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11教育学统考五套全真模拟(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zsc-518 发表于 07-10-24 15:4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真模拟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1-4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9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口号的提出者是(C)。
    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夸美纽斯D .亚里士多德
2 .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A)。
A .《雄辫术原理》 B .《理想国》 C .《政治学》 D .《学记》
3 .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包括(D)。
A .礼、乐、射、辞、书、数
B .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 .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修辞
D .礼、乐、射、御、书、数
4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这就是美国经济学家(B)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奴。
A .贺拉斯更B .舒尔茨C .杜威D .布香纳
5. 1992 年10 月中共十四大报告《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强调:( C)。
    A .把教育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汽之一”
    B .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调教育的突出战略位置
    C .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D .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 .著名心理学家赞可夫卓有成效地研究了(A)这一课题。
A .一般发展B .最近发展区C .教学与发展D .儿童认知发展
7 . “近朱者赤,近妾者黑。”这句话反映了(B)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 C .学校教育D .个体因素
8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D)
A .夸美纽斯B .卢梭  C .杜威  D .纳托普
9 .潜在课程的概念产生于(D)。
A . 19 世纪40-50 年代B . 19 世纪60-70 年代
C . 20 世纪40-50 年代D . 20 世纪60-70 年代
10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B)来实现的。
A . 直接经验B .间接经验C .生活经验D . 生产经验
11 . “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D)。
A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法B .巴班斯基的最优教学法
C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D .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
12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的这句名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B)。
A .陶冶教育法B .榜样示范法C .品德评价法D .实践锻炼法
13 .儿童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大致是从以(A)为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自律”。
    A .自我B .父母C .老师D .社会
14 .为人师表反映了教师劳动所具备的特点是(C)。
A .艰巨性B .创造性C .示范性D .长效性
15 .儒家第一个把“君、师”并列相称,肯定其地位的是(B)。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愈
16 .在我国教育史上,首次而鲜明地提出“大丈夫”理想人格的教育家是(B)。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庄子
17 .在先秦诸子中,最提倡尊师的教育家是(C)。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
18 .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教育家是(D)。
A .老子B .墨子C .庄子D .孔子
19 . “三舍法”为宋代著名教育家(B)所首创。
A .朱熹B .王安石C .范仲淹D .张载
20 .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进而主张“公其非是于学校”的启蒙思想家是(A)。
A .黄宗羲B .顾炎武C .戴震D .李举
21 .留美学生的副监督(A)是中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的中国人,是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A .容阂B .黄胜C .黄宽D .衰德辉
22 .洋务教育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堂,创办于(C)。
    A . 1840 年B . 1860 年C . 1862 年D . 1864 年
23 .国民政府时期,提出解放儿童的手、脑、嘴、眼睛等“六大解放”思想的是( B)。
A .陈鹤琴B .陶行知C .梁漱溟D .杨贤江
24 .西方教育史上的“三艺”是由(A)创设的。
A .智者派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
25 .西欧中世纪学校教育中的“七艺”是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 A)等。
A .音乐B .体育C .美术D .雕塑
26 . 1870 年英国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B)颁布,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A .《工厂法》 B .《福斯特法案》 C .《巴尔福教育法》 D .《费舍教育法》
27 . 1840 年,( B)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人们誉为“幼儿教育之父”“幼儿园之父”。
A .瓦德蔡克B .福禄培尔C .巴西多D .蒙台梭利
28 . ( D)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始。
A .《论教育》 B .《普通教育学》 C .《教育漫话》 D .《大教学论》
29 . 1899 年,英国教育家(A)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
    A .雷迪B .利茨 C .德莫林D .爱伦·凯
30 .约翰逊称她于1907 年创办的费尔霍普学校为(D)。
A . “快乐之家”B . “贫儿之家” C . “劳作学校”D . “有机教育学校”
31 .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中核心议题是(C)。
    A .学生的智力开发;B .教师的教学活动; C .学生的学习活动;D .学生的心理健康
32 .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A)。
    A .皮亚杰B .维果斯基C .柯尔伯格D .罗杰斯
33 .下列不是学习现象的是(A)。
A .学生每天早上做广播操;B .成人每天浏览报纸;
C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 .幼儿初入幼儿园怕生人,过几天就不怕了。
34 .研究表明,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问题情境的难度在(A)左右。
A . 50% ; B . 60% ; C . 70% ; D . 80%
35 .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C)。
A .正相关B .负相关C .倒U 形关系D .无关系
36 .各种操作技能形成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A)。
A .练习B .记忆C .示范D .知识
37 .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是(A)
A .有结构问题B .无结构问题C .应用问题D .理论问题
38 . 20 世纪30 年代有学者对儿童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这位心理学家是(B)。
    A .斯金钠B .皮亚杰C .埃森克D .柯尔伯格
39 .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 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C)
    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40 . “实验教育学”概念是由以下哪位作者首先提出的(B)。
A .冯特B .梅伊曼 C .赖伊D .杜威
41 .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A)。
A .学术论文B .实验报告  C .教育调查报告D .教育经验总结
42 .根据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将教育调查法分为(B)。
    A .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B .普遍调查和个案调查
C .常模调查和比较调查D .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
43 .研究生没有公开发表的学位论文属于(C)类文放。
A .书籍B .报刊C .教育档案D .其他
44 .对于一个新出现的教育问题的研究,比较适宜资料检索的方法是(B)。
A .顺查法B .逆查法C .引文查找法D .综合查找法
45 .教育科研选题存在可行性的条件中,除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外,还有一个条件是(D)。
A .必要性问题B .可能性问题C .能力问题D .时机问题
二、辨析题:46-48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 .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支配的。
47 . 1840 年是我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
48 .从时间上看,晶体智力在人的成年期达到高峰后,就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步衰退,而流体智力自成年后不但不减退,反而会上升。
三、简答题:49-54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90 分。
49 .简述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50 .什么是说理教育法?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如何运用这一德育方法?
51 .简述科举制度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及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
52 .简述装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
53 .技能的特点有哪些?
54 .进行教育观察研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四、分析论述题:55-57 小题,每小题30 分,共90 分。
55 .试分析20 世纪下半叶世界教学改革运动的主要流派。
5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在全社会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特色的终身学习系统。试联系实际论述提出终身教育思想和构建终身学习系统的主要动因和价值。
57 .本题为必选题,请在 Ⅰ、Ⅱ 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Ⅰ .试分析创造性及其培养问题。
Ⅱ .仔细阅读下列研究案例,指出:
( l )这项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 2 )实验属于什么类型的实验?
( 3 )可能有哪些因素影响实验结果(举出三个因素即可)?
在某小学二年级已有的五个教学班中,用抽签的方法抽取两个班,随机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比班,在两个班使用同样的教材、以同样的进度进行数学教学,对实验班每节课进行5 分钟的口算练习,持续两个月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检测出实验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水平明显优于对比班。


全真模拟试题(四)参考答案
二、辨析题:
46 .答:错误。
实践理性是人“从事和选择正当行为的机能和能力”,它“产生并存在于人们对正当行为的追求之中”。解放理性是人的批判思维及其演绎和行为运用。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支配的。
47 .答:错误。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成为我国近代历史的开端,但此时的教育还没有什么改观。现在学界一般认为,1862 年京师同文馆的成立,是我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因此,不能简单地将近代史的开端看成近代教育的开端。
48 .答:错误。
晶体智力是指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如注意力、知识整合力、思维敏捷性等。流体智力是指人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积累有关,如知识的广度、判断力等。错误的原因是,在这种说法中,颠倒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概念,把两种智力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完全相反的解释。只要交换一下两个概念的位里,就完全正确了。

三、简答题:
49 .答:
教师的专业化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一生为师并不意味着专业化程度很高。教师专业化虽然与时间有关,但不仅是时间的自然延续,更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自我的形成,最终真正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
    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具有多阶段特征。叶澜从自我更新取向角度把教师专业化分成五个发展阶段,即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50 .答:
说理教育法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形成正确思想观.汽的方法。说理教育主要有讲解、报告、谈话/对话、讨论、指导阅读书刊等方式,也可配合参观、访问、调查、榜样等方法进行。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进行说理教育要注意以下要求:① 明确目的性、针对性;②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③ 注意时机;④ 以诚待人;⑤ 耐心细致。
    51 .答: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培养人才的制度。在科举制产生之前,选士制度与育士制度是基本脱节的。科举制的诞生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之间呈现出一种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具体说来,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到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童;科举取士的标准、方法等则指导着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学校教育是科举制的基础,科举制是学校教育的指挥棒。科举制的产生对学校教育影响很大,但并不必然地会导致学校教育的衰败,相反,却能够刺激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依据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的科举制,既不同于以德取人的汉代察举制,也不同于以门第取人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而是一种较为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其合理性主要是:
( l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2 )使选士与育士制度紧密结合;
( 3 )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和客观;
( 4 )有利于造成人人向学的社会风气。
但是,科举制也有消极的一面,尤其到明清时期,这种消极作用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
( 1 )国家只重科举而忽视学校教育;
( 2 )科举制有很大的欺编性;
( 3 )束缚思想,败坏学风;
( 4 )营私舞弊屡屡发生,败坏社会风气。
    52 .答:装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认为,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步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以便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数、形、词;各种关节的活动应是体育最简单的要素。
    53 .答:( l )技能是经过练习逐渐形成的。
( 2 )技能只是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的活动由一系列动作组成,这一系列动作部分是有意识的,部分是自动化了的,自动化了的部分就是技能。
( 3 )技能受一定意识控制。技能只是意识成分比较少,不是完全不受意识控制,因为技能是人们有意识活动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部分。
    54 .答:( 1 )观察的目的性( 2 )观察的客观性( 3 )观察的自觉性
四、分析论述题:
55 .答:20 世纪下半叶,世界各国都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内全方位地展开教育革新,50 年间发生了三次重大的教育改革。进入90 年代以后随着新一轮国际竞争转向知识经济,各国教育面临新的危机和挑战,从而掀起了新理论教育改革的热潮。
( 1 ) 50 到60 年代进行了一次教育改革,以美国为代表。1957 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对美国冲击尤为强烈,成为其教育改革的直接导火线。1958 年美国颁布了《 国防教育法》 ,这是美国战后首次颁布的教育大法,为教育改革确定了方向,改革的重点是删除陈旧的教学内容,增加大量新的科学知识,特别重视改善外语、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学,重视天才教育并扩充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
( 2 )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 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的报告,引发了全球性的教育改革浪潮。报告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建议,认为只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人们再也不能通过刻苦学习而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而是需要通过终身学习体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即学会生存。报告还指出教育应扩展到人的整个一生,成为人的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应把社会发展和个人权利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并明确把终身教育思想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
( 3 ) 198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第36 次会议,主题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引发了第三次世界性的教育改革。于是,各国高等教育领域,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被作为重要方针予以贯彻。与高等教育改革相适应,在中等教育阶段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和渗透成为发展的趋势,目的是缩短教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使教育直接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聚焦于知识经济。由于知识经济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教育为基础,所以,科学与教育兴国成为所有发达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基本国策。世界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以及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向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促使许多国家在改进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质贵等方面,进行了新一轮改革。主要表现是:第一,信息技术应用迅速进入各级各类学校课堂内外,成为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一个重要领域,师生之间的交流真正变成了互动。第二,经济全球化化出一种教育的国际化,各国教育资源取长补短,加速了对本国紧缺人才的培养。第三,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得到新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和教育相互沟通,学习化社会正在形成。第四,全民教育思潮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响应,但实现全民教育目标困难重重。
56 .答:( l )终身教育是指20 世纪60 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终身教育对国际教育的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终身教育的创立者是法国的成人教育家保罗· 朗格朗,他于1965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成人教育会议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思想。他认为:将人的一生分为教育和工作两部分是毫无根据的,学校教育只是人受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全部,不能将学校教育等同于教育。教育应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持续进行的全过程,是人一生中教育机会的统一。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一系列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及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终身教育的概念,重要一点是教育要贯穿于人生的始终,所以要使教育和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他对制度化的教育提出挑战,注重人们个性发展的全面性、连续性,比传统教育更加能够显现每个人的个性。
( 2 )终身教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教育目标的价值预设的个性化;教育过程的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人、教育、生活的整合,即个性化与多样化的统一。
( 3 )终身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当代世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形成了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新理解。全民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新型的和完善的人。从终身教育的观念来看,教育绝不仅仅包括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不是教育的全部,每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既不是传统的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迭加、重复、也不排斥学校的存在与价值,而必须内在地包含并以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学校教育为基础。
其次,终身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的过程。学习型社会即形成一个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组织(包括家庭、单位与公民生活)密切交织的社会,在此社会中每一个公民享有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手段。学习不仅包括人的整个一生,而且也包括整个社会,教育将是普遍的和积极的,是完成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再次,终身教育的价值判断标准的多元化,为人们指出了一条发展完善自身的崭新思路。终身教育强调教育是一个过程,着眼于它的全过程的多个方面的表现,对于整个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结果应有不同评判标准,也即强调评价标准的多元性,使人们各展所长、各得其所。
最后,终身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使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更切近。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回归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社会文化生活教育、闲暇教育等教育形式的产生和发展,为教育发展开辟了空前广阔的前景。
联系个人和社会实际(略)。
57 .
A.答: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有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或特性,也称为创造力。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发明,二是发现。发明是制造新事物,发现是找出本来就存在但尚未被人了解的事物和规律。认识创造与创造性、真创造和类创造具有重要意义。创造性特别是类创造,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学生同样存在创造实用价值、学术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的潜能。
创造性由三个方面构成:创造性作品;有创造性的人;创造过程。
( l )创造性作品。创造性作品的特征:① 新奇性;② 适当性;③ 改造性。
( 2 )有创造性的人。有高度创造性人们的共同特征:① 人格特征:认知灵活性或无偏见性;独立性;容忍模糊不明的事物;容忍错误;独特的价值观念系统;可驾驭的焦虑水平;性别角色不受严格限制。② 高创造性者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 3 )创造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发散思维又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任何创造过程,尤其是一些观念性创造过程,发散性思维在其中的地位不应低估。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方向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主要特征有三个:① 流畅性;② 变通性;③ 独创性。
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 l )创设有利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 创设宽松心理环境;②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余地;③ 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 2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 保护好奇心;②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 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⑤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 3 )开设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① 进行发散思维训练;② 推测与假设训练;③ 自我设计训练;④ 头脑风暴训练
B.答:( 1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5分钟的口算练习”,因变量是“思维的敏捷性”
( 2 )该实验属于“准实验”。
( 3 )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包括:各班原有的水平;口算练习,不同的教师授课等等。
沙发
sjjerry 发表于 07-10-27 14:41: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会万福哦
板凳
whiteboy 发表于 07-10-28 10:50:05 | 只看该作者
请问这些资料的来源是???
地板
juangirl1205 发表于 07-10-29 20:19:44 | 只看该作者
xiexie  a
5#
ijustpray 发表于 07-11-11 14:18:17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a lot!
6#
tanghong668 发表于 07-11-12 10:32:23 | 只看该作者

dgdgdgd

gdfgdsgfgfgf
7#
wyxz55555 发表于 07-11-14 17:55:43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a lot![s:2] [s:2] [s:2]
8#
wyxz55555 发表于 07-11-14 17:56: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s:2] [s:2] [s:2]
9#
lanjie11 发表于 07-11-17 22:22:50 | 只看该作者
[s:9] [s:9] [s:9] [s:9]
10#
MONICA660 发表于 07-12-20 21:38:13 | 只看该作者
[s:9] [s: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4 16:45 , Processed in 0.099838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