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8小时高清视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7:0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0252.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1章 心理测量总论[视频讲解]
 第2章 心理测验的编制[视频讲解]
 第3章 测验的误差及其检验[视频讲解]
 第4章 分数的合成与解释[视频讲解]
 第5章 心理测验的使用[视频讲解]
 第6章 智能测验[视频讲解]
 第7章 人格测验[视频讲解]
 第8章 成就测验[视频讲解]
 第9章 职业测验[视频讲解]
 第10章 临床测验[视频讲解]
第二部分 考研真题解析[视频讲解]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内容简介                                                                                            
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图书,本书是一种包含高清视频课程的多媒体“图书”,是用“高清视频”和“传统电子书”两种方式结合详解郑日昌《心理测量学》教材内容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多媒体电子书【电子书+高清视频课程(38小时)】。作为郑日昌《心理测量学》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书提供视频课程的讲义内容,同时也提供参考教材的高清视频讲解(最新视频讲解,可免费升级获得),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教材精讲【含20小时视频讲解】。本书参考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浓缩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同时精选该教材的重点内容,名师高清视频同步讲解,帮助考生牢记重点知识内容,轻松应对考试。
第二部分为考研真题解析【含18小时视频讲解】。为了强化考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心理学统考历年真题,每道试题都有详尽的答案解析,其中,2010~2014年配有名师高清视频讲解,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该教材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1章 心理测量总论[视频讲解]
一、心理测验的历史

(一)心理测验在我国的悠久历史
中国是心理测验发展的源头,始于汉代、兴盛于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被中外学者共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的实践。
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根据自己的观察评定学生的个别差异,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这实际上相当于测量学中的命名量表和次序量表;孟子也说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短长。物皆然,心为甚。”这就明确指出了对心理现象进行测量的必要和可能。
欧美各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法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从我国学去的。
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廖世承、陈鹤琴开设心理测量课;1921年,廖世承、陈鹤琴出版书《心理测量法》;1921年,费培杰将比内智力测验翻成中文;1922年,张耀翔在北京将心理测验列为入学考试科目;1922年夏,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麦柯尔;1924年,陆志韦发表《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1936年代与吴天敏做修订(80年代吴天敏3修);1931年6月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1932年,《测验》创刊;1980年,北师大开设心理测验课;1980年,张厚粲开始对高考试卷做系统分析;1984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
(二)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与发展
1.心理测验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
(1)在西方一些国家,工业革命成功后,对劳动力的需要急剧增加,且分工日益精细,因而有了专门人才的训练、人员选拔与职业指导的需要,这是促使测验发展的重要因素。
(2)19世纪,在欧洲和美洲开设了一些护理精神病人的特别医院,因而急需确定收护标准和客观化的分类方法,这是促使测验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心理测验的先驱
(1)英国的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F.Galton)
①提出人的不同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的不同而遗传的。
②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这可视为心理测验的开端。
③第一个提出了相关的概念,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
(2)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J.M.Cattell)
①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这一术语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
②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性。
③心理测验如果有一个普遍的标准,则其科学的与实用的价值都可以增加。
④主张测验手续和考试方法应有统一规定,并要有常模以便比较。
(3)法国心理学家比内(A.Binet)
①极力主张用测验法去辨别和发现智力落后的儿童
②905年,与助手西蒙(T.Simon)发表题为《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的论文,这篇文章介绍的就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比内-西蒙量表。
③比奈一西蒙量表问世后,各种语言的版本纷纷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1916年修订的斯坦福一比奈量表,其最大的改变是采用了智商的概念,从此智商一词便为全世界所熟悉。
著名美国学者波林(E.G.Boring)指出:“在测验领域中,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奈的10年。”
3.心理测验的发展
(1)编制出一批操作测验,既可弥补语言文字量表在理论上的缺陷,又可适用于文盲和有言语障碍的人。
(2)编制出团体智力测验,扩大了测验的应用范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满足美国军队对官兵选拔和分派兵种的需要,编制了团体测验,对二百多万官兵进行了智力测查。
(3)多重能力倾向测验逐渐受到重视。30年代,随着因素分析理论的发展,多重能力倾向测验在二次大战后编制出来,这种成套测验为分析个人心理品质的内部结构提供了适用的工具。
(4)正当心理学家们忙于发展智力测验的时候,传统的学校考试也在进行一场改革,卡特尔的学生桑代克等人,利用心理测验原理,编制了第一批标准化的教育测验。因此后人尊称他为教育测验之鼻祖。一些专门的教育测验机构也在一些国家陆续成立,如美国教育测验中心成立于1947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测验编制和研究机构。
(5)心理测验发展的另一领域涉及情感适应、人际关系、动机、兴趣、态度、性格等人格特点的测量。
(6)60年代后,由于认知心理学的崛起,将实验法与测验法结合,产生了信息加工测验,为了解心理能力提供了一些补充方法,使心理测验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二、心理测验的性质

(一)心理测验的定义
1.什么是测量
测量:根据一定的规则对事物及其属性进行数量化确定的过程。
2.测量的要素
(1)参照点:计算事物数量时的起点。
绝对零点
相对零点(即人定的参照点)
(2)单位:计量事物标准量的名称。
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确定的意义、相同的价值
(3)量表:
测量的本质是根据某一法则将事物数量化,即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
3.量表的类型
(1)命名量表
①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量表中的数字没有任何数值意义,不能作量化分析,无大小意义,只表明类别。
②无参照点和单位。无法比较大小或进行任何数学方法运算。
③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形式,如代号、类别。
(2)顺序量表
①表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
②主要用于分等论级和分类。
③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无参照点(没有绝对零度)和单位。
④无法进行数学方法运算。
(3)等距量表
①存在大小关系,无绝对零度,但存在相对零点。
②有相等单位,可以进行加减数学运算,但不能做乘除运算。
(4)等比量表
①是最精确的测量。具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②大多是物理量表,可以进行各种数学运算。可以知道事物之间的某种特点上相差多少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4.心理测验的定义
目前,关于测验有许多定义,笔者较为赞同美国心理与教育测量学家布朗(F.G.Brown)的说法,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
通俗地说,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1)测验测量的是人的行为,严格地讲,只是测量了做测验的行为,也就是一个人对测验项目所进行的反应。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测验项目即引起某种行为的刺激。
(2)一个测验不可能包含所要测量的行为领域的所有可能的项目,它所包含的只是全部可能项目的一个样本。因此测验项目的取样必须有代表性。
(3)在编制、施测、评分和解释方面依据一套系统的程序。这种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去编制和使用,具有统一尺度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测验称之为标准化测验。标准化测验有三点好处:一是可以减少无关因素对测验目的的影响,使测量准确、客观;二是有统一的标准,便于对不同人的测验成绩进行比较和交流;三是同一份测验可反复使用,较为经济。
(二)测验的特性
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研究者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测量人的外显行为,也就是说,只能通过一个人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论他的心理特质。
特质是描述一组内部相关或有内在联系的行为时所使用的术语,是在遗传与环境影响下,个人对刺激作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可见,特质乃是个体独有的(与他人不同)、稳定的(表现于多种情境)、可辨别的(可与其他特征分开)特征。但它又是一个抽象的产物,一个构想,而不是一个被直接测量到的有实体的个人特点。由于特质是从行为模式中推论出来的,所以心理测量永远是间接的。
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在对人的行为做比较时,没有绝对的标准,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谓测量就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由此测得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兴趣的大小等,都是与所在团体的大多数人的行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而言的。
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测验的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对一切测量的共同要求是测验工具的标准化。
(1)测验用的项目或作业、施测说明、施测者的言语态度及施测时的环境等,要求标准化。
(2)测验评分记分的原则和手续也要经过标准化,使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
(3)最后,分数转换和解释标准化,对结果的推论应该是客观的。
三、心理测验的种类

(一)按测验功能分类
1.能力测验
可进一步分为普通能力测验与特殊能力测验。前者即通常说的智力测验,后者多用于测量个人在音乐、美术、体育、机械、飞行等方面的特殊才能。
2.成就测验
主要用于测量个人(或团体)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因为所测得的主要是学习成就,所以称做成就测验,最常见的是学校中的学科测验。
3.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主要用于测量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品德、情绪、动机、信念、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亦即个性中除能力以外的部分。
(二)按测验对象分类
1.个别测验
个别测验每次仅以一位被试为对象,通常是由一位主试与一位被试在面对面的情形下进行。
(1)优点:主试对被试的行为反应有较多的观察与控制机会,尤其对某些人(如幼儿及文盲)不能使用文字而只能由主试记录其反应时,就非采用面对面的个别测验不可。
(2)缺点:不能在短时间内经由测验收集到大量的资料,而且个别测验手续复杂,主试需要较高的训练与素养,一般人不易掌握。
2.团体测验
团体测验是在同一时间内由一位主试(必要时可配几名助手)对多数人施测。
(1)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资料,因此在教育上被广泛采用。
(2)缺点:被试的行为不易控制,容易产生测量误差。
(三)按测验方式分类
1.纸笔测验
测验所用的是文字或图形材料,实施方便,团体测验多采用。文字材料易受被试文化程度的影响,因而对不同教育背景下的人使用时,其有效性将降低,甚至无法使用。
2.操作测验
操作测验项目多属于对图片、实物、工具、模型的辨认和操作,无需使用文字作答,所以不受文化因素的限制。此种测验的缺点是大多不宜团体实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3.口头测验
测验项目为言语材料。主试口头提问,被试口头作答。
4.电脑测验
测验项目可为文字或图形,在电脑上显示,被试按键作答。
(四)按测验目的分类
1.描述性测验
测验的目的在于对个人或团体的能力、性格、兴趣、知识水平等进行描述。
2.诊断性测验
目的在于对个人或团体的某种行为问题进行诊断。
3.预示性测验
目的在于通过测验分数预示一个人将来的表现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五)按测验难度分类
1.速度测验
题目较为容易,一般都没有超出被试的能力水平,但数量较多,且时限较短,几乎每个被试都不能做完所有题目。在纯粹的速度测验中,分数完全依赖于反应速度。
2.难度测验
包含各种不同难度的题目,由易到难排列,其中有一些极难的题目,几乎所有被试都解答不了。但作答时间较为充裕,使每个被试都有机会做所有的题目,并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会做的题目,因此测量的是解答难题的最高能力。
(六)按测验要求分类
1.最高作为测验
要求被试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主要与认知过程有关,有正确答案。能力测验、成就测验均属最高作为测验。
2.典型作为测验
要求被试按通常的习惯方式做出反应,没有正确答案。一般说来,人格测验测量的均属典型作为。
(七)按测验性质分类
1.构造性测验
又可称作客观测验。在此种测验中,所呈现的刺激和被试的任务是明确的。
2.投射性测验
在此种测验中.刺激没有明确意义,问题模糊,对被试的反应也没有明确规定。
(八)按测验解释分类
1.常模参照测验
此种测验是将一个人的分数与其他人比较,看其在某一团体中所处的位置。
2.标准参照测验
此种测验是将被试的分数与某种标准进行比较来解释。
(九)按测验应用分类
1.教育测验
教育部门是测验应用最广的领域.许多能力和人格测验都可在学校中应用,但用得最多的是成就测验,平时说的教育测验,主要指后者。
2.职业测验
主要用于人员选拔和职业指导,可以是能力和成就测验,也可以是人格测验。
3.临床测验
主要用于医务部门。除感觉运动和神经心理测验外,许多能力和人格测验也可用来检查智力障碍或精神疾病,为临床诊断和心理治疗工作服务。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025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9 02:21 , Processed in 0.07937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