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8 19:2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6460.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
  绪 论
  第1章 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
  第2章 老子奠基的道家哲学
  第3章 墨子建构的墨家哲学
  第4章 早期儒家的性命说与孟子对儒学的深化
  第5章 道家思想的弘扬与庄子的精神追求
  第6章 阴阳五行说的发展与《易传》的气化流行论
  第7章 名辩思潮与后期墨家
  第8章 荀子对儒家“外王学”的拓展
  第9章 法家集成者韩非子的哲学
 第二编 汉唐时期的哲学
  绪 论
  第1章 秦汉之际的“黄老”思潮
  第2章 董仲舒的“天人相与”说与儒学的神学化
  第3章 王充的自然哲学
  第4章 道家的新发展与魏晋玄学
  第5章 早期道教的神仙思想与丹道理论
  第6章 佛教的传入与两晋南北朝的佛学源流
  第7章 佛教的鼎盛与隋唐佛教哲学
  第8章 道教的国教化与隋唐道教哲学
  第9章 经学的重整与唐代儒家哲学
第二部分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
 第二编 汉唐时期的哲学
                                                                                                                                                                                                    内容简介                                                                                            
  《新编中国哲学史》(冯达文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直被用作高等院校哲学专业教材,并被大部分院校指定为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教材。但由于该教材信息量大,知识面宽,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给学生在学习该教材的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系统、高效的掌握该教材内容,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制了冯达文主编的《新编中国哲学史》的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3D电子书]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2.[3D电子书]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下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3.[3D电子书]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作为冯达文主编的《新编中国哲学史》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授课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遴选考研真题,详析解答思路。本书遴选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部分真题为考生回忆版)并予以详细解析,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3.精编典型例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针对每章的内容精选了典型例题,所选典型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性强,解析详尽,并注意对相关知识点的扩充。
  4.免费更新内容,获取最新信息。本书定期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最新的考研真题和答案解析。对于最新补充的考研真题和答案,均可以通过免费升级获取。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提供全国各高校哲学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哲学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辅导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教材为冯达文主编的《新编中国哲学史》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哲学专业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七大特色:
1.互动学习:摇一摇,找学友,交友学习两不误  摇一摇,找到学习本书的所有学友,可精确查找学友的具体位置;与学友互动,交流学习(视频、语音等形式),交友学习两不误;学习圈内有学霸解答本书学习中的问题,并配有专职教师指导答疑解惑。

2.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3.手机扫码即可阅读,精彩内容,轻松分享  圣才电子书扫码即可在手机阅读,随处随学。可以不用客户端不用账号,简单方便!
4.质量保证:每本e书都经过图书编辑队伍多次反复修改,年年升级  我们拥有一支强大图书编辑团队,他们专门从事图书的编辑工作,对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等教材教辅深入研究,以及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的历年真题进行详尽仔细研究与分析,掌握考试命题的规律和方向,并结合行业最新前沿动态,不断分析整理各个科目的考试要点,把重要考点全部固化为试题形式,形成精准领先及时的备考e书。同时,依托北京高校资源,我们聘请知名高校众多专家组成顾问团队严格审核圣才e书,确保质量。
5.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6.功能强大:记录笔记、答案遮挡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知识点串联列举”“划线添加笔记”、“答案自动遮挡”、“全文检索”等功能。
  (1)知识点串联列举——相同知识点内容列表呈现,便于读者记忆和复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划线添加笔记——使用颜色笔工具,划一条线,写笔记,提交纠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3)全文检索——输入关键词,本书相关内容一览无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7.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00:30)
  咨询QQ:4009008858(8:30-00:30)

  详情访问:http://www.100exam.com/(圣才考研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
绪 论
一、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1.“三皇”传说提供的文化意蕴
(1)“三皇”传说
①三皇
a.有巢氏
有巢氏是指发明巢居并被推戴为王的领袖,体现出巢居的文明。
b.燧人氏
燧人氏是指发明钻木取火并被推戴为王的领袖,体现出食用熟食的文明。
c.神农氏
神农氏是农耕始祖。
②文化意蕴
a.人类文明是人类通过努力开拓出来的,不是神创的。
b.“三皇”故事的传颂使这些事件与行为人格化,而不是神格化。
c.“三皇”传说的影响是人文的。
(2)伏羲氏传说
①伏羲氏
又称包牺氏,以“始作八卦”而闻名,有时也被认为是三皇之一。
②意义
a.伏羲创设八卦的智慧来自于其对天与地、身与物的“观”。
b.伏羲创设八卦的目的在于把握万物生生不息、奇妙变化的真实情况。
c.伏羲氏的故事透露出浓郁的人间性、知识理性。
2.“五帝”故事显示的人文价值
(1)五帝
学界普遍认为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人文价值
①大规模战争
凸显出部族之间大规模整合的趋势,预示着统一国家与同一文化的诞生。
②禅让制度
禅让制度表明部族联盟的权力还没有完全私有化。
③财产私有化程度不突出,属于大同社会,不属于小康社会。
a.大同是指以天下为公,财货为天下之公养,权力为天下之公器。
b.小康是指以天下为家,视天下为一人、一家之私物。
3.夏朝——远古中国的第一个王朝
(1)夏朝
禹之子启,继父为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禅让制变成世袭制。夏朝的存在时间约在公元前21世纪至前17世纪。
(2)二里头文化
夏朝的重要文化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出土有大型宫殿遗址、刻符陶器等。
二、殷商西周的社会结构与思想信仰
1.商周
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时间约为公元前17世纪至前12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时间约为公元前12世纪末至公元前7时间前期。
2.氏族制的社会组构方式
(1)以氏族制为基础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氏族与氏族之间的关系,以血缘氏族为纽带建构社会与国家体制表明殷商仍然笼罩在自然生殖的氛围之中。
(2)宗法制度
西周的社会结构仍以氏族制为主,但统治者氏族内部又建立起严格的宗法制度。
①区分嫡庶关系,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②分派子弟到各地管制臣民,推行封建制、世袭制。
③明确远近亲疏、上下等级,创设礼仪规范。
3.殷人的“帝”所表征的信仰
(1)“帝”是至上神
殷人凡事都要贞问“帝”,“帝”是至上神,其形成经历着一个漫长的过程。
①三皇、五帝的传说透露出他们主要的面向是自然界。
②殷人的“帝”已经拥有社会与国家政治的许多功能。
(2)向“帝”卜问
①内容
主要是祭祀、渔猎、风雨、征伐,表明殷人还处于农耕与渔猎并重的文明阶段。
②意义
a.从卜问方式而言,领受上帝意旨的途径是“听”,说明中国文化源头开启的是一种理性走向。
b.从询问方式而言,认知水平还很低下。
c.凡事贞问上帝表现出殷人对上帝的依赖性,尚未触及“社会道义”问题。
(3)殷人并未赋予“帝”以“创世者”的原因
殷人的“帝”不以“创世者”身份获得支配世界的最高权力。
①殷人把祖先神升格为至上神,其崇敬的“帝”具有祖先神的性质。
②殷人不认为自己创造出世界,“上帝”被看作是最高的支配者。
4.周人的“祈天”意识与“敬德”观念。
(1)周人对“天”“帝”的祭祀
周人承接殷人关于至上神的思想信仰,在立国之初亦敬祈“帝”。然而后来却更多地祭祀“天”。
(2)“德”的观念使至上神摆脱祖先神的身份,实现超越
①“德”的提出,说明周人对统治权力的正当性问题有所关注。
②“德”的提出,使“天”的自然生殖色彩、人格神身份被淡化,反被赋予一种价值理性的品格。
5.《尚书》与《易经》——中国最古老的经典
《尚书》、《周易》、《诗经》、《礼经》(《仪礼》)、《乐经》和《春秋》是儒家的“六经”,为中国文化中价值理性的营造提供着思想资源。
(1)《尚书》
①简介
《尚书》是记述虞、夏、商、周君王、圣贤言论与行事的典籍,收录有《虞夏书》4篇,《商书》5篇,《周书》19篇。
②思想价值
a.“德”的观念提出,古代信仰由自然生殖转变为理性价值。
b.《洪范》篇中提出“五行”说及其生克关系,构成中国古典宇宙论的重要部分。
(2)《周易》
①《易经》分为经、传。一般认为“传”是后人所作,“经”是伏羲所创、文王演绎。
②《易经》贞问吉凶的方法已经精微化、复杂化,借象数表露出人类的信仰问题。
③《易经》是古人求知的一种方式。
a.采用繁杂的筮法,表明古人对宇宙、人生的复杂性感受颇多。
b.《易经》以“易”为名,体现出古人对事物变化性的认识。
c.《易经》卦象的改变,体现出古人对经验事物矛盾运动的深刻理解。“变易”成为宇宙生生不息的普遍原则。
三、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迁与思想转向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秦朝。
1.春秋时代的社会变迁
(1)周王室的分裂与诸侯国的离心。
(2)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铁器与牛耕的使用促使大量土地被开发,土地逐渐私有化,贫富格局被打破。
(3)财产关系的变化带来阶级关系的变化,贵族阶级日益衰落,平民阶级地位上升。
2.战国年间的变法潮流
贵族阶级的衰落预示着氏族制和世袭制的解体,平民阶级的经营方式打破血缘族居的界限,提出公共管治系统乃至国家体制变更的问题。战国七雄开始着手实施变法,主要内容有:
(1)废弃氏族制,建立区域制,设置与推行郡县制。
(2)废弃世卿世袭制,选拔贤能。
(3)制定公开严明的法律,贫民获得一部分与贵族平等的权利。
(4)推行耕战政策,按照军功授爵。
3.《诗经》的“忧患”意识与先秦思想史的理性走向
(1)《诗经》的“忧患”意识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带有一种贵族性的精神气质。《诗经》的内容表明:
①“天”的人格神意识消退,人的思想逐渐理性化。
②人们既保持着传统之德,又保持着对良好秩序、教养的追求。
(2)先秦思想史的理性走向
①周人的基本宗教信念倡导继承天的创生精神、法则来成就人的美好德行。
②春秋战国时代的基本宗教信念是由宗教信仰走向理性,由价值理性走向工具理性。
四、“士”阶层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的格局
1.“士”阶层的发生和发展
(1)西周时期,士是最低的贵族阶层,但不是独立阶层。士在精神气质上近于贵族,在技艺训习、生活水准上近于庶人。
(2)春秋时期,士的队伍扩大,逐渐成为一个独立阶层。春秋后期开始,私人办学授徒的风气盛行,士逐渐被社会所看重。
(3)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招揽贤士。
2.“百家争鸣”与上古时期的学术繁荣
士人们都有志于建构一套各自的理论来立世,逐渐形成一种百家争鸣的格局。
(1)上古时期的思想演变历程
①崇敬神灵,依据术数理解天意。
②宗法六艺,具有理性与教养。
③学有百家,不宗一法,互相对立,互相融汇。
(2)百家争鸣
①百家争鸣的影响
惟踏入这一时代,人们才开始自觉地思考宇宙的起源与人在宇宙中的位置问题,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人生存的价值与意义问题,并借这种思考建构起种种理论形态来。也就是说,正是透过百家之学这些不同理论形态及其争辩,人的理性才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心灵与思想的自由得到了巨大的拓展。
②百家争鸣时期的代表流派及思想
a.儒、墨显学
怀着崇高的价值理想进行人世拯救的工作。
b.道、名家
持有批判性、解构性的立场,对社会与文化及其“进步”展开深刻的反省。
c.法家
依据功利的、工具的原则,提出具有平民化色彩的新的国家与社会运作体制的方案。
d.阴阳家
热衷于建构宇宙发生、发展的蓝图。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646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8 04:21 , Processed in 0.09485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