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语的觉醒——以前怎么没发现呢!(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飘扬的榕树 发表于 07-10-28 13:3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英语的觉醒
  
   My words fly up, my thoughts remain below;
   Words without thoughts never to heaven go.
  
   —Shakespeare
  
   这是《哈姆雷特》中的名句。即使不求甚解,至少也能体会字面上的意义:“没有思想的文字是上不了天界的。”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那是因为他本身就很有思想,而对于初学者,首先应该强调“思想的力量”。一个没有思想的人,理论上是无法学好任何语言的,充其量只能做到熟练,谈不上什么造诣。
  
  我不热衷于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或者说不是特别热衷,但想起孟子的话——“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所以有些观点和立场是一定要表明的。以下都是关于英语的一些不成熟的个人主张,仅供参考:
  
  
  1、 英语不是“学”出来的,是“悟”出来的;
  
  2、 英语有且仅有一个核心基础:发音;
  
  3、 人的素质和知识量没有关系,英语水平和词汇量没有关系;
  
  4、 如果不能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英语,那它就是你的负担,你也是它的负担;
  
  5、 如果你发现英语水平很难提高,很有可能是你的汉语水平出了问题;
  
  6、 掌握英语的最直接目的不是交流,而是真实地表达自己,借用李小龙的话: It’s about honestly expressing yourself.
  
  7、 不要抱怨没有英语环境,为什么不自己营造一个英语氛围呢?
  
  8、 交流的对象不一定要是人,可以是一本书、一部电影或者一首歌,只要你用心去感知,就能与它们背后的作者、编导和艺人充分地互动,他们是最好的老师;
  
  9、 不要企图用任何方法与技巧来指导英语学习,别人的经验永远只是参考,说得严重一点,就是萨特的那句名言:Hell is other people.
  
  10、如果哪个英语句子让你感到心痛,那它就是属于你的。
  
  
  
  
  
  颠覆传统——树立全新的英语观
  
  为什么学了十年英语,运用的时候仍然捉襟见肘?
  为什么做了上千篇阅读,写作的时候却无话可说?
  为什么面对数不清的英文原著,竟不知该如何入手?
  
   客观地说,我们从小接受的传统英语教育,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垃圾。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习惯,已经蚕食了我们的学习机能,剥夺了我们享受学习乐趣的权利,而我们还全然不知。我们眼睁睁看着一篇上乘之作,可就是体会不出其中的味道,更不可能轻松地将它记下来,变成自己的话。这是因为我们对那些句子不敏感,它们没有给予大脑足够的刺激,无法成为你的朋友。
   要想亲近英语,必须先懂得欣赏她的魅力,发现她的与众不同之处,从而最终看透她的本质。下面,让我们忘掉所有的英语习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这门美丽的语言:
  
  1、翻译的本质
  
   没有最标准的翻译,只有最贴切的翻译。
   举一个典型例子: “How much did you suffer?” I asked.
   “Plenty.” The old man said.
   第一句话并不难翻,也没有必要翻得过于书面化,可以说成——
  “你吃了多少苦?”我问。
  第二句话,最难的是plenty这个词,但绝对不会有人从字典中抠出几个意思来翻译成“大量的”等等。这个时候,没有人告诉我们翻译的原则和要求,我们自动地选择了从汉语中找一个最恰当的表达——“太多了”、“说都说不完”、、、、、、最后很自然地想到“一言难尽”。为什么我们能跨过重重障碍,最后找到这个共同的答案,而且是最贴切的答案?因为语境,语境的暗示帮助我们直接让英语和汉语在这一个词的选择上实现了统一。
  我对翻译本质的理解是,当你有了一个语言表达的冲动时,能够从另一种语言中找到最恰当的话来完成这个表达,并且不需要在形式上完全对等。
  曾经在一本英文谚语词典上看到这样一句话:Fire is a good servant, but a bad master. 后面给出的翻译是:火是一个好的仆人,却是一个坏的主人。这是典型的直译,直译本身并没有错,但在这里却显得格外不和谐。这句话的意思是,火这个东西,如果你控制得好,它就会听你使唤,并且大有用处;如果你控制不好,甚至反过来被它控制,就可能带来灭顶之灾。根据这个大意,我的第一反应是,此处可以放弃直译;第二反应是,有一句汉语似乎从某种程度上能准确表达出原句的感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不知道这句话有没有约定俗成的翻译,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译文,可以在博客上给我留言或者发email进行讨论。
  后来,在读英文版的《基督山伯爵》时,有一句话让我眼前一亮:……unexampled in the past, ……unimitated in the future.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可不可以用它来表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呢?尽管我不知道通行的译文,但直觉告诉我这肯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甚至在文字上都形成了对应:
  
  Unexampled in the past, unimitated in the future.
   前 无 古 人, 后 无 来 者。
  
  
   下面,我们看看如何通过用词的选择提高英语表达的档次。
  
  
  
  2、用名词表达动态
   李杜老师有一个很形象的定义——“无灵主语”,现在通过几个例子来窥探其中的奥妙:
  
  1)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那栋楼。
   看到这句话,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I can see the building through the window. 但还没说完我们就会问自己,为什么一定是 I can see……呢?We can see行不行呢?You can see呢?谁都无法确定,因为原句没有指明。因此,这样的翻译就出现了一个致命的弱点:信息表达不准确,擅自规定范围。如果站在客观的角度,排除人的干扰因素,我们可以用窗户来做主语(窗户没有生命,故称为“无灵”主语):The window offers a view of that building.这个句子,不但轻松解决了“人”的问题,而且避免了在选择through这个介词时可能发生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巧妙地用view来表示“看到”,而offer更是形象生动。一个普通句子的翻译,体现出译者的功力和英语表达的美感。
  
  2)我闭上眼睛就是天黑。
   这是一句歌词,要想表达出歌词的意境,显然诸如“When I close my eyes……”一类的句子是很平淡的;而且,如果你想选用dark来表示“天黑”,就根本无法刻画出“天黑”在句中的比喻意义。于是,我们再次看到了名词来代替 I 作主语的绝佳妙用:
   A close of my eyes brings night into my life.
   这个句子可谓翻译的上乘之作,其中bring 一词的出现让我们想起了另外两个句子:
   是什么风把你吹到这儿来的?—— What brought you here?
   我用五分钟可以走到办公室。——A 5-minute walk brings me to the office.
  
  3)我从没想过会收到她的来信。
   如果翻译成: I have never......就会遇到动词选择的问题,而且用 I 作主语的句子如果频繁的出现在文章中,会使句式变得过于单一;如果是写考试作文,分数肯定高不了,因为10个中国学生,9个会写出同样的句子。现在,我们希望能用一个功能强大的名词来表达“想”,并且用它作主语。如果善于联想,脑海中就会冒出这样一个句子:“我是在洗澡的时候想出这个点子的。”(The idea came to me in my bath.),原来可以用idea来表示“想”,于是可以非常轻松地写出优秀的句子来表达原句:
   The idea of receiving a letter from her has never entered my mind.
  
   再看一个几乎类似的句子——我们在写作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开头,比如要你阐述什么是“幸福”,你可能会说:我们很难简单地给“幸福”下一个定义……,那么怎么用英语来说这句话呢?结合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写成:
   The idea of “happiness” will not sit still for easy definition.
  
  
  3、大胆的词性活用
  看两个短句就能明白词性活动到什么程度——
  我要去上海度暑假。 I will summer in Shanghai. (summer做动词)
  她察觉到我不太自在。 She sensed my unease. (sense做动词,巧用名词unease)
  
  实际上,所谓的词性“活用”也不是创造出来的,这些单词的用法在字典上都可以查到,只是我们很少把它们用作其它词性而已。
  
  
  4、不用否定词表达否定
  如果一说到否定,就想用 not, never等词,这说明还没能建立起完整的英语表达概念。在英语中,甚至可以灵活到连续所有否定句子都不用一个否定词:
  先来看一个代表性句子:我读不懂这本书。
  最常规的表达是:I don’t understand this book.
  稍微有点英语基础的人,马上会想到很多其它的表达方式:
  This book is beyond me.
  This book confuses me.
  I am in the dark about this book.
  甚至:If only I could understand this book. 等等等等
  
  由此可见,表达否定意义的方式有很多种,并不一定要直接用否定词。看几个例子:
  
  1)我不是黄蓉。
   为了表达这句歌词的感情色彩(即歌手不愿意别人把自己的名字误认为是“黄蓉”),所以用了一个极为巧妙的词:I am everything but Huangrong. 这个小小的but,传神地表达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2) 我们再也不用忧虑了。
  We are now free from worry. 在这句话中,free的用法并不难想到,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 Soup Free之类的字样,表示“不含肥皂”。另外可以看到,用到了worry的名词形式来表达原句中的动词“忧虑”。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最玩味的是用now来表达“再也”,译者绝对可以称得上顶尖高手。
  
  3)他没来。
   He failed to come. 可能你觉得这句话并没有必要这样翻,但我举这个例子是为了强调fail这个词的用法,在很多客观情况下,可以用它来表示事情没有发生。
  
  4)千万别这么想。
   如果你打算找一个词来表达“千万”,肯定会想得万念俱灰。但英国人常说这样一句话:
   Perish the thought. 即:快打消这个念头。我个人认为,这两句话在语气上是对等的。
  
  
  5、用被动表达主动
  大家都知道,“据说……”“我听说……”可以翻译成:It is said that......在这样的句子中,甚至不用翻译出“我”或者“我们”,因为范围已经很明确。
  看几个例子:
  把所有的悲伤都留给我: Let only me be hurt.
  也可以有例外:Exceptions can be made.
  请你们务必通力合作:Your complete cooperation is required.
  
  这三个优秀的句子,并不是谁造出来的,而是本身在英语中就有,只是聪明的译者会在听到中文句子的时候马上想到它们,从而实现地道表达。
  在写作时,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的句子:我们一定要努力保护环境。
  如果用We must......阅卷的老师肯定会犯困。如果试着用被动来表达主动,并加上用“无灵”主语这个原则,句子就很快可以写出:
  Efforts have to be made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综合了上面5点中某些原则的句子翻译,请认真揣摩其中的味道:
  他说他会来,结果他没来,所以我很失望。
  It is such a disappointment for me that he broke his promise that he would come.
   仔细分析,这句话不但完整无误地表达出了原句的所有信息,并且在语气上实现了统一。
沙发
yx19850621 发表于 07-10-29 14:5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飘扬的榕树 的帖子

受用~
板凳
x851109 发表于 07-10-29 15:04:06 | 只看该作者
先赞一下楼主,学英语是为了用的话,楼主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不过对于考研英语这种应试型的,恐怕还是做题技巧更重要些
纯属个人观点
地板
ganfeng01 发表于 07-10-29 15:58:11 | 只看该作者
[s:4]
5#
dianyuan 发表于 07-10-29 17:55:34 | 只看该作者
這些翻譯的句子真的很經典
6#
wuwei2005 发表于 07-11-3 11:59:51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7#
sss2578 发表于 07-11-4 14:1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飘扬的榕树 的帖子

经典,精辟,顶你.
8#
左手写幸福 发表于 09-5-11 23:54: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辛苦了
9#
liulihan 发表于 09-7-21 18:21: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经验的分享
10#
jikeelee 发表于 09-7-21 20:05:34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啊,学以致用境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0 07:54 , Processed in 0.087957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