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2015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MJC专硕考研经验初试+复试考研经验转载

[复制链接]
android 发表于 19-3-11 08: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跨考与择校

    我就读于南京一所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学习一些理工科类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一些电路实验技巧,因此被亲切的称呼为”工科女”。但是大学或许就是一个发现自己真正兴趣所在的转折点,虽然我是工科女,但平时喜欢阅读一些散文和小说,完成课后作业的时间喜欢找点自己喜欢的书读。在大二下学期时,开始将考研提上大学毕业的规划,因为我喜欢大学学习的氛围,希望能够在大学多学习两年,通过考研能够实现继续读书的理想。然后问题接踵而至:考研是继续学习本科专业还是跨考其他专业,这是我面临的第一个选择。在我看来,研究生是一个人生的突破口,既然确定了要考研究生,一定要选择自己真心喜欢愿意为之付出的专业,热爱是短暂的一年考研时光中自己最大的精神支持和动力,这种坚持可以让自己在考研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轻言放弃,这也是我在考研中最大的体会之一。偶然在图书馆阅读了几本传播学的基础书籍,便欲罢不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立刻敲定专业,我要跨考新闻。关于专硕和学硕的问题,因为我是跨考生,所以便选择了专硕,招生人数相对多一些,这个问题也没有困扰我很久。择校选择南京大学,因为我是江苏人,在南京读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产生了些许“南京情结”,并且在大学期间去过南京大学多次,我喜欢仙林校区的泳池,喜欢鼓楼的北大楼,同学说,南大鼓楼校区是市中心的一片难得的静土,喜欢南大,喜欢它的历史底蕴,喜欢它骨子里的低调,喜欢踏入南大时心中就沸腾起融入这所优秀学府的渴望。但是,我并不是没有动摇过,也曾经怀疑过自己,跨考选择南大会不会目标太高,但是真的喜欢不愿意放弃怎么办?去年这时候,在妈妈的提醒下,我借着在南京读书的地理优势,去南大仙林校区听了几节课,回来后,再也没有动摇过和放弃过。之所以坚定是因为之前论坛有很多学长学姐跨考成功的先例,所以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成为其中的一员;第二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在南大听课的过程中,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喜欢南大学子求知的热情,并且老师的授课内容我可以理解,问题能够积极思考,那几节课在考研初期对自己树立坚定的信心起了很大的帮助。大概加起来听了有十节课,也到了四月份的时候,觉得差不多可以定心踏实的复习了,便开始在自己学校踏踏实实的跨考复习。看到有很多像我一样跨专业的同学,既然选择的南大就要坚定自己的目标,并且坚定的相信自己,然后踏踏实实的复习,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一、初试

   想把初试分成专业课和公共课来写,跨考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专业课的,和同学说到跨考的基础,总是笑着说,我是从“新闻”这个最基本的名词解释开始入门的。好在勤能补拙,一步一步走过来,遇到的困难也是在自己的摸索和学长学姐的帮助下得以克服。先写写我的专业课复习经验。

1、专业课   

  今年初试的专业课试卷拆开信封时,被南大多变的风格逗笑了,回忆版现在在网上应该都可以搜集到,对比一下之前几年的试卷,今年试题的风格变化很明显,紧贴热点,灵活多样,但是真题练习多了看到试卷时依旧会从中感受到南大万变不离其宗的某些韵味。南大就是这样灵活多变,值得在大学最后一年的时光中为之抛开所有的顾虑为之奋斗一年,这样拿到试卷时才坦然无愧于一年青春时光。上午考的是新闻业务,题目很灵活,拿出了这一年积累的所有的学习的知识,但是还是有一些热点在备考期间疏忽了,提醒我们复习时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态,否则见到了试卷可能会对当时自己的疏忽自责。还有在考试前我模拟了很多次考试,今年的题目量比去年大了一些,时间很紧张,不过有了之前模拟的经验,迅速根据题目的分值判断需要的时间,今年考试之前隔一天练习一篇评论保持写作手感,不过今年的专业课后面是三道策划题,策划题之前自己也有把采访提纲,广告策划等几种常见类型都有练习过,不过策划的第二道题着实不会写,也是把自己会写的写了上去。后来复试时和其他同学交流中知道,倒数第二道题是南大一位老师的论文,题目的设计就是论文的写作提纲,给了我们一个暗示,在南大风格灵活多变的形式下,老师的论文一定要给予一定的重视。

   下午的考试是基础,题目依旧比较灵活,具体的题目记得不太清了,不过今年的热点媒介融合、数据新闻等都有反复考到,这些热点是专业课的复习过程中必须进行专题复习的部分,考试时哪怕不会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清晰的解题思路写出答案,至少不会留白,给老师的印象也是基础扎实,在百人的试卷中脱颖而出。我的基础复习分数还不错。写到这里又想起来许夜歌学长在经验贴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词叫“厚积薄发”,我也一直把这四个字牢牢记在心里,作为复习时的动力,到了考场,面对这样一份新鲜充斥着业界热点的试卷,调动所有的知识时就会顿悟“厚积薄发”的真正含义。接下来想写一写跨专业的整个复习过程。
  
   我是从三月份开始看专硕的参考书的,今年后来九月份出来的考试简章和去年没有变化,在三月份时我对照着去年的参考书进行参考书的第一遍阅读,本着把基础打扎实的态度,《传播学教程》这本书是我花的时间最多的一本书,三月份时这本书我用手抄了笔记,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但后期效果很好,帮助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本书是本科新闻同学的教科书,但对于跨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籍,我觉得这本书的意义是不管考试有没有考到,但作为一个新闻传播学的学生,这本书是一定要熟练掌握的。有位考上的本科新闻的同学后来在交流中得知他考前每三天就拿出来复习一遍,前年就考了上面很多的知识点,今年比例有所下降,但这本书中的很多理论在后期的复习中都会有所拓展和涉及,这本书我前前后后背了十几遍。

   在这里推荐考研的《新闻传播学理论热点专题》考研知识点精编和真题解析,这本书我也背了好多遍,后来复试时也得知很多同学也用这本书作为复习指南,因为是专硕,所以新闻传播采写策划广告新闻史都要掌握,这本书里对重要的知识点总结归纳的挺好,可以作为做笔记和复习时的参考。这本书我挑选了重点背诵,其实热点很多是可以合并同类项的,知识点也是可以融会贯通的,比如在答一道论述题就是一篇小论文,作为论证者要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将题目进行剖析,适当引用一些例子,漂亮的开头和有力度的结尾,思路清晰有条理,逻辑一目了然,并且体现出相对的专业深度,老师一定爱阅这样的试卷。还要推荐一本程丽曼老师主编的《新闻传播学辞典》,黄色封面的,里面将常考的名词解释基本都归纳进去了,我考前对着这本辞典将有可能出题的名词解释背了好多遍,虽然今年名词解释很灵活,但不会写的时候可以从基础的名词解释中找到些许思路。

   在后期的归纳中我发现每年必然要考新闻采写题,基础题中以名词解释和简答居多,所以这十几分是可以通过背诵拿下的,对于跨专业的学生,我是先阅读了丁柏铨老师的《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遍阅读,暑假结合网上下载的笔记和自己的归纳做了笔记,还有那本书中采写部分总结的不错,今年考试时的采写题写的挺顺,也是考前积累的结果。所以跨专业的孩子不用害怕,我是理工科,从高中开始就是理科生,完全没有文科学习的基础,但只要用心,踏踏实实的把考点攻破,考试时就不用担心。新闻采写这一块我还整理了新闻学硕的常考要点,用纸把出现过的采写类题目都记了下来,出现的次数做了标记,今年考到的深度报道就是我考前重点背过的。采写类的题目还会考采访提纲,这个我在后期练习真题的过程中都做过总结和归纳,有一份自己的模板。关于实务题,推荐大家看一下@考研日报,其中有一期经验总结了四种实务的常考题型,我是根据他给出的模板和自己实际在考试中的写字速度,个人的喜爱进行了压缩和归纳,总结了一份自己记得牢又顺手的模板,考新传一定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去接受信息和资料,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在考场中才能得心应手,不会因为紧张等情况出现焦急,记忆空白。

   杜老师的《网络传播概论》这本书我也是自己做了笔记,因为杜老师是南大新传院的院长,这本书毫无疑问需要重视,其实后来我的理解是,在基础掌握的同时,参考书只是给出了考试的方向,现在生活和互联网息息相关,融合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两会更是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新传的试卷中出现课本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题目几乎没有,所以参考书掌握的同时,更多的是拓宽学习的范围,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热点搜集这一块后文会提到。

    新闻学的基础知识我用的是李良荣老师的《新闻学概论》这本书,也做了笔记,后期就拿着笔记在背,还结合了辞典中的名词解释,圣才的书把新闻学中可能涉及的基础知识都掌握了。今年新闻学的知识考的不多,前几年有考到,所以这本书还是比较重要的。关于两本很厚的《传媒经济管理学导论》和《美国新闻史》,这两本书我都只读过一遍,第一本是去年五月份开始读的,第二本是暑假当作学习之余的调剂进行阅读。第一本书是译本,读起来比较拗口,而且还有很多经济学的术语不是很理解,我后来还借了经济学的书,也是一知半解。这本书不必太过纠结,我后来选择了阅读郑丽勇老师的《媒介管理学》,就轻松许多,媒介管理学中挑选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加以背诵。其实媒介经济管理也是指引了考试的方向,最重要的还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在热点中找到例子进行分析,例如今年试卷中考到的苏宁营销模式。

    《美国新闻史》我是买了的笔记整理了笔记后直接背诵的,美新史我觉得除了年份背起来比较头疼,内容还是比较有趣的,史论我大概背了七八遍,学姐将知识点总结归纳后也是给我复习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今年下午考到的“扒粪运动”提醒我们,史论出题不多,但不代表不考,在考研中,或许一分就决定了自己是否能够被录取,所以一定要踏踏实实的好好复习。《广告策划与创意》这本书,我是新版旧版都看了,花了很多的时间学习,因为我本身跨专业对广告这一块是从空白开始学习,自己整理了笔记,基础的知识在前几年的试卷中都有涉及,然后今年也是将广告与热点结合起来考,印象尤其深刻的几道题是下午的最后一道:在社交媒体的出现对广告的评估效果有什么影响。社交媒体是当下的热点,而广告的效果评估又是一个传统的考点,这样将热点和传统结合起来考,新意十足。广告这一块考试中除了实务中的广告策划,前几年着重考察基础名词解释和简答,不过今年的试卷看来,广告纯粹掌握书本知识已经显然不够,所以平时多观察积累广告传播的案例和热点非常重要,广告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广播电视概论》这本书在前几年的试卷中都有考到基础的知识,与热点贴合就是今年考的“女神的新衣”,记得应该是暑假上了微博的热门搜索,不过我没有过多的关注,其中涉及到的一种营销模式也是考完后才知道,考场中就按照之前分析节目电视成功的模式进行分析,得分应该不高。这本书我新版和旧版都看了,旧版是在网上买的复印版,质量还是不错的,新版中加入了例如“真人秀”之类的名词解释,建议大家把两本对照起来都归纳一下。其他还看了很多的书,后面再进行补充。基础的书籍说完了,说一说我是怎样拓展知识面的吧。

    在去年这个时候,有幸结识了一位很热心很棒的学长,他给我推荐了很多微信的公众号,后文中会给大家归纳出来。在整个考研过程中,这些公众号的推送是我复习的风向标,这些公众号中有推送论文的,推送评论的,业界热点归纳的,都很棒,在九月份之前,我都是利用午饭后和晚上睡觉前将推送的热点新闻看一看。今年考到的"O2O”模式,就是在一个推送中看到过,有同学问我,这么多热点看的过来吗?其实当很多公众号同时对某一新闻现象进行推送时,那么这个新闻必然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热点,就需要我们将此作为一个小专题进行归纳,试想如果自己的是出题老师,针对这个现象,会怎么出题,而作为考生,又会怎样去回答,所以这样便知道热点如何归纳整理了。有些热点不仅可以作为论述题还是可以出新闻评论题的,不妨将它作为题材,练习新闻评论,都是利用热点的好方法。

    因为我之前没有新闻评论的基础,给大家推荐人民网的观点频道,里面的评论我还比较喜欢,很多的热点评论我都做了摘抄和整理,学习里面的一些好句子,学习写作的手法。对于跨考生练习评论的整个过程我印象最为深刻,从之前三个小时写出一篇不忍卒读的评论到后期40分钟之内立刻写出一篇考场评论,这个过程花了不少的心血和时间,虽然今年没有考到,但丝毫没有遗憾,本来就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一名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能写出可读的评论也是基本功。并且这些公众账号在学习之余进行调剂也是不错的选择,有些账号也不是每天推送,只要养成了阅读习惯,阅读量不是很大,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阅读就可以。

    下面想说一说论文的使用。我是从九月份中旬开始搜集业界各位老师的论文。十月份国庆的时候大概阅读了一百多篇论文,是每晚下了晚自习之后从图书馆转战到教室,然后开始论文的阅读,那段时间刚刚接触论文,有些老师的论文真的写的非常精彩,读完恨不得好句子能够全部背下来,我在电脑中按照专题的形式搜集论文,例如“舆论”“媒介融合”“新闻敲诈”等等分类,然后打印下来,尤其注重学习每篇论文的开头结尾和过渡,到后期写真题时都可以用到。还对其中的好句子进行了摘抄,后来百篇论文读下来,摘抄了厚厚的一叠A4纸,也是蛮有成就感的。我不光是阅读了南大老师的论文,还有很多其他学校优秀的老师的了论文,例如陈力丹老师,彭兰老师等等。后来复试时和小伙伴交流发现大家都有阅读论文,在阅读中还发现了自己真正的研究兴趣,也算是收获之一。还有阅读期刊,我就读的理工科学校在期刊这块资源实在匮乏,我们学校购买的论文很少,我是在某宝自己买了一个知网账号,很好用,几块钱可以用好几个月,就不要下载论文时背着电脑去图书馆啦,而且资源也很多,当时对某宝真是感觉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感激之情。

    《新闻记者》有自己的网站,免费阅读,真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还阅读了《现代传播》,这些期刊中也指引了热点的方向。有条件许可的同学,可以好好利用资源,多阅读些新闻期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再想谈一谈真题的利用。我真题用到后来真的可以背出来,因为喜欢南大,我总有种隐隐的感觉,南大的真题中透露出南大的气质。八月底开始我拿出真题来写,不过真的不会写,就是凭着一点基础知识能够写上几句,策划和评论题更是无从下手。不过当时对策划没有特别的着急,评论比较着急,策划题是进入考场之前一定会熟练掌握的题型。后期开始积累热点和老师的论文时,每隔几天就会把真题拿出来看,会写的就写,不会写的标记,要明白自己哪里有漏洞,往后的学习中就要把漏洞补上,比如是写题目的条理不清晰,还是开头结尾过渡无法衔接,或者是知识储备不够,字数太少,写出来的没有深度等等,这些都是在利用真题的价值所在,慢慢的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掌握的更加理性,知道哪里是不足需要弥补,这个弥补的过程一定是有坎坷的,不要怕,迎难而上,体会其中攻破的乐趣,会慢慢积累起考试的信心。我的跨考就是在一次次的查漏补缺中慢慢积累,真题写了前前后后模拟了好多遍,有些时候用真题是拿出来练习解题思路和框架的,然后把知道的知识点写出来,最后加上开头结尾和适当补充,写成一道论述题,论文读的多了,对自己的要求也会越高,因为会发现自己写出来的内容和老师之间的差距,我有经历过这样的煎熬期,读完老师的论文看自己写的题目简直难受,这里不是说好高骛远,和老师之间的差距肯定是必然,但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让自己向老师的水平看齐,以此作为前进上升的动力,胡翼青老师说过写论述题的基本要求就是能够把自己写出来的答案大声朗读出来,也就是如果说连自己都满意不了,老师怎么会满意。

    专业课的复习安排是暑假之前把课本阅读了一遍,然后暑假开始做笔记,笔记我是结合买的学长学姐的笔记和自己的把握整理了笔记,我背书比较早,八月下旬背完了一遍,九月份继续背书,因为跨专业,担心来不及背,事实证明,后面要练习评论和热点的积累确需要很多的时间。在备考过程中,我一直认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是最基本的题目,务必要把失分率降到最低,所以我的书背了很多很多遍,大概十几遍,除了对照南大的真题,还结合了人大、中传、厦大等名校的真题检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南大的真题我是新闻学硕和传播学硕都买了然后复习的,因为专硕的年份比较少,学硕里面的重点也是要牢牢掌握的,基础扎实了,后期提升起来就会很快,哪怕遇到不会写的题,也是可以根据基础将句子进行整合写的“高大上”一些,不至于无话可说。南大新传考试的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实务操作题,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利用好真题,把每一种类型的题目归纳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提高思考和写字速度,才能胸有成竹的参加考试。

 楼主| android 发表于 19-3-11 08: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2、公共课

   公共课我主要说一说我的英语复习,作为工科生政治的复习最后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拖了总分不少,所以主要说一下英语的复习。

    我的英语六级是500+的水平,中等,因为我准备六级时就把考研单词背了,然后听力是每天跑步时听,那时一天跑十圈,练了一个多月,听力和阅读做的比较好,六级算是过了。我觉得单词是基础,我用的是新东方那本乱序版,有同学和我说,厚厚的背了就忘,其实我也是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但我用的方法也比较笨,就是重复。今天会复习昨天背过的,或者前天背过的,一周进行一次大复习,前前后后把单词进考场之前背了25遍以上,一直是背到考试前几天。因为作为工科生,英语和政治千万不能松懈,因为在我看来,不求拉分,但求不要拖后腿。

    专硕考的是英语二,在十月份的时候我才开始研究二的真题,前期一直是复习的英语一。我用的是黄皮书,比较大众,四月份的时候开始练习黄皮书的《80篇》,题源贴近考研,但是考研的阅读是很多老师一起对文章进行修改以后出题的,而模拟题一般就是把原文搬过来出题,和真题的风格有差异,题目的难度设置也把握不是很好,但我复习的比较早,所以把那本书做完了。但这其中我犯了一个大忌,比较在乎模拟题的对错,被牵着思路走,形成了模拟题的解题思路,后来这本书我错的越来越少,有时候会全对或者只错一个,但是后来开始做真题却错一大片。总结原因,所以模拟题不必纠结对错,模拟题用来培养阅读语感,多积累一些常用单词,长难句会分析就好,模拟题的使用价值就达到了,最重要最宝贵的还是真题。后来暑假前我有整整一个月都在进行期末考试,我们理工科的期末考试挂科率很高,有些科目整个专业只有十几个人通过,而且挂科补考也很难,那时我要考五门课,都是例如激光原理,光通信之类的科目,所以六月份基本没有看专业课的书,都是在准备考试,但是英语是一直都没有放下,每天都做两篇阅读,那一个月做的是05年之前的真题,主要是为了感受一下真题的风格,真正开始利用好真题是暑假的时候了。期末考试一过暑假就到了,有句话是“得暑假者得考研”,因为暑假是一个能够每天都有完整的时间复习的阶段,也是一个夯实基础,准备九月后冲刺的阶段,暑假也是一个容易让人疲劳产生放弃考研的阶段。

    暑假我的英语学习一天都没有落下过,我是暑假先开始把05年之后的真题做到11年,留了三份真题作为模拟,真题先做过一遍之后大概感受了一下出题的风格,那时候错的也不少,心理受了打击,不过之前学长学姐的经验都说刚开始都是这样,所以也不用太过于紧张。做完一遍之后开始了精读,就是对着文章逐句的翻译,那时候我主要练习了阅读理解,新题型和完型都是九月以后开始练习的。每天分析一篇文章,自己翻译完对着黄皮书的翻译修改,我喜欢用大白纸翻译,后来到11年的全部翻译完也是挺厚的一叠白纸了。黄皮书真题解析附赠的一本长难句很好用,我就跟着那本解析翻译长难句,长难句我没有过多的去学习语法,我觉得单词是基础,单词掌握了之后,句子的中心意思就明白了,然后将句子划分一下,就可以顺利的翻译出来。在四月份的时候长难句刚开始我用的是考试虫的长难句,现在很多同学都用何凯文的,我也买了,不过我喜欢简单的,我用的长难句是王若平主编的,现在用的同学不多,刚开始我每天自己翻译十个句子,进步很快,后来阅读理解中的长难句翻译不出来主要是因为有不认识的单词,单词都掌握好了,前期打下了长难句翻译的基础,阅读自然就可以读懂。12年到14年的真题是在九月份作为模拟自测一下暑期的英语掌握情况的,准确率有了明显的提升,所以这是一个点滴积累的过程,可能不会一下子看见自己的进步,但只要坚持复习计划,一定可以看见自己质的飞跃。后来九月份又把英语一的真题一天一份做了一遍,每天早上起床拿出来把前一天做的文章熟读,我一般是花半小时,读的时候就一边读一边翻译,这样又起到了一遍巩固的效果。

    有同学会问我要不要报班,我没有报英语的辅导班,刚开始阅读做的不好我就在某宝花了几块钱买了去年的新东方的视频,范猛主讲的我觉得还可以,后来听了几节课就不怎么听了,觉得还是靠自己去体会和感悟最为关键。这就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英语作文我报了一个班的,是一个很小众的班,不是某辅导机构的,和同学一起合报的,效果还可以,我是跨专业,报的作文班为我节省了很多背模板和摸索写作思路的时间,把时间节省下来看专业课去了。我周围的同学一般是买的何凯文的作文书,也可以参考。从十月开始做英语二的真题,我都是刚开始只练习了阅读,建议大家阅读理解四篇一口气写完,不要拆下来写,这样也有利于考试,形成好习惯。英语二的真题我刚开始做的时候明显感觉比一要简单,但是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考查的类型,例如细节题,因果题等这种类型比一要少,但是英语二的题型我还是适应了一下才习惯。后来模拟的13年的题目只错了两个,这是我做的最好的一次。后来也是把英语二的每篇都翻译了,单词不会的记在本子上。关于英语二的参考书,用的比较多的是蒋军虎的,他的书有一本附赠了生词,那本生词比较好用,我觉得蒋军虎的讲解不是很详细,后来买了黄皮书的英语二,还是用的比较习惯和喜欢的。

    英语二的真题也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后面的时间就是英语一和英语二的真题反复练习,领悟。今年的英语二很简单,80分90分的大神很多,同学可以找他们的高分经验贴读一读。完型填空我没有放弃,买了文都的完型和新题型在12月份的时候练习,寻找做题的感觉,新题型不难,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一定要拿到满分,阅读理解对自己定的六分要求,后来练习多了,一般可以拿到7分左右。翻译没有特别的练习过,我平时喜欢阅读经济学人。在网上下载下来我就把它打印出来,然后有时间就精读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我觉得经济学人的每一期前面一周的新闻简讯是一定可以读懂的,后面的文章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阅读,经济学人中出现的单词很多也是考研的高频词。再给大家推荐一个APP,也是学姐推荐给我的,叫Economist,图标是红黑色。每天都会更新,内容不错,推荐下载阅读。后期英语阅读经济学人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见到陌生的题目不会紧张,因为我觉得到了后期基本上真题都已经掌握熟练,模拟题模拟的价值很小,我后期买的模拟题质量都不是很好,所以写了一两份就丢一边了。有时间不如读一读外刊调节一下学习的心情,也可以培养自己看到陌生的文章不紧张的心态。阅读理解如果单词、长难句都掌握了,还是正确率不高,可以问问自己是否真的专心去读,想要知道每段话,整篇文章的含义。只有用心才能做好。在十月份的时候我还抽空去参加了中级口译的笔试,当时是就凭着考研的基础裸考,听力神马也是六级的基础,然后飘过,当时全为了去练习考试的心态,对结果没有特别看重。

   关于政治,我简单写一写。我从四月份开始复习的政治,我是报班的,报的是一个新东方老师自己办的网课,因为我是工科生政治零基础,所以就早早开始学习。马原是需要去理解的,老师讲的不错,为我节省了很多自己去钻研的时间,其他的部分靠自己多背多记就行。但是考完后和其他同学交流,他们政治花的时间都很少分数都不错,总结自己还是属于缺乏答题敏感度,考试前我也没有进行模拟和复习,除了背诵《风中劲草》之外,用了肖秀荣的全套,后来我有押题的心理,结果今年吃了亏,考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就是没有押到的考点,而且选择题也是大变风格,政治没考好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二、复试

   今年成绩出的特别早,过年前2月12号就出成绩了,在焦急的等待中得知自己的分数,后来分数线出的也很早,3月5号吧,比去年提前了三天,通知3月19号复试。3月1号我就开始了复试的复习,主要和初试的思路差不多,把基础知识复习了两遍,最关键的还是把重心放在了热点上,比如今年的羊年春晚抢红包,还有柴静的《穹顶之下》等等,阅读了公众号的一些论文,还对微博中一些老师的观点进行整理,准备了一份英语的自我介绍,有幸认识了一个南大的学妹去南大仙林校区图书馆阅读近期的期刊,为了梦想努力的过程很幸福。后来3月17号上午体检,见到了新同学们,大家聊天很开心,很快3月19号就复试了。

   那天上午,起的很早去交了复试的费用,专硕上午面试,下午笔试,学硕刚好交叉。今年有七八个老师参加面试,主考官应该是张红军老师,之前面试出来的同学都说不用紧张,老师特别和蔼可亲,大家也就慢慢的放松了心情。面试上午九点开始,听说老师的提问很随机,会根据个人的自我介绍进行提问,因为我是跨专业,老师问我的几个问题我都有所准备,问我“为什么选择跨专业”“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是什么促使我产生跨专业的想法”“本科对未来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后来听到我的回答,又被追问心中的理想的记者是什么样子的。整个过程气氛一直很轻松,我也是一直笑着回答的,只是刚开始英语一连问了四个问题是意料之外的,后来回答的不是很好,其实都是有准备过的,切换到专业问答的中文模式就立刻轻松了。复试很快就结束了,下午的笔试三道题也没有考热点,第一道题是关于如果个人创办一个媒体,内容如何设计以及如何推广;第二道是关于对未来广告发展趋势的预测;第三道有关互联网产品,一如既往和初试一般灵活多变的风格。发了8页纸,三道题一般写了六七页,然后就交上去了。回到学校耐心的等待最后的拟录取名单。

三、跨考之路的感悟和思考

    作为跨专业考生,想把这一路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也希望能够带来一些鼓励和帮助。

    从决心跨考开始,内心有过很多次对自己的怀疑,有过崩溃的哭过,但从来没有放弃,顶多是擦擦眼泪,发泄一下,然后睡一觉,继续学习。因为心中有信念,一切都会过去,努力就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事情都会变好。这样的话说起来很通俗,但真的是我每次遇到挫折时的“鸡汤”,疗效很不错,因为看过很多的经验贴,没有谁可以轻轻松松成功,决定是否能够坚持到最后取得成功的不仅是考研路程中自己的付出,还有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态度。

    看论文的那段时间我晚上做梦都在看论文,吃饭走路在心里可以背下来一个名词解释或者一个简答题,抓紧点滴时间。我一直觉得考研是心理战,这一路,此刻能够立刻想起的挫折就有很多,有学习上的,有心理上的,有生活上的。学习上,必然就是跨考中的困难了。举个例子,我之前写的评论很差,每次写评论都很痛苦,会词穷,但没有放弃,因为想进入南大,就必须战胜自己的弱点,然后反复的练习,我练了大概三十多篇,之前有时间还会把评论敲进电脑里,后来写的太多,也没时间了,就用一个档案袋把写的评论收起来,现在翻出来看,就会特别感谢当初努力的自己;还有练习写字的速度,十一月的时候天气很冷,手很容易开裂,有一天在模拟的时候突然纸上就有血点,手写破了。可能听起来很夸张,但这些都是真实在考研中让自己感动过的记忆;那时候背书时,到处找地方背,哪里效率高就去哪里,有段时间每天早上很早起床爬到学校的小山坡上背书,现在路过那座小山坡,会觉得那段日子真的很充实;比如心理上,会担心跨考的自己基础不好怎么办,会压力很大,但因为四五月份的时候就坚定了信心,所以后来压力很大的时候有时候痛苦哭一场,或者出去大吃一顿,看场电影,效果都很好,还可以选择去运动和锻炼。当心情压抑时,一定要学会寻找一种释放压力的方法,不要担心会浪费学习的时间,一旦心理的压力释放掉,立刻回去学习,会开始一个新的冲刺阶段,有更高的学习效率,一般一周一次的放松是可以的。

    我在暑假开始就在学校后面的教师公寓租了房子,条件一般,那时南大应该是112周年校庆偶然看到南大的学生在进行短袖义卖,买了一件挂在房间里,也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我平时喜欢在图书馆学习,所以早早出门,晚上很晚才到住的地方,冬天的时候,图书馆十点就关门了,我还会去教室学习到11点多,然后骑着自行车,很快的骑也要六七分钟才到住的地方,很黑,但考研的那段日子胆子变得特别大,可能是一边骑车一边背书都忘记了害怕,冬天最后临近考试的时候特别冷,有时候回到住的地方一下子就“哇”的哭起来,还被坏掉的门砸过两次,后来退了房,心想再也不要一个人住在外面了。因为我是跨考,周围的同学都是要考高数的,所以我就选择了一个人学习,过程是孤独的也是享受的。避免了和同学扎堆复习时的闲聊,避免在惜时如金的日子里浪费时间。

    同时如果抗干扰能力较弱的同学我也推荐可以自己一个人复习,我的体会是有时候和同学聊天多了心情会浮躁,或者会因为同学的三言两语产生自我怀疑,打击信心。所有的这些负面信息如果没有抵抗的勇气就尽量去避免。我在图书馆学习时和周围考复旦、东大的同学都熟悉了,后来大家彼此鼓励,成为了很要好的研友,有一次压力很大,导致胃神经紧缩,不消化,有三四天没有怎么吃饭,就吃了一口,早饭午饭晚饭都吃不下,还在学习,后来被爸妈带回家休息了几天才好,所以考研中出现压力是必然的现象,但是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和放松,不要让压力耽误了身体和学习,反而起到反作用。还有几天每天只睡四小时,后来体力不支,看书头晕眼花,这些都是错误的学习方法,同学一定要找到自己效率最高的学习方法,当然不是晚起早睡,而是在学习质量和时间保证的前提下制定的学习计划。不要打疲劳战和时间战,不过后期真正冲刺时有时一天学习17个小时,那个也是最后的时间了。大概整个考研过程平均每天学习13个小时左右。

    我觉得既然选择了新传,选择了付出一年的时间来考研,是因为真正的热爱,所以在复习中千万不要当作任务或者压力来学,也不要当作只是一种考试,要想到如果考上研究生,就成为一名南大新传的学生,必然要使自己的学识跟得上南大新传的步伐,所以考研过程中,我没有产生过放弃的想法,疲惫的同时快乐着,因为考研的过程是一次知识大量积累的过程,很难得,不断充实自己对一门热爱学科的知识应该是幸福的事情,会觉得自己离南大新传越来越近了。不要将考试看做一次考试,而是一次检验自己这一年的学习结果,是否符合成为一名南大人的测验,所以为了顺利的通过,必然要付出努力。也是为以后的研究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也是在考研后期时自己的一点感悟,那时候每天早上骑着自行车和跑操的学弟学妹们挤食堂买早餐,会好多天都是吃一样的菜,为了保证有充足的体力学习,也会觉得吃饭很香,晚上回去住的地方,陪伴我的只有昏黄的路灯和自己的影子,骑得飞快,心里回顾着一天的学习成果,只有特别充实时才会晚上安然入睡,不会觉得虚度时光。考研期间我很少听歌,觉得会让自己浮躁,我下载了一个听新闻学英语的APP在手机里,走路时有时就会听,音调比较轻松欢快,还可以培养英语的语感,我觉得比听音乐效果好,九月之前还会走路时听何镇彪老师的荔枝FM电台,每期会选择一个与新闻传播有关的主题,既丰富了课外知识,还起到了放松的效果。

    得知大四上学期很多学校的新传基本都停课了,而看到理工课表的我那一刻真的眼泪掉下来,一周整整十节大课,更是留很多的作业。每一次交作业都要抄很久,老师有时候点我名字不到,会让舍友给我“通知”,再不来上课这门课就取消考试资格,那一刻真是心里纠结的眼泪哗啦啦的留下来,然后我的选择就是,赌一把,擦擦眼泪,继续考研复习。既然之前已经付出那么多,肯定不能因为本科的学习耽搁了考研,很多同学还是会去上课,后来在十一月初的一个周末,一口气考了四场试,有写代码的课,有研究光纤的课,那一个周末我都在准备小抄,后来和同学开玩笑说,大学几乎没有打过小抄,都在认真学习,这一个周末,算是全部补回来了,平时上课的点名都没去,老师还算好,都给我了60分及格。还有就是电路的实验课考试,平时电路的实验课我基本都在看考研的书,除了会连一个电话机,其他的器件基本没有学,考试的时候其他班的老师监考,看完我填写的实验报告,结论是:“你这个实验我要和其他的老师商量一下才可以打分。”后来本班的老师一直帮着说话,也是过了。到最后12月份初,我们开始了敲代码的实验周,就是每天晚上要背着电脑去机房敲代码,我一节都没有去过,最后给老师说肠炎犯了,找了一个很厉害的大神同学一晚上帮我敲了五个程序,报告都写好了,老师也是让我飘过。真正到考前20多天,学校那边的事情才陆续结束,也是最后最后整理知识点冲刺的时候了。所以我的整个跨考都在本专业和考研之中平衡,说这么多也是想告诉大家,只要坚定信心,不管什么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也会是有好运的,越努力,越幸运。

    最后,有同学问我考研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可以分为知识的积累和精神两方面来回答,知识是一个点滴积累的过程,天道酬勤;精神方面,就是要有毅力和坚定的信心,不害怕任何挫折和困难,心怀破釜沉舟的勇气,对未来学习的满腔热爱和憧憬。

    最后祝愿大家都可以心想事成,考研成功!

    下面将之前学长推荐给我的不错的微信公众号推荐给大家: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江苏新闻、凤凰新闻客户端、

    考新闻、新媒界、传播学、新闻记者、考研日报、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新闻传播学研、媒体札记、做新闻、新闻与写作、暨大新媒体、北大公共传播、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与真相、新闻与传播学术前沿、新京报评论、人民日报评论、南方周末、强国论坛、

    钛媒体、21世纪营销全媒体传播平台、数据化管理、解救纸媒、财经记者圈、新媒体营销、4A广告提案网、舆媒素、一本正经、考研网、Socialmouths、跨考考研、老蒋讲政治

三、补充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七月中旬。 我将我的笔记整合起来,放在考研的官网上,有需要的同学可以直接去拍。而近期订购笔记的同学陆续收到了我发出的第一批笔记,也收到了很多好评,先谢谢学弟学妹们的信任和理解,学姐很开心。

    有同学拿到笔记厚厚三本,问我该如何使用,这篇日志早该写出来的。这些天身体不舒服,今天稍稍好些,把这篇日志补上。

     三本笔记分别是参考书笔记、真题、手写模块,那继续沿用工科生时间轴的思维来写一写。这样比较全面,如果按模块写会比较杂乱。

     现在大部分同学在看第一遍参考书,拿到笔记的同学可以浏览真题了。可以先把我对今年的真题的分析看一看,今年的难度我个人认为是南大专硕考察以来难度比较大的一年,体现在题目的灵活度和题量的增加,所以今年的题目参考价值还是比较大的,或许就是往后南大专硕的考察趋势。然后同学们可以把今年和去年的真题进行一个横向的对比,例如先对比基础,再对比业务,依次按照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策划最后再对题量进行一个比较,就会对今年的试卷一直所谓的“灵活”有一个大致把握。看完分析后,建议从2011年开始逐一的看每一道题,这里不需要纠结自己会不会写,尤其是论述题,但可以稍微想一想论述题的热点的选择风格。几年的试卷看完会发现南大喜欢出题的方向,这些是靠各位自己去感悟的。所谓“熟能生巧”,我在看第一遍参考书时,晚上图书馆闭馆前的20分钟左右,是用来看真题的,先看的专硕,再看学硕,一边看参考书一边看真题,一来可以增加对真题的熟悉度,二来有利于整理笔记时更好的把握方向。第一遍看参考书就整理笔记是一个误区,“笔记做的越早越快就有利于后期的复习“,这并不是一个恒等式。第一遍阅读参考书应该是把握参考书的框架,会形成对新闻传播一个大致感性的认识。第一遍看书不要去刻意记忆,应该注重去理解。看完一章问一问自己,掌握了多少,看懂了吗?“吾一日三省”,一定要多对自己发问,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看书的效率和效果,有利于鞭策自己,也会使自己越来越有自信。这是四月份真题那本笔记的利用,这段时间可以只看南大的,学弟学妹们不要漏掉了,笔记后面有新闻学硕的真题整理,关于《新闻学概论》这本书,应该里面出了不少的题目,这本书也要好好看。

  下面就是看完第一遍参考书后,如果七月份中可以开始做笔记的话,笔记这一本就用上了。学姐建议大家都能够自己做笔记,美新史根据学姐的笔记背应该就可以了。传媒经济管理学我是列了框架,笔记看了两三遍,《大众传播学》的笔记是用来补充《传播学教程》的,因为以前学硕出过这本书中的内容,重点部分我在笔记中做了标记,将《传播学教程》中没有的,但考察过的背一背还是需要的。因为现在专硕考察的基础知识面也很广。其他的笔记在同学没自己做笔记的时候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最好整理出符合自己使用习惯的笔记。

  暑假我也开始关注评论了,暑假前评论我只是稍微阅读了一些理论书籍,还没有正式开始。同学们可以在开始练习评论时读一读我手写笔记的评论模块,除了个人手打出来的部分外,还有两张我是如何整理评论的手写稿,可以作为一个参考。这一块都写在笔记里了,就不赘述了哈。

  然后应该是整理完笔记背诵到七成熟的时候,常见知识点会背,还有一些比较难背的还不太会。那时候应该是九月底,可以把真题拿出来写基础题了,检测一下自己的背诵情况。然后基础好了的时候,会有一种答论述题的渴望,但是这时候知识还是不够,检测自己基础如何,然后练习评论也是一个每周的必修课。接着就开始整理论文和热点的工作,笔记中论文这一块有我是怎样准备论文的。我用了很多种颜色的笔,所以复印出来的彩笔不是很清楚,黑笔写的印的比较清楚。可以作为借鉴。这时候应该能够对热点有一个比较好的梳理体系,真题不时拿出来写一写看一看。
  实务策划我是从九月底开始每天写一道题,怎么练习在笔记中也有详细的说明。

  到十一月底,可以把真题里其他学校的真题拿出来,找自己复习过的口头答题,然后这个阶段一定会定期进行真题的模拟,保证考试时三小时能够写完,尤其是跨考的同学,可能没有进行过三小时写十二页纸的经历,模拟很必要。

  所以学姐认为,这三本厚厚的笔记会贯穿大家复习的整个过程,随着大家复习的深入,会对笔记的整理以及考试有个人的见解。希望这份笔记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读笔记有疑惑的同学私聊学姐哈。

     另外,关于经验贴里提到的两本辅助工具书,很多同学有疑问,所以写一篇日志集中解答一下。

      第一本是考研的《新闻传播学理论热点专题》,这本书分为传播、新闻几个南大考试的主要板块都有,细心的同学研究真题发现里面可以找到很多历年考过的基础知识,这本书中,传播这一块的笔记几乎是《传播学教程》的笔记,新闻是《新闻学专题》的笔记,采写和广告是适用于新传的。这本书我的使用时间是背完两遍书以后,拿出来一遍查漏补缺,传播、新闻、一块一块的过,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看,之所以这个时候拿出来用是因为对南大考试的要点差不多已经掌握了,这本书是全国新传通用的,所以有些知识点不是南大的重要考,有些题目不是南大的出题风格,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补充和自测了。这本书前后我背了有五遍左右,后来复试和小伙伴交流都一致认为是一本好书,所以对于这本书什么时间使用,如何使用,其实大家也是知道了,就是背和检测自己。背书是成功的基础,加油。其实把指定的参考书背完,再来背这本书,速度也会很快,看起来厚厚一本,背下来很有成就感的。当然广告、网传、新闻史部分还是要扎扎实实背参考书的。

     第二本是程曼丽老师的《新闻传播学辞典》,有同学问我能不能用其他的辞典代替,这点学姐不是很清楚哈。但就这本书来说,一直陪伴到我进考场前一天。这本书使用的时间是做笔记时,有词汇不理解可以查一下,然后就是最后两个月。这本辞典也是大全,分为 传播、新闻、采写、广告、史论,往年很多名词解释辞典里都能找到,包括 今年的试卷也是,这本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也是一样,看起来厚厚的一本辞典,只要前期把书背好了,后面第三轮复试时一定有一个名词解释的攻克阶段,这本就是一本辅助的工具书。我就是第一遍不是看目录,而是直接把辞典拿出来一个一个背,因为很多之前都背过了,遇到没有背过的再积累一下,传播学部分我是每一个都背了,新闻学几乎也是,采写部分大家在背完《新闻采访与写作》以后自己就会有筛选的背诵,广告只有部分贴合南大的参考书。然后我给大家的笔记真题部分,整理的新闻学硕那一块的真题,很多也可以在书里找到。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大家回答名词解释,一些基础的简答题也可以有所积累。然后后面就对着目录背,刚开始挺慢的,三个小时能背完一个版块,后面三个小时就把一本辞典背完了。到进考场前一天我就那这个辞典再背了一遍,很踏实。

    这两本书只是辅助大家对基础查漏补缺的,不要把这两本书看做万能,认为掌握这两本就拿下基础分,还是要靠广泛的积累踏实的背书。这两本书只是辅助工具而已。

    天气慢慢开始炎热了,沉得住气,然后继续心无杂念,每天充实的去学习,是很开心的事。祝复习顺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2 07:47 , Processed in 0.08891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