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世界上古史.名词解释(六)
[打印本页]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07
标题:
世界上古史.名词解释(六)
罗马法
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也包括公元6世纪中叶以前东罗马帝国的法律。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08
奥古斯都元首政治
公元前28年,屋大维当选为执政官。他以执政官的身份对元老院进行了“清洗”。清洗后的元老院增加了大批拥护屋大维的新贵,从此元老院成了屋大维的驯服工具。表面上屋大维宣布恢复共和制,实际上他已窃取了罗马共和国的一切重要官职,他是终身执政官、终身保民官、大祭司长、首席法官和最高统帅。接着,元老院又授予他“奥古斯都”(意思是“神圣的”和“至尊的”)及“元首”的称号。从此,元首和执政官合二为一,屋大维虽保留了共和国的形式,但是他独揽行政、军事、宗教和司法大权,成了事实上的专制君主,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因此,后世的历史学家就把这种屋大维式的个人独裁统治,称为“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简称为“元首制”。元首制确立的那一年——公元前27年,也就是罗马帝国开始的日子。在现代历史中,元首这一称谓逐渐演变为主权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09
屋大维
屋大维(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公元前63年9月23日—公元14年8月19日),盖乌斯·屋大维,被尊称为“奥古斯都”(Augustus),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统治罗马长达43年。
一般认为屋大维是最伟大的罗马皇帝之一。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独揽政治、军事、司法、宗教大权,统治罗马长达四十年以上。他结束了一个世纪的内战,使罗马帝国进入了相当长一段和平,繁荣的辉煌时期。历史学家通常以他的头衔“奥古斯都”(尊崇的意思)来称呼他。这个称号是他在公元前27年的时候获得的, 那时他36岁。
屋大维是凯撒大帝的甥孙和养子,亦被正式指定为凯撒的继承人。前43年,他与马克·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打败了刺杀凯撒大帝的共和派贵族。
前36年他剥夺雷必达的军权,后在阿克图海战打败安东尼,消灭了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回罗马后开始掌握一切国家大权。前30年,被确认为“终身保民官”,前29年获得“大元帅”称号;前28年获得“奥古斯都”(神圣、至尊的意思)称号,建立起了专制的元首政治,开创了罗马帝国。公元14年8月,在他去世后,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列入“神”的行列,并且将8月称为“奥古斯都”月,这也是欧洲语文中8月的来源。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09
苏拉独裁
正当罗马和同盟者酣战之时,在小亚细亚发生了密特里达提战争。本都国王密特里达提六世乘罗马无暇东顾之机,于公元前89年进军亚细亚行省,当地居民苦于罗马的压榨,把他当作解放者。占领小亚细亚后,密特里达提派兵从色雷斯进入马其顿,同时本都舰队控制了爱琴海。此时,雅典也发生反罗马的起义,希腊各邦纷纷倒向密特里达提一边。因此,罗马在东方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
同盟者战争结束后,罗马抽出力量对付东方,但在派遣战争的统帅人选上,贵族派和民主派发生了争执。公元前88年,在元老院主持下,担任当年执政官的苏拉抽签获得了指挥权。可是,苏拉的军队尚未离开意大利,马略和保民官卢福斯结盟,在公民大会通过提案,免除苏拉的指挥权而代之以马略。苏拉旋即带兵向罗马进军,开创了罗马人进攻自己祖国的先例。苏拉攻下罗马后,杀害了卢福斯和大批民主派分子,并宣布马略等人为“公敌”。还废除民主派法律,规定任何议案不经元老院批准,不得提交公民大会表决,所有议案一律提到森都利亚大会。恢复了元老贵族的统治,苏拉于公元前87年率军出征东方。他在希腊围攻雅典,血洗了这座文明古城。接着又战胜本都和希腊联军,挫败了密特里达提进入欧洲的计划。
这时,罗马的形势发生逆转,马略从北非返回意大利,在伊达拉里亚纠集军队,联合执政官秦纳占领了罗马。他们进行血腥报复,捕杀苏拉的拥护者,取消苏拉的法律。公元前86年马略和秦纳当选为执政官,但马略就任第七任执政官后不久即死去,大权落在秦纳手中。秦纳采取一系列有利于骑士和平民的措施,如取消部分债务,实行币制改革,把意大利新公民分配到35个特里布斯等。不久,秦纳死于兵变,但罗马政局仍控制在民主派手中。
与此同时,小亚细亚也起风云。当地居民不堪忍受密特里达提专制统治和战争负担,相继发动起义。秦纳当政时曾派弗拉库斯率军代替苏拉出征,但他因内讧被杀,接替其职务的费姆布里亚转战到小亚,占领了帕加马。苏拉副将鲁库鲁斯指挥的舰队也夺回了爱琴海的岛屿。这样,小亚细亚的希腊城市重又归于罗马。军事上的失败迫使密特里达提求和,而苏拉也急于结束战争,赶回罗马夺取权力。于是,双方于公元前85年缔结了和约。密特里达提放弃战争以来所占领土,交出舰队,赔款2000塔兰特,苏拉则承认他为本都国王和罗马的同盟者。第一次密特里达提战争结束后,苏拉策反了费姆布里亚带领的军队,并在小亚严厉惩罚亲密特里达提的城市,在行省摊派巨额军费和赋税,恣意劫掠和搜括行省居民。
公元前83年,苏拉率领4万大军在南意大利的布隆迪西乌姆登陆。克拉苏和庞培等一批贵族青年闻讯后立即投奔苏拉。民主派在小马略等人领导下组织抵抗。最后,苏拉在科利那城门外击败民主派和萨莫奈人的联军,以征服者姿态进入罗马。他宣布“公敌”名单,大肆屠杀民主派分子和无辜平民,抢劫其财产和土地,至少有40名元老和1600名骑士遭到杀害。同时,释放原属其政敌的1万名奴隶,组成一支卫队,赐姓“科尔涅利乌斯”(苏拉之姓)。苏拉还对背叛的意大利城市实行残酷报复。他在没收的土地上建立10个军事殖民地,安置了12万老兵,这些老兵成为苏拉建立军事独裁的重要支柱。
稳定局势后,苏拉开始实行所谓宪政改革。他授意摄政弗拉库斯恢复独裁官职位,并将此法案提到公民大会通过,批准苏拉为独裁官,任期不限。无限期独裁官职务使苏拉集国家大权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这在实际上破坏了共和制的基本原则,但他却又维持共和机构和官职,并在共和体制下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他从忠于自己的骑士和意大利自治市贵族中,选拔300人补充元老院,使元老名额增至600人。元老院恢复了旧日的权力和特权,在立法上任何提案非经元老院审议不得提交公民大会;在司法上原由骑士控制的常设刑事法庭收归元老院掌握。保民官的权力被剥夺殆尽,其立法创制权受到元老院的钳制,司法指控权也被废除,否决权则受限制,还被禁止继任其他高级官职。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苏拉把执法官由6人增至8人,财务官由12人增至20人。2名执政官和8名执法官任职期满后出任10个行省的总督,他们就职于哪个行省则由元老院决定。并规定行省总督无权发起战争,禁止总督带兵离开行省或把军队调出行省境外。苏拉还重申和规定高级官职的年龄资格、任职间隔期,以及财务官以上高级官员卸任后进入元老院等制度。为了加强和巩固统治,苏拉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设立了7个常设刑事法庭,制定了审判程序。法庭的法官由元老担任。此外,他把卢比孔河定为意大利北界,变更了意大利行政区的划分。还大兴土木工程,废除了向城市贫民廉价配粮制度。
苏拉独裁是在罗马奴隶制城邦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元老贵族企图挽救其衰败命运而采取的个人军事专政。因为苏拉独裁在共和体制规范内实施,目的在于恢复和巩固元老贵族统治地位,所以,其政策措施带有保守甚至反动的性质,尽管迫于形势需要,也作了某些调整和改革。苏拉建立独裁统治,并没有解决当时罗马面临的问题,反而使局势更加恶化了。公元前79年苏拉放弃独裁官职位隐退,次年死去。在苏拉死后不久,他所颁布的法律随即被废弃了。但是,苏拉依靠军队实行独裁统治,给予共和制度以沉重打击,为日后凯撒等人的独裁开了先河。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10
斯巴达克起义
斯巴达克起义(The War of Spartacus,The Third Servile War,the Gladiator War)
公元前73年(有些史料为前74年)—前71年,在斯巴达克领导下,罗马帝国爆发的一次最大的奴隶起义。
起义的主要原因是罗马奴隶社会内部(即奴隶主和被剥夺人权、遭受残酷剥削的奴隶之间)的阶级矛盾。列宁指出:“斯巴达克掀起的战争就是为了保卫被奴役的阶级”(《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1页)。起义由伦杜鲁斯·巴奇亚图斯(卡普阿城)角斗学校逃出的一伙奴隶角斗士(70余名)发起。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10
前三头同盟(前三头政治)
又称“三雄政治”。罗马共和国末期先后各由三个权势人物结成的两次政治同盟,是罗马从共和向帝制过渡的统治形式。前三头同盟由凯撒、庞培、克拉功于公元前60年秘密结成,前48年瓦解,凯撒实行独裁。后三头同盟由屋大维、安东尼、李必达于前43年公开组成,前30年解体,屋大维建立元首政治。
指古代罗马共和末期前后两次由三个权势人物联合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体制,亦称三头同盟。公元前1世纪,罗马社会处于激烈动荡的转折时期,城邦共和政制已不适应庞大的罗马霸国发展的需要。所谓三头政治即是在帝制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形成的集团独裁,它是由共和制向帝制过渡的形式。
公元前60年,在罗马拥有巨大势力和影响的G.J.凯撒、G.庞培、M.L.克拉苏·迪弗斯三人秘密结盟,通过各种手段左右老兵、流氓无产者、在职官员,共同控制罗马政权,史称“前三头政治”。按三头协议,凯撒任公元前59年执政官,任内设法通过分配土地给退役老兵并降低包税人租金等有利于庞培、克拉苏以及他们的支持者的法令,任满后出任山南高卢总督5年。公元前56年,三头在卢卡会晤,决定凯撒续任高卢总督5年;庞培、克拉苏任公元前55年执政官,任满后分任西班牙、叙利亚总督各 5年。公元前53年克拉苏在侵略帕提亚的战争中败亡(见帕提亚帝国)。庞培与凯撒矛盾激化,双方于公元前49年开战,凯撒占领罗马。次年庞培兵败被杀。前三头政治以凯撒建立独裁统治告终。
凯撒于公元前44年被刺身亡,罗马内战再起。公元前43年,凯撒派的G.屋大维(见奥古斯都)、M.安东尼和M.A.李必达三人公开结盟,由元老院授予共同统治国家 5年的权力,史称“后三头政治”。三头发布《公敌宣告》,剪除政敌,于公元前42年在巴尔干半岛击溃以M.J.布鲁图和G.喀西约·龙基纳为首的共和派军队。公元前40年,划分势力范围:屋大维辖意大利及高卢和西班牙,安东尼统治东部地区,李必达治理非洲。公元前36年屋大维剥夺李必达兵权。公元前31年安东尼被屋大维战败,次年自杀,后三头政治告终。屋大维成为罗马的唯一主宰,建立帝制,罗马帝国确立。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11
凯撒
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拉丁文:Gaius Julius Caesar,前102年7月13日—前44年3月15日),或称凯撒大帝,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
凯恺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白、苏拉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花了八年时间征服了高卢全境(大约是现在的法国),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西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前44年,凯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恺撒身后,其甥孙及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11
后三头同盟(后三头政治)
后三头同盟指公元前43年,由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组成的政治同盟。
凯撒死后,罗马政局又趋动荡。布鲁图和卡西乌斯的行为并未受到欢呼,反而受到众多在恺撒掌权时得到好处的民众的指责,以致于在罗马竟难以容身,不得不连夜出逃。这时罗马政坛上又出现了3位重要人物:恺撒的大将安东尼、恺撒的继承人屋大维、骑兵长官雷必达。安东尼和雷必达依靠的是强大的罗马军团,属实力派人物,屋大维当时仅是1个18岁的青年,但他胸怀大志,颇具政治头脑,他依靠的是恺撒的财产和声望,经几度纵横捭阖之后,三人于公元前43年秋结成政治同盟,史称“后三头政治”。三方协议分治天下5年:安东尼统治高卢;屋大维控制非洲、西西里与撒丁尼亚;雷必达得西班牙;意大利和罗马则由三人共治。至于东方,由于尚在布鲁图和卡西乌斯的控制之中,归安东尼与屋大维处置。这种瓜分统治范围的秘密协议后来由罗马公民大会予以正式批准,他们获得了“建设国家的三头”之衔。从此,这种违反共和原则的“三头政治”具有公开法定的性质。
后三头掌权后在罗马大搞公敌宣告,有300名元老和2000名骑士丧命,西塞罗首当其冲,被安东尼手下军官杀害。公元前42年,安东尼和屋大维进军希腊,与布鲁图和卡西乌斯进行了腓力比战役,结果布鲁图和卡西乌斯兵败自杀,共和派的势力被彻底摧毁。公元前40年,后三头再次划分势力范围:安东尼统治东部地区,屋大维统治意大利和高卢,雷必达统辖北非。屋大维坐镇罗马,逐渐与罗马城内的贵族及民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羽翼渐丰。公元前36年,屋大维肃清了庞培之子小庞培在西西里和撒丁尼亚的势力,又解除了雷必达的军权,至此变成两头对峙。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12
布匿战争
公元前264~前146年古代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3次战争。罗马人称迦太基(Carthage)人为“布匿”(Punici),故名。第一、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12
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人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法典编纂委员10人,并派人赴希腊考察法制,至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补充二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表法》。因各表系由青铜铸成,故习惯上称作《十二铜表法》。这些法律条文后经森图里亚会议批准,公布于罗马广场。这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入侵罗马,在战火中铜表全部被毁,原文散佚,现在只能从其他古代著作中略见梗概。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13
王政时代
公元前753年~前509年)
罗马王政时代是指古罗马在公元前753年到前509年这一时期,又称为罗马王国,伊特鲁里亚时期。 是罗马从原始社会的公社制度向国家过渡时期。此时的古罗马还没有成为强大的帝国,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镇,尚未建立共和国,是一个传统的君主制国家。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13
西西里奴隶起义
西西里奴隶起义(Sicilian Slaves,Uprising of),古代罗马共和后期在西西里岛爆发的两次大规模奴隶起义。第一次起义爆发于公元前137年(一说前138)。不堪奴隶主虐待的奴隶在恩那城首举义旗,叙利亚籍奴隶攸努斯被起义者推举为王。不久,与克里昂领导的阿格里琴托的奴隶起义队伍联合起来捣毁庄园,但不侵犯小农,得到贫苦农民的同情和支持。据罗马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记叙,起义者曾达20万人。起义军屡败罗马军队,占领了西西里东部和中部许多城市,建新叙利亚王国,设民众会和议事会。至公元前132年,起义被罗马执政官鲁皮留镇压下去。第二次起义爆发于公元前104年,因西西里总督受贿中止释放奴隶而触发。赫拉克利亚城奴隶首先发难,拥立萨维阿斯为王,号称特里丰。后来,起义军与雅典尼昂领导的另一支起义队伍在特里奥卡拉城汇合,达3万众,并定都于此,设立了议事会和民众大会。起义军转战西西里各地,屡败罗马军。特里丰死后,雅典尼昂统率全军。公元前101年(一说前99),雅典尼昂在决战中阵亡;余部坚持战斗,但终归失败。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14
格拉古兄弟改革
古代罗马于公元前133~前121年间先后由格拉古兄弟推行的以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改革活动。兄提比留·格拉古(公元前162~前133)、弟盖乌斯·格拉古(公元前153~前121),生活在罗马城邦扩张为地中海霸国的时代。罗马领土的急剧膨胀,财富的增长和奴隶占有制的迅速发展,导致土地集中和大批农民破产,促使社会矛盾日趋激烈。 格拉古兄弟出身于豪门贵族,受过希腊启蒙主义思想教育,长于演说。提比留青年时投身军伍,经历对迦太基的战役和在西班牙的殖民战争,了解时务,体察民情,锐意改革。设想在广阔的公有地上进行殖民,可以解决罗马人力资源的问题。公元前 133年提比留当选为保民官,提出土地法案,规定公民每户所占公有地不能超过1000尤格;超过土地由国家偿付地价,收归国有,并划成每块30尤格的份地分给贫穷农民,由一个三人委员会负责分配土地。经过激烈斗争,法案在公民大会上获得通过。元老贵族保守势力竭力反对改革法案的实施。提比留在竞选下一年(公元前132)的保民官时,元老院贵族蓄意挑起械斗,提比留连同他的 300名支持者被杀害。但失地农民要求分配土地的斗争并未停息,在他死后10 年间仍有7.5万多公民分得份地。
公元前123和前122年,盖乌斯任保民官。他重申提比留的土地法,还提出了实行赈济城市贫民的粮食法和授与骑士司法权的审判法等内容广泛的法案:国家向平民廉价供应粮食;在亚细亚行省由包税人负责征收什一税;改组审理行省中官员违法案件的法庭;在迦太基故址设置殖民地;授予意大利人罗马公民权等。其中有的被通过执行,但在迦太基设殖民地以及授予意大利人罗马公民权的问题都遭反对。公元前121年,反对改革的元老贵族杀害了盖乌斯及其追随者3000余众。但盖乌斯提出的法案大多保留了下来。 格拉古兄弟改革,从单纯的土地立法发展为广泛的改革运动,冲击了豪门贵族的统治,提出了罗马国家进一步发展所必须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对于罗马社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14
马略军事改革
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失败后,罗马社会内部的斗争仍在继续,形成了所谓的贵族派和民主派。贵族派以保守的元老贵族为主体,民主派则是指那些凭借平民运动打击元老贵族、建立个人独裁统治的人。格拉古兄弟死后,元老院立即进行了针对改革的反攻倒算。公元前111年,元老院立法宣布,任何私人占有的意大利和行省公地皆属私产,大土地的占有不再受任何限制。小农的破产使建立在其上的罗马公民兵制度随之瓦解,罗马兵源逐渐枯竭、军纪败坏,士气涣散,这些变化导致的危害在公元前110至公元前105年对北非努米底亚国王的朱古达战争中充分体现出来。罗马军队屡次败北,丧失了以往的战斗力。当元老院毫无振作表现时,骑士和平民便推举军人出身的马略为公元前l07年的执政官并任军事统帅,进行了重大的军事改革。他放弃征召有产公民服役的公民兵制,改行募兵制,凡志愿又符合服役条件的公民无论财产等级皆可应募人伍。服役期为16年,国家负担武器装备并发薪饷,退伍后分给土地。马略还把属于同盟者身份的意大利城市和农村的自由民征募入伍,加之大量的无产贫民皆可参加军队,罗马兵源问题得到解决。马略整顿军纪,严格训练,使士兵战斗力大为提高。公元前107年,马略以执政官身份率领他训练的新兵奔赴战场,扭转了战局,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马略的军事改革结束了罗马公民兵制度,解决了因小农衰微导致的兵源枯竭问题,使大量的无产贫民加入军队,既巩固了罗马政权,又稳定了罗马社会。但是马略的改革使原有的公民兵变成了长期服役的职业军队,遂造成了军人的跋扈,亦使以往的内争变成内战,为军事独裁政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马略改革的成功也把他自己推到了罗马政治舞台的中心,他乘朱古达战争胜利之余威,又击败了侵入波河流域的森布里人、条顿人,并连任公元前104至公元前101年的执政官。但马略低贱的农民出身不可能使他得到元老院的彻底信任,他凭借显赫的战功仅能使他成为自下而上、位居极品的“新人”。马略自然成为当时民主派拥戴的领袖,尽管他对此极不情愿。
公元前91年,保民官德鲁苏斯重提给意大利同盟者以公民权的法案,竟遭暗杀,意大利人愤然掀起“同盟战争”(公元前91——公元前88年)。战争的结果使绝大多数的意大利人获得了罗马公民权。在同盟战争中,马略手下的1个部将苏拉立下了赫赫战功,声望逐渐超过了马略,苏拉出身于元老贵族家庭,在当选为公元前88年的执政官之后,俨然以元老派的代表与马略相争。当时,小亚细亚的本都国玉米特里达提乘罗马内战发起反罗马统治的米特里达提战争,马略和苏拉为争夺统帅地位发生冲突,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分别将统帅权授予苏拉和马略。结果导致了苏拉和马略之间的火拼,苏拉占据上风,马略被宣布为公敌,出逃北非。苏拉掌权之后,取消了平民会议,限制保民官权力,元老院被宣布为最高权力机关,不经元老院批准,公民会议不得通过任何法案。他还指派300名党羽充任元老,使元老院成为他个人权力的工具。
苏拉平定罗马后,率军与米特里达提作战,并沿途镇压了雅典等希腊城邦的反抗。但当苏拉主力东调之际,马略联合另一民主派贵族秦那在罗马趁机
活动,攻占苏拉分子盘踞的罗马城,并对苏拉分子进行以牙还牙的血腥报复。苏拉被宣布为公敌,一切苏拉的立法被铲除,马略和秦那同被选为公元前86年的执政官(马略是第七次当选),但不久马略病死,秦那成为领袖,在罗马当政数年,实施了一些民主改革。领兵在外的苏拉,闻讯后遂与米特里达提缔和,结束了已胜利在望的第一次米特里达提战争(公元前89一公元前85年),率大军转回罗马。公元前83年春天,苏拉的军队在意大利登陆,随即展开激烈的内战。此时秦那已死,但他和马略的余党尚在,战斗十分残酷,死者达到10万之数。公元前82年,苏拉攻入罗马,有90名元老、15名高级长官和2600名骑士列人苏拉的公敌名单。一时血雨腥风笼罩罗马,无数的贵族和平民遭到屠杀,财产被掠夺。这可能是罗马城内,罗马人对罗马人最大的1次屠杀。
苏拉从此获得至高无上的统治权。他被“选举”为终身独裁官,成为实际上的国王。但苏拉却没有建立帝制,他在独裁之时,竭力保护共和国的体制,执政官仍在选举。在立法和司法上,元老院成为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已形同虚设。公元前79年,就在苏拉权势如日中天之时,他在1次公民大会上突然宣布放弃所有的权力。是功成名就之后的疲惫和厌倦?还是由于健康的原因?苏拉的引退,是1个历史之谜。
引退后的第二年,苏拉病死,但其党羽凭其余威依然控制着罗马,这种黑暗僵死的局面直到斯巴达克起义时才被打破。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14
同盟者战争
公元前91~前88年,意大利“同盟者”争取罗马公民权、反对罗马统治者的战争。“同盟者”中以马尔西人反抗最激烈,故又称马尔西战争。意大利“同盟者”是罗马在征服意大利过程中给予较低待遇的一些城市和部落。那里的人们无罗马公民权,分不到公有地,却要为罗马当兵,备受歧视和压迫。前2世纪,“同盟者”要求取得公民权的呼声日益高涨。前91年,罗马保民官M.L.德鲁苏斯提出给“同盟者”以罗马公民权的法案,遭元老院反对。德鲁苏斯被暗杀,“同盟者”愤而起义。
意大利同盟者以马尔西人为核心,秘密结成反罗马同盟。前91年,奥斯库伦城首先发动起义,除伊达拉里亚人和翁布里亚人以外,几乎所有的意大利同盟者都卷入了起义,起义的同盟者建立联盟共和国。起义遍及全意大利,以中、南部势力最强。起义者以科菲尼乌姆(位于意大利中部)为首都建立国家,称意大利,设元老院,选举执政官,并铸造钱币。其主要领导人为马尔西人Q.庞皮狄乌斯和萨莫奈人G.巴比乌斯。起义军斗志昂扬,经过一年的顽强战斗,在南方和北方取得明显优势。前90年,罗马统治者感到事态严重,派执政官及G.马略、L.C.苏拉等将领率18个军团全力镇压;受挫后改变策略,采取分化手段瓦解起义队伍,并颁布法令宣布给予未参加起义或在限期内放下武器者以罗马公民权。“同盟者”军队逐渐瓦解。前88年,坚持战斗的马尔西人和萨莫奈人两支起义军被镇压,科菲尼乌姆陷落,战争基本结束。此后,多数意大利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罗马公民权。战争加速了意大利的罗马化进程,促进了意大利城市和自治市制度的发展。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16
苏拉独裁
正当罗马和同盟者酣战之时,在小亚细亚发生了密特里达提战争。本都国王密特里达提六世乘罗马无暇东顾之机,于公元前89年进军亚细亚行省,当地居民苦于罗马的压榨,把他当作解放者。占领小亚细亚后,密特里达提派兵从色雷斯进入马其顿,同时本都舰队控制了爱琴海。此时,雅典也发生反罗马的起义,希腊各邦纷纷倒向密特里达提一边。因此,罗马在东方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
同盟者战争结束后,罗马抽出力量对付东方,但在派遣战争的统帅人选上,贵族派和民主派发生了争执。公元前88年,在元老院主持下,担任当年执政官的苏拉抽签获得了指挥权。可是,苏拉的军队尚未离开意大利,马略和保民官卢福斯结盟,在公民大会通过提案,免除苏拉的指挥权而代之以马略。苏拉旋即带兵向罗马进军,开创了罗马人进攻自己祖国的先例。苏拉攻下罗马后,杀害了卢福斯和大批民主派分子,并宣布马略等人为“公敌”。还废除民主派法律,规定任何议案不经元老院批准,不得提交公民大会表决,所有议案一律提到森都利亚大会。恢复了元老贵族的统治,苏拉于公元前87年率军出征东方。他在希腊围攻雅典,血洗了这座文明古城。接着又战胜本都和希腊联军,挫败了密特里达提进入欧洲的计划。
这时,罗马的形势发生逆转,马略从北非返回意大利,在伊达拉里亚纠集军队,联合执政官秦纳占领了罗马。他们进行血腥报复,捕杀苏拉的拥护者,取消苏拉的法律。公元前86年马略和秦纳当选为执政官,但马略就任第七任执政官后不久即死去,大权落在秦纳手中。秦纳采取一系列有利于骑士和平民的措施,如取消部分债务,实行币制改革,把意大利新公民分配到35个特里布斯等。不久,秦纳死于兵变,但罗马政局仍控制在民主派手中。
与此同时,小亚细亚也起风云。当地居民不堪忍受密特里达提专制统治和战争负担,相继发动起义。秦纳当政时曾派弗拉库斯率军代替苏拉出征,但他因内讧被杀,接替其职务的费姆布里亚转战到小亚,占领了帕加马。苏拉副将鲁库鲁斯指挥的舰队也夺回了爱琴海的岛屿。这样,小亚细亚的希腊城市重又归于罗马。军事上的失败迫使密特里达提求和,而苏拉也急于结束战争,赶回罗马夺取权力。于是,双方于公元前85年缔结了和约。密特里达提放弃战争以来所占领土,交出舰队,赔款2000塔兰特,苏拉则承认他为本都国王和罗马的同盟者。第一次密特里达提战争结束后,苏拉策反了费姆布里亚带领的军队,并在小亚严厉惩罚亲密特里达提的城市,在行省摊派巨额军费和赋税,恣意劫掠和搜括行省居民。
公元前83年,苏拉率领4万大军在南意大利的布隆迪西乌姆登陆。克拉苏和庞培等一批贵族青年闻讯后立即投奔苏拉。民主派在小马略等人领导下组织抵抗。最后,苏拉在科利那城门外击败民主派和萨莫奈人的联军,以征服者姿态进入罗马。他宣布“公敌”名单,大肆屠杀民主派分子和无辜平民,抢劫其财产和土地,至少有40名元老和1600名骑士遭到杀害。同时,释放原属其政敌的1万名奴隶,组成一支卫队,赐姓“科尔涅利乌斯”(苏拉之姓)。苏拉还对背叛的意大利城市实行残酷报复。他在没收的土地上建立10个军事殖民地,安置了12万老兵,这些老兵成为苏拉建立军事独裁的重要支柱。
稳定局势后,苏拉开始实行所谓宪政改革。他授意摄政弗拉库斯恢复独裁官职位,并将此法案提到公民大会通过,批准苏拉为独裁官,任期不限。无限期独裁官职务使苏拉集国家大权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这在实际上破坏了共和制的基本原则,但他却又维持共和机构和官职,并在共和体制下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他从忠于自己的骑士和意大利自治市贵族中,选拔300人补充元老院,使元老名额增至600人。元老院恢复了旧日的权力和特权,在立法上任何提案非经元老院审议不得提交公民大会;在司法上原由骑士控制的常设刑事法庭收归元老院掌握。保民官的权力被剥夺殆尽,其立法创制权受到元老院的钳制,司法指控权也被废除,否决权则受限制,还被禁止继任其他高级官职。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苏拉把执法官由6人增至8人,财务官由12人增至20人。2名执政官和8名执法官任职期满后出任10个行省的总督,他们就职于哪个行省则由元老院决定。并规定行省总督无权发起战争,禁止总督带兵离开行省或把军队调出行省境外。苏拉还重申和规定高级官职的年龄资格、任职间隔期,以及财务官以上高级官员卸任后进入元老院等制度。为了加强和巩固统治,苏拉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设立了7个常设刑事法庭,制定了审判程序。法庭的法官由元老担任。此外,他把卢比孔河定为意大利北界,变更了意大利行政区的划分。还大兴土木工程,废除了向城市贫民廉价配粮制度。
苏拉独裁是在罗马奴隶制城邦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元老贵族企图挽救其衰败命运而采取的个人军事专政。因为苏拉独裁在共和体制规范内实施,目的在于恢复和巩固元老贵族统治地位,所以,其政策措施带有保守甚至反动的性质,尽管迫于形势需要,也作了某些调整和改革。苏拉建立独裁统治,并没有解决当时罗马面临的问题,反而使局势更加恶化了。公元前79年苏拉放弃独裁官职位隐退,次年死去。在苏拉死后不久,他所颁布的法律随即被废弃了。但是,苏拉依靠军队实行独裁统治,给予共和制度以沉重打击,为日后凯撒等人的独裁开了先河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17
行省制
行省制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然而,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究竟如何?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 。笔者认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该体制有三个特点: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元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18
李锡尼-塞克斯图改革
公元前376年,李锡尼和绥克斯图担任平民保民官,提出该法案。
主要内容为:1、平民所负的债务一律停止付息,已付的利息作为偿还本金计算。2、占有公有地的最高额定为500犹格(每犹格约合四分之一公顷)。3、在两名执政官中,一名应由平民担任。
该法案遭到贵族的反对,但平民坚持斗争,两位立法者连续十年都被选举为保民官,他们每年都提出这些法案。
公元前367年,全部法案终于被通过。
这是平民对贵族斗争的一次重要胜利。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24
霍腾西阿法
公元前287年,通过了霍腾西阿法案。规定,平民会议的决议,不必经元老院批准,即对全体罗马公民具有法律效力。至此,罗马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暂告平息。
作者:
zlulu6
时间:
09-5-13 17:25
七丘联盟
到公元前8——7世纪,各村联合为七丘联盟,其中以居住在帕拉丁山上的拉丁人为主。后来,又并进萨宾人的部落。到公元前5——4世纪,阿汶丁山又被合并起来,被合并地区的周围筑有城墙。①因此,最早的罗马城实际上就是通过联合、归并附近村落的方式逐渐形成的
作者:
tiantian0908
时间:
09-10-21 20:08
辛苦了,谢谢!
作者:
nonzi126
时间:
10-1-19 18:14
谢谢搂主啊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est.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