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2000-2006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dunky 发表于 08-10-23 12:2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浙江大学2000年实验心理学考研试题
一、        名词解释:3分/题   1.操作定义 ,2、感受野,3、数量估计法,4、分贝,5、恩墨特定律,6、双眼视差,
7、开窗实验,8、等响曲线。
二、论述:
  1、简述史蒂文斯的神经量子理论。10分
  2、简要说明人类情绪研究中的三类行为变量。10分
  3、试述配对组设计的特点和基本步骤。10
  4、具体说明影响反应时的主要因素。15
  5、试比较传统心理物理学的三种基本方法的特点。15
  6、试拟一个视觉实验,要对实验中的各种变量进行分析。16

浙江大学2000年普通心理学考研试题  1、躯体感觉区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脑二半球功能不对称是通过____________研究揭示的。
  3、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
  4、“谈虎色变”与“谈梅生津”都是________的表现形式。
  5、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觉的理解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们看到绿色产生酸的感觉,看到黄色产生甜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____。
  8、表象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____。
  10、同样的讲稿,老师讲课时若声音抑扬顿挫、富于表情则教学效果更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11、取得优秀成绩时的自豪感,称为__________。
  12、人的个性具有三个特征:即稳定性、独特性、和________。
  二、判断:1分/题
  1、观察法就是通过视觉系统探索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2、心理现象可分为彼此独立的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3、加深学习程度有利于记忆的保持。
  4、“一目十行”是注意分配的表现。
  5、情感是人与对自身需要有关系的客体的反映。
  6、IQ=[MA(智龄)/CA(实际年龄)] ×100
  7、“高分低能”是用来说明能力与知识无关。
  8、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三、名词解释:任选6题,5分/题。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2、适应与感觉对比,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4、应激与心境,5、晶态智力与液态智力,6、胆汁质与抑郁质,7、前摄抑制,8、能力。
  四、问答:任选5题,10分/题。
  1、试述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及几种主要方法。
  2、试述人类心理的本质特点。
  3、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试述记忆研究的新进展。
  5、试述布鲁纳(Bruner, et al,1956)的概念形成实验的研究价值。
  6、结合自己,试述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
  7、试述冯特对建立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浙江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   实验心理学试题 普通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4题,3分/题;5-8题,4分/题。
  1、平均差误法 ,2、似动现象,3、系列位置效应4、实验者效应,5、被试间设计,6、费希纳的对数定律,7、音高量表,8、实验效度。
  二、论述:14分/题,第5题16分。
  1、什么是反应时间?
  举例说明反应时研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2、何谓闪光临界融合频率?具体说明影响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主要因素。
  3、视敏度有哪几种测量方法?具体说明之。
  4、何谓深度知觉?具体说明深度知觉的线索。
  5、举例说明如何用分段法制作感觉比例量表。
浙江大学2001年普通心理学考研试题
  1、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及测验的信度与效度,效度即指_____。
2、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特瑞斯曼与布罗德班特的理论对过滤装置的不同看法在于___________。
  4、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性格与气质最主要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6、定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功能固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心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
  10、粘液质气质类型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经类型相对应。
  二、判断题:1分/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的过程。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不同的人感受性不同;但每个人的感受性是恒定不变的。
  4、乔姆斯基认为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
  5、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发散性。
  6、遇到紧急情况不盲目冲动,沉着冷静的情感体验是理智感。
  7、智商的公式是:IQ=MA/CA×100%
  8、艾森克的人格二维模型中二个维度是强弱程度和稳定程度。
  三、名词解释:4分/题
  1、感觉阈限,2、知觉恒常性,3、内隐记忆,4、算法式与启发式,5、再造想象,6、生物反馈,7、液态智力,8、奥尔伯特的特质说。
  四、回答问题:10分/题,任选5题,共计50分。
  1、试述如何调动活动参加者的注意力。
  2、试述如何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记忆效率。
  3、试述实验室问题研究中人们常用的策略。
  4、试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
  5、试述知识在人脑中的表征。
6、试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浙江大学2002年普通心理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3分/题
1、反射 ,2、错觉,3、模式识别,4、图形掩蔽,5、暗适应,6、发散思维,7、心境与应激,
8、诱因理论,9、素质,10、特质
二、简答题:5分/题
  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2、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3、简述冯特对心理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4、简述图式及其作用。5、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6、简述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
  三、论述题:10分/题
  1、试评述有关颜色知觉的理论。2、试述问题解决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3、试述坎农—巴德学说。
  4、试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浙江大学2002年实验心理学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5分/题
1、心理物理学 ,2、似动现象,3、实验法,4、闪光融合理论,5、最小可觉差,
6、等响曲线,7、完全随机化设计,8、部分报告法。
二、论述:12分/题
  1、什么是自变量的混淆?怎样避免自变量的混淆?
  2、什么是明视觉?什么是暗视觉?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3、信号检测论与古典心理物理学的差别何在?
  4、什么是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分析法?举例说明它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范式。
  5、试评述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贡献及其不足。
浙大2003年心理学研究生考试真题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PASS模型:Planning-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它是中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P401
2.投射实验:是以Freud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的,一般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情感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论出若干人格特性。常用的投射测验有:主题统觉测验和夏洛可墨迹测验。P444
3.需要与动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动机是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被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P321
4.Weiner的动机归因理论:Weiner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时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如果一个新结果与过去结果不同,人们一般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如努力和运气等;如果新结果与过去结果一致,人们一般归因于稳定因素,如任务难度和能力等。这种归因使人们对下一次行为结果产生预期,出现情绪反应。Weiner的动机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P334
5.结构优势效应:即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所起的有利作用,这种效应与人的知觉组织有密切关系。包括字词优势效应、客体优势效应、字母优势效应、结构优势效应等。R64
6.特征整合理论:由Treisman和Gelade提出的,涉及自动加工的注意理论。他们区分客体和特征,将特征看作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Treisman和Gelade认为:特征是有功能上独立的一个知觉子系统分析的,这种加工是自动的,并且以平行方式进行,而客体的辨认则需要集中性注意参与,完全是系列加工的结果。R101
7.启动效应:是指人在信息加工活动中,自身的知识、经验、期望以及上下文对加工活动产生影响,当人们产生某种期待时,这种期待将易化随后进行的加工。启动效应又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重复启动即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间接启动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刺激有所差别。启动效应的实验为激活扩散模型提供了有利证据。R183
8.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如何由问题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将问题解决过程看作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的一个基本范畴。R281
二.简答题
1.简述人类意识的概念及表现水平P170
答:意识就心理状态而言,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精神实体。
其表现水平有:睡眠,梦,催眠,白日梦和幻想等。
2.简述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P381
答:Izard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是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与功能。Izard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情绪系统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3.简述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P245
答: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由想象表象的参与
(2)发散性思维和辐合性思维的共同作用,使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3)远距离联想的能力
4.简述减法反应时分析法与加法反应时分析法的异同R6
答:(1)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数方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是有唐德斯首先提出的,又称唐德斯减数法。
优点:减数法的反映时间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作业反应,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这种实验在原则上是合理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认知心理学也正是应用减数法反应时间实验提供的时局来推论其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的。
缺点: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且要求两个相减任务中共有的心理过程要严格匹配。这一般是很难的,这个弱点大大限制了减数法的广泛使用。
(2)加因素法:斯顿伯格推出加法原则,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实验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效应分别独立,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特点:①实验者可以通过操作变更阶段的持续时间,完成这项工作的自变量就称之为因素(不止一个)。②这些因素又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影响反应时间的附加因素,亦为非交互作用的因素,这类因素称之为影响反应的附加因素;另一类因素为影响同一阶段的因素,为交互作用的因素。因此,斯顿伯格认为,一旦找到交互作用和附加因素的模型,心理学家就揭示了加工阶段是怎样相关的。
缺点:因为加因素法反应时实验是以信息的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为前提的,因而有人认为其应用会有很多限制。
加因素法并不是对减数法反应时间的否定,而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
5.简述知觉研究的三种主要导向:假说考验说、直接知觉(刺激物说)、格式塔心理学
答:(1)假设考验说
人物:Bruner & Gregory
观点: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的解释,这被称作知觉的假设考验说。照这种学说看来,感觉刺激的物理特征、刺激的上下文和有关的概念都可激活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而形成各种假设。
(2)刺激物说
人物:Gibson
观点:主张知觉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Gibson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想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3)格式塔心理学
强调知觉的组织性是刺激本身的自然特点,是人的先天的完形倾向,与过去经验很少有联系。
6.脑成像、脑电测量等大脑神经活动测量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三.回答问题
1.试述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阐述如何提高记忆效果。20分
2.试述关于人格发展动力的几种不同观点。15
3.你如何看待知觉和表象的功能等价问题。20
答:表象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表现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心理学将表象看作已经贮存的知觉象的再现,或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Neisser认为,表象活动就是应用知觉时所用的某些认知过程,将表象看作是由相应的知识所激活的对知觉的期待。Kosslyn将视觉表象看成类似于视知觉的人脑中的图画,或者类似图画的信息表征。这些观点都强调表象与知觉的等价机能。
其不同点在于:①知觉形象鲜明生动;表象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②知觉形象持久稳定;表象形象不稳定、易变动。③知觉形象完整;表象形象不完整。
4.什么是注意的晚期选择理论(反映选择理论)?什么是内隐加工?两者的关系怎样?
答:(1)反应选择模型
人物:多伊奇
观点: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刺激的反应。他们设想中枢的分析结果可以识别一切输入,但输出是按其重要性来安排的,对重要的刺激才会作出反应,对不重要的刺激则不作出反应。如果更重要的刺激出现,则又会挤掉原来重要的东西,改变原来的重要性标准,作出另外的反应。理论认为注意是对反应的选择。
2003 实心与统计
一.名词
1.实验者效应: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者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S10
2.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者的特点相等的一种方法。使用匹配法时,先要测量所有被试者和实验中要完成的作业具有高相关的特点,然后根据测的结果把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被试者的特点匹配成相等的。此法理论上可取,实际很难行得通。S12
3.启动效应:是指人在信息加工活动中,自身的知识、经验、期望以及上下文对加工活动产生影响,当人们产生某种期待时,这种期待将易化随后进行的加工。启动效应又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重复启动即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间接启动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刺激有所差别。启动效应的实验为激活扩散模型提供了有利证据。S494
4.诱动现象:又称运动幻觉或游动错觉,观察者与客体的相对空间关系的改变,或者两个以上的彼此空间关系的变化,可以引起诱动现象。如自主运动、站台错觉、相对移动等等。S447
5.听觉适应:持续的声音刺激引起听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听觉系统一般对一个稳定声的感受性在最初的1-2分钟内有所下降,而后很快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听觉适应特点在于它是一个平衡过程。S376
6.差异系数:又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凡凭借算术平均数来表示来年各个或两个以上标准差的相对差别的统计量数,就叫差异系数。CV=S/M*100%(S样本标准差,M样本平均数)T93
7.分层随机抽样: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层),再分别在每部分中随机抽样,这种抽样的方法称为分层随机抽样。总原则是:各层内的变异要小,层与层间的变异越大越好。分层抽样充分利用了总体已知的信息,其样本代表性及推论的精确性一般优于简单随机抽样。对于同一总体,n相同时,分层抽样误差小于简单随机抽样误差。T433
二.简答
1.如何提高实验者的内部效度?S14
答:内在效度是指实验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要使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就必须控制各种额外变量。所以设计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生长和成熟;(2)前测的影响;(3)被试者的选择偏性;(4)被试者的却失;(5)实验程序的不一致;(6)统计回归。
2.比较被试者内设计与被试者间设计的特点 S46
答:被试者内设计中每个被试者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这种情况下,同一被试者既为实验组提供数据,也为控制组提供数据,因此无需另找控制组的被试者。
被试者间设计是每个被试者只接受一个自变量的处理,有多少种处理就采用多少个被试者。
3.简述判断声源方向的主要线索 S377
答:对声源方向的判断,主要有三种线索:双耳强度差、双耳时间差和双耳周相差。
双耳强度差:当双耳离声源的距离不同时,会产生强度上的差异,声源很少发自人体的正中面,这样它与双耳的距离之差就产生双耳声强差。强度差不仅和方向有关,还和波长有关。
双耳时间差:来自非正中面的声音,不仅会产生双耳强度差,而且还会产生双耳时间差,它是辨别声音方向的重要线索。
双耳周相差:声源不在正中面上,由于声波是由一系列的正压和负压组成的,因此任何瞬间,最大的正压到达两而的时间不同,声调在两耳产生周相差。
4.简述算术平均数的使用特点 T58
答:算术平均数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集中量数,它是“真值”的最佳估计,具备反应灵敏,简单易解,确定严密,计算简单和较少受抽样变动影响的优点,但使用时应注意:出现极端数目、模糊不清数据及不同质的数据时,均不能计算算术平均数。
5.非参数检验的意义和常用方法 T408
答:非参数检验的使用不需要严格的前提假设,既不依赖于特定总体分布,也无需对总体参数规定条件,应用比较方便;特别适用于顺序资料和小样本,心理学或其他行为科学中,许多变量是名称变量或顺序变量,只能用非参数方法。其最大的不足是:没有充分利用资料的全部信息,目前还不能处理“交互作用”。
其常用方法有:为独立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的:秩和检验法、中数检验法;为相关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的:符号检验法、符号等级检验法;及适用于等级方差的克-瓦氏单方向方差分析和弗里德曼双向等级方差分析。
三.试比较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的优缺点 S186
答:极限法的特点:刺激交替按“渐增”或“渐减”两个方向变化,探求阈限所在位置
平均差误法特点:被试调节比较刺激,直到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
恒定刺激法特点:只有经常被感觉到和经常不被感觉到这一感觉地带的5-7个刺激,而且这几个刺激在整个测定阈限的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
(1)从感觉阈限上比较:根据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极限法求得的阈限值教能符合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因被试知道刺激呈现的次序,他可把注意力集中到特别需要集中的地方,从而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但却容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对于有一定后作用的刺激,不宜采用。
(2)从被试者方面比较:平均误差法的实验程序对被试来说比较自然,让被试主动调整比较刺激,引起被试兴趣,因此,这方面平均误差法较优。
(3)误差方面比较:极限法测定的结果差异较小,平均误差法只得到近似值。
(4)从效率上比较:恒定刺激答将每个记下数据均用上,效率较高。
四.试述信号检测论的统计学原理 S229
答:信号检测论实质上是有意识地利用信号和噪音的统计 特性来尽可能地抑制噪音,从而提取信号,根据统计学原理,可以把从噪音干扰中接受信号的过程看作一个统计判断过程,即用统计判断的方法,根据接受的混合波形做出信号存在与否的判断。
假设 H0:无信号    H1:有信号
五.假设Ho:σ1**2=σ2**2                  H1:σ1**2<>σ2**2
       S1**2 = 0.1      Mx1 = 12.8      n1 = 10
       S2**2 = 0.0625    Mx2 = 12.35     n2 = 16
        F = S大**2 / S小**2 = 0.1/0.0625 = 1.6
        F < F.05     P > .05     不显著,接受总体方差一致的前提假设,可进行两个平均数差异的t检验
       假设Ho:μ1=μ2                  H1:μ1<>μ2  
       SEdx = 0.116
       t = (Mx1 - Mx2) / SEdx= 3.879  
       依题进行双侧检验
       df = n1+ n2-2 = 24           t .05/2(24)=2.064
       t > t .05/2      P < .05   显著,拒绝Ho,μ1<>μ2
       两个总体不属同一分布。
六. ΣX=800   Σ(X**2)=53418  (Sx)**2=7.05   Sx=2.65   Mx=66.67
     ΣY=811   Σ(Y**2)=54849  (Sy)**2=3.24   Sy=1.80   My=67.58
     1.r  = 0.70
     2.byx = r * Sy / Sx  =0.70 * 1.80 / 2.65=0.47     a = My–b * Mx =36.25  y对x的线性回归方程:y = 36.25+0.47x
     3.SSt =Σ(Y**2)-(ΣY)**2 /N =38.88    SSr =b**2 *[Σ(x**2)-(Σx)**2/N]=18.76   SSe =SSt–SSr =20.12    dft =N-1=11    dfr =dft-dfe=1   dfe =N-2=10   MSr =19.76     MSe =2.01   F =MSr/MSe =9.32        4.96< 9.32< 10.04 ,在0.05水平上显著。
七.1.12345
           23451
           34512
           45123
            51234
       3.拉丁方设计的特点:
       (1)每个因素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
       (2)每个顺序在每个因素的实验次数相同;
       (3)每个顺序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
        故拉丁方设计能够抵消实验中因实验顺序、被试差异等所造成的无关变量效果。
2002 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心理物理学:它探讨了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其核心问题是:测量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函数关系,以及指定达到正确测量的实验方法。S167
2.似动现象:是我们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移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决定似动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前后图案出现的时间间隔与空间间距。S444
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实验心理学所讲的实验法一般是指在严密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室实验。S3
4.闪光融合理论: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的增加,人们会得到一种融合的感觉。S294
5.最小可觉差:又叫差别阈限,根据阈限的操作定义,是指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之值。S217
普通心理学将其定义为: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P78
6.等响曲线:是把响度水平相同的各种频率的纯音的声压级连成的曲线,每条曲线上各种频率的声音的响度感觉是相等的。S366
7.完全随机化设计:在设计实验时,如果把被试随机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分别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则设计中有几种实验处理,被试就必须随机分成机组,这样的实验设计叫完全随机化设计。T275
8.部分报告法:Sperling将全部的刺激项目排成3*4矩阵,刺激以50ms的时程呈现,在刺激消失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被试者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报告相应的刺激项目,再根据报告者的准确率计算被试者的记忆量。部分报告法运用了随机的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了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S485
2002 基础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反射:神经系统的最基本方式,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心理活动,从其产生来说都是反射。反射是指有机体的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应答。
2.错觉: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的种种歪曲。P161
3.模式识别:人们能够确认他们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将它也其他的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R46
4.图形掩蔽:由于在短暂呈现条件下,图形的轮廓尚未形成,而被另一个含此图形的图形所掩蔽,这种现象叫图形掩蔽。P138
5.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最初7-10min内,感觉阈限骤降,而感受性骤升。整个暗适应持续约30-40分钟。P102
6.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P245
7.心境与应激: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指人对某种以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两者都是较典型的情绪状态。P360
8.诱因理论:   P333
9.素质:有机体以遗传为基础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构造与生理机能的特点。
10.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P430
二.简答题
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P127   (不知道对是不对,我答的是知觉的特性)
答:(1)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2)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
(3)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4)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即知觉恒常性。
(5)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即知觉适应。
2.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P185
答:(1)刺激物自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运动变化等。(2)人本身的特点,不随意注意与人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过去经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相同的外界刺激影响下,由于人自身的状态不同,不随意注意的情况也不同。
3.简述冯特对心理学发展多做的贡献P23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冯特又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主张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心理学的方法只能是实验性的自我观察或内省。冯特用这种方法研究了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过程,提出了统觉学说,还根据内省观察提出了情感三维说。他还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学现象,这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4.图式及其作用?P313
答: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图式在话语理解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语言材料的结构与故事图式一致时。故事图式能提高理解语言的速度与质量;相反,当语言材料的结构与故事图式不一致时,人们对故事图式的预期,会使理解的速度缓慢下来。
5.简述Weinei的动机归因理论P334
答:Weiner的动机归因理论:Weiner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时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如果一个新结果与过去结果不同,人们一般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反之归因于稳定因素。这种归因使人们对下一次行为结果产生预期,出现情绪反应。Weiner的动机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
6.简述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P432
答:艾森克依据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三个因素分别是:(1)外倾性,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2)神经质,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3)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艾森克依据这一模型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在人格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论述题
1.试评述有关颜色知觉的理论P96
答:(1)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响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三色说的明显缺陷是不能解释红绿色盲。(2)对立过程理论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其前身是黑林的四色学说。
我们可以假设,在视网膜上存在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的对立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2.试述问题解决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P268
答:(1)算法。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2)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几种启发性策略有:a.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b.逆向搜索: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c.爬山法:是类似于手段-目的的分析法的一种解题策略,它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3.试述坎农-巴德学说P376
答:坎农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袭用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的生理反应,而产生情绪。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的支持和发展,故称为坎农-巴德学说。
**4.试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P419
答:能力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时间活动和主观能力的影响
(1)血缘关系越密切的人,在智力发展水平上有接近的趋势,其能力发展水平越相似
(2)发展能力要重视早期环境作用,探索环境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3)能力不同于知识、技能,但又与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
(4)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5)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即人的自觉能动性。
(6)能力的发展还依赖于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2001 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平均误差法: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均误差。S177
2.似动现象:是我们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移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决定似动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前后图案出现的时间间隔与空间间距。S444
3.系列位置效应:系列的开始部分或最初学的项目比较容易记忆,末尾部分或最后学习的材料也容易记忆,而中间部分是最难记忆的,这就是系列位置效应。S475
4.实验者效应: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者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S10
5.被试间设计:被试者只接受多个自变量情况中的一个,即不同的被试者接受不用的自变量的处理,这类设计便是被试者间设计。S45
6.费希纳的对数定律:费希纳认为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数函数,公式表示为:P=KlgI。对数定律提供了度量感觉大小的一个量表,但它假定所有最小可视差在主观上相等,已经为事实否定,对数定律也只有在中等强度的刺激时才适用。S218
7.音高量表:纯音音高和频率的相关可借助于心理物理法直接求得,即在可听范围被把音高从低到高地分成登记制成一种音高量表。S359
8.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S13
二.论述
1.什么是反应时间?举例说明反应时研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S105
答:反应时间(RT)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多需要的时间。
2.何为闪光临界频率?具体说明影响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主要因素S294 S296
答:闪光临界频率是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
影响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因素主要有:
(1)光相强度:闪光临界融合频率随光相的强度增高而增高。
(2)刺激面积:闪光临界融合频率随闪光照射的区域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3)在视网膜中,锥体细胞比杆体细胞有较高的空间视觉敏度。
(4)另外声音、味觉、嗅觉等刺激都可以改变闪光临界融合频率。
3.视敏度有哪几种测量方法?具体说明之S290
答: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检查视敏度常用的刺激项目有:察觉、再认、解象和定位。
觉察测试采用了一条线或一个点,只需让被试者判断在一个视野里刺激是否存在。
再认即医学上用的视力表,它是以视角的倒数来表达的,公式:V=1/α。
解象采用等宽黑白条纹图案进行测试,以可分辨最佳栅条为视敏度指标,一般以空间频率来表示。
定位用游标测定视敏度,是让被试者辨别某一根先对应于另一根线的唯一,被试者须区别上面的线是下面一条线的左边或右边。
4.何为深度知觉?具体说明深度知觉的线索S440 P146
答:深度知觉是知能够辨别两个处于不同距离上物体之间距离的能力。
深度知觉的线索有: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
(1)肌肉线索是生理线索,人眼在观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会出现调节和辐合等一系列变化,对人们分辨物体的距离有一定意义。调节是指水晶体的形状由于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调节只能在较小的距离范围内起作用。辐合是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
(2)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包括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及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3)双眼线索是人们知觉物体距离与深度的重要线索。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对应部位时,人们看到的是单一的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与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
5.举例说明如何用分段法制作感觉比例量表。
2001 基础心理学
三.名词解释
1.感觉阈限: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这个刺激的范围称感觉阈限。P78
2.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即知觉恒常性。P133
3.内隐记忆:是指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P235
4.算法式与启发式:算法式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启发式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P269
5.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它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基础,同时离不开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P251
6.生物反馈:通过训练让个体自行控制自己的身体过程,如血压、心律等。
7.液态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流体能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P393
8.奥尔伯特的特质说:Allport把人格特质分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又包括: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P430
四.回答问题
4.试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P25
答:是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Freud创立的一个学派。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思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之中。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病的重要原因。(只说观点,不用做评价吧?其评价是: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这是他们的贡献。但是他们过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并且把它与意识的作用对立起来;其早期理论把性欲夸大为支配人类一切行为的动机,这些都是错误的。)
6.试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P419
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时间活动和主观能力的影响
(1)血缘关系越密切的人,在智力发展水平上有接近的趋势,其能力发展水平越相似
(2)发展能力要重视早期环境作用,探索环境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3)能力不同于知识、技能,但又与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
(4)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5)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即人的自觉能动性。
(6)能力的发展还依赖于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2000 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操作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它们的程序下定义就叫操作定义。S169
2.感受野:是网膜上的一定区域,当它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
3.数量估计法:是制作比例量表的一种方法。步骤是:先由主试者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被试者以此为标准,把其他不同程度的比较刺激与这个标准刺激的主观值进行比较,用数字表示,并计算出其几何平均数或中数,再以刺激值为横坐标,感觉值为纵坐标,制成感觉比例量表。
4.分贝:是声音强度的单位,声波造成的压力变化用分贝量来测量。
5.恩墨特定律:知觉到后像的大小与眼睛和后像所投射的平面之间的距离成正比。公式表示为:a=A/D,a:实际物体网膜上成象的大小,A:物体的大小,D:人眼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它指出一个特定的网像大小说明了知觉大小和知觉距离的一种不变的关系,人们能保持大小恒常性,其原因也在这里。S4226.双眼视差:是知觉立体物体和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重要线索。S436
7.开窗实验:一个实验技术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这种实验技术叫“开窗”实验。S155 R12
8.等响曲线:是把响度水平相同的各种频率的纯音的声压级连成的曲线,每条曲线上各种频率的声音的响度感觉是相等的。S366
二.论述
1.简述史蒂文斯的神经量子理论:S216
答:是由史蒂文斯等人提出,用来解释阈限的一种理论。他们在响度和音高的辨别实验中,推论其基本神经过程是按全有或无规律进行的。神经量子理论假设反映刺激变化过程的神经结构在机能上被分为各个单元或量子。具体地说,被试者只有在此增量大到足以兴奋一个附加的神经量子单位时,才能够察觉到刺激增量。
2.简要说明人类情绪研究中的三类行为变量S526
答:(1)情绪性行为,是在特定情绪状态下的典型情绪性行为。
    (2)情绪表现,是指个体在情绪状态时,在生理上、心理以及外显行为上的一切变化或活动,包括身段表情、面部表情和言语表情。
    (3)完成行为,即将被试做了一连串预备反应后,最终完成某项作业的情况以此作为因变量。
    行为变量在使用时,首先应注意具体情境,即同一行为在不同情境中可以代表不用的情绪;其次是文化差异,不同人化背景的人在情绪的行为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三个体差异,不同的个体在行为强度上可以有很大区别。
3.试述配对组设计的特点和基本步骤S53
答:配对组设计是随机组设计的一种逻辑扩展。
    其特点:分组使各组情况相等
      配对法的基本步骤:第一,令所有被试者做“共同作业”,即接受预备测验,获得作业分数;第二,根据作业分数形成配对组。
4.具体说明影响反应时的主要因素S126
答:(1)反应时间受刺激变量影响
    a.因刺激的不同类型而异,刺激感觉灵敏的部分、里大脑较近的地方,反应自然就比较快。
    b.因刺激的强度不同而异,刺激强度很弱时,反应时间就长,而当刺激增至中等或较高强度时,反应时间便缩短了。
    c. 因刺激的复杂程度而异,刺激选择数目越多、相似程度越低,则越复杂,反应时间越长。
    d. 因刺激呈现方式不同而异,反应时间随偏离双眼视野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增长。
(2)反应时间受机体变量影响,主要有适应水平,准备状态,练习次数,动机,年龄因素和个体差异,酒精及药物的作用等。对一些肌体变量,实验者是难以控制的。
5.试比较传统物理学的三种基本方法的特点S207
答:极限法是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其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沿着一定的维,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过度点。
平均误差法的基本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者再造或复制它的大小;或要求他调整一个变异刺激,使它和标准刺激相等。
恒定刺激法的基本特点是:根据次数来定与,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求阈限。
6.试拟一个视觉实验,要对实验中的各种变量进行分析。
2000 基础心理学
三.名词解释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这个刺激的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称为感觉阈限和感受性。P78
2.适应与感觉对比:  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4.应激与心境:应激是指人对某种以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两者都是较典型的情绪状态。P360
5.晶态智力与液态智力:晶态智力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一生中一直在发展。液态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其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晶态能力依赖于液态智力。P3936.胆液质与抑郁质:P436
7.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随前行学习材料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也随保持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233
8.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P390
四.回答问题
1.试述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及几种主要方法P17
答:心理学研究离不开靠学的态度,即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
研究心理学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的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个案法:有医疗时间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一般用于提出假设。
2.试述人类心理的本质特点
3.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P274
答:问题解决受策略、知识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策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是影响问题解决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好的策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知识,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比新手或者专门知识较少的人,解决响应的问题要容易得多。他们在知识数量以及知识的组织方式上的区别,是造成问题解决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
    其他心理因素有知识表征的方式、定势、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人际关系等。
4.试述记忆研究的新发展   答内隐记忆?
5.试述Bruner的概念形成实验的研究价值P2
6.结合自己,试述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P419
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时间活动和主观能力的影响
(1)血缘关系越密切的人,在智力发展水平上有接近的趋势,其能力发展水平越相似
(2)发展能力要重视早期环境作用,探索环境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3)能力不同于知识、技能,但又与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
(4)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5)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即人的自觉能动性。
(6)能力的发展还依赖于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7.试述冯特对建立科学心理学的贡献P23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冯特又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主张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心理学的方法只能是实验性的自我观察或内省。冯特用这种方法研究了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过程,提出了统觉学说,还根据内省观察提出了情感三维说。他还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学现象,这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浙江大学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60分)
1. 自我功效论      2. 人本主义心理学3. 皮层的言语区4.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5. 知觉的恒常性6. 特征整合论7. 心境与应激8. 正强化与负强化9. 投射测验
10.两种人格理论模式11.H.A.Simon12.基于物体的选择注意
二.回答问题(每题15分,共90分)
1.试述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以及感觉大小与刺激强度的关系。
2.试述并评价几种主要的能力理论。
3.你如何看待短时记忆容量问题?什么是工作记忆?为什么它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4.什么是部件认知(RBC)理论?它与传统模式识别理论相比有什么进步?有什么不足?
5.什么是Stroop效应?什么是反应选择?你认为两者有关吗?为什么?
6.试阐述“心理旋转”和“心理扫描”的典型实验,你认为它们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里?
浙大04统计
名词解释   实验设计 交互作用 等响曲线 恩墨特定律 样本分布 还有两个 记不住了
简答
1如何控制额外变量?
2恒定刺激法的特点?
3反应指标应该有什么要求?
4感受性与感觉域限如刺激强度与感受性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5还有一个证明题 证明S 2(N-1)是总体方差的无篇估计。
6有两个口袋,一个口袋有2只黑球和4只白球,另一个口袋有5只黑球和3只白球,求(1)从两只口袋中各取一只白球的概率(2)从两只口袋中各取一只黑球的概率(3)从一只口袋中取一个白球从另一只口袋中去一只黑球的概率
详述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
详述色光混合的三个定律。
计算(我就不写了)
第一个是平均数显著性检验,第二题是 配合度检验 第三题是二元回归 第四题是两因素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
浙江大学2005年心理学研究生考试试题-普通心理学 统计 试验
名词解释:
1,意识  2,侧抑制和感受野  3,前景理论  4,格式塔心理学 5,模式识别  6,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7,STROOP效应  8 9,现代人格三层次理论 10,回馈抑制 11,变化盲 12,几何粒子
大题
试结合实例分析知觉是对输入信息的组织和解释
试阐述和评述智力三元论
试述脑电测量技术和脑成像技术与认知心理学的关系
试评述几种主要的注意选择理论
试述10位历史上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并阐述其主要事迹
试阐述减法反应时和相加因素法范式的典型实验及特点并说明其对认知心理学的贡献
统计:名词解释
1.正态分布 2.偏相关 3.实验者效应 4  颜色适应  5分层随机抽样  6测定系数 7  8  9 B运动
实验名解:费希纳定律
简答:
阈限的定义及操作定义,
如何正确选用回忆方法,
非参数检验方法的特点,
开窗实验的范式及特点,
还有一个好象是谈用统计法消除额外变量,
论述:
1.两因素实验设计(两因素完全随机、两因素组内、两因素混合)的特点及其方差分析的原理。
2.音高是什么?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
3.比较传统心理物理法和信号检测论的特点。

浙大2006年心理学研究生考试真题
名词解释:
1鲁利亚机能系统学说2马赫带现象及机制3陈霖的拓扑实验及意义4内隐记忆研究长运用的间接测试
5多元智力理论6人格的动力理论7心理旋转8生态心理学9自上而下的加工10语义网络模型
11视觉搜索12结构优势效应
问答题:
1试述工作记忆的模型
2试述关于注意的认知资源分配双加工理论
3试述推理中常见的偏差
4什么是控制加工和自主加工?他们在知觉过程中起怎样的作用?
5试述长时记忆的表象系统及言语系统
6什么是图灵测验?通过图灵测验的智能体具有哪些认知能力?测验的设立体现了那些心理学导向?
一.名词解释:1同质性原则2中数检验法3二列相关4样本分布5霍桑效应6等响曲线7听觉掩蔽
二.回答问题:1简述区间估计原理2简述条形图与直方图差别
3如何解释相关系数?4比较分层随机抽样分布与多阶段随机抽样分布的异同
5简述拉丁方设计的特点6什么叫视敏度?影响视敏度的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
1举例说明对偶比较法
2好像是心理量表和建立量表的三种方法
四.计算题:1一元回归 2平均数 3置信区间 4两因素的方差分析 5是卡方检验
沙发
林林233 发表于 17-5-31 01:21:29 | 只看该作者
O(∩_∩)O谢谢
板凳
顾家小狼 发表于 19-8-22 15:48:2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O(∩_∩)O
地板
zzyygg 发表于 21-4-27 17:57:22 | 只看该作者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5 18:10 , Processed in 0.08959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