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沃纳·赛佛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6:4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37480.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目录
第一篇 改变中的媒介景观
 第一章 大众传播理论概述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二篇 大众传播的科学方法与模式
 第二章 科学的方法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2.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三章 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式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3.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三篇 大众传播中的理解与语言问题
 第四章 传播中理解的作用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4.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五章 编码的问题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5.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章 宣传分析:解码及效果的最初理论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6.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四篇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第七章 认知一致性与大众传播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7.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八章 说服理论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8.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九章 群体与传播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9.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章 大众媒介与人际传播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0.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篇 大众媒介的效果与使用
 第十一章 议程设置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1.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二章 知识沟假说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2.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三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3.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十四章 大众媒介的使用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4.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六篇 媒介渠道
 第十五章 现代社会中的大众媒介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5.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十六章 媒介连锁公司与集团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6.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七章 电子传播的理论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7.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七篇 将一切整合起来
 第十八章 全面的图景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略)
  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8.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内容简介                                                                                            


21世纪新闻传播学基础教材《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5版,沃纳·赛佛林、坦卡德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传播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传播学”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沃纳·赛佛林著的《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沃纳?赛佛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沃纳·赛佛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图书,本书是一种包含高清视频讲解的720度旋转的3D电子书,是用“高清视频”和“传统电子书”两种方式结合详解沃纳·赛佛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的3D电子书【电子书+高清视频课程】。本书提供笔记和习题部分的讲义内容,同时也提供部分人大、中国传媒大学近年考研真题的高清视频讲解(最新视频课程,可免费升级获得)。
??具体来说,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传播学考研(博)真题,这些学校均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博)参考教材。所选考研(博)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3)解析课后习题,补充典型题。本书参考大量传播学相关辅导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针对每章的重难点补充整理了典型题,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4)最新考研真题和视频课程,可免费升级获得。本书每年都会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最新的考研真题和答案;对于最新补充的视频讲解和真题答案,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圣才学习网│新闻传播类(xwcb.100xuexi.com)提供沃纳?赛佛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等各种新闻传播类经典教材辅导方案【网授精讲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沃纳?赛佛林著的《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传播学的师生参考。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篇 改变中的媒介景观
第一章 大众传播理论概述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大众传播的概念
1.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可以用以下三项特征来确定:
(1)针对较大数量的、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
(2)消息是公开传播的,在时间安排上通常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在特征上是稍纵即逝的。
(3)传播者一般是某个复合组织,或者在某个复杂的组织下运作,这通常需要庞大的开支。
2.新的媒介环境的特征
(1)以往印刷技术和广播技术之间的清晰界限正在逐渐消失。
(2)媒介从缺乏的状况转为过剩的状况。
(3)传播媒介从将传播内容灌输给大众的泛播,转变为针对群体或个人的需求设计传播内容的窄播。
(4)传播媒介从单向的转变为互动。
二、新的媒介环境
(1)数字电视
①数字电视(DTV)
a.含义。数字电视,是指以数位方式而非利用信号的渐进变化旧方式进行传输信号的系统。数字技术还利用MPEG-2技术对电视信号进行压缩。
b.优点。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和不易受干扰的画面,更高质量的声音,更多可供选择的频道,更大传输容量的图像和数据,以及更多的用户互动。
②高清晰度电视(HDTV)
高清晰度电视是数字电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利用原频道的全部容量传送分辨率非常高的画面。
(2)互联网
互联网最普遍的使用形式:
①电子邮件(e-mail)。数以百万计的人现在用电子邮件进行沟通。
②新闻组和邮递名录。这是一种电子消息共享系统,对同一话题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它们交换信息和看法。
③万维网(World Wide Web),是人们所知道的WWW或网络(Web)。它是指一个电脑系统群,在这个系统群中,许多电脑上的信息可以迅速、方便地被多个其他电脑获取。
(3)代理人
一种为用户收集信息或提供其他服务的软件程序。
(4)新式新闻
卡茨在1992年提出的术语,指信息和娱乐的混合,通常与政治新闻相关。它指总统候选人在谈话节目、音乐节目中出现,并在娱乐性的电视网节目中接受内容广泛的采访。其特点主要有:①信息和娱乐结合起来;②候选人直接面对公众,没有新闻记者在中间干预。
(5)广告的变化
①大众媒介广告已经在向数据库市场营销方向转变,在新的营销手段中,广告商通过数据库中的信息甄别潜在的买主,然后派送直接的促销广告。
②网络广告已经开始针对个体顾客。其中的一种形式是根据顾客最近的一次购买信息,以电子邮件形式向他们推荐产品。
三、理论的作用
理论的基本目标是把陈述或命题程式化,使其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这些理论化的陈述可以采用以下多种形式:
(1)如果—那么(if-then)陈述
比如:“如果一个年轻人看了许多暴力电视节目,那么他或她就会有侵犯行为。”在研究传播的过程中,没有多少命题可以完全用如果—那么的陈述方式进行表达,一个更通用的形式是更可能陈述。
(2)更可能陈述
比如:“一个收看暴力电视节目的人比收看非暴力电视节目的人更可能采取侵犯行为。”
(3)X越如何,Y就越如何陈述
比如:“看的暴力电视节目越多,采取的挑衅行为就越多。”
(4)类似导致等词的陈述
比如:“收看暴力电视节目比收看非暴力电视节目导致更多的侵犯行为。”
四、大众传播理论的目标
大众传播理论较为具体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解释大众传播的效果。
(2)解释人们用大众传播来做什么。
更加重视受众的主动性以及他们对大众传播的使用而非大众传播的效果,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因素:
①认知心理和信息处理方法。
②传播技术的转变,这些转变使得用户更加松散,用户选择范围更广泛,传播内容更加多样,以及各个用户更能积极参与传播内容。
(3)解释用大众媒介学习的机制。
(4)解释大众媒介在形成人们价值观和观点方面所起的作用。
五、大众传播的效果
(1)枪弹论
枪弹论,又称皮下注射论。这种观念认为,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受众是一个个孤立的人,是脆弱的靶子,很容易受到大众传播消息的影响。
(2)有限效果模式
克拉珀在其著作《大众传播的效果》中提出有限效果模式,该模式认为大众传播消息的威力比人们预料的要小的多。人们对大众传播的消息通常有很大的抵制力量,这种抵制是由几个因素造成的,包括个体从其他方面接收的对其不同观点的支持消息,以及人们在接收消息时的各种心理过滤机制。
(3)适度效果论
更新的研究恢复大众传播的部分威力,如议程设置假说、教养理论这样的方法,在大众传播中被称为适度效果论。
(4)强大效果论
其他诸如沉默的螺旋等理论被称为强大效果论。
六、大众传播理论发生的变化
(1)比以往更强调对大众传播的使用。随着向更新媒介形式的转化,受众行为的重要作用将变得更清晰。
(2)向认知科学或信息处理思路的转变。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自变量由说服变量(比如消息来源的可信度)向话语(即所用语言的本质)和构造(在媒介中事件是怎样包装和表现的)等概念转变。
②因变量由态度(对某个对象或反对或支持的评价)向认知(关于某个对象的知识或信念)转变。
③重点由改变(比如态度改变和行为改变)转向重构(认知事件模式的改变或者对真实的社会建构)。
总之,传播技术的改变要求研究者尝试以超越特定媒介或技术细节的方式将传播理论公式化。另外,传播学者也许应该由强调传播的效果向考虑传播的社会影响转变。
七、批判理论和文化研究
多年以来,大众传播研究一直存在两种方式——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1)经验学派
其特点是定量调查和实证分析(将知识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经验学派通常比较重视大众传播的效果,而忽视大众传播发生的广泛文化背景。
(2)批判学派
其更接近哲学思维,强调传播发生的广泛社会结构,重视谁是传播系统的控制者。
(3)文化研究
大众传播研究的另外一种方式是文化研究。文化研究学者加入批判学者的阵营,批判实证学者使用的科学方式。文化理论家致力于研究大众媒介创造的象征环境,研究大众媒介在文化和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八、媒介环境变化引起的理论性问题
以下三种方式有利于开发理论,来处理电子空间里的传播:
(1)重视与新媒介相关的主要理论性概念。这些概念包括互动、多媒体、超文本、超级链接、媒介整合、数字信息等。
(2)研究如何将现有理论应用于新的传播环境。
(3)开发新理论和新研究方式来处理新媒介。
九、结论
(1)大众传播理论的基本目标是试图尽可能完善地解释关于大众传播运作方式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是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另外还有人们怎样按照他们的目的和需求使用大众传播。
(2)大众传播理论可以帮助媒介从业者更好地从事传播工作。人们也可以用理论把大众传播的效果告知消费者或其他对此有兴趣的团体。
十、关键词
(1)情感的(affective):出自拉维奇和斯坦纳(1961),传播效果的范畴之一,指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
(2)代理人(agent):一种为用户收集信息或提供其他服务的软件程序。
(3)枪弹论(bullet theory):又称作皮下注射论,一种早期大众传播效果理论,认为受众是一个个孤立的人,是脆弱的靶子,很容易受到大众传播消息的影响。
(4)认知的(cognitive):出自拉维奇和斯坦纳(1961),传播效果的范畴之一,指人们对事物的知识。
(5)协作式筛选(collaborative filtering):根据人们正在网上浏览的产品,向他们提供实时的产品(例如书籍和唱片)建议。
(6)意愿的(conative):出自拉维奇和斯坦纳(1961),传播效果的范畴之一,指人们对事物采取的行为。
(7)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大众传播研究的一种哲学方式,强调传播发生的广泛社会结构,重视谁是传播系统的控制者。
(8)电子空间(cyberspace):电子传播发生的比喻性空间。
(9)数字电视(digital television,DTV):以数位方式而非利用信号的渐进变化旧方式进行传输信号的系统。
(10)电子邮件(e-mail):通过互联网传送的电子消息。
(11)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大众传播研究的一种途径,其特点是定量调查和实证分析(将知识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
(12)高清晰度电视(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HDTV):数字电视的一种,利用旧式频道的全部容量传送分辨率非常高的画面。
(13)点击(hits):网站被用户选中点击的次数。
(14)皮下注射论(hypodermic needle theory):见枪弹论。
(15)互联网(Intemet):许多电脑连在一起组成的网络。
(16)知识机器人(knowbots,knowledge robots):用来扫描信息网络的信息代理人。
(17)有限效果模式(1imited—effects model):认为大众传播效果相对较小的理论。
(18)邮递名录(mailing lists):见新闻组和邮递名录。
(19)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出自赖特(Wright,1959),针对大量的、异质的、匿名的受众的传播;消息是公开传播的,在时间安排上通常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在特征上是稍纵即逝的;传播者一般是某个复合的组织,或者在某个复合的组织之下运作,这种传播通常需要庞大的开支。
(20)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曾经孤立的服务系统整合到一起,这些服务包括互联网、电视、有线电视以及电话。
(21)新式新闻(New News):卡茨(Jon Katz)1992年提出的术语,指信息和娱乐的混合,通常与政治新闻相关。
(22)新闻组和邮递名录(newsgroups and mailing lists):一种电子消息共享系统,对同一话题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它们交换信息和看法。
(23)旧式新闻(Old News):指三大电视网的晚间新闻节目、三家主要新闻杂志、普通日报。
(24)理论(theory):一种或一系列可以检验的概述,总结了人们对世界运行方式的理解。
(25)网络(Web):见万维网。
(26)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又称作网络,一种系统,在此系统内,许多电脑上的信息可以迅速、方便地被其他多个电脑获取。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3748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6 00:30 , Processed in 0.08875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