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战后国际关系笔记(颜声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diplossus 发表于 08-6-4 10:5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战后国际关系笔记(颜声毅)


第一章 战后国际关系的主旋律——两极格局下的东西方关系
第一节 东西方关系的形成及其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制度超越了一国范围,欧洲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民主德国,亚洲的越南、朝鲜、中国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苏联和个人民民主国家通过签订友好条约结成同盟,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和其他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也结成同盟。国际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两大对立的阵营,他们进行着针锋相对的斗争,形成了战后东西方关系。
东西方关系既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地理概念,但主要是政治概念。它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1991年底这段时间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关系,其中主要是美苏关系,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主要角色,以它们之间的合作、冲突和争霸为主要内容,由有关国家参与而构成的一系列活动关系。
东西方关系是当代世界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并存的产物。由于东西方关系是消灭了剥削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人类社会最后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尖锐性。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多极均势,形成了美苏两强以绝对优势压倒其他国家的两极局面。
战后40多年,东西关系包含两个基本方面,即社会主义国家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对抗和苏联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在40-50年代,东西方关系已两个阵营的对立为基本特征。作为帝国主义阵营霸主的美国,凭借其在战争中极度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为了谋求世界霸权,到处建立军事基地,拼凑军事集团,发动侵略战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安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则执行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打败了侵略者发动的战争,努力维护世界和平。60年代后期,苏联走上了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东西方关系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这时,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成为东西方关系的核心,原来东西方关系中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则退居次要地位。美苏争霸所涉及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与人类命运和前途息息相关的战争与和平问题,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使世界和平面临严重威胁,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各国人民往往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这是战后国际关系中出现的重大事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总体上看,战后东西方关系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从大战结束到60年代后半期的“冷战”;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的缓和;从80年代由僵硬对抗到出现新的缓和。

第二节“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关系
一、“冷战”的爆发
所谓“冷战”,就是指战后两大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紧张激烈的对抗而又没有爆发直接的武装冲突,简单地讲就是不用枪炮的战争。
冷战的产生是复杂的,但也是必然的。战后美苏冷战局面来源于战争结束时的形式,触发点是战后西方对东欧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欧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西方(特别是美国)对此事不能容忍的,它们妄图在这个地区重建亲西方的政权,恢复资本主义制度,遭到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人民的反对,于是东西方形成对峙之势,终于爆发了冷战,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政策的产物。
17#
LKYyun 发表于 10-4-15 10:59:2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
好贴顶上去!
16#
fotuoshenglian 发表于 09-7-25 12:47:21 | 只看该作者
mei ningwano
15#
徐谊 发表于 09-5-1 04:36:44 | 只看该作者
十分感谢!!!
14#
浮云孤鹰 发表于 08-7-28 16:55:1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真是辛苦了
感谢
13#
web1792 发表于 08-6-24 15:46: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了啊!
12#
 楼主| diplossus 发表于 08-6-4 11:06:11 | 只看该作者

接上10

以采伐200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其中热带雨林每年减少1100万公顷,日本进口的热带雨林原木占世界热带雨林原木总进口量的52%。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700万公顷耕地沙漠化,其中600万公顷成为沙漠。迄今,全球沙漠化面积已达40多亿公顷。更为严重的是,第三世界还是发达国家转嫁环境污染的对象。1986—1988年,发达国家向亚非拉国家输出的危险废物多达600万吨,亚非拉成了发达国家危险废物的堆放地核垃圾箱。发达国家还进行“环境侵略”,不断把一些污染严重而难以治理的产业向第三世界转移。第三世界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对环境的破坏也负有一定的责任。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贫困、饥饿和沉重的债务负担,不得不过分开发利用和廉价出卖自己日益贫瘠的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恶化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不论从总量还是按人均水平来看,发达国家在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上仍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环境恶化负有主要责任。例如,美国人口仅占世界人口总量的5%,但却排放了21%的二氧化碳,全世界每年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由2/3来自工业发达国家。为此,南方国家要求北方国家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承担起更多的义务。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环境会议”,通过了《21世纪行动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等文件。美国借口维护其国家利益,拒不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上签字,对落实《21世纪行动议程》所需的资金也没有任何承诺,在会上空前孤立。另外,小布什政府更公然撕毁了它已经签署的有关保护全球环境的《京都议定书》。
5.反毒品问题。毒品的原料种植地主要集中在亚洲的“金三角”、“金新月”地区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据联合国统计,1988年秘鲁、玻利维亚和哥伦比亚三国的古柯叶种植面积达35—36.5万公顷,其中玻利维亚和秘鲁的古柯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哥伦比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加工国,其可卡因产量几乎占世界产量的75%。近年来,位于泰、缅、老三国交界处的“金三角”和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边界的“金新月”的毒品产量迅速增长。“金三角” 1989年的毒品产量达2000吨;而欧洲毒品市场上出售的海洛因有80%则来自“金新月”。世界毒品的消费市场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麻醉品消费国,美国消费的各种毒品占世界毒品总产量的65%。
目前,毒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贩卖和消费已形成一个盘根错节的国际性网络。全世界的非法毒品交易额每年达5000亿美元,仅次于军火交易,全世界吸毒人数约5000万。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有10万人死于吸毒。多年来,有关国家展开了规模不等的扫毒战,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收获并不十分大,吸毒、贩毒现象仍然广泛存在。
在反毒品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严重分歧。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根除毒品来源是扫毒的关键,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认为,毒品泛滥的主要原因是欧美地区,尤其是美国有巨大的毒品需求,从而刺激了毒品的生产。为了彻底消除毒品的非法种植和生产,第三世界国家提出把扫毒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支持毒品生产国以其他经济作物取代毒品原料的种植,解决依赖种植毒品的农民的生计问题,要求发达国家提供援助。
三、南北关系的前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北对话陷入僵局,第三世界提出的在联合国举行谈判和一揽子解决方案的要求均未得到发达国家的积极响应。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力图维护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对第三世界改革国际经济旧秩序的要求持僵硬态度,南北关系的改善受到严重挫折。今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南北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控制与反控制、干涉与反干涉仍将是南北之间的主要矛盾,南北矛盾会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应当不断推进南南合作进程,以南南合作来促进南北对话,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11#
 楼主| diplossus 发表于 08-6-4 11:05:44 | 只看该作者

接上9

第三节  冷战结束后的南北关系
一、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苏联、东欧剧变后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加强了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压力和干涉,力图将西方的经济政治模式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发展中国家。某些西方国家甚至肆无忌惮地侵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干涉其内政。苏联解体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将安全战略的矛头对准第三世界,美国和北约制定了所谓北约“新战略”概念,将北约的行动范围扩大到北约成员国以外,特别指出将对发生在第三世界国家内部的冲突和纠纷进行干涉。因此,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南方国家所处的政治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更加不利。
经济上,⑴由于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⑵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压力越来越大,贫困化进一步加剧。⑷发展中国家的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突出,南南差距在扩大,两极分化日益突出。这使发展中国家往往难以“用一个声音说话”。而西方发达国家则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支持某些国家打击另一些国家。
二、冷战后南北关系的主要方面
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问题成为世界角逐的主战场,以及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南北关系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南北关系也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向政治、军事等领域扩展。冷战以来的南北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外债问题。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各国所关心的具体利益不尽相同,石油输出国关心的是维护石油资源的主权、石油价格的决定权和石油收入等,新兴工业国则比较关心制成品出口市场、商品信贷以及汇率的稳定等,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国主要关心初级产品的资源开发、生产和加工等。这些利益的分歧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
2.发展援助问题。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大会曾做出决议,要求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把国民生产总值的0.7%作为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其中 0.15%用于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援助,但是到1989年,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只有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法国达到了联合国规定的发展援助指标,美国只有0.15%,英国为0.31%,日本为0.32%,德国为0.41%,美国最低。1995年,经合组织的发展报告再一次指出,美国的发展援助比例最低。而且,在发达国家的援助中优惠性资金(如赠予、无息贷款等)的份额下降,非优惠性资金比重上升。发展中国家一再呼吁发达国家执行联合国决议,实现规定的目标,并要求:⑴增加援助数额;⑵援助不附加任何条件。但这些呼吁并没有得到发达国家的积极响应,而且在苏东剧变、苏联解体后,发达国家的援助条件更加苛刻,援助国用经济援助手段对受援国施加政治影响的意图也更加毫不掩饰。欧共体明确将民主、人权确定为发展援助的必须条件,美国则进一步表示,实行多党制是美国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援助的前提。可以预见,今后南北双方在援助数额和援助条件方面的分歧和斗争将会继续下去。
3.军备控制问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过去意义上的东西方军备竞赛已不复存在,但第三世界的地区性军事冲突明显抬头,西方越来越关注第三世界的军事威胁,把避免核武器、化学武器、弹道导弹的扩散,避免地区性军事冲突升级或失控,作为国际战略的重点之一。据瑞典国际和平研究所估计,目前第三世界的军费开支约占世界军费开支的20%,全世界20支最大的武装部队中有15支是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美国已把限制核武器、化学武器和弹道导弹在第三世界的扩散列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总之,冷战结束以来,南北双方在军备控制问题上不断交锋。
4.环境保护问题。首先,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竞相到东南亚、中南美洲和非洲采伐森林资源,发展中国家的森林资源则遭到严重破坏。近几年来,全球森林面积每年
10#
 楼主| diplossus 发表于 08-6-4 11:05:18 | 只看该作者

接上8

口的条约;一些发达国家同意减免部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和表决权有所增加。其中最大的成果是《洛美协定》的签订。1975年2月,欧共体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46个南方国家签订了一项贸易和经济协定,为期5年,在协定中欧共体做出了较大的让步。
3.80年代的南北谈判。与70年代也一样,80年代的南北谈判仍然主要体现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上。不同的是,70年代南方国家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80年代情况则发生逆转,南方国家经济日益恶化,由攻势转为守势,南北对话陷入僵局。
1981年10月,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了一次关于国际合作与发展的会议,参加者有14个南方国家和8个北方国家的代表。这是自南北对话以来进行的第一次最高级会议。但由于美国的阻挠,会议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果。此后,美国对南方国家提出的一系列谈判要求以及联合国的呼吁都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南北谈判陷入僵局。这一时期南北谈判的唯一成就是,欧共体与非加太国家间签署了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洛美协定。
四、南南合作
所谓南南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在集体自力更生的思想基础上,以互相尊重主权、平等互利和共同发展为原则,不断加强彼此间的经济合作。在南北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南方国家开始了他们彼此间的合作进程。
1.南南合作的历程。
1955年4月,亚非25个发展中国家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了有名的万隆会议,这次会议最早确立了南方国家间经济合作的原则基础,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年代初,南方国家间开始成立一些原料生产和出口国组织,加强了南方国家间的政策协调。1961年,25个发展中国家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成立了不结盟运动组织,1964年成立了著名的“七十七国集团”,这两次会议和这两个组织是南南合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除了这两大发展中国家国际在之外,这一时期还成立了一系列其他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如1960年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非洲国家咖啡组织”;1967年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1968年成立了“阿拉伯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1973年成立了“加勒比共同体”;1980年成立了拉美一体化协会;1981年成立了海湾合作委员会;1985年成立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此外还成立了“非洲花生理事会”、“非洲油料生产国组织”、“非洲发展银行”、“西非货币联盟”、“中非经济和关税联盟”、“东非共同体” 等。
2.南南合作的局限性。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由于种种原因并不一帆风顺,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障碍,这些问题和障碍主要表现为:
第一,南方国家自身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南方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单一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国际分工不发达;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通讯等十分落后,从而为开展相互合作增加了难度。
第二,政治上的相互敌视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和共同发展。第三世界国家纷繁复杂,社会制度各异,加上以往的历史纠纷、领土争端、宗教冲突、部族矛盾等,第三世界国家间常常处于长期的敌对中,甚至彼此间战争不断。两伊战争、海湾战争、波黑战争、伊拉克战争、非洲大湖地区的战争等。
第三,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的不同制约了它们的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各国所关心的具体利益不尽相同,石油输出国关心的是维护石油资源的主权、石油价格的决定权和石油收入等,新兴工业国则比较关心制成品出口市场、商品信贷以及汇率的稳定等,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国主要关心初级产品的资源开发、生产和加工等。这些利益的分歧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
9#
 楼主| diplossus 发表于 08-6-4 11:04:50 | 只看该作者

接上7

点是:⑴主权平等。⑵公平合理。⑶互利合作。⑷共同发展。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是:⑴要求改革旧的国际商品贸易制度,改善贸易条件,提高并稳定初级产品的合理价格。⑵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制,使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发展基金,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的投票权,对重大国际金融问题有平等的发言权和决策权。⑶要求增加发展援助。⑷要求监督跨国公司的活动,确保发展中国家对本国资源的永久主权。跨国公司的活动必须受到所在国的法律约束,不能超越民族国家的管辖范围。
二、发展中国家维护经济主权和本国资源的斗争
战后以来,第三世界为改变不平等、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新型的南北关系,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领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其中以维护石油权益的斗争、反对海洋霸权的斗争、保护原料资源的斗争最为突出。
1.维护石油权益的斗争。1960年9月14日,中东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拉美的委内瑞拉在巴格达聚会,宣布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OPEC),决心以集体力量维护第三世界的石油价格。从此,石油输出国组织开始了收回油价决定权的斗争。第三世界产油国的斗争宣告了廉价石油时代的结束,向全世界表明,第三世界使本国自然资源的真正主人。
这次石油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具有极大的意义:
⑴大大增强了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实力,国际收支得到了很大改善。
⑵有效地孤立和打击了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美国。
⑶西欧和日本为了自身利益不顾美国的阻挠,纷纷与产油国进行对话,西方阵营分化加剧。
⑷大大鼓舞了第三世界的信心,加强了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南南合作。
2.反对海洋霸权的斗争。在产油国斗争的前后,拉丁美洲也掀起了反对海洋霸权的斗争。为了保护沿海的自然资源,捍卫合法的领海权,维护自身的安全,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同超级大国的海洋霸权主义进行了数十年的斗争。早在1947年,智利、秘鲁就率先宣布它们的领海宽度为200海里。此后,200海里领海权成了整个拉美国家斗争的焦点。这个斗争还广泛扩展到整个第三世界。1973年,第10届非洲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宣布沿海国家有权在其领海以外划定专属经济区,范围可达200海里。同年9月,第四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决议,支持沿海国家的要求。到70年代前半期,在110多个沿海国家中,已有80多个国家同意上述主张,这使美苏等少数国家陷入极度的孤立中。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法》以绝对多数票获得通过,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领海主权和在领海外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权利以及对大陆架资源的主权。
三、南北谈判
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同发达国家进行对话和谈判,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开始认识到与发展中国家对话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南北谈判拉开序幕。南北谈判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是南方国家制定政策、进行组织准备的阶段;70年代是南北对话全方位展开阶段;80 年代以来,南北谈判陷入僵局。
1.60年代的南北谈判。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后,迫切要求改变旧的国际经济关系,实现经济独立。在南方国家的推动下,1964年3月召开了联合国第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拉开了南北谈判的序幕。从此,南北谈判就成了联合国议程中的重要问题,南北谈判的进程不断发展和制度化。这一时期是南北谈判的初始阶段,第三世界开始通过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向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起了冲击,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为这一斗争作了组织准备。
2.70年代的南北谈判。70年代是南北谈判迅速发展的一个时代,出现了一个高潮,取得了一些成就。在这一过程中,“七十七国集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时期南北谈判的成就主要有:联合国贸发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生产和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19 12:55 , Processed in 0.09160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