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民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suiyuewuyuan 发表于 08-9-26 10:5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农民问题
    一、 农民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沉重份量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民问题历来是统治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也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直接关系着统治政权的稳定和延续。考察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政权更迭,大多是农民起义的结果。中国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农民起义的历史。农民问题给中国的历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农民起义是农民利益和统治者利益矛盾冲突的最高表现形式。“官逼民反”是这一历史现象最好的理论阐述。中国的农民历来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和牺牲,无论历史的车轮是前进还是后退,牺牲最多的还是农民利益,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国的农民历来是最能吃苦耐劳的,他们勤劳,他们善良,他们任劳任怨,他们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揭竿而起”的。
   只是这一次的农民起义与以往有些不同。毛泽东领导的这次农民起义用汉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指导,建立了巩固的领导集体,用最为流行的“民主”口号作为宣传,他的队伍纪律严明,作风顽强,作战勇猛,最终推翻了蒋家王朝。虽然毛泽东一直没有明确地宣称他领导的革命是农民起义,而把这说成是“农村包围城市”,但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完全是一起农民起义的战争。他深谙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也深深地知道农民起义的强大力量。当别的共产党人还在城市里碰壁的时候,他下到农村发动了农民起义,并找到了一种理想的宣传组织理论——汉化的马克思主义,这种理论所宣传的“暴力革命”正好与农民起义的暴力相吻合,同时,他向农民描绘的分田分地当家作主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也紧紧地抓住了农民的心。我们不妨回头看一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他似乎也找了一种汉化了的西方宗教作为宣传组织理论,也有《天朝田亩制度》这样的远景描绘。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方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可谓深远,土地对农民来说又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蒋介石的失败是没有处理好农民问题。他的政权是建立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本家的基础上,而忽视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诉求。好在他偏安台湾后有所省悟,对台湾农村实行了比较成功的改革。以历史的观点来看,哪一个政权在农民问题上栽跟头,哪一个政权就会命运多桀。
  那么,毛泽东领导农民起义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如何面对这一千百年来考验政权领导者的历史难题呢?
    二、 农民问题为什么会成为历史难题
    中国历朝历代皆以农立国,重农抑商被历代统治者作为一个基本政策所执行。应该说,历代统治者对农业有着足够的重视,民以食为天、农民是衣食父母这些观念也深入人心。但为什么农民问题总是一再地成为社会矛盾的聚焦点,并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呢?
  农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负担着最为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负责为社会生产各种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并负担着各种兵役和赋税。
  农民在社会上的地位最为低下,他们没有发言权,掌握的社会资源极为有限,享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很少,文化普遍低下,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希望诉求没有有效的渠道来表达。一旦矛盾激化,要么是忍气吞声,要么是以极端暴力的方式表达出来。某些时候,这便意味着一场农民起义的暴发。
  农业属于一种低水平的手工劳动,产出低,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注定了农民的收入有限。而有限的收入还要供养上层建筑的奢侈消费和浪费。
  很多时候土地不属于农民。随着地主、庄园等的出现,很多农民沦落为无地可耕的流民或是佃农。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土地也进一步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越来越多。一有天灾人祸,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便成了流民。而每一次流民的大量聚集,便意味着一场农民起义酝酿的开始。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和渴望是根深蒂固的,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要求土地的呼声在中国的历史上空久久回荡。越到后来,要求分得土地几乎成了农民起义的主要动力和目标。
  而统治者重视农业问题并不是如何解决农民问题,只是从制度上加强了对农民的统治和剥削,各种赋税制度越来越精细,套在农民头上的枷锁也越来越紧。随着上层建筑的膨胀和腐化,各种管理成本也转嫁到了农民身上。上层建筑的一切开支,也几乎全部来自按土地收取的赋税。  我们习惯于将导致某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归结于某个政府、某个统治者或是某个人的无能和腐败,实则不然,这只能是导致农民起义的诱因,而不是根本原因。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这种专制制度的天然缺陷。
  这种制度上的缺陷,决定了农民问题是一道历史难题。
    三、 农民起义建立政权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我们会发现,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一再地重演,推翻一个旧的专制王朝,建立一个新的专制王朝,每一个新的专制王朝的建立,在管理的细节上有所更新,管理的水平上有所提高,而在中央集权专制政体上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变,只会一次次地加强这种专制,对农民的控制越来越严密,这势必会激起下一次农民起义。统治者当然想避免这种农民起义,然而在儒家这种认定天赋君权注重君臣关系、缺乏民主、自由、人权的文化伦理上建立起来的专制政权,是不可能避免和解决这种矛盾的。
  
  理解了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我们就不难理解毛泽东领导的农民起义取得成功后的一些历史现象。
  毛泽东领导的队伍中当时绝大多数都是农民,虽则其中也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阶层的人,但他们所取的作用非常有限。毛泽东本人也只能说是一个读了很多古书的农民,虽然他也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但骨子里还是一个有着帝王思想的农民,他对专制权力的渴望也是强烈的,到了晚年甚至不惜以整个国家为赌注,来进行一种狂人式的革命。农民起义的烙印,也深深地烙在毛泽东的政权上。毛泽东的队伍中,当时高小以下文化水平的人占了90%,而正是这些人构成了这一政权的基石。这种农民治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文盲治国。他们往往简单而粗暴,野蛮而愚昧,无视人性和科学,而崇拜暴力和权力。我们也就不难阅读理解后来的三反五反运动,大跃进,大炼钢铁,放卫星,人多力量大,赶英超美,文化大革命,以及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和对毛泽东的神化等等现代悲喜剧。而毛泽东也沉迷在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自我陶醉之中。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的农民问题和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东方巨人醒了。他睁眼一看,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他的先人们所面对的世界。这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国只是这个全球的一部分,再也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以泱泱大国的心态来考虑问题了。中国这个农业化的国家,在工业化的西方面前,已经落后了许多。当时的中国,太渴望工业化了,太渴望富强了。一方面,经过战争,他已经百孔千疮,经济濒临破产。一方面,西方强大的经济军事压力,让年轻的共和国更加步履维艰。他既要抚平战争的创伤,又要消化上百年来西方列强侵凌的耻辱。
   在极富想象力和极度自信的毛泽东看来,中国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中国不需要世界,中国只要勒紧裤腰带,仍可贫穷而骄傲地站在世界的东方。而当几十年的社会主义(或是共产主义)试验完成后,东方巨人吃惊地发现,他与世界的差距更大了!他发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一切的空洞理论在贫穷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农业经济濒临破产,大量农民无地或少地,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中,流民到处都是。经过战。当时的中国在工业上几乎是一穷二白,他们翻开苏俄的教科书,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中国农民的身上。——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吃苦耐劳,他们能够牺牲!
  前面说过,土地改革之初虽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自身所显现出来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渴望工业化他们也没有权力决定生产什么和不生产什么,他们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任何发言权,无论是价格还是销售,都与他们无关。总之,这种为工业化作出的牺牲,让好几代农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对农业采取这种工业化的管理,虽然短时间内能为工业化积累生产资料,但对农民的伤害和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却是极为深远的,这种影响直到今天还阴魂不散。
  而对农民采取这种掠夺性的公有制,需要管理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水平,来应对复杂性丝毫不亚于工业的农业。而中国农村的落后性,决定了这种管理的高成本和低效率,使我国的农业长期在一个低水平上徘徊,甚至还出现倒退。计划经济也被简单地理解和执行为类似战时经济,它已经把中国农民的活力消耗殆尽了。到了后期,中国的农民几乎已处于赤贫状态:工农产品价格悬殊;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物质文化生活极为贫乏;农民的社会地位没有根本改变,连想吃个鸡蛋这样简单的事也变得相当艰难。几乎一无所有的农民对土地已经失去了兴趣,他们渴望离开土地,渴望进入城市,渴望摆脱几令他们绝望的农民身份。
  现在回头看一下当时的立国之本——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这句话实在值得我们玩味。
    五、 我们现在面对的农民问题和出路
    鉴于农民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沉重份量,任何一届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都不能含糊。那么,我们现在面对的农民问题又是什么呢?
  经过几十年的畸形发展,到了毛泽东政权的最后时期,中国农村的经济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到了最低谷。农村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邓小平发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就是分田到户。这好像又到了土地改革初期,虽然短时间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恢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但仍然没有解决现代农业和小农经济的根本矛盾,老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摆到了面前。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民问题最根本的土地所有权问题没有解决。土地不属于农民所有,农民对土地没有发言权。政府对土地的肆意圈占极大地伤害了农民的利益。
  2、 农业人口过度增加,使得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进一步缩小。过小的耕地面积使得农民仅靠种地不足以维持或是提高生活水平。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单靠种一小块土地很难实现发家致富的愿望。
  3、 农业人口严重过剩,剩余劳动力没有正常的就业渠道。农村的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几近空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4、 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主要表现在农民享受教育的差别;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差别;医疗和社会保障的差别;工农产品价格的差别。这些差别的存在导致了农民对土地的彻底失望。
  5、 现代城市化和工业化给农民带来的压力前所未有,农民的失落感也与日俱增。一面是情感上对土地的传统依恋,一面是现实中不得不抛弃曾经视为生命的土地。传承了几千年的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改变。
  6、 过度膨胀的基层政权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各种名目繁多的税费占了农民收入的相当一部分。高昂的教育费用也是农民难以背负的重担,供养一名大学生便意味着一个农民家庭的破产。一年下来,农民的收入所剩无几,使得农民的收入长期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7、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接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势必给中国脆弱的农村经济带来强烈的冲击。中国的农民如何面对这种冲击,也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中国的小农经济如何对抗国外的规模农业经济,这是摆在他们面前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农民和政府将采取什么对策呢?
  少部分农民掌握了一定的资金和生产技术,转向了新型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这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大部分农民还在他们那巴掌大的土地上进行传统的精耕细作,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求提高产量。他们除去各种开支,各种税费,依然所剩无几。相当一部分农民选择了离开土地,来到城市,或是工矿,过上了一种外乡人的“暂住”生活。他们干着城里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拿着比城里人低一等的工资。他们来到煤矿或是工地,干着最苦最危险的活。总结一下每年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再心平气和的人也会心跳,他们可大多是我们的农民兄弟。看看每年的春运,背着被子包裹奔波在旅途上的,也大多是我们的农民兄弟,他们抛妻别子,呼爹唤娘,过上了一种最不稳定也最没有保障的生活。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口怪异流动,周而复始,一年一次,让中国的铁路也不堪重负。当报纸上为温总理替农民讨工钱叫好的时候,我们不应该高兴,我们应感悲哀,这到底是谁的错?
  如今中国的农村大多是老弱病残还留在土地上,受过较好教育的青壮年劳力大多选择外出谋生。因为他们对种地已不抱任何希望,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抛荒的现象。那么,中国农业如果失去了这部分最有活力的年轻人,中国农业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中国政府又为解决农民问题做了些什么呢?
  中国政府的目光盯在为农民“减负增收”这四个字上。农民如何增收?在现有科技水平下,单靠那一亩三分地是不可能有多少增收的余地;农民外出打工,虽然短时间内能使农民家庭有所增收,但那不是长远之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需要资金、技术和时间,短期内增收比较困难;“减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但多年来一直减不下来,甚至还会出现不减反增的现象。
“减负”为什么如此艰难呢?农民的负担之重,在这里无需多说,各种税费,已远远超出改革之初的“三提五统”。如过去的历史一样,农民总是成为各种新生税费的收取对象,并且总是被动地接受,毫无反抗和商量的余地。这与农民的弱势社会地位是分不开的。政权组织的过度膨胀,必将导致管理成本的提高,财政会不堪重负,这些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农民头上。
  现在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权,对政府的服务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优胜劣汰,政府才会自觉地精简自己,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其实,一切合理的税费,在贫穷的中国农民面前,都是不合理的。,中国也到了该给农业输血的时候了!
  中国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把土地的所有权重新还给农民,让农民成为土地的真正所有者,政府不应与民争地。
  二、 加大城市化的力度,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变为城市人口,减轻土地的人口压力。改变“农民工”的习惯叫法,在就业上采取农民和城里人平等的待遇,对农民进城不应采取歧视政策。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尽量避免农民远距离的流动,就地安置就业。建立与城市接轨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村的教育投资,改变“人民教育人民办”的提法,而应从国家的财政预算作一定的倾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义务教育。
  三从根本上改革政治体制架构,政府的“管理心态”转变为“服务心态”,让农民有更多的发言权,对政府的服务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优胜劣汰,政府才会自觉地精简自己,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负担。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提升中国农业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力;大力扶持补贴有竞争力的农业项目,鼓励出口;大力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开发项目,吸引农业投资;加速农业经济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提倡高效农业,努力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中国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现在的政府也是有史以来最为开明的一个政府,中国的国力也日益昌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破解这一困扰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难题。  我们将拭目以待!
  
沙发
张晃 发表于 08-12-21 19:41:05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好啊
板凳
张晃 发表于 08-12-29 15:54:07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好啊
地板
zengqiaoyi 发表于 09-1-13 11:17:07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好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0 11:13 , Processed in 0.08425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