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用材料
真题。历年考研英语的真题。新东方所发的教材就可以了。就是说,最好是那种纯英语,没有一个汉字的真题材料。
为什么没有汉字是最好的辅导材料?道理很明显,有英语和汉语同时在一页纸上,作为中国人,我们会直接看汉语,那种诱惑是无法抵抗的。所以,不需要那种有所谓的“双语对照”的真题材料。如果没有教材,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找历年的真题就好了。但是,注意,别在网上找的材料太多,别沉迷于“考验复习材料搜集”中而不能自拔。
真题中,用来复习翻译的最好材料,按照题型和解决的先后顺序可以是:阅读的文章、翻译的文章、完型填空的文章、和新题型的文章。就是说,重点要先把阅读的文章按照下面提供的翻译方法来一一解决掉。
二、每天所需要完成的任务
自己定计划。绝不能求多。
“用一天的时间就把一篇400词左右的阅读文章翻译完,并且掌握了”——这种可能性不大。就一般水平而言,大概是每三天(每天利用约三个小时左右)“完全弄清楚”一篇文章就可以了。注意,“贪多嚼不烂”。我们现在是在复习的基础阶段,所以,需要慢慢领会,“完全掌握”阅读的文章。也就是说,对一般水平而言,大概用十个多小时左右(连续工作)来翻译一篇阅读文章,并完全掌握,是最合理的。
在考研复习的基础阶段,什么叫“完全掌握”阅读文章?我认为,完全掌握这篇文章包括以下几种:完全读懂这篇文章的每一个单词;完全弄懂每一个句子的词组搭配和语法结构;完全弄懂这篇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并且是在自己“动手做出来的翻译”的基础上,领会了每一个句子的汉语意思;能适当运用文章的一些英语句子来写作;能基本领会文章的逻辑结构。
若真至于此,“完全掌握”是需要“背诵文章”吗?非也。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背诵是需要的,尤其是在复习的基础阶段,可以适当背诵一些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阅读文章,毕竟这些文章才是真的英语“专家”和英语“大家”选择出来的文章,其中不乏经典的论说文。所以,可以背诵“一些”,而不是“篇篇都背诵”,因为这似乎不太可能。真正“背诵”的目的和“完全掌握”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能完全理解英语文章,并适当加以运用。
三、“翻译复习法”的基本步骤
1.模拟考试
先用10分钟把这个文章,读一下,再用8分钟左右的时间去做后面的题。就是完全在模拟考试啦.不管怎样,自己一定要给弄出一个答案来。或许老师讲过这个文章,但是,没有关系,你自己真正动手做是另外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建议大家,用完全只有英语而没有汉语的文章来练习。
2.翻译突破
不管你上面做正确了多少。别着急去“对答案”。
现在的真正“翻译突破”才开始了。
从文章开始的第一句话起,你需要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往下翻译。
A.
先通读这个句子一遍,看看理解这个句子的结构吗?
B.
如果结构大概理解了,再看看这个句子当中有生词吗?
C.
如果有生词,请先把这个单词抄写到一个专门的练习本上,再查阅大纲单词,并把它作为你所要记忆的一个生词来记住。因为这表明这个单词是大纲上应该掌握的词汇。如果这个词不在大纲里面,你可以专门用一个本子来记录下阅读真题里面的超纲词,这些词属于仅次于大纲单词的阅读词汇了。所以,你可以适当记忆一下。
D.
当然,如果句子里面有词组,你更需要注意.
E.
显然,光查看句子的结构和生词还是在“翻译突破”的初级阶段。你或许明白这个句子的意思了,但是,别以为你会翻译这个句子。千万别把“句子意思看懂了”和“会翻译这个句子了”等同起来。无数人惨败,无数次教训。
F.
请自己动手翻译这个句子。我的意思是:请自己动手,把你刚刚看到的这个英语句子的汉语意思写下来。“写汉字”,翻译这个句子,别看参考译文,看看你写的汉语“是不是人话”。
G.
如果翻译出来的汉语译文,感觉自己正确了,再去比较一下参考译文。
H.
如果感觉自己写出来的汉语“不是人话”,别气馁,很正常。找原因。这可能是某一个单词的“一词多义”造成的。或者是“长难句的理解”造成的。
I.
如果是单词中的“一词多义”造成的障碍,词典可以帮助我们。稍微记一下这个单词的意思。
J.
如果这个句子是长难句,你就更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自己”理解,自己动手翻译成汉语了。
K.
因为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所以,语法结构和逻辑思维的习惯不太一样。所以我们需要分析句子的语法和逻辑结构。
L.
找到主干和修饰语,弄清,修饰语修饰的是谁,是什么修饰关系。
M.
最后,再根据英语的单词意思和分析到的逻辑关系,重新组合汉语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