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考研心理学大纲增补内容(转载知识宝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terren 发表于 07-8-11 20: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补充

作者: tangmm    时间: 2007-8-10 04:07 PM     标题: [连载]08新大纲增补内容(欢迎大家来补充)!

刚看到论坛上发布的08年心理学统考新大纲,对照去年的以及自己的复习情况粗略的看了一遍,普心的改动还是挺多的,于是乎开始查缺补漏,知识点一个一个的找,把我现有的参考书都拿出来翻看,还真找到一些,发上来大家分享一下,方便资料不全的同学参考。

这工作很辛苦,希望大家能来支持,都来补充,集合众人之力,增进复习效果!
好了,唠叨就到这里,开始正题:

[心理学统考08新大纲补充] 01、注意的生理基础和外部表现

北京大学出版社《普通心理学》孟昭兰主编

第159页  (二)注意的生理基础和外部表现

注意就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是以定向反射为基本机制的。定向反射是由周围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出现、消失、增强、减弱及性质上的变化,都会引起定向反射,但若刺激持续作用或多次重复,定向反射则会消失。因此,可以说,定向反射是对新异性事物的反映。定向反射发生时,伴随着许多身体反应,如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肢体血管收缩而头部血管舒张,手掌皮肤电阻降低,皮层进入兴奋状态,等等。

脑干网状结构对注意的唤醒和保证注意的选择型功能有重要的作用。如果网状结构受到损伤,不但信息不能传递,而且使皮层紧张度急剧下降,有机体陷入昏迷状态,注意严重失调。脑的边缘系统既是调节皮层紧张度的机构,也是对新旧刺激物进行选择的机构。如果这部分受到损伤,将引起整个行为选择的破坏。

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是大脑皮层,这里是注意的最高中枢,它不仅对皮层下组织起调节、控制作用,而且起着主动调节行为、对信息进行选择的重要作用。具体的说,注意是某动因引起的一种大脑皮层上的优势兴奋中心的负诱导。当刺激作用时,大脑皮层上有关刺激作用的相应部位便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中心对其周围区域的皮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一个兴奋点诱导其周围产生抑制,称为负诱导。正是负诱导过程使人更集中、更清楚的反映引起这一优势兴奋中心的那些刺激,这就是注意过程的机理。
--------------------------------------------------------------------------------
作者: tangmm    时间: 2007-8-10 04:33 PM

[心理学统考08新大纲补充] 02、注意的品质

北京大学出版社《普通心理学》孟昭兰主编
第161页  (四)注意的基本品质

1、注意广度

主语广度也就是注意的范围,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一项最早的研究是这样的:抓一把黑豆撒向一个黑色背景上的白盘子中,当然只有部分黑豆落在盘子内,其余的都落入黑背景中去了。待盘中的黑豆刚一稳定下来,要被试立即报告盘中有多少黑豆。一千次试验结果表明:当盘中黑豆多至5个时,报告开始出错;到8至9个时,错误估计的次数尚不超过50%,多余8、9个时错误率大增,且都倾向于把黑豆数量低估。由此可知,视觉的注意广度大约是“7 +/-2”。当然,对于不同对象,广度不同。彼此不相关的外文字母注意的广度只有4~6个。此外,被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注意的广度也越大。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性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注意对象上。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它可以用一定时间内工作效率的变化来表示。
由于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不变,总是有间歇地加强和减弱,因此注意力也表现出时高时低的周期性变化。这叫做注意的起伏现象。这种现象即使在相对稳定的注意中也是存在的。
注意的稳定性也受许多条件的影响,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刺激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确定性,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对活动结果的了解以及个体本身的身体状态和情绪、态度等。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注意分配是实际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比如,学生上课时需要边听讲边记笔记,他必须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活动上。然而,对注意进行分配是有条件的。它要求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起码在几种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不熟悉的。此外,注意分配与刺激的性质也有关。通常,人们是在不同的感觉道间分配注意,如边听边写,边吃边看,边走边说等。如果两种任务要求用同一类心理操作来完成,则出现注意分配困难。如一边背诵一边听讲,必然顾此失彼,至少有一方面的活动要受到影响。
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这叫注意的转移。注意转移的质量与速度依赖于前后活动的性质和人对前后活动的态度。如果人们觉得后面的活动有趣,便很容易转移,反之则困难。
注意转移与分心不同。转移是任务的要求,随整个当前活动的改变而改变。分心是指注意偏离了当前进行的活动,背离了活动的要求,是由于任务无关的刺激的干扰引起的,是注意的一种障碍或缺陷。
--------------------------------------------------------------------------------
作者: tangmm    时间: 2007-8-10 04:49 PM

[心理学统考08新大纲补充] 03、感觉现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普通心理学》孟昭兰主编
第90页 第三节 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感觉融合、感觉的相互作用


个人意见:这一部分就是把视觉、听觉等其他感觉中分别讲到的现象归纳起来,统称为感觉显现,不算新增内容,只要掌握了每种感觉的代表现象,就可以理解所谓的感觉现象的提法了!

[ 本帖最后由 tangmm 于 2007-8-10 04:54 PM 编辑 ]
--------------------------------------------------------------------------------
作者: tangmm    时间: 2007-8-10 05:04 PM

[心理学统考08新大纲补充] 04、知觉的组织原则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认知心理学-第四版(上册)》
第37页  知觉组织

格式塔理论家提出了知觉组织的几项原则,包括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闭合律和协变律。这些原则有助于图形——背景分割。格式塔理论家试图通过大脑中的电场力来解释视觉组织现象,但没成功。格式塔理论家只是对直觉现象进行描述而不是解释,同时也不准备去准确定义一个简单的知觉组织的意义。知觉要素组织发生在加工较早期阶段的假设可能是不正确的。Restle提出了几种知觉组织可使知觉加工变得较为经济的方式。格式塔理论家注重对线条和形状组织的研究,但Julesz发现知觉组织也受亮度、颜色和颗粒分布的影响。

个人意见:普心中加入了认知的内容。不过也不难,彭版中也有相关内容,在图形知觉部分,没有单列出来而已。况且格式塔的早期理论主要是描述现象,很容易理解。

[ 本帖最后由 tangmm 于 2007-8-10 05:12 PM 编辑 ]
--------------------------------------------------------------------------------
作者: tangmm    时间: 2007-8-10 06:14 PM

[心理学统考08新大纲补充] 05、模式识别


北京大学出版社 《认知心理学》王甦 汪安圣
第46页 第二节 模式识别

所谓模式,是指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当人们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一、模板说
核心思想是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这些袖珍复本即称作模板(Template),它们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了。
二、原型说
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一对一的模板,而是原型,即一类客体基本特征的概括表征。模式识别过程,外部刺激与原型比较,不需要严格的准确匹配,只需近似即可。这意味着只要有相应的原型,新的,不熟悉的模式可以识别。减轻了记忆的负担,使模式识别更加灵活,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特征说
组成模式的元素或成分称为特征(Feature)。特征说认为,模式可以分解为特征。在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认知心理学第四版(上册)》
122页 模式识别

模板理论者认为,刺激是与先前呈现刺激的微缩复本或模板进行匹配。除非我们做一个不合理的假设,即大脑中存在无限个模版来处理各种可能性,否则模板理论似乎很难解释错综复杂的知觉加工现象。
特征理论者强调,任何刺激都由特定特征组成,而且特征分析在模式识别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特征理论都不强调情景效应和期望效应以及特征之间的各种关系。
基于结构性描述的知觉理论能更加充分的解释模式识别。这些理论明确了一个模式内各组成部分的结构性安排。
--------------------------------------------------------------------------------
作者: gongqun    时间: 2007-8-10 10:15 PM     标题: [心理学统考08新大纲补充] 前瞻记忆的实验

前瞻记忆研究

前瞻记忆研究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是指对预定事件或行为的记忆。例如,要记住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买几张邮票或一小时后给朋友打个电话等等,前瞻记忆是相对回溯记忆(retrospective memory)而提出的,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时记忆。回溯记忆是指对过去已发生过的事件或行为的记忆,如关于早饭吃过什么或昨天看过的演出有哪些节目的记忆,这是传统记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70年代以前,涉及前瞻记忆的研究仅把它作为记忆任务的一种,没有独立出来成为和回溯记忆互补的一个记忆研究领域。70年代开始,人们对自Ebbinghaus以来的记忆研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近百年来传统的记忆研究并没有解决有关记忆的真正重要的问题,不少人对记忆研究没有走入生活、指导生活的状况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在这种时代精神的召唤下,涌现出了诸如自传体记忆、证人证词记忆、闪光灯记忆等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记忆课题,前瞻记忆是其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并在近年成为记忆心理学的热点问题。有关前瞻记忆的研究论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并深入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在认知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中都能看到对前瞻记忆日益浓厚的研究兴趣。
目前,前瞻记忆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前瞻记忆的方法论探讨;(2)影响前瞻记忆的因素;(3)前瞻记忆的神经心理学研究;(4)前瞻记忆的认知加工机制等。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前瞻记忆的研究方法
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有很大不同,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瞻记忆任务包括两种成分,一种是自发启动先前意向(intention)的前瞻成分,另一种是对意向内容进行提取的回溯成分,前者是回溯记忆没有的,被试既可以忘了前瞻成分而记得回溯成分,也可以相反。其次两者的储存不同,对于同样的记忆内容,如遇到某一单词就按某一反应键,作为前瞻记忆任务比回溯记忆任务处于更高的激活水平,更容易记忆和提取。实验研究也显示对于正常被试两者的测验成绩无关或相关很小。此外前瞻记忆的特殊性还来自它和人们的社会交往有更为密切的关系,而不仅是个人的认知问题。
由于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之间存在的差异,前瞻记忆在研究方法上与回溯记忆有所不同。早期有关前瞻记忆的研究带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不同于传统的记忆实验法,而是要求被试完成问卷,或在需要交回的问卷某处写上日期和时间,让被试保存记忆失败的日记,以及在某个特定的时间邮寄明信片或打电话给实验者,进一步的技术还有摸拟服药片任务,即让被试带回去一个小盒子,每天定时揿盒上的按钮,里面的装置自动记录时间;让孩子们把冰鞋带到学校;对电影协会考察将要看到的电影的名字等等。这些方法都不能严格控制和评估被试使用记忆策略,也不能控制被试虽然记得某个要执行的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履行等问题;因此在方法上是有缺陷的。
七、八十年代关于前瞻记忆的实验研究进行了许多尝试,但未能找到令人满意的范式。1990年Einstein和McDaniel发展了一种前瞻记忆实验室研究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实验开始时告诉被试短时记忆(回溯记忆)任务;接着告知前瞻记忆任务,即在完成一系列短时记忆任务时若碰到某个特定的单词(靶事件)就按下反应键;短时记忆任务开始执行前要求被试先完成一些干扰任务,以避免前瞻记忆任务保存在工作记忆中,并产生一定程度的遗忘;然后才执行嵌有规定靶词的短时记忆任务;最后根据按下反应键的正确率评估前瞻记忆任务的执行情况。其后的实验研究大都采用这种范式,不同的只是前瞻记忆任务、干扰任务、靶事件及所嵌入的回溯记忆任务的形式与内容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作了相应的变化。如前瞻记忆任务可能是简单地写一个词或作一个记号,也可能是完成某一动作;干扰任务采用喜爱程度评估或面孔再认等;靶事件可能是一个动作、一个符号甚至一个特定的间隔和顺序;回溯记忆任务则可能是阅读文章或短时记忆等。这种范式操作性强,各个变量的影响已较为人所熟知,非常适合基于事件(event-based)的前瞻记忆任务,即有外部线索可以引导提取先前意向的任务;对基于时间(time-based)的任务,如半小时后开会,提取过程没有外部线索引导而需要自己启动,则较难操作,现场情景摸拟法则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影响前瞻记忆的几个因素
前瞻记忆产生于人们对应用研究及人类自身的关注,影响前瞻记忆的因素与如何有效地提高前瞻记忆一直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1提示物、靶事件和情境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前瞻记忆能否顺利进行常取决于合适的提示物、靶事件和情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老年人)外部提示物如日历、闹钟和放在显眼处用于帮助回忆的物体比内部线索如心理演示、生物钟更常使用。醒目的和不熟悉的提示物、靶事件更容易提高前瞻记忆表现,但提示物并不总是会起作用,有效的提示物应能加强或激活靶事件和意向之间的联系。
2年龄因素在前瞻记忆中的作用
一般认为,老年人在完成前瞻记忆任务时会表现出更多的困难,因为它涉及到较多需要自我启动(self-initiated)的提取过程。但Einstein和McDaniel的经典实验表明,年龄对回溯记忆任务有较大影响,却并不降低前瞻记忆测验的表现,这可能是由于实验采用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有外部线索可以引导提取先前形成的意向,如果采用基于时间的任务,则前瞻记忆能力将随年龄增大而下降。儿童对自己的前瞻记忆能力往往估计过高,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元记忆水平较低,即使认识到提示物会帮助他们记住前瞻记忆任务,也常常找不到有效的提示物。
3其他因素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集中注意的前瞻记忆成绩一般要好于分散注意,但也不尽然,任务自身的特点或许是主要原因。保持间隔,即形成意向到执行意向所要求的行为之间的时间长短会影响前瞻记忆表现,中间是否插入其它任务也会产生影响。人格和前瞻记忆能力也有关,Searleman和Gaydusek发现A型人格(个性中有时间观念强,争强好胜,关注最后期限及持完美主义观点等)比非A型的人前瞻记忆表现要好。另外,动机和情绪对前瞻记忆也会有影响,而一件重要的任务显然比不重要的更容易被记住和执行。
前瞻记忆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1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一定程度上相互独立
Bisiacchi对70岁左右的正常被试的因素分析发现正常被试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没有显著相关,在更老的被试中才表现出较强的联系。一般认为,前瞻记忆中的回溯记忆成分相对较少,也就是说记住执行未来的行动需要很少的回溯记忆能力。当假设实现前瞻记忆需要除回溯记忆之外的大量其它过程,而所需的回溯记忆资源只要稍高于一个相对较低的阈限,那么正常被试的前瞻记忆任务所测的将主要是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的不同过程。
2前瞻记忆损伤,回溯记忆可以正常
Shallice和Burgess报告了3个额叶损伤的患者,他们在传统的测验中没有明显的执行困难和回溯记忆能力的损伤,在日常生活中却都表现出没有自发组织性,进一步的前瞻记忆测验表现同样很差。困难在于不能形成恰当的意向并在恰当的时候激活它们,究竟是在哪一个阶段还不明确,然而3个患者提供的重要证据显示,明显的前瞻记忆问题(至少在复杂情境中)并不必然是由回溯记忆引起。
3回溯记忆受损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Burgess和Taylor研究了30个脑损伤患者回溯记忆能力不同程度受损对前瞻记忆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控制组中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关系很小或没有关系,而回溯记忆损伤的经典遗忘综合症患者中,两者相关较为显著。
根据以上分析,前瞻记忆需要回溯记忆一定程度的参与,严重的遗忘症患者会在前瞻记忆任务中表现较差,但在前瞻记忆任务中表现较差的并不一定是遗忘症患者。另外,经典的失忆症患者和轻微的痴呆症都表明,习惯性事件的记忆和非习惯性事件的记忆其中之一损伤并不必然影响另一个,这种情况对于前瞻记忆同样成立,可见,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构成复杂的记忆多重系统。
前瞻记忆的认知加工机制探讨
1熟悉-提取机制
实验研究表明前瞻记忆类似于回溯记忆中的再认,都是概念驱动,这提示可以借鉴再认的熟悉-提取机制理解前瞻记忆过程。再认包括熟悉和提取两个过程,熟悉过程可以提醒想起有某事要做,较高的熟悉值产生一个直接提取关于项目意义的信息,较低的熟悉值将被拒绝对该项目的搜索,处于两者之间的值将启动恢复项目信息的提取过程。这个机制可以解释高频和低频靶词对前瞻记忆任务的不同影响,多次呈现一个词可以增加它的熟悉值,但熟悉值的大小正比于相对基线熟悉度(baselinefamilarity)增加的比率而不是增加量,基线熟悉度代表任务开始前对靶项目的熟悉程度,低频靶低于高频靶,所以呈现同样的次数后低频靶的熟悉值将大于高频靶。前瞻记忆任务中,指导语和后来的呈现都增加了靶项目的熟悉值,当熟悉值足够大时就会启动对该项目相关信息的搜索,提取意向,进而执行意向所要求的行动。熟悉值增加与靶项所在的语境无关,是否识别出一个项目为靶项与增加该项目的熟悉程度没有必然关系,靶项目的熟悉值可以在其它情境(非测验过程)中增加,并同样有利于前瞻记忆表现。另外,在靶项附近增加阈下呈现,也会提高前瞻记忆成绩。
熟悉-提取机制的困难在于虽然低频靶词和较高水平编码的靶词都可以提高前瞻记忆表现,如同它们提高再认成绩一样,但这些效应仅限于再认中的回忆判断,而对知道判断(自动的熟悉性判断)没有明显提高,由于回忆判断总要和提取成分相联系,所以这些效应在前瞻记忆中的运作机制还难以评估。
2自动激活机制
当接受一个前瞻记忆任务后,被试形成关于靶线索-行动联系的编码,当这个编码从工作记忆中消失后就处于一种特殊的阈下激活状态,这种状态对后来呈现的靶事件更加敏感,使之更容易留下痕迹,并进一步加强了靶线索-事件的联系,当这个联系提高到阈限以上时便进入意识,使被试注意到所呈现的靶线索,并从靶出发沿着靶-行动的特殊路径自动扩散。激活的水平依赖于特殊路径的强弱和与靶相连的其它路径的数量,对于以前有许多联系的靶词,靶-行动联系的激活将非常有限,但只要接收到的刺激足以克服以前形成的其它联结的激活,就可以实现对先前意向的提取。高频靶词由自动激活引导的靶-行动联结常弱于以前形成的众多联结,所以较难进入意识,而低频靶词以前形成的联结较少,靶事件更容易产生成功的激活。此外,激活扩散机制还可解释影响前瞻记忆表现的许多情况,如靶项非常醒目或特殊,保持时间较短,以及分散注意等等,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机制


[ 本帖最后由 gongqun 于 2007-8-10 10:17 PM 编辑 ]
--------------------------------------------------------------------------------
作者: tangmm    时间: 2007-8-11 06:57 AM

[心理学统考08新大纲补充] 06、错觉产生的原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168页  三、错觉理论

一、眼动理论
二、神经抑制作用理论
三、深度加工和恒常性误用理论

注:这部分大家都有的这个版本的书上就有,只是去年的大纲没有列出而已,内容不多,看看就行了。
--------------------------------------------------------------------------------
作者: tangmm    时间: 2007-8-11 07:56 AM     标题: [心理学统考08新大纲补充] 07、感觉记忆的特征

北京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孟昭兰
第188页 三、感觉记忆的特点及功能

一、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过任何心理加工的,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完全按特征的物理刺激编码,并按感知的顺序被登记,因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各种感觉的后象就是这种感觉记忆的不同表现。
二、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极短
外界信息在感觉记忆中的保持是短暂的,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约0.25~1秒,声像记忆虽超过1秒,但也不长于4秒,说明信息消失的速度很快,这一特点对信息加工来说极为重要。因为外界信息处于迅速变化状态,感官登记的信息若不尽快地被选用或抹掉,就会同新输入的信息混杂,从而丧失对最初信息的识别。可见信息的瞬间登记和急速消退是使感觉记忆保持高度效能的条件。虽然信息在感觉记忆阶段停留的的时间极短,但足以使人的认知系统对它们进行各项操作加工了。
三、记忆容量较大
各种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储存量都大于可被利用的信息量,几乎进入感官的所有信息都能被登记。记忆容量的大小由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点决定,一般认为图像记忆的容量为9~20个比特。
四、感觉记忆痕迹容易衰退,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都是未经过心理加工的信息,是尚未受到意义分析的信息,被登记的信息只有受到特别注意或模式识别,才能转入短时记忆,并在那里赋予它意义,否则就会很快衰退而消失。
--------------------------------------------------------------------------------
作者: tangmm    时间: 2007-8-11 08:29 AM     标题: [心理学统考08新大纲补充] 08、短时记忆的特征

北京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孟昭兰
第191页 三、短时记忆的特点

一、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
有人把短时记忆比作电话号码式记忆。美国的彼得森夫妇做了有关实验,证明在无复述条件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很短,约5~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得不到复述将迅速遗忘。
二、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2
短时记忆的容量又叫记忆广度。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被试能回忆的最大数量。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提出记忆的广度为7+/-2。他还提出组块的概念,即由若干个较小的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短时记忆以组块为单位进行加工。
三、短时记忆的信息可被意识到
信息在感觉通道内是被自动地登记下来的,内容不易为人们所意识。只有对感觉信息给以格外地注意或进行模式识别,并赋予一定意义时,才能被意识到,此时信息已转入短时记忆,正处在人们当前的意识中。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静态的记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内容,如果不是有意义地回忆,也不能被人意识到。
四、短时记忆的信息通过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的时间既短又易受干扰,只要插入新的识记活动,阻止复述,信息很快会消失,而且不能恢复。如果通过内部言语形式默默地复述,可以使即将消失的微弱信息重新强化,变得清晰稳定,再经精细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中加以保持。那些未经复述的信息或超容量的信息则随时间的流逝而自然衰退被遗忘。可见,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
作者: tangmm    时间: 2007-8-11 03:46 PM     标题: [心理学统考08新大纲补充] 09、遗忘

1、遗忘的含义
2、遗忘的曲线
3、遗忘理论
4、影响遗忘的因素

注:这部分07大纲上有,作为长时记忆的一部分,08大纲上改变了目次位置,单列出来与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等并列。彭版普心上讲的基本够全面,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华师版认知。
--------------------------------------------------------------------------------
作者: tangmm    时间: 2007-8-11 04:25 PM     标题: [心理学统考08新大纲补充] 10、概念的形成与掌握

彭版书中关于概念形成的定义:是指个体掌握概念本质属性的过程。
并指出实验室研究自然概念不可能,所以设计并研究人工概念,之后阐述了人工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以及概念形成的策略(4种07年考了选择题)。

新大纲中增加了概念的掌握。
北大孟版书中对于概念的形成与掌握的阐述:
对于概念的历史发展,成为概念的形成。例如,在原始社会,人们以物体的具体数量标志“数”,一定的数量等同于一定量的具体实物。数概念是在长期的生产和交换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和知识文化的进步,概念的内涵在不断地得到发展、修正和丰富。
人类个体通过语言工具,从成人那里继承由概念所负载的人类历史的知识和经验。个体学会这些历史成果的过程,称为概念的掌握。个体掌握概念的过程,粗略地可分为下列3级水平:
一、对直接印象的概括是最初级的概括
二、对事物具体特征的概括是幼儿概念掌握的特点
三、对事物的一般特征的概括是介于对事物的外部特征和抽象属性之间的一级概括
人工概念形成试验+假设检验理论

另外,08大纲中取消了概念结构的条目,但是还可能在长时记忆的储存中考到(参考北大孟版长时记忆内容)。
--------------------------------------------------------------------------------
作者: tangmm    时间: 2007-8-11 05:23 PM     标题: [心理学统考08新大纲补充] 11、创造性思维

07大纲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08大纲中替换成了两条: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我手里有的普心书都没找到这个提法,但是在北师版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第352页 中有如下阐述: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在个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华莱士在1926年提出四阶段论:1、准备,即搜集信息的阶段。2、沉思,即处于酝酿状态。3、灵感或启迪,即突然涌现出问题解决办法。4、验证,即检验各种解决办法。华莱士的四阶段论具有相当的影响,更多地是被引作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的阶段,这四个阶段较好的反应了问题解决的几种不同的认知状态。
三、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个特征。
(彭版书中有详细介绍,只是没有提做特点。)
沙发
djeff99888 发表于 07-8-11 20:3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terren 的帖子

顶啊
LZ是个好同志了
板凳
luquejoaquin 发表于 07-8-12 01:04:47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没买到大纲 。。
地板
jane83 发表于 07-8-12 08:44:25 | 只看该作者
thank you!
5#
cainezhou 发表于 07-8-12 08:49: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纲正在买的过程中。
6#
vv2yy 发表于 07-8-12 09:47:3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好人,辛苦辛苦
7#
635735539 发表于 07-8-12 10:01:4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
兄弟顶啊
8#
qinjialang 发表于 07-8-12 10:33:08 | 只看该作者
我大纲也没买到,不过还是谢谢了。
9#
jenny 发表于 07-8-12 10:57:33 | 只看该作者
真实好人啊,谢谢拉
10#
xiaopenzi 发表于 07-8-12 11:09:18 | 只看该作者
辛苦辛苦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5 19:28 , Processed in 0.11547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