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04新闻与传播实务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9 13:5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0217.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2015年厦门大学804新闻与传播实务考研真题(部分)及详解
2012年厦门大学804新闻与传播实务考研真题
2011年厦门大学804新闻与传播实务考研真题
2010年厦门大学804新闻与传播实务考研真题
2007年厦门大学404新闻与传播实务考研真题
说明:近年科目代码和科目名称为804新闻与传播实务,以往年份科目代码和科目名称为404新闻与传播实务等。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2015年厦门大学804新闻与传播实务考研真题(部分)及详解
厦门大学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804新闻与传播实务
一、名词解释
1.千人成本
2.视向测验
3.议程设置
二、简答
1.中国公关的发现阶段
2.广告策划的流程
四、综合
1.写一篇现场新闻报道稿
2.分析一部真人秀综艺节目
参考答案:
厦门大学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804新闻与传播实务
一、名词解释
1.千人成本
答:千人成本是一种媒体或媒体排期表送达1000人或“家庭”的成本计算单位。这可用于计算任何媒体、任何人口统计群体及任何总成本。它便于说明一种媒体与另一种媒体、一个媒体排期表与另一媒体排期表相对的成本。千人成本并非是广告主衡量媒体的唯一标准,只是为了对不同媒体进行衡量不得已而制定的一个相对指标。千人成本公式是一种平均公式,没有具体的媒体性质的参照标准,无论该媒体面对何种群体,都是同样一种结论。如果广告在某报刊刊登,那么该广告展露机会在所有读者群体中是100%,但是实际上根据读者阅读习惯和兴趣、需求,展露机会实际上并不可能有那么多,也可能是50%,也可能是0%,同时真正能够留下影像的只是很少一部分。所以千人成本在此情况下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2.视向测验
答:视向测验是用一种叫做视向测验的仪器来记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情况,包括读者阅读广告作品各部分或要素的时间、顺序和次数,由此推断广告作品的布局、插图及文案的合理性。阿瑟和康早在1947年曾用眼动记录仪来研究学生阅读和浏览全页广告的差异。研究发现,浏览的人花较多在插图上,而阅读的人花较多时间在文本上,但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视向测验是一种文案测验方法,主要用于测量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各种商品包装的设计、招贴和其它印刷品的传播效力,有时也可用于电视广告作品的测验。
3.议程设置
答:议程设置是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即《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大众传媒的有利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重要的作用。“议程设置理论”中所包含的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把西方主流传播学长期以来力图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重新摆在人们面前。
二、简答
1.中国公关的发现阶段
答:中国公关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1)引进和开创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相继宣告成立,一批中外合资的酒店、宾馆先后在一些重要城市落成。这些合资企业采用了国际规范的管理模式,导入了公关管理职能,并设立了相应的机构。要敢于回收不合格的产品,以消费者利益为上,并提出整改方案。当民族情结引发的危机发生后,外资企业必须要懂得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尊重中国人的感情,热爱中国,并站在中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处理好危机。
(2)适应和发展时期。1986-1993年期间,随着外资或合资的专业公关公司进入中国,中国的公关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尽管不很均衡,但一些阶段性的热点促成了公关事业整体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和特殊氛围。
国际品牌在处理危机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因为他们的品牌影响力很大,即使出现负面消息,只要处理迅速得当,可以很快恢复。跨国企业经营品种多,一个产品出现问题,不至于全军覆没,而中国企业一般产品单一,品牌形象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经不起危机,如果处理不好,对企业大有影响。
(3)竞争和专业分工时期。从1993年开始,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就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促使中国公关业自身产生了分化。
国内企业出现危机也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质量问题和诚信问题比较普遍。刚刚出现的欧典地板危机就是一个诚信问题的案例。它声称自己是德国地板着名品牌,长期欺骗了消费者,这对公关公司来说是个棘手的案例,处理不好,很容易惹祸上身。国内企业出现危机,因为品牌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产品单一,会很快影响销售,企业因此面临极大危险。从这个角度上看,国内企业更应该重视危机预警和相关知识培训。
2.广告策划的流程
答:广告策划的工作是为了用较低的广告费用取得较好的促销效果。广告策划工作,包括分析广告机会、确定广告目标、形成广告内容、选择广告媒体以及确定广告预算等内容。广告策划有以下流程:
(1)分析广告机会
进行广告促销,首先要通过广告机会分析解决针对哪些消费者做广告以及在什么样的时机做广告等问题。为此就必须搜集并分析有关方面的情况,如消费者情况、竞争者情况、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环境发展动态等,然后根据企业的营销目标和产品特点,找出广告的最佳切入时机,做好广告的群体定位,为开展有效的广告促销活动奠定基础。
(2)确定广告目标
确定广告目标,就是根据促销的总体目的,依据现实需要,明确广告宣传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以指导广告促销活动的时行。广告促销的具体目标,可以使消费者了解企业的新产品、促进购买增进销售或提高产品与企业的知名度以便形成品牌偏好群等。
(3)形成广告内容
广告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广告目标、媒体的信息可容量来加以确定。一般来说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产品信息,主要包括产品名称、技术指标、销售地点、销售价格、销售方式以及国家规定必须说明的情况等。②企业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名称、发展历史、企业声誉、生产经营能力以及联系方式等。③能服务信息,主要包括产品保证、技术咨询、结款方式、零配件供应、保修网点分布以及其他服务信息。
四、综合
1.写一篇现场新闻报道稿
答:新闻现场
谈南沙金融创新——希望与上海自贸区政策一样
欧阳卫民在发布会上透露,南沙金融创新“19条”政策已上报国务院审批。
现场有媒体问道,南沙和前海金融政策有何不同,如何错位发展?
欧阳卫民回应道,“政策不会给你一些很特别的东西,因为现在讲究公平经济,如果政策不公平,就会导致竞争不公平,所以南沙金融政策方面不会非常特别。”
“我们将来能够跟横琴、前海、上海自贸区有一样的政策,就感到很高兴了。”对于上海自贸区、横琴和前海,国家的政策都是朝着大的促进资本市场深度融合、资金自由流动、利率市场化、汇率改革这些大方向走的,“但这些政策彼此之间都可复制,可持续,不会有什么特殊的。”
谈广州国际金融城——金融城开发不会有意推高地价
有网友提问说,去年年初广州国际金融城首批三宗地拍出近130亿高价,它的建设会让周边房价升温,欧阳卫民如何看待国际金融城成为聚宝盆的进程?
欧阳卫民回应称,金融城的开发建设模式是政府主导,统一收储,市委市政府根据金融城的定位,设置了严格的金融城土地出让条件。现在有南粤银行、深圳平安、新华人寿等机构进驻了,第三批土地出让开始之后,只让金融机构进入,让金融城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业之城,“目前成交单价是1.3-1.9万元/平方米,应该说不会有意推高地价。”欧阳卫民表示。
(来源:羊城晚报2015年1月28日)
2.分析一部真人秀综艺节目
答:电视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的传播学分析
《职来职往》是由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联合打造的,针对大学毕业生和广大择业青年,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自己与职场,并提供就业机会的职场类娱乐真人秀节目。该节目自2010年12月开播起,收视率节节攀升,荣获2011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最受大学生瞩目”电视栏目奖。
(1)节目受众分析
《职来职往》节目自开播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好评,“一个成功的节目,首先要确定合适的节目定位。只有定位清晰了,才能使得节目的创意、制作和传播等环节有的放矢,从而取得效果最大化”。《职来职往》将服务对象定位为大学生群体,包括在校的和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同时照顾一定的低文化或资历特别深的人群。
大学生这个群体庞大且相对稳定。“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接触媒介的活动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从而使自己的特定需求得到满足。研究表明,受众通过使用媒介而获得的满足至少来自三个方面:媒介内容、媒介接触本身以及接触不同媒介时的情境。从这个角度来说,《职来职往》针对受众确实做到了内容取胜,同时选择了合理的传播方式以及契合当下的传播时机。
(2)节目特色分析
①传播内容:现实性与戏剧性的结合
从现实性来说,“立业”是每个人的生存大事,《职来职往》基本遵循了求职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节目组提供了各种报名方式,有意愿者均可参与,应聘过程中的“三关”秉承了企业招聘中的基本规则,18位职场达人担任面试官,对求职者的去留负责。此外,职场达人身后的百强企业联盟,更是让《职来职往》成为有史以来集结企业资源最多的节目,像光线传媒、宝洁等知名企业,无论是薪金待遇还是发展空间,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可以说,《职来职往》为大学生的求职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从戏剧性来说,《职来职往》作为一档真人秀节目,在叙事上也讲求戏剧效果。如在一期节目中,来自四川的一位女性求职者,因为家庭的“重男轻女”观念而从小被嫌弃,文化程度不高,因为她之前供职的几家公司纷纷倒闭了,所以希望在《职来职往》找到一家不会倒闭的公司做收银员。面对这样一个并不算很优秀的求职者,达人们呼吁尽量给她一个试用机会。当最终为她留有一盏灯,并且有着不错的待遇,观众都为她感到兴奋之时,她却因工作地点没在北京而拒绝了,因为她觉得北京就是她的家,她不愿回故乡也不愿去别的城市。从开场的戏剧性起点到全场浓浓的暖意再到略带伤感的结局,看似步步出人意料却又合乎现实生活。“所有的电视文本都包含着悬而未决的矛盾,观众都可以利用它,以便从中发现相对于自己的社会联系和身份认同的结构性意义。”她的故事不光具有感性思维上的刺激,更具有理性思维上的碰撞。
②传播方式: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结合
从人际传播层面来说,对于来到《职来职往》舞台上的求职者们来说,收获的不单是一次单纯的求职体验。众多达人及MR.Job都是身经百战的资深高管,他们能很快发现求职者身上的优缺点,无论专业技能,还是个人的价值观或其他方面,达人们在现场会做到对症点拨并给出宝贵建议,这是每一位来到《职来职往》的选手最大的收获。
从大众传播层面来说,任何一档电视节目都希望最大化赢得受众,《职来职往》的大众传播策略也层出不穷:在节目宣传方面,中教一套等传统媒体和新浪、奇艺网等网络媒体均可看到《职来职往》的宣传片,以励志为主要基调,容易引起共鸣,此外还有很多户外宣传。在节目播出方面,每周五、周六晚上的黄金时段在中教一套首播,契合了很多上班族的收看电视时间,百度、皮皮、优酷等各大视频网站也可随时在线观看。同时,《职来职往》栏目组于2011年7月出版图书《职来职往:这样求职进百强》,总结职场达人和MR.Job的精彩点评,通过文字的形式再次传播出去,弥补了电视传播中的一些缺陷。
另外,《职来职往》举办了很多场走进全国高校的活动,如“爱·改变生活”职来职往大学生职场挑战赛,主持人李响、MR.Job和职场达人亲临高校向同学们传授职场知识,场场爆满,宣传效果非常显著。
③传播时机:当下性与长远性的结合
从当下性来说,目前国内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节目本身具有话题性。加上近年来“娱乐至死”的潮流日益明显,在市场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的共同夹击中,“引导”与“狂欢”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只有同时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电视文化的主体价值才能够真正得到实现。《职来职往》一方面是在打造职场新人,另一方面在不断地传播着人文情怀。如有一期节目的开场,播放了一位女孩在新浪微公益的实习状况,既是对求职者的工作反馈,又传播了公益理念,这与中教一套“快乐学习、幸福教育”的频道品牌定位及江苏卫视的“情感”定位相一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曾祥敏教授指出,《职来职往》关注大学生择业问题,栏目强调服务性和娱乐性,把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频道定位,综艺娱乐节目诉求,以及国家对主流媒体的宣传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创作者的良苦用心。
从长远性来说,《职来职往》具有打击性和鼓励性相结合的传播特点。“职场达人”马丁被观众称为“犀利哥”,扮演着“伪恶人”的形象。其他达人也从他们的专业角度出发,对求职者的评论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存在极具争议性的观点碰撞,呈现出职场话题辩论赛的短暂高潮。更重要的是,达人们的表述跳出了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传播的是活学活用、更为人性化的思维方式,这对求职者来说是受益终身的,加上节目开场插播的“奋斗进行时”,将求职成功者的当前信息反馈给观众,使得该节目的实践性不止于节目现场,赢得了观众的长期关注。
④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节目开播到现在,这个节目仍存在一些问题。从受众反馈来看,很多工科类学生称,即使登上了《职来职往》的舞台,也没有合适的职位提供给他们。节目中,大多达人是固定的,这是节目发展的需要,只有少数位置处于流动状态,百强企业无法同时出现,只能通过达人位置的变更,拥有“面试官”的权利后才参与招聘。因而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很多的求职者来说,有中意的企业却没有该企业的面试官。
客观来说,无论是从企业招聘还是求职者应聘来说,都希望的是一对一接触,这样才能保证对企业负责,求职者也更有归属感。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节目中达人位置在变更时应照顾企业间的跨度性,比方说,媒体类的达人已经足够饱和,而节目中相对缺失的经济类企业是当下热门行业,可以考虑相关经济达人的加盟。另一方面,节目组在挑选求职者时可适当考虑行业的均衡性,同时完善应聘规则,比如先由在场达人面试,再由未到场的目标企业通过二次面试确定最终结果,以此保证节目确实给大学生群体提供了足够的职位。同时,从事行业的相近性更容易吸引受众的眼球,这样可以形成更多的受众行业集群,促成良性循环。
总的来说,“立业”是人生中的大事,电视节目《职来职往》为即将迈向社会的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很多可供学习和借鉴的职场典范,对于职场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也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它在我国职场类真人秀节目中具有“随波不逐流”的标杆意义。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021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9 00:56 , Processed in 0.08997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