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年考研历史专业历史学综合试题+答案(第一时间战场回忆版,专业代码31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aobao1315 发表于 08-1-20 11:3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版主注:本帖内容最初由 xiaobao1315 第一时间回忆发布,后经其他会员补充,未标明会员ID的答案来自于百度)


2008年历史学综合考研试题(专业代码:313)
  

一 选择题(40分 每小题2分(感谢 四法青云 补充,感谢 cass2009 提供答案

1 、在铭文中明确记载周武王伐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青铜器是
A  毛公鼎  B  何尊   C散氏盘  D利簋

2、 为《三国志》作注的学者是
A 颜师古  B 裴松之  C 陆法言  D 刘孝标

3 、最后结束十六国割据局面的北魏皇帝是
A 道武帝  B 明元帝  C  太武帝  D孝文帝

4、中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是
A 《农书》  B 《农政全书》  C  《农桑楫要》  D  《农桑衣食撮要》

5 、明末清初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参与编纂《崇祯历书》的是
A  汤若望  B  南怀仁  C  张诚  D  白晋

6、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设北洋大臣专管北方三口通商事务,三口是指
A  天津  牛庄  登州  B  牛庄  登州  烟台  C 天津  登州  烟台 D 天津  烟台  牛庄

7、甲午战争后三国干预还辽事件中的三个国家是
A 英  法  美  B  俄  法  德  C  英  法  德   D 英  俄  德

8、孙中山正式确立中国国民党的党名时间是
A  1912年8月  B 1914年7月  C  1919年10月  D  1924年1月

9、1923年中国知识界发生的一次著名论战是
A  问题与主义论战  B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C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D  民主与独裁论战

10、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A  1950年中苏签定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谈判期间
B 1953年中印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谈判期间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  D  1955年亚非会议期间

11、在《圣经·旧约》的记载中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到达迦南的领袖是
A  亚伯拉罕 B 摩西  C  大卫  D  所罗门

12、在中国古书中罗马被称为
A  大秦  B  大夏   C  大食  D  安息

13、拜占廷废除军区制改行普罗尼亚(监领地)制是在哪个王朝统治时期
A  希拉克略王朝  B  巴列奥王朝  C  伊苏里亚王朝  D  科穆宁王朝

14、反映俄罗斯早期历史的编年史是
A 《往年记事》  B 《伊戈尔公远征记》  C 《征服地志》  D 《关于强大君主的记实》

15、胡斯战争中代表下层民众的政治派别是
A 塔波尔派  B 阿拉比派  C 保罗派  D  圣杯派

16、地理大发现后影响亚欧大陆居民生活的美洲农产品有
A 花生  亚麻  玉米  B 西红柿  玉米  胡椒  C 花生  马铃薯  胡椒   D 马铃薯  西红柿  玉米

17、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在导致汽车工来和石油工来兴起的发明是
A  蒸汽机  B 电动机  C  汽轮机  D 内燃机

18、19世纪90年代英国军队在镇压苏丹马赫迪起义时使用的新式武器是
A  来复枪  B  马克沁机枪  C 芥子毒气   D  加农炮

19、 下列国家中参加过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是
A 保加利亚  B 克罗地亚  C 黑塞哥维那  D 阿尔巴尼亚

20、1930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突破口是
A “独立日”  B 乔里乔拉村事件  C 解救贱民运动  D 食盐长征

二、 名词解释(80分 每小题10分)(原题由 xiaobao1315 回忆)

1、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至二年(221—222年),东吴大都督陆逊在夷陵(今湖北宜昌境)击破蜀昭烈帝刘备所率蜀军进攻的著名的战略决战,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2、“三饷”加派
    “三饷加派”指的是明末为了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在正常的税赋之外增加的辽饷、剿饷和练饷。合成“三饷”。
     “辽饷”始征于明神宗显皇帝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明廷因“辽事”紧急,加派“辽饷”,亩加银三厘五毫,第二年再加三厘五毫,第三年又加二厘,前后三加,即每亩加征银九厘,每年“辽饷”银五百二十万两。思宗烈皇帝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又强征“辽饷”,亩加征银三厘。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明廷又加征“练饷”,每年征银七百三十余万两。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明廷为镇压农民起义,开征“剿饷”,每年加派银三百三十余万两。“辽饷”、“剿饷”、“练饷”,合称“三饷”,三项征银高达二千万两,超过正赋数倍。广大农民倾家荡产,饥寒交迫。自万历以来,全国各地小规模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并最终星火燎原。


3、少年中国学会(感谢 lee824yet1 提供答案)
    少年中国学会 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和政治生活的转折时期。少年中国学会发起于五四爱国运动之前的1918年6月30日,成立于五四爱国运动之后的1919年7月 1日,到1925年全国政治形势已经发生根本转变时自然消失,是五四时期成立最早、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个团体,既反映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和思想状况,而且对此后中国的政治与学术有巨大的直接或间接之影响。

4、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感谢 lee824yet1 提供答案)
    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全国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1937年平津沦陷后,在长沙组成的临时大学.由于南京陷落,武汉告急,临时大学又迁往云南昆明,并于1938年7月1日将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在昆明前后八年,是与中国抗战共始终的一所著名大学. 西南联大虽仅存数年(1937年8月至 1946年7月),但成就卓著,在国内外教育界赢得美好的声誉.三校精诚合作、亲密元间.

5、圣像破坏运动
    8~9世纪在拜占庭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运动,其实质是反对正统教会统治势力和教会修道院占有土地的政治斗争。基督教内长期存在圣像崇拜,而反对圣像崇拜的社会力量也在拜占庭内发展。7世纪以后,正统教会和修道院则兼并土地,聚敛钱财,成为社会各阶层怨恨的目标。利奥三世于726年发布禁止崇拜圣像的诏令,凡抗拒者其财产充公,是为圣像破坏运动之始。君士坦丁五世采取严厉措施对付圣像崇拜派。787年,尼西亚会议,宣布恢复圣像崇拜 。813利奥五世即位,反圣像派重新得势。 843年,皇帝迈克尔三世的皇太后狄奥多拉摄政时,再次宣布恢复圣像供奉,大批圣像破坏者以异端罪被处死。圣像破坏运动从此结束。

6、圣德太子改革
    日本大和时代苏我氏外孙女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由廏户皇子以皇太子之位辅政。圣德太子辅政后即大力进行改革,即大化改新,遣使入隋、唐学习中国制度。后推行新政,制定冠位十二阶、颁布律法十七条、采用历法、编修国史、使用天皇名号、兴隆佛教。

7、卡德纳斯改革
    墨西哥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在其任内(1934—1940)实施的资产阶级改革。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严重影响了墨西哥社会经济,原料生产因世界市场萎缩大量减产,国家财政极其困难,失业剧增,农产品价格大跌,社会矛盾尖锐。卡德纳斯提出“六年计划”的竞选纲领,得到广泛拥护。 1934年7月当选为总统后,立即开始推行改革。主要内容为:①土地改革。政府没收本国和外国人拥有的大地产,分配给农民。其任内共分配土地2000万公顷。同时设立国家农贷银行帮助农民,并鼓励和扶持农民组织合作农场。②实行国有化。1937年把为外国垄断资本控制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1938年宣布把属于英、美、荷的17家石油公司收归国有,政府在10年内还清它们在墨西哥的资产。③鼓励工会的发展,修订全国劳工法,把分散的劳工组织合并成墨西哥劳工联合会。④教育改革。1934年12月开始在全国推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扩大和普及教育,并专设印第安人事务司,加强印第安人教育事业的发展。⑤巩固民主政体,打击军事寡头势力。1938年3月把执政的国民革命党改组为墨西哥革命党,容纳工会、农民和其他群众组织参加。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并使民族资本取代外国资本掌握了全国最主要的经济命脉,基本上完成了1910—1917年革命以来由半封建社会过渡到民族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任务,为墨西哥比较稳定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8、德雷福斯事件
    1894年,犹太裔法国陆军上尉德雷福斯被指控出卖法国陆军情报给德国,军事法庭裁定其叛国罪名成立,判以终身苦役并流放外岛。事后虽经证实纯属诬告,军事法庭却因德雷福斯的犹太人身份而拒绝改判,引起左拉等知识分子和群众的抗议,并演变为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运动。这就是法国近代史上轰动一时的“德雷福斯事件”。

三、史料分析题(60分 每小题30分)原题由 xiaobao1315 回忆,感谢 woheda 补充材料内容)

1.材料一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氏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升降盖寡,徒以凭借世资,用相陵驾。都正俗士,斟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仰。……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
                                           ——选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二
    尉氏……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
                                           ——选自《晋书·卫瓘传》

(1)解释材料一中的“魏武”、“都正”分别指什么
    材料一中的“魏武”是曹操谥号,曹丕废汉献帝建魏称帝后,根据曹操生前的战功,尊为武帝,是为魏武帝。“都正”即中正,九品中正制官名,负责品评人才,掌管地方选拔官吏事宜。

(2)解释材料一中的“凡厥衣冠,莫非二品”一语的含义
    指“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在九品中正制的实施中,中正在事实上依据门第为士人定品,较高的“中正品”对应着较高官职。“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中正二品的官资,被用作士族与寒庶的身份界限。各种官职都标有高下不等的中正品资格,由此中正品还成了官品之外又一级差。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九品中正制设立的背景及影响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
      九品中正制度是继承东汉官吏选拔制度又加以改革的结果。东汉选拔官吏,主要是依据儒家的道德行为标准,宗族乡党的评定成为政府选拔官吏(具体途径是察举﹑征辟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依据。汉末大乱造成人士流移,给乡闾评议带来困难,用人不可能一一核之乡闾。曹操当政的二十多年中,用人“决于胸臆”﹑“各引其类”的情况大量存在。然乡闾评议并未完全废弃,史称曹操平定荆州时,托当地大名士韩嵩“条品州人优劣,皆擢而用之”;又称替曹操主持选举的崔琰﹑毛玠“总齐清议,十有余年”,所谓“总齐清议”就是掌握和平衡各地的清议。曹操对乡闾评议并未笼统否定,反对的只是汉末乡闾评议中产生的弊病。他纠正的办法一是提倡“唯才是举”,以反对虚伪道德和名实不符;二是压制朋党浮华和私人操纵选举,力图将选举之权控制在政府手中。如韩嵩之条品荆州人士,就不同于汉末名士私人操纵的乡闾评议,而与后来中正由政府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情况更为近似。九品中正制的许多特点在曹操当政时期已有萌芽,曹丕﹑陈群进一步加以制度化。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梁朝史学家沈约甚至说它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胄高卑”。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南朝时期,在中正的评议中,甚至父祖官爵的高低也无关重要,所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而辨别血统和姓族只须查谱牒,中正的品第反成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在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由于各政权具有少数民族统治的性质,九品中正制的作用不能与两晋南朝相提并论。后赵主石勒曾清定九品,石虎亦恢复雍秦二州望族免役特权,但似乎并未设中正之职。北魏初﹑中期,未行九品中正制。崔浩曾欲恢复分别族姓的做法,因而被杀。孝文帝改制,班定族姓,始立九品中正制。但自河阴之变后,此制亦流于形式。到了隋代,随著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废除。
      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继承。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因此当士族没落以后,九品中正制也被彻底废除了。


2.材料一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法学家威廉·布莱克斯通对英国政体的论述:
由此可见,英国政体实有优越之处,它使各方面互相牵制。在立法机构中,人民牵制贵族,贵族牵制人民。两院则防止行政机构越权,……就这样,我们国家机器的各个部件,支持着其他方面而又得到其他方面的支持。控制着其他方面而又被其他方面所控制……,好像三种权限不同的修理工,他们在各自不同的方面,各尽其能,协力发动国家机器。
                    ——转引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0页

材料二
托马斯·潘恩对英国政体的论述:……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
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暴政的残余。
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统治暴政的残余。
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而英国的自由便是以下议院的效能为基础的。
                    ——引自《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6~7页

材料三
1844年恩格斯对英国政体的论述:在这个国家里,真正的贵族目前还尽可能地在人民意识较为充分发达的条件下维护着自身地盘,因此,在大陆上人为地恢复起来的并艰难地支撑着的立法权的三位一体,在这个国家里却不折不扣地存在着。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80页

(1)恩格斯所说的“三位一体”分别指英国立法机构的哪些部分?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议会制度的国家,议会由英王、上院(贵族院)和下院(或称众议院、平民院)组成,议会行使国家的立法权,是全国最高的立法机构,国家最高权力就是由这三位一体的“君临议会”来实现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布莱克斯通和潘恩各自的观点。
    布莱克斯通认为立法权的三个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具有优越性;潘恩认为下院是英国自由的基础,但对君主和贵族院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们是暴政的残余。

(3)分析1844年以前英国政体演变的特点。
    1844年以前,英国虽然经历了第一次议会改革,但总体上民主化进程缓慢。下院虽能对王权和上院有所牵制,但贵族依然在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四、问答题(120分 每小题30分)原题由 xiaobao1315 回忆)

1、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及其意义
      元代的行省制度(行中书省)即中央政府的军、政统治机构,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构成。中书省领六部,主持全国政务,枢密院执掌军事,御史台负责督察。地方行政机构,分别为行省、路、府、州、县。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简称。以后行省由中央临时派出机构转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除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和宣政院管理吐蕃以外,元朝在全国设有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云南、甘肃、江浙、江西、湖广等十个行省。行省握有很大权宪,统辖路、府、州、县的政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事等等。元代行省制度是自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大发展。
      行省制度的实施,既保证了中央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全国,有效巩固了元朝的大一统,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比较顺利地解决了唐宗之时的集权弊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元以降,省制就一直沿袭下来,成为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经过明清、民国直到今天,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元行省制中央集权也发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如行省将路府州县各项权力削夺大半,使其处理庶务的正常功能显著降低;行省区划面积过大,对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弊多利少等。这些也是不容忽视的。

2、略述晚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的措施
      晚清政府为了摆脱危机,从1903年开始陆续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发展近代工商业,其内容主要是引入西方国家(包括日本)的工商业制度,主要措施表现在:
(一)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鸦片战争的失败,农民运动的打击,使满清政府的经济和统治都面临危机,于是纷纷寻求解脱办法。封建统治者出于维护其统治地位的目的开始谋求“富国强兵”途径。当时的洋务运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开始创办军事工业,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自1861年~1890年共创办了19个军火工厂,而后逐步转向“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民用工业。在戊戌变法时,光绪皇帝推行“新政”,在经济方面提出“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并在1903年设置了商部作为专门管理工商业的机构,颁布有关商务和奖励实业的章程。在此时期兴办银行,发展金融业,奖励民间投资。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也采取了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措施,如提倡保护国内的实业,设立银行,统一货币,兴办工商学校,培养经济建设人才等等。上述措施虽然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但对于我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设置专门机构,监督管理国内工商业事务
  清政府为了管理工商业活动,在中央最初设工务部、商务部,后合并为农工商部,下设工艺局、商标局、度量衡局等机关,专事工商企业的登记管理、市场管理、市场监督、商标注册和计量等管理工作。北洋军阀时也专设工商部管理商品经济活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先设工商部后改为实业部和经济部,各省相应设立实业厅、建设厅等机构,负责对工商业和市场经济活动的管理。  
(三)制定颁布法规,管理工商企业及其市场经济活动
  清政府在成立商务部后,制定了《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奖励公司章程》等,清王朝便覆灭了。民国以后,从北洋政府到国民党政府,都先后颁布了许多法令。北洋政府颁布的法令有:《公司法》、《商人通例》、《商标法》、《证券交易法》、《物品交易所条例》等。国民党政府新编和制定的法规有:《新公司法》、 《公司登记法》、 《商会法》、《海商法》、《商标法》、《票据法》、《度量衡法》、《证券交易所法》、《法人登记规则》等。这些法规,几乎包括了对工商业和市场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涉及面广,条款也比较详细,成为这个时期官僚买办政权对商品经济活动监督管理的有力工具。


3、简述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的扩张及其影响
      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人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强国。此后,罗马开始了长期的对外扩张历程。罗马扩张的第一个对象是当时地中海一个强国迦太基,陆续夺取了西西里岛、科西嘉岛、撒丁岛以及阿尔卑斯山以南的一些地方,最终攻占迦太基城。迦太基统治下的广大地区从此成为罗马人的阿非利加省。与此同时,罗马还在向东部扩张,通过同马其顿人的三次战争,控制了希腊,然后,又派兵侵略叙利亚,控制了西亚部分地区。在西部,罗马人也侵占了许多地方,今天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很多地方都被纳入罗马的版图之内。凯撒统治时期,还两次派兵侵入不列颠。屋大维率领的罗马军队又灭亡了埃及,把埃及并入罗马。公元前2世纪下半期,罗马已经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国,当时,罗马帝国的版图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北达莱茵河和多瑙河。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充满着暴力;同时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罗马帝国还是古代地中海地区文明的集大成者和希腊、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其文化成就对后世的欧洲有深远的影响。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在客观上为今天欧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征服过程中,原来经济比较落后的西欧和中欧等地区,由于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社会经济获得迅速发展,一大批城市拔地而起,从而将一个落后的欧洲改造成为经济发达的欧洲,奠定了中世纪欧洲的发展基础。罗马帝国时期,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开始有了交往,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频繁。尤为重要的是,帝国时期出现的基督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在公元313年的米兰敕令中被君士坦丁大帝宣布为合法的宗教,逐渐成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对欧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4、概述20世纪初欧洲在世界上优势地位的主要表现,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这种优势地位的影响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到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世界已瓜分完毕。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已称霸全球,是世界政治的中心。20世纪初,欧洲是世界的银行家。英、法、德是向国外投资的三个主要国家,其次是瑞士、荷兰、比利时等小国。20世纪初的欧洲不仅是世界的银行家,而且是世界的工业工场。英、德、法三国是欧洲最主要的工业国家,在国际贸易方面,欧洲也占有优势。1913年,英、法、德三国的制成品占世界出口的60%。在军事上,俄、法、德、英是世界上的头等军事大国。欧洲列强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不仅瓜分了世界,占有了广大的殖民地,而且在许多国家划分了势力范围,操纵着它们的内政。
      一战后,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英、法虽获胜利,但在战争中被削弱;这场大战削弱了英、法、意;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以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战争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在欧洲,德、法矛盾尖锐。在远东,日、美矛盾加剧。这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引发播下火种。


      


          以上内容及答案全部来自FreeKaoyan历史学院版会员的热心回忆及补充,在此特别感谢 xiaobao1315、四法青云、woheda、cass2009、lee824yet1 等会员的热情参与,欢迎大家继续补全答案——版主留言
沙发
丫头小七 发表于 08-1-20 12:02:08 | 只看该作者
嚯嚯。。。

同道中人。。。

我差点就不想做了。。但是又不让提前交卷。。。只有硬着头皮乱写。。。

唉。。。本来昨天考完政治英语还能梦想啊。。。今天考完彻底面对现实了。。。

嚯嚯。。。
板凳
小十一 发表于 08-1-20 12:07:20 | 只看该作者
跟我的复习思路完全不同    早上去考的时候还想着努力上250    这回我连150都不敢想
一路上都不知道怎麽回来的......................
地板
 楼主| xiaobao1315 发表于 08-1-20 12:21:5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彼此啊 我还好都快两个月没有怎么看书了
考试我本来就是比较无所谓了 不过考试的题目出的是大跌眼睛 我还以为今年九品中正制给删除了 呢  没有想到居然出在材料题里面
5#
四法青云 发表于 08-1-20 12:26:41 | 只看该作者
夷陵之战 ..我给答成七擒孟获了....多么的接近啊
少年中国学会  我都答出毛泽东了...多么能蒙啊
6#
四法青云 发表于 08-1-20 12:29:19 | 只看该作者
有选择题吗? ....
7#
 楼主| xiaobao1315 发表于 08-1-20 12:36:41 | 只看该作者
选择题我没有整理 这个是我在考场打发时间是用笔记在草稿纸上带出来的 我十点就没有事可做了 呵呵
8#
多小罗 发表于 08-1-20 13:22:52 | 只看该作者
发下试卷来就开始乐了,今年的题目还真是让人一言难尽,欲言又止,望眼欲穿啊。。
哈哈。。我也提前交卷了。老是在看怎么还没到两个半小时。。
9#
四法青云 发表于 08-1-20 13:46:37 | 只看该作者

选择题

1 在铭文中明确记载周武王伐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青铜器是
A 毛公鼎 B 何尊 C散氏盘 D利簋
2 为《三国志》作注的学者是
A 颜师古 B 裴松之 C 陆法言 D 刘孝标
3 最后结束十六国割据局面的北魏皇帝是
A 道武帝 B 明元帝 C 太武帝 D孝文帝
4中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是
A 农书 B 农政全书 C 农桑楫要 D 农桑衣食撮要
5 明末清初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参与编纂<<崇祯历书>>的是
A 汤若望 B 南怀仁 C 张诚 D 白晋
6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设北洋大臣专管北方三口通商事务,三口是指
A 天津 牛庄 登州 B 牛庄 登州 烟台 C 天津 登州 烟台 D 天津  烟台  牛庄
7.甲午战争后三国干预还辽事件中的三个国家是
A 英 法 美 B 俄 法 德 C 英 法 德 D 英 俄 德
8.孙中山正式确立中国国民党的党名时间是
A 1912年8月 B 1914年7月 C 1919年10月工资 D 1924年1月
9.1923年中国知识界发生的一次著名论战是
A 问题与主义论战 B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C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D 民主与独裁论战
10.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A 1950年中苏签定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谈判期间
B 1953年中印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谈判期间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 D 1955年亚非会议期间
11.在<<圣经.旧约>>的记载中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到达迦南的领袖是
A 亚伯拉罕 B 摩西 C 大卫 D 所罗门
12.在中国古书中罗马被称为
A 大秦 B 大夏 C 大食 D 安息
13.拜占廷废除军区制改行普罗尼亚(监领地)制是在哪个王朝统治时期
A 希拉克略王朝 B 巴列奥王朝 C 伊苏里亚王朝 D 科穆宁王朝
14.反映俄罗斯早期历史的编年史是
A<<往年记事>> B <<伊戈尔公远征记>> C <<征服地志>> D <<关于强大君主的记实>>
15.胡斯战争中代表下层民众的政治派别是
A 塔波尔派 B 阿拉比派 C 保罗派 D 圣杯派
16.地理大发现后影响亚欧大陆居民生活的美洲农产品有
A 花生 亚麻 玉米 B 西红柿 玉米 胡椒 C 花生 马铃薯 胡椒 D 马铃薯 西红柿 玉米
17.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在导致汽车工来和石油工来兴起的发明是
A 蒸汽机 B 电动机 C 汽轮机 D 内燃机
18.19世纪90年代英国军队在镇压苏丹马赫迪起义时使用的新式武器是
A 来复枪 B 马克沁机枪 C 芥子毒气 D 加农炮
19. 下列国家中参加过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是
A 保加利亚 B克罗地亚 C黑塞哥维那 D阿尔巴尼亚
20.1930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突破口是
A 独立日 B 乔里乔拉村事件 C解救贱民运动 D 食盐长征
10#
四法青云 发表于 08-1-20 13:47:42 | 只看该作者
   最多对10个 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9 03:26 , Processed in 0.13675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