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冷运生教授考研政治理论之选择题精选(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花儿为你红 发表于 11-12-16 17:4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 “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说明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命题思路: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首先是“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全面发展。之所以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首先坚持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其根本的哲学依据是:
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内容和在社会发展的作用(05年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命题特点:本题题干材料来自李瑞环1999 年7 月的一段讲话,李瑞环指出: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
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 “饭”字半边是“食”字,
半边是“反”字,没有食就会反。(李瑞环《 学哲学用哲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选择项A直
接来源于恩格斯的论述,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同样强调了“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基
础”这一基本原理。而通过这两条引语联系到人的需要、人的欲望、人的本质并把它们和“物质生活资料
的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基础”组合在一起,则不仅是命题的综合,而且,也是一种新的哲学体系。(
北京大学出版社03年版,赵家祥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有类似的体系结构)
考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人的本质的关系。
1.恩格斯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
宗教和哲学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
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这就指明了社会的政治和思想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全部的
经济基础是由人们“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构成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基
础。同样,马克思的论述:“人们为了能‘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
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也更
加简洁地说明了这一问题。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自然离不开“生产方式”。
2.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物同时也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人之所以存在的内在根据。人的本
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二是人与人的区别。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看人的本质,
认识到所有的人都属于一个类即人类,并因此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是认识的进步。但这还不能把人与人
区别开来,不能说明既然同样是人,为什么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乃至同一个社会中的人有如此大的差别。
为此,必须从人与人的关系中揭示人的本质。在这个层次上,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本质。从人与动物区
别的层次深入到人与人区别的层次来理解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
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解题思路
(一)由于本题的正确答案只是基本原理的论据,考生一般不易把握,所以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对B、C、D
这三个明显错误的选项进行排除。
(二)考生也可以使用比较法,但比较仍然离不开排除。
(三)当然,如果考生能够首先确定题干内容正确,在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其和A项都说明
了“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基础”这一基本原理而直接选择。
相关试题:
1.(2000 年理科第19 题)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B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 .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
史的一般过程D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E .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
[答案]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在物质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物质性即客观
实在性。社会的物质性是指社会关系中的物质实体、物质力量和物质关系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
现在: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物质形成的演化和发展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并集
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体现着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物质交换和物质成果;生产关系是
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发生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一切社会现象、过程都是人的
实践活动的展现,独立于人之外的社会是根本不存在的。
2.( 2004 年第1 题)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人类社会的本质。
3.(1999 年理科第4 题)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传统意识B .阶级关系C .生产方式D .政治制度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解题的关键是把握题目中的“根本”两字。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尤其是在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中起着重
要的决定作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和精神的整个面貌,是制约
人们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生产方式、传统意识、阶级关系和政治制度都是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
重要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本原,它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是等价的,也不处
于一个层次之上,传统意识、阶级关系和政治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4.(1991 年文科第22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
A .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过程            B .人的本质活动
C .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过程              D .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E .形成人们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答案] A 、B 、C 、D 、E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劳动是连接自然与社会的纽带。
首先,劳动是人类社会的本质活动。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它使人类获得了自己的本质,把自己与其他
动物从根本上区别开来。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旦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
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
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这就是说,劳动改变了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其次,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就劳动主体而言,劳动者自身就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劳动就是人
的肉体组织的运动。马克思指出:“不管有用劳动或生产活动怎样不同,它们都是人体的机能,每一种这
样的机能不管内容和形式如何,实质上都是人的脑、神经、肌肉、感官等等的耗费。这是一个生理学上的
真理。”
5.(1997年文科第2 题)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A、人的自身需要B .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自然属性 D .人的社会关系[答案]D
6.2001 年理科第18 题)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
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质 B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C、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
社会关系中 D .人的本质是自由 E.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答案] B 、C 、E
7.(1994 年文科第23 题)辨析题:“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
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心力是爱”,因此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
[答案要点](1 )这是人本主义哲学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基本观点。(2 )这一命题认为一个完善的人具
备理性、意志和情感是合理的,但它把人的理性、意志和心归结为人的本质是错误的。它把人看成脱离一
定社会关系的抽象的、自然的人,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人类共同的“自然本质”,反映了抽象人性论的观点
。从这种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去解释历史,必然导致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
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解析] 这三道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二是人与人的区别。从人与动
物相区别的层次上来说,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来说,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
即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着重从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出发,科学地揭示了人的社会本质。其基本内涵有:①人的本
质在于其社会性,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人之所以存在的内在根据;② 人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社会关系是
多方面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③ 社会关系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人的社
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从人的社会关系出发。
8. ( 1992 年文科第33 题)论述题:联系现实思想状况,评述下列两种观点:“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人是目的同时又是手段”。
〔 答案要点〕 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的。(1 )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口号,在当
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但它离开人的社会关系谈论人的问题,是一个抽象的人道主义原则,不是科学的
命题。(2 )人是目的还是手段,就其实际内容来说,是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问题,即人的社会价值
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
价值只有在对社会和他人的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3 )在社会生活中,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目的和
手段的统一,个人只有作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对社会作出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实现自己目的的过程也就是充当他人和社会的手段的过程,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4 )在剥削制度下,人的目的和手段是分离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人的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片面强
调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实质上是把自我当作目的,而把他人和社会作为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这是极端
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
[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小结与提示: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最为基本的原理之一,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首先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就相关内容在哲
学范围的考查而言,以往的试题并不是很多,而且命题的形式也比较简单,06年试题可以说从形式到内容
都有很大突破,这本身就应该引起考生的注意。
随着发展问题对于人的本质和价值的重视,相关问题,尤其是人的价值的实现问题成了命题的重点。
摘自中国教育体育网 考研频道 http://www.cesn.cn/postgraduate/foreTypeI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9 07:14 , Processed in 0.08533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