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宏观讲义 (曼昆)---转帖
上财宏观讲义 (曼昆)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此幻灯片为纪念从教《西方经济学》二十周年
而作,并把她献给你们 我心中的太阳。
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
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或附加价值总和。
2.计算GDP的一些规则
1)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2)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 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4)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 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6)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3.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
1) 名义的GDP(Nominal GDP)
以一定时期市场价格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作该时期的名义的GDP。
2) 实际的GDP(Real GDP)
以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作该时期的实际的GDP。
2001年A国的GDP是1000亿美元。
2001年A国的GDP是995亿美元(按1990年价格计)。
7.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1)最终产品(Final goods)
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或说是本期产品中不在同期内由其他企业进一步加工的产品。
2)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
目前尚不能用作消费,投资或出口的产品,或指本期产品中已被其他企业作为中间投入的产品。
3) 劳务(Services)
向社会提供的非物质产品的服务,如金融、保险、娱乐、咨询等。
8.国民生产总值 和国内生产 总值
1)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
2)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9、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
10、人均GDP和潜在的GDP (Potential GDP)
11、流量(flow)和存量(stock)
1)流量指变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动的数值。
2)存量指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数值。
流量来自于存量,又归入于存量之中。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1.最终产品法(支出法)
(Final Product Approach)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的。
GDP=C+I+G+(EX-IM)
国民收入=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支出
2.收入法( Income Approach)
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
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
+间接税和企业的转移支付+折旧
部门法
一块面包的GDP的部门法核算
3.部门法(Sector Approach)
又称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加总各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来计算GDP的。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1. 国内生产总值(GDP)
2. 国内生产净值(NDP)
NDP = GDP - 资本折旧
3. 国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
NI = 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4.个人收入(PI)Personal Income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 税+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5.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 = PI - 个人所得税
第3章 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
1.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C + I = Y = C + S
I = S
2.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C + I + G = Y = C + S + (TA-TR)
I + G = S + T
I = S + (T-G)
( T=TA-TR)
T:为净税收, TA:为总税收,TR:为转移支付.
两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
三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
四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
3.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 储蓄投资恒等式
4. 漏出和注入
1)漏出指居民或企业的收入中作为储蓄、税收和进口等而没有支付给对方的那部分。
2)注入指居民或企业得到的收入中,不是相互由对方付给的那部分。如投资、出口、政府支出等。
W = J
S + TA + IM + = I + G +EX +TR
5.漏出和注入的关系
漏出来之于注入,又归入于注入之中。
W > J,国民经济收缩。
W < J,国民经济扩张。
W = J,国民经济均衡。
一.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1. 定义:
指消费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2.公式: C = a + β(Yd)
a:自发性消费 , β:MPC ,Yd:可支配收入。
3.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APC = C/Yd
APC = 1 (温饱型)
APC > 1 (贫困型)
APC < 1 (小康型)
Yd↑→ APC↓
4.边际消费倾向(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指每改变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引起的消费量的改变量。
MPC = ΔC/ΔYd = β
( 0 <β< 1)
5.消费函数曲线
6. 消费函数:
C = a +βTR –βT0+β(1-t)Y
Yd =Y-TA+TR (TA=T0+tY)
(TA:总税,T0:定额税,t:边际税率)
= (1-t)Y+TR-T0
C = a +βYd
β(1-t)=ΔC/ΔY,为国民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二、 储蓄函数(Save function)
1. 定义:
表示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2. 公式:
S = Yd – C
= Yd –(a+βYd)
= - a +(1-β)Yd
3. 平均储蓄倾向(APS)
表示平均每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的储蓄量。
APS = S/Yd
4. 边际储蓄倾向(MPS)
表示每改变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引致的储蓄量的改变量。
MPS = ΔS/ΔYd = 1-β
5.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APC + APS = 1 , MPC + MPS = 1 。
APC > MPC , APS < MPS 。
非线性时,随Yd的增加APC和MPC下降, APS 和MPS提高。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非线性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三. 进口需求
IM = m+γY
m是自发性进口,γ为国民收入的边际进口倾向。 γ=ΔIM/ΔY
四. 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的需求
1. 投资: I = i
2. 政府购买: G = g
3. 出口: EX = x
第9章 经济波动导言
一. 均衡的国民收入
AD = C + I + G +(EX –IM)
=a+βTR-βT0+β(1-t)Y+i+g+x-m-γY
设:A0 = a+βTR-βT0+i+g+x-m
称作自发性总需求或自发性总开支。
AD = A0 + [β(1-t)-γ]Y
其中:β(1-t)-γ= ΔAD/ΔY,称国民收入边际需求。
YE =AS= AD
YE = A0 + [β(1-t)-γ]YE
YE = A0/{1- [β(1-t)-γ]}
(两部门至四部门)
AD > AS ,供不应求 ,国民收入扩张(J>W)。
AD < AS ,供过于求 ,国民收入收缩(J GW ,那么社会总需求将超 过扩大了的生产能力,其结果将是将是通货膨胀。
2) 如果GA < GW ,那么扩大了的生产能力就不能被充分利用,就会开工不足。于是,投资与收入也将下降,引起失业。
3) 只有当GA = GW 时,才能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均衡经济增长。
3.自然增长率(GN)
在人口和技术变动下,社会可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可看成是人口增长率n, GN=n)
1) GW > GN ,这时由于人口劳动力不足而使经济呈现长期停滞趋势。
2) GW < GN , 这时会因劳动力过多而造成工资低廉,因而可能出现“长期兴奋”状态。
3) GW = GN ,合乎理想的长期增长状态。
4.长期均衡条件
GA = GW = GN = n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一. 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设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2.储蓄函数为S=sY,s为常数,且0 3.不存在技术进步,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且资本折旧恒为d;
4.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5.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
y = f(k) (y: 人均产量, k:人均资本)
二. 新古典模型(罗伯特.索洛)的基本公式
Δk = sy – ( n+d )k
Δk:人均资本存量的变化( k :人均资存量);
sy:人均储蓄 (s:储蓄率,y:人均产量); n:劳动力的增长率;
d :资本折旧率,恒为常数,且0< d <1 。
(如不存在资本折旧, d =1)
第四节 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
一. 新剑桥模型的基本假设
1.社会成员分为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
2.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不变。
3.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
二. 新剑桥模型的基本公式
G=S/C=
三.新剑桥模型的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G=S/C
第五节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一、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1. 就业人数及其年龄性别构成
2. 包括非全日制工作的工人在内的工时数
3. 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
4. 资本存量大小
5. 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6. 规模经济
7. 知识的进展
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1. 知识存量的增长
2. 生产率的提高
3. 结构变化
第六节 经济增长的前途(争论)
一、增长极限论
二、增长怀疑论
三、对增长极限论的批评
四、可持续发展
1. 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世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2.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要求在经济发展中逐渐以人力资源及人类制造的生产能力替代自然资源。
2) 要求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
3) 要求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4) 要求遵循代际公平原则。
第七节 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
经济周期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它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张阶段与收缩阶段,前者包括复苏和繁荣,后者包括衰退和萧条。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1. 长周期(康德拉耶夫周期,平均50年。)
2. 中周期(基钦周期,平均8到10年。)
3. 短周期(朱格拉周期,平均为40个月。)
4. 建筑业周期(库兹涅茨周期)
5. 综合周期(熊彼特周期)
三、 经济周期理论概说
1.消费不足论
2.投资过度论
3.货币信用过度论
4.创新理论
5.心理理论
6.太阳黑子论
7.政治周期论
四、 乘数-加速数原理
1. 加速原理
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加速原理。
V = It /(Yt – Yt -1)
It = V (Yt – Yt -1)
2. 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
3.乘数-加速数模型
Yt = Ct+ It+ Gt
Ct = βYt – 1 , 0<β<1 。
It = V(Ct – Ct - 1), V>0 。
乘数-加速数模型表 设β=0.5,v=1,Gt=1
4. 乘数-加速数原理的结论:
1)在国民收入中,投资,收入和消费是相 互影响,相互调整的。
2)为了减少经济周期的波动,以维持经济长期稳定,政府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可以从几方面着手:
a) 调节投资
b) 影响加速系数
c) 影响边际消费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