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5:3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30964.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2014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4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
2013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3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
2012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2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
2011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1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
2010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0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说明:本书试题为回忆版,试题题目不全,目前我们正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完整版试题,若有更新可免费升级获得。
                                                                                                                                                                                                    内容简介                                                                                            
  考研真题是每个考生复习备考必不可少的资料,其重要性不只在于做题获得的感受,更在于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把握出题的脉络,将繁复芜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突出重点和难点,从而控制答题的节奏,这就需要一份权威、正确的参考答案以及详尽的试题分析。为了帮助参加复旦大学“809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考试科目的考生复习备考,圣才考研网精心编著了该科目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3D电子书]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2.[3D题库]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3.[3D电子书]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4.[3D电子书]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5.[3D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本书收集整理了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2010~2014年5套回忆版考研真题。其中2010年提供详尽答案,2011~2014年真题提供部分答案。历年真题是考研复习备考最好的资料,通过研习历年考研真题,可以了解到考题难度、风格等,为考生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考研真题如有更新或对历年真题予以详细作答,会第一时间予以上传,学员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
  圣才学习网│中文类(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中文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师兄师姐一对一辅导(网授)、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中文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复旦大学“809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考试科目的考生。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2.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3D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3.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4.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5.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hanyu.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中文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2014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民歌的本真性
2.“有见识的读者”
3.叙事模式(童)
4.“三言”、“二拍”
5.郁达夫
6.《波斯人信札》
二、简述
1.丁玲早期创作的基本特点。
2.简述法国象征派主义诗歌的艺术特征。
三、论述
1.结合具体作品与历史上的相关论述谈《诗经》与乐舞的文化关系。
2.引用了海涅的一段话,选择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任意一人,谈其分别在叙事、戏剧、抒情文类的贡献与影响。
3.将文学研究重点放在“文本性”和“主体”上这一做法是对何种文学研究范式的反驳?该做法本身的理论基础在你看来有何效力?(董学文、童)
四、案例分析
一个著名诗人在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上致辞引用了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扉页上约翰?多恩的诗“没有谁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小块/是大陆的一部分”。后面的话大意是说如果全球化是“大陆”,那么诗歌就是“岛屿”,全球化新版图背后存在种族。语言、文明之类的冲突和背离。但诗歌是岛屿,独立而高傲,成为人类精神家园的保证。据此案例提炼一个合适的文艺理论问题切入点,并加以正面阐发。
2014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民歌的本真性
答:本真性一词源于希腊语的“authentes”,意为“权威者”或“某人亲手制作”。尽管本真性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它在20世纪60年代才进入文化研究的领域,彼时学界正开始对正典形构进行批评性反思。民歌的本真性即原汁原味、本乡本土的民歌语言。
2.“有见识的读者”
答:略。
3.叙事模式(童)
答:叙事模式(narrative mode)是指在叙事作品中用于创造出一个故事传达者(即叙述者)形象的一套技巧和文字手段。L.多莱泽尔根据:“第一,故事是由第三人称还是由第一人称叙述,第二,叙述者是否是行动的人物,第三,叙述者的主观态度以及对人对事的评价、评论是表达出来还是含而不露”这三条标准,划分出六种叙事模式。这六种叙事模式分别为第三人称客观叙事模式,第三人称评述叙事模式,第三人称主观叙事模式,第一人称客观叙事模式,第一人称评述叙事模式,第一人称主观叙事模式。
4.“三言”、“二拍”
答:三言二拍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同时也标志着王阳明心学理论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5.郁达夫
答:郁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另有一些作品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表现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
6.《波斯人信札》
答:《波斯人信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唯一的一部文学作品。 本书的主人公郁斯贝克是一位波斯贵族,他在法国旅游期间,不断与朋友通信,靠跟他众多的女人信件来往进行意淫,以非凡的能力在脑子里去疼爱,去憎恨,去杀人。小说通过郁斯贝克在巴黎的所见所闻,以令人着迷的笔力描绘了18世纪初巴黎现实生活的画卷。小说中所描绘流血、肉欲和死亡使人百读不厌,黑白阉奴与后房被囚妻妾的对话,身处异国他乡的主人的绵绵情话使人常读常新。《波斯人信札》“写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大胆”,是启蒙运动时期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开了理性批判的先河。
二、简述
1.丁玲早期创作的基本特点。
答:丁玲的早期小说作品有《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岁暮》等。这些小说具有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了新女性的形象和生动的抒情方式等文学特点,在当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价值,成就了她在“五四”新文学时期独特的文学贡献。
(1)细腻的心理描写。《梦珂》中,主人公梦珂的心理活动贯穿小说始终,如梦珂在学校看到“红鼻子”先生侮辱女模特之后,暂时住在姑妈家,发现了周围人做人的虚伪之后的心理活动,刻画相当自然、细腻。丁玲注意捕捉人物心理变化最重要的一瞬,以此为中心,浓墨重彩去发掘这一瞬在人物生活中的特殊意义。
(2)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丁玲因为塑造了莎菲这一人物而蜚声文坛,莎菲也是丁玲早期小说创造的典型。另外,对梦珂、伊萨、佩芳等女性形象的塑造,也都构成了其早期小说中“莎菲”人物系列,这些知识女性人物身上都不顾世俗的偏见,勇于逃脱于旧社会的束缚,在“追求—幻灭—再追求—再幻灭”中完成自己的奋斗史和幻灭史,是典型的五四时期新女性的形象。
(3)生动的抒情方式。丁玲的早期小说因其细腻的心理描写与丰富的想象力而具备了生动的抒情模式。丁玲早期小说具有散文式的抒情特色,带有女性特有的温婉、含蓄,她对自己笔下的女性人物的塑造都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将自身的主观感情与人物个性相结合。丁玲早期并不注重故事情节的构造,而注重描写人物心理,使其小说具有“自叙传”的特色,特别是在《莎菲女士的日记》、《自杀日记》、《他走后》中,丁玲选取独自式的抒情技巧,把女性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溢于笔端。
2.简述法国象征派主义诗歌的艺术特征。
答:象征诗起源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以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的出版为象征诗的起点,代表诗人有兰波、魏尔伦、玛拉美等。法国象征诗,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派别,有其独特的思想艺术特色:
(1)大量描写城市中的丑恶现象,在艺术上则是化丑为美,丑中见美。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美丑对照,而象征派则集中描写丑,且笔下的丑是实在的丑,它只作为艺术形象才具有美感。除了外界事物的丑,象征派还把精神状态的忧郁等情感当作另一种丑来表现,因而他们笔下的忧郁也有别于浪漫派描写的忧郁,更具美学价值。
(2)注重挖掘人的精神世界,在艺术上以具体意象去反映抽象事物,并升华为哲理;运用通感和象征手法。象征派对各种各样精神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它的创新之处在于用具体的意象去表现抽象的情感,这就是象征手法。象征派还注意到不同的艺术手段之间存在相通之处以及不同的语言组合能产生巨大的效果,这就是通感和所谓“语言炼金术”。后者是兰波提出的概念,是对通感的一种延伸,对后世诗歌语言的跳跃性、不连贯性、多义性、模糊性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3)追求诗歌的音乐效果,诗画结合,在语言和韵律上精益求精,在诗歌形式上追求简练精粹、工整优雅。魏尔伦提出“音乐是诗歌的首要原则”,他的诗歌注重叠韵、音步、诗行字数、音节和谐、韵律多变,尽量发掘诗歌的内在节奏美。他的诗还注意与绘画的结合。象征派反对浪漫派滔滔不绝、不够严整的诗行,寻求短小的诗体,如十四行诗。
(4)认为诗歌是神秘的,本应晦涩难懂,读者要从表面形式中寻找本质的东西。马拉美认为:“一切神圣的,以及力图成为神圣的东西,都包裹着神秘。……但这种奥秘只有对命运不平凡的人才打开。”他的诗歌具有多种含义,因而晦涩难懂。他指出诗歌就是要暗示,不要明白道出。这就要求读者发挥想象去解读,找出诗歌的真义。
综上所述,法国象征诗,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派别,有其基本的而又是独特的艺术个性。象征诗不像现实主义诗歌对社会现实进行客观描述,也不像浪漫主义诗歌那样直抒胸臆,它是主张用有声有色的具体物象来暗示诗人微妙的内心世界。它是用人的感受与自然物象契合的表现形式,来展示个人平凡细微的生活体验和复杂变幻的心态。
三、论述
1.结合具体作品与历史上的相关论述谈《诗经》与乐舞的文化关系。(中国文化史)
答:《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藉以解读作为三代文明之高峰的周代文化的经典范本。《墨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这句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诗经》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诗经》是周王朝的王朝乐歌集,是周代礼乐文明的重要承载,其诞生之初就与乐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背景
《诗经》是周王朝乐歌表演与教育的底本,其与乐舞的密不可分源于我国古代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背景。
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在我国古籍中有明确的记载。《吕氏春秋·古乐》云:“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日载民,二日玄鸟,三日遂草木,四日奋五谷,五日敬天常,六日达帝功,七日依地德,八日总万物之极。”这套乐曲体现了上古时代诗、乐、舞一体的原始形态。《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诗经》产生的文化背景就是诗乐舞三位一体。《诗经》现存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305篇皆可以入乐,而且绝大部分应该都配有舞蹈,6篇笙诗的存在则直接证明了《诗经》与乐舞的关系。关于《诗经》入乐的记载,历代典籍层出不穷,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就记载了吴公子季礼观乐,鲁国乐工为之歌风诗和雅颂。
通过诗乐舞三者的结合,将听觉、视觉、时间、空间统一为一体的艺术,《诗经》之305篇,无疑都具有歌词性、音乐性、舞蹈性“三位一体“的特征。诗为乐之内涵,乐为形式,舞则是表达诗乐的形象动作,这样一来,诗歌的抒情效果则更加显著,艺术审美感也更强。
(2)《诗经》与音乐的关系
关于《诗经》与音乐关系最典型的记载就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的季礼观乐。季札对鲁国所表演的周乐一一进行了点评,都是从音乐角度进行的,如评《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评《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由于古乐失传,后人已经无法了解《诗经》在音乐上的特点,自然很难理解季札的观感。但是我们从《诗经》的语言形式上仍可发现其与音乐的关系。《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如《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三章里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芣苢的整个过程。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芣苢的不同环节分置于三章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叹,曼妙非常。《诗经》中的叠字,以及双声叠韵的运用,使得诗歌吟唱之时,声韵协调,绵绵不尽,有助于表达深微曲折细腻隽永的情感。
《诗经》的语言形式是与音乐相配合的,所以即使古乐失传,我们仍然能从分析《诗经》的语言入手得出其与音乐密不可分的结论。
(3)《诗经》与舞蹈的关系
《诗经》的舞蹈也早已失传,我们也只能通过分析其文本来考究其与舞蹈的关系。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在音乐的配合下,这种简单的语言形式更易于舞蹈的具象化表演,舞蹈用视觉形象、体态语言促使语言材料更趋于简单急促,留有空白和想象的余地,带着节拍和韵律,张弛有度,和谐唯美。《诗经》中的《雅》、《颂》诸诗大都比较典雅,尤其是颂,作为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应该比较舒缓。《诗经》中很多的《颂》诗,语言只是作为抒发的材料,音乐和舞蹈才是情感的展示。如《周颂·执竞》追述周族辉煌历史,通过一些形象的动作,再现当时的情景,使表演者进入一定的情感之中,从而使舞蹈与现实隔离,借助想象呈现出“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钟鼓喤喤”那样舞乐交织的场面,令观众身临其境,受气氛的感染,从而威慑净化他们的心灵。
综上所述,《诗经》与乐舞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诗经》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抒情结构,不仅反映了周王朝时期一定的文化内涵,也给抒情诗的产生提供了广阔的艺术之境。
2.引用了海涅的一段话,选择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任意一人,谈其分别在叙事、戏剧、抒情文类的贡献与影响。
答: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其戏剧创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有着精湛的艺术技巧,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1)丰富了戏剧艺术的人物画廊。上自高贵的国王大臣,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性格各殊:面貌各异。即使是同一阶层的人物,如莎氏所创造的帝王将相凯撒、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麦克佩斯、李耳王等,既有其作为统治者的共同特点,更有其不同的个性,可以说没有一个是雷同的、相似的。一些被公认的突出的艺术典型,如汉姆莱特、奥瑟罗、夏洛克、福斯泰夫等,更是人各一面,呼之欲出。仅以《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为例,他不是单一的凶狠的吝啬鬼,旧式的高利贷者,而是被作者赋予丰富的思想感情,复杂的性格特征。莎士比亚在类型众多的剧本中,塑造了数以千计的各式各样的人物,极大地丰富了戏剧艺术的人物画廊。
(2)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悲剧《哈姆雷特》头绪纷繁,矛盾复杂,仅以复仇的线索而言,就有三条: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而展开的同封建王权的代麦克劳狄斯之间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小福丁布拉斯和雷欧提斯为泄私愤、报私仇分别所进行的复仇盲举。其中,以前者为主线,后者为副线,副线从属于主线,推动主要情节的发展。莎士比亚为了刻画形形色色人物的性格,反映错综复杂的社会画面,增强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打破了古希腊罗马悲喜剧的严格界限,不受古典戏剧“三一律”的束缚,往往在剧本里特意设计和安排了两个以上的故事情节,或平行发展,或曲折交错,彼此对照,互相补充。
(3)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莎士比亚剧中的人物,都有一套符合各自性格特点的语言,而且随着场合的更迭、际遇的变化,人物语言也有所发展变化。哈姆雷特的语言,有时温文尔雅,有时明白畅晓,有时妙语连珠,有时语无伦次,这一切均取决于他内心矛盾的斗争和思想性格的发展。特别是作者精心设计了许多精彩的内心独白,揭示他的精神世界,丰富和深化他的性格特征。如第三幕第一场中“生存还是毁灭”的这段著名独白,它是闪耀着哲理之光的名诗,也是揭示哈姆雷特内心奥秘的传神点睛的妙笔。通过这段独白,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对复仇重任的痛苦探求,对思想矛盾的坦诚剖示。剧的人物语言,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闻其声若见其人,完全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做到了个性化和形象化的结合,哲理性和抒情性的交融。
(4)“福斯泰夫式”的背景。文学作品要塑造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必须让人物有自由活动的天地,充分表现的舞台,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广阔的社会背景。福斯泰夫是莎土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一个人物。他是封建社会解体时期的畸形产物,兼有破落骑士和冒险家的双重特点。他这一特殊的身份,既使他与封建统治集团频繁联系,穿梭于王公贵族之间,又使他混迹于市井酒坊,同城乡平民为伍,出入于社会下层的各个角落。莎土比亚以他的行迹和活动为纽带,将贵族和平民世界极为自然地联系起来,真实地反映了十六世纪英国光怪陆离的社会关系和宏伟广阔的时代画面。对“福斯泰夫式”的背景的运用,《哈姆雷特》达到了新的高度。就剧本的地点而言,从王宫、城堡到荒郊,墓地,以出场的人物而论,有国王、王子、大臣、士兵、水手、演员、掘墓人等,从反映的内容来讲,既有力地揭露了上层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耻的生活,又真实地反映了许多下层群众的生活。莎剧中的人物,个个活动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典型环境之中,人物借背景而生存和行动,背景赖人物而洋溢着生气和活力。
综上所述,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他的创作使英国的人文主义具有了世界意义,在欧洲戏剧和文学发展史上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莎士比亚在其中期悲剧创作时期,共写出《哈姆莱特》等7部悲剧以及《一报还一报》等4部喜剧。这时期莎士比亚的悲剧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更趋成熟,揭露批判的力量加强,剧作的情调和风格也发生变化,带上了悲愤沉郁的色彩。后期传奇剧时期,莎士比亚共写出《暴风雨》等传奇剧4剧和《亨利八世》。他的4部传奇剧,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剧中矛盾的解决缺乏现实的基础,每每是通过道德的感化,甚至超自然的力量,促使坏人悔改。
3.将文学研究重点放在“文本性”和“主体”上这一做法是对何种文学研究范式的反驳?该做法本身的理论基础在你看来有何效力?(董学文、童)
答:略。
四、案例分析
一个著名诗人在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上致辞引用了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扉页上约翰?多恩的诗“没有谁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小块/是大陆的一部分”。后面的话大意是说如果全球化是“大陆”,那么诗歌就是“岛屿”,全球化新版图背后存在种族。语言、文明之类的冲突和背离。但诗歌是岛屿,独立而高傲,成为人类精神家园的保证。据此案例提炼一个合适的文艺理论问题切入点,并加以正面阐发。
答:略。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3096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5 23:40 , Processed in 0.09121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