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魏华林《保险学》【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42小时高清视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1:4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5508.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一章 风险与保险
 第二章 保险的性质与功能
 第三章 保险合同
 第四章 保险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保险形态的分类
 第六章 财产损失保险
 第七章 责任保险
 第八章 人身保险
 第九章 再保险
 第十章 保险经营导论
 第十一章 保险单设计
 第十二章 保险精算
 第十三章 保险基金及其运用
 第十四章 保险经营效益
 第十五章 保险市场结构与运作
 第十六章 保险市场营销
 第十七章 保险经营风险及其防范
 第十八章 保险监管理论概述
 第十九章 保险监管制度
 第二十章 保险监管内容
 第二十一章 保险监管国际化
 附章 社会保险
第二部分 考研真题解析[视频讲解]
 第一讲 风险与保险
 第二讲 保险的基本原则
 第三讲 保险合同
 第四讲 保险经营
 第五讲 保险市场
                                                                                                                                                                                                    内容简介                                                                                            
本书提供视频课程(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的讲义内容,同时也提供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高清视频讲解(最新视频课程,可免费升级获得)。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教材精讲【22小时视频讲解】,完整讲述魏华林《保险学》教材共二十二章(包括附章)内容。精讲各章重要知识点,使考生完整准确把握教材中的知识要点。
第二部分为考研真题解析【20小时视频讲解】,本部分共分为五讲,每一讲按选择题、判断题、概念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对近年来众多名校考研涉及到魏华林《保险学》的真题进行详细解析。方便考生熟悉考点,掌握答题方法。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一章 风险与保险
第一节 风险及其特征

一、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指引致损失的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性。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强调“损失的事件”的存在。“损失的事件”与“可测定性”不同,可测定性的不确定性可以存在于各种场合,并不一定产生损失。
“事件”并非特指“不幸事件”。
“可能性”与“不确定性”在含义上有一定的区别。
可能性指客观的存在,在概率上既不可能等于0,也不可能等于1,若不确定性的概率既可为0,亦可为1,那么就失去了可能性的含义。此外,不确定性仅仅是风险的特征之一,并不包括风险的全部。
二、风险的特征
客观性。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在一定条件下,风险的发生还带有一定的规律性。
损害性。凡是风险都会给人们的利益造成损害。经济上的损害(或称损失)可以用货币进行衡量。保险不是保证风险的不发生,而是保证消除风险发生的后果,即对损失进行经济补偿。
不确定性。风险不确定性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空间上的不确定性;
②时间上的不确定性;
③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
可测定性。就个别单位而言,风险基本上是一种随机现象,是不可预知的。就风险总体而言,根据数理统计原理,随机现象一定要服从于某种概率分布。
发展性。人类在创造和发展物质资料生产的同时,也创造和发展了风险。尤其是当代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使风险的发展性更为突出。风险的发展为保险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三、风险的构成要素
风险的构成要素: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
(一)风险因素(Hazard)
风险因素(hazard),也称风险条件,是指引发风险事故或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的条件。
分类: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
实质风险因素是指有形的并能直接影响事件的物理功能的风险因素。例如,汽车厂家生产的刹车系统、发动机功能等,建筑物的坐落地址、建筑材料、结构、消防系统等,均是实质风险因素。
道德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品行修养有关的无形因素。例如,诈骗、纵火等恶意行为或不良企图,均属道德风险因素。
心理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无形因素。例如,人的疏忽、过失、投保后片面依赖保险等,均属心理风险因素。
实质风险因素与人无关,故也称为物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均与人密切相关,前者侧重于人的恶意行为,后者侧重于人的疏忽行为,因此这两类风险也可合并称为人为风险因素。
(二)风险事故(Peril)
风险事故(peril)也称风险事件,是指损失的直接原因或外在原因,是损失的媒介物。火灾、爆炸、地震、车祸、疾病等,是风险事故常见的表现形式。
风险事故和风险因素的区分有时并不是绝对的。例如,暴风雨。如果是毁坏房屋、庄稼等,暴风雨就是风险事故;如果是造成路面积水、能见度差、道路泥泞,引起连环车祸,暴风雨就是风险因素,车祸才是风险事故。在这里,判定的标准就是看是否直接引起损失。
(三)损失(Loss)
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这一定义包含两个重要的要素:一是“非故意的、非计划的、非预期的”;二是“经济价值的减少”。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构成损失。例如,恶意行为、折旧、面对正在受损失的物资可以抢救而不抢救等造成的后果,因分别属于故意的、计划的和预期的,因而不能称为损失。再如记忆力的衰退,虽然满足第一个要素,但不满足第二个要素,因而也不是损失。但是,车祸使受害人丧失一条胳膊,便是损失,因为车祸的发生满足第一个要素,而人的胳膊虽不能以经济价值来衡量,即不能以货币来度量,但丧失胳膊后所需的医疗费以及因残废而导致的收入减少却可以用金钱来衡量,所以车祸的结果满足了第二个要素。
损失通常分为两种形态,即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前者指风险事故直接造成的有形损失,即实质损失;后者是由直接损失进一步引发或带来的无形损失,包括额外费用损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由于任何风险造成的损失都不会脱离上述形态,所以有人将损失直接分为四类,即实质损失、费用损失、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其中,责任损失包括两方面:一是无法履行契约责任的损失;二是因为过失或故意而导致他人遭受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侵权行为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
(四)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之间的关系
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构成的统一体,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这种关系可归纳为:风险因素引发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导致损失。
第二节 风险的分类

一、按风险的环境分类
(1)纯粹风险
纯粹风险是指那些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以及人的生老病死等,均属此类风险。
(2)投机风险
投机风险是指那些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例如,商业行为上的价格投机,就属于此风险。
二、按风险的环境分类
(1)静态风险
静态风险是指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动或人们行为的错误或失当所导致的风险。
(2)动态风险
动态风险是指由社会经济或政治的变动所导致的风险。比如,人口增加、资本成长、技术进步、产业组织效率提高、消费者爱好转移、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等,都可能引起风险。
(3)静态风险与动态风险的差别
首先,损失与否不同。静态风险对于个体和社会来说,都是纯粹损失;而动态风险对于一部分个体可能有损失,但对另一部分个体则可能获利,从社会总体上看也不一定有损失,甚至受益。
其次,影响范围不同。静态风险通常只影响到少数个体;而动态风险的影响则比较广泛,往往会带来连锁反应。
再次,发生特点不同。静态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也就是服从概率分布;而动态风险则不具备这一特点,无规律可循。
最后,性质内容不同。静态风险一般为纯粹风险;而动态风险包含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三、按风险的对象分类
(1)财产风险
财产风险是指导致一切有形财产毁损、灭失或贬值的风险。例如,建筑物有遭受火灾、地震、爆炸等损失的风险;船舶在航行中,有遭到沉没、碰撞、搁浅等损失的风险;露天堆放或运输中的货物有遭到雨水浸泡、损毁或贬值的风险等等。
(2)责任风险
责任风险是指个人或团体因行为上的疏忽或过失,造成他人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依照法律、合同或道义应负的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如驾驶机动车不慎撞人,造成对方伤残或死亡,医疗事故造成病人病情加重、伤残或死亡,生产销售有缺陷的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损害,雇主对雇员在从事职业范围内的活动中身体受到伤害等应负的经济赔偿责任,均属于责任风险。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的违约或违法行为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4)人身风险
人身风险是指可能导致人的伤残、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的风险。如疾病、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这些风险都会造成经济收入的减少或支出的增加,影响本人或其所赡养的亲属经济生活的安定。
四、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
(1)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因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引起的种种现象,所导致的对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物质生产及生命造成的损失和损害。自然风险是保险人承保最多的风险。
(2)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包括过失行为、不当行为及故意行为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造成的损失的可能性,如盗窃、抢劫、玩忽职守及故意破坏等行为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造成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
(3)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又称为国家风险,是指在对外投资和贸易过程中,因政治原因或订约双方所不能控制的原因,使债权人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如因输入国家发生战争、革命、内乱而中止货物进口;或因输入国家实施进口或外汇管制,对输入货物加以限制或禁止输入;或因本国变更外贸法令,使输出货物无法送达输入国,造成合同无法履行而形成的损失等。
(4)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在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中由于受各种市场供求关系、经济贸易条件等因素变化的影响,或经营者决策失误,对前景预期出现偏差等,导致经济上遭受损失的风险。比如生产的增减、价格的涨跌、经营的盈亏等方面的风险。

第三节 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各种风险的认识、控制和处理的主动行为。它要求人们研究风险的发生和变化规律,估算风险对社会经济生活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并选择有效的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处理风险,以期用最小的成本代价,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
感知风险依靠感性认识,经验判断;
分析风险要利用财务分析法、流程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
(二)风险估测
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收集大量的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估测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风险估测不仅使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且使风险分析定量化。损失分布的建立、损失概率和损失期望的预测值,为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选择最佳管理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三)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在风险识别和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全面进行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定性、定量分析风险及比较风险处理费用,来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及支出的费用。
(四)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风险管理技术分为控制型和财务型两大类:
前者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程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灾害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
后者的目的是以提供基金的方式,消纳发生损失的成本,即对无法控制的风险所做的财务安排。
(五)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指对风险管理技术适用性及收益性状况的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
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取决于是否能以最小风险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


效益比值=
三、风险管理方式
(一)控制型风险管理
1.避免
避免是指设法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即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单位和中途放弃某些既存的风险单位。它是处理风险的一种消极技术。
采用避免技术通常在两种情况下进行:
①某特定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相当高时;
②在处理风险时其成本大于其产生的效益时。
避免风险虽简单易行,但意味着利润的丧失,且避免的采用通常会受到限制。试图避免某种风险也许是不可能的。采用避免在经济上是不适当的,从经济利益上看采用避免是不适当的。避免了某一风险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2.预防
损失预防是指在风险损失发生前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引发损失的各种因素而采取的处理风险的具体措施,其目的在于通过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而达到降低损失发生频率的目的。例如,防火建筑结构设计、防盗装置的设置、职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等。
风险发生的损失频率比较高、但损失幅度比较低。
3.抑制
损失抑制是指在损失发生时或之后为缩小损失程度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它是处理风险的有效技术,例如,安装自动喷淋系统和火灾警报器等。损失抑制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割离,它是指将风险单位割离成许多独立的小单位而达到减轻损失程度的一种方法。
(二)财务型风险管理
1.自留
自留风险是指对风险的自我承担,即企业或单位自我承受风险损害后果的方法。自留风险有主动自留和被动自留之分。通常自留风险在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程度低、损失短期内可预测以及最大损失不影响企业或单位财务稳定时采用。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风险自留,其成本要低于其他处理风险技术的成本,且处理方便有效。虽然自留风险可减少潜在损失、节省费用支出和取得基金运用收益等,但自留风险有时会因风险单位数量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其处理风险的功效,一旦发生风险损害,可能导致财务调度上的困难而失去其作用。
自留风险的最高级形式是设立自保公司。自保公司一般是由母公司为保险目的而设立和拥有的保险子公司,它主要向母公司及其子公司提供保险服务。2008年全球共有5500多家自保公司,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约80%的企业建立了自保公司。
2.转移
转移风险是指一些单位或个人为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地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一单位或个人去承担的一种风险管理方式。
转移风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是指向保险公司投保,以交纳保险费为代价,将风险转移给保险人承担。当发生风险损失时,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责任给予经济补偿。非保险转移又具体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出让转移;二是合同转移。前者一般适用于投机风险。比如,当预测股市行情下跌时,赶快出让手中的股票,从而把股票跌价损失的风险转嫁出去。后者适用于企业将具有风险的生产经营活动承包给对方,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由对方承担风险损失的赔偿责任。比如,通过承包合同,建设单位可以将建筑、安装工程中的一部分风险转嫁给施工单位等。
第四节 可保风险
一、可保风险
可保风险是指可被保险公司接受的风险,或可以向保险公司转嫁的风险。并非任何危险均可向保险公司转嫁,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所承保的危险是有条件的。
二、可保风险的要件
风险不是投机的
风险必须是偶然的
风险必须是意外的
风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风险应有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550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7-28 18:24 , Processed in 0.20186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