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日.....(慢慢人生路!)

[复制链接]
21#
 楼主| yuanyuxin 发表于 07-9-25 00:20:29 | 只看该作者
9月24日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诞生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别号清远道人。1550年9月24日生于江西临川。他自幼天资聪敏,21岁中举人。在他进京考进士时,因不愿陪同宰相张居正的儿子赴考,以致落第。直到张居正死后第二年,34岁的汤显祖才得中进士。

  汤显祖生活的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明王朝已进入极为腐朽的时代。朝廷派出的救灾大员饱受地方官贿赂反而得以升迁。于是,担任南京礼部主事的汤显祖毅然上疏,抨击朝政,这就是震惊朝野的《论辅臣科臣书》。由于汤显祖揭露了明朝的黑暗政治,指责明神宗朱翊钧,抨击了宰相申时行,而被贬为广东徐闻(雷州半岛)典史。后来汤显祖迁为浙江遂昌知县,深受当地人民爱戴,但遭到统治集团嫉恨,终于在万历26年被罢官回家。从此,他绝意仕途,隐居故里,直到1616年逝世。

  汤显祖毕生从事写作,一生作品很多,有诗、文、赋、曲等,但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影响较大的有传奇五种:《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紫箫记》。前4种合称为“临川四梦”,其中最有名的是《牡丹亭》。汤显祖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牡丹亭》写少女杜丽娘不甘闺中寂寞,私去花园游玩,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醒后整日思情感怀,郁郁而死。死后其鬼魂与柳梦梅结为百年之好。汤显祖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与青年爱情的尖锐矛盾,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家庭的冷酷和虚伪,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为追求自由的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当时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表彰烈女的情况下,《牡丹亭》敢于背叛封建礼教,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鲜明的时代意义。《牡丹亭》情节曲折,构思奇特,富有浓厚的浪漫色彩。这个戏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热烈欢迎,甚至“家喻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汤显祖的创作对当时和后世都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汤显祖在西方的声望日高,和莎士比亚一起,被称为东西方对峙的一对戏剧巨星。解放后,对汤显祖及其作品的研究更加深入,其戏剧作品被许多剧团改编演出。江西省还为汤显祖重新修建了墓园,在汤显祖故居“玉茗堂”遗址上建起“玉茗堂剧院”,开设了“汤显祖纪念馆”。


吴樾刺杀出洋五大臣



  1905年9月24日清政府出洋考察五大臣在北京车站被炸。刺客吴樾自己被炸裂胸腹,手足皆断,当场身死。

  吴樾时年仅27岁,安徽桐城人,保定高等学堂学生。1900年至上海、直隶,广交志士,与陈天华、赵声等结为知交,推崇“暗杀”、“恐怖革命”等信念。1905年,利用假期赴京,图谋炸毙铁良,但屡未得手。获知五大臣将出洋后,吴樾潜入北京,9月24日,他抱炸弹登上五大臣的专车,谋炸五大臣。因人多拥挤,车身震动,怀中炸弹爆炸而事败。三大臣中,只有载泽、绍英受轻伤。


中共加强军队中的党组织建设


  1926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二十号通知,就军事组织系统及其与党的关系作出新决定。主要内容有:(一)军委主任应由该地党委员会的一个委员担任,并参加党主席团会议;(二)军事特派员应与党书记发生密切关系,商量工作,并且参加党主席团会议;(三)不在国民革命军中发展党的组织,不设党支部,对于其他军队,也不设党的支部组织;(四)军队中同志的组织,直接归军委或中央军事部管辖;(五)凡在军事范围内介绍入党的同志,除十分秘密只能在中央登记外,应向该地党组织部登记;(六)决定同志做军事工作,应由党决定,并移交军委管理,然后再由军委分配其工作;(七)军队同志关于党的纪律事件,由军事负责人员提交党部执行等等。




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举行


  1930年9月24日,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在上海举行。这次会议是为解决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而召开的。会议在瞿秋白、周恩来等主持下,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对中国革命形势的错误估计,停止了全国总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计划,恢复了党、团、工会的独立组织和经常工作。李立三在会上承认了错误,并离开了中央领导岗位。但由于当时党内斗争着重于个人的责任,而对“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思想实质没有加以清算和纠正,以致党内左倾思想依然严重存在。


中共发出对旧政府工作人员处理指示


  1949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旧人员处理问题的指示。指示指出:“在我新接收的城市中,对旧人员的处理应十分慎重,这些人员,除少数战犯、特务及劣迹昭著的分子以外,一般基本要求是留用。说明旧人员一般地不能用裁撤遣散方法解决,必须给以工作和生活的出路”、“党及人民政府有改造和在工作中养活这些人的责任,这在财政上,必然会有很大困难,而在政治上又十分必要。”指示强调:“除作恶多端严重贪污及依靠门子吃饭的分子等为群众所十分不满者,应予撤职并依法办理外,一般均应予以留用。”指示特别要求:“一切人民政府机关,财经机关,特别是企业机构,均须改变国民党官僚主义效率低下的作风,闲杂人员及庞大的机关应加以精简,举办大的训练班,受训期间照减低后的工资打6折至7折发给,以保证他们及其家属的生活,学习成绩须认真加以考核,量材录用,学习好的尽先录用。”


毛泽东会见蒙哥马利,畅谈接班人的问题


  1961年9月23-24日,毛泽东主席在武汉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很想了解谁有可能做毛泽东的继承人。毛泽东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继承人这个名词不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叫“接班人”好,这是无产阶级的说法,斯大林生前没有公开宣布他的继承人是马林科夫,也没有写遗嘱。马林科夫是个秀才,水平不高。1953年斯大林呜乎哀哉,秀才顶不住,于是乎只好来个三驾马车。其实,不是三驾马车,是三马驾车。三匹马驾一辆车,又没有人拉缰绳,不乱才怪。赫鲁晓夫利用机会,阴谋篡权。斯大林活着的时候,他歌功颂德;死了,不能讲话了,他做秘密报告,把斯大林说得一塌糊涂,帮助帝国主义掀起12级台风,全世界共产党摇摇欲坠。这股风也在中国吹,我们有防风林,顶住了。我们和苏联不同,比斯大林有远见。在延安,我们就注意这个问题,1945年“七大”就明朗了。“八大”通过的新党章,里头有一条:必要时中央委员会设名誉主席1人。必要时谁当名誉主席呢?就是鄙人。鄙人当名誉主席,谁当主席呀?我们的副主席有6个,排头的是谁呀?刘少奇。他实际上就是第一副主席,主持一线工作。刘少奇不是马林科夫。前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改名换姓了,不再姓毛名泽东,换成姓刘名少奇,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来的。以前,两个主席都姓毛,现在,一个姓毛,一个姓刘。过一段时间,两个主席都姓刘,要是马克思不请我,我就当那个名誉主席。蒙哥马利提出,我认识世界各国的领导人,他们很不愿意说明他们的继承人是谁,主席现在是否已经明确,你的继承人是谁?毛泽东说,很清楚,是刘少奇,他是我们党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后,就是他。


[table=96%]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召开


  1962年9月24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主持了八届十中全会。中央委员82人出席会议,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阶级、形势、矛盾和党内团结问题的讲话,提出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再一次批判了所谓“单干风”、“翻案风”、“黑暗风”,提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还批判了小说《刘志丹》,毛泽东说“利用小说反党,这是一大发明”。会议决定成立两审查委员会,分别对彭德怀、习仲勋的所谓“反党集团”案进行审查。会议作出撤销黄克诚和谭政的书记处书记职务的决定,增选陆定一、康生、罗瑞卿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通过了《关于有计划地交流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决定》,还决定加强党的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并且增选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成员。

  全会讨论了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肯定了自九中全会以来贯彻八字方针、加强农业战线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决定进一步进行切实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并讨论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等文件。

  全会发表了公报。《公报》根据毛泽东的观点写到:“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这种阶级斗争是错综复杂的、曲折的、时起时伏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这种阶级斗争,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党内来。国外帝国主义的压力和国内资产阶级影响的存在,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思想的社会根源。在对国内外阶级敌人进行斗争的同时,我们必须及时警惕和坚决反对党内各种机会主义的思想倾向。”

  会上,毛泽东接受了刘少奇的建议,提出:不要因强调阶级斗争放松了经济工作,要把经济工作放在第一位。党仍然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调整经济上。


德国戏剧家席勒诞辰


  伟大的德国戏剧家席勒所创作的《瓦伦斯坦》,是举世闻名的一部不朽的名剧。剧本的主人公瓦伦斯坦,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捷克贵族,中古史上30年战争中神圣罗马帝国的军事统帅。

  1583年9月24日,瓦伦斯坦出生于波希米亚东北部的赫美尼斯村,其家族是德国古老的贵族家庭之一。他的祖父为争取捷克民族独立而参加1547年的布拉格起义,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一世处死。父母都是反对神罗马帝国的新教徒,他自幼受新教家庭的教育。13岁时,父母双亡,他到亲戚家里生活。14岁进古登堡路德学校,尔后转纽伦堡附近的阿道夫新教大学。总之,在青少年时代,他所受的都是新教教育。

  但是,17世纪初,捷克、匈牙利等国家开始了反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瓦伦斯坦却站在哈布斯堡王朝的一边,1604年随着神圣罗马帝国辖下的波希米亚分遣队参与了镇压匈牙利波斯坎起义,受到哈布斯堡王朝和耶稣会的赏识,被哈布斯堡王朝任命为中校。1606年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玛提亚的侍从,他从新教真正变成旧教徒。 1609年,在耶稣会神父的安排下,他与兰德克的富孀结婚。5年后这位夫人去世,瓦伦斯坦继承了她的全部财产,为他以后的军事冒险创造了条件。

  1611年,玛提亚继位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瓦伦斯坦随之进入宫廷。由于他对皇帝极尽忠心,1615年得到首席公爵的头衔。这种荣誉使他更卖力地为皇帝服务。1616年,捷克布拉格爆发了反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30年战争开始。瓦伦斯坦积极参加了镇压捷克的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他用各种手段强占了大片土地,使他家的土地几乎拥有四分之一的波希米亚。1625年,瓦伦斯坦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军事总指挥,为帝国的利益南征北讨,镇压各地民族起义,一时被誉为“皇冠上的第三颗宝石”。他被晋为公爵,世袭领地也空前扩大,财大势大,威震一时。

  但是,1627年以后,他忽而又主张宗教自由,以缓和国内矛盾。这和皇帝的意见不合,皇帝开始疑忌他。最后众叛亲离,于1634年2月25日被部下刺死。












[/td][/tr][/table]



22#
 楼主| yuanyuxin 发表于 07-9-26 00:19:47 | 只看该作者
9月25日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诞辰


  1881年9月25日,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诞辰日。我们纪念任何一位先烈和名人,都是旨在继承和弘扬他们的不朽精神,以激励后人沿着他们所开创的道路前进。为了纪念他,我们有必要重温毛泽东1937年10月19日《论鲁迅》的精彩文章:

  今天我们陕北公学主要的任务是培养抗日先锋队的任务。当着这伟大的民族自卫战争迅速地向前发展的时候,我们需要大批的积极分子来领导,需要大批的精练的先锋队来开辟道路。这种先锋分子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他们是不谋私利的,唯一地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他们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往直前;他们不是狂妄分子,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起着向导的作用。目前的战局只是单纯政府与军队的抗战,没有广大的人民参加,这是绝对没有最后胜利的保障的。我们现在需要造就一大批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到底的先锋队,要他们去领导群众,组织群众,来完成这历史的任务。首先全国的广大的先锋队要赶紧组织起来。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我们要为完成这一任务而苦战到底。

  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尤其在他的晚年,表现了更年青的力量。他一贯地不屈不挠地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在敌人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的环境里,他忍受着,反抗着,正如陕北公学的同志们能够在这样坏的物质生活里勤谨地学习革命理论一样,是充满了艰苦斗争的精神的。陕北公学的一切物质设备都不好,但这里有真理,讲自由,是造就革命先锋分子的场所。

  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他近年来站在无产阶级与民族解放的立场,为真理与自由而斗争。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的远见。他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他在1936年就大胆地指出托派匪徒的危险倾向,现在的事实完全证明了他的见解是那样地准确,那样地清楚。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我们为了永久纪念他,在延安成立了鲁迅图书馆,在延长开办了鲁迅师范学校,使后来的人们可以想见他的伟大。

  鲁迅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斗争精神。刚才已经提到,他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有些不彻底的革命者起初是参加斗争的,后来就“开小差”了。比如德国的考茨基、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就是明显的例子。在中国这等人也不少。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最初大家都是左的,革命的,及到压迫来了,马上有人变节,并把同志拿出去献给敌人作为见面礼。鲁迅痛恨这种人,同这种人做斗争,随时教育着训练着他所领导下的文学青年,教他们坚决斗争,打先锋,开辟自己的路。

  鲁迅的第三个特点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往往是站在战士的血痕中,坚韧地反抗着、呼啸着前进。鲁迅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丝毫不妥协,他具备坚决的心。他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他说,若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溅你一身的污泥。所以他主张打到底。他一点没有假慈悲的伪君子的色彩。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这条疯狗,还没有被我们打下水,我们要一直打到他不能翻身,退出中国国境为止。我们要学习鲁迅的这种精神,把它运用到全中国去。

  综合上述这几个特点,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鲁迅的一生就贯穿了这种精神。所以,他在文艺上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在革命队伍中是一个很优秀的很老练的先锋分子。我们纪念鲁迅,就要学习鲁迅的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中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遗传学家摩尔根诞辰


  生物的遗传性早就被人们认识,并且由此产生了遗传学。遗传学有很多理论学说,主要有两派:一派是米丘林学派,一派是摩尔根学派。米丘林学派的特点是:从生产实践出发,他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在改良和驯化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摩尔根学派的工作,是从理论基础出发,目的是要搞清遗传变异的规律。他们工作的重点放在实验室中,寻找遗传的物质基础和这些物质作用的过程。摩尔根研究确定:遗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创立了基因学说。这是人类遗传学史上的一大进步。

  摩尔根,1866年9月25日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莱克星顿。他曾在肖塔基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学习生物学。1891-1904年担任布林马尔大学动物学副教授。1928-1945年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工学院生物学教授。由于摩尔根在实验生物学和遗传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945年,摩尔根去世。他的主要著作有《实验胚胎学》和《基因论》等。摩尔根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科学事业,他培养了很多学生,他对学生循循善诱,希望他们能超过自己。中国著名科学家谈家桢,就是摩尔根的学生。当谈家桢学成将要回国时,摩 尔根深情而又谦逊地对谈家桢说:“我看到有一个年轻的中国人超过了我,我还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超过我,也超过你。”谈家桢回国后,也象摩尔根一样地培养自己的学生,有一位学生在微生物遗传学研究上取得成果,这个学生的论文发表不久,谈家桢收到摩尔根给他的祝贺信,信上说:“我终于又看到一个年轻的中国人超过了我,也超过了你。值得骄傲的是你亲自接着了超过你的学生。”


俄国劳动解放社成立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1881-1894年),沙皇政府的反动政策和恐怖行为变本加厉。革命工粹派逐渐蜕化为改良主义民粹派。但是,俄国的工人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有些人努力探求新的理论来指导运动,其中最杰出的是普列汉诺夫,他开始研究马克马主义,并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于1883年9月25日在日内瓦建立劳动解放社。这是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

  劳动解放社为自己提出如下任务:把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著作译成俄文,借此在俄国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从理论上分析俄国生活。先后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恩格斯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及《俄国的社会问题》等马克思主义著作。普列汉诺夫自己也写了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如1883年的《我们的意见分歧》和1895年出版的《论一元史观的发展问题》。《论一元史观的发展问题》一书,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了改良主义民粹派的“主观社会学”。这部著作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恩格斯认为这本书能在俄国出版是“一次巨大的胜利”,列宁称赞这本书“培养了一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者。”但是,普列汉诺夫及其领导的俄国劳动解放社没有把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只是在理论上
为社会民主主义奠定了基础,只走了迎接工人运动的第一步。”(列宁语)这个任务是由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完成的。

袁世凯公布内政大纲八条


  1912年9月25日,袁世凯公布和孙中山、黄兴、黎元洪商谈拟定的中华民国“八大政纲”。袁世凯8月邀请孙、黄、黎入京会议,黎元洪因张振武案不敢北上。为了制造和革命党人精诚合作假象以稳定政局、袁世凯通电全国,公布八大政纲条文如下:1.立国取统一制度。2.主持是非善恶之真公道以正民俗。3.暂时收束武备,先储备海陆军人才。4.开放门户,输入外资,办铁路矿山,建置钢铁工厂,以厚民生。5.提倡资助国民实业,先着手农林工商。6.军事、外交、财政、司法、交通皆取中央集权主义,其余斟酌各省情形,兼采地方分权主义。7.迅速整理财政。8.竭力调和党见,维持秩序,为各国承认之根本。

中国工农红军开始第五次反“围剿”


  1933年9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反对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的战役开始。从1933年9月25日至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这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

平型关大战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战。侵入山西北部的日本军队,于1937年9月,向平型关、雁门关一带进攻,企图夺取太原。9月23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林彪、聂荣臻领导下,向灵丘、涞源、广灵之间前进,钳制敌人;三个团于24日夜设伏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的山地。25日7时,日军精锐部队第五师团主力进入伏击地区,八路军预伏部队突然发起猛攻,将敌割裂、包围,经一天激战,歼灭日军3000多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品,取得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胜利。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境内,在它的主峰棋盘陀上,高耸着一座“五壮士纪念碑”,纪念碑上刻着聂荣臻的亲笔题词。抗日战争期间,有五位八路军战士在这里英勇地跳下了悬崖。这五位战士是: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滔滔易水河传颂着战士的英名,巍巍狼牙山铭刻着英雄的业绩。

  1941年9月,日本侵略军对河北省西部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围剿”。25日,驻管头、龙门庄、界安的日伪军3500多人,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分几路向转战在狼牙山地区的晋察冀军区红一团进行围攻。根据对当时敌我形势的分析,部队决定冲出包围,转移到外线消灭敌人。七连担任阻击任务,掩护主力部队、地方机关和当地群众转移。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5人奉命留在最后坚守阵地,拖住敌人。为了给部队和群众转移争取更多的时间,六班牵制着五、六百敌人边打边退,沿着一条羊肠小道,把敌人引向三面是悬崖绝壁的狼牙山主峰棋盘陀。马宝玉率领大家依据棋盘陀一带的险要地形,机智勇敢地同敌人战斗了一天,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山坡上留下了一具具敌人的尸体。当他们打退敌人的第四次冲锋后,按照上级规定的时间,已经胜利完成了牵制和掩护任务。马宝玉带领大家准备撤离,他们刚迈出几步忽然又停住了。他们看到,摆在面前的两条路,一条是大部队转移的路,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赶上大部队,但是这也会把敌人引向大部队;另一条是通往棋盘陀顶峰的路,那上边周围都是悬崖绝壁,再无路可通了。敌人的第五次冲锋又开始了,五壮士毅然决然地向棋盘陀峰顶攀去。敌人疯狂地追了上来,五名战士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向敌人砸去。最后,他们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宁死不屈,砸碎了手中的武器,纵身跳下高达数百米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和胡福才坠落崖底,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跳崖后被半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带伤归队。

  为了表彰马宝玉等五位壮士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和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宣布他们为八路军的荣誉战士,并发布嘉奖令,号召边区军民向“狼牙山五壮士”学习。后来当地人民又在狼牙山建造了“五壮士纪念碑”。从此,“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便广泛地流传开来,受到人们无限的崇敬和怀念。

毛泽东谈错误的两重性


  1956年9月25日,毛泽东在同拉丁美洲一些党的代表谈话时,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些历史经验。他指出:“共产党人不要怕犯错误。错误有两重性。错误一方面损害党,损害人民;另一方面是好教员,很好地教育了党,教育了人民,对革命有好处。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如果没有好处,为什么是成功之母?错误犯得太多了,一定要反过来。这是马克思主义。‘物极必反’,错误成了堆,光明就会到来。”
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公布


  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布了由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实现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而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特点。两者的同时并举保证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解决所有制问题。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扩大,即国营企业的新建、扩建;另一方面,是把个体小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我国发现大庆油田



  1959年9月25日,中国石油勘探队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中找到了工业性油流。时值国庆10周年,所以这个油田以“大庆”命名。大庆油田的发现,打破了中国是“贫油国”的论调。解放前,中国只有甘肃老君庙、新疆独山子、陕西延长3个小油田和四川圣灯山、石油沟2个气田,年产原油仅10余万吨,石油基本上靠从外国进口。大庆油田的开发,使原油产量大幅度增长。到1963年12月,周恩来终于可以自豪地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25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明》。

  25日,田中一行到达北京,周恩来、叶剑英、郭沫若等人到机场欢迎。25日至28日,周恩来与田中角荣进行了4次会谈。

  27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田中角荣,双方进行了认真、友好的谈话。29日,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声明》宣布:“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在《声明》中,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守《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规定。《声明》宣布:双方决定从1972年9月29日起建立外交关系并尽快互换大使;同意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以及政府间的贸易、航海、航空、渔业等协定为目的的谈判;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

十一届四中全会召开


  1979年9月25日,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正式通过《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决定》规定了25条农业政策和措施包括: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剥夺或侵犯其利益。任何单位和个人绝对不允许无偿调用生产队的劳力、土地、牲畜、机械、资金、产品和物资。人民公社要认真执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社员自留地、自留畜、家庭副业和农村集市应予鼓励、扶持。继续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今后三、五年内,农业投资在整个基建投资中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到18%,农业支出在国家总支出中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到8%。农业贷款从现在起到1985年,要比过去增加1倍以上。粮食统购价格从1979年夏粮上市起提高20%,超购部分再加价50%,其它农副产品价格也相应提高。全国粮食征购指标继续稳定在1971年到1975年“一定5年”的基础上,从1979年起50亿斤。搞好农业基本建设。社队新造耕地从收获起5年不计征。办好国营农场,1985年前国营农场利润不上缴。迅速增产化肥、农药、民用塑料和各种除草剂。积极选育、引进和推广良种。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副渔的机械化。发展各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努力发展出口农业产品。

中共中央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1980年9月25日,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党团员带头只生一个孩子。为了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以内,中央要求所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特别是各级干部,用实际行动带头响应国务院关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号召,并积极负责地、耐心细致地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同时,还要适当强调晚婚晚育。为此,各省、市、自治区对计划生育工作都加强了领导,列入议事日程,采取“两种生产(人口和经济)一起抓”的办法。





23#
2007zzjjff 发表于 07-9-26 10:33:13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啊!!!
24#
 楼主| yuanyuxin 发表于 07-9-27 00:21:20 | 只看该作者
9月26日

中英讨论香港问题



  1982年9月26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结束了在中国为期5天的正式友好访问。

  撒切尔夫人是第一位访华的英国首相,在她访华期间,中英开始磋商香港问题。

  30日,外交部新闻司发言人表示,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过去英国政府同中国清政府签订的有关香港地区的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从来是不接受的。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收回整个香港地区。

  香港地区包括香港、九龙和新界,它们分别在上世纪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和《中英展拓香港界十专条》中,被割让或租借给英国。

蔡和森传达共产国际指示


  1926年9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蔡和森,自莫斯科写信给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加强国民军政治工作的指示。信中说,国民军工作应注意基层的政治工作,不要只注意上层组织;党务系统与军事系统分开,国民军政治工作应直隶总司令部之下,党代表暂不设;不要限制冯玉祥的职权。蔡和森指出:“以上三个原则,系根据广东经验,望特别注意,初步工作须处处用此原则。”他还就国民军政工人员来源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东方大学还比较幼稚,只能选派最少最好的人前往国民军。国民军政工人员来源:(1)从国民军内培养大批工作人才;(2)从在广东工作过的同志中选一批优秀者。蔡和森要求李大钊对主持国民军政治工作的特别注意,多给予关心指导。
中共对党费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1941年9月2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党费的决定》。《决定》对党费的性质、标准、用途及缴纳方法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指出党的活动需要经费,这种经费须要全体党员供给。因此,缴纳党费是党章规定的每个党员的义务。《决定》规定缴纳党费的标准是:党员及候补党员有社会职业之薪水收入者(连工厂工人在内):月薪平均在300元以内者,每月缴纳党费1%,300元以上者,每月缴纳2%;农民、手工业工人及贫民中之党员及候补党员每月缴纳5分;根据地以外的学生党员及候补党员每月缴纳1角。生活依靠党或根据地军、政、民机关津贴者;领普通津贴者(5元及5元以下者),每月缴纳2角;除领津贴及保健费外,有特别收入(例如稿费),其特别收入之部分应缴纳5%。党费应每月缴纳,将1年内应缴党费合为一次或数次提前缴纳亦可。失业或贫苦的党员及候补党员,经支部批准,可以免缴党费。除每月规定的党费外,如党员与候补党员自愿多缴党费,或自愿缴纳特别捐款者,欢迎他们缴纳。《决定》指出:党费的用途,主要是用于党组织的工作开支;救济被捕在狱同志或纪念牺牲的同志;购买书籍党报,作为党员教育经费。
中英草签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草签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三个附件。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决定,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将在同时将香港交还给中国。联合声明还宣布了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于中央管理外,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和终审权,现行法律基本不变;特别行政区政府由当地人组成,生活方式不变;保持自由港、独立关税地区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等共12条。这些方针政策将由全国人大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并在50年内不变。双方还在正式签署时交换的备忘录上签了字。附件一,就中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作了具体说明。附件二,就中英两国成立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联络小组事宜作了规定。附件三,就中英两国将成立土地委员会处理香港土地契约问题作了规定。
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8年9月26日,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30日结束)。全会听取并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的报告。全会同意中央政治局对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批准中央政治局向这次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全会确定,把1989年、1990年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全会指出,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两个方面都要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进行治理整顿,是符合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客观要求的正确决策。
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诞辰


  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小说家、戏剧家、诗人。生于西班牙中部的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镇-破落贵族家庭。1568年入中学,第二年随一红衣主教赴意大利,得以饱览古今文学名著。1570年从军。翌年抱病参加抗击土耳其军队的勒班多海战,失去左臂。战后返国途中,被土耳其海盗俘虏至阿尔及尔。1580年被赎回国。为谋生计,曾任军需官及税吏达15年,往返跋涉于西班牙全国各地,亲睹社会不平及人民苦难。1582年开始文学创作。第一部小说是田园牧歌体的《伽拉苔亚》(1584),以牧羊男女之间的爱情为主题穿插了许多惊险情节。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是其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欧洲最早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之一,享有世界声誉。1602年开始写作,分上下两卷,分别于1605年及1615年出版。上卷问世后,大受欢迎,读者竞相争读。一年内再版5次。1614年,有人用化名出版《堂吉诃德》续集,伪作质量低劣,丑化堂吉诃德及桑丘的形象,促使他加紧创作,1615年出版下卷,恢复原作光辉。该书描写一个穷乡绅读骑士传奇入了迷,改名堂吉诃德,找了个农民作侍从,出门游侠,妄想恢复骑士的丰功伟绩,一路上闹了许多笑语,吃了不少苦头,最后狼狈回家死去。作者创作这部巨卷的初衷,是模仿骑士文学以讽刺风靡一时的内容荒诞的骑士传奇,但作者在描写堂吉诃德出外游侠的过程中,刻画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达了文艺复兴时期具有进步意义的人文主义思想。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桑丘,已成为世界古典文学中著名典型。其他重要作品有悲剧《奴曼西亚》(1584),写奴曼西亚人民受到罗马军团围困,拒不投降,坚持斗争14年,最后城池被破,居民全体壮烈牺牲的剧情,表现了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1613),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西班牙封建社会各阶层生活面貌。长诗《巴尔纳斯游记》(1614),用幽默的笔调描绘当时西班牙文学界的面貌和作者本人的创作实践。剧本选《八出喜剧和八出幕间短剧》(1615), 刻画了贵族的偏执自私、迷信落后,嘲笑了社会上的陈规陋习。塞万提斯的最后一部小说是《贝雪莱斯和西吉斯和西吉斯蒙达历尽千辛万苦,出游北欧,最终结成良缘的故事。作者死后第二年才出版。
俄、普、奥三国在巴黎发表缔结“神圣同盟”


  1814年3月,欧洲各君主国组成的反法联军击溃了拿破仑,暂时扼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同年秋天,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皇弗兰茨一世和普王威廉三世等欧洲大大小小的帝王们立刻聚集在维也纳举行分赃会议。他们在地图上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竭力恢复法国革命前的欧洲旧秩序,并乘机洗劫法国。1815年5月,路易十八被扶上法国王位,复辟了波旁封建王朝。当时有人讥讽说,路易十八是“被装在联军的行李车里载回来的。”路易十八在俄、普、奥、英四强炮制分割法国的《巴黎和约》上服服贴贴地签字画押。

  1815年9月26日,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倡议下,俄、普、奥三国反动头子在巴黎发表宣言,缔结所谓“神圣同盟”,公开宣称要以军事力量共同保卫君主政体。稍后,几乎欧洲所有国家的君主,都签字加入这个反革命联盟。同年11月,俄、英、普、奥又签订“四国同盟”,三年后,法国也加入进来。这个组织实际上是“神圣同盟”的补充。

  “神圣同盟”是个国际性的反革命联合组织,沙俄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是镇压欧洲革命的宪兵。它以“维持欧洲秩序”为名,武装干涉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革命,扼杀希腊独立运动,讨伐波兰起义,镇压匈牙利革命。总之,什么地方有革命运动发生,沙皇就派兵往哪里镇压,充当了刽子手。奥地利首相梅特涅是“神圣同盟”的灵魂,实际操纵着同盟,他曾狂妄地声称:欧洲“各种事物的现状不会再有变化了”。

  “神圣同盟”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各国人民的强烈反抗。1848年欧洲革命风暴,扫除了欧洲 各国的一大堆政治垃圾,梅特涅本人也在维也纳革命中男扮女装出逃,后来连国王也逃离维也纳。“神圣同盟”到此彻底破产。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诞辰


  1849年9月26日,巴甫洛夫诞生于俄国梁赞镇。他从小就继承了父亲勤劳好学的美德。当时的俄国,科学还比较落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极少。19世纪60年代,俄国一些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如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与社会生活和科学上的反动思想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些革命先驱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巴甫洛夫,而真正引导他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是谢切诺夫的名著《大脑反射》。俄国生理学派的创始人谢切诺夫在书中抨击了神学思想,在哲学上证明了物质、存在为第一性,意识、思维为第二性的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我要知道人是怎样构造的,帮助人们成为健康、聪明、幸福的人。”怀着这一理想,巴甫洛夫踏上了揭示生命奥秘的人生旅途。

  巴甫洛夫从事生理学研究60余年,为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1878年至1890年,巴甫洛夫重点研究血液循环中神经作用的问题。当时,神经系统对于许多器官的支配作用和调节作用还没有被人们清楚地认识。在极为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巴甫洛夫坚持研究。他发现了胰腺的分泌神经。不久,他又发现了温血动物的心脏有一种特殊的营养性神经,这种神经只能控制心跳的强弱,而不影响心跳的快慢。科学界人士把这种神经就称为“巴甫洛夫神经”。巴甫洛夫自此开辟了生理学的一个新分支——神经营养学。

  从1890年开始,巴甫洛夫进入他研究工作的第二个时期——消化系统的研究。他发明了新的实验方法,不是用被麻醉的动物做急性实验(每次实验完了,动物也就死掉了)而是用健康的动物做慢性实验,从而能够长期观察动物的正常生理过程。他还创造了多种外科手术,把外科手术引向整个消化系统,彻底搞清了神经系统在调节整个消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生理学方面的出色成果而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金,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家。

  从1903年起,巴甫洛夫连续30多年致力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他发现了大脑皮层机能的活动规律。巴甫洛夫创立的动物和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给唯心主义心理学以致命的打击,为创立科学的唯物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晚年的巴甫洛夫转向精神病学的研究,认为人除了第一信号系统(即对外部世界直接影响的反应)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引起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语言。巴甫洛夫的第二信号系统学说揭示了人类所特有的思维生理基础。

  1936年2月27日,86岁高龄的巴甫洛夫因病逝世。他在给青年科学工作者留下的遗嘱中说,他希望献身于科学的青年们“首先是循序渐进。……第二是虚心。……第三是热情。……”这正是巴甫洛夫一生科学研究精神的写照。
画家徐悲鸿逝世


  徐悲鸿是在近代中国美术界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在国内外享有一代宗师的盛誉。

  1895年,徐悲鸿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乡村小镇的贫寒画师之家。幼年时他半耕半读,从事艰苦的田间劳动。13岁时,家乡发大水,他跟随父亲到处为人画肖像,写春联,完全依靠卖艺为生。17岁时,由于父亲得了重病,他独自挑起全家8口人的生活重担,在宜兴三个学校同时担任图画教师。这三个学校离他家有30多里路,他总是徒步往返于三个学校之间,从来舍不得乘船和搭车。因为家里无钱供给他读书,徐悲鸿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也谈不上学历和文凭,为此常遭人奚落。这使他深感前途渺茫,世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于是将原名徐寿康改为“悲鸿”,并以哀鸿自况,发愤绘画,终于成了艺术大师。

  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他的画第一次印刷出版的是马,第一次得到当时画界著名画师称赞的也是马。徐悲鸿画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多是借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国忧世的心情。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驻沪19路军与上海人民奋起抗日,徐悲鸿激于爱国热情。画了一匹昂首屹立的马,命名为《独立》,表达出希望祖国独立强盛的时代意识,使人感奋。1935年,徐悲鸿画《奔马》一幅,在画上题写了“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他的《嘶马图》,画一匹马在荒野里奋跃前蹄,题“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诗句。他还画了“相期效死得长征”的奔马,热切期望中华民族觉醒,奋起自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徐悲鸿画的奔马题为《奔向太阳》。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为志愿军画《奔马》,还亲笔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劳累过度,脑溢血复发逝世,就在这一年上半年他画了两幅极有历史意义的《奔马》,一幅是献给毛泽东主席的,题“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表达了他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另一幅题有“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这是画家对新中国的正确理解,也是他毕生追求的理想。徐悲鸿用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有的回首长嘶,有的腾空而起、四蹄生烟……。徐悲鸿画的马不仅外形逼真,而且神态雄健,给人以跃动的感觉,而他借马的形象所表达的高尚情操和他在艺术作品中所寄托的内涵更成为鼓舞人们奋进的精神力量。



25#
youzaiyunlideyu 发表于 07-9-27 23:26:5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节目很好看,我喜欢~呵呵~~
26#
 楼主| yuanyuxin 发表于 07-9-28 00:35:47 | 只看该作者
9月27日

1955年9月27日 十大元帅授勋

毛泽东向朱德元帅授勋
  军衔制作为一项国际性的军事制度,为世界各国军队所广泛采用,我国正式实行军衔制是在1955年。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官军衔设4等14级,即元帅2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1955年9月27日,由国家主席毛泽东主持的授元帅军衔和勋章的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同一天,国务院隆重举行授予将官军衔的典礼仪式,周恩来总理发布命令,授予粟裕等10人大将军衔。
  军衔制度是人类军事历史的必然产物,它产生于15世纪的欧洲。战争规模的扩大,指挥机构中总参谋部的出现,军、师、旅、团、营等建制的形成,使得与其规模相对应的元帅、将、校、尉等军衔等级应运而生。军衔制打破了按出身门第封官晋爵的世袭旧军制,而以战功评价报酬和地位,因此广泛吸引了自由农民、平民等各阶层的人士。在与封建骑士军队的战争中,军衔制军队以强大的生命力将对手淘汰出了战争舞台。本世纪初中国引进了军衔制。病入膏肓的清政府曾妄图以洋人的军事制度挽救自己即将灭亡的命运。此后,中国各式旧军队都曾采用军衔制,但是,究其根本,只是封建等级制的翻版而已,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旧军队的封建属性。
  1955年9月,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自己的人民子弟兵实行军衔制,对我国的军队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到1965年,10年间全军共授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60名,将官以上军衔共计1614名。十年动乱开始以后,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军衔制度受到不公正的评价而被取消。1988年10月,佩戴军衔标志的人民解放军官兵又出现在中国街头,废止了23年的军衔制度在中国军队得以恢复。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简历
  朱德,四川仪陇人,生于1886年,1922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加入中共。他是八一南昌起义领导者之一,在井冈山任红四军军长。先后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彭德怀,湖南湘潭人,1928年加入中共,同年7月发动平江起义,此后曾任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他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
  林彪,湖北黄冈人,1925年加入中共,1930年接任红四军军长,次年又任红一军团军团长,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时指挥了平型关战役,任东北野战军(四野)司令员指挥了辽沈、平津战役。
  刘伯承,四川关县人,1926年加入中共后历任红军参谋长、一二九师师长、中原野战军(二野)司令员。
  贺龙,湖南桑植人,生于1896年,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并加入中共。他历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一二O师师长、晋绥野战军司令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陈毅,生于1901年, 四川乐至人。1923年加入中共,南昌起义后与朱、毛组建红四军。后历任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代军长、华东野战军(三野)司令员兼政委。
  罗荣桓,湖南衡山人,生于1902年。 1927年加入中共。历任红四军政委、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四野政委 。
  徐向前,1901年生于山西五台。1927年加入中共后历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一二九师副师长、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等。
  聂荣臻,1899年生,四川江津人。1923年加入中共,曾任黄埔军校教官、红一军团政委、一一五师师长兼政委、华北军区司令员。
  叶剑英,广东梅县人,1897年生,1927年加入中共,曾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解放军总部参谋长等职。
刘少奇向朱德元帅祝酒
授衔、授勋典礼会场
从左至右: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授勋后的元帅们
朱德元帅的勋章证书
朱德
彭德怀
林彪
刘伯承
贺龙
陈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1979年9月27日 世界旅游组织确定世界旅游日
  1971年,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根据非洲国家官方旅游组织的意见,提出创立世界旅游日的设想。
  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后,1979年9月,世界旅游组织第3次代表大会正式决定9月27日为“世界旅游日”。选择这一天是为了纪念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1970年9月27日在墨西哥城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将要成立的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此外,这一天又恰好是北半球旅游旺季刚过,而南半球旅游季节又刚刚到来之际,即这正是世界各国人民度假的好时节。
  世界旅游组织为每年的世界旅游日提出一个宣传口号,以便突出旅游宣传的重点。1980年世界旅游目的主题为:“旅游为保存文化遗产,为和平及互相了解作贡献”。
  1983年10月,中国被世界旅游组织接纳为正式成员。此后,每年的9月27日前后,中国也都开展世界旅游日的纪念活动。

1953年9月27日 《开国大典》巨型油画发表
    1953年9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董希文的代表作《开国大典》。原作高233cm,长400cm。毛泽东称赞这幅油画“有着独特的民族形式”。原作珍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

1949年9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诞生
  1949年4月,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占领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巢穴——南京,挂在伪总统府上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落在了地下。同时,一个象征新中国主权和尊严的标志——国旗,已在党和革命人民的心底开始描绘。
  1949年6月15日,全国政协会议筹备会在解放不久的北平正式成立,该会所担负的筹备工作中,就包括制定新中国的国旗这项重要任务,并指定由筹备会的第六小组负责。这个小组的成员有16人,他们是:马叙伦、叶剑英、张澜、郭沫若、陈嘉庚、马寅初、蔡畅、李立三、张奚若、廖承志、田汉、郑振铎、欧阳予倩、翦伯赞、钱三强、沈雁冰。
  7月4日,第六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登报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设立国旗、国徽图案评选委员会和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评选工作除由小组成员分别参加外,还聘请了徐悲鸿、梁思成、艾青等专家参加。
  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报刊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征求国旗图案的消息迅速地向全国、向海外传开。许多人在工余时间,摊开稿纸,开始了设计工作。他们精心设计、绘制出一幅又一幅各具特色的图案,标上详细的说明,寄到了北京。他们把设计绘制国旗图案作为一件光荣、崇高的事情,以倾注自己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心意。
  有一位当年曾冲杀在战场上的战士,在一篇文章里详尽记叙了人民解放军战士怎样在阵地、在战壕里讨论应征国旗图案的情景:“我们利用战斗空隙,就在阵地上、战壕里,在枪炮声中讨论了这三幅图样(应征国旗图样),讨论会开得非常热烈,大家不光对国旗图样各抒己见,还谈了不少激动人心的感想。”“有的战士无比兴奋地说:‘征求国旗图样的意见,说明新中国很快就要成立了,等新中国成立那天,我要握着枪戴上立功奖章,在国旗下庄严地照一张像。’不少老战士还用丰富的想像力,描绘着新中国成立后的美好前景,憧憬着未来的共产主义幸福生活……”
  在国外,千千万万爱国侨胞热切注视着祖国大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蒋家王朝的覆灭,新中国的诞生,令他们欣喜若狂。当他们知道祖国在向自己的儿女征求国旗设计图案时,抱着深切的爱国之情,倾注了中华民族子孙的赤子之心,精心地设计出一幅幅国旗图案,从美洲、印尼、马来亚、朝鲜……飞向祖国北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政协筹备会国旗审查小组,就收到了应征国旗图案2992幅,其中从遥远的美洲寄来的国旗图案有23幅。
  这一切,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热烈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祖国新政权的意愿。
  现在的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一位默默无闻、长期从事计划、财务工作的同志。他叫曾联松。曾联松原籍浙江瑞安,少年时代曾酷爱书画,写得一手好字。
  曾联松反复阅读《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后,从人们常说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启发:中国共产党——难道不正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么!于是,他决定以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设想:以一颗大星导引于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像众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广大人民,人民紧紧地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他还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这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色相协调,像红霞一片,金光灿灿,色简而庄严,且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
  环绕大星之后的小星,应该是几颗呢?曾联松想到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三千多年灿烂文化,还联想到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中指出人民在当时包括有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就决定以四颗小星象征广大人民。接着,曾联松又经过反复推敲,苦苦构思,确定五颗金星恰当的位置。他曾设想把大星置于旗面的当中,小星环绕在大星的四周。这样,视若端庄,但是天地不够开阔,视觉局促、凝滞。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勾划,熬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近一个月过去了,有一次,他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顿觉视野开阔:旗面犹如千里之广,金星居高临下,光彩闪耀,仿佛使人看到了星光映照大地,灿烂辉煌。
  五颗金星的结合图形,大小呼应,疏密相间,形成了一个椭圆形,这恰恰如我国疆土的几何图形类似,即表现了中国地理特征,也显得平稳和谐,明朗而有气势。
  为了使整个图案更加突出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周围这一征,曾联松设计了每个小星的中心点都通过自己的一个星尖,跟大星的中心点联成一线,把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个历史的结论显示在旗上。
  色彩以红色为主,似红霞满天。红色表达热烈的感情,像征革命;配以黄色,灿烂辉煌,一片光明。
  从美学的角度来衡量,曾联松的设计也颇具特色。他自己曾总结出这样几点:
  简与繁——五星的构图注意了以简胜繁,以一当十。如果把许多特征一一罗列出来,未免流于纤细,或者失之繁复,反而难以显示庄严简洁。
  小与大——五星所形成的椭圆形,寓有祖国疆土之意,画面虽有限,但联想是广阔的。所谓“物小蕴大,意趣无穷”。
  宾与主——五星中的大星与小星,当然不是指现实生活中的宾主关系,但具有顾盼呼应之情,协调和谐之趣。
  静与动——五星的安置,如果处于旗面的中央,由于绝对均衡,则静止呆滞,缺乏生动姿态;置于左上角,则昂然起升,静中寓动,使画面活跃,而且居高临下,带有向外伸展的气势,使视野开阔,“咫尺之内,觉千里之遥”。
  长与宽——这是指比例关系。《条例》中规定,“形式为长方型,长宽三与二之比”。按此构图,旗面能适合美感的要求。旗面呈长方形,五星体呈椭圆形,两者均向左右舒展,取势协调。椭圆形作为一个整体,还给人团聚完整和饱满的感受。
  椭圆形中,大星的一个角尖正向上方,使大星显得安定庄重,稳如泰山。而四颗小星因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中央,则显得错落多变,生动活泼。大星外接半径和小星外接圆半径的比例是三比一之比,使大小比例关系比较协调。大星和小星之间有一定间距,显得虚实结合,山安泉注。
  椭圆形结体仅占旗面1/4左右,这样的比例关系使重点集中、旗面开朗。
  整个旗面上的五角星、椭圆形和长方形相互结合,比例较为协调,构图比较紧凑,在整体中富于变化而又能取得统一。
  红与黄——色彩也会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感情的反应。红色为暖色或热色,赤日、红光能表达庄严热烈,如革命的积极斗争行为。此外,红色也会引起希望、活跃和喜爱。黄色也是暖色,能表达优美、温和、珍贵,而往往与金色联系起来。我们看到黄色的五星,便有金光闪闪的联想感受。——这就是曾联松当年设计构思的基本情况。
  1949年8月中旬,曾联松将设计好的五星红旗图案稿寄给了全国政协筹备会。8月中旬,政协筹备委员会在北京饭店的413号会客室,设立了国旗图案临时选阅室,将所有应征的设计稿集中陈列,请评选委员会成员和专家们选阅。参加选阅的同志,提出评选国旗应注意三点:一是要有中国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二是要有政权特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三是要以庄严简洁为主。经过初选,应征稿件的设计构思符合上述三点要求的,大约有四类:镰锤交叉并加五角星;嘉禾齿轮并加五角星;以二色或三色横条或竖条组成旗面,于左上角或中央置镰锤或五角星或嘉禾齿轮;旗面为红色或2/3为红色,1/3为白、蓝、黄各色,加红色或黄色五角星。在评选中,著名戏剧家田汉拿起五星红旗图案草稿说:“依我看,这个设计是不错的。”多数人也觉得这个设计美丽大方,而且寓意也好。评选委员会从来稿中精选出38种国旗草图,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提供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
  9月25日晚,毛泽东同志召开了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在这次会上,毛泽东同志拿着五星红旗的图案说:这个图案表现我国革命人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代表听取了毛泽东同志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9月26日,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国旗、国徽审查组,通过了第323号设计图案(即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中第32号草图)为当选图案。在这之前的五星红旗图案,大星中还有镰刀、斧头。决议通过之前,国旗、国徽审查组对这一设计图案作了局部修改,并对国旗图案的意义作了统一说明。9月27日,周恩来同志代表会议主席团,提出国旗等四个决议草案,请出席政协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进行表决。决议草案中,有关国旗的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上述决议。
  关于国旗图案意义的说明,新华社以答读者问的形式于11月15日公开发表。
  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旗面为什么是红色的?旗上的五颗五角星代表什么?为什么星是黄色的?四颗小五星为什么有一角尖正对着五角星的中心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1949年9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突破长江天险,迅速解放了南京、上海等城市,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6月15日在北平隆重开幕。为了尽快完成各项有关工作,周恩来同志次日主持的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决定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6个专门小组,同时开展工作。其中第六小组的任务,是负责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等方案。组长为马叙伦,副组长是叶剑英(不久增加沈雁冰主持日常工作),组员有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郑振铎、郭沫若、翦伯赞、钱三强、蔡畅、李立三、张澜、陈嘉庚、欧阳予倩、廖承志共16人。由彭光涵担任小组秘书兼任会议记录。国旗、国徽、国歌的征集启事(草案)经周恩来同志审批,7月10日送新政协常委会批准后,7月15日至26日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连续刊登了8天,国内各地的报纸、香港以及海外华侨的报纸都纷纷转载。
  征集启事刊出后,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投稿者来自工、农、商、学、兵各阶层以及学者、艺术家、高级干部(郭沫若的应征歌词稿《新华颂》,后来发表在同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地域包括解放区(以北平、上海与东北地区为多),尚待解放的地区,以及海外。到8月20日为止,共收到国歌歌词632件,国歌词谱694首。为此,第六小组专门在北京饭店的413房间设置了选阅室,分类陈列各地寄来的应征稿件。小组成员和专家差不多天天来进行审阅和评选。筹备会议期间,第六小组关于国歌的讨论中,大家认为应征稿虽然很多,可是都感到不理想,而短时间内要创作出理想的国歌词、谱是很困难的。于是大部分人倾向在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原为上海电通影片公司1935年拍摄的电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后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广泛流传)为国歌。最早建议用此曲作为国歌的是周恩来同志。7月初审批“征集条例启事”时,他就说:我个人的意见最好就用《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不过你们大家可以讨论,再征求一下群众的意见。应征稿中果然也有很多人提出这样的建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后,筹备会议第六小组同日向会议主席团提交的关于国旗、国徽、国歌方案的报告中称:……经本组慎重研讨,认为此次征集之国歌稿件,足以应选者尚少,必须再行有计划地征集一次,非最近时期内可以完成。9月22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成立由各界人士共55人组成的第一届政协的国旗、国徽、国歌、首都、纪年审查委员会(召集人仍为马叙伦),继续办理有关事宜。
  新政协的全体600余位代表,9月23日分成11个小组讨论国旗、国徽、国歌等方案。各个小组讨论得都非常认真、热烈,特别是关于国旗图案的选择。对于国歌主要还是前面的那些意见。
  新中国成立在即,可是国旗、国歌等关系到开国典礼的一些重要事宜还久议不决,于是由毛泽东、周恩来出面,9月25日傍晚在中南海丰泽园宴请各民主党派及文化界人士。晚上8时就在毛泽东的住处———丰泽园的会议室,召开了一次协商国旗、国歌等问题的座谈会(毛泽东、周恩来审定工作人员拟定的出席者名单时,特意删去了几位共产党员,增加了一些党外与文化界人士)。当晚出席会议的有郭沫若、沈雁冰、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马叙伦、田汉、李立三、洪深、艾青、马寅初、柯仲平、梁思成、徐悲鸿、马思聪、吕骥、贺绿汀等人。由彭光涵担任会议记录。
  关于国歌的讨论方面,马叙伦首先介绍以前议论的情况。他说:新政府就要成立,国歌目前一下还制不出来,是否可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李立三说:这歌的曲子很好,但歌词中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妥,最好词修改一下。张奚若、梁思成都说:这是历史的产物,为保持完整性,词曲都不要修改。徐悲鸿说:该进行曲只能暂代国歌。郭沫若说:我赞成暂用它当国歌,因为它不但中国人民会唱,而且外国人民也会唱。但是歌词修改一下好些。黄炎培说:我觉得词不改好些。田汉说:该曲是好的。我写的歌词在过去有它的历史意义,但现在应该让位给新的歌词。
  周恩来说:要嘛就用旧的歌词,这样才能激励感情。修改了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感情了。毛泽东说:改还是要改,但旧的还是要。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了,但还是受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好。大家认为以《义勇军进行曲》做国歌最好,意见比较一致,我看就这样定下来吧!与会者热烈鼓掌,表示赞同。
  9月27日第一届政协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全体会议。在讨论《国旗、国歌、国都、纪年决议草案》时,沈雁冰代表审查委员会介绍了有关讨论情况。大会最后逐项表决通过了6项决议,其中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经过了以上这些程序,历时数月的论争,田汉与聂耳的不朽历史名作《义勇军进行曲》,终于众望所归,被确定为新中国的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47年9月27日 毛泽民遇难

毛泽民被新疆省主席盛世才杀害
  1947年9月27日,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
  毛泽民生于1896年4月3日,字咏莲,后改为润莲。毛泽民幼年只读了4年私塾,自小就学习务农,是一个勤劳憨厚的农民。因受父亲的影响,他还能写会算。父母在1919和1920年相继去世,当时大哥毛泽东在外从事革命活动,弟弟毛泽覃在长沙上学,所有的家务和对兄弟的资助的重担,便全部落在毛泽民一人身上。他把父母遗留下来的20来亩田地种得很好,家务管理有条有理,过着温饱的日子。但是连年军阀混战,尤其是地主豪绅和族权的横行盘剥,使他对旧社会产生了怀疑和不满。他对不合理的事情爱打抱不平,对贫困的农民充满发自内心的同情,但面对旧社会种种腐败现象的原因则迷惑不解。1921年春节,毛泽东因事回家乡,又讲起国难当头的情况,说民生多艰的根本原因是旧社会的制度不好,只有大家一起来改变旧社会,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国家和民族才有出路。劝泽民舍家为国,舍已为民。大哥的一席话,使毛泽民懂得了要革命,要推翻旧制度,才能救千千万万穷苦农民的道理。但又不解地问道:离家后不劳动,怎能有饭吃?大哥又给讲了从事革命工作的情况。毛泽民还想到家里的财产问题。大哥说:这些都好办,房子可以让给人家住,田地可以给人家种,我们欠人家的钱一次还清,人家欠我们的一笔勾销,都不要了。泽民完全按大哥的意见,迅速妥善处理了家务。几天后,带着全家,挑着简单的行李,到了长沙。
  在长沙,毛泽民先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小任校务,同时在长沙工人补习学校学习。1922年,毛泽民在毛泽东同志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搞庶务工作。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马列主义。他的思想进步很快,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毛泽民全身心地投入了革命,成了一位职业革命家,直到最后牺牲。
  1925年底,毛泽民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束后,赶到上海,接任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经理,在全国奔波建立发行网。上海、武汉、广州、长沙、宁波等地,都有了书店,就连香港和法国的巴黎也有了代售处。
  1931年深秋,毛泽民负责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管理后勤事务。11月大会正式开幕。会间决定成立国家银行,由毛泽民负责国家银行的筹备工作,并任行长。毛泽民担任第一任国家银行行长,不仅仅是因为毛泽民工作能力强,善于创业,忠厚老实,还因他搞财政工作经验丰富。毛泽民开始筹建国家银行工作时,面临着统一财政,调整金融,加强苏区经济建设,保障红军作战的艰巨任务。他从调人员,建机构开始,两手空空起家,到国家银行正式营业,仅仅用了2个多月时间。开始,银行的全部人马,只有一个会计,一个记账的,一个出纳,还有个管总务的,连他自己在内也不过几个人。来银行工作的人文化都不太高,业务也不熟悉,泽民就手把手地教这些同志记账、点钱。解放后一直担任国家银行行长的曹菊如,就是在他的培养帮助下成长起来的。
  毛泽民在苏区不仅是银行的领导,还兼第一任钨矿总经理,扩大了3个矿场,把钨出口香港。1933年钨产量达1800百吨,1934年产值达200多万元。他还兼任没收征集委员会的领导之一,为筹粮、筹款,常常亲赴前线,随部队活动。1934年初,第五次反“围剿”一再失利,敌人对我加强经济封锁,财经状况很是困难,再加上坏人的造谣捣乱,纸币流通受阻,信誉严重降低。 毛泽民很着急,为此他一次次地跑到前线筹集物资,还通知前线部队,把缴获没收的物资统统运回苏区合作社。然后指示金库拿出光洋、银元,公开兑换苏区纸币。
  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财政部和国家银行组成15大队。毛泽民任大队长和没收征集委员会副主任(林伯渠任主任),负责整个红军的筹粮、筹款和全部供给工作。到陕北后,毛泽民任国民经济部部长。1937年底,毛泽民积劳成疾,胃病更加严重,身体极为虚弱。中央安排毛泽民到苏联养病和学习,取道新疆去苏联,但到了乌鲁木齐,因中苏边界发生鼠疫,暂断交通线,未能成行。当时,盛世才正要求中共派干部建设新疆。于是,中央批准毛泽民等人留新工作。毛泽民先担任财政厅长,后任民政厅长,为新疆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1940年9月27日 日本加入轴心国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签订了10年军事经济合作条约,建立柏林、罗马、东京铀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日本为此中断了同德国缔结军事同盟的谈判,并向德国提出抗议。但出于共同的利益,1940年德日在东京恢复了谈判,并且意大利也加盟其中。
  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订。条约规定:日本承认德国与意大利在建立欧洲“新秩序”事业中的领导权,德国与意大利则承认日本在建立东亚“新秩序”事业中的领导权。三国保证,当缔约国与其他国家发生战争时,彼此以政治、经济、军事之一切手段互相支援。这一侵略性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正式结盟。苏德矛盾重新突现出来,英美同德意日的矛盾也日趋激化。
  这一条约的签订,也加速了苏联和英美联合反对轴心国的进程。
    条约签订的同时,日本侵入了法属的印度支那。法国驻越南部队虽然伤亡惨重,却仍顽强抵抗。观察者说,日本人的尸体高高地堆在公路沿线上,因为时间所迫,日军只好割下死者的手以留后来辨认。

1932年9月27日 谱写《国际歌》的作曲家狄盖特逝世
  狄盖特(1848~1932),法国工人作曲家。生于比利时根特城的纺织工人家庭。7岁进纺织工厂做童工。1863~1865年曾在里尔音乐学院旁听。后从父学木工,成为家具制作工人。他积极投身工人运动。在里尔领导过“工人里拉”等工人合唱团。1871年3月在去巴黎参加无产阶级革命途中,被普鲁士占领军逮捕。1888年6月读鲍狄埃诗篇后,谱写了《国际歌》,音乐庄严雄伟、气势磅礴,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1902年迁居巴黎近郊工人区圣丹尼,继续组织业余工人合唱团活动,为工人谋福利。1920年加入左翼社会党人建立的法国共产党。1928年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到会者以几十种语言高唱《国际歌》向他致敬。在巴黎去世时5万多工人自动为他送葬。作品除《国际歌》外,尚有《起义者》、《前进,工人阶级》、《红色圣女》、《共产党人之歌》、《镰刀和铁锤》等歌曲。

1913年9月27日 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
    1913年9月27日,孙中山亲手拟定中华革命党入党誓约,以“发起重新党帜”。规定:凡欲加入中华革命党者,无论其在党的历史及资格如何深久,皆须重写誓约,加按指模,以示坚决。这天,王统、黄元秀、朱卓文、陆惠生、马素首立誓约,成为中华革命党第一批党员。誓约全文如下:立誓人某某,为救中国危亡,拯生民痛苦,愿牺牲一己之生命、自由、权利,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务达民权民生两主义,并创制五权宪法,使政治修明,民生乐利,借国基于巩固,维世界之和平,特诚谨矢誓如左:一、实行宗旨;二、服从命令;三、尽忠职务;四、严守秘密:五、誓共生死。从兹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
    孙中山指出,“附从孙先生”及每人加按指模,本意想借此加强党的集中统一,纯洁党的组织。他说:“立誓约,订新章,一切皆有鉴于前车,而统一事权、服从命令为主要。”中华革命党的这种帮会色彩,使许多人难以接受。一些老同盟会员指出,以党魁统一事权,近于专制。

1840年9月27日 美国海军战略思想家马汉出生
    1840年9月27日,美国海军战略思想家阿尔弗雷德·马汉生于纽约州西点镇。1859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南北战争期间在海军服役,任舰长。1886年任美国海军作战学院院长。1890年,发表专著《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1890)。1892年,又发表两卷本的著作《制海权对1793—1812年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马汉在书中概述了制海权理论、鼓吹建立强大海军,宣称没有强大海军,任何国家都不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权威。马汉的制海权理论适应了帝国主义向海外扩张的需要,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国防建设有很大影响。他曾预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欧强国和德国海军必败。1914年12月1日,马汉在华盛顿逝世。

1825年9月27日 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正式通车
  1825年9月27日,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正式通车。
  铁路,包括国家铁路、地方铁路、专用铁路和铁路专用线。 国家铁路是指由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管理的铁路。地方铁路是指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的铁路。专用铁路是指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专为本企业或者本单位内部提供运输服务的铁路。铁路专用线是指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的与国家铁路或者其他铁路线路接轨的岔线。
27#
~快雪时晴~ 发表于 07-9-29 00:03:2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新子,嘻嘻,是个厉害的人物~~支持下~~
28#
 楼主| yuanyuxin 发表于 07-9-29 00:21:16 | 只看该作者
9月28日

1908年9月28日 十三世达赖抵京

十三世达赖
  1908年9月28日,达赖喇嘛抵达北京。近年来,由于英国不断侵略西藏,使整个西藏的局势变得十分复杂而微妙。西藏地区本是政教合一的,由清政府所封的两位政教领袖进行统治,一为达赖,一为班禅,两者之间平日已有矛盾。1904年,英国人乘日俄战争,入侵拉萨,达赖只好往北而逃。最初逃到库伦,清政府恐其投俄,忙令西宁办事大臣迎其到西宁。不料此时又发生了达赖与西宁喇嘛“斗法”之事。于是理藩院便安排他入雁门关,移床山西五台山,一住就是3年。于此,达赖为保住自己地位提出进京觐见,正欲起程,又听说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在西藏枉杀多命、毁寺掠财,于是又观望不前了。后经山西巡抚力劝,终于启程。达赖一入直隶地界,朝廷就派大员前往保定迎接。各地方官对他特别优礼。于是所到之处,驻持名刹,香花供养,警护森严。抵京后,在其所安座的黄寺,王公亲贵,皆来致礼,每一出行,前呼后拥,轰动九城,气派颇为壮观。
1392年9月28日 李成桂改国号为朝鲜
    7世纪中期,朝鲜半岛上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局面结束,新罗统一半岛并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新罗分裂后,10世纪前期王建再次统一半岛,改国号为高丽。
    1388年王氏高丽将领李成桂发动兵变,经几度废立,自掌大权,并于1392年9月28日登上王位,改国号为朝鲜。李成桂即朝鲜王朝创建者,庙号太祖。太祖在位时,推行科田法,奖励农业,广设学校,交好中国明朝。
    李成桂于1398年逊位于儿子,1408年去世。
1803年9月28日 法国小说家梅里美诞辰

梅里美
  1803年9月28日,法国小说家梅里美出生于巴黎一个画家的家庭。他从小喜爱文学,然而他的父亲却要他学法律。梅里美中学毕业后,他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关心文学。取得律师头衔后,进入商业部工作。1828年,他结识了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斯汤达,在斯汤达的影响下,他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梅里美初期创作有《克拉拉·加齐尔戏剧集》和《居·士拉》诗歌集等。1829年,他发表了历史小说《查理九世时代遗事》,这部小说标志着他的创作达到了成熟阶段。从1829年开始到1847年,他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塔曼果》与《马特奥·法尔哥内》是这些短篇中的精品。《高龙巴》和《嘉尔曼》,这两个脍炙人口的中篇是梅里美的代表作。《高龙巴》(1840年)描述法国复辟王朝时期科西嘉岛上一个复仇的故事。高龙巴的形象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她的反抗和叛逆的性格具有反封建意义。《嘉尔曼》,也是体现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要求的女性形象,堪称《高龙巴》的姊妹篇。法国作曲家比才后来把《嘉尔曼》改编成歌剧,流行甚广。
  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梅里美进入参议院,成了皇后的密友。从此,他再也难以创作出具有资产阶级强烈个性和进取精神的人物,他的后期小说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以后,梅里美转向学术研究和翻译俄国文学的工作。
  1870年,梅里美逝世,享年67岁。
1864年9月28日 第一国际成立
  第一国际是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它的正式名称叫“国际工人协会”,简称“第一国际”。它是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1848年的欧洲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伴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欧洲无产阶级的队伍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1857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1848年革命失败后一度处于低潮的工人运动又重新高涨起来。1859年伦敦建筑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第二年,伦敦各业的工会联合组成工会委员会。在法国巴黎、马赛等地成立有炼铁工人联合会等工会组织,工人们还迫使政府取消了禁止工人结社的法律。在德国,1863年成立了全德工人联合会。同时,意大利、比利时、美国的工人阶级也展开了有组织的活动和罢工斗争。各国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愿望日益增强。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认真总结了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写出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18日》,恩格斯也写成《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等书。19世纪50、60年代,马克思着重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深入的研究。1859年,马克思写成《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并着手撰写他的不朽名著《资本论》。同时,他们还积极对英国工人和工会活动家进行宣传教育,并通过他们去影响广大的工人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还特别注意培养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骨干,想方设法同各地的革命者进行广泛联系,要求他们努力学习、掌握革命理论,迎接新的革命高潮。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际组织做好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直接促成第一国际诞生的重大事件是1863年波兰人民反对沙俄统治的民族起义。马克思、恩格斯对波兰起义非常重视,动员欧洲各国的工人阶级全力声援波兰人民的革命运动。1864年9月28日,英、法、德、意、波兰等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召开盛大的国际性会议,再次讨论了声援波兰人民和国际工人联合斗争的问题。大会决定成立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并选出临时中央委员会。这个工人组织后来被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起草了《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两个纲领性文件,规定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政治方向和组织原则。
  第一国际的历史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与各种机会主义的斗争。第一国际成立后先后进行了反对蒲鲁东主义、反对工联主义、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在它存在期间,传播了科学社会主义,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加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1876年7月15日,第一国际宣布解散。
1898年9月28日 “戊戌六君子”被处死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被处死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湖南浏阳人。字复生,号壮飞。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少时博览群书,好读西方自然科学书籍。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在浏阳倡立算学馆,开湖南维新风气之先。遍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吸收新学知识。1896年入资为江苏候补知府,在南京候缺,著《仁学》。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铁路等新政。次年,又倡设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抨击旧政,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8月,以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荐,被征入京。9月5日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25日被捕,28日与林旭等六人遇害。临刑绝命词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被公推为戊戌六君子之首。所著《仁学》,杂糅儒、释、道、墨各家和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社会经济学说,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书中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纲常名教”,宣传“君末民本”的民权思想,从世界的不断变易中论证其改革社会制度的政治理想。能诗,风格雄健,富有爱国精神。著作编入《谭嗣同全集》。戊戌六君子年龄:谭嗣同34岁,康广仁32岁,林旭24岁,杨深秀50岁,杨锐42岁,刘光第40岁。
1868年9月28日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第一号火轮船竣工
  1868年9月28日,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第一号火轮船竣工。这是中国自造的第一艘大型机器轮船。设计制造者为近代爱国科学家徐寿及其儿子徐建寅等。船长185尺,宽29.2尺,吃水8尺,马力392匹,载重600吨,船上有炮8门,系木质明轮兵船。兵船从上海船厂驶至金陵。曾国藩在金陵下关登船试航,驶至采石矶、翠螺山,称赞此船“又快又稳、坚硬灵便”,以“四海波恬,厂务安吉”之句取名为“恬吉”号。后避光绪讳改名“惠吉”号。“恬吉”号的建成是我国近代造船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恬吉”下水试航时,轰动上海城市,黄埔江两岸观者如堵。以后,徐氏父子在上海又设计制成“操江”、“测海”、“澄庆”、“驭远”等船,为改变我国近代造船技术的落后状况作出了杰出贡献。
1929年9月28日 中共“九月来信”肯定毛泽东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由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致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该信肯定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确认中国革命是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红军的基本任务是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明确规定红军由前委指挥,并将党代表改为政治委员,其职责是监督军队行政事务、巩固政治领导、部署命令等;要求红四军官兵维护朱、毛领导,明确毛泽东仍为前委书记。
1954年9月28日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成立
  195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成立党的军事委员会的决议。决议指出,中央政治局认为,必须同过去一样,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成立一个党的军事委员会,担负对整个军事工作的领导。决议决定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组成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彭德怀主持中共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1970年9月28日 埃及总统纳赛尔逝世

纳赛尔夺取政权后于1954年访苏,与赫鲁晓夫会晤。
  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埃及前总统,阿拉伯民族主义政治家。穆斯林。1918年生于艾斯尤特省一职员家庭。学生时代曾任中学生联合会主席,组织和领导学生反英示威,数次入狱,在狱中曾参加青年埃及党。1938年毕业于开罗皇家军事学院。1941年随英军赴苏丹战场。1942年任皇家军事学院教官。后在开罗军事参谋学院进修,1948年参加巴勒斯坦战争,曾获“法卢加之虎”称号。1945年秘密筹建自由军官组织,1950年任该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1952年7月23日领导自由军官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任委员兼武装部队行政秘书。1953年6月埃及共和国成立,任副总理兼内政部长。1954年4月任总理。同年11月接替纳吉布出任总统及革命指导委员会主席职务。1956年6月埃及颁布宪法,通过公民选举,当选总统并兼任总理。同年7月26日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10月组织和领导抗击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发动的侵埃战争。1958年2月埃及与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任总统。1961年9月叙利亚宣布脱离阿联后,仍任埃及总统兼总统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1962年10月兼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67年领导军民奋力反击以色列侵略者发动的“六五”战争。战后自兼总理。1970年9月28日逝世。
  1953年1月纳赛尔创建“解放大会”,同时命令解散一切政党。1957年5月成立“民族联盟”,取代“解放大会”,任主席。1962年10月改建“民族联盟”为“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任最高执行委员会主席。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著作有《革命哲学》和《埃及的解放》等。
1986年9月28日 电影艺术家陶金逝世
    1986年9月28日,著名电影艺术家陶金不幸在广州逝世,终年70岁。
    陶金(1916—1986),原名陶秉钧,男,表演艺术家、编导,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在北平长大。
    青年时代,陶金曾在北平精华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和书法。
    1934年,18岁的陶金同时报考杭州笕桥航空学校和阎哲吾在济南主办的戏剧训练班,结果均被录龋他选择了学习话剧艺术这条路。1935年,陶金回北平参加了唐槐秋的中国旅行话剧团。同年在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旅行公演《茶花女》、《雷雨》、《日出》、《复活》等话剧。1936年,陶金和“中旅”的同行章曼苹结婚,这期间,他写了一篇报告文学,描写他与姜明、李景波等“中旅”朋友,在北平被宪兵抓进监狱的遭遇,揭露国民党政治腐败、特务横行的黑暗统治。作品发表在茅盾主编的《申报》副刊上。这件事吓坏了团长唐槐秋,生怕连累剧团,便劝陶金退出“中旅”。同年陶金进入电影界,加入大一影片公司,第一次拍片就当上了《黄浦江边》的主角。后来又主演了《女同学》。
    1937年,他又主演了影片《杨柳村》。之后,他退出了“天一”,加入了上海业余实验剧团。“八·一三”事变后,他加入了上海救亡演剧第四队,赶赴后方,从事宣传抗日的话剧演出。他参加了《春寒》、《芳草天涯》、《蜕变》、《日出》等话剧的演出。《新官上任》是他和妻子章曼苹在重庆合演的,轰动了山城。
    1937年抗战爆发后,陶金从上海辗转到武汉,最后抵达重庆。他与一些进步电影工作者一起参加了“中制”。此后,陆续拍摄了《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日本间谍》、《还我故乡》等抗战题材的影片。
    抗战胜利后,陶金回到上海,加入昆仑影片公司。1947年,受史东山和蔡楚生邀请,他先后主演了《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两部影片。
    拍完这两部影片,他转入国泰影片公司。1948年与舒绣文合演了《凶手》。他的表演又得到好评。随后他去香港,加入永华影片公司。1948年他在“永华”主演了《国魂》、《山河泪》、《火葬》、《海誓》4部影片。在《火葬》中,他的演技又获得了高度赞扬。1949年主演了“长城”的《血海仇》,接着导演了《诗礼之家》。
    陶金的艺术才能是天赋与勤奋的结晶,也溶入了他生活的亲身体验。他学绘画是半途辍学,学习戏剧是半路出家。在济南戏剧训练班时,除规定的课程外,他常跑大图书馆阅读他喜爱的戏剧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抗战年代,他跋涉内地的山山水水、市井村庄。抗战胜利后,他和章曼苹带着两个孩子,从重庆乘木船漂泊了两个月才回到上海。他家吃尽了战争的苦头,受尽了“胜利”的罪。他接触不同社会环境和不同的人生。实际生活中的体验,丰富了他的知识,成了他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因此,他在舞台上、银幕中就能创造出逼真而使人感动的形象。
    全国解放后,陶金从香港回到上海。曾在大光明影业公司导演周玻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和平鸽》。1954年,陶金参加了影片《宋景诗》的拍摄,成功地塑造了宋景诗的亲密战友——骁勇骠悍的农民革命领袖杨殿乙的形象,受到观众的称赞。此后,陶金专门从事导演工作。二十多年来,他先后导演了《十五贯》、《护士日记》、《苗家儿女》、《二度梅》、《齐球将》、《斗鲨》等影片。其中,他导演的戏曲片独具特色,颇有新意,深受观众的喜爱。
    1981年春,陶金主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在美国展映,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许多美国电影工作者和文化界人士激动地向这位四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影星表示祝贺。在美国期间,他并没有忘记为促进国内的制片事业做贡献。他和水华节省生活费,把节余下来的美元购买录像机和8部影片的录像带,带回国内,赠送给文化部。同年,陶金导演了影片《两姊妹》。
    陶金为人诚恳,生活简朴节俭。三四十年代,社会上流行穿西装,而他的西装是在旧货摊上买的。他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不计较个人名利,不喜欢出入交际场所。除剧本外,他对别的不发生兴趣。他对所演的角色,所导的影片,总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陶金有一个幸福的家,他与妻子章曼苹、女儿陶白莉、儿子陶令昌都是电影工作者。妻子章曼苹在三十年代的剧坛上,比陶金的名气更大。登上银幕后,她拍摄了《街头巷尾》、《有一家人家》、《群魔》等影片。解放后,曾出演《思想问题》、《跟踪追击》等影片。女儿陶白莉早在1958年就主演过《上海姑娘》。粉碎“四人帮”后,她又在《斗鲨》、《小花》、《在这块土地上》等影片中扮演了主要角色。陶令昌在香港从事电影工作。陶金在家常和儿女说戏,启迪他们的演技。
1993年9月28日 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正式启动
    1993年9月28日,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正式启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组织的以谈家桢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在沪论证并通过了强伯勤教授、陈竺研究员申请的《中华民族基因组中若干位点基因结构的研究》重大项目之后,发布了这一信息。
    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是当前国际生物学、医学领域内一项最引人注目的课题和跨世纪工程。1985年,美国科学家首先提出时将其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置于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目标是要从整体上阐明人类遗传信息的全部脱氧核糖核酸(DNA)顺序和大约10万个人类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方式,为人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基本数据,揭示5000种左右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和若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因素、多基因病的致病基因或疾病易感基因,并建立对各种基因病新的诊断和防治方法,从而推动整个生命科学基础和应用性研究的发展。目前美国、欧共体、日本、加拿大以及独联体等都先后提出了各自的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
    该课题是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迄今为止最大的项目,将投资300万元人民币,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强伯勤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陈竺研究员领衔,汇集国内在人类基因研究方面已经有突出成绩的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单位组成实力雄厚的国家队。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将首先在我国不同民族基因组的保存和若干位点基因结构方面进行研究,并为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研究大协作创造条件。
1986年9月28日 中央提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党同志必须从这个总体的高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文化建设指出的是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思想建设指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994年9月28日 欧洲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海难事故 “爱沙尼亚”号客轮在芬兰近海沉没
    1994年9月28日,一艘载有867名乘客的客轮28日凌晨在芬兰西南部波罗的海海域沉没。
    这艘名为“爱沙尼亚”号的客轮是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启锚,驶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据芬兰电台报道,出事地点在距芬兰图尔库群岛以南20海里处。客轮在沉没之前曾发出无线电求救信号。当时正在附近海域行驶的另外几艘船只在接到求救信号后立即赶到出事地点,进行抢救。
    但救援人员说,由于海风强大,救援工作十分困难,已报道的获救人数为12人,人们担心已没有太大的希望救出更多的遇难者。
    据初步分析,造成沉船灾难的原因可能是在风大浪高的恶劣天气条件下所载货物发生位所移。爱沙尼亚总统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宣布28日为全国哀悼日,向死难者致哀。
    9月29日“爱沙尼亚”号沉没原因探明英国和瑞典的海难事故调查人员认为,“爱沙尼亚”号船头舱门封闭不严,加上在大风大浪的海上航行速度太快,是导致这艘船迅速沉没的主要原因。
    15556吨的“爱沙尼亚”号渡船,于9月27日下午7时离开爱沙尼亚的塔林港,驶往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芬兰时间28日凌晨零点30分,船在乌托岛西南40公里的波罗的海海域沉没。船上乘客和船员共964人,幸存者只有141人。这是欧洲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海难事故。
    瑞典海洋局昨天在斯德哥尔摩说,在渡船起航前,他们在爱沙尼亚塔林港的安全检查人员曾发现,船头舱门的密封垫有毛玻英国海上安全官员认为,只有骤然涌进的海水才能使这艘船在5分钟内翻倾和下沉。生还的船员亨里克·西拉斯特在船沉没之前,正在装载小汽车的舱里。他回忆说,海水从舱的前门涌进来,而里面舱门的密封垫又不严。船员们从机房的电视监视屏幕上,可以看到海水涌进舱里,但是无能为力。
    船进水以后开始呈30度向一边倾斜。这时船上的四个发动机已熄火,使船在汹猛的海水冲击下无依无靠,上下颠簸。随着船的倾斜,停在甲板上的汽车又都滑向一边,这就加快了船的倾斜过程,最终导致渡船翻个底朝天。
    当宣布弃船时,船上一片恐慌,人们争先恐后地往上层舱爬。老年人无法爬上梯子,上到顶层甲板的人们又来不及找到救生艇。更可悲的是,许多乘客还不知道外面发生的一切,来不及逃离,因而导致了800多人丧生。
    专家们指出,船头舱门关闭不严,海水就会涌进舱内,导致事故的发生。爱沙尼亚警方也表示,如果发现有人为的错误,负责者将会根据刑法判罪。
    即使现代化的救生设备,带有可以快速吹起来的滑梯和方便地操作的救生岛,也不能保护人们免受像“爱沙尼亚号”沉没这样的灾难,这次灾难使900人丧命
    “爱沙尼亚”号海难纪实:
    一警报在子夜响起
    9月27晚6时(斯德哥尔摩时间),“爱沙尼亚”号客轮缓缓开出塔林港,沿芬兰湾的航道向斯德哥尔摩驶去。
    这是一艘额定载客量二千人、高达十层的大型客轮。27日这班轮船的大多数乘客都是瑞典人,他们当中有诺雪平市结伴出游的五十多位退休老人、斯德哥尔摩警察局的70多位雇员,还有不少旅游团。
    据当晚的天气预报,芬兰湾附近海面有暴风雨,风速每秒可能会超过20米,按照“爱沙尼亚”号的设计,这种程度的风浪并不会造成威胁。
    一个多小时后,轮船驶入风暴区,高达六七米的恶浪时而把轮船掀上浪峰,时而又将它打入浪谷。
    零时左右,“爱沙尼亚”号开到了芬兰湾口于特岛附近海面。其时风速高达每秒27米。轮船突然剧烈晃动,底舱发出强烈震响。正在九层值班的船长阿尔沃立即命令水手西尔沃去底舱检查。西尔沃后来回忆说,他刚刚下到第三层,便听到了水涌进船舱的声音。二十五岁的机械师西拉斯特说,发动机的声音突然变得十分沉重,他从监视器里发现停放汽车的底舱大门进水,起初他以为是渗进的雨水,便打开了排水泵。但水不断涌进,有两个主发动机突然熄火。当他跑出时已水深没膝。
    零时二十四分,“爱沙尼亚”号发出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紧急呼救信号。于特岛芬兰海军基地司令斯达夫说,“我们从雷达显示器的屏幕上看到爱沙尼亚号整整八分钟。零时四十八分,它从屏幕上消失。我们立刻就明白出了什么事。”
    丹麦乘客伯叶说,“我当时有些晕船,大约十一时就回舱休息。但怎么也睡不着。忽然听到一声巨响,轮船剧烈摇晃,幅度大约有30度到40度,接着便听到了两声很微弱的警报声。我帮着同舱的一位年老的乘客冲出舱门。船舱中一片混乱,没有人组织大家,到处是破碎的玻璃和翻倒的桌椅板凳,我亲眼看到一个小女孩被一张金属桌子压祝”一位获救的姑娘说,她幸好没有买船室卧铺票。她在酒吧中随便找了个沙发躺下来休息。忽然船体猛烈地晃动起来,酒吧里的人全都摔倒在地,有的头上流血,有的摔断了腿。大家挣扎着站起来,呼喊着,向外面冲。
    实习船员库克说,“在剧烈的晃动中我摔倒在地,我摸着黑爬起来冲上甲板,解开绳索,把救生筏扔入水中。我看到有许多人也手拉着手冲了出来,不少人只穿着裤衩背心。大家顾不了许多,争先恐后地跳入冰冷的海水。客轮开始倾斜,我无法工作,也跳入海中。水中到处都是挣扎的人,到处都是救生衣、行李。我知道,有许多人根本没有来得及起床,还有的是因为晚上酒喝多了,根本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随着轮船沉入海中,尤其是那些老人和孩子。我们在水中看着船体下沉,速度极快,大约只有五分钟。随后,四周便陷入一片黑暗……”二幸存者讲述历险记芬兰、瑞典方面在接到“爱沙尼亚”号紧急呼救信号后,立即向客轮沉没海域派出了船只和直升机。1个多小时后,从瑞典果特兰岛起飞的一架直升机首先赶到现场。几乎是在同时,从赫尔辛基驶往斯德哥尔摩的“马瑞亚拉”号客轮也经过这里。
    随后,另一艘大客轮“欧罗巴”号也赶到现场,船长利用船上的直升机停机坪,调度指挥相继从瑞典、丹麦、芬兰和爱沙尼亚飞来的20多架直升机,展开了一场10多个小时的国际大抢救。由于风急浪大,抢救工作十分艰难。“马瑞亚拉”号的船长说,他们到那里时,什么也看不清。船员身系保险绳下到海中,又发现许多救生筏都是空的,搜索了两个多小时,才救出16人。29岁的芬兰军官莱阿托宁在出事后两小时就飞到沉船海域,他原以为能救出一些人,可忙了10多个小时,竟未发现一个活人。瑞典的一位直升机驾驶员说,找到一个人非常难,而且一时也很难确定是死是活,只能先救上来再说。他们找了5个救生筏才救了一个人。
    “爱沙尼亚”号沉没5个多小时后,第一批幸存者被送到芬兰土尔库医院。人们从这些惊魂未定的脱险者断断续续的述说中,才知道了波罗的海上那一幕惨剧中的真实场面。
    一位瑞典学生说,几乎是在看到直升机的同时,他看到救生筏旁的海水中伸出了一只手,拚命地去抓救生筏的边。他正要伸手过去拉,一个大浪袭来,那只手再也看不见了。伯兰格市的45位退休老人结伴组成旅游团,如今只剩下维尔霍一人。这位56岁提前退休的木匠凭着自己强壮的身体在海上坚持了6个小时。他回忆说,“我的身旁是一对年轻恋人,小伙子紧抱着姑娘,不停地说着,‘坚持住,一定要坚持祝’可姑娘已经咽气。”
    20岁的瑞典姑娘莎拉的遭遇更是具有传奇色彩。她说,“在甲板上,有个小伙子扔给我一件救生衣,并告诉我,他叫肯特。我们一边穿救生衣,他一边说,‘我们一起逃生吧。要是我们能被救出,我想下星期邀您一起吃午餐。’我点点头,便同他拉着手跳入海中。一个大浪将我俩打开,我拚命地在水中挣扎着。忽然,我觉得旁边有个人,回头一看,是肯特!他拉着我爬上一个救生筏。筏中起初有16个人。大浪袭来,筏中的水越来越多,冰冷的海水冻得我们浑身麻木。5个多小时,我们俩紧紧地抱在一起。筏子里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终于,我们看见了直升机。但16个人活下来的只有6个。”
    脱险者中最小的是12岁的挪威男孩马茨。他随全家去爱沙尼亚访友,爸爸、妈妈、姐姐、妹妹都在海难中丧生,小马茨在大家的帮助下获救。因为他年龄最小,大家总让他呆在救生筏中的最高处,尽可能不受海水浸泡。另一位77岁的瑞典老人,也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才获救的。一个瑞典姑娘说,如果不是你帮我,我帮你,许多人可能都逃不出来。
    三海难之谜众说纷纭
    “爱沙尼亚”号沉没酿成战后欧洲最大海难事故。可到底有多少人葬身波罗的海,谁也说不准。虽说电脑中有乘客名单,可有人订了票没上船,有的是临时上船,有的是名字登记错了。尤其是那些免票的小孩,更无法做出精确统计。一个星期过去了,仍有人说他们的亲属虽未列入失踪者名单,却杳无音信。数字每天都在变。据10月5日的统计,船上有乘客和船员1049人,幸存 137人,打捞到的尸体80多具,死亡人数总共912人。
    沉船的消息传出后,人们最关心的是老人、孩子和妇女是否在那紧急的一刻得到了应有的帮助。许多瑞典人看到幸存者名单中,以20岁到50岁的男子最多,都感到非常失望。尽管有不少人说他们是在别人的帮助下逃出的,但船舱中也有另一幕惨剧。斯德哥尔摩警察局的雇员汤姆说,“出事时,走廊里很多人都摔倒在地,后边就有人踩着他们的身子往前跑。”一位瑞典青年说,他看到一位妇女捂着流血的腿求别人扔给她一件救生衣,可根本没有人理睬她,旁边的人都只顾自己逃命。19岁的爱沙尼亚乘客安德鲁斯说,有的老人干脆放弃了逃生的希望,坐在那里哭了起来。连日来,许多瑞典人打电话到报社、轮船公司去问,为什么最需要帮助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对此,许多幸存者的解释是,没有人组织大家,船沉得很快,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别的事。一位医生说,因为当晚风浪大,许多老人、孩子和妇女都回舱休息,警报发出后,他们无力及时逃出。而即使他们逃出,也难以抵御冰冷海水长达五六个小时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只有那些年富力强或富有海上经验的人才最有希望脱险。
    人们对抢救工作有所延误有抱怨。与本世纪初著名的“泰坦尼克”号冰海沉船事件相比,如今的海上救护当然比那时要先进许多。但瑞方在“爱沙尼亚”号发出呼救信号后半个小时才收到芬方的确切报告。第一架直升机是在一个多小时后才赶到现场的。芬兰方面否认了这种指责,他们说“爱沙尼亚”号没有按常规发出三次信号,只发了一次信号,且十分微弱,芬方需要有时间来作判断。
    许多专家也没有想到,这艘已航行14年的大型客轮会遭此劫难。法国船级社今年初对该船评定的安全系数为95%,并发放了“安全证书”。9月9日,瑞典专家在进行了例行的检查后,也认为其“性能可靠”。据脱险船员讲,次日零时,底舱绿灯还显示一切正常,可仅仅20多分钟后,就发生了这场大海难。
    和7年前在北海沉没的“自由企业先驱”号客轮一样,“爱沙尼亚”号也是上可载人、下可装车的客轮。它的船首是一可翘起的铁壳,其主要作用是抵御海浪冲击。里面是吊桥式的大门,汽车可由此开进底舱。这种轮船装卸快捷,但车舱大门接近吃水线,如车舱进水就有导致沉船可能。有些专家据此认为,应停止使用此种轮船。从现在掌握的情况看,“爱沙尼亚”号也是因车舱前门进水而沉没。机器人潜水拍摄的沉船录像表明,船首脱落,吊桥式大门顶端裂开一米多大的口子。按照设计,船头本应能抵挡住当时的风浪,可它为何会脱落呢?大体上有4种解释,一是操作失误;二是有人破坏;三是缺少保养;四是设计问题。目前,瑞芬爱三国组成的调查组正在沿着“爱沙尼亚”号的航线,寻找脱落的船首,他们希望由此解开沉船之谜。
1995年9月28日 北约公布东扩问题报告
    1995年9月28日下午,北约秘书长克拉斯在北约总部主持召开发布会,正式公布了9月20日通过的北约东扩问题报告。
    这份长达30页的研究报告分别就北约扩大的目的、原则、决策程序、扩大后的共同防务政策、与欧洲联盟和西欧联盟等组织的关系以及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作了详细阐述。
    报告指出,北约东扩将是一个“循序渐进、审慎而具有透明度”的过程,北约没有为此制订“固定的标准”,新成员的接纳将以“逐个方式”办理。
    报告称,由于北约目前的核部署已能满足扩大后的北约的需要,新成员不能自然而然地从北约获得核武器,北约也不一定要在新成员国领土上部署常规力量。但报告又指出,北约保留在“必要时”可以在这些国家部署武器和军队的权利,新成员国也必须接受和参与北约的共同防务政策。
    在阐述东扩必要性的同时,报告还强调了北大西洋合作理事会和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重要性,指出这两个合作框架是北约加强与其伙伴国合作的必要工具。
    报告重申,北约东扩并非针对俄罗斯,强调“北约与俄罗斯建立更加牢固的关系将是组成欧洲全面安全结构的基石”。报告说,进一步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将与东扩计划“大致同步进行”。

29#
 楼主| yuanyuxin 发表于 07-9-30 01:06:47 | 只看该作者
9月29日

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1979年9月29日,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隆重举行大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华国锋主持了大会,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作了重要讲话。讲话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不朽功绩;概述了建国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了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讲话第一次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


中国最早的故事片上映


  1913年9月29日,中国第一部电影故事片《难夫难妻》在上海新新舞台放映,引起强烈反响。此前中国电影,已有10多年的历史,但只是没有情节的动作和戏曲片段。《难夫难妻》以买卖婚姻习俗为题材,描述了从媒人撮合开始直到把互不相识的一对男女送入洞房的整个过程,因而又名《洞房花烛》。全片共长4本,由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张石川联合导演,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成立于1909年的亚细亚影戏公司由美国人依什尔主持,是中国最早的电影公司。曾经在香港和上海拍摄电影。1912年开始由张石川、郑正秋等组织新的新民公司承包,《难夫难妻》是承包后的第一部作品。9月29日同时放映的还有该公司拍摄的一部新闻纪录短片《上海战争》,如实记录了“二次革命”时上海围攻制造局和攻占吴淞炮台等情景。
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是秋收起义失败后部队在江西省永新县境内三湾村进行的一次整编。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三湾村地处湘赣边区的九陇山区,是茶陵、莲花、永新、宁冈四县的交界地,有50多户人家,在山区算是较大的村庄。起义部队到达三湾的时候,减员较大,人员不足1000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当时,部队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党不能切实掌握部队;雇佣军队的影响还严重存在;加之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改进部队存在的问题,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为了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军队,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东在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就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主要内容是:第一,资遣一部分不愿留队的人员,部队缩编为1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在部队中建立党的组织,做到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第三,规定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的管理,协助进行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士兵委员会由全体士兵民主选举产生,在党支部指导下进行宣传、组织群众的工作,组织领导士兵的文化娱乐生活,监督部队的经济开支和伙食管理。

  三湾改编,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了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在人民军队的建军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与日本建交


  日本(Japan),全称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国,太阳升起的地方”。位于东亚太平洋西部的岛国。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人口12443万(1992年10月),主要为大和族,约有2万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语。神道和佛教盛行。首都东京。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靠进口。西方经济大国,工业高度发达,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4107美元(1993)。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小麦、大豆。畜牧业有奶牛、肉牛、猪、马、绵羊、家禽等。工业主要有钢铁、汽车制造、船舶、电力、数控机床、电器等部门。出口汽车、钢铁、船舶、化学工业品、机械工业产品、轻工业品、电器;进口以矿产资源、石油、原材料和粮食作物为主。大型港口有神户、横滨、名古屋、大阪等。公元645年通过大化革新,确立古代天皇制,开始向封建社会发展。公元12~19世纪处于封建社会,1871年明治天皇规定以传说中的神武天皇即位日(2月11日)作为日本纪元的开始,即建国日。国庆日为在位天皇明仁的诞辰(12月23日)。19世纪中叶美英等西方国家先后入侵,民族矛盾激化。1868年实现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外逐步侵略扩张。1894年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1910年并吞朝鲜。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美军进驻日本。1947年日本由天皇制改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制国家。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60年代末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强国。对外政策以日美关系为基础。重视亚洲外交,加强同西方发达国家及欧共体的合作,积极发展同中国、东盟、东欧的关系,努力改善日俄关系。1972年9月29日同中国建交。
中共中央为贺龙恢复名誉


  1974年9月29日,中共中央为贺龙恢复名誉。经周恩来提议、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指出:林彪要整贺龙蓄意已久,早在1966年就向中央提出,贺龙历史上曾向国民党反动派“请求收编”和“阴谋篡军反党”等问题,要进行审查。在“九·一三”事件发生以前,对贺龙问题的审查,一直为林彪、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等人所把持。“九·一三”以后,中央直接对贺龙的问题进行了审查。经中央查证甄别:一、所谓“通敌”问题,完全是颠倒历史,蓄意陷害。二、所谓“阴谋篡夺军权”和支持军队一些单位的人“篡夺军权”的问题,经过调查,并无此事。三、关于所谓贺龙搞“二月兵变”的问题,纯系讹传。贺龙已于1969年6月9日病故。中央决定,对贺龙予以平反,恢复名誉。由于江青、康生一伙的干扰破坏,这次平反是不彻底的,有些提法是错误的。1982年10月16日,中央发出《关于为贺龙同志彻底平反的决定》,高度评价贺龙同志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同时撤销了原中发(1974)25号文件及中发(1968)71号文件。
新中国建成第一座天文馆


  1957年9月29日,中国第一座天文馆——北京天文馆建成。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中宣部部长陆定一、著名天文学家程茂兰等600多人参加开幕式。

  北京天文馆于1955年秋在民主德国专家帮助下动工兴建。馆内设有天象厅、展览厅、讲演厅、小天文台和小气象台。设在天象厅里的天象仪,能在穹形的屋顶银幕上,构成逼真的“人造星空”。
赫鲁晓夫率团参加中国国庆


  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率苏联政府代表团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活动并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以周恩来为首由陈云、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李富春等组成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与苏联政府代表团举行了会议。10月12日发表了会议公报,还签订了关于苏联政府帮助中国政府5.2亿卢布长期贷款的协定和关于苏联政府帮助中国政府新建15项中国工业企业和扩大原在协定规定的141个企业设备的供应范围的议定书。赫鲁晓夫代表苏联政府和人民致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赠送给中国人民为组织拥有2万公顷播种面积的国营谷物农场所必需的机械设备。对苏联政府的援助,毛泽东答书表示感谢。毛泽东会见并宴请了苏联政府代表团。
中央决定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1951年9月下旬,北京、天津两市22所高等院校教师3000余人开展了以改造教师思想、改革高等教育为目的的学习运动。

  9月29日,周恩来在京、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报告会上作了《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就知识分子革命立场、观点、方法问题谈了自己的体会,号召教师们努力改造自己,成为文化战线的革命战士。10月,京津高等学校学习委员会成立。

  1950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要求在所有大、中、小学校教职员和高中以上学生中普遍进行思想改造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在大中小学教职员专科以上学生中,组织忠诚老实交清历史的运动,清理其中的反革命分子。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全国各学校很快掀起学习改造运动。同时在文艺界开展有目的、有准备的整风学习运动,使文艺工作向着健全方向发展,不久,又发出开展各界人士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的决定,于是知识分子改造学习运动从教育开始逐步扩大到文艺、科技、民主党派、政府机关、人民团体、工商界、宗教等广大知识分子,而形成一个全国规模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

  通过这个学习运动,在知识分子中清除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影响,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纯洁了队伍。但由于要求过急、过高、方法简单,这一运动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感情。

30#
 楼主| yuanyuxin 发表于 07-10-1 00:26:26 | 只看该作者
9月30日


慕尼黑会议



  慕尼黑协定,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同德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时签订。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以后,积极策划发动新的世界大战。1938年,他把侵略矛头指向德国东边的捷克斯洛伐克。当时,德国力量并不大,如果英、法等国加以制止,是可以遏止住的。但是,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非常害怕战火烧到自己身上,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当作牺牲品,用来换取德国不侵略自己的保证。

  为了拍卖捷克斯洛伐克,张伯伦从1938年9月15日到22日,仅一星期内,两次飞往德国和希特勒会谈,将捷克斯洛伐克作为礼物送给德国,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1938年9月20日张伯伦第二次飞往德国,这一次正式拍板成交,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慕尼黑的褐色“元首宫”里开始会谈。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也被带到了会议大楼,但只能呆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坐冷板凳,等待最后的判决。第二天凌晨1时,4国在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移交德国的协定上签了字。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走出“元首宫”后,捷克政府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几小时后,捷克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

  英、法用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换来了有希特勒共同签字的四国所谓“再也不想彼此交战”的宣言书。在张伯伦和达拉第看来,让德国进捷克斯洛伐克,就为德国打开了东进的大门,把祸水泼向苏联的勾当告成了。所以,当9月30日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竟得意忘形地挥舞着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纸片,对那些欢迎他的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们说道:“我的好朋友,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其实,这是希特勒使用的“声东击西”的手法。就是在慕尼黑会议时,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终有一天我们将并肩对英国和法国作战。”1930年3月,德国就侵占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9月1日,德国就以突然袭击波兰掀起了对英、法的全面帝国主义战争。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

  后“慕尼黑”成了为了自私目的而牺牲他国利益、纵容侵略的行为的代名词。

台湾守军击退英舰进攻


  1841年9月30日,英舰一艘向鸡笼(今基隆)轰击,被台湾守军击退。

  鸦片战争中,英军在进犯闽浙沿海的同时窜扰我台湾。9月30日英舰“纳勃达”号犯鸡笼,台湾道姚莹、总兵达洪阿督参军邱镇功开炮,将其击伤,并于鸡笼万人堆洋面触礁沉没。英军乘舢板上岸逃命,为台湾“屯丁乡勇”分头追捕,击毙32人,俘133人。这是台湾军民抵抗英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以后,10月19日在三少湾、次年3月11日在大安港又先后两次击退英舰进攻。《南京条约》签订后,璞鼎查诬姚、达妄杀英国遇风难民,清政府竟将二人革职逮问。

黄河决口


  1887年9月30日,黄河在郑州下汛十堡处决口,初30余丈,越三日至300余丈,夺溜南趋灌入贾鲁河,又东会涡河,南注周家口,入淮河,全河继流,灾情严重。由于清政府政治腐败,长期水利不兴,河道管理不善,1887年除北运河在通州平定(山童)决口数十丈、永定河在下游南七工(东安境)、芦沟桥、直隶武清、霸州等处先后决口外,黄河从7月21日已在开州决口,但并未引起统治者的重视。9月30日郑州黄河大决口后,统治者首先考虑的不是迅速抢堵,而是黄流横决,恐匪徒为患,命曾国荃、裕禄各回两江、湖广总督本任,以资防范。然后到10月15日,朝廷才发帑银10万两赈灾。至于应郑州河工及赈灾之费,16日乃命户部预筹,并且准备从各省洋药(鸦片)加征厘税来取得。直到11月9日,朝廷方命礼部尚书李鸿藻往郑州视察河工抢修情况。11月13日,清政府开郑州河工捐例。由于决口抢修工程不够坚实,已成河工于次年6月30日复被水淘刷失事。直到1889年1月20日河口方才合龙。

中国人民决不容忍外国的侵略


  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为建国一周年举行庆祝大会上作题为《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的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从军事斗争、外交、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统一财政和恢复经济、培养干部和提高文化等方面,全面地回顾和总结了建国一年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周恩来在报告中说,美国政府疯狂横暴的帝国主义侵略行为,已经证明了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危险的敌人。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谁要是企图把中国近五万万人口排除在联合国之外,谁要是抹杀和破坏这四分之一人类的利益而妄想独断地解决与中国有直接关系的任何东方问题,那就一定要碰得头破血流。

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


  1960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批转国家计委党组《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 报告》中首次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此之前,李富春于8月中下旬对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进行研究时,根据上海会议和北戴河会议精神,特别是根据周恩来的意见,提出应以“调整、巩固、提高”的方针安排经济工作的意见。8月底,周恩来提出,应在“调整、巩固”后面加“充实”两字,从而最初形成了完整的“八字方针的意见。

“四人帮”制造“风庆轮”事件


  1974年9月30日,远航欧洲归来的国产远洋轮“风庆”号返回上海港。江青等借题发挥,安排发表大量文章,批判洋奴哲学和卖国主义路线,借此影射攻击周恩来针对远洋运动事业现状提出的造船为主、买船为辅的方针。13日,江青在《国内动态清样》有关“风庆”轮的报道后面加上批语,并给政治局写信质问:“交通部是不是毛主席、党中央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部?”还说:“有少数崇洋媚外买办资产阶级思想的人专了我们的政”,“政治局对这个问题应该有个表态”,“而且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表示同意江青的意见。他们抡起“洋奴哲学”、“卖国主义”、“假洋鬼子”的大棍子,叫嚷要揪“大后台”。

全国人大关于台湾回归祖国的九条方针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大常委会、国务院,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9条方针政策。其要点是:(1)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2)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3)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4)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5)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6)台湾地方财政遇有困难时,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补助。(7)台湾各族人民 、各界人士愿来祖国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8)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保证其合法权益和利润。(9)执诚欢迎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众团体提供建议、共商国事。

  9条方针发表之后,中央党政领导人和各方面知名人士、爱国同胞,纷纷发表谈话表示拥护 。有关机关团体还提出了相应措施,准备对台湾各方面人士归来予以优厚的接待。

“小平您好!”横标的由来


  1984年9月30日晚上9点多钟,北京大学的一间学生宿舍里,81级生物系细胞遗传专业学生郭庆滨、李禹、栾晓锋等议论着:明天就要游行,用什么能充分表达出自己对党和祖国的感情呢?他们决定制作一幅横标。

  写什么标语呢?有人说:“教育要改革。”有人说:“改革要加速”。有个学生脱口而出:“就写‘邓小平万岁’。”但“万岁”两个字立即被否定了。大家觉得,这两个字不亲切。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写“小平同志您好!”大家觉得这句话最能亲切地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敬意,最能表达对党中央的领导、对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衷心拥护。

  夜已很深了,一时找纸笔困难。有人去学生会拿来几大张绿纸,可是太薄,容易坏。李禹灵机一动,把自己的塑料床单拿来做衬。可是,塑料床单上字写多了不醒目。大家一合计,就写了“小平您好”4个大字。

  国庆节凌晨4点多钟,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进入游行的行列,到达天安门前的时候,横标忽拉一下展开了“小平您好!”在欢呼声中,举着横标的郭庆滨、常生、于宏实和群众一起来到金水桥头。他们把横标高高地向天安门城楼举起,心想:小平同志在城楼上向我们微笑着招手哩!

德国首任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


  19世纪中叶,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迫切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结束封建城邦割据。这是和全民族的利益一致的。但是怎样实现统一呢?当时存在着两条不同的路:一条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推翻各邦王朝,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共和国,另一条是容克阶级领导的,通过王朝战争,自上而下地建立统一的君主国。

  1862年9月30日,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还不满一周的容克政治家俾斯麦,在普鲁士议会的“预算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鼓动性的讲话。他要求普鲁士内部停止对抗,“聚集力量”共同对外。他在讲话中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或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

  统一德意志依靠“铁和血”,即凭借战争暴力,这是俾斯麦的纲领和信条。他出任宰相后,根本不听议会那一套空谈,他不理睬议会多数派否决政策拨款,也不理睬他们的指责,独断独行,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在“为德意志民族利益”的口号下,他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对奥国的战争,对法国的战争,终于以“铁和血”击溃阻碍德国统一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大业,1871年1月18日,宣布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列宁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

  俾斯麦出任德意帝国的首任宰相,由于他是用“铁和血”统一德意志的,历史上称他为“铁血宰相”,他所奉行的政策,被称为“铁血政策”,后来发展为“专制和战争”的代名词。

德国狂轰英国伦敦


  1940年9月30日,德军猛烈地轰炸了英国伦敦。此前两个多月,德军向伦敦投下了成吨的炸弹,数千人被炸死。9月30日达到了最高峰,德国飞机排浪式的轰炸,使伦敦大部分地区遭到了破坏。伦敦成了火海,仅英军击落的德军飞机即达1200多架。从8月9日起每天都有数千人死亡,数千人受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6 07:53 , Processed in 0.15030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