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教育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部分重要知识点来袭,看看你都会了吗?我是勤思考研教育学陈老师,有问题欢迎找老师探讨哦!qq:981964026,tel:15010711531


教育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1.在中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以及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等特点和规律。
4.成书于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
5.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法的第三步为产婆术,也叫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6.夸美纽斯在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7.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遗传素质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等。
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9.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10.1902年晚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也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行。
1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师专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示范者角色(榜样);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研究者、学习者、学者角色。
12.教师专业发展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和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等五个发展阶段。
13.现代学生观的内涵是: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应当把孩子看做孩子”)。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学生主体活动才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内部机制/内因。学生是责权主体,把学生作为责权主体来看待,是现代教育区别于古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
14.师生关系的内涵: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二)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市相互促进的的关系
15.课程的类型:
(1)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划分,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杜威);
(2)从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广域课程/统合课程/合成课程——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使学生认识的整体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与方法;
(3)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划分,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我国现阶段的基础课程教育中,必修课程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校本课程。
(5)根据课程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6)从课程的呈现方式划分,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6.教学的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1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18.直观性教学的贯彻原则:(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19.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0.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1.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1)基本涵义:在德育过程,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②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③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24.我国学生德育途径是广泛多样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5.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26.班主任的基本素质:
(一)心理素质:情感丰富,意志坚强,性格良好,兴趣广泛
(二)道德素质: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三)知识素质:精通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教育科学知识
(四)能力素质:了解学生的能力,教育学生的能力,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
27.好的研究课题必须是有价值的;必须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必须是明确具体的;必须是新颖、独创的;必须是可行的。
28.新课程倡导的教育评价理念:评价目的:促进发展。评价内容:综合。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特别关注:过程。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15、因材施教——孔子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27、循序渐进——《学记》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34、《教育漫话》——洛克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37、“白板说”——洛克(英国)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47、教育即生活——杜威48、“在做中学”——杜威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53、外铄论——荀子、华生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61、“学而时习之”——孔子62、“温故而知新 ”——孔子63、“不陵节而施”——《学记》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6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6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



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7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5 20:15 , Processed in 0.08246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