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7: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44702.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2014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3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2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1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内容简介                                                                                            
  考研真题是每个考生复习备考必不可少的资料,其重要性不只在于做题获得的感受,更在于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把握出题的脉络,将繁复芜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突出重点和难点,从而控制答题的节奏,这就需要一份权威、正确的参考答案以及详尽的试题分析。为了帮助参加苏州大学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试科目的考生复习备考,圣才考研网精心编著了该科目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3D电子书]彭聃龄《普通心理学》【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3小时高清视频】[免费下载]
  2.[3D电子书]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3.[3D电子书]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4.[3D电子书]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免费下载]
  5.[3D电子书]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2.7小时高清视频】[免费下载]
  6.[3D电子书]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13.3小时高清视频】[免费下载]
  7.[3D电子书]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本书收集整理了苏州大学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试2011~2014年的4套考研真题,并提供详尽答案解析。本书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解析由高分考生根据本科目考研的参考教材和相关教师的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考研真题如有更新或对历年真题予以详细作答,会在第一时间内上传,学员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
  圣才学习网│心理类(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心理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师兄师姐一对一辅导、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心理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苏州大学 “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试科目的考生。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2.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3D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3.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4.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5.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次日0:30),18001260133(8:30~次日0:30)
  咨询QQ:4009008858(8:30~次日0:30)

  详情访问:http://xinli.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心理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2014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认知
2.心理治疗
3.注意
4.及时化
5.记忆
6.移情
7.社会化
8.强迫观念
9.亲社会行为
10.心身疾病
11.自我意识
12.行为样本
13.同质性信度
14.非正式组织
15.实验者效应
16.目标激励
二、简答:
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2.简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的职责
3.解释多元智力理论
4.心理治疗关系特征
5.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6.自杀干预的策略
7.人格的基本性质
8.等级诊断原则与多轴诊断原则各有何优势
9.反应时包含的三个时段
10.投射测验的理论基础
三、论述:
1.论述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和意义
2.论述合理情绪疗法,并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分析[咨询心理学]
3.联系实际分析从众行为的特点以及如何让应对
4.从领导情境理论角度阐述如何使领导者的领导方式与下属员工的成熟度相适应【要求附图说明】
5.根据反应时减数法原理设计一个实验【要求指明自变量,因变量,需要控制的额外变量,并且给出实验设计类型和相应统计方法】
四、案例分析:
张某,19岁,男,大一生,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原以为大学生活轻松快乐,但最近越来越烦躁。
在一次与同学打篮球时,和同学X抢篮板,争抢中无意打到X的眼镜上,把X的眼睛打坏了。
X认为责任全部在他,一点不提及自己的责任,并要求张某赔偿眼睛价格一半的费用300元。两人因此发生争执。
张某认为错不在自己,打球不该戴眼镜,何况运动中碰撞难免。后别的同学劝说,张某赔偿了X100元。
张某和X在一个寝室,现在特别别扭,想着未来四年都跟斤斤计较,不讲理,钱看得特别重的X在一起学习生活,就天天烦躁,想出去租房子,但又没钱,因此来求助咨询师。
1.张某是什么心理问题。[咨询心理学]
2.如何矫治。
2014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认知
答: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2.心理治疗
答: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3.注意
答:注意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集中性是指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他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
4.及时化
答:及时化指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商品,其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最小化的生产系统。
5.记忆
答: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6.移情
答:移情是指来访者将早年对父母的感觉、想法、情绪等,表现在与咨询者的关系上,或者将过去与重要他人的人际关系,重现在咨询者身上。
7.社会化
答: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的本质是社会经验的传递。人类社会特有的语言现象,为这种传递提供了实现的条件。
8.强迫观念
答:强迫观念指个体表现为某一个观念或想法反复在大脑中出现,患者知道不必要并加以抵制,但却摆脱不掉,感到痛苦。在强迫症患者身上表现的强迫观念多是单一、不离奇,患者对此感到焦虑,有求助欲望。而在精神分裂症中表现的强迫观念,则内容泛化、荒诞离奇,伴有情感平淡,无求助欲望。
9.亲社会行为
答:亲社会行为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亲社会行为可能由利他主义引起,即关心他人的利益而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但不一定都由利他主义引起,它也包括为了某种目的,有所企图的助人行为,任何对他人或群体乃至社会有好处的行为都属于亲社会行为。因此,亲社会行为包括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
10.心身疾病
答: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作为重要原因参与发病的躯体疾病,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躯体器质性疾病。
11.自我意识
答: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即关于主体的自我意识,特别是关于人我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知觉、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尊等概念。认识自己,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别出来,是人的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人类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之一。
12.行为样本
答:行为样本是指根据某些条件所取得的标准样本,是能够反映被试者行为特征的一组行为。一般的取样研究有效与否关键在于样本的有效性。
13.同质性信度
答:同质性信度也称内部一致性信度,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即一个测验所测内容或特质的相同程度。
14.非正式组织
答:非正式组织,是指不经官方规定,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往往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交的需要,而在工作环境中自发形成的一种无名目、却实际存在的群体。它以感情来维系成员之间的关系。
15.实验者效应
答: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被试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如罗森塔尔效应。
16.目标激励
答:目标激励指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使被管理者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激励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简答:
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答: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是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是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的。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1)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不同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其原因在于人有丰富的主观世界。主观世界的情况不同,对同一刺激的反应常常是不一样的。俗话说,“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喝蜜蜜不甜”。
(2)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是通过面部和姿势表情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它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重量、大小和体积,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由于行为能显示人们的心理活动。因此,通过观察和分析行为可以客观地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
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2.简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的职责
答: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的职责主要有:
(1)对来访者负责,使他们获得适当的服务并由此获益。
①心理治疗师应不断努力学习本专业的有关知识,通过不断改善自身的工作实践、教学和科研水平,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专业服务水准。
②心理治疗师应明确了解自己的能力界限和专业职能的界限,不作超越自己能力和职能范围的事情。
③心理治疗师在治疗关系建立之前,应使来访者明确地了解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工作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来访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④心理治疗师在对来访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来访者对工作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进行实地冲击疗法)应与来访者达成书面协议。
⑤心理治疗师应明确其工作的目的是促进来访者的成长,自强自立,而并非使来访者在其未来的生活中对治疗师产生一种心理依赖。
(2)对来访者保密。心理治疗师应尊重来访者的个人隐私权,无论是在个体治疗或是在集体治疗中都有责任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来访者保守秘密。
①心理治疗师有责任向来访者说明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工作的保密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应用时的限度;在集体治疗开始时应首先在治疗集体中确立保密原则。
②心理治疗师在工作中发现来访者有危害其自身或危及他人安全的情况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③心理治疗师只有在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治疗或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来访者的有关信息(在得到来访者书面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例外)。
④心理治疗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均属于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无关人员不得接触,不得列入医院或单位的病历和其他资料之中。
(3)与来访者建立治疗关系。心理治疗师应尊重来访者,按照本专业的道德规范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
①不得因来访者的性别、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来访者。
②应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对来访者存在的潜在影响有清楚的认识,不得利用来访者对自己的信任或依赖谋取私利。
③应努力保持与来访者之间客观的治疗关系,为此应避免在治疗中出现双重关系(即应避免与熟人、亲友、同事等建立治疗关系);一旦业已建立的治疗关系超越了客观的界限(例如发展了朋友、合作伙伴关系,或者异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应采取适当措施终止这一治疗关系。
④认为自己已不适于对某个来访者进行工作时,应对来访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专业人员。
(5)心理治疗师应遵纪守法,遵守心理治疗工作的道德准则,遵守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①在进行门诊和其他服务时,应按照当地有关政府部门所规定的标准收费;
②应定期与专业人员进行业务研讨活动,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督导制度;
③在制作广告、发表文章、公开演讲等活动中,应实事求是地说明和宣传自己或自己单位的工作,不允许出现夸大、弄虚作假现象及不实之词,不得剽窃他人论著;
④在采用心理测量工具时,应全面了解有关测量的目的、内容及局限性,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各种心理测量工具,并能正确和合理地向来访者解释有关测量结果。
3.解释多元智力理论
答:加德纳通过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及对智力特殊群体的分析,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①言语智力,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小说、以及用于日常会话的能力;
②逻辑—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比如做数学证明题及逻辑推理;
③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比如查阅地图等;
④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比如:拉小提琴或写一首曲子等;
⑤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比如,打篮球、跳舞等;
⑥社交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比如:理解别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
⑦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4.心理治疗关系特征
答: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的治疗关系是一种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关系。治疗者与来访者对许多问题有近似的看法和理解,关系和睦、融洽,达到情感协调的程度,这种关系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达到人际关系之中最为密切的程度。其特征主要有:
(1)独特性
①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与每一来访者的关系都是独特的;
②与其他所有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比较,治疗关系是独特的。治疗关系不是建立在社会交往的立场上的,它完全是一种在特定的时间期限内,隐蔽的、具有保密性的特殊关系。
(2)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①客观性是指治疗者保持客观的、中立的立场,以来访者利益为出发点,尽可能地提出适宜的处理办法。这种客观性的意义,对来访者而言,会感到治疗者不会将其个人意见强加给来访者,而且治疗者的分析是有理有据的,更倾向于信赖治疗者。
②主观性是指治疗者应以共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来访者,尊重来访者,使之感到温暖。
由于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没有日常的瓜葛、利害的冲突等,使得治疗者有可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为来访者着想,对来访者负责;又由于这种关系能自觉应用有关人际关系的科学原理,使得治疗关系得到发展,使治疗者与来访者双方都能集中注意于治疗中最基本的问题。
(3)专业限制
①治疗关系独特性的限制:咨询关系建立在来访者主动求助的基础之上。
②职责的限制:治疗者应认清什么是治疗者的责任,什么是来访者应负的责任。
③时间的限制:通常治疗或咨询中的一次会谈时间为40分钟至1个小时。治疗者应使来访者明白,治疗是有时限的,这样来访者就会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有效地利用会谈时间。
④其他限制:如来访者对治疗者提出个人要求的限制,来访者攻击性行为的限制,对治疗对象的限制等等。
5.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科尔伯格通过对道德两难问题的研究,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再分为两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
阶段l:对行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避免惩罚,服从权威。
阶段2:发展了交互的道义,认为自己满足需要的同时,也应该让别人满足需要,了解了公平和平等交换。
(2)习俗水平。
阶段3:对正确行为的判断依据是,使自己在自己和别人眼中都是一个好人,行为良好的动机是愿意服从那些固定化了的规则。
阶段4:不仅关心对社会秩序的遵守,而且关心对这个秩序的维持、支持和论证。
(3)后习俗水平。
阶段5:为满足所有人的幸福和保护所有人的权利而制定和遵从法律。
阶段6:信任普遍道德原则的有效性,个人要有对这些原则承担义务的意识。
科尔伯格认为,幼儿的道德是处于前习俗水平,他们的道德判断是个人化的、自我中心的和具体的。
6.自杀干预的策略
答:自杀危机干预是指在自杀潜伏期内或在自杀未遂的情况下,对处于自杀危机中的个体提供支持解除心理痛苦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帮助他们从一时的自杀冲动中解脱出来。其策略主要有:
(1)一级预防,主要预防个体自杀倾向的原因,策略主要有:
①迅速确定自杀原因;
②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③鼓励自信;
④培养对抗应激的心理能力。
(2)二级预防,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人进行干预,策略主要有:
①及时的心理援助,对心理危机者给以及时适当的援助,使其尽快摆脱危机状态,防止心理崩溃。帮助他们理解事态的发生情况,做好应对准备,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原来水平。
②严格管理自杀工具。
(3)三级预防:针对自杀未遂者的防范措施,策略主要有:
①改变错误认知;
②知道问题解决。
7.人格的基本性质
答: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典型心理品质。人格的本质特征主要有:
(1)独特性。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如“固执”在不同的环境下有其特定的含义,在不同人身上也有不同的含义。在娇生惯养、过度溺爱的环境中,“固执”带有“撒娇”的意思;而在冷淡疏离、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固执”又带有“反抗”的意思。
(2)稳定性。人格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为人格。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改变,人格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会出现适应的困难,甚至出现“分裂人格”。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8.等级诊断原则与多轴诊断原则各有何优势
答:(1)等级诊断原则
等级诊断原则在对来访者进行诊断时,必须考虑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工作:
①分析其心理活动是否异常,是否可以用正常范围的变异来解释;
②确定是异常后,通过症状分析和躯体检查等分析是否为器质性问题,只有排除了器质性问题,才考虑“功能”性精神障碍;
③在诊断“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过程中,要分析其主导症状是什么,是精神病性障碍还是非精神病性障碍,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等。同时还要考虑心理应激因素与疾病的关系。④然后再按最可能出现这一症状的疾病逐一鉴别,得出诊断。在诊断某一疾病时,一般应该有肯定诊断和排除其他诊断这两方而的依据.
(2)多轴诊断原则
美国精神病学学会于1980年正式将多轴诊断原则列入DSM-Ⅲ,共列出5个轴。由DSM-Ⅳ对其作了适当改进,列出的5个轴分述如下:
①轴Ⅰ:临床障碍,包括诊断分类中的1~15类(但精神发育迟缓除外);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即诊断分类中的第17类。
②轴Ⅱ: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缓,其中人格障碍涉及诊断分类中的第16类;精神发育迟缓为诊断分类第1类中的一项。
③轴Ⅲ:一般医学情况,指精神科以外的各科疾病。
④轴Ⅳ:心理社会问题及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可归纳为9点,即a.基本支持集体(家庭)问题;b.与社会环境有关的问题;c.教育问题;d.职业问题;e.住房问题;f.经济问题;g.求医问题;h.与司法单位有关的问题;i.其他问题。
⑤轴Ⅴ:功能的全面评定,通过GAF量表以百分制评分。如果没有症状,可以很好地把握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者评分范围为91~100;而有严重症状,在社会生活、学校生活或工作等某方面功能受到损害者评分范围为41~50。
(3)等级诊断原则和多轴诊断原则各自的优势
等级诊断原则较多和较细致地考虑了异常现象的区分和辨别中应注意的问题,分等级情况确定诊断,思路明晰;而多轴系统则将异常现象放在更为全面的框架中进行考虑,其思路不仅仅限于异常现象的辨别,而是考虑到了人的整体状态和人与其生活的情境的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在临床工作中,可结合运用两种诊断原则,使其长处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9.反应时包含的三个时段
答:反应时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它包含的时段主要有:
(1)第一时段,刺激使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其冲动传递到感觉神经元的时间;
(2)第二时段,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从那里经运动神经到效应器官的时间;
(3)第三时段,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后开始效应活动的时间。
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使用反应时作为指标的实验研究,对解决心理学理论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10.投射测验的理论基础
答:投射测验是指向受测者提供预先编制的一些未经组织的、意义模糊的标准化刺激情境,让受测者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对刺激情境进行反映,从而推断受测者的人格特征。其理论基础来自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假定:
(1)人们对外部事物的解释性反应都是有其心理原因的,同时也是可以给以说明和预测的;
(2)人们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虽然决定于所呈现的刺激的特征,但反映者过去形成的人格特征、他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他对未来的期望等心理因素也会渗透在他对刺激的反应过程及其结果中;
(3)因为个体的人格会无意识地渗透在他对刺激情境的解释性反应中。因而,通过向受测者提供一些意义模糊的刺激情境,让受测者对这些刺激情境进行解释,然后分析其内容,就有可能获得对受测者自身人格特征的认识。
三、论述:
1.论述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和意义
答: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
(1)最近发展区思想;
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认为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或者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3)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维果茨基强调学习的最佳期限,认为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2.论述合理情绪疗法,并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分析
答:合理理性情绪治疗的操作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向求助者解释ABC理论,明确求助者的ABC。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的核心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C代表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该求助者的诱发事件是丈夫出轨,求助者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是现实是冷酷无情的,夫妻感情已经走到了尽头,继而导致个体情绪郁闷、烦躁、易发脾气、行为冲动,工作积极性下降等等一系列后果。
(2)领悟阶段,帮助求助者认识到情绪困扰来自于自己对事件的评价而不是事件本身。
首先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找到求助者的灾难化思维。
(3)修通阶段,运用辩论技术、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等帮助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
(4)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冶疗所取得的效果,使求助者能用学到的思维方式和合理信念等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结合现实分析略)
3.联系实际分析从众行为的特点以及如何让应对。
答: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如助人情境中跟随大家旁观,暴乱中跟随大家一起破坏等。
(1)从众行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①群体的高一致性会导致高从众率。对群体一致性的任何破坏,都会导致从众率的显著下降。只要群体出现不一致,从众的比率便会大大下降。
②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从众性是随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上升的,但最高的从众率出现后,即使一致性的群体规模再大,也不再导致从众率的增加。
③人们自我判断的肯定程度越高,从众率越低。随着问题的模糊性增加,人们会由于自身的判断失去明确的参照而倾向于从众,问题越困难或缺乏客观标准,从众率越高。自我评价高,表现一致的独立行为,有自信,果断性强,认知方式倾向于场独立等的人则不易从众。
④随着自我卷入水平的增加,人们保持自己最后行为与原先判断相一致的倾向也越来越强烈,因而从众的比率也越来越小。
⑤从众率存在着民族差异,挪威人的从众性总是高于法国人。
(2)从众行为的应对方法
①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淡化群体规范的作用。因为在气氛高度紧张的群体中,迫于群体压力,个体不敢轻易表态。
②提高个体认知能力,增强自信心。个体认知能力和自信心与从众行为成反比。认知能力强的人,遇到问题比较冷静,往往不易从众。从众倾向强往往是某方面知识贫乏。
③尽量避免大规模的群体集结。在大规模的群体集会中,由于情绪互相感染、暗示和模仿,个体往往会做出失去理智的行为。
④控制“自然领袖人物”的影响。非正式群体的“自然领袖人物”有很强的号召力,大规模的盲动也离不开他们的鼓动和指挥。如果捉住要害,控制住他们,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从领导情境理论角度阐述如何使领导者的领导方式与下属员工的成熟度相适应【要求附图说明】
答:赫塞和布兰查德的领导情境理论从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出发,认为每一维度可以有高低之分,并可以组合成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与员工的发展阶段相对应的是四种不同的领导类型:
(1)第一种为教练型领导,向员工解释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法,同时继续指导员工去完成任务;
(2)第二种为指令型领导,对员工的角色和目标给予详尽的指导,并密切监督员工的工作成效,以便对工作成果给予经常的反馈;
(3)第三种为支持型领导,领导者和员工共同面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4)第四种为授权型领导,提供适当的资源,完全相信员工的能力,将工作任务交由员工全权负责、独立作业。

将员工的工作状态和领导类型两相对照,就是一个完整的情境领导模式了。四种领导型态没有优劣之分,一切依情境而定,惟有领导者的领导型态能与员工的发展阶段相配合之时,他的领导才能够有效。使用情境领导模式可以帮助管理者理解领导与管理的差异;根据四种领导类型进行自我诊断,改变“一刀切”的传统管理模式,实现员工差异化管理意识的形成。
随着下属成熟水平的不断提高,领导者可以减少对下属活动的控制,而且还可以减少关系行为。在员工成长的第一阶段,下属需要得到明确而具体的指导。在第二阶段,领导者需要采取高任务-高关系行为;高任务行为能够弥补下属能力的欠缺,高关系行为能够使下属在心理上“领会”领导者的意图,或者说能够给下属提高技能和能力的愿望以更大的激励。在第三阶段,领导者运用支持性、非指导性的参与风格能够有效地满足下属的参与欲望,消除其现实的挫折感,从而向下属提供更强的内在激励。在第四个阶段,领导者无需做太多的事情,因为下属既愿意又有能力完成任务。
5.根据反应时减数法原理设计一个实验【要求指明自变量,因变量,需要控制的额外变量,并且给出实验设计类型和相应统计方法】
答:略。
四、案例分析:
张某,19岁,男,大一生,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原以为大学生活轻松快乐,但最近越来越烦躁。
在一次与同学打篮球时,和同学X抢篮板,争抢中无意打到X的眼镜上,把X的眼睛打坏了。
X认为责任全部在他,一点不提及自己的责任,并要求张某赔偿眼睛价格一半的费用300元。两人因此发生争执。
张某认为错不在自己,打球不该戴眼镜,何况运动中碰撞难免。后别的同学劝说,张某赔偿了X100元。
张某和X在一个寝室,现在特别别扭,想着未来四年都跟斤斤计较,不讲理,钱看得特别重的X在一起学习生活,就天天烦躁,想出去租房子,但又没钱,因此来求助咨询师。
1.张某是什么心理问题。
2.如何矫治。
答:(1)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张某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精神世界的内在统一。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刺激引起,冲突性质是常形的,情绪没有出现泛化,社会功能轻度受损,因而可以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针对张某的不合理信念,即出现绝对化要求,认为打球不应该戴眼镜,未来四年都要跟X生活在一起。因而可以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或认知疗法来减轻其心理症状。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步骤主要有:
①心理诊断阶段,向求助者解释ABC理论,明确求助者的ABC。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的核心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C代表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该求助者的诱发事件是丈夫出轨,求助者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是现实是冷酷无情的,夫妻感情已经走到了尽头,继而导致个体情绪郁闷、烦躁、易发脾气、行为冲动,工作积极性下降等等一系列后果。
②领悟阶段,帮助求助者认识到情绪困扰来自于自己对事件的评价而不是事件本身。
首先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找到求助者的灾难化思维。
③修通阶段,运用辩论技术、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等帮助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
④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冶疗所取得的效果,使求助者能用学到的思维方式和合理信念等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4470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7 22:14 , Processed in 1.41458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