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19:5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5792.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说明:我们从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有代表性的考研真题,并对所选考研真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所选历年考研真题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也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全方位备考。
 注意:所选名校考研真题一般都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中国人民大学的考研真题还包括政治经济学),学员可选择性地练习宏观经济学相关的考研真题。
 1.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2.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3.北京师范大学910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910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910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说明:我们对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多次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一部分 导 论
  第1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2章 宏观经济构成与度量
 第二部分 长期经济增长
  第3章 生产率、产出和就业
  第4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
  第5章 开放经济体的储蓄和投资
  第6章 长期经济增长
  第7章 资产市场、货币和价格
 第三部分 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
  第8章 经济周期
  第9章 IS-LM/AD-AS模型:宏观经济分析的一般框架
  第10章 古典主义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市场出清宏观经济模型
  第11章 新凯恩斯主义:以工资和价格刚性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
 第四部分 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与制度
  第12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13章 汇率、经济周期与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14章 货币政策以及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第15章 政府支出及其融资
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
 说明:我们严格按照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5章。每一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一部分 导 论
  第1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2章 国民经济构成与度量
 第二部分 长期经济增长
  第3章 生产率、产出和就业
  第4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
  第5章 开放经济体的储蓄和投资
  第6章 长期经济增长
  第7章 资产市场、货币和价格
 第三部分 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
  第8章 经济周期
  第10章 古典主义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市场出清宏观经济模型
  第11章 新凯恩斯主义:以工资和价格刚性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
 第四部分 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与制度
  第12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13章 汇率、经济周期与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14章 货币政策以及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第15章 政府支出及其融资
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内容简介                                                                                            
亚伯教授主编的《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也被河海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众多高校指定为经济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本题库是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2011~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2011~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910微观与宏观经济学2011~2014年共10套考研真题,并对每一道考研真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所选历年考研真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也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全方位备考。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对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多次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及详解。严格按照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5章。每一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参照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根据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两套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标准解答。
圣才学习网│经济类(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经济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同门师兄师姐一对一辅导(网授)、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经济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亚伯主编《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师生参考。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1.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50分)
一、(10分)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答:(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上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包含了以下几点内容:
①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
②正常的生产条件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
③在现有正常生产条件下,由于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存在区别,同种商品生产所需要的时间也会不同。
④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是一个不断扩大规模的再生产过程。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有另一种含义,即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这是指社会总劳动中按一定比例用来生产社会需要的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不同商品的供求状况会直接影响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条件,如果供给超过需要过大时,优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下降,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上移动;反之,如果需要超过供给过大时,劣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上升,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下移动。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是通过生产条件的变化实现的,因此,决定价值的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两种含义的相互关系
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具有相关性: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如果说第一种含义是价值决定的基础,那么,第二种含义则是价值的实现。
②两种含义在分析角度上又各有区别:第一种含义是从社会生产条件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则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所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二种含义所决定的则是部门总商品的价值;第一种含义涉及劳动消耗,第二种含义则涉及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实际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便成为经济调节的目标,由于社会总劳动时间是有限的,因此,经济调节的目标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配置到各个部门。
二、(15分)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指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1)社会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
(2)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
①生产与消费
a.生产决定消费
第一,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如果没有生产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资料,就不会有人们的各种消费活动。物质资料的数量和种类,决定了消费的水平和结构。
第二,生产决定了消费的方式。生产出什么样的消费用具,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消费方式。
第三,生产的性质决定了消费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不同于社会主义生产,因而资本主义消费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消费。
b.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首先,消费使生产得到最终实现。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不进入消费,它就不是现实的产品。
其次,消费为生产提供目的和动力。如果没有消费,生产也就失去了意义,人们就不会去从事各种生产活动。
②生产与分配
a.生产决定分配
首先,被分配的产品只是生产的成果,因而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可分配产品的数量。
其次,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分配的社会形式,如资本主义生产就决定了有利于资本家阶级的分配形式。
b.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
与生产相适应的分配制度,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生产与交换
a.生产决定交换
生产过程中,社会劳动分工的程度,决定了交换的范围和规模。分工愈细,交换范围愈广,交换规模愈大。
b.交换对生产也有反作用
交换的发展,又会推动社会劳动分工的发展。比如,商品交换的发展,就有利于促进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的转化。
三、(10分)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
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因此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就需要允许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和不够高的状况是分配方式呈现多样性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调动社会广大成员的积极性,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动员起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
(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内容
①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唯一的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进行分配。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与按劳分配不同的一种分配方式。它基本要求是:按照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而分配社会财富。一般地说,投入资本得到利润,投入土地得到地租,投人劳动得到工资,投入资金得到利息。
四、(15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请对三中全会的上述观点进行具体阐述。
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有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全国而言,要坚持公有资产在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可以有差别。也就是说公有资产在社会资产中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是相对于社会资产的总体而言,并不排除在个别部门、个别地区非公有资产占数量优势。第二,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关键是要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整体质量,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重要作用。
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是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独资经济。其主要特征是:一是企业生产资料归私人支配,生产经营由私人进行管理和决策;二是除个体经济外,一般都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三是依法纳税后,企业的经营成果归企业自主支配。
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个体经济和外商独资经济健康发展,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因此要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以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50分)
五、(10分)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说明环境污染问题,并说明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是否越严厉越好,为什么?
答:(1)环境资源是典型的公共物品,无论是作为生产性的环境资源(如牧场),还是作为服务性容量资源的大气环境(如良好的生态系统),都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使环境资源产权较其他资产产权更难明晰清晰,从而导致环境问题的市场失灵,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另外,环境问题中存在外部性,使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存在差异,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环境污染问题属于负外部性问题,负外部性指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一般而言,在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从而使得污染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量,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2)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并非越严厉越好。如图1所示,

是某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则为其边际成本曲线。在负外部性下,社会的边际成本高于私人的边际成本,它由虚线

表示,

可以看成边际外部不经济。竞争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产量为

;但使社会利益达到最大的产量应当使社会的边际收益(可以看成为价格)等于社会的边际成本,即应当为

。因此,生产的外部不经济造成产品生产过多,超过了帕累托效率所要求的水平



图1
若政府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假定对污染企业增加环境税

,当

时,此时厂商的边际成本变为

,此时社会产量为最优产量

。若政府加大控制力度,使得

,此时

,社会产量为

,显然

,经济未达到帕累托最优,引起社会福利的损失。因此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并非越严厉越好,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有其最优的控制水平。
六、(15分)老王开了一家冰粥店,冰粥的价格非常依赖于天气状况。如果天气晴朗,每碗冰粥要卖30元:如果下雨,每碗冰粥只能卖20元。而且,冰粥必须头一天晚上熬制,第二天卖掉,否则就会变质。冰粥店每天的成本函数为

,其中,

为冰粥的产量(单位为碗)。在当晚生产第二天的冰粥之前,老王并不清楚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只能推测第二天是晴天和雨天的概率各为50%。
1.为了实现期望利润最大化,老王每天应该生多少碗冰粥?(5分)
2.假设老王的效用函数为

,其中

为利润。请问,老王的风险态度是什么类型?他的期望效用水平为多少?(5分)
3.假设老王通过天气预报可以准确地知道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但是不能改变冰粥的价格。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期望效用水平是多少?天气的不确定性给他带来了多少效用损失?(5分)
解:(1)晴天时,老王的利润为:


雨天时,老王的利润为:


因此,老王的期望利润函数为:

期望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

。且

。故老王每天应该生产20碗粥。
(2)由效用函数

可得:



,故老王的风险态度为风险规避型。
由(1)可知,晴天时,老王利润水平为

;雨天时,老王利润水平为

。因此老王的期望效用为:


(3)晴天时,老王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

。此时


同理可得:


故老王的期望效用水平为:


因此,天气的不确定性给老王带来的效用损失为:


七、(13分)已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请写出在(







)时

变化对于

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其中



分别代表两种物品



的价格,

代表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如果

从4上升为



保持不变,那么为了使该消费者效用水平(用

表示)保持不变,应该如何对该消费者进行补偿?
解:(1)由消费者效用函数

可得: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为:




时,可得:



,代入预算约束线

,可得:

。此时消费者效用为:




从4上升为

时,可得:



,从而

。此时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为




时,为保持原效用

不变,此时消费者支出最小化问题为:

即求:

支出最小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

,从而


故总效应为:


替代效应为:


收入效应为:


(2)为使效用保持

不变,由(1)可知,此时消费者收入至少为:

故应该给予消费者收入补偿:


八、(12分)一家垄断厂商具有不变的边际成本

,其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为

,具有不变的需求弹性2。该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回答以下问题:
1.求该厂商制定的垄断价格。此价格与竞争价格相比,有何差异?(4分)
2.如果政府对这个垄断厂商每单位产量征收

元的从量税,那么此时价格是多少?与问题1中没有税收的情况相比,价格有何变化?如果改为对利润征收税率为

的利润税,价格又将如何变化?(4分)
3.回到问题1中没有税收的情况。如果政府想使垄断厂商生产社会最优产量,考虑对该厂商的边际成本进行补贴,那么该选择怎样的补贴水平?(4分)
解:(1)厂商垄断定价规则是:

,则有厂商指定的垄断价格(记为

)为:

在竞争市场下,产品价格等于厂商的边际成本,即竞争价格为:


可知,垄断价格高于竞争价格,记


(2)①若政府对垄断厂商每单位产量征税

元,则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变为

,从而此时的价格为:

与问题1中相比,价格上升,


②若政府改为征收利润税,则利润税并不改变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仍为

,此时厂商的垄断价格仍为:


(3)若政府使垄断厂商生产社会最优产量,则有:

从而可得:


因此政府应对垄断厂商每一单位产出补贴:


总补贴为:



为社会最优产量。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学(50分)
九、(12分)假定一个经济的消费函数是

,投资函数为

,经济中货币的需求函数为

,中央银行的名义货币供给量为

,其中





表示消费、投资和总产出,单位是10亿,

表示利率,按照百分率计量。假设经济的一般价格水平为


1.推导这个经济的

曲线。(4分)
2.推导这个经济的

曲线。(4分)
3.推导这个经济的总需求函数。(4分)
解:(1)由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式

可得:

化简可得经济的

曲线方程为:


(2)由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

可得:

化简可得经济的

曲线方程为:


(3)联立

曲线方程和

曲线方程有:

消去利率

可得总需求函数为:


十、(14分)假定产出是根据含有失业率的生产函数

来表示的。在上式中,

为资本,

为劳动力,

为自然失业率。国民储蓄率为

,劳动力增长率为

,资本折旧率为


1.请把人均产出(

)表示为人均资本(

)和自然失业率的函数。(5分)
2.计算该经济的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5分)
3.失业通过哪两种途径影响稳态的产出水平?(4分)
解:(1)由生产函数

两边同时除以劳动力

则有:





,则有:

其中,

表示人均产出,

表示人均资本,

表示自然失业率。
(2)稳态时有

,即:

解得稳态人均资本为:


从而稳态的人均产出为:

(3)由(2)可知,稳态时人均产出水平为

,可知失业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影响稳态的产出水平:
①失业通过影响自然失业率

进而影响稳态产出水平

。由

可知,失业持续增加,导致

上升,从而会使得稳态人均产出

减少。
②失业通过影响劳动力增长率

进而影响稳态人均产出

。由

可知,失业增加,会导致劳动供给减少,劳动增长率

下降,稳态产出

减少。
十一、(12分)什么是货币政策规则?请列出其中的三种并简述之。
答:货币政策规则是相对于货币政策操作中相机抉择而言的,如果政策制定者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制定政策,即提前公告政策如何对各种情况做出反应并承诺始终遵循其公告,那么政策就是按规则来实施的。反之,如果政策制定者在事件发生时自由地作出判断并择时制定政策,该政策就是斟酌处置的,也称为相机抉择的。经济学家提出的三种政策规则是:
(1)货币主义的单一政策规则
货币主义提出,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按平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再加上人口增长率来规定并公开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是货币政策唯一的最佳选择。货币主义的这一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政策建议被称为单一的政策规则。
(2)名义GDP目标制
根据这种规则,中央银行宣布一个计划的名义GDP路径。如果名义GDP的增加高于这个目标,中央银行就降低货币增长率,以抑制总需求。如果名义GDP的增加低于这个目标,中央银行就提高货币增长率,以刺激总需求。由于名义GDP目标允许根据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调整货币政策,所以,大多数经济学家相信,这种政策规则会比货币主义政策规则使产出和物价更稳定。
(3)通货膨胀目标制
根据这种规则,中央银行将预先宣布通货膨胀率目标(通常是低的),然后当实际通货膨胀率背离这一目标时调整货币供给。与名义GDP目标一样,通货膨胀率目标也把经济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分开。此外,通货膨胀率目标政治上的优点是易于向公众作出解释。
十二、(12分)为了应对上个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美联储上世纪80年初期开始紧缩货币供给。这项政策的结果是通货膨胀率从70年代末的11.3%下降到1983年的3%。另一个结果是3个月期国债的名义利率先是在1981年上升到了14%,然后逐渐下降,最后在1986年下降到了6%。请解释为什么紧缩的货币政策会产生上述名义利率走势。
答:(1)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进而稳定物价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费雪方程式是反映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关系的方程。如果

表示名义利率,

表示实际利率,而

表示通货膨胀率,那么,费雪方程式可以写为:

。费雪方程式说明名义利率可以由于两个原因而变动:由于实际利率变动或由于通货膨胀率变动。
(2)美联储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名义利率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的原因在于:
①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由于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要通过影响利率,再影响投资,然后才能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因而,货币政策的作用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会充分得到发挥,其外部时滞时间较长。
a.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初期,紧缩性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影响较小,但对实际利率影响较大,如图2所示。美联储减少名义货币供给

,在物价一定的情况下,从而使得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从而实际利率

上升。实际利率大幅度上升,而通货膨胀率在短期下降幅度有限,从而使得名义利率

大幅度上升,1981年上升到了14%。

图2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实际利率的影响
b.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后期,货币政策的效果开始显现,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得实际利率上升,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水平降低,此时通货膨胀率下降的幅度大于实际利率上升的幅度,从而使得名义利率

下降。
②货币中性。在短期,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变量能够产生影响,导致实际利率上升,产出下降,但由于滞胀的惯性,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有限,因此实际利率的大幅度上升,导致名义利率上升。然而在长期,由于货币中性,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变量没有影响,但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同比率变动,通货膨胀率下降,从而导致名义利率下降。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579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2 06:37 , Processed in 0.09168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