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复制链接]
ooo 发表于 17-8-6 16: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36678.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1章 人格心理学概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古典精神分析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新精神分析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特质论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生物学论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行为学习论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交互作用论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人本论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认知论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积极心理学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简介                                                                                            


  郑雪著《人格心理学》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人格心理学权威教材。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郑雪《人格心理学》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复习辅导用书。本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郑雪《人格心理学》教材为主,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人格心理学著作,整理各章的重难点,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心理学相关辅导资料,对郑雪《人格心理学》的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3.精选相关考试真题,补充难点习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近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相关习题并提供答案和详解。所选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当前热点。
  圣才学习网│心理类(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心理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师兄师姐一对一辅导、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等(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心理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郑雪《人格心理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人格心理学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2.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3D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3.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4.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5.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本书责任编辑为王泽人,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速来信与我联系(2850630255@qq.com),我定当聆听您的意见并遵旨酌办;如果有侵权行为请及时通知我,我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xinli.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心理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1章 人格心理学概论
1.1 复习笔记
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人格的含义
1.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或外表的自我;
2.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或真实的自我;
3.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
4.表示一个人的尊严和优越。
(二)其它学科的人格定义
1.基督教用人格来表示上帝三位一体的神性;
2.西方哲学波伊悉阿斯认为人格是真实的有理性的个人的本性;
3.伦理学家把人的崇高价值当做人格的核心;
4.古代《罗马民法法典》认为人格是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任何人”,当代的法学家认为人格是“一个活的人类生物,包括他的一切”;
5.社会学家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主观方面”、社会传统、风俗文化在个人生活中的主观化。
(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
1.罗列式的定义
如普林斯对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一切生物个体的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由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2.整合的或完形的定义
这种定义强调个人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如,华伦和卡尔启尔把人格定义为:“一个人在任何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
3.层次性定义
麦独孤、海德与布朗德等不少心理学家对人格也采用层次式的定义,把人格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例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把自我(实际上是指人格)分成四个层次: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纯粹的自我。
4.适应性定义
倾向于把人格看成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一种现象。
5.区别性的定义
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或区别性。例如,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四)本书的人格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具体解释为:
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
2.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格是人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
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
4.人格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五)人格心理学的任务
1.理论任务
(1)一般性理论问题
①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体系;
②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③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及理论评价;
④人格心理学的一般方法论与主要研究途径等。
(2)人格理论主要探讨
①人的本性;
②一个人的人格构成要素以及这些构成要素的组合方式;
③基本的人格特征以及如何描述与测量;
④人格发展的动力;
⑤人格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发展起来的;
⑥人格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⑦遗传、环境与自我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⑧人格的发展是连续性的还是阶段性的;
⑨人格发展要经历的普遍性阶段以及重要特征。
目前,八个主要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体系分别为:古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特质论、行为学习论、交互作用论、生物学论、人本主义和认知论。
2.实践任务
在应用方面,人格心理学家要运用有关的人格理论与研究方法在某个实践领域解决该领域中的具体实践问题。人格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以及人格测量、咨询与治疗的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为各种社会实践服务。
二、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
1.人性论
(1)告子的性无善和无不善论;
(2)世硕、漆雕开的可以为善也可以不为善论;
(3)有性善有性不善论:
(4)孟子、董仲舒的性善论;
(5)荀子的性恶论;
(6)扬雄的善恶混论。
2.性习论
性习论是探讨人的生性(自然本性或先天因素)与习性(社会本性或后天因素)关系的理论。
3.人格的分类
主要有阴阳说、《尚书》的“九德”、孔子的三分法、刘邵的十二分法。
4.理想人格
《周易》的18种理想人格、孔孟的古人理想化法、老子的无为分法、庄子的理想人格。
5.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孔子提出的四种因素、孟子的四种善端、荀子的化性起伪的方法、墨家的“素丝说”。
6.人格心理的评估与考察
《尚书·尧典》中唐尧对舜的考察法、刘邵的“八观”“五视”法、诸葛亮的七种方法。
中国古代对人格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个大致的特征:
(1)人格心理学思想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理想紧密联系;
(2)强调理想人格的设计;
(3)具有历史继承性。
(二)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发展
1.普罗太哥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认为人的本性就是理性;
2.亚里士多德“灵魂蜡版说”、以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的观点为代表,倾向于人的本性为中性,可以为善为恶;
3.以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人文主义的人性自然论与卢梭的观点为代表,主张人的本性是善的;
4.以基督教神学的“原罪说”与霍布斯的观点为代表,主张人的本性是恶的;
5.在人格分类问题上,从古希腊的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发展到康德四种单纯的气质学说。
6.西方古代与近代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特点
(1)这些思想一般都蕴涵在哲学理论中,尚未完全分化出来;
(2)是为适应某个阶级政治斗争的需要而提出来的;
(3)逐渐形成了一个趋势,即人格心理思想与哲学、政治与伦理学的结合逐渐过渡到与生物、医学等自然科学的结合。
(三)人格心理学的建立
1.心理测量运动
贝塞尔的“人差方程式”,高尔顿发现了平均数和标准差、相关系数,卡特尔的常模、测量标准化概念的提出,比纳与西蒙编制的智力测验量表。
2.欧洲近代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法国著名学者皮奈尔首先肯定精神异常是一种疾病,在皮奈尔之后,相继出现了布雷德、沙可、伯恩海姆和让内等一大批杰出的精神病学家。他们围绕精神病的病因问题形成了精神病病因学上的两大学派,即德国精神病学家格里辛格尔与法国学者沙可为代表的躯体派和魏斯麦、伯恩海姆等人为代表的精神派。
3.其它来源
(1)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者强调研究的客观性、可操作性以及实验研究的方法,有助于人格心理学方法的科学化。
(2)完形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反对心理的元素主义,强调整体与结构,把人格看成是一种动力的整体结构,提出了心理的场理论与拓扑学方法,对主观心理现象采用现象学的描述方法等。
(3)西方文化人类学
西方文化人类学特别是美国文化人类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将社会文化的概念与田野研究方法引入人格心理学,扩大了人格心理学的视野。
(四)科学人格心理学的发展
1.人格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
发展时间为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这一阶段是人格心理学中主要人格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
①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20世纪30~40年代,产生了以霍妮、沙利文和埃罩克森等人为代表的新精神分析学派。
②以斯金纳、多拉德和米勒等人开创了人格心理学中的行为学习论;罗特和班杜拉等人进一步提出了社会学习论的人格理论体系。
③在20世纪30年代,奥尔波特提出了特质论思想,并于40年代后与卡特尔等人进一步发展完善了人格的特质论体系。
④在20世纪50~60年代,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创立了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体系。与此同时,凯利初步创立了认知主义的人格理论体系。
(2)第二阶段
起止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各种人格理论体系相互对立和界限分明的局面逐渐消失,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势。
2.人格心理学内部出现的新趋势
(1)研究专题化的趋势;
(2)人格理论小型化的趋势;
(3)用认知实验的方法研究人格心理问题;
(4)大量跨文化研究产生;
(5)从生物遗传与进化的角度探讨人格问题。
三、人格心理学理论
(一)人格的前科学理论
1.定义
人们关于人格问题的不同理解或多或少是来自于自己的日常经验,即对日常经验的某种抽象,我们把这种抽象称为日常理论,或前科学理论。
2.分类
前科学的人格理论大致包括三种情况:
(1)通过思辨所获得的关于人格的理论与观念;
(2)某些江湖术士、算命看相者对人格心理现象的有关思考与总结;
(3)普通老百姓对人格心理现象的抽象与猜想,集中地体现在有关人格的各种谚语中。
(二)人格的科学理论
1.定义
人格的科学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和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引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和新方法。
2.人格理论的功能
(1)指导启发的功能;
(2)组织整合的功能;
(3)解释说明的功能;
(4)预测发现的功能。
(三)人格的前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关系
1.两者的差异
(1)人格的前科学理论偏重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而人格的科学理论强调人内在的心理特征,因而在认识水平上,前者较表浅,而后者较深入。
(2)人格的前科学理论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性、模糊性和特殊性;而科学的人格理论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确定性和普遍性。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运用前科学概念或非正式理论的首要目的在于实用,即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是寻求客观的知识或真理,其次才是追求其实用价值。
2.二者的共同点
(1)共同联系的基础就是前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都是一种抽象经验所作出的概括;
(2)前人格理论是人格科学理论的模型,而人格科学理论是在前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深入和发展。
(四)范型与人格理论流派
1.范型定义
范型是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2.人格理论流派
(1)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古典精神分析学派;
(2)以霍妮、埃里克森、弗洛姆等人为代表的社会—文化学派(亦称为新精神分析派);
(3)以奥尔波特、卡特尔等人为代表的特质论学派;
(4)以华生、斯金纳与班杜拉等人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习论学派;
(5)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
(6)以凯利为代表的认知主义学派;
(7)以艾森克为代表的生物学范型;
(8)以卡丁纳、沙利文为代表的交互作用论范型。
(五)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
一般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主要有:
1.精确性;
2.可检验性;
3.概括性;
4.简洁性;
5.逻辑一致性;
6.有用性。
(六)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
吉尔和齐格勒对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九个基本问题的基本设想,即:
1.自由意志—决定论
自由意志—决定论维度表现为一个人在指向和控制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少内部的自由,个人的行动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意识以外的因素决定的。
2.理性—非理性
在维度的理性这端,主张人主要是有理性的个体,能够用理智指导自己的行为。另一端主张人实际上是受非理性力量支配的。
3.整体说—原素说
整体的设想是强调行为要从全体来研究,原素的设想则认为要从特殊的、相对独立的成分来逐个探讨。
4.素质论—环境论
古希腊的气质体液说、20世纪的多种体型论和弗洛伊德的本我概念都认为,人格是依赖人体素质而遗传下来的。而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人格形成的基础,环境通过学习来塑造人的行为。
5.主观性—客观性
偏于主观性维度的人格理论认为,经验的科学研究是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偏于客观维度的人格理论主张,人格是由外部客观因素对人的作用而形成的。
6.前动性—反应性
偏于前动的理论认为,一切行为的根源在于人的内部而不在外部,人是主动的,并且是前动的,因为人有自己的目标、期望与理论;偏于反应的理论认为,行为是对外部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
7.稳态—异态
稳态人格论认为,人格的特点由学习而来,学习涉及强化与内驱力的相互关系。与此相反,异态理论强调行为的其它动力,认为人是不断地向上成长的,个体的生活不仅为了减低内驱力,更重要的是寻求新的刺激,追求变化,通过不断地打破平衡来求得发展,达到自我求知、自我求成。
8.可知性—不可知性
行为学派长期以来从事理论和实验工作,探究人格的规律,他们以严格的科学思考方法测试和验证这些规律。与此相反,维度的另一方面表现人本性不可知的论点,如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改变的主观世界中生活,主观经验是他的中心和本质。
9.可改变—不可改变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在一生中始终变化着,在人生的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有其特殊的心理危机。但是,弗洛伊德则认为,早期经验对人格的发展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一个人的基本人格结构在婴幼儿阶段就基本定型了。
四、人格心理学方法
(一)一般方法论原则
1.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
(1)实证倾向定义
心理学的实证倾向,是指多数心理学家关于心理学研究的一种信念,即只有客观的观察、实验和能够重复的研究才是科学的,而对理性分析和探索抱怀疑和轻视的态度,并且以这种观念作为评价一个研究是否科学的主要标准。
(2)意义
①积极意义
实证主义使心理学逐渐摆脱纯哲学的思辨,走向科学,促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更加客观和严密,并取得了大量的、可验证的成果。
②消极意义
实证倾向的心理学家由于只相信实证材料,轻视理性思维的作用,使得心理学的报告中充斥着方法的描述、图表的罗列和数据的堆砌,而缺乏深入细致的理论分析,使其理论分析常常限于就事论事。
(3)思辨倾向
思辨倾向来源于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的哲学心理学,强调理性思辨的作用,忽视实证的经验事实材料。
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从心理学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出现之前的定性研究阶段,以哲学思辨为主;
(2)第二个阶段是以自然科学研究为样板的定量研究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伴随着以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基础的定性研究方式的发展;
(3)第三个阶段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研究模式并存互补的阶段。
3.元素分析与整体综合
(1)心理学家们在研究心理现象时,倾向于把现象整体分解为部分或因素,根据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挑选出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通过观察或实验得到这些变量的变化情况,从而在部分或因素水平上解释处于整体水平的心理现象。
(2)人的心理系统一方面是更大的系统,如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另一方面它本身也包含了许多子系统,以及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序列的亚系统,高层次的系统整合着子系统,但不是子系统的简单相加。
4.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与现场研究
(1)实验室研究情境是人为创设的,且研究变量受到严格控制,因而实验情境的真实性受到破坏,使被试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与自然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相差很大。
(2)生态学研究生物个体和群体及其生态环境,以揭示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在研究方法上生态学家一般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
5.伦理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要遵循科学的伦理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被试自愿参加;
(2)接近真实生活;
(3)有利的研究设计;
①这个研究要考虑到人类的社会福利、被研究者的利益;
②研究要尽可能减少欺骗措施的运用;
③研究要尽可能减少对被研究者的不利影响。
(4)被试自愿终止;
(5)充足的补救。
(二)人格心理研究过程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观察与描述,收集有关的事实材料;
2.第二阶段为理论与假设,研究者对观察到的现象与问题提出概括性、解释性的理论,并通过推论作出假设;
3.第三个阶段为检验,研究者运用操作性的研究方法来检验假设,以支持或反证该理论。
(三)主要研究途径
1.临床研究
(1)主要内容
临床研究,亦称为个案研究,这种方法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定性描述,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2)代表人物
主要是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莫里、罗杰斯与凯利等人。
(3)评价
①优点
临床研究具有一些突出的优点,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活生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活动,从而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料。
②缺点
临床方法由于以特殊的个体(通常为有某种心理或精神问题的人)为研究对象,强于质的综合判断,弱于量的分析比较,且难以直接引出普遍性的结论,而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结论。
2.相关研究
(1)基本内容
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更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2)评价
①局限性
相关法只能验证相关关系,不能验证因果关系。
②优点
a.相关研究一般比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更容易操作,且更省时。
b.由于相关研究无须严格控制与操纵变量,使得其结果比实验研究更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与实际的情况,减少研究的人为因素,提高其生态效度。
c.相关研究法使我们可以研究一些实际上或伦理法律上无法控制或操纵的变量。
d.在现实中存在着许多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没有必要通过实验确定它们之间谁是因、谁是果。而且,一旦我们确定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我们也没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3.实验研究
(1)基本内容
实验研究方法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作出因果性的结论。
(2)代表人物以及实验
①人格的实验研究传统源于冯特、艾宾浩斯与巴甫洛夫;
②巴甫洛夫进行了经典条件反射的研究;
③华生、斯金纳以及当今的认知心理学家都强调运用实验研究方法来探讨人格心理问题;
④班杜拉进行过关于儿童暴力的实验研究。
(3)评价
①优点
实验研究不依赖自我报告材料,而力求客观性,对变量的控制严密,能够操纵变量,作出精确的定量分析和因果性的结论,因而往往被看成是理想的科学研究。
②缺陷
a.由于实验情境本身的限制,其结论难以直接推广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b.实验的环境不能真正达到预期目的;
c.实验研究以客观性著称,实际上实验方法难以彻底排除实验对象的主观认识和态度对实验过程的污染。
(四)人格研究的具体方法
奥尔波特列举了l4大类52种人格研究的具体方法,如图所示。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3667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6 23:59 , Processed in 0.57887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