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2:2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0073.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5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精选及详解
 2013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精选及详解
 2013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精选及详解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学科知识
 第2章 教学设计
 第3章 教学实施
 第4章 教学评价
第三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
 2016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2016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
注:本试题部分题目不全,我们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完整版试题,如有更新,学员可通过自动升级获取最新内容。
2015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计算机网络己经成为信息时代广泛使用和十分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关于计算机网络的依法应用与采用实名制注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限制了言语自由和使用权限
B.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C.提高了网络的传输速率和信噪比
D.降低了网络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计算机网络的依法应用与采用实名制注册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A项,实名制注册不会限制言语自由和使用权限;C项,与网络的传输速率和信噪比无关;D项表述错误。
2.删除一条网贴,收费400至800元,短短4个月牟利28万余元,南京首例“黑客”有偿删帖案。2014年10月24日在玄武区法院宣判。杭州一家电子公司技术总监周某获刑五年三个月,另一名参与在校大学生谭某获刑五年。下列关于在校大学生谭某参与删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违法行为,应该予以惩处
B.属于个人兴趣爱好,并不违法
C.这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并不违法
D.这是大学生勤工俭学,并不违法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有偿删帖主要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删除、下沉、稀释网上信息的行为。周某和谭某二人因有偿删帖二获刑表明这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应当予以惩处。
3.十六进制数(10)16减去十进制(10)10,结果用二进制数表示是(  )。
A.(0 0 0 0)2
B.(0 1 0 0)2
C.(0 1 0 1)2
D.(0 1 1 0)2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10)16=1*16=16,减去10等于6,6的二进制数表示为(0110)2。
4.word排版的电子报刊样式如图1所示,下列选项中未被使用的是( )。

图1
A.图片
B.艺术字
C.自选图片
D.竖排文本框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图1中的word是使用斜体的标题、竖排版的文本框和添加图片。
5.在机器人足球比赛中机器人通过自身的摄影系统拍摄现场图像,分析双方球员的位置,运动方向以及球门的距离和角度的信息,然后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这说明了足球机器人采用了(  )。
A.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B.采用了虚拟仿真技术
C.具有和人完全相同的智能
D.具有逻辑判断和形象思维能力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机器人通过采集信息,分析球员位置,决定行动采用的是人工智能。B项,机器人不属于虚拟仿真技术;CD两项,机器人是不可能和人具有完全相同的职能,也没有逻辑和思维能力,只有人才有。
6.设计和开发主题网站的一般过程是( )。
A.确定主图-选择开发工具-网站规划-需求分析-网站制作-发布测试
B.确定主题-选择开发工具-网站制作-需求分析-网站规划-发布测试
C.需求分析-确定主题-网站规划-选择开发工具-网站制作-发布测试
D.需求分析-网站制作-确定主题-网站规划-选择开发工具-发布测试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设计和开发主题网站,首先必须进行需求分析,从而确定网站的主题,这两步完成后才能进行网站的规划和制作,制作完成后要进行发布测试。
7.若要在Excel中生成如图2所示的饼图,需要在图3中选中选项(  )。

图2

图3
A.值和百分比
B.类别名称和值
C.类别名称和百分比
D.系列名称和类别名称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文档中是一个饼图状图,但没有标注具体的百分比,只标注了名称和值。
8.在图像加工处理软件中,利用色阶对话框检视影像时,如果出现如图4所示的色阶分布,则表示该图像( )。

图4
A.影调偏暗
B.拍摄时曝光太多
C.色彩饱和度太高
D.色彩饱和度太低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色阶表现了一副图的明暗关系,色阶图是一个直方图,用横坐标标注质量特性值,纵坐标标注频数或频率值,各组的频数或频率的大小用直方柱的高度表示的图形。最左侧代表纯黑(暗),最右侧代表纯白(亮),中间代表中间色。图4中,左侧频数明显偏高,表示该图像影调偏暗。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给定两个正整数m=630和n=675,利用辗转相除算法,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答:最小公倍数为:最小公倍数=两整数的乘积+最大公约数
求最大公约数辗转相除法之算法:
有两整数m和n;
①n%m得余数c
②若c=0,则m即为两数的最大公约数
③若c≠0,则n=m,m=c,再回去执行①
例如求630和675的最大公约数过程为:
①675÷630余45
②630÷45余0,45即为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两整数的乘积÷最大公约数
即:最小公倍数为=630*675/45=9450
17.请简要回答防火墙的基本功能。
答:所谓防火墙指的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其基本功能如下:
(1)限制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本企业的网络和信息资源的。
(2)监控和审计网络的存取和访问,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
(3)部署于网络边界,兼备提供网络地址翻译\虚拟专用网等功能。
(4)防病毒、入侵检测、认证、加农牧民、远程管理。
(5)攻击防范,扫描检测等。
18.请简要回答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答:(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等技能性知识,也包括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信息技术过程、方法与结果评价的方法,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及相关权利义务、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
(2)涉及内容的边缘性。作为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课,信息技术课涉及多个学科的内容,如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生物、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等等,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课或多或少地体现着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3)教学过程的合作性和自主性。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的,尤其是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协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小群体或整个班级的讨论。与他人共同迎接挑战、完成任务;自学能力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和己有学习手段,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三、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19.案例:在进行“多途径下载文件”单元的教学时,李老师准备了学生学习的资料。课前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李老师使用电子教室软件将学生学习资料从教师机分发到学生机时突然出现“意外”,文件传输到“60%”就停止了。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经过检査发现,网络连接正常。原来是电子教室软件分发功能出现异常。这时上课铃声响起,“怎么办?”李老师急中生智,根据他对这个班学生的了解,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既符合本课主题,又能完成教学任务。
于是,李老师上课时向学生们说明了情况。提出了问题:“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如何共享下线资枓?”随后请学生给出建议。学生们纷纷献计献策。
生1:李老师。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共享。
李老师:好,那你来演示一下吧。
生2:可以通过FTP下载,还可以用QQ传递!
生3:还可以先上传到论坛上,然后去下载!
生4: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啊!
……
接下来的课堂中,李老师简要介绍了FTP的功能,请学生演示了FTP下载资料的方法。学生们还分组尝试了其他方法。虽然李老师并没有用到之前为学生准备的资料。但围绕着“文件的下载”这样一个主题,也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问题:
(1)结合教学片断,试分析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10分)
(2)李老师恰当地处理了课堂“意外”,试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其成功原因。(10分)
答:(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①两者具有互补性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开放性。教师要追寻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
②精彩的生成离不开之前的精心预设,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
③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课堂,有赖于课堂生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问题要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教案,有时反而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更好完成教学。
(2)成功原因
①教师在发生意外时,能够生成新的教材,这反映了教师是课程的研发者的角色特点,教师根据意外情况及时发挥创造力,不拘泥于自己预设的教案,一方面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教学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教师面对自己新生成的教学内容,会抱有更大的激情去教学,因此产生了比预设更好的教学效果。
②教师生成的而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学生面对教师临时提出的问题,产生了更多的学习兴趣,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回答问题,并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有更多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其在不寻常的教学中,更有激情参与到学习中来。
20.案例:
王老师准备制高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其中,王老师出了一道考査学生是否理解网络基本拓扑的题目,开始的时候设计如下:
局域网常用的基本拓扑结构有总线型、  和  。
在重新审题的过程中,王老师将此题做了如下修改:
请解释说明局域网常用的基本拓扑结构。例如交换机或主机等为中央节点相连接的拓扑结构是星型结构。
是环形结构
是总线型结构
问题:
(1)期末考试属于一种总结性评价形式,它对教师和学生分别具有什么作用?(10分)
(2)对比修改前的题目,指出修改后题目的优点。(10分)
答:(1)总结性评价的作用
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①对教师的作用
a.教师可以根据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个整体的了解,并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反馈;
b.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出整体的评估,并为下一学段的教学改进提供借鉴经验;
c.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规划下一个学段的起点,并及时调整未来的教学。
②对学生的作用
a.学生可以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获得学习反馈信息,增加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或为下一步学习的改进提供借鉴。
b.学生通过总结性评价的结果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和等级。
(2)优点
①题目比修改前更为灵活,题目答案更为灵活,在提供固定答案的同时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做出更多的阐述,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②提供的例证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提示,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③比起枯燥的直接问答,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5分)
21.请阅读下列材料
近年来,一些中学信息技术老师开始尝试使用微课来辅助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微课是围绕某一个教学知识点,以教学视频为表现形式的微型课程。下面是某教师关于“信息的基本特征”微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过程是教师围绕“信息的基本特征”这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剧烈,并布置任务。
教学内容: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己经学习了信息和信息钍会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知道信息的基本特征
(2)能够举例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
部分教学素材:
(1)《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故事
(2)英国文学家萧伯纳:“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有两个思想。”
(3)相传某年春节期间郑板桥路过一户人家,门上写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挂批是“南北”,很多过路人看了不解其意,只有郑板桥明白了这户人家,“缺衣少食,缺少东西”,随后亲自送去了年货。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教学设计任务(要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1)请将下列教学素材与教学内容用连线进行匹配(12分)
教学素材1 A 信息的传递性、信息的共享性
教学素材2 B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信息的价值相对性
教学素材3 C 信息的真伪性、信息的可处理性、信息的时效性
(2)请结合教学设计,将下列微课制作脚本补充完整。(23分)
  微课名称
  
  信息的基本特征
  
  微课时间
  
  5分30秒以内
  
  知识来源
  
  学科:信息技术;年级:高一年级
  教材:XX出版社高一信息技术上册
  
  教学类型
  
  讲授型、研讨型、研究实验型、其他
  
  录制方式
  
  PPT+录屏、手写板+录屏、纸笔+手机、卡片+手机、其他
  
  教学视频录制过程
  
  视频序列
  
  主要内容
  
  视频画面
  
  解说词(简略)
  
  录制时间
  
  一、片头
  
  课题:信息的基本特征
  
  第1张PPT
  
  (配乐)无解说词
  
  5秒时间
  
  二、新课导入
  
  图片组合+课程标题
  
  第2张PPT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那么信息有什么基本特征呢?
  
  10秒左右
  
  三、知识讲授
  
  第一点:传递性
  
  第3张PPT
  
  第一、信息有传递性
  
  45秒内
  
  
  
  举例(1):APEC会议的网络与电视新闻频道
  
  第4张PPT
  
  ①______
  
  45秒内
  
  
  
  举例(2):②______
  
  第5张PPT
  
  略
  
  
  
  
  
  第二点,共享性,举例(略)
  
  第6~7张PPT
  
  略
  
  45秒内
  
  
  
  第三点,价值观,相对性,举例③______
  
  第8~9张PPT
  
  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信息的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它取决于④______,我们这个例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5秒左右
  
  
  
  第四点,真伪性
  第五点,可处理性
  第六点,时效性,
  分别举例(略)
  
  第10~15张PPT
  
  略
  
  1分35秒左右
  
  四、总结
  
  学习信息基本特征的价值
  
  第16张 PPT
  
  课后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利于我们利用信息的基本特点,有效地获取,利用信息….
  
  15秒左右
  
  五、⑤______
  
  思考题
  
  第16张PPT
  
  最后,我给同学们留一个思考题,题目是这样的⑥______
  
  15秒左右
  

答:(1)素材1对应 C
素材2对应 A
素材3对应B
(2)略。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007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7-20 20:34 , Processed in 0.09920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