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6:5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9427.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单元
 通论一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1.1 复习笔记
  1.2 考研真题及详解
 通论二 汉字的形体变迁
  2.1 复习笔记
  2.2 考研真题及详解
 通论三 汉字的形体构造
  3.1 复习笔记
  3.2 考研真题及详解
 通论四 汉字的字际关系
  4.1 复习笔记
  4.2 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二单元
 通论五 古今词义的异同
  5.1 复习笔记
  5.2 考研真题及详解
 通论六 词义的发展与多义词、同族词
  6.1 复习笔记
  6.2 考研真题及详解
 通论七 古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关系
  7.1 复习笔记
  7.2 考研真题及详解
 通论八 考求词语古义的方法
  8.1 复习笔记
  8.2 考研真题及详解
 通论九 数量表示法
  9.1 复习笔记
  9.2 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三单元
 通论十 词类活用
  10.1 复习笔记
  10.2 考研真题及详解
 通论十一 句法成分的位置和省略
  11.1 复习笔记
  11.2 考研真题及详解
 通论十二 判断句
  12.1 复习笔记
  12.2 考研真题及详解
 通论十三 被动表示法
  13.1 复习笔记
  13.2 考研真题及详解
 通论十四 古汉语常用虚词
  14.1 复习笔记
  14.2 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四单元
 通论十五 古书的注解
  15.1 复习笔记
  15.2 考研真题及详解
 通论十六 古文的标点和今译
  16.1 复习笔记
  16.2 考研真题及详解
 通论十七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17.1 复习笔记
  17.2 考研真题及详解
 通论十八 古代散文的主要类别
  18.1 复习笔记
  18.2 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五单元
 通论十九 汉语语音系统的演变
  19.1 复习笔记
  19.2 考研真题及详解
 通论二十 古音通假
  20.1 复习笔记
  20.2 考研真题及详解
 通论二十一 古代的注音方法与特殊读音
  21.1 复习笔记
  21.2 考研真题及详解
 通论二十二 古代的姓氏名号
  22.1 复习笔记
  22.2 考研真题及详解
                                                                                                                                                                                                    内容简介                                                                                            


张博著《古代汉语》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古代汉语权威教材。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张博《古代汉语》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复习辅导用书。本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张博《古代汉语》教材为主,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古代汉语著作,整理各章的重难点,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精选相关考试真题,补充难点习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及相关习题并提供答案和详解。所选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当前热点。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单元
通论一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1.1 复习笔记
一、释义为主的工具书
1.《尔雅》
(1)时间和作者
从春秋时期到汉代初年,经师们为解说经典,收集典籍的训诂注释而成;非成于一人一时。
(2)特点
用通行的“雅正之言”来解释典籍中的古词语、方言词和俗语,保存了大量周秦时期的词义解释。
(3)主要内容
今本《尔雅》共3卷,分19篇;前3篇是解释普通词语的意义,后16篇相当于现在的百科辞典,按类编排,专门解释名物词语;全书收录了2091个词条,共4300多个词。
(4)价值
《尔雅》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解读经书的工具,它收录的众多词语,为研究先秦词汇提供了宝贵材料;它可以帮助了解古代的词义,辨析同义词,了解周秦词汇的面貌,认识古代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
(5)缺点
《尔雅》没有细目和检字表,要查检有关词语相当困难。
2.《广雅》
(1)时间和作者
三国时魏国张揖所著。
(2)特点
既收集古训,又解释“今语”;训释多以《说文解字》、《方言》及汉代学者的注释为据。
(3)主要内容
以《尔雅》为本,又对《尔雅》有所补充,因此命名为《广雅》;《广雅》的篇目、次序都和《尔雅》相同,增补了一些《尔雅》没有的词语、词义。
(4)价值
《广雅》是继《尔雅》之后词语及词义汇集最全的工具书,及时记录了《尔雅》之后新产生的词语及词义,总结了秦汉至魏的汉语词汇,反映了该时期汉语词汇的面貌及发展,是仿《尔雅》的众多著作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书。
3.《经籍籑诂》
(1)时间和作者
清代嘉庆年间,阮元主持,臧镛堂总编,遴选经生30多人共同编成。
(2)特点
①体例是每个字头下面分条罗列各种古书注释对该字的解释、出处及本文;各书中用法相同的文字也都逐一照录,以此证明一个字有固定的意义;
②义项的排列一般是“以本义前列,其引申之义、辗转相训者次之,名物象数又次之”;
③一个字如果有几个读音,就按所属韵部分入各部,按照字义各作解释。
(3)主要内容
收录唐代以前经传子史本文及诸家的注解,而且广收《说文解字》《尔雅》《方言》《广雅》等工具书中的释义,采用古书达100多种;按照四声(平、上、去、入),参照《佩文韵府》分韵编排,《佩文韵府》没有的字,依《广韵》增补;《广韵》所无之字,按照《集韵》补录;每韵一卷,共106卷,别有补遗106卷。
(4)价值
《经籍籑诂》对于阅读古书有很大的帮助,是学习、研究古代汉语的必备之书。
(5)缺点
此书查检不太方便,需要先知道字属于何声何韵,再查明该韵在第几卷,再以韵找字。
4.《辞通》
(1)时间和作者
1896至1930年浙江海宁人朱起凤编撰。
(2)主要内容
①专门解释古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共24卷;
②按照四声、106韵的次序编排;
③将古籍中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形体不同的词归为一组,依照经史子集的次序排列,每个词后面都援引书证,还有朱起凤所加的按语;
④他的按语以声音为线索,指出该组词语书写形式之间的关系。
(3)价值
《辞通》对于我们了解古汉语中的异体同义词有很大的帮助;学者们都认为其体例严谨,创见颇多。
(4)优点
《辞通》可以用音序查检,也可以用笔画检字和四角号码检字结合的方法。
5.《汉语大词典》
(1)时间和作者
上海等五省一市组织专家编撰而成,1993年出齐,共12卷。
(2)主要内容
全面收集了汉语从古至今的词语,用丰富的例句来反映词语的源流,体现词语的变化;词义解释力求准确,义项设立力求全面。
(3)价值
《汉语大词典》是迄今为止收录汉语词语最多的一部大型工具书,共收录词目37万条左右。
(4)优点
《汉语大词典》附有“单字笔画索引”和“单字中文拼音索引”。
二、解释形义兼标音的工具书
1.《说文解字》
(1)时间和作者
东汉许慎撰。
(2)特点
通过对篆书形体结构的分析来解释意义;其中“文”指的是独体字,“字”指的是合体字。
(3)主要内容
①现存的《说文解字》是宋初徐铉的校定本(大徐本);
②许慎按照字形分立为540部,各部先列部首,再列属于这一部首的其他字;
③在字头之后先解释本义,再依据“六书”分析形体结构,再标注读音;
④如果有古文、籀文或是或体、俗体,就列于后面,加以注明。
(4)价值
①《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首创了部首排序法,在汉字史上、汉语词汇史上都有着重要价值,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桥梁;
②它汇集了汉代及汉代以前学者对经传词汇的解释,根据形体解说意义,是阅读秦汉古籍的必备参考书。
(5)《说文》学
①含义
后代仿《说文》体例而作的书以及研究《说文》的人蜂起,形成了中国传统语言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说文》学;
②鼎盛及相关书目
在清代达到了鼎盛,最著名有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近人丁福保编有《说文解字诂林》,汇集了以往研究《说文》的众多著作和论及《说文》的材料,是历代《说文》研究资料的集大成之作。
2.《玉篇》
(1)时间和作者
南朝梁、陈之间的顾野王编撰。
(2)主要内容
①仿照《说文解字》而作的字书,分542部,少数部首和《说文》有异,部首的排列次序也稍有不同,解释意义的方面也有区别;
②每字先注反切,再解释词义,广征博引;
③除列举每字在文献中的具体意义外,还援引例句和注释,还用暗语对词义加以概括,已有完整的解说词意体例。
3.《康熙字典》
(1)时间和作者
清代康熙年间,历时6年完成,张玉书、陈廷敬等30多人奉旨编撰。
(2)特点
仿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及张自烈的《正字通》;以《字汇》所定的214个部首编排,体例上综合了前两书又有所改进。
(3)主要内容
①《康熙字典》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字典;
②按214个部首编排,部首的先后以笔划的多少而定;
③每字之下先列历代主要韵书的反切,再解释字义,然后列别音、别义,最后列古音。
(4)价值
《康熙字典》比前代任何一部工具书收集的义项都要多,还附带收录复音词,自成书以来,影响重大;可以部首检字、笔画检字及四角号码检字。
(5)缺点
它在引文及音义的解释方面也存在很多错误,清代王引之《字典考据》指出错误2588个;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指出音读错误5900多条。
4.《中华大字典》
(1)时间和作者
陆费逵、欧阳溥存等主编,191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2)特点
①《中华大字典》是学者们为纠正《康熙字典》的错误而编撰的一部现代辞书;
②《中华大字典》与《康熙字典》不同的是:释义分条解说,一条只注一义,只引一个例证,先释本义后及引申、假借义,还收进了近代方言和翻译字。
(3)主要内容
《中华大字典》改正了《康熙字典》中的错误2000多条;该字典收字48200多,按214个部首排列,于字头之下兼列籀、古、省、俗、伪等体,每字先注明在《集韵》中的反切,然后用直音注音,再列出反切。
(4)价值
在新的大型字典出版以前,《中华大字典》是一部较好的字典。
(5)缺点
《中华大字典》的错误主要是任意删节引文,沿用错误的旧解,注释各自为说,抄袭旧字书的断语,引书名称前后不一等。
5.《汉语大字典》
(1)时间和作者
徐中舒主编,共8卷,1990年出齐。
(2)主要内容
①收录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共计收列楷书单字5、6万左右,按200个部首排列;
②体例
单字条目下先出字头,然后是该字的形体演变轨迹,然后解说字形,再注音、释义、引证。
(3)价值
《汉语大字典》在解释意义方面比较全面,收录了经籍之中有关的所有义项,虽然在义项的分合方面有不当之处,但是对于古汉语词义资料的汇集很有意义。
(4)检字方法
《汉语大词典》有“部首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两种。
三、标音兼释义的工具书
1.《广韵》
(1)时间和作者
宋代陈彭年、丘雍等人奉旨在《切韵》基础上增订而成。
(2)特点
《广韵》是《切韵》系韵书的集大成者。
(3)主要内容
①《广韵》广泛收集了前代典籍及各时代语言中的词语,按四声(平、上、去、入)分卷,按韵部收字,把同音字排列在一起;
②每个字下面先解释意义,再注明反切,最后注明同音字的数目。
(4)价值
①该书是中国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研究古音学的阶梯,是一部重要的工具书,还收录了很多俗语词;
②《广韵》中收录了很多俗语词,学者可以借助《广韵》来研究魏晋唐宋时代的俗语词。
2.《佩文韵府》
(1)时间和作者
清代张玉书等人奉旨而作,成书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
(2)主要内容
①成书
a.命名:康熙皇帝的书斋名是“佩文”;
b.原由:本书是为当时人写作诗词曲赋时押韵对句、选取辞藻而编。
②体例
a.《广韵》共分106卷,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b.每个韵部先列单字,然后是反切,再解释意义;
c.每个单字后面都列有以该单字为末字的二字、三字、四字的词语,每个词语下面列出该词语的文献用例。
(3)价值
《佩文韵府》所收字词多,例证丰富,对我们查找词语的出处、分析词义的发展变化有很大的帮助。
四、探寻语源的工具书
1.《释名》
(1)时间和作者
东汉末年刘熙所撰。
(2)特点
《释名》力图探寻事物命名的缘由,首次大量有意识地运用了用同音或音近字来解释事物命名之由的方法,即“音训”或“声训”的方法。
(3)主要内容
全书共8卷27篇,借鉴了《尔雅》的排列方法,但是范围比《尔雅》广。
(4)价值
①运用声训的方法探求意义,不拘于文字的形体,为汉语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刘熙在运用此法时也有牵强附会之处;
②其中的词和被解释词多有同源的关系,为后人研究同源词提供了帮助;
③不仅重视先秦典籍中的书面语,也运用了口语资料,还描述了方言的声音,对研究汉代词汇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同源字典》
(1)时间和作者
王力所著,198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2)特点
该书根据词语的音义关系来探求词与词之间的同源关系,试图描写汉语词汇的系统性,更确切地了解词语的本义。
(3)主要内容
①《同源字典》将古韵分为3类29部,以韵部为纲,以声纽为目;
②每组同源字先辨析它们的声韵关系,再分析它们在意义上的联系,引用大量训诂材料来证明同源关系;
③后面附有音序检字表和部首检字表可供查检。
(4)价值
《同源字典》出版后,很多学者都非常关注这本书,有的还做了拾遗补阙的工作。
五、研究方言词汇的工具书
研究方言词汇的工具书最重要的是《方言》。
1.时间和作者
一般认为是西汉扬雄所作。
2.主要内容
(1)该书全名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既解释古语词,又收录汉代方言;
(2)书中提出了多种术语,如通语、凡语等;
(3)体例是先列一组同义词,然后用一个常用词解释,再分别列出各地方言的不同称谓;或先列一个常用词,然后列出各地方言的不同称谓;或用常用词解释非常用词。
3.价值
《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著作,首创了综合时间、空间研究汉语的原则。
六、解释虚词的工具书
1.《经传释词》
(1)时间和作者
清代王引之编撰的虚词专著,成书于嘉庆三年(1798)。
(2)主要内容
①全书按喉、牙、舌、齿、脣五音排列,收周、秦、两汉古书中出现过的160个虚词;
②利用声转、互文、异文等材料判断虚词的同义关系,列举大量书证归纳虚词词义;
③但收录的虚词较少,且所用术语与现代常用的不同,初学者不易看懂。
2.《词诠》
(1)时间和作者
近人杨树达编撰,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2)主要内容
①该书收录530多个虚词,每词先列出词性,再解释,然后详细举例;
②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也可以用笔划检字。
(3)价值
①一方面继承了我国训诂学的传统,一一训释所收字的意义;
②另一方面结合现代语法学,指出其在词句结构中的作用;
③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对虚字进行研究,是中国研究虚字的一大进步;
④较通俗,适用初学古汉语的人。
3.《古书虚字集释》
(1)时间和作者
裴学海编写,成于1932年,1934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54年由中华书局重刊。
(2)主要内容
该书在《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等书的基础上编成,收录290个虚词,也按五音排列,依章太炎的古韵二十三部归字,很多是前人未收录或阐释不完备的虚词。
(3)价值
①补充了以前诸家关于虚字研究的遗漏、不足,纠正了一些错误,书证丰富,是一部高质量的古汉语虚词词典;
②但是排列方法以唐释守温的三十六字母为序,对一般不明古韵的读者来说查找颇为不便。
4.其他重要工具书
主要有吕叔湘《文言虚字》、顾巴彦《常用虚词例释》、杨伯峻《文言虚词》、陕西师范大学编《常用文言虚词词典》、韩峥嵘编《古汉语虚词手册》、何乐士等编《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古代汉语虚词词典》、王海棻编《古汉语虚词词典》。
七、有关人名、地名及特殊词语的工具书
1.《中国人名大辞典》
(1)时间和作者
臧励龢等人编撰。
(2)主要内容
该书收录了自太古至清末4万多人的姓氏名号;除记载姓名外,还记录每人的朝代、籍贯、生平事迹等。
2.《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1)时间和作者
臧励龢等人编撰;192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59年由中华书局重印。
(2)主要内容
收录了上古到1929年的古今地名达4万多条;收录完备,对历史地名的建制、沿革、变迁情况有详细记录,引证丰富,经史子集无不涉及。
3.《诗词曲语辞汇释》
(1)时间和作者
张相编著,195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2)主要内容
该书收录了唐代以来流行在诗词曲中的特殊语汇2000条左右,除解释意义外,也分析词语的变化情况,例证丰富,解释详细;后来王锳又编写了《诗词曲语辞例释》,补充《诗词曲语辞汇释》未收的300多条。
八、现代综合性工具书
1.《辞源》
(1)时间和作者
陆尔奎、方毅、傅运森等50多人编写,正编初版于1915年,1939年出正编和续编的合印本,商务印书馆出版。
(2)主要内容
①《辞源》收录了大量字词,沿用了《康熙字典》的214部,按部首编排法排字,部首按笔划排列;
②先列单字,然后注单字的反切及所属韵目,再解释意义,最后在单字后面罗列由该单字为首字的复音词或词组,分别解释它们的意义,并引用大量的书证。
(3)发展
1958年,商务印书馆对《辞源》作了修订,将其定位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语文工具书,专收古汉语词汇。
①删去了初版中的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方面的词语;
②仍按部首编排,由原来的214部改为208部;
③在注音方面,除原有的反切外,又注上《广韵》的反切,并且加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
④增补了词条;
⑤释义引证方面,修正了释义的错误,复核书证,换掉了不理想的书证,并加注了所引书的篇名、时代、著者和卷数,以便查对原文。
(4)价值
《辞源》可以用来查检词语的音义、出处以及其他知识性词目,书后附有“四角号码索引”和“汉语拼音索引”,对学习、研究古代汉语词汇都有很大的帮助。
2.《辞海》
(1)时间和作者
舒新城、沈颐、张相等100多人参与编写,初版于1936年。
(2)主要内容
①《辞海》是为了补充《辞源》的不足,也按部首排列,分为250部;
②在体例和释义方面都有所改进,单字的音义分辨比较详细,解释比较准确、通俗;
③收词比较严格,还增收了小说词曲中的常用词语;
④引文也注意注明篇名,便于查对原文。
(3)发展
1958年,《辞海》进行了修订。
①改为百科全书性质的书;
②总字数1300多万字,有些百科性的古代词语只有《辞海》中才有;
③有部首检字表(250部)和笔划检字表。
3.专门为古汉语学习者编撰的工具书
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代汉语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942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9 05:18 , Processed in 0.09188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