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些名词解释,大家看看记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10011 发表于 09-3-23 10:4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些名词解释 大家看看  顺便记忆!
华盛顿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会议期间签订3项条约:①《四国条约》。   ②《五国海军条约》。   ③《九国条约》。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和通过的决议案构成华盛顿体系。此后,美日两国之间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争夺愈演愈烈。
100#
ahua168 发表于 09-10-22 19:32:07 | 只看该作者
都收藏了。好DD
99#
tiantian0908 发表于 09-10-22 02:24:28 | 只看该作者
辛苦,谢谢~
98#
灰暗的天空 发表于 09-3-28 21:54:38 | 只看该作者
有人下 没人顶
不厚道
97#
 楼主| 110011 发表于 09-3-23 13:06:47 | 只看该作者
好不容易发完了哈哈哈  自己也大体有学习了一遍
96#
 楼主| 110011 发表于 09-3-23 13:05:44 | 只看该作者
105.福建事变
1932年“一.二八”抗战结束后,蒋介石调十九路军在福建“剿共”,企图使十九路军与红军两败俱伤。由于受中共关于合作抗日主张的影响,十九路军将领逐渐觉悟到与红军作战是没有出路的,又由于中下级军官和广大士兵厌恶内战、主张抗日的情绪的推动,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在福建福州南校场召开大会,发表《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人民权利宣言》,决定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推选李济深为人民革命政府主席,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陈友仁、徐谦、戴戟、黄琪翔、李章达、余心清(代表冯玉祥)等11人为委员。11月22日,该政权正式成立,李济深兼军事委员会主席,陈铭枢为文化委员会主席,余心清代经济委员会主席,蒋光鼐为财政部长,陈友仁为外交部长,徐谦为最高法院院长,李章达为政治保卫局局长。福建人民政府先后颁布了《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宣言》、《对外宣言》、《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最低纲领十八条》等文件及一系列政策法令,制定了福建人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在政治方面,对外提出排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否定一切帝国主义所订立之不平等条约;对内主张打倒军阀,铲除封建残余制度,取消党治,还政于民,打倒蒋介石和卖国残民的南京政府。在经济方面,提倡发展民族资本,奖励工业建国,立行耕者有其田,实行计口授田。在军事方面,将十九路军所辖5个师10个旅扩充为5个军10个师的番号,成立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蔡廷锴任司令,辖兵力六、七万。11月26日,福建人民政府即和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工农红军签订了抗日作战协定。此后,双方就政治、经济、军事、贸易诸方面进行了广泛接触。自1933年底至1934年初,蒋介石动员了大批军队,大规模进攻福建,并勾结日本侵略军共同向十九路军“进剿”。 1934年1月15日,蒋介石军队攻陷福州。福建人民政府在日蒋优势军队的围攻下终于失败,其领导人先后转赴香港。该政权以十九路军为中心,由国民党内外一批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人士发起建立,是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方面抗日反蒋力量的一次重大集结和联合斗争。
95#
 楼主| 110011 发表于 09-3-23 13:05:13 | 只看该作者
103.乡村建设派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组成单位之一,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一个政治派别。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动摇着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与此同时,在国民党当局及一些地方军阀的默许、支持和赞助下,出现了“乡村建设运动”。1928年梁漱溟在广州提出“乡治”主张。1929年在北平接办《村治月刊》,同年在河南辉县百泉村办村治学院,1931年又在韩复榘支持下,在山东邹平县办乡村建设研究院,出版《乡村建设》。1933年7月,召开乡村工作讨论会,推选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章元善、江恒源、许士廉六人为主席团,至此乡村建设派正式形成。该派的目的是实行“乡治”,开展中国民族自救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建立政治和教育合一的乡农学校,同时推行“新乡约”,建立“乡村自卫组织”,举办供销、信用等合作社,推行农业技术的改进措施。其基本理论是,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立”和精神上“调和持中”的社会,中国的问题只是“文化失调”,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应从乡村建设入手,然后扩及整个社会,恢复中国儒家伦理。1941年3月,乡村建设派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94#
 楼主| 110011 发表于 09-3-23 13:03:41 | 只看该作者
99.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党中央的委托,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部队主要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9月9日开始,起义军先后向长沙进攻。但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受挫。9月19日,毛泽东文家市召开会议,决定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起义部队在三湾村进行改编。经过改编,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尔后,起义部队兵分两路,经湖南转至江西,10月抵达井冈山。从此,这支起义武装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
93#
 楼主| 110011 发表于 09-3-23 13:03:11 | 只看该作者
97.八七会议
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代表们在发言中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在会上作重要发言,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最后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92#
 楼主| 110011 发表于 09-3-23 13:02:47 | 只看该作者
95.宁汉合流
1927年“七•一五”政变后,武汉国民党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合在一起,史称“宁汉合流”。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建立了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立的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的局面。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叛变革命,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冯玉祥几次致电宁汉双方,解决党内争执。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完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8-2 00:35 , Processed in 0.13179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