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4:5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060.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一篇 导 论
 第一章 企业与管理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篇 计划与决策
 第三章 经营条件研究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 经营决策理论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 经营决策实务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经营计划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篇 组织与人事
 第七章 组织结构设计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八章 人员配备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篇 领导与激励
 第十章 领 导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一章 激 励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篇 信息与控制
 第十二章 管理信息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三章 管理控制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篇 管理的创新职能
 第十四章 管理创新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管理学原理》(第2版,周三多、陈传明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管理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考生复习该教材,我们根据各类考试和考研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的配套辅导书(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本书是的周三多《管理学原理》教材的配套电子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管理学相关资料对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最新补充内容,可免费升级获得。本书后期会进行修订完善,对于最新修订完善的内容,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圣才学习网│管理类(guanli.100xuexi.com)提供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等管理类经典教材辅导方案【网授班、多媒体电子书、多媒体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周三多、陈传明编著的《管理学原理》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管理学的师生参考。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篇 导 论
第一章 企业与管理
1.1 复习笔记
一、企业与一般社会经济组织
1.组织及其要素
(1)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对集体活动,而非个人活动的管理。现代管理理论是在研究管理人类有组织的集体活动的规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合体。
(3)组织的要素
①组织成员
任何组织都是一定数量的个人的集合体。任何个人只要接受组织的目标,遵守组织的规章,并提供组织所需的贡献,都可能成为组织的一员,参加组织的集体活动。
②组织目标
组织目标是不同组织成员的粘合剂。作为组织成员的个人之所以愿意加入组织,并与其他人协同行动,是因为他们需要实现某个单靠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的目标。
③组织活动
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织成员必须从事某种活动。组织活动的内容是由组织目标的性质所决定的。
④组织资源
任何活动的进行都需要利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资源。组织不仅是人的集合,而且是不同资源的集合。特定的组织是人与资源的特殊结合。除了人以外,组织在目标活动中需要利用的资源包括信息、物质条件以及获取信息和物质条件的财务手段。
⑤组织的环境
作为人的集合体,组织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中的。组织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它在目标活动中必然会与个部存在的其他单位发生各种经济或非经济的联系。外部社会环境便是通过这种联系来影响组织的目标和活动的。
(4)组织要素的整合——管理
管理即是整合组织的各种要素。这种整合既包括各类要素内部各要素个体间关系的整合,也包括要素类别之间关系的整合。
2.企业及其特征
(1)企业的概念
企业是那些根据市场反映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某种商品(包括物质产品或非物质的服务)的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经济单位。
(2)企业的任务
①满足社会需要。企业是为生产和提供人们所需的某种商品而存在的,社会之所以允许某个企业存在,是因为该企业提供了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因此,从外部来看,企业的任务首先是满足社会需要。
②获取利润。利润是通过销售产品得到的收入在扣除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消耗以后的剩余。为了实现企业存续和发展的目标,为了使企业员工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企业必须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一定的利润。
③满足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的关系。在关于企业任务的讨论中,许多人只注意了强调上述两个因素中的一个。或者认为企业的根本任务是满足社会需要,这是由企业的社会组织的属性所决定的;或者坚持企业的唯一任务就是盈利,这是由企业的商品生产者的属性所决定的。实际上,这两者并非相互排斥,而是互为条件、相互补充的。
a.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
b.利润也是企业满足,或继续满足、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前提。
c.利润与满足社会需要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满足社会需要,企业才能取得利润;同时,只有取得利润,企业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3)企业的活动
①资源的筹措
这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工作,任何产品都是在对一定资源进行加工和利用的基础生生产出来的。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投入的基本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类:
a.人力资源,表现为一定数量的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这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
b.物力资源,表现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原材和能源,以及反映了一定技术水平的劳动工具和生产设施。其中材料是构成产品的物质基础,劳动资源是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必要前提。
c.财力资源,这是一种能够取得其他资源的资源,是推动企业经营过程周而复始地不断运行的润滑剂,是用货币形式表现的企业长期和短期的资金。
②资源的转换
筹措到一定数量的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资源后,企业就要组织对其转换,即组织劳动者借助劳动资料、利用一定的生产技术作用于劳动对象,使原材料改变其化学成分或物理形状,以得到符合预定要求的产品。
③产品销售
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目的不是为了取得该产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得到该产品的价值。产品价值的实现是以使用价值的实现为条件的,而产品的使用价值又是在消费者或用户对产品的具体使用过程中体现的。
(4)企业活动的特征
①商品性。企业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始终具有商品经济的性质。
②经济性。是从资源消耗的节省这个角度来考察企业特征的。企业活动必须符合经济性是指企业应当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去取得同样数量的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或者以同样数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更多的物质产品。
③联合性。现代企业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企业。社会化大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分工细致、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因而要求各生产单位之间保持密切的协作关系。,
二、企业管理的特征与内容
1.管理的概念及一般特征
(1)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
(2)管理工作的下述一般特征:
①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②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
③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④管理是一个包括了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2.企业管理的内容
企业管理的内容可以从纵横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和分析。
(1)横向分析
横向分析是企业管理涉及的内容这个角度去研究,根据具体对象的不同企业管理可划分成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①经营管理。经营管理即对企业与外界发生关系的这些活动的管理。经营管理的任务是在环境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资源供应和产品需求的特点,指导企业决定正确的生产经营内容和方向,保证企业适时地得到适当数量和种类的经营资源,成功地销售,转换这些资源得到的产品,充分实现产品的价值。
②生产管理。从事生产活动是工业企业的基本特征。生产管理是对企业内部利用资源、加工制造产品过程进行的组织安排与协调控制。生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
a.生产条件管理。
b.生产过程管理。
c.生产成果管理。
③技术管理。现代企业在生产力方面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体现先进科学技术的机器设备广泛地运用于生产制造活动。技术管理是指对与生产活动同时进行或体现在生产过程中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活动及其条件进行的管理。
④人事管理。人事管理是一个比人力资源管理含义更为宽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对“人”的“事情”进行管理,更应包括对“人”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管理。因此人事管理的内容和任务包括:
a.根据企业活动的特点,选聘符合一定素质和技能要求的劳动者。
b.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根据劳动者的特点分配适当的工作,明确工作责任,据此考核工作情况和分配劳动成果,并努力提高和维持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积极性。
c.进行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能和思想政治水平、科学文化素质,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准备力量。
d.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以及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素质与技能提高,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调整,实现“人”与“事”的动态平衡,从而促进和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⑤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来计划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评估和分析其合理性。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a.资金筹措的管理。根据企业组织日常生产活动和扩大生产能力的需要,编制资金筹措计划,利用适当的方式、渠道和代价,筹集足够数量的资金,以保证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进行。
b.资金使用的管理。包括为企业的各项活动建立财务标准,进行日常的财务控制,分析资金利用效果,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以及比较和选择资金长期投放的方向和方案等。
(2)纵向分析
纵向分析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管理的内容。实际上,不论是企业的管理还是其他社会组织的管理,不论是企业的总体管理(或一般管理)还是某个方面的具体管理,它都是一个包括了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多项工作的过程。
①计划
计划是对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人们在从事一项活动之前首先要制定计划,这是进行管理的前提。企业计划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研究经营条件。企业经营活动是利用一定务件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经营条件研究包括内部能力研究和外部环境分析。
b.制定经营决策。经营条件研究为经营决策提供了依据。经营决策,是在经营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经营条件研究所揭示的环境变化中可能提供的机会或造成的威胁以及企业在资源利用上的优势和劣势,确定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期内的活动方向和目标。
c.编制行动计划。实质上是将决策目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解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对每个单位、每个成员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②组织
计划要能够实现,还必须落实到企业的每个环节和岗位,这是组织工作的任务。为了保证计划活动的有效实施,管理的组织职能要完成下述工作:
a.设计组织。包括设计组织的机构和结构。
b.人员配备。根据各岗位所要从事的活动要求以及企业员工的素质和技能特征,将适当的人员安置在组织机构的适当岗位上,使适当的工作有适当的人去从事。
c.开动组织。向配备在各岗位上的人员发布工作指令,并提供必要的物质和信息条件,以开动并维持组织的运行。
d.监视组织运行,分析企业活动及其环境特点的变化,研究并实施组织机构与结构的调整和变革。
③领导
领导是指管理者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的能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活动过程。
④控制
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系统按预定要求动作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控制不仅是对某时点以前企业活动情况的检查和总结,而且可能要求在某时点以后对企业活动的内容进行局部甚至全局的调整。
三、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1.管理的原则
(1)效益原则
效益是指组织目标的实现与实现组织目标所付代价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追求组织活动的效益便是努力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去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2)人本原则
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原则要求对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了人的管理”。
(3)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要求管理者进行适情管理和适时管理。适情管理是指管理者应该根据组织内外的环境和能力特点来进行选择;适时管理则要求管理者根据环境和能力的变化来对这种选择进行调整。
2.管理的方法论基础——系统论的观点及其启示
(1)系统及其类型
系统是研究系统特征及其运行规律的理论。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或子系统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系统分成以下类型:
①从系统形成方式看,可分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自然系统是由自然物质组成的系统,其主要特征是自然形成的,如生物系统,植物系统等。人造系统又称人工系统,是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建立的系统,如生产、销售、交通、运输、政府系统。
②从系统是否与环境交互作用看,可分成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就是指那些不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系统,它们不被外界其他事物所影响,同时也不对这些事物施加影响。开放系统则是指与外界发生交互作用的系统。
③从系统状态是否发生变化这个角度来分析,可以分成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静态系统是指结构和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系统;反之,如果说系统的结构和状态随时间而改变,则称作动态系统。
(2)系统的特征
①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a.从构成上来看,系统是由若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要素(子系统)构成的整体。
b.从功能上来看.系统的整体功能依赖于要素的相互作用。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在存在和运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功效、作用和能力。
②相关性。是指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虽然是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的,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系统之中的,而是在运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③有序性。系统的有序性是由系统结构性特点或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所决定的。系统的有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a.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层次性。
b.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向性。
④与外部环境的相互适应性。适应性是相关性特点在空间范围的展开。任何人造系统既是由若干要素构成,同时又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大系统的其他部分就是该系统环境。系统内部相关性的特征同样也适用于系统与大系统的其他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系统论观点的启示
①管理必须有整体观点。组织是一个系统;组织所从事的业务活动是一个系统;组织活动是在整个经济系统的大环境中进行的;对组织活动的管理也是一个系统。管理活动所要处理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系统中的问题。因此,管理活动的组织展开,必须用整体的观点加以指导。
②管理必须有层次观点。组织及其管理活动是一个多元、多极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有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各管理层次必须职责清楚,任务明确,并在实践中各司其职,各行其权,各负其责,才能正确发挥各自的作用,实现管理的目标。
③管理工作必须有开发观点。系统理论告诉我们,组织与环境的作用是交互的。因此,管理者不仅应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注意研究和分析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内部的活动和内容,以适应市场环境特点及其变化的要求,而且应努力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改造和开发环境,引导环境向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去发展变化。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06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3 11:53 , Processed in 0.34077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