复语)”科目中翻译分为汉译英和英译汉两部分,每部分各占75分,主要涉及国际时事、政治经济、政府工作报告等方面内容的翻译,考生需要对一些人名、地名、组织机构等专有名词及社会热点方面的词汇有较好的掌握。考试科目“英汉互译(笔译)”包含汉译英和英译汉的篇章翻译和写一篇或两篇关于翻译理论或现象等方面的英语文章。英译汉文章大多选自国外作家的作品,内容涉及散文、评论、文化、科普科研等,体裁不一,文章翻译难度较大。汉译英经常会涉及文言文的翻译,如2006年文章节选自韩愈的《原道》,文中观点鲜明,有破有立,引证今古,从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层层剖析,驳斥佛老之非,论述儒学之是,对于没接触过此文的考生,文章理解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译文就更加不易。
总之,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试题偏难,需要考生具有非常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和对中英两种文化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6.北京科技大学
翻译部分来自考试科目“基础英语”。翻译内容为段落翻译,分为汉译英和英译汉两部分,各为15分。试题的难度适当,文章的篇幅较短。2007年英译汉文章节选自约翰·穆勒的《论自由》,属于社会科学题材,内容深刻,理解起来具一定难度。
7.首都师范大学
考试科目“基础英语”、“英语综合水平测试”包含翻译内容。“基础英语”中,翻译题型为句子翻译,分为汉译英和英译汉两部分,共40分。“英语综合水平测试”中的翻译分值占40分,翻译内容为段落或句子的翻译,题材多样,散文、文学作品、时事经济类都有涉及,难度一般。
8.北京林业大学
翻译部分来自考试科目“翻译和写作”,翻译内容为篇章的翻译,分为汉译英和英译汉两部分,分值各为50分,难度适中。
9.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翻译部分来自考试科目“基础英语”和“翻译学”。“基础英语”中,英译汉和汉译英2007年各为15分,文章长度不大,翻译段落的体裁不一,涉及说明介绍、记叙、议论和散文等,难度一般。“翻译学”中翻译内容为篇章的翻译,分为汉译英和英译汉两部分,2005年分值为75分,2006年英译汉和汉译英分值各为50分,难度不大。
1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考试科目“综合英语(语言学、翻译)”包含翻译内容,其中英译汉试题为30分,汉译英试题为60分,英译汉为一篇文章,汉译英部分包含两至三篇,文章难度不大,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翻译内容都涉及到工作、商务等方面的内容。
1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翻译部分来自考试科目“基础英语”和“英语翻译基础”。“基础英语”翻译内容从2007年开始只考英译汉,为篇章翻译,分值为30分(2001-2003年比重为35分,2004-2006年为60分,各占30分)。从历年考题来看,其选材内容多涉及到人性,关注人的思想、感受、认知等方面,如英译汉部分,2001年谈“人应信任有科学根据的判断,而不要听信传教的片面之词”,2002年说的是“英语国家的人非常悲观地对待快乐”,2006年谈“好的作品应具有深刻的内涵”,2007年则是“男人比女人的智商高”,2008年谈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汉译英部分中,如2001年文章是从人的运动谈人与资源问题,2002年是发达教育下人性阴暗的一面,2004年说人怎样从失败中学习,2005年说人怎样应付面试。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所选文章内容不少是关于美国的,如1991年英译汉谈的是爱因斯坦,汉译英是关于美国的大学教育,2002年英译汉文章说的是美国人具有空间感,比较他们房子和中国传统房子的差别,而汉译英文章谈的是美国人口迁徙的大浪潮,2004年英译汉说的是美国总统布什,2005年和2009年英译汉文章内容也涉及到美国。也许是该校出题的老师对有关“人性”和美国的东西比较感兴趣,考生似乎更应该重视对这方面知识的复习。
12.北京交通大学
翻译部分来自考试科目“英语专业综合考试”,翻译分值每年不同(2003年为40分,2004年为45分,2005年为50分,2006年为55分,2007年为60分),既有句子又有篇章的英汉互译,考查范围较广,既有当代的政治术语,又有古代习语,出题较灵活,文章既有散文,也有作家的作品选段,难度适当。
1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考试科目“基础英语”、“综合考试”都有翻译内容。“基础英语”翻译比重为30分,英译汉和汉译英各占15分,为段落翻译,经济、科技、文化等均有涉及,难度一般。“综合考试”中的翻译从2007年开始由原来的40分增加为50分,英译汉和汉译英各为25分,句子及段落翻译都会涉及,文章有散文、议论文、说明文,体裁不一,难度整体上不算很大。
14.国际关系学院
考试科目“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综合”有翻译部分。从2006年开始,英汉互译两部分分值一直为各占60分。文章体裁不一,但涉及国际关系、国际时事类的文章为常考类型,文章翻译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15.北京理工大学
由于缺少历年试题,仅以2002年为例,翻译部分来自考试科目“基础英语”。题型为英汉互译,各占20分。英译汉文章讲工业对美国大学的影响,汉译英谈生活的艺术与民族的联系,其文章难度一般。
16.外交学院
翻译部分来自考试科目“翻译”,英汉互译共15段短文,每题10分。报考此类院校,考生的复习重点很明确,国际时事、外交方面内容的翻译是必考内容。另外,考生也要注意这方面文言文翻译试题的练习。
17.北京工业大学
在考试科目“基础英语”、“综合英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综合英语1(英语语言文学与教学)”、“综合英语2(外语教学与翻译)”和“综合英语3(商务英语)”均有翻译内容。其比重不是很大,而且难度一般,文章多以散文、文学作品为主。而在“综合英语3(商务英语)”里,翻译文章都是关于财经、商务类的。
1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翻译部分来自考试科目“综合英语”,题型为英汉互译,各占20分。文章篇幅不长,多为说明文、议论文,翻译难度不大。
上海地区
19.上海交通大学
翻译部分来自考试科目“英语水平考试”。英汉互译各占25%,文章多为记叙文和散文等文学作品,如汉译英部分2005年选自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2006年是摘自鲁迅的《故乡》。另外,2003年汉译英为一篇文言文,节选自《浮生六记》,翻译起来具有一定难度。
20.复旦大学
由于缺乏“基础英语”历年考题,仅以1999年考题为例来说明。翻译部分来自考试科目“基础英语”、“专业英语”。1999年考题分为英汉互译两部分,各占30%。汉译英部分考的是黔之驴的故事,文章不是以古文形式给出的,难度不大,而英译汉部分则是关于牛仔裤销售额下降的一篇文章,总体上理解也不是很难,只是个别句子和词组需要仔细斟酌。“专业英语”中的翻译试题难度相对其他高校讲,是较大的,其难度也明显高于“基础英语”的翻译部分。其内容多为一些对作家、作品的文学评论。有些文章较晦涩难懂,考生不仅需要具备较深的翻译功底,还要有很强的阅读理解水平。
21.同济大学
由于缺乏历年考题,仅以1999年考题为例。翻译部分来自考试科目“翻译(英汉互译)”和“专业英语”。“翻译(英汉互译)”中的翻译分英汉互译两部分,各占50%,难度不大。“专业英语”和“翻译(英汉互译)”中的汉译英部分常考文言文。
22.华东理工大学
翻译部分来自考试科目“翻译实践(英汉互译)”。翻译分英汉互译两部分,其中英译汉是一篇文章,为50分,汉译英是两篇文章,为100分,题量不大,难度适中,英译汉和汉译英文章体裁多为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如2005年汉译英有一篇是选自朱自清的《背影》,2004年有一篇是选自《燕山夜话》,2006年英译汉文章选自英国散文家约瑟夫·艾迪生的“夏日”。建议考生平时多涉猎一些翻译名家关于文学作品的译文。
23.华东师范大学
翻译部分来自考试科目“翻译”。英译汉和汉译英一般分值比重各占50%,分别为1到2篇文章。文章体裁多为散文、小说等文学性作品,如2009年英译汉文章节选自拉尔夫?华尔都?爱默森的散文《论美》,汉译英文章则出自朱自清的《背影》;2008年英译汉文章出自萨克雷的《名利场》,汉译英文章分别出自钱钟书的《围城》和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译者序。需要注意的是,2007年英译汉考到了诗歌翻译,这在高校翻译试题里是很少见的,诗歌为威廉?华兹华斯的“I travelled among unknown men”,由于这首诗比较有名,相信不少考生平时接触过它的译文,而知识面过于狭窄的考生在考场有限的时间译出一篇“意美、音美、形美”的译文则是不小的挑战。建议考生平时练习翻译时多涉猎一些体裁的作品。
24.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考试科目“翻译与写作”考翻译部分的内容。英译汉为35分,汉译英为40分。试题体裁多为散文、议论文,试题难度不大。
25.上海师范大学
翻译部分来自考试科目“综合英语”。其翻译内容的篇幅较短,体裁不一,试题应该说比较简单。
26.上海大学
考试科目“综合英语”中有翻译试题。2002年到2004年“综合英语”的翻译部分占30分。翻译难度不算大,常出现评论性文章及散文,而关于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与发展方面的文章也出现过两次。其题量较大,考生应注意时间的把握。
27.上海理工大学
从2007和2008年试题来看,翻译部分来自考试科目“翻译”。2007年翻译部分为两篇文章,英译汉和汉译英各为75分。2008年在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又增添了1道翻译理论的论述题,英译汉和汉译英各为60分,论述题占30分。翻译文章多为散文,难度一般。有意思的是在2007年和2008年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被两次考到,所以,对于已考过的文章,考生也不能大意。
28.上海外国语大学
翻译部分来自考试科目“英汉互译”。从历年考题来看,英译汉和汉译英部分一般都各考一篇文章,各占75分。汉译英部分多为政治经济类,选自邓小平理论概论部分,以及散文类及作家评论等(尤其是近几年),如1997年为翻译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部分段落,2003年为翻译一篇介绍作家丁玲的文章,2006年为巴金的《香港之夜》,2007年为梁遇春的《途中》,2009年为杨绛女士的一篇散文《窗帘》。英译汉文章体裁不一,散文、说理、记事等文章都有涉及,而且文章多为外国作家的作品,难度较大,如2005年英译汉部分考的是一篇借物(月亮)生感的散文,约800字,翻译要达到上乘就有相当的难度,2007年文章选自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On Motes and Beams”,2008年文章为乔纳森·斯威夫特的“A Meditation Upon a Broom-stick”。2007年汉译英部分要求翻译的是评论孔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一篇议论文,约600字,难度很大。总体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近年英汉互译试题的题量不大(英译汉和汉译英部分各考一篇文章,英译汉一般在400字左右,汉译英一般在700字左右),但难度都很大(选材多样,语句复杂),要取得高分,就需要相当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风格、意境的能力,靠投机取巧是难以成功的。
29.东华大学
翻译部分来自考试科目“翻译英语语言学与翻译”。从近几年试题来看,文章篇幅较短,而所占分值较大,文章难度一般。
30.上海海事大学
考试科目“英汉互译”中,英译汉的文章较长,但难度适中,而汉译英中的文章多是文学作品的介绍、评论,比如2003年文章谈《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2004年为新《西厢记》,2005年介绍《诗经》),2009年文章是选自对一句话“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的评论。记叙文体也比较常见,篇幅较短。
天津地区
31.南开大学
考试科目“基础英语”、“专业英语(翻译方向)”都考英汉互译。“基础英语”2008年之前英译汉为3段文章,共30分,汉译英为2段文章,共20分,从2008年开始英译汉和汉译英各为2段文章,总分值依然为50分。选材多为散文、文学评论或议论文,有关经济建设、科普类文章也有涉及,篇幅不长,但具有一定难度。“专业英语(翻译方向)”中2007年以前翻译方向试题为单卷,满分为150分,翻译理论知识占40分(该部分要求用中文答题,所涉及的问题比较简单),英汉互译部分占了80分(英译汉50分,汉译英30分),2007年开始南开大学“专业英语”把三个方向合并为一套试卷,即语言学占50分,英美文学50分,翻译50分,翻译理论为英文答题。题材多人物介绍、评论及科普类的说明性文章,另外也涉及经济建设方面及文学类篇章,其难度明显高于“基础英语”中的英汉互译部分。总之,该校试题的语言(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看起来朴素无华,但有些句子比较长,翻译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32.天津财经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现代英语”。2005年考试科目“现代英语”中汉译英部分讲的是作者对自己教书经历的感悟,内容比较简单,分值为25分,而英译汉部分是赠送情人节卡片在亚洲流行的问题,分值为15分。2006年翻译分值比重有了较大提高,共60分,文章内容多为财经类,这种选材也许是与该校是财经类大学有关!
33.天津外国语学院
在考试科目“业务一(基础英语、汉语)”、“业务二(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语言文学”都有翻译部分的内容,但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部分,试题都不太难。“业务一(基础英语、汉语)”从2009年开始只考查英译汉题型,分值为20分。英译汉为段落翻译,翻译内容多为外国作品节选,以散文居多。考试科目“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汉译英多为文学作品,2005年是一篇短篇小说,2006年为一篇散文,另外,2005年英译汉部分节选自希拉里·克林顿自传《亲历历史》,竟然占分值60分,这可是一本畅销书,相信看过这本书的考生可要占大便宜了!“英语语言文学”分必答题和专业方向试题,从2009年开始必答题部分会考一篇汉译英的篇章翻译,占40分,多为文学作品或叙事类的文章。翻译方向试题在2009年以前为英译汉和汉译英各一段文章,篇幅不长,分值各占25分。2007年英译汉讲得是英国的天气,难度不大,汉译英文章比较有意思,考生需要仔细弄清文章的人称代词所指,否则很容易译错。2008年汉译英为一篇“农夫和商人”的哲理故事,难度不大,英译汉文章节选自美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评论家E.B.怀特的著名散文“Once more to the lake”,相信当年考生对它应该不会陌生。2009年翻译方向试题除了英汉互译题型外,增添了翻译理论题,分值比重从原来50分增加为70分,英译汉和汉译英的篇章或段落翻译各占20分,文章多选自文学作品,体裁以散文为主。
浙江江苏
34.浙江大学
考试科目“英语翻译与写作”有翻译内容,从2009年开始比重为90分,翻译理论题占40分,英译汉或汉译英占50分。英译汉文章一般要比汉译英文章篇幅长,体裁多为散文和评论,关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文章也会涉及,具备一定的难度水平,汉译英文章多选自文学作品,如2002年汉译英考的那篇有关词《西江月》的文章就很见文学功底,2008年文章则出自《红楼梦》,对于文学底蕴不深厚的考生是个不小的挑战。另外,2006年和2007年英译汉部分都含有引用的诗词,如2006年那段叶芝的诗,比较晦涩、抽象,翻译起来就具有相当的难度。总之,浙江大学该考试科目的翻译整体难度较大,对考生英汉两种语言功底(尤其是文学功底)的要求较高。
35.浙江工商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翻译与写作”。英译汉和汉译英各两段,翻译比重为90%,比重较大,但难度一般,体裁多为散文和财经类文章。
36.南京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基础英语”。2008年之前,英译汉和汉译英各一段,2008年开始英译汉为翻译一篇文章的5个画线句子,汉译英依旧为段落翻译,翻译比重为50分。从近几年试题来看,翻译试题的选材内容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均有涉及,篇幅不算长,难度一般。
37.东南大学
仅从2003年和2004年试题来看,考试科目“英美文学与翻译”和“语言学与翻译”均有翻译内容,其中“英美文学与翻译”和“语言学与翻译”翻译比重都为40%。两科目难度差别不大,值得一提的是“英美文学与翻译”和“语言学与翻译”中,文学著作的节选翻译较多。
38.南京师范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基础英语”。英汉互译为两篇文章,各占25分。英译汉多是有关文化、语言方面,汉译英部分多为小说、散文等体裁,翻译难度不大。
3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翻译与写作”,分值为100。翻译体裁多散文、文学作品,地理、政治、经济等题材也不能忽视,古文翻译也有所涉及,总之其翻译材料的选材范围很广,难度一般,但其题量比较大。
40.南京理工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翻译与写作”和“基础英语”。“翻译与写作”中翻译比重为80分,英译汉和汉译英各占40分,包括句子的翻译和篇章的翻译。体裁多为散文,难度不大。“基础英语”中在2004年考的是有关“文章”方面的知识,2005年考的是句子翻译和给翻译技巧下定义,难度也不大。
41.南京农业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英汉互译”,2007年试题英译汉占65分,汉译英占85分,2008年英汉互译各占75分。从题目多为单句和短小的段落,题材涉及经济、政治,有关农业和环境方面的更是常考内容。题目较为简单。
广东福建
42.深圳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综合英语”。从近几年试题来看,翻译部分的题量和分值一直不固定,2005年试题翻译占35分,而且都是单句翻译,较为简单;2006年为段落翻译,分值增长为60分,散文、议论文、经济建设类等文章都会涉及,英译汉篇幅较长,难度比汉译英大一些;2007年分值增加至70分,英汉、汉英翻译各两段;2008年英汉、汉英翻译各一段,分值为50分。需要注意的是,深圳大学在这一考试科目汉英翻译里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考到文言文的翻译,考生需要加强这类体裁的翻译练习。
43.中山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基础英语”和“英语翻译基础”。“基础英语”翻译部分分为英汉、汉英翻译,各占20%,其文章多为散文及科普科研类文章,也涉及国际时事等题材的文章,如2004年汉译英谈中国与欧盟的发展前景,篇幅不算长,相比较而言,汉英翻译比英汉翻译要简单。
44.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考试科目“英语写作与翻译”、“翻译理论与实践”均有翻译内容。两种科目的翻译内容多为散文、记叙文,难度一般。
45.厦门大学
考试科目“写作与英汉互译”有翻译内容,评论、记叙文和说明文等体裁都有涉及,尤其是古文翻译考的频率很高,几乎每年都有一篇古文汉译英的内容。另外,关于人代会的政治报告、党中央的政治声明,如台湾问题以及有关我国当代经济发展建设的文章也是常考内容。总而言之,从历年试题来看,题量适中(英译汉部分考2篇短文,共占35分,而汉译英部分考2篇短文,共占40分),试题难度较大(题材多,内容广,要把一篇古文翻译成地道的英语就很不容易),因此,要获得高分就需要有扎实的英语功底。
湖北地区
46.武汉大学
考试科目“基础英语”、“语言、文学与翻译”均有翻译内容。“基础英语”一般只考查英译汉(只有2009年考过一次汉译英),翻译内容包括篇章或句子翻译,分值一般为30分。“基础英语”翻译内容取材较广,经济、政治、文学(包括文言文)都有涉及,某些文章的翻译不是很容易,但总体难度还不是很大。“语言、文学与翻译”翻译内容为一般为段落翻译,篇幅不长,英译汉及汉译英各占25分(2006年和2007年)或20分(2008年和2009年),2010年该科目考查内容发生变化,翻译内容由翻译理论试题和汉译英试题组成,各占25分,没有考查英译汉。“语言、文学与翻译”的翻译部分具有较大难度,尤其是汉译英部分,2006年是一篇关于《红楼梦》彩色银币的鉴定证书,包含信息量十分丰富,而且这类应用文体裁在考试中也较为少见,而2007年三段文章都是写景的语句,尤其是第三段选自《红楼梦》,写的是大观园中的一处景致,可谓是字字珠玑,文采斐然,翻译出一篇高质量的译文需要很深的文化底蕴和语言功底。
4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翻译来自考试科目“翻译与写作”,均为篇章翻译,2007年英译汉占50分,汉译英为25分,题量不算小,但试题难度不大,英译汉文章中难度大的单词文中会给出中文解释。2009年英译汉为35分,汉译英为15分。英译汉文章多为科普性和说理性文章,汉译英文章多选自名家作品,如2009年就出自朱自清的《哀互生》。
48.湖北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翻译与写作”和“综合英语”。“翻译与写作”中翻译占75分,句子、文章的英汉互译都会涉及,有时还会有专业术语的翻译,多数为政治术语,其难度不大。“综合英语”中,2004年和2005年只考了英译汉部分,占10%,其难度也一般。
49.华中师范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写作翻译”,翻译占75分,除了文章的英汉互译外,有时会出现用翻译理论回答问题的试题(2004年)和填空题(2003年),其英译汉的文章多为散文,大多是国外的文学作品,汉译英文章也是多为文学作品的节选,如2004年鲁迅的《一件小事》,2003年夏衍的《野草》。
5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在考试科目“翻译与写作”中有翻译内容,2006年和2007年试题包括英译汉的句子和篇章翻译以及汉译英的句子和篇章翻译,分值比重各为50分。翻译题材比较较宽广,经济、地理、科研、政治以及文学等都有涉及,难度一般。
51.华中科技大学
考试科目“英汉互译与英语写作”和“基础英语”均有翻译内容。“英汉互译与英语写作”翻译占75分,选材多为散文,作品节选和财经类也有涉及,2006年“英汉互译与英语写作”的汉译英部分是出自许渊冲的文学翻译理论,另外,文言文的翻译也是不可忽略的内容。“基础英语”中,英译汉和汉译英都是段落翻译,分别为15分。2007年英译汉文章翻译难度一般,但文中个别词的翻译具有一定难度,需要考生具有一定词汇量,汉译英文章翻译时考生要注意修饰词的翻译以及语序的排列。
四川重庆
52.四川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英语专业基础”,翻译分值占60分,英译汉和汉译英各为30分。翻译文章的体裁多为议论文、散文,文言文的翻译有时也会出现,难度不太大,2006年文言文是一篇纪念孙中山总理的悼文,由于这种题材和形式的文章考生接触比较少,因此翻译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53.重庆大学
仅从2003年和2004年试题来看,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英汉、汉英翻译(含古、现代汉语)”和“综合英语(含英语写作、英汉互译)”。在“英汉、汉英翻译(含古、现代汉语)”中,英汉、汉英翻译各占40%,“综合英语(含英语写作、英汉互译)”翻译比重为40%。“英汉、汉英翻译(含古、现代汉语)”经常考小说体裁和介绍风景的文章,“综合英语(含英语写作、英汉互译)”文章体裁议论、说明等都有涉及。总体来说,难度不大。
54.四川外语学院
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翻译与写作”,英汉、汉英翻译各为50分。英汉翻译文章多选自国外作品,涉及小说、科技文献等,如2006年英译汉文章选自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2007年选自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2009年为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片段。汉英翻译文章常考介绍风景的说明文和一些散文随笔等,如2003年文章为长江三峡,2004年介绍沙坪坝,2009年为散文《秋天的色彩》节选等。总之,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与北外、上外等外语类院校相比,其试题要相对容易。
55.电子科技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英文写作与翻译”,翻译分值为100分,英汉、汉英翻译各50分,翻译文章题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2008年还涉及到文言文的翻译(出自陶渊明作品《五柳先生传》),总体难度一般,但2005年对《红楼梦》节选的翻译有相当难度,而2006年英汉翻译是节选自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飞蛾之死”,对于这篇文章应该有不少考生较为熟悉,甚至见过译文,而阅读视野窄的考生则相对吃亏一些,所以建议考生多涉猎一些文学作品,不单是为了应对考试,也有利于自身的文学底蕴和修养的提高。
56.西南财经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翻译与写作”和“综合英语”。“翻译与写作”中翻译部分2005年占90分,汉译英为50分,为一篇论述性的散文,英译汉为40分,是一篇议论文;2006年翻译占80分,汉译英为50分,是廖承志写给蒋经国的公开信,有些地方翻译起来不是很容易,英译汉为30分,是一篇介绍版权特点的说明文;2007年翻译分值增加至100分,英译汉占40分,汉译英占60分,各为一段篇章翻译,英译汉讲的是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汉译英是北京奥运经济的拉动作用,难度一般。“综合英语”中英译汉和汉译英都为段落翻译,篇幅不长,各为20分,近两年汉译英文章都属于政治声明。
57.西南交通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综合英语”,翻译比重英汉互译占40%,另外一种翻译题型即用英语把文中划线部分英语内在涵义解释出来,有些阅读理解的意味,占的比例不固定,2008年为14%。英汉互译部分既有句子,又有文章,内容体裁涉及散文、说明文、小品文、人物对话及文言文等,总体难度不大。
辽宁吉林
58.东北财经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综合英语与翻译”。“综合英语与翻译”翻译占50分,分为句子(包含习语、谚语等)英汉互译(各10分)和篇章英汉互译(各15分),2008年为篇章英汉互译(各25分),2009年又恢复为原来的翻译题型和分值。翻译文章多摘引一些文学作品,如2003年摘自《杨朔散文选》,2004年文章选自Norman Mailer的作品The Language of Men,2005年摘自鲁迅《故乡》,2006年摘自老舍的《龙须沟》,2008年汉译英文章摘自一篇小说,而英译汉文章摘自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著《伟大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英译汉还考到了英文诗歌(When We Two Parted)的翻译,有相当的难度水平,但此首诗比较著名,相信当年看过这首诗歌的考生可能要占不少便宜。
59.大连理工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翻译与写作(英)”。翻译比重每年不固定(2003年为90分,2004年为80分,2005年为100分),翻译内容既有句子,又有篇章。翻译内容经济、政治、文学均有涉及。其中,句子翻译经常考到当前政治报告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术语、口号,文章翻译多以散文、记叙文为主,难度不算大。
60.大连外国语学院
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综合考试(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专业)”。翻译比重不大,只考汉译英的翻译,占25%。2003年和2004年考了两篇散文,2002年为一篇文言文《赵将括母》的故事,难度总体不大。
61.吉林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英语实践”。翻译比重不大,只占10%,题型也较单一,考的是对一篇英语文章划线部分的翻译,难度不大,报考此院校,对翻译头疼的考生应是个不错的选择。
62.大连海事大学
仅从2005考题来看,考试科目“基础英语”和“综合英语(商务英语)”均有翻译内容。“基础英语”翻译占40分,“综合英语(商务英语)”翻译占25分。在2005年“基础英语”中英译汉部分是关于美国文化与欧洲关系的一篇文章,汉译英是介绍辽宁经济的说明文,难度不大。2005年“综合英语(商务英语)”两篇文章均与经济相关,英译汉考的是管理冲突,汉译英是市场经济。
63.东北师范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考试科目“英语专业基础”。翻译内容为段落或篇章的英汉互译,2006年翻译所占分值有所下降,为25分,2004年和2005年为35分,2003年为40分。英译汉文章经常涉及一些社会热点,如GDP、克隆、全球化等,汉译英文章题材多涉及人文,如2003年和2004年分别讲中国的阴历新年和端午节,2005年为书籍的话题,2006年谈作者对翻译的领悟。翻译内容常有文学作品,如2003年林语堂“记旧历除夕”和“和氏璧”(文言文),2004年舒婷的“传家之累”。文章篇幅不长,难度适中。
64.辽宁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英语基础”和“英语专业基础”。“英语基础”翻译占50分,翻译体裁多为议论文、叙述文。“英语专业基础”翻译占40分,文章多散文、文学作品,2003年考了一篇英文诗歌的翻译,对诗歌翻译考查在高校翻译试题里并不多见。
陕西地区
65.西安交通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基础英语”。翻译分值每年不同(2002年为25分,2003年为40分,2004年至2006年为45分)。从历年考题来看,英译汉文章多是一些议论性的文章,汉译英则多是一些文学作品,体裁包括散文、小说等,翻译难度总体看来不是很大。
66.西北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英汉、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内容多涉及教育、文学,另外,文言文翻译也是常考内容,难度一般。
6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翻译内容来自“英语语法与翻译”。在这个科目里,试题会涉及运用翻译理论回答问题的内容,翻译理论部分一般为30分左右,2007年和2008年英汉互译部分从原来的50分增长为70分,汉译英文章多为一些介绍性质的文章,文言文翻译、故事性文章有时也会涉及,英译汉文章多为论述文。
68.西安外国语学院
考试科目“英语专业综合(商务英语方向)”、“英语专业综合”和“翻译理论与实践”都考翻译内容。“英语专业综合(商务英语方向)”2004年为40分,2005年为60分,“英语专业综合”2003和2004年各为50分,2005年为60分。“英语专业综合”翻译文章多为文学作品和作者介绍评论,体裁包括散文、小说等,如老舍的“骆驼祥子”(摘录),朱自清的“匆匆”和马克吐温的“Advice to Youth”等,若平时多做此方面的翻译练习,问题不是很大。“英语专业综合(商务英语方向)”多为财经类文章。从2006年试题来看,“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包括翻译理论部分和英译汉部分,翻译理论部分题型为回答问题形式,8个小题,共60分。汉译英部分包含4篇文章或段落,篇幅都不长,共90分,体裁不一,题材多样,涉及散文、文言文、政府报告及政治声明等内容,总体难度不是很大。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150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8 18:38 , Processed in 0.09436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