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8 18:5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6292.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第一编 思想形成期
  引 言 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章 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二章 儒家的政治思想
  第三章 道家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墨家的政治思想
  第五章 法家的政治思想
 第二编 思想发展期
  引 言 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六章 秦汉隋唐著名帝王的政治思想
  第七章 汉唐道家的政治思想
  第八章 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
 第三编 思想完善期
  引 言 宋明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九章 宋代的功利政治思想
  第十章 宋明理学的政治思想
 第四编 思想反思期
  引 言 明末清初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十一章 明末清初的反专制政治思想
 第五编 思想转型期
  引 言 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背景
  第十二章 晚清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思想
  第十三章 太平天国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十四章 洋务派的政治思想
  第十五章 戊戌维新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六编 思想变革期
  第十六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二部分 典型题详解
 第一编 思想形成期
 第二编 思想发展期
 第三编 思想完善期
 第四编 思想反思期
 第五编 思想转型期
 第六编 思想变革期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政治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政治学”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典型习题,培养解题思路。本书精选了大量具有很强代表性的典型题,通过这些试题及其详解,学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判断和把握相关院校考研的出题特点和解题要求等,反复练习还可以培养敏锐的解题思路,巩固重点难点知识。
  (3)免费更新内容,获取最新信息。本书定期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最新的考研真题和答案解析。对于最新修订完善的内容,均可以通过免费升级获得。
  圣才学习网│法学类(fl.100xuexi.com)提供政治类经典教材辅导方案【网授精讲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曹德本主编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政治学专业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七大特色:
1.互动学习:摇一摇,找学友,交友学习两不误  摇一摇,找到学习本书的所有学友,可精确查找学友的具体位置;与学友互动,交流学习(视频、语音等形式),交友学习两不误;学习圈内有学霸解答本书学习中的问题,并配有专职教师指导答疑解惑。

2.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3.手机扫码即可阅读,精彩内容,轻松分享  圣才电子书扫码即可在手机阅读,随处随学。可以不用客户端不用账号,简单方便!
4.质量保证:每本e书都经过图书编辑队伍多次反复修改,年年升级  我们拥有一支强大图书编辑团队,他们专门从事图书的编辑工作,对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等教材教辅深入研究,以及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的历年真题进行详尽仔细研究与分析,掌握考试命题的规律和方向,并结合行业最新前沿动态,不断分析整理各个科目的考试要点,把重要考点全部固化为试题形式,形成精准领先及时的备考e书。同时,依托北京高校资源,我们聘请知名高校众多专家组成顾问团队严格审核圣才e书,确保质量。
5.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6.功能强大:记录笔记、答案遮挡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知识点串联列举”“划线添加笔记”、“答案自动遮挡”、“全文检索”等功能。
  (1)知识点串联列举——相同知识点内容列表呈现,便于读者记忆和复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划线添加笔记——使用颜色笔工具,划一条线,写笔记,提交纠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3)全文检索——输入关键词,本书相关内容一览无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7.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00:30)
  咨询QQ:4009008858(8:30-00:30)

  详情访问:http://fl.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法学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学科的研究方法论,是研究一个学科的科学方法,为研究一个学科提供整体性思维和基本原则,主要揭示一个学科的科学性质、基本规律、文化蕴涵以及学术前沿等。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主要讲四个问题:
(1)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
研究一个学科,首先必须对这个学科的科学性进行明确的定位,这是研究的前提,确立科学定位在研究方法论中属于科学性分析的前提研究。
(2)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
作为思想发展史,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科学地分析其发展规律,是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发展历程在研究方法论中属于规律分析的发展研究。
(3)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体系
作为文化科学研究,不能停留在表面,应该揭示其深层次的文化底蕴,阐发文化体系在研究方法论中属于底蕴分析的深入研究。
(4)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术创新
研究思想史不能局限于历史研究,应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创新,这样才能更具生机和活力,具有前沿性。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
学科定位是对一个学科的科学性给予明确的评价,也是进行学科研究的前提。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中国政治思想史主要阐述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思想,以及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作为一门学科,是具备科学体系的,具有思想的联系性和整体性。
具体地讲,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历史背景、社会作用、发展规律、思想联系、价值取向、历史局限等问题。
2.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政治思想史是受和谐文化模式制约而展现的思想进程,追求和谐是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基本轨迹,和谐文化模式构成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精髓。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模式可以概括为和谐文化模式,即以人际和谐为基础,进而实现群体和谐,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理想目标,经过文化整合过程,从而形成了基本的文化模式。
3.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术宗旨
作为一个学科的学术宗旨是指这个学科的历史使命,中国政治思想史学术宗旨可被概括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中华民族文化形象,确立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参与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化。
(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在全球化的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只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才能应对各种历史性挑战。
(2)树立中华民族文化形象
文化形象是一个民族的基本形象,是一个民族文化素质的综合反映。
中华民族文化形象是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历史积淀的外在表现,是民族精神的形象化。树立中华民族文化形象,就是要重振中华礼仪之邦的雄风,以良好的文化形象取得世界的认同。
(3)确立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
文化价值观是关于文化价值取向的系统观念。在进入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就是弘扬超越中国传统文化,借鉴融合外国进步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参与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化
世界多元文化融合是世界文明的交融,中国政治思想史所要阐述的是文化的和谐模式,只有参与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才能更好地培育文化融合力,促进全球文化治理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具备严谨科学性的学科,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研究其发展历程正是为了揭示其发展规律。
中国政治思想史从中国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六个时期,即思想形成期、思想发展期、思想完善期、思想反思期、思想转型期、思想变革期,这就是“六期发展说”。
1.思想形成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先秦时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商代西周时期在政治思想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可继承的思想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百家争鸣,出现了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主要代表的儒家学派,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学派,以墨子为主要代表的墨家学派,以商鞅、韩非为主要代表的法家学派。这些学派的政治思想也开始形成,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儒家政治思想、道家政治思想、墨家政治思想、法家政治思想等。
同时,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弟子也撰写、整理了流传百世的中华文化典籍,确立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范畴,标志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
2.思想发展期
这一时期基本上是中国历史上的秦汉隋唐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君主专制进一步确立的时期,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封建制有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各学派的政治思想对现实社会的作用是不同的,其发展程度也是有区别的。
3.思想完善期
这一时期基本上是中国历史上的宋明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的君主专制更加完善的历史时期,与这一时期的社会特点相适应,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发展也处于完善时期,其主要标志就是突出了两条思想发展线索:
(1)与宋明时期的社会特点相适应,出现了以张载、二程、朱熹、王阳明为主要代表的宋明理学政治思想。
宋明理学是宋明时期新儒家融合儒释道,它把儒家所主张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理论化、系统化,提出了更为完备的治国方略,从而使政治思想完善化。
(2)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出现了以李觏、王安石、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完备的宋代功利政治思想。
这种思想反对空谈性命义理,并针对社会积弊提出一系列注重功利的治国主张。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完善化的重要标志。
4.思想反思期
这一时期基本上是中国历史上的明末清初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问题,由此,一些进步思想家首先表现出时代的觉悟意识,出现了一批像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别开生面的思想家。在政治思想领域,他们开始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进行反思,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潮,这种思潮是儒学营垒中进步思想家适应时代的发展、针对君主专制的积弊而提出的政治主张。
5.思想转型期
这一时期基本上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历史时期。
中国近代,出现了以西方宗教文化为武器、反对中国君主专制的太平天国政治思想,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改革派、洋务派、戊戌变法政治思想。这些政治思想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开始转型,在中国近代社会,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发生了从传统型到近代型的转换。
6.思想变革期
思想变革期,是指中国社会处于变革时期,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也处于思想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基本上是中国历史上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君主专制统治,社会的变革促进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变革。在思想变革期,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从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六期发展历程来看,中国政治思想史是有着自身发展规律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它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而转型,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而变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对于这样历史悠久而内容丰富的思想史,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它的发展规律。
三、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体系
中国政治思想史形成了以深层次文化底蕴为内涵的文化体系,中国政治思想史文化体系可概括为: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施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
1.究天人之际
中国政治思想史文化体系是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的,有一个从哲学的高度立论的理论基石,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天人之辨,它的表现形式有殷周天命观、自然天道观、理学天理观。
(1)殷周天命观
天命观源于殷周之际,它认为天命是上帝的意志和命令,君主代天理政,效法天命而行政事,这一切都是天命使然。这样,人世间的王权以非人间的神秘力量为主宰,向世人昭示王权源于天命。这是一种原始形态的天人之辨。
(2)自然天道观
天道观是春秋时期比较流行的思想,它从抽象思维的层次上论证世界万物的本原和规律,从总体上讲,在理论上比殷周天命观更加精深了。这是一次理论上的飞跃,它摆脱了殷周天命观的原始形态,走上了理性思维的道路。
中国古代的天道观,不是孤立地讲天道,而是与人道联系在一起的。讲天道是为了论证人道的合理性,以天道为人道立定准则。
(3)理学天理观
天理观是宋明理学家提出的思想,宋明理学家提出了一整套理学思想体系,这是一种更为抽象的理学思维。
宋明理学家吸收道家、援引佛学,建立了理学思想体系,天理观作为理学思想体系下的宇宙本体说,理性思维程度更高了,把宇宙间最高本体的天理与人伦之理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更为精致的论证,达到了中国古代理论思维的最高水平。
(4)对究天人之际的总体评述
中国政治思想史文化体系是以天人合一作为哲学基础的,从原始形态的殷周天命观到自然天道观,再到理学天理观,是理论思维不断深入的标志,旨在论证天与人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无论是人命源于天命,还是人道遵循天道,以及人理服从天理,都是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宇宙,从而为人世间立定准则。
2.明修身之道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所讲的修身,是指实现理想的人格和完美的道德境界,并与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其内容包括一整套修身之道,以人性论为基础,通过心性修养的方式,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
(1)人性论奠定修身的理论基础
人性论主要探讨人性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人性的源泉是什么,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人性的等级品次是怎样的等等。对人性的阐发,目的是说明能否通过修养而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
历代思想家都关注人性问题,形成了内容丰富而深刻的人性理论,为修身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古代思想家注重人性论的阐发,其目的是为后天修养奠定理论基础。
(2)修养论阐发修身的基本途径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讲人性是为了讲修养,人性论主要解决人为什么要修身的问题,而修养论则是讲修身的方法和途径问题。修养论经过历代思想家的阐发,具备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修养方法,这些修养方法有以下几点:
①通过后天修养恢复和保持先天的善性;
②内心修养与行为修养相结合;
③个人修养与封建伦理准则相结合,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以修养论为途径,最终目标是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
(3)境界论展现了修身的理想追求
境界论是关于追求人生理想的精神境界的理论,它以人性论为基础,以修养论为途径,最终目标是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它主要回答和解决修养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人生理想的道德境界是什么,这种理论向人们指明人生的追求目标和努力方向,充分展现了修身的理想追求。
3.施治国方略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所讲的治国,是指实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现民心稳定,长治久安,以见利思义作为治国的伦理准则,以贤者治国作为治国的关键环节,以民本文化作为治国的核心内容。
(1)见利思义是治国的伦理准则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古代社会,治国的第一要义是如何处理物质利益的问题。物质利益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实质上是关系到治国应遵循什么样的伦理准则的问题。
中国古代历代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倾向是见利思义。见利思义思想作为确立道义与利益关系的原则,它引导人们在物质利益面前以道义为重,使治国有一个可以遵循的伦理准则。抓住了这个问题,也就抓住了治国的根本问题。
(2)贤者治国是治国的关键环节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很注重治国者的素质,治国者的素质成为治国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这个关键环节可以概括为贤者治国。
中国古代历任统治者均强调要举用人才,任贤选能,印证了贤者治国是治国的关键环节。
(3)民本思想是治国的核心内容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讲治国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民为本。治国的核心就是理顺民心,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民本思想,中心思想是讲国以民为本,君以安民为务,治国应以爱民、重民、宽民、足民、富民为基本方略。
4.求天下为公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所讲的平天下,作为修身、治国、平天下整个链条的最终目标环节,是整个思想体系的最高层次,也是修身、治国所要实现的最高理想,这个理想目标就是追求天下为公。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讲平天下,就是为了追求天下为公,这是世界大同的理想目标,是天下之大公的人类理想社会。
中国政治思想史文化体系形成一个中心价值系统,这就是从哲学的高度认识自然,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最后的落脚点则是治国平天下。
四、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术创新
1.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
学术创新是一个学科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的学术活动的革新,包括观念、方法和行为的更新。学术创新是与学科所处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相适应的。
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开拓学科新领域阶段
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一是以梁启超、萧公权为代表,二是以吕振羽为代表。
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和吕振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开启和开拓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先河。
(2)第二阶段:开创研究新局面阶段
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发展处于相对停滞阶段。进入80年代,我国进迎来了思想解放、学术繁荣的时期。政治学学科的日益发展,为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界相继出版了一系列教材和学术专著,系统地回应了这种时代课题,开创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新局面。
(3)第三阶段:实现学术创新阶段
在进入21世纪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任务,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进入第三阶段,即实现学术创新阶段。
2.学术创新的内容
学术创新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学术观念创新,二是学术方法创新,三是学术规范创新。
(1)学术观念创新
学术创新必须以学术观念创新为先导,它包括学术责任的明确和研究视野的开阔。
①明确学术责任
学术责任是指一个学科在一定发展阶段中的学术使命,以及学人所应具备的责任意识,从而以社会责任感唤起自己的学术良知。这种学术责任不是纯属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社会行为、民族行为、是历史赋予学人的使命。
②开阔研究视野
研究视野是研究一个学科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一学科开阔研究视野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主要把握好以下两个问题:
a.着眼点:着眼从世界的高度看中国;
b.立足点:立足于从中国的国情看世界。
(2)学术方法创新
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在学术方法上有相应的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结合。
①文化融合与思维范式相结合
文化融合与思维范式相结合,就是在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化的总体趋势下,实现思维范式的转变,把文化融合化的国际文化背景与我们的思维范式相结合,这是一种视野广阔的研究方法。
②弘扬超越与借鉴融合相结合
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在学术大思路上体现两个方面的结合,即弘扬超越中国传统文化与借鉴融合外国进步文化项结合。
a.弘扬超越中国传统文化
弘扬超越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对优秀传统的弘扬和对消极因素的清理,目的是不能让优秀的传统丢掉,也不能让腐朽的东西流行。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超越,主要包括继承性、选择性和时代性三个方面。
b.借鉴融合外国进步文化
借鉴融合外国进步文化,即有所借鉴和识别,取人之长,为我所用,在借鉴融合外国进步文化的过程中得到充实,同时也向世界展现自身的文化融合力。
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主要包括融合性和导向性两个方面。
③传统分析与现代价值相结合
我们分析研究传统的思想文化,必须与其现代价值的分析研究相结合。对待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我们不能因为精神财富的宝贵而搞儒学复兴,应该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探求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充分展现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现代价值。
④学问立言与修身立人相结合
学问立言与修身立人相结合,是指做学问要有治学境界。治学境界是学人应具备的品格,也是自身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主要指超越境界、使命境界和文如其人三个境界。
(3)学术规范创新
学术规范,就是一门科学由学术对象、学术成果以及学术评价等构成的标准系统:
①关于学术对象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要研究如何弘扬超越中国传统文化,还要研究如何在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化中借鉴融合外国进步文化。
②关于学术成果
在进入21世纪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全球化背景下,学术成果的创新应注重构建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学术成果,注重塑造中华民族文化形象的学术成果,注重借鉴融合外国进步文化的学术成果,要求学人要有自己的新思想,要有自己潜心所得和真知灼见。
③关于学术评价
在进入21世纪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全球化背景下,不仅要在充实民族文化底蕴方面取得国人的认同,而且要在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化中取得世界的认同,这是更高的学术评价标准。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629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7 19:18 , Processed in 0.10587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