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年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20:3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61745.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目录
第1章 引 论
 1.1 考点难点归纳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2.1 考点难点归纳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3章 效用论
 3.1 考点难点归纳
 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4章 生产论
 4.1 考点难点归纳
 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5章 成本论
 5.1 考点难点归纳
 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6章 完全竞争市场
 6.1 考点难点归纳
 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7章 完全垄断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
 7.1 考点难点归纳
 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8章 寡头市场与博弈论分析
 8.1 考点难点归纳
 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9章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9.1 考点难点归纳
 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10章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10.1 考点难点归纳
 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11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11.1 考点难点归纳
 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内容简介                                                                                            
  高校考研专业课的历年试题一般不对外公布且不提供答案,虽然各大高校一般不指定参考书目或所指定的参考教材各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很多考题也是大同小异。我们参考西方经济学权威教材和相关资料,收集和整理了众多高校历年考研真题、典型试题,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作为一本详解高校历年考研真题与典型题的复习资料,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1.难点归纳,简明扼要。每章前面均对本章的考点难点进行了整理。综合众多参考教材,归纳了本章几乎所有的考点,便于读者复习。
  2.题量较大,来源广泛。主要选自100余所高校的历年考研真题、名校题库以及众多教材和相关资料编写而成,特别收集了部分名校(如北大、人大、中央财大等)最近年份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答。
  3.解答详尽,条理清晰。本书所选部分考研真题有相当的难度,对每道题(包括概念题)都尽可能给出详细的参考答案,条理分明,便于记忆,便于引导考生养成良好的应试技巧和作答思路。人大、中山大学、对外经贸、中央财大和东北财大等名校最近年份部分考研真题,附有高清视频讲解。
  4.突现热点,联系实际。许多试题涉及当前或将来可能突出的热点问题或现象,这类试题的解答都经过精心设计,分析透彻,条理分明。这类题的答案参考了相关期刊论文,完全可当作范文来准备。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圣才考研网每年均根据当年最新考试要求等对本书进行改版升级,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将提示学员下载升级,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一次购买,终身使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1章 引 论
1.1 考点难点归纳
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个体和厂商,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英美等国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中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由于资源相对需求而言的稀缺性,便产生了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人类必须用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来更好满足人类需要的所谓选择问题。选择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1)生产什么(what)以及多少?(2)如何(how)生产?(3)为谁(for whom)生产?(4)何时(when)生产?
从经济资源稀缺性事实出发解决人类经济生活的上述四个基本问题,实际上就是要解决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资源配置和利用方式就是所谓经济体制问题。迄今为止人类经济体制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种类型:一是自给自足经济;二是计划经济;三是市场经济;四是混合经济(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种经济体制)。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是“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以利己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在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化;“完全信息”假设是指经济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情况具备完全的信息,在古典价格分析中往往隐含这点假设,但在经济学的随后发展中这一假设条件被极大地放松了。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各个经济决策主体(如消费者、厂商等)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在均衡状态下,当事人决策的最优化是通过边际分析来实现的。所谓边际,指的是一个微小的增量带来的变化,即高等数学中微分的含义。
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析分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
一、名词解释
1.均衡与非均衡(Equilibrium,Non-equilibrium)[北大1997]
答:(1)均衡一般指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的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此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此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正因为如此,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往往在于寻找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事物变化最终趋于静止之点的均衡状态。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假设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2)非均衡即非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状态。均衡可以分为狭义的均衡和广义的均衡,狭义的均衡一般是指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即各个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的状态。非均衡则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不相等,也就是说在市场不出清的经济状况下,存在着广义的均衡状态,也就是非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状态。非均衡经济理论主要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有阿罗、帕廷金、巴罗、克洛沃、贝纳西、格罗斯曼等。他们的理论观点主要有:①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包括经济主体能够掌握充分的关于市场状况的信息,但现实中,获得信息需要花费成本,因而获得充分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完全竞争的情况普遍存在,如垄断竞争等,应该重点研究这类竞争。②非均衡理论区分了计划数量和现实数量,该理论认为,市场出清的状态仅仅表示市场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相等,而有效数量和计划数量不一定相等。③均衡论认为价格是市场的唯一调节工具,在均衡达到之前,市场中没有交易。而非均衡理论则认为,未达到均衡之前也有非均衡交易的发生。价格信号和数量信号都可以调节市场,并且在短期内数量要快于价格的调整。④存量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数量调整信号。⑤提出经济运行的时滞结构,认为时滞的存在加剧了非均衡状态。⑥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避免。⑦此外,其观点还用来解释经济周期、自愿失业、资源闲置等现象。
2.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 staticanalysis, 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湖南大学2017研;北师大2006研;人行研究生部2002研]
答:(1)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动态分析又被称为过程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经济变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蛛网模型是一个典型的动态分析方法应用的例子。按照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的观点,动态分析方法又可以分成稳态分析和非稳态分析两种。稳态分析承认经济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同时假设变动的比率或幅度为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动的常数。稳态分析与静态分析之间只存在量的差异。非稳态分析则强调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之间的质的差异,这种分析方法认为,由于时间的不可逆性,过去和未来是不相同的。过去的事情是确定的,而未来则具有不确定性。过去做的事情现在无法更改,要改也只能通过今后的步骤加以改变;而现在做的事情,对将来的影响无法确知。依靠过去的经验推断未来,结果常常是靠不住的。所以,为了对不确定的未来进行研究,就需要在动态分析中采用一批专门用来分析不确定性的概念。例如,企业之所以保持一定数量的存货,就是为了预防市场上可能出现的无法预料的变化对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2)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是一种状态分析。以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为例,该模型包括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方程,以及均衡的条件: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当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即参数被赋予确定的数值以后,便可通过求解方程组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数值。这相当于由既定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数值。这种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就是静态分析。
(3)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显然,比较静态分析只是对个别经济现象一次变动的前后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均衡位置进行比较分析,而舍弃掉对变动过程本身的分析。简言之,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对经济现象一次变动后,均衡位置及经济变量变动的前后状态进行比较。
3.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四川大学2006研;杭州大学1998研]
答: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和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从根本上讲,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都同市场机制、价格决定有关。当然,它也研究具有整体意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如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等。但这同样是以单个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为出发点的。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较久,它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剑桥学派和洛桑学派的理论观点演变而来的,像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等,都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些英美经济学家对以完全竞争为条件的剑桥学派和洛桑学派的理论观点进行了修正、补充,从而形成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其中,影响较大的著作有: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1933),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933),希克斯的《价值与资本》(1939),萨缪尔森的《经济分析基础》(1947)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市场机制的某些具体作用形式方面,提出了一些能够反映商品数量关系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不理解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就无法正确理解社会的整体经济活动。
4.稀缺(scarcity)[安徽大学2016研;中央财大2000研]
答: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从稀缺性出发,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和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等)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同时,对稀缺资源的认识应从动态的观点来认识。
5.经济人[南京财经大学2015研;中央财大2005研;中南大学2005研]
答: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利益。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这种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6.规范经济学[南京财经大学2015研]
答:规范经济学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的基础之上的理论经济学。它研究经济事物应该如何运行,而不考虑经济事物的实际运行状况,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为个人或政府实现某种目标提供行之有效的行动方针和政策处方。简言之,规范经济学的目的是对经济体系的运行做出价值判断,回答是“好”还是“不好”的问题,并提出“应该怎样”的问题。凡陈述应该怎样的命题,成为规范命题,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征收累进所得税,并用于社会福利事业,这会使收入分配趋向平均化,属于实证命题;政府是否应当征收累进所得税则属于规范命题。又如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现状和原因的描述属于实证经济学;而规范经济学要说明通货膨胀和失业哪一个更坏,应该把消除失业和防止通货膨胀哪个摆在优先地位等,规范性命题是否正确合理,无法单纯诉诸事实来检验。
二、简答题
1.你如何理解“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理性行为的科学”[北师大2007研]
答:(1)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某些具有稳定行为的科学,它对人的行为的研究不同于其他一些行为科学,它以一些基本的假设行为作为其分析经济问题的出发点。经济理性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假设,或经济人假设。
(2)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
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的非经济利益。
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3)经济理性主义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经济学理论之中。因而现代经济学可以理解为研究人类理性行为的一门科学,尤其是研究人们如何在稀缺的资源约束下进行理性选择的一门科学。
2.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以哪些假设条件为前提?[中南财大1997研]
答:(1)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其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和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因此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2)微观经济理论的建立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作为前提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和所要建立的模型的不同需要,假设条件存在着差异。但是,在众多的假设条件中,至少有两个基本的假设条件:第一,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这个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经济人”的假设条件。“经济人”被视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第二,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这一假设条件的主要含义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或经济变量)具有完全的信息。例如,每一个消费者都充分地了解每一种商品的性能和特点,准确地判断一定商品量给自己带来的消费满足程度,掌握商品价格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等,从而能够确定最优的商品购买量。
3.解释经济活动的流量指标与存量指标,并给出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人行研究生部2001研]
答:(1)存量和流量(stock andflow)指与时间有关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存量是一个静态的量,是和一定的时点相联系的量。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存量与流量的划分,对于理解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变量的关系及其特征和作用至关重要。例如在财富与收入这两个经济变量中,财富就是一个存量,它是某一时刻所持有的财产;收入是一个流量,它是由货币的赚取或收取的流动率来衡量的。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广泛使用的分析方法。存量分析就是对一定时点上已有的经济总量的数值及其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流量分析则是对一定时期内有关经济总量的变动及其对其他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宏观经济学的总量分析中,既可以从存量着手,也可以从流量着手。
(2)存量与流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是:流量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而存量则是在某一时点上测度的,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其联系是:流量来自存量,如一定的国民收入来自一定的国民财富;流量又归于存量之中,即存量只能经由流量而发生变化,如新增加的国民财富是靠新创造的国民收入来计算的。
存量和流量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是与增量联系在一起的。增量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系统中保有数量的变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两个公式表示:①增量=流入量-流出量;②本期期末存量=上期期末存量+本期内增量。
4.简述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内蒙古财经大学2017研;中南大学2016研;北京交通大学2015研]
答:微观经济学既对付实证问题,也对付规范问题。实证问题涉及到解释和预测,规范问题研究应该如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经济学重要的分析方法。
(1)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它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其中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2)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
(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区别可归纳为以下三点:①规范分析在研究经济事物的同时树立一个判别标准,以便能对分析结果做出好与坏的判断。而实证分析则只对经济运行过程本身做出描述,并不做出好与坏的判断。②二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规范分析要说明经济事物是否符合既定的价值标准。实证分析则要解决经济“是什么”的问题,要研究经济变量的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并对未来做出预测。③规范分析没有客观性,其结论受到价值标准的影响;实证分析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其结论可以接受事实的验证。尽管有上述区别,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二者之间仍相互联系。规范分析以实证分析为基础,而实证分析则以规范分析为指导。实证分析的结果往往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最终目标,而规范分析的结论往往又是实证分析的出发点。
5.试概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并说明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华中科大2005研]
答:(1)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市场经济中的单个消费者(或称家户、家庭)和生产者(或称厂商、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消费决策或生产决策,来说明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进而说明稀缺性的资源如何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目的是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价格机制。因此,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其一,经济行为个体是进行自由的、分散化决策的理性经济人,即消费者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生产者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其二,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
微观经济学从这两个基本假定出发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就构成了它的主要内容,具体地,它包括:①供求规律;②消费者行为理论,它构成消费品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③生产者行为理论或厂商理论,它构成消费品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④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或分配理论;⑤一般均衡理论;⑥福利经济学;⑦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对单个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而这三个层次都与价格因素有关:
①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它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这里面都涉及价格问题,对消费者来说,其消费必须考虑到自己的预算约束问题,预算约束问题使消费者不得不考虑自己所要消费的产品的价格水平是否可以接受。对生产者来说,他的生产决策也必须考虑到产品当前的价格问题,高价格会使其增加投资,增加产量;低价格会使其减少投资,减少产量。
②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问题。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是作为单个市场中所有的消费者和所有的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在第二个层次中,价格是核心。
③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这种决定是作为所有单个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单个市场的核心是价格,那么多个市场的核心仍然为价格。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可以通过图1-1描述。
图1-1实际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鸟瞰图,从图1-1可以看出产品市场均衡与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是微观经济学中市场均衡的核心。而这个市场均衡与否的杠杆就是价格,通过价格可以使一个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一个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是通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来决定的,这就必然涉及到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问题。需求曲线就是消费者行为的一种体现,在这条曲线上表示了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所愿意并且能够消费的产品数量,这个产品数量就是保证其效用最大的数量。对于供给曲线而言,这条曲线表示了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所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产品数量,这个产量就是保证其利润达到最大的产量。因此,价格在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决策中是至关重要的。

图1-1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
通过图1-1还可以看出,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所决定的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和生产者的要素需求,而产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所决定的价格决定了生产者的产品供给和消费者的产品需求。正是价格最终使整个微观经济学得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微观体系得以顺利流转。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配置是指把现有资源用于生产可供人们消费的物品或劳务的过程。由于资源在任何经济社会中都是稀缺的,因而资源最优配置的机制必须决定资源用于何种物品的生产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率的生产。另外,在资源的所有权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资源将是获得产品的唯一途径。所以,资源配置问题就是决定经济社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从而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①“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既定的资源来生产哪些产品,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下,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也就是说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分配到用于生产该商品的资源就越多,市场上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
②“如何生产”取决于厂商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一种产品的生产可采用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有效率高低之分。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所以采用效率高的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理性的厂商将选择要素的最优组合,以实现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或成本既定时产量最大的目标。
③“为谁生产”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厂商使用要素所有者的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构成了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而这些收入又成为作为消费者的要素所有者获得消费品的基础。所以,决定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也就决定了社会产品的归属。
以上经济社会中面临的中心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市场价格的自由波动来实现的。
6.什么是经济学中的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各举一个微观经济学的例子说明这两种分析。[人大2012研]

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是经济学的三种分析方法。由于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寻找均衡状态,所以应该从研究均衡状态的角度来区别和理解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这三种分析方法。
(1)静态分析是指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例如,在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当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中的外生变量被赋以确定的值后,即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给定的情况下,二者的交点即为均衡点,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此时的数量为均衡数量,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均衡点不再发生变化。这就是静态分析方法。
如图1-2所示,D线是需求曲线,S线是供给曲线。两者相交于E点,所以E点表示该商品达到供求均衡点,E点对应的价格P0为均衡价格,对应的产量Q0为均衡产量。此时,市场出清。

图1-2 均衡价格的确定
(2)比较静态分析是指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例如,在上述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当外生变量被赋以不同的值后,由此得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不同的,即当外生变量的变化使得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时,均衡点的位置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新旧均衡点的分析比较就是比较静态分析。

图1-3 需求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如图1-3所示,原先商品市场的均衡点为E1,即均衡价格为P1,均衡数量为Q1。如果需求从D1增加到D2,均衡点就会从E1点移动到E2点,于是,均衡价格上升到P2,均衡数量增加到Q2;反之,如果需求从D1减少到D3,均衡点就会从E1点移动到E3点,于是,均衡价格下降到P3,均衡数量减少到Q3。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6174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9 07:26 , Processed in 0.09553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