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重点学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lhgzn 发表于 06-6-5 20:1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2年审批的国家重点学科我校有9个

计算数学,等离子体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工结构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应用化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管理科学与工程
沙发
 楼主| alhgzn 发表于 06-6-5 20:18:44 | 只看该作者

计算数学

计算数学

学 科 简 介:
  本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和辽宁省重点学科,也是“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学科“工程与科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1986年建立博士点。本学科所在的应用数学系于1988年设立数学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被批准为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前,该学科已形成一支有12名教授(含10名博士生导师),以年轻的博士、博士后人员为主体的高水平学术队伍。
    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和计算科学已经被世界公认为科学研究的三大方法。计算数学是专门研究计算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数学学科,在现代科技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学科的研究领域包括计算几何、数值代数、计算组合数学、数学机械化、神经网络计算等方向。计算几何是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门新学科。一方面,计算机工具的引入大大拓展了几何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另一方面,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又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的几何问题。因此,计算几何的内容日益丰富,发展十分迅速。信号与图像处理、图像与模式识别、可视化等领域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可归结为计算几何问题。微分方程数值解和数值代数都是计算数学的传统重要分支,是解决大多数科学与工程问题的基础。各类微分方程(组)的代数方法和机械化算法的研究,已经成为该领域中新的发展方向,在理论与应用中都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求解各类大规模矩阵计算问题的数值求解方法和理论、以及算法开发与软件研制也都是计算数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并对计算流体力学、统计、计量经济等许多应用科学和工程问题的解决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各种复杂问题的并行解法及计算机本身都涉及到大量的组合问题,使得计算组合学在工程科学计算中逐渐显示其重要地位。随着二十一世纪人类步入高科技和信息时代,计算数学将渗透到越来越多的科技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历史上看,计算数学在五、六十年代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正好对应这个时期科技进步的异常迅速:飞机、船舶的设计更趋合理,诸多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了数值模拟,前苏联和美国的人造卫星也是在这个时期上的天。在被称为“数学战”的海湾战争中,射程数百公里的巡航导弹,其命中误差仅几米,离开计算数学是不可想象的。科学计算已部分取代了费用昂贵的风洞实验,自然仿真技术使人们能在室内模拟飞机、汽车等的运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计算机绘图和音乐辅助设计将计算数学的应用扩展到艺术领域。可以预见,二十一世纪必将对高水平计算数学人才有非常可观的社会需求。
    该学科点在计算几何、数值代数、函数逼近和计算组合数学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两项,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七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一人获国际青年数值分析家L.Fox奖,一人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数理科学部选为49名优秀青年数学家,收录入科学出版社《跨世纪的攀登者》一书,并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工程第一、二人次,一人还有德国洪堡基金资助,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996年以来,该学科共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收录150余篇,被SCI引用200多次;24人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邀请报告;担任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9人次,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6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本学科点的目标是建成一个学科更为齐全的、在国内外有更大影响的计算数学研究中心,在2-3个学科方向上取得若干标志性成果,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培养更高水平的科学与工程计算人才,使本学科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且在某些方向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学 科 成 果:
    该学科点在计算几何、数值代数、函数逼近和计算组合数学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两项,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七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一人获国际青年数值分析家L.Fox奖,一人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数理科学部选为49名优秀青年数学家,收录入科学出版社《跨世纪的攀登者》一书,并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工程第一、二人次,一人还有德国洪堡基金资助,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996年以来,该学科共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收录50余篇,被SCI引用100多次,14人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邀请报告,担任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9人次,并于1995、1996、1998、2000年5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本学科点的目标是建成一个学科更为齐全的、在国内外有更大影响的计算数学研究中心,在2-3个学科方向上取得若干标志性成果,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培养更高水平的科学与工程计算人才,使本学科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且在某些方向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板凳
 楼主| alhgzn 发表于 06-6-5 20:19:38 | 只看该作者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

学 科 简 介:
   本学科点隶属于力学一级学科,依托于大连理工大学的工程力学系、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本学科点由钱令希院士和唐立民教授于1957年组建。1981年首批建立了博士点(计算力学),1985年设立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87年被确定为“计算力学”国家重点学科,1996年获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我国工程力学领域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在钱令希等老一辈学术带头人的长期高度重视和关心下,本学科点已形成了一支年龄梯次合理的教师队伍,有中科院院士钱令希、钟万勰、程耿东,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顾元宪(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本学科点负责人), 还有多名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学者,有10种国际力学杂志的编委。在45名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22人,教授24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23人。‘密切为工程服务是力学学科发展的基本动力’是老一辈学者的一个基本观点,建系44年,‘密切为工程服务’也一直是本学科点的显著特点。70年代,钱令希院士敏锐地觉察到信息学科将对力学发展带来无限机遇,果断地将研究方向的重点转向用计算机解决力学问题,形成了计算力学的特色。近年来,我们在坚持特色的同时,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近五年来承担了27项国家重要科研课题,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攀登计划、863项目等,积极参与解决工程中的关键力学问题,科研总经费1800万元;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23项,发表较重要的论文近400篇。近5年共培养博士55人、硕士152人、学士387人。
    针对工程中力学及相关问题,本学科以计算力学和工程科学计算为主线,形成了有特色性的研究方向:1.工程力学理论体系研究: 建立和发展了新求解体系,与相关学科和学科分支交叉,应用于静力、动力、断裂和流体等问题的求解,发展了一套相应的数值方法。2. 多学科工程问题的优化设计及反问题:主要研究多学科优化中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和工程应用,及工程反问题的求解,近期工作集中在工程结构拓朴优化、优化的最大墒理论、及水工结构物性参数反演等方面。3. 大规模工程分析与优化软件系统的开发及应用:以近代有限元和优化理论为基础,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研究开发面向工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系统JIFEX,应用这一系统解决一批国防工业中的关键问题。 4. 高效精细的计算力学方法:环绕高性能计算,研究和发展一批高效精细并适于工程应用的计算方法,在随机振动分析、精化有限元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5.多场耦合与特殊环境下工程结构的力学问题:主要研究多场耦合的数值建模和模拟,以及特殊环境对工程结构物的影响和工程结构物的力学行为。在多孔多相介质力学、海洋/海冰工程结构,含损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本学科在工程中发挥的作用来看,以上这些研究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国内同类学科相比,本学科的优势在于:1.学科建设形成了一定特色,在计算力学和大规模工程科学计算领域内的一批工作,在国内外有地位;主要骨干的特色性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2. 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水平比较高的师资队伍,后继有人。3. 与国内外广泛的学术交流,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学术环境;4. 科研和教学条件较好,拥有曙光3000并行计算机和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5. 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规模名列前茅,教学质量得到广泛认可。


学 科 成 果:
    在结构优化领域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开发的“大型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JIFEX”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在柴油机机体与曲轴、太空实验舱、增压器涡轮机轮盘、高速内燃机车车体以及卫星、火箭、飞机部件等一系列工程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此软件为航天部某院开发的“卫星太阳能帆板与中心承力筒结构优化设计”降低了结构重量25%与13%;沈阳601所將该系统应用于飞机机身及结构的优化设计,有效地降低了结构的造价。
    系统地观测到冰激海洋平台的“自激振动”现象并给出机理解释和消除冰激振动的对策,并在渤海JZ202中南平台得到实际应用;首次研究了海洋平台安装破冰锥体降低冰力与冰激振动的效果。本方向的研究在国际冰力学领域和国内工程界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地板
 楼主| alhgzn 发表于 06-6-5 20:20:07 | 只看该作者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学 科 简 介:
  我校等离子体物理学科始建于1985年,是国家重点学科和“九五”和“十五”期间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重点学科,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分别于1993年和1998获得等离子体物理硕士和博士授予权,1996年曾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1999年本学科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000年被批准设立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等离子体物理学科依托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学科也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的以低温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为主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目前,以等离子体物理学科为辐射点,在我校已形成一个由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低温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研究群体。目前,本学科共有教授14人,其中“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
    在“九五”和“十五”期间,本学科共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及国防预研项目等7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任务,研究经费2000多万元。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低气压等离子体物理;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物理;尘埃等离子体物理;空间等离子体物理;载能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等离子体合成薄膜材料及材料表面改性;环境污染控制及处理工程中的脉冲等离子体技术;等离子体辅助煤的气化工艺及机理等。在最近几年,对上述低温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中的一些前沿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50多篇。特别是,在低温等离子体物理过程及其与固体材料表面相互作用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并于2001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在等离子体材料表面强化技术及等离子体合成超厚硬质薄膜材料的研究方面,部分研究成果已实用化,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并于1998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1998年就开始,本学科就开始培养低温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专门化方面的本科生,目前已毕业和在校学习的本科生有250多人。近5年本学科已培养(包括在读)硕士研究生80多人,博士生30多人,博士后5人。
5#
 楼主| alhgzn 发表于 06-6-5 20:20:41 | 只看该作者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科 简 介:
  本学科组建于1949年,198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1981年首批获机械制造博士点,后被批建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1997年、2002年分别被列为“九五”和“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现设有三个主要实验室——现代制造实验室、模具实验室和微系统实验室,面积近3000m2,拥有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实验条件属国内一流。并有“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模塑制品工程研究中心”。在2001年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被评为该学科全国第二。
经50年发展,建立了具有雄厚实力的教学科研队伍和健全的管理体系。现有研究人员88名(其中教授23名,中科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14名)。目前已形成5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①特种加工与模具制造技术,②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③CIMS,④大型工业装备制造技术。其内容和特色概括如下:
1)特种加工与模具制造。本学科特种加工研究始于50年代。现已逐步拓展到电火花、超声波、水射流、激光、等离子体、RP等门类较齐全的特种加工研究。完成多项国家和部委及国防重点攻关项目,主持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面向快速制造的特种加工理论与技术基础”,2003年通过基金委组织的验收。以本学科特种加工技术为支撑的模具制造,以成型表面光整技术为核心,突出精密高效的特点,形成了模具快速制造的技术体系。本方向着重以溶解、熔化去除、复合加工为技术核心,形成较完整的特种加工理论和技术体系。在特种加工的复合、精密化、微细化和表面光整加工方面,形成了特色。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2)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以提高工业装备和国防装备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精度和加工效率,解决关键工艺技术和特殊装备的设计与制造难题为目的,研究超平超光滑表面、精密复杂曲面以及微细结构的加工理论与关键技术,开发精密超精密加工和微细加工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先进电子制造技术中的重要科学问题研究”的课题“超精抛光中的纳米粒子行为和化学作用及平整化原理与技术”、国家863项目“面向下一代IC的大尺寸硅片超精密磨削技术与装备研究”、“大型复杂形面硬脆材料工件精密测试和磨削技术”和国防预研项目“导弹天线罩测量与精密磨削加工技术”等重大项目。
3)现代集成制造(CIMS)。本方向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尤其结合辽宁省和东北地区传统产业改造和现代化,主要研究:①国家“863”CIMS工程主题的研究与实施;②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一体化,集成化产品开发(CIPE),智能CAD/CAM,虚拟现实环境下的协同设计研究。自90年代先后开发12个品种系列汽车起重机产品,近十种如150吨浮箱履带式两栖运载器等特种或大型工程机械以及卫星舱总装,厂家产品创年产值2亿元以上。建成为国家重要CIMS和CIPE研究和技术服务基地之一。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4)大型工业装备制造技术。本方向主要开展工程起重机的研究开发,滩海工程机械基础理论与实用技术研究开发,大型工业装备的总体布局优化,大型设备可靠性分析、工况监测等研究工作,融基础理论研究 、成果转化为一体,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取得了以伸缩臂结构优化及防二次下滑专利等一系列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先后开发了8至125吨共7个吨位、13个品种的汽车起重机系列产品,研制了23立方米特大型矿用挖掘机,专家鉴定认为产品的主要性能国内领先、部分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特等奖1项,部省部级奖励8项。采用该项技术的7家生产企业合计年创产值亿元以上。
    本学科的特色:在50余年来的机械制造理论和技术积累基础上,以具创新性的切削理论、共轭曲面原理、复杂曲面加工、面向快速制造的特种加工理论、理想材料零件数字化设计制造等理论为基础,以特种加工为主干,与其他学科交叉、综合,带动整个学科发展。以CIMS的信息技术与机械制造相结合,推动机械制造业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既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机械制造业,又面向国家高技术的航空航天、国防军事装备研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雄厚攻关能力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


学 科 成 果:
    自90年代先后开发了8个吨位18个品种系列汽车起重机产品,产品转让重庆大江集团、徐州工程机械集团等十几家大型企业,厂家产品创年产值2亿元以上。开发了150吨浮箱履带式两栖运载器、滩海铺管铺缆装置等特种工程机械以及卫星舱总装优化设计等,成为国家重要CIMS和CIPE研究和技术服务基地之一。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科的CAD/CAM/CIMS,从“六五”期间开始承担和完成国家科技攻关及企业委托的项目50余项。现为辽宁省、大连市CAD及CIMS技术的主要依托单位。研究工作紧密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帮助企业应用CAD/CAM技术,开发的S—CAD和“捷慧”CAD软件在省内外企业被广泛使用。
    特种加工理论和技术水平处国内前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在复杂曲面设计与加工理论、复杂刀具设计与制造、数字化仿形加工、精密加工补偿技术、超硬材料加工理论和技术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用于大型火箭和飞船复杂型体的精密加工,例如“长征”运载火箭、神舟号飞船返回舱关键零部件加工。曾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6#
 楼主| alhgzn 发表于 06-6-5 20:21:22 | 只看该作者

水工结构工程

水工结构工程

学 科 简 介:
  大连理工大学水工结构工程学科,是我国首批建立的硕士点(1978)和博士点(1981)。作为骨干学科,1988年获准成立了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获水利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经国家技术监督局认证通过,建立了国家级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该学科现有中科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1人,教授17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6人。在站博士后8人,在读博士生54人,在读硕士生36人;每年招收两个班的水利水电工程本科生。
    该学科的学术水平、科学研究和学科队伍在国内处于前列,近年在大坝抗震、水工结构可靠度、水工建筑物泄洪消能、水工混凝土本构关系等方向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大坝抗震、水工结构可靠度研究具有领先优势。还为几十座重要的水利工程、海港码头、核电站的海域工程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节约了大量投资。近几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电力部、国家教委、水利部、辽宁省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多项。
    本学科最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是大坝抗震。自1957年林皋院士开始研究流溪河水坝的振动以来,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队伍和建成了国内先进的实验室。完成了龙羊峡、安康、白山、二滩等一批混凝土大坝的抗震研究。其中“丰满大坝岩塞爆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从“七五”到“九五”期间,针对重大工程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动力特性和地震破坏机理研究,包括攻关项目中的李家峡、拉西瓦、小湾、溪洛渡等大坝工程以及岭澳、连云港等核电站、高层建筑和桥梁公路工程等。发展了结构动力破坏试验仿真技术,研制了仿真模型材料,提出了相似换算关系,提出了按裂缝初现应力作为大坝抗震安全性定量评价的方法。通过大量的高坝动力破坏模型试验,深入研究了大坝动力破坏形态及结构缝对大坝动力破坏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复杂条件下高拱坝应用基础研究”,负责了《水工建筑物抗震规范》、《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中“地下结构”章节的编制,完成了地下结构和地下洞室群的抗震研究。在国内较早开展混凝土断裂力学方面的研究,并将混凝土断裂力学理论用于大坝裂缝控制分析中。在大坝混凝土断裂参数测定、混凝土断裂韧度尺寸效应、双K断裂准则、裂缝扩展过程研究方面,多年来一直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其它有特色的研究包括下述几点:
    在高土石坝抗震及筑坝材料工程特性方面,结合国家重点基金项目“200米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通过原型、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依据大量的试验和分析数据,从筑坝材料特性、坝体的微振特性与强振破坏特性、动力分析方法以及抗震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面板动态断裂、坝体失稳形式及潜在的破坏区域、地震残余变形、抗震加固措施等方面均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在水利工程结构可靠度研究方面,50年代赵国藩教授就系统地介绍并发展钢筋砼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法,60年代在国内最早提出对结构安全系数采用一次二阶矩法进行分析,70年代又参与主编了《水工钢筋砼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并获198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80年代,系统开展了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与应用研究,提出的“抗力比值分析法”和“荷载极大值分布法”分别被我国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等规范所采用。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所著的专著《工程结构可靠度》为我国第一部工程结构可靠度方面的著作,被国内同行引用达120次之多。1985年起,相继提出了广义随机空间内可靠度的一次二阶矩、二次二阶矩、二次四阶矩法、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等。90年代提出了钢筋砼结构施工工期和老化期可靠度的分析方法、原始随机空间内的可靠度分析方法等。其研究成果获得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在水工建筑物泄洪消能方面,通过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取得新的理论成果: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洞内孔板消能、水平旋流消能、旋流式竖井溢洪道、窄缝挑坎和宽尾墩与异形宽尾墩等多种高效消能方式,异形宽尾墩已应用于辽宁省白石水库溢流堰,为国内外首创,并取得专利。同时,对“空化空蚀”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把泡动力学理论和实际空化、空蚀问题紧密结合的特点。运用泡动力学理论提出了空化数的理论预测方法、空化数比尺效应的改正方法,发现了空蚀数无尺度效应并给出了理论证明,这些研究结果在解决小浪底工程多级孔板泄洪洞的空化空蚀问题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大坝混凝土多轴强度理论和计算机仿真方面,完成了混凝土的三轴强度理论和本构关系模型研究,提出了全级配混凝土力学特性计算的仿真模型和算法,其中碾压混凝土力学特性被评为199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特性研究被评为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钢纤维混凝土结构研究方面,在国内较早开展大规模研究,主编了两本国家级推荐性规范:《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CECS13:89》和《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38:92》。其中《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获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水工结构工程是大连理工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与国内其他高等学校的同类学科相比,我们的优势和特点比较明显。有一支稳定的教学科研队伍,相关学科门类齐全,有众多先进的试验设备,整体学术水平一直处国内领先。我们非常重视学科建设,无论从经费安排到人才培养,均有具体措施保证本学科的发展需要。
7#
 楼主| alhgzn 发表于 06-6-5 20:21:54 | 只看该作者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

学 科 简 介:
    早在五十年代,我国著名染料化学家侯毓汾教授在本校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染料化学专业。八十年代初拓展为精细化工学科。1982年本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一批博士点;1987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我国唯一的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国家计委批准在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建设“染料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工合成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2年以精细化工为骨干的化工学科群被人事部批准建立“化工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国家教育部批准“精细化工科学与技术”为211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以精细化工为中心的化工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化工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单位;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学科分类将精细化工二级学科并入应用化学学科。1998年教育部批准该学科为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学科,设立应用化学‘特聘教授’岗位。2000年经科技部批准将该学科原“染料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工合成国家重点实验室”拓展改名为“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应用化学与精细化工主要涉及具有应用价值的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制备和剂型加工等方面的科学与技术。我校的应用化学学科点的分支学术方向正依此而展开。
    现代精细有机化学工业均由染料工业发展而来。半个世纪以来,本学科为我国染料工业从无到有、直至发展到国际染料大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与染料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生产领域的骨干;创制了包括我国第一批活性染料在内的大批染料品种。九五期间,承担了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染料领域34%的专题。高固色活性染料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品种系列,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拥有新型活性染料、新型分散染料等20余项中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发明专利。近年来,本学科还开展了生物用染料(如DNA荧光标示染料、DNA作用染料)和光电功能染料等的研究,正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
    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有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目前已形成以相转移为特色的研究体系。九五期间本学科拓宽了表面活性剂应用领域,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原理应用到精细有机合成中的均相金属络合催化剂的分子设计中,在国际上开创了水/有机两相温控相转移催化体系,被Angew. Chem.评论为实现均相催化剂分离回收的“最有工业化前景的途径”,“温控相转移催化”概念已作为词条收录由国际著名催化学者主编的催化百科全书“Catalysis from A to Z”(Wiley-VCH 出版社,Weinheim,1999),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1998年)。此外,为了解决我国东部油田进入常规采油后期产油量下降的难题,本学科在“973”重大项目的支持下,率先开展了烷基萘磺酸盐三次采油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在大庆、大港油田室内驱油试验表明可提高采油率20%以上,“十五”期间将完成产业化技术研究。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内率先进行生物质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研究,并在南京金陵石化公司生产,至今仍为国内烷基糖苷生产质量最好的技术,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
    精细化工清洁合成技术是本学科长期探索的领域。本学科以杂多酸催化和分子筛催化研究为特色。在国际上首先实现分子筛催化制造对二乙苯并已工业化,199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和“973”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钛硅沸石催化氧化制环氧丙烷、新型中孔分子筛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已形成了专利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
    本学科的研究工作以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和形成专利技术为特色。未来5年内,本学科拟利用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优良的研究条件,在保持原有应用性基础研究特色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基础性、交叉性研究。如加强利用染料荧光性及光敏性实现生物微环境荧光识别分子设计及人工合成光切酶的研究;利用光敏染料超分子光诱导电子转移模拟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研究; DNA及蛋白质分子探针研究;仿生染料基础研究;表面活性剂温控相转移催化的基础研究;集中力量加快“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与驱油机理研究、分子筛固载均相催化剂研究等。力争在上述领域取得突破,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形成专利技术。已有的专利成果迅速实现产业化。为我国染料表面活性剂及相关领域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为我国培养一批该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将本学科建成本领域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优势学科。
8#
 楼主| alhgzn 发表于 06-6-5 20:24:45 | 只看该作者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学 科 简 介:
历史与现状
   1949年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前身)建校时就建立了造船专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大连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已成为学校的重要支柱之一,其中的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是“九五”、“十五”、“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辽宁省重点学科,设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本学科有双聘院士1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位,博士生导师9名,由1个博士点、1个研究所、5个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组成。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30余项。近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近3年科研经费合计2000余万元,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学术刊物上共发表了3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被国际重要索引刊物索引的有87篇次。本学科已经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百人。多年来同美、英、日、德、韩等国家的十余所高校和研究所有广泛的学术交流,与日本的京都大学、广岛大学和英国的哥拉斯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已经成为我国造船高等技术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学科师资队伍精干,结构合理,后继有人。青年人热爱专业,水平较高,成果丰盛,已挑起学科建设重担,成为学科建设的主力。
研究方向的特色及发展前景
1.当代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方法
船型研究,特别是大型、高附加值液货船船型的开发和研究,已经形成较完整体系。面向国内中小船厂的需求,开发了有独立自主知识版权的船舶设计CAD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获辽宁省首届优秀软件奖,并已在大连造船重工、江南造船集团等18个船厂使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船舶CAD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制造工艺
船体曲面钢板水火成型自动化加工技术研究专题已开展多年,其阶段性成果—船体帆形曲面外板水火加工成型技术研究已在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投产应用7年,取得较大经济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课题组正在开展国家863项目—船体复杂曲面外板水火成型机器人样机研究。
3.动载下船舶结构响应与控制
本研究方向包含船舶振动与噪声预报及其控制、船舶结构分析与可靠性、船舶剩余强度分析与综合安全评估等。已获得两两项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建立起200多艘船舶的实船振动预报数据库,其振动预报方法已作为标准进行推广,解决了30余艘船上出现的有害振动,在此领域处于国内同类研究领先地位。
4.船舶与海洋流体力学
拥有国内先进的船模试验水池,在大型油船和渔船船型开发方面成就突出;船舶水动力性能计算与试验研究、CFD、EFD、超大型海洋结构物水弹性与水下爆破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面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先进行列;波浪理论分析和环境荷载计算以及海洋结构物系泊系统设计的成果已具备工程应用的水平。
5.结构环境损伤控制
开发了牺牲阳极阴极保护阴极的数值模拟仿真软件,在多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极阴极保护问题中得以成功应用;开发了外加电源阴极保护系统的边界元法数值模拟仿真软件,可用于外加电源阴极保护系统的优化设计及智能化控制与监测技术研究开发。采用边界元与有限元耦合法建立计算机模型,开发了电解防污系统的数值模拟仿真技术及软件,可用于电解防污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评价。
9#
 楼主| alhgzn 发表于 06-6-5 20:25:28 | 只看该作者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学 科 简 介:
    本学科点是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前身)建校时成立的,自50年代起即开始从事有关波浪、港工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进行过中苏合作研究。于53年培养出国内首批港口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1956、1957年相继培养出国内首批港口工程专业研究生。1974年设置了海洋工程专业,开始了近海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1984年海岸工程专业被授权为博士点,1988年被评为海岸工程国家重点学科。1990年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并开始运行,获得国家和学校投资800多万元,先后两次通过国家评估,获得二次和三次建设经费660万元,2003年再次通过国家评估,取得了良好成绩。1996年近海与港口工程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1988设立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近海工程专业被授权为博士点。1996年本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水利工程被授权为一级学科博士点。1996年被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学科,得到850万元建设资金。
    目前拥有各类人员46人,其中教授1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在站博士后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8人,硕士研究生74人;,在研项目37项,在研项目经费1020万元,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七个:海洋动力因素及其与工程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海岸及近海工程设施防灾减灾研究;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对海洋环境的作用、防治措施与对策;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设计理论与建造技术;海洋土工程特性与海洋工程结构地基分析设计理论;海岸及近海工程中模拟实验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特色在于:既重视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重视学科发展的前沿,又重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虽属传统学科,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陆上资源已难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在激烈的海洋开发竞争中,它也象核工程、航天工程、生命科学、信息技术一样逐步形成庞大的科研、工程技术、生产综合体,并成为又一个对二十一世纪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产业。我国拥有广阔的海域,所属海域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海岸线全长18000多公里,沿海港湾、渔业、水产养殖业、矿藏、波浪、潮汐能资源均甚丰富。但目前这些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海洋环境条件也不尽如人意,给海洋资源和人体健康带来威胁与危害。这些均表明本学科的发展有很好的依托背景和发展前景。
    我们的优势在于学科门类齐全,有一支老中青梯队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和研究队伍,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能够培养博士后、博士生、研究生和本科生等高层次人才。在本学科领域,与国外一流学科比较,我们在水动力方面拥有毫不逊色的研究水平、研究队伍和实验条件。


学 科 成 果:
大连港、鲶鱼湾油港、丹东大东港、营口鲅鱼圈与锦州港的建设;辽河油田的开发;大连船厂、葫芦岛船厂的兴建,在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本学科都作出了相当贡献。这些项目为辽宁省经济的腾飞插上了金色的翅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海上辽宁省战略的实施,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对于辽宁省来说就显得愈来愈重要。
10#
 楼主| alhgzn 发表于 06-6-5 20:26:08 | 只看该作者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 科 简 介:
   本学科是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8个国家重点学科之一,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和辽宁省重点学科。本学科以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为主体结合管理、人文以及数学等院系中的多个学术单位组成。本学科包括一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一个“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和“知识管理”、“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电子政务”、“环境管理”、“科学学与科技管理”以及“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等六个二级博士点,还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知识管理”、“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电子政务”、“环境管理”、“项目管理”、“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系统工程”、“系统分析与集成”等10个硕士点,是一个以系统工程为核心构成的交叉综合学科群体,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党延忠教授担任,成员包括王众托院士、杨德礼教授、邓贵仕教授、胡祥培教授、荣莉莉副教授和潘东华副教授,学术秘书由吴江宁副教授担任。本学科在全国参评的34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点评估中总排名第五,队伍建设排名第一。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创建于1978年,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我国六个系统工程专业研究机构之一,是首批系统工程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以王众托教授、杨德礼教授为首的研究队伍多年来一直从事系统分析、管理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先后承担并完成了4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重点项目2项)、6项“863”项目和国家“攻关”项目、18项博士点基金项目和国家教委基金项目、以及近百项省市和大中型企业委托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项。1996年开始实施国家 “211工程” 重点建设学科 “系统分析与经营管理信息化” 的建设。1997年开始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信息技术对管理变革的影响及信息管理研究”,并于2000年4月20日通过了由教育部组织、许国志院士任组长的专家组鉴定,认为其综合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验收会上被评为特优。并以此拓展形成了“知识科学与技术”、“基于电子商务的管理理论与方法”这两个学科领域,2000年9月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知识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2000年10月连续再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资助。,2000年11月日美国康柏计算机公司赞助500万人民币、大连理工大学投资500万元共同建立了“大连理工大学康柏电子商务研究开发中心”。
    目前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1)知识管理与知识系统工程;; (2) 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3) 复杂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4) 演化优化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其特色为: (1) 在信息化与管理变革的研究基础之上,开创了知识管理与知识系统工程研究方向,对知识管理的目标、任务、模式、方法等,在方法论、工具与技术各层次开展理论研究,并为企业建立与开发人机结合的知识管理系统,进行实例研究。为正在开拓与发展的知识管理研究与实践开辟一个新的领域,为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提供组织管理的新思路。(2)从电子商务与管理变革的结合点出发,以电子商务运行环境和保障体系建设为基点,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突出对于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以及知识管理对于电子商务发展作用、基于电子商务的新型供应链理论技术与方法、以及典型应用示范工程的研究,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既有创新性又有系统性。(3) 利用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的综合交叉优势,提出复杂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辽宁省科技基金委、辽宁省科技厅等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各种类型的复杂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展应用研究。(4) 将优化理论与现代生命科学及计算智能交叉融合,建立较完整的演化优化理论。有利于学科交叉和优势互补,为求解极大极小点全局优化及复杂动态系统的优化辩识等难题开辟了新途径。(5) 上述四个研究方向相互联系、互相支持,演化优化理论为其它方向提供方法和优化工具,知识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成果为电子商务系统及复杂信息系统的开发奠定基础。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所处的水平为∶信息化与管理变革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新开辟的知识管理与知识系统工程研究目前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与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JAIST)的知识科学学院、英国Hull大学、中科院系统所、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等国内外学术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成立了“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Knowledge and Systems Sciences”,从2000年开始在日本和中国连续共同主办了四届国际知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讨会。为了进一步深入合作,于2004年3月与日本JAIST的国家21世纪COE项目(21st century the Center of Excellence Programs)签署了具体合作协议。电子商务与管理变革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在中期检查时被评为A减,达到了历年来最好水平,复杂信息系统的分析与集成研究以及演化优化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本学科的总体水平目前处于国内领先。
    该学科的优势在于∶(1) 研究队伍实力强、结构合理,拥有著名教授王众托院士为首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学术队伍人气旺、素质高,在全国排名第一。(2) 各研究方向都属于本学科当前的国际前沿领域,研究相对集中,各研究方向之间相互依托、互相支撑、共同发展。(3)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实验室等优越的研究和实验条件。(4) 有良好的国际合作基础,包括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在知识管理与知识系统工程、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系统分析与集成等领域的广泛合作研究。


学 科 成 果:
    本学科还利用信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思想为国家及辽宁省的电子政务项目的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包括国务院办公厅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辽宁省政府电子政务项目,大连市委、市政府电子政务项目、辽宁省科技厅以及有关市级部门的电子政务项目等)。此外,多年来,本学科一直为辽宁省及地方的重大项目及政策的实施、执行担负着重要的咨询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5 07:11 , Processed in 0.10845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