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考研心得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7年05月15日21:46:42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基本情况] 微电子系应届,考本校本系本专业,工艺方向。
[考研辅导班] 没有参加
[考研参考书]
数学:陈文灯2007版指南一本,李永乐2007版指南一本,陈文灯的15套题,恩波真题一套
政治:大纲解析一本,序列124各一本,陈先奎2400题一本,启航20天20题
英语:真题一本
[复习时间]开始翻书:9月18日
专心开始复习(也就是把一天中几乎所有时间留给复习):考前50天
[最后成绩]数学120,政治67,英语70,专业课115,总分372
1.[最重要的]
永远不要盲目去看别人买了什么书,怎么复习,然后刻意模仿。要根据考专业往年情况及自己实际水平制定复习计划。
我认为最难的,恰恰也最重要的是考研整个复习过程中最开头要做的工作。仔细分析我考的专业是什么情况,我的实际水平是怎样,我的期望值是多少,应花多大努力达到我的期望值,我应当制定一个怎么样的计划来复习。这个工作做好了,剩下就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我首先细细分析了一下我的情况。考的是本系的工艺方向。这个方向从历年的情况来看,难度不大。这个不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年都是工科线,第二是每年专业课的题目几乎不变。(尽管这两点在今年都大大的变化了……)所以我当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考到340分以上。数学100分,政治英语60分,专业课120分。这个成绩按照往年的情况来看应该是绝对足够的分数了。
对于我来说,四门课的重视顺序是数学(得数学者得天下)>政治(万一单破,剩下再高也没有用)>专业课(毕竟150分的东西,属于复习起来性价比最高的部分)>英语(提高5分10分付出的精力不如留给数学多做对一道题目分数就回来了)。
考虑到我在数学上无论是做的题还是花的时间着实有限,还是有点小骄傲的。我的心得是,因为本身我对数学的期望值就不是很高--保100争120,复习时就放弃了一些我觉得非常难的部分。如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律,多元正态分布,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等。这些部分往年考的不多,也就一个选择或填空。我想填空的话5分就不要了,选择的话我也有1/4的几率猜对,为了这几分花这么多时间给这么bt的东西划不来。所以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把全部的题目都作出来。我当时就考虑,难题全部放弃,我只要把我会做的题目全部做对,这个分数就足够我用的了。所以当今年的试卷异常的难的时候,我的心态依然也不错,把不会做的放在一边空着最前面写几个步骤拉点分,把我会做的一定做对。所以分数出来的时候我着实不相信我能考到这样理想的成绩。
2.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坚定的相信自己一定考的上。不要受到任何事物的影响,既然选定了这条路就要义无反顾的走到底。
9月18号,也就是开学之后的第三个星期一开始看书。最早因为最担心数学,所以最开始摸的是陈文灯的复习指南。这个时候我的同学已经看掉半本书了,有些特别bt的已经开始第二遍了,心里有点慌,忙着想把进度赶上去。本身数学需要花时间,越急越没有效率。
政治拿了序列一开始一目十行。我对这样的学科心得是:一字一字背是效率较低的,而是要把这样的东西当作小说来看,看个10遍,自然就背出来。
陈的数学看一遍后实验室师兄问起情况,我回答后被bs说陈的书过难不好应该买李永乐的数学。想到实验室师兄是当年数学149总分432的牛人,我忍痛又去买了一本李的数学,把例题一道一道作过来权当第二遍复习。这里我觉得相比之下李的书还是比陈的书好的。这里的好体现在他对于考试更为契合。陈最大的优势在那些积分技巧,但考试已经几乎不考这些了。而李的书,技巧性更实用,不过有时间的话最好还是把两本书都过一遍,兼采众长,也不失是一个好办法。
政治买了陈先奎的2400题来做,基本上是看一遍考纲,一遍序列一然后开始做,正确率极低,整本书都是红圈,当时做的是信心全无。在此顺便不推荐陈先奎的2400题,感觉为了凑题目数量搞出很多严重超纲的题目。我觉得只要把序列二好好做就可以了。
这时候我突然发现只有50天了,但是我的数学似乎也没有感觉,政治书上红圈遍布,英语和专业课还停留在解放前的状态。这时候我才第一次有了考不上的恐惧。我发短信给我的同学说,只有50天了,我要考不上了。她此时鼓励我说,不要怕,加油,50天可以做很多事的。我觉得受到了不小的鼓励,在这之后我才开始认认真真地发挥了应有的定力开始专心复习。
下面来说一下我这50天里是如何细致复习各门课的吧。
数学已经基本把高数和线代看了两遍了,但是题目做的极少。我这时候买了陈文灯的15套模拟题(之所以没有买李的400题因为据说很难。我想我期望值低不需要做那么难的东西,结果没有想到陈的15套也没有简单到哪里去……)
每天基本上是上午到下午的一开始一点时间给数学,下午剩下的时间给专业课,晚上给政治。
数学一边做那15套题一边继续看概率和统计,尽管做的很慢,但是我然争取把15套题上的所有题目弄懂。如果有不懂的一定和同学讨论。
政治专心做序列二。自己先做一遍,不会的、做错的在序列一上找到正确答案,反复看,把错题看多了,以后就做的对了。老子当年高考也是靠这个办法把文盲科目物理考到满分的
……专业课,看看书,做做题,英语继续没有得到我应有的呵护。
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月的时候,我的数学终于出关了,15套基本做顺了,然后概率也看的有点感觉了。这时我觉得我100分的目标有希望达到了。政治也逐渐开始对很多题目条件反射,基本已经不用看选项就知道很多答案了。这时候我唯一担心的就是政治的主观题。
最后的20天我做了一些真题,数学从2006的往前做,做到1999,因为98的据说很难我就不做了。没批过分,大概也就是80-110之间吧。毕竟我没拿过整个3小时来做题,基本就是2个小时左右做一套,把错题全部圈了出来,有空就看,思考怎么做。
政治没有做过真题……把序列四看了一遍,序列二反复看了无数遍,然后集中看那个20天20题,刻意背的东西不多,当小说一样反复看。
英语做了5套真题,明白怎么考了,想想毕竟写作占了30分,自己靠这个起家吃饭的,也就不管了。
专业课适当复习了一些。
考前其实没有什么想的了。100+60+60+120再怎么样也考到了,我想如果我考不上就没啥天理了。于是我就把所有错题又跟无聊时候翻电视频道一样翻了一遍,收拾好东西就睡觉了。于是我的复习就这样结束了。其实整个过程很简单,制定好计划,每个阶段根据完成情况重新调整计划最后留下机动时间就能完成。
一点一点来,总有完成的那天。
3.心态很重要,正如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越是执著想得到的事情越得不到,但是该做的都做好了,成功也就不远了。
很多同学在考试的时候想的很多的事,我付出了这么多,我觉得我要考不上了。我考不上应该怎么办。或者我就是坐不下来看书,别人都已经付出那么多了,我想出去腐败我想去打球我想灌水。
想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如果不是铁定要走华山这条路的,不能坚定决心做下来的,请你放弃。既然选择了就要坚定的走下去。我当时就已经想的很明白,为什么要考研?
因为我做过很长时间的兼职,但是我不喜欢每天重复的工作,我的兴趣转移到了科学研究上。我要怎么样才能去做研究?只有继续读。既然我的本科成绩不足以支撑我直升,那么我就只有这条路可走。所以我必须考研,并且我必须考上。
退一步说,如果考不上怎么办?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世上没有绝对的事物,再充分的准备也有可能失败。大学挚友和我这样说的,如果真的考不上就不要再考了。好好在实验室做一点研究,然后第二年直接申请出国。反正本科时GT也都考过,有时间就再考一遍考个高分,差一点的学校也无所谓,先折腾出去,之后再转便是。
我觉得这番话很有道理,并且在心理上也做好了这样的准备。所以我在考前也把退路想的很明确,越是这样便越是能够毫无负担的去迎接这样一场残酷的考试。
我曾经尝试过很多东西。有一点我自己的心得是,越是执著想得到的东西反而越得不到。
但有些你已经超脱于最后的结果,只是在意享受这个过程的事物,反而结果是出乎意料的惊喜。这就和烧开水的道理一样,你越是盯着水壶,它就越是不开。等到你无视它了,开水一生气,就开了。
我看到现在版上很多同学都在说,看不进书怎么办。还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把自己放稳,想明白自己考研的目的,把现在想做的事情写在一张纸上,把奋斗目标写在笔记本第一页。每天睡前想一遍人生目标,每天醒来想一遍应该做的这样的事。把生活调节到一种积极的节奏。
4.不要高估自己,不要低估考试,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你无法预期的困难。但是内因才是决定一切的。
认真地对待每一天,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情你永远不会后悔,那就是努力付出。
5.尽管生活的全部是考研,考研却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
我当时就想我要好好复习,但是目标绝对不是考到最高分,最高分没有任何意义,过了分数线就ok。毕竟考研的目的不是为了读研,不要为考研而考研,考研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高层次的个人目标。
我并不是一个视GPA如生命的人。复习时候,有一天我曾经见过我的师弟期末考试时在WC里翻课本。我想了很久还是没有短信告诉同实验室的TA师兄。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生活的方式,不能简单的对这样一个行为评价是正确或否。但你必须清楚你想过的生活方式是怎样。
我想我永远也不会成为田博之那样嗜科研如命的人物。(关于传奇人物田博之的事迹可以向化学系的同学了解)我想过的是有科研的兴趣,但是也要有生活的精彩。即使在最辛苦的时候,我从来也没有忘记去书报亭买几本喜欢的杂志,上网关注一下皇马的比赛,或者选择一个宁静的下午去南滨江的星巴克享受一下阳光,船笛,和整点时分对岸外滩的钟声。
很多时候现实和超然并不是矛盾的,现实教会我们如何面对,超然使得我们学会生活。
这两者是两个维度空间里的概念,在同一个世界里并不相互抵触。
6.我觉得,考研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拿到一纸录取通知,这个过程中让我们获得的远远超然考试本身。
对于整个考试而言,我想我学会的第一点,是如何以一种泰然的心情来准备考试本身。无论哪种结果都只是一种选择而已。没有任何标准能够评判哪种更优秀,如前所说,只不过在于我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把起因经过结果想清楚,把成功和失败的结果想透彻,最后剩下的只有过程本身。经过这样一场磨练,相信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更加释然的去做,坦然的接受任何的结果。
我所感受到的第二点,是来自于同学的友情。很多一起考研的同学可能在前三年还是形同陌路,一场考试把大家拉近了很多。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我的同学们,我才能走到今天。无论考试内的知识,还是考试外的心态,他们都帮助我很多。
最后还是感谢一下所有我想感谢的人吧:
首先还是我的父母,无论任何情况,对我的选择都是一如既往的支持。无论任何时候,他们的鼓励都是我继续前进的最大动力。
然后是实验室的urbane师兄,着实帮助我太多。
然后是我的同学fireworker,dollylamb,koukouzj,caotou,perfumerain,fydia,canzy等一直给我的鼓励和支持
然后是一起考研的战友们zhongzheng,whitebirth,ned,aibb,tbl,ShaoNan,sheepoy,MadFrog,nosaj,leejun,fyyee在复习时候给我的帮助
最后是大学四年的挚友yellownc和ErickXu,让我能够坦然的走到今天。
以及在KaoYan版上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
祝福08的同学们都能走过这条艰险的道路,通向梦想,通向希望,通向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