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年管理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19:5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5696.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目录
第1章 管理概述
 1.1 考点难点归纳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管理思想与理论沿革
 2.1 考点难点归纳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3章 管理环境和社会责任
 3.1 考点难点归纳
 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4章 决 策
 4.1 考点难点归纳
 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5章 计 划
 5.1 考点难点归纳
 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6章 组织设计与运作
 6.1 考点难点归纳
 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7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7.1 考点难点归纳
 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8章 人力资源管理
 8.1 考点难点归纳
 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9章 领 导
 9.1 考点难点归纳
 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0章 沟 通
 10.1 考点难点归纳
 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1章 激 励
 11.1 考点难点归纳
 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2章 控 制
 12.1 考点难点归纳
 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3章 战略管理
 13.1 考点难点归纳
 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4章 企业创新及新理论
 14.1 考点难点归纳
 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附录:10套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2016年中山大学894管理学(B)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6年山东大学840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614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南京大学9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869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838管理综合(含管理学、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838管理综合(含管理学、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802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802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央财经大学802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内容预览
第1章 管理概述
1.1 考点难点归纳
1.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通过对组织的资源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明确地设定目标是进行管理的起点。
(2)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
(3)管理活动既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强调目的就是要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地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在效果与效率两者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对比如图1-1所示。

图1-1 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或发挥的各种作用。尽管对于管理职能有着各种不同的划分方法,但是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管理活动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五大职能所构成的一个过程。
(1)计划。计划活动就是要设定或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或方案。计划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目标反映了组织活动的未来终点,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途径是连接当前与未来的桥梁,说明了如何才能实现目标。
(2)组织。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所制定的行动方案,管理者就必须分析需要进行哪些必要的活动,对这些活动应该如何分类组合,谁向谁汇报工作,各种决策权限如何在组织的不同层次上分配,如何为各种不同的职位配备适当的人员等。这些活动构成了管理组织职能的内容。
(3)领导。仅仅有了目标和方案,仅仅规定了任务和方案,尚不足以使目标有效地实现。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和其他各种资源有机结合而成的,人是组织活动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能动性的作用,管理者就必须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对组织的成员施加影响,努力营造出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氛围。这是管理的领导职能所要完成的任务。
(4)控制。组织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每时每刻都会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障碍和困难,必须应对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者必须自始至终地对组织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预见、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偏差,保证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
(5)创新。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表现出来。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是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体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尽管在理论上各项管理职能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关系,但现实中的管理并不是严格地按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样的顺序来进行的。组织中的各项管理活动在时间上彼此重叠,在空间上相互交织。很少有管理者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只从事某一特定的管理职能,他们往往同时进行着若干种不同的活动。
3.管理的性质
(1)管理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
①一般性。任何管理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对特定的组织进行的。因此,管理是一种既具有一般性和共同性,又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的社会活动。凡是有许多人进行协作的劳动,就必然存在着管理。管理是一种生产劳动,是在任何一种生产方式中都必须进行的劳动。
②特殊性。管理具有特殊性,它要服从和服务于所管理的组织的特定目标,并要适应特定的内外环境条件。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组织,在管理的目的和处理的环境方面存在着某些特殊差异,所以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应该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
(2)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①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表现在,管理经过长期以来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基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管理理论对管理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缺乏系统的管理理论指导的管理人员很难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
②艺术性。如果一个管理人员只凭书本知识来开展管理,无视实践经验的积累,无视灵活运用理论的能力,注定是要失败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就像其他各种技艺一样,都要利用经过整理的基本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总之,在实践中管理工作应该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体。
(3)管理具有动态性和创造性。
①管理活动的动态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管理活动需要在变动的环境与组织本身中进行,需要消除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
②管理活动是一类创造性的活动,正因为它是创造性的活动,才会有成功与失败的存在。管理的创造性根植于动态性之中,与科学性和艺术性相关,正是由于这一特性的存在,使得管理创新成为必需。
4.管理者及其分类
管理者是组织中那些指挥引导别人活动的人。一个组织的管理活动是由管理者来承担的,管理者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兴衰成败。管理者在组织中工作,但并非所有在组织中工作的人都是管理者。管理者是组织中有下级部属的那类人。尽管有些成员在组织中威望很高,但他们不指挥别人,没有自己的下级,这些人就不能算是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如技术专家、法律顾问等人也不能算是管理者。有些成员尽管地位不高,但他们却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者,他们有自己的下级,要为别人的工作负责,如车间的生产小组组长。
管理者的类型可以从组织的纵横两个方面来分辨,从纵向来看,组织中的成员有如下三类:
(1)基层管理人员,又称一线管理者,处于作业人员之上的组织层次中,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在制造工厂中,基层管理者可能被称为领班、工头或者工段长;在运动队中,这项职务是由教练担任的;而在学校中则由研究室主任来担任。
(2)中层管理人员,是直接负责或者协助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的人,通常拥有部门或办事处主任、科室主管、项目经理、地区经理、产品事业部经理或分公司经理等头衔。这些人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在组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高层管理人员,处于组织的最高层,主要负责组织的战略管理,并在对外交往中以组织代表的身份出面。如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总裁或总经理及其他高级资深经理人员,以及高校的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处在或接近组织最高层位置的管理人员。
5.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要求
(1)管理者的角色
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三大类角色:
①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扮演三种人际角色,即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②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
③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角色。
(2)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管理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是否真正具备了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这些管理技能主要包括:
①技术技能。指为了完成或理解一个组织的特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即业务方面的技能。如一个学校的校长在教学方面的造诣,一个财务总监对财务知识的掌握等,都属于技术技能。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指导下属并回答有关具体工作方面的问题。因而,对他们而言,成为业务的内行是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的前提条件。而对于中、上层管理者来说,技术技能的要求就可以相对低一些。
②人际技能。指与组织单位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包括联络、处理和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和诱导组织内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正确地指导和指挥组织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
a.人际技能要求管理者了解别人的信念、思考方式、感情、个性以及每个人对自己、对工作、对集体的态度,并且承认和接受不同的观点和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与别人更好地交换意见。
b.人际技能要求管理者能够敏锐地察觉别人的需要和动机,并判断组织成员的可能行为及其可能后果,以便设法最大程度地统一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
c.人际技能要求管理者掌握评价和激励员工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许多研究表明,人际技能是一种重要技能,对各层管理者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在同等条件下,人际技能可以极为有效地帮助管理者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③概念技能。指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管理者应看到组织的全貌和整体,了解组织与外部环境是怎样互动的,了解组织内部各部分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能预见组织在社区中所起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作用,知道自己所属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概念技能的表现包括:
a.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概念技能能够使管理者快速、敏捷地从混乱而复杂的动态情况中辨别出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抓住问题的起因和实质,预测问题将会产生的影响,判断出需要采取的措施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
b.形势判断能力。管理者通过对内、外部形势的分析,预见其发展的趋势,以便充分利用机会,避开威胁,使组织获得最有利的结果。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以上三种管理技能的相对重要性随管理者在组织中层次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技术技能最为重要,人际技能在同下属的频繁接触中也是非常有益的,但概念技能的要求则相对较弱。对于中层管理人员而言,技术技能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人际技能的要求变化不大,但概念技能显得更为重要。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最为重要,技术技能则相对无足轻重。尤其在大企业中,高层主管可以充分借助下属人员的技术技能,因而对其自身的技术技能要求不高。但在小企业中,即使是高层管理人员,技术技能也仍然非常重要。
6.管理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1)管理二重性。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方面,企业管理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表现为管理过程就是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组合、协调和利用的过程。另一方面,管理是人类的活动,而人类生存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一定的社会文化中,必然要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企业管理又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执行着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
①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它是客观存在的。管理具有自然属性,是因为管理过程是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组合、协调和利用的过程,其中包含着许多客观的、不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管理理论揭示了这些规律,并创造了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活动只有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方法和手段,才能保证生产等各种组织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a.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管理之所以必要,是由劳动的社会化决定的。它是共同劳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共同劳动的规模越大,劳动的社会化程度就越高,管理也就越重要。
b.管理在社会劳动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把实现劳动过程所必需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使各种要素发挥各自的作用。这也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没有直接联系的。
②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在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紧密相连。
(2)管理二重性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管理具有二重性是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也就是说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要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执行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这两种职能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缺一不可。
(3)管理二重性之间的关系。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①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中;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了。
②管理的二重性是互相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产生影响。
(4)管理二重性原理的指导意义。管理二重性原理是认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管理中的科学经验与方法的指导思想,是研究、总结和发展我国企业管理经验的理论武器,因而学习和掌握管理二重性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既要正确对待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的经验,又要充分重视我国长期以来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实际工作中将它们结合起来。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569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2 06:45 , Processed in 0.09253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