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年上海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20:3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9979.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
 2014~2016年上海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试卷及详解(精选)
 2013年上海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试卷及详解(精选)
 2012年上海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试卷及详解(精选)
 2011年上海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试卷及详解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事业单位概况与职业道德
 第2章 地理国情
 第3章 政 治
 第4章 法 律
 第5章 经 济
 第6章 管 理
 第7章 公文知识
 第8章 科技生活
 第9章 历史人文
 第10章 计算机知识
 第11章 主观材料题
第三部分 模拟试题
 上海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上海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内容简介                                                                                            
本书是详解上海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的题库,包括历年真题、章节题库和模拟试题三大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为历年真题。精选历年考试真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学员可借此熟悉考试的命题特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依据上海市(含各个地方或单位)的招考公告(或大纲)以及历年真题的命题特点合理安排章节,共分为11章,基本每道习题都有详尽的解析,涵盖考试主要知识点。
第三部分为模拟试题。根据历年考试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进行考前模拟,其试题风格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一样。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
2014~2016年上海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试卷及详解(精选)
【材料】
2013年5月,某地发生一起女护士遭电梯夹头导致身亡的事故。好端端的电梯不但会夹人、困人,甚至会突然滑落伤人,“问题电梯”赫然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有数据显示,去年一年中,W市共发生电梯故障4万次左右,其中困人故障有1千余次。有媒体报道:未来十年内,中国将以1318座超过152米的摩天大楼总数傲视全球。由此,不禁叫人发出疑问:摩天大楼时代,几多电梯惊魂?
……
结合所给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聚焦“安全与风险”这一主题,用不超过1000字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参考范文】
强化公共安全提升风险意识
(文章来自网络)
从煤矿事故到高楼大火,从马路井盖陷阱到电梯设施故障,近年一些地方和领域的安全事故,每一次都引起公众密切关注,当事方和主管方每一次都在事后强调要亡羊补牢,举一反三。比如此次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就紧急通知,立即对全市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进行安全检查,排查隐患。从根本上说,这仍然是一种“有病治病”的公共安全治理思路。鉴于此,我们强化公共安全,需从提升风险意识开始。
强化公共安全,提升风险意识的最高境界是“零事故”。虽然这样的状态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达不到,但这样的理念我们却需要加快建树。因为,随着公众安全意识的不断加强,会出现“零容忍”的观念和态度。一起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可能在瞬间点燃公众的不安全情绪。唯有建树“零事故”的安全理念,才能令公众对所处环境获得一种前置性的安全感。否则,公共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公众就会对所处环境有一种“不安全”的心理确认,对政府部门的安全履责投以“不信任”。因此,政府安全风险意识提前的树立显得尤为重要。
强化公共安全,提升风险意识的理念,即是要着眼于“上医治未病”,通过“零事故”倒推责任部门的安全职责,革新责任部门的安全意识,进而建树新的安全管理思路与方法,形成“零事故”的安全管理体系。有了这样的理念和制度、方法,“零事故”未必会完全实现,但事故发生率必将大大降低,最终使公众获得前置性的安全感,即使突发公共安全事故,也能获得公众谅解。我国古训有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预防灾难和事故应从“预”字着眼、“防”字抓起。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并落实到行动上,才能真正从事故教训中汲取前进的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安全前行。
另外针对公共安全事件必须要实行问责制度。在“零事故”的安全理念及制度之下,公共场所及设施的安全布局须考虑诸种突发状况,安全巡检不仅要常态化更不能走过场,对责任人“零容忍”以促使其视安全责任如剑高悬不敢有丝毫大意。公共安全事故多,反映的是生产和生活秩序在某种程度上的失范。因此,发生公共安全事故后,除了要及时处理和善后事故以外,更要追究生产和生活秩序失范的原因和责任,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或频繁发生。
让电梯不再“惊魂”,让我们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的“安全感”同步发展,这不仅仅只是个愿望,更是人们对现代社会安全感的呼唤,绝非一人一时之力可达成。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将公共安全建设作为一项必须始终紧抓和重点建设的工作进行下去,我们的公共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社会也必将更加和谐。
2013年上海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试卷及详解(精选)
一、判断题(先判断对错,再分析说明)
好服务需要好技能,所以技能好服务就好。
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1)技能与服务,二者是密切联系的。技能是影响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服务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于服务水平的评价。好服务的形成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而好技能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好服务需要好技能。
(2)技能只是制约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技能关系到一件事情的办事效率。领导要提高自身能力,才能服务于广大群众。好的服务不仅需要好的技能作支撑,还需要服务态度、服务者素质、服务效率等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形成。技能好并不代表着服务就好,这种说法过于片面。我们在衡量服务质量的时候,应该从多方面去考虑,从多方面做起,以此来造就好的服务。
二、案例分析题(先阅读材料,再回答问题。)
2012年12月某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选聘)县级领导干部,清华大学毕业生,23岁焦某入选。网上公示以后,焦某一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人物。这个从农村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受到广泛质疑,一夜之间焦某被贴上“官二代”“富二代”的标签。当清华大学毕业生正常提拔遭遇“腐败想象”的舆论包围时,当地政府及时公开信息,国内多家媒体通过调查采访,澄清事实真相,阻截各种谣言蔓延,维护了政府选人用人的公信力,从质疑到认同,公众对这一事件态度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问题:
1.结合案例分析,政府应当如何化解舆情危机。(15分)
答: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民队伍日渐壮大,且一直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某些事件经网民推波助澜,可立即成为网络热点,甚至发展为舆情危机。如果不能对即将或者已经发生的舆情危机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事态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形成不堪设想的局面,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政府及各部门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是当前至关重要的一个课题。本案中,农村贫困家庭走出的孩子受到广泛的质疑,一夜之间被贴上了“官二代”、“富二代”的标签,正常的提拔遭遇“腐败想象”的舆论包围,正是说明网络对于舆情影响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化解舆情危机:
①建立健全网络公关预警应急机制
在经过一个意见累积阶段之后,网络舆论才能真正形成。政府进行网络舆论危机预测,目的在于把握潜在的政府危机议题,及早采取对策,以便消解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网络预测必需建立在对网络舆论监控的基础之上。政府或者由专人对重点网站进行监控,或者利用舆情监测软件进行监测,政府从中可提取有效信息,积极预测可能存在的网络舆论危机和突发事件。同时,政府可制定相应的有效应对方案,在舆论高峰出现之前掌握化解危机的主动权。
②双向交流互通
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有效交流是解决舆情危机的重要途径。在舆论危机的形成初期,主动搭建政府与公众真诚对话的平台,积极交流,互信互通,能有效化解可能出现的危机。其中,新闻发布已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对话方式,进一步完善这一交流,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搭建平台,具有重大意义。
③创新方法举措,构建网络问政平台
温家宝总理在新华网与网友交流时明确提出“网络问政”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持续探索通过互联网有效听取民意、汇集民智、排解民怨的方法和途径,开辟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更好交流的全新平台。
2.结合案例分析,公众应如何对待网络信息。(5分)
答:网络言论的开放,使得人人都可以从一名受众变成消息的传播者,而夹杂在各种消息中的谣言,由于普遍具有刺激感官、夸大其词的效果。同时相信谣言的收益又比不信谣言的收益更大,所以被不明真相的网友所相信。因此,公众如何科学地对待网络信息,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及政府形象的一个关键环节。对待网络信息,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看是否有来源,源头的公信力强不强,尤其是现在网络传播十分便捷,应该自己先思考一番,消息是否有不可信之处。
②以捍卫真相为准则的媒体人,应理性对待网络谣言,不能背离自己的职业初衷,更不能为了眼前利益抛弃新闻工作者的本真,盲目行走在路上。
③对于公众来说,对于每一条信息的出现,我们都应理性的、严肃的、全面的、具体的、发展的看待。
三、作文
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月活动意见》指出当前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弘扬雷锋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请结合自己岗位以“雷锋精神在岗位”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议论文。
答:
雷锋精神在岗位
(文章来自网络)
雷锋,这个50年前就响彻中国大地的名字,历经风雨沧桑、社会变迁,今天依然在无数中国人心中具有沉甸甸的分量,而名字背后蕴含着的真、善、美精神内涵仍不失为我们现代人道德行为规范的楷模。在当今思想激荡、观念碰撞、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时代,雷锋精神仍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这种精神指导着我们的实践工作,引领着我们在岗位上踏实前进,激励着我们爱岗奉献的真挚热情。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都在不断发展中与时俱进,并闪耀着它独有的内在价值。雷锋精神就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就是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就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雷锋精神生动地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孕育出一种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崭新的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一名事业单位工作者,我们更要以雷锋精神为准绳,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岗位学雷锋,要学习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精神。雷锋自觉把个人的一切都奉献给党和人民,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和灵魂。这个理想和信念激励着我们要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相联系,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岗位学雷锋,要学习爱岗奉献、自强不息的敬业精神。雷锋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如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雷锋这种对事业无比热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学习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正在做的工作和本职岗位为基本实践平台,以实际行动履职尽责,埋头苦干,锐意进取。
在岗位学雷锋,要学习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雷锋克己奉公,视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本色,始终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对待同志就像“春天般的温暖”。这种高尚品德,是雷锋精神最感染人激励人的地方。我们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从点滴入手,从小事做起,自觉提升个人品德修养。
雷锋曾经发出直抵人内心良知的叩问:“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片土地?……你既然活着,你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他的所作所为正是践行这些文字的最好例证。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我们更要坚持不懈地弘扬雷锋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让雷锋的理想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焕发出更加出色的光彩。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997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9 08:29 , Processed in 0.19411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