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己整理的一些马哲易错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hamye 发表于 07-9-2 18:5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 ABCD )  
A.自然界盲目自发的的运动    B.动物的本能活动  C.人的感性活动    D.人的实践活动

2、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ABCD)
A.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B.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D.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3、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 ABCD )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的过程

4、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BCD)
A。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B。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C。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D。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5、下列属于客体范畴的是(CD)
A。一切客观事物   B。妖魔鬼怪   C。有待挖掘的马克思思想    D。月球
【解析】作为实践和认识活动对象的客体,是进入主体活动的领域,或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是否具有客观性和是否纳入到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中来是能否成为客体的两大要素。C项:马克思的思想虽然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却是一种客观性的存在,并且正在被人们挖掘,即已经是主体对象性活动所指;D项:已经是被人类主体对象性活动所指的一种客观事物。A项:并非所有的客观事物都能够被纳入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中;B项:不是一种客观性的存在,主体活动不能指向。
【拓展】对于实践客体的认识,要从客观性和能否被纳入主体对象性活动这两要素考虑。

6、下列关于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ABC)
A。限定和超越   B。限定中的超越   C。双向对象化   D。创造与被创造
【解析】A、B两项:从特点看,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限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关系;C项:从内容和结果以及本质看,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实现的。对于D项: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被说成是创造与被创造的关系,否则就成了唯心主义的“臆造”了。

7、否认意识的主观性,把意识看做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D)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古代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解析】混淆物质和意识的严格界限,取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8、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的本质区别在于(ABCD)
A.有无社会性   B.运动形式   C.有无创造性    D.有无主体性

9、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论思想是(D)
A.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相对主义的诡辩)        B.一切皆流,无物常驻(将运动绝对化的相对主义)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

10、主观辩证法是指(ABC)
A.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B.辩证的思维   C.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  D.唯心主义辩证法
11、增强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有(ABCD)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2、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是(C)
A.根本性的质变     B.单纯的量变  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D.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

13、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矛盾问题的精髓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即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和"与"合"往往是同一含义,表示有差别的统一;同则表示等同,没有差别的同一。
矛盾双方是不可能绝对同一,也不可能会调和的。
        "马"与"白马"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这些都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的哲学意义。
        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有建构的反映。(对)   意识建构认识对象。(错)
        人人都参与历史,但并非人人都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是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是社会形态,所以,经济基础就是区别社会形态的客观标志。
        抽象人性论将人性抽象、孤立起来,即脱离社会或人的生理基础和前提来谈论人性问题。
        资产阶级人性论以个体人的自由、价值、个性等为谈论对象,概括其主要特点就是脱离社会关系来考察人。
        人的价值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它们分别是人的目的性和工具性关系的体现。在人的价值关系的目的性和工具性关系中,都包含着反映和创造、为己和为他、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14、中国传统哲学主张有差别的矛盾的统一,更重视"和合"和统一,其表现是(ABC)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C."礼之用,和为贵."  D."动非自外"

15、认识发展的规律:实践、认识、实践;群众、领导、群众;特殊、普遍、特殊。

1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ABCD)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

17、下列属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的是(ABCD)
A.孔子主张"生而知之"           B.老子主张"不行而知"
C.柏拉图主张知识是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D.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

18、关于反映、信息和选择的关系,下列论断正确的是(ABCD)
A.反映、信息和选择是物质形态普遍具有的属性或能力   B.反映是接受、选择、传输信息的过程
C.信息在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反映中表现出来 D.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上能动选择、加工信息的高级反映形式

19、不可知论的错误在于(ABCD)
A.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B.割裂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C.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D.否认了人正确反映世界的能力

20、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ABCD)
A.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     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
C.认识本身的复杂性           D.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

21、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表现为(ABCD)
A.真理原则侧重于客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大主题
C.真理和价值的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
D.实践是真理和价值共同的检验标准
22、"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指(ACD)
A.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B.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C.由抽象规定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重规定的综合的过程
【解析】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指在思维中将抽象的规定形成多重、综合规定的具体形象的过程。

23、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意义在于(ABD)
A.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B.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有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C.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实现于人的无意识活动  D.人们有可能用象自然科学那样的精确眼光考察社会

24、区分社会意识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在于看它是否(AD)
A.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B.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 C.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D.反映并服务于新的生产方式
【解析】一定时期内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的并非一定是先进的,先进的新事物往往在初期不被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和理解。

25、政治上层建筑是"思想的物质附属物"是指  (ABCD)
A.政治上层建筑是经济关系的反映         B.政治上层建筑中包括国家机器等实体因素
C.政治上层建筑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D.政治上层建筑是通过人的意识形成的

26、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BC)
A.是否与它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        B.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C.能否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D.是否能帮助它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
[解析] 当上层建筑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上层建筑再适合其经济基础也是落后的。

27、阶级社会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A)
A.社会革命B.阶级斗争C.改革D.生产力发展
【解析】社会形态的变更,就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肯定要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实现。阶级斗争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必要手段,但不是决定性的环节;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而是新形势下的继续,但是社会主义要变革到共产主义,不是通过阶级斗争,而是通过社会主义的改革,社会主义改革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所以,整体上说只有社会革命才能实现社会形态的变更。

28、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BD)
A.阶级的产生是由纯粹的经济原因引起的   B.阶级产生的首要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C.阶级的产生是一部分人用暴力征服另一部分人的结果     D.社会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

29、"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B)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

30、社会形态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根源于(A)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D.主体和客体的矛盾运动

31、在人的属性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ABCD)
A.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社会属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
C.思维属性可以归结于社会属性D.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得以存在的前提

32、关于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
A.人是社会发展的本质B.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C.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灵魂D.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手段

33、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它可以
A 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B 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C 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D 充当储蓄手段
E 按一定汇率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兑换                   (ABDE,1992年,文科)
沙发
 楼主| hamye 发表于 07-9-2 18:59:39 | 只看该作者
自己做题过程中整理出来的,希望对大家有用。
板凳
WEIAI 发表于 07-9-6 16:44:07 | 只看该作者
哇  感觉楼主的学习习惯爆好  赞一个~
地板
fairy326 发表于 07-9-6 18:57:2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的慷慨![s:4]
5#
落英缤纷abc 发表于 07-9-15 21:33:29 | 只看该作者
宝贵经验,多谢楼主不吝惜的贴出来。
6#
小固 发表于 08-11-19 15:15:41 | 只看该作者
好细心啊,整理的好。我们受益啦。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13 23:15 , Processed in 0.08820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