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外科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31913 发表于 08-5-18 13:4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酸碱平衡的维持:人体通过体液的缓冲系统,肺的呼吸和肾的排泄完成对酸碱的调节。
等渗性缺水:水与Na成比例的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135-145mmol/L),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低渗性缺水:以称慢性缺水大或继发性缺水,此时水和Na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Na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低渗性缺水的病因:(1)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2)大创面的慢性渗液。(3)应用排Na利尿剂。(4)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份过多。
低K血症:血K浓度低于3.5mmol/L表明有低K血症。
低K血症治疗原则:(1)通常是采用分次补钾,边治疗边观察的方法。补K量可参考血K浓度降低程度,每次补K40-80mmol不等到。以每克KCL相等于13.4mmolK计算。(2)静脉补充K有浓度及速度的限制,每升输液中含有K量不宜超过40mmol,溶液应缓慢滴注输入,K量应控制在20mmol/h以下,尿量超过40ml/h后,再静脉补充K。(3)临床上常用的K制剂是10%KCL,常需连续3-5天的治疗。(4)见尿补K。
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1)胃液丧失过多。(2)碱性物质摄入。(3)缺水。(4)利尿剂的应用。
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休克的一般监测:(1)精神状态。(2)皮肤温度,色泽。(3)血压。(4)脉率。(5)尿量。
休克的特殊监测:(1)中心静脉压。(2)肺毛细血管楔压。(3)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
休克的治疗:(1)恢复灌注和对组织提供足够的氧。(2)最终目的是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司或系统同时发生功能障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全身麻醉的并发症:(1)反流与误吸。(2)呼吸道梗阻。(3)通气量不足。(4)低氧血症。(5)低血压。(6)高血压。(7)心律失常。(8)高热,抽搐和惊厥。
急性肾衰竭病因:(1)肾前性,由于出血、脱水、休克等病因引起容量不足,全身性疾病。(2)肾后性,由于尿路梗阻所致,包括双侧肾,输尿管或孤立肾,输尿管周围病变以及盆腔肿瘤压迫输尿管引起梗阻以上部位的积水。(3)肾性,主要是由肾缺血和肾毒素所造成的肾实质病变。
急性肾衰竭发病机制:肾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管功能障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非少尿型肾衰。
临床排斥反应综合征:临床上把排斥反应分为:超急性,加速血管,急性和慢性排斥四类。
移植:将一个体的cell组织或器官用手术或其化方法移植到自体或另一个体的某一部位。
烧伤:Ⅰ°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再生能力强,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3-7天脱屑痊愈,短期内有色素沉着。浅Ⅱ°伤及生发层,真皮乳状层,局部红肿明显,大小不一的水泡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泪、潮湿、疼痛明显,上皮再生靠残存的表皮生发层和皮肤附件(汗腺,毛囊)的上皮增生,如不感染,1-2周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多数有色渍沉着。
烧伤分期:(1)包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2)感染期。(3)修复期。
破伤风治疗原则: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等。
破伤风并发症:呼吸道(窒息,肺不张,肺部感染),防止发作时掉下床,骨折,咬伤后等。
肠外营养并发症:(1)技术性,穿刺致气胸,血管损伤,神经、胸导管损伤等,空气栓塞最严重。(2)代谢性,补充不足:①血清电解技紊乱,低K,低P血症。②微量元素缺失,锌缺乏。③必需脂肪酸缺乏,EFAD。糖代谢异常:①低血糖及高血糖。②肝功能损害。肠外营养本身并发症:①胆囊内胆泥和结不形成.②胆汁淤积及肝酶谱升高。③肠屏障功能减退。(3)感染性,导管性脓毒症。
硬膜外阻滞性并发症:
术中,(1)全脊椎麻醉。(2)局麻药毒性反应。(3)血压下降。(4)呼吸抑制。(5)恶心呕吐。
术后,(1)N损伤。(2)硬膜外血肿。(3)脊骨前动脉综合征。(4)硬膜外脓肿。(5)导管扫出困难或折断。
区域阻滞:包围手术区,在其四周和后部注身局麻药,阻滞进入手术区部的神经纤维。
神经阻滞:在N丛、干、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毒性反应:局麻药吸收入血液后,当血药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就会发生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严重者可致死,其程度和身芭浓度有直接关系。
毒性后应原因:(1)一次性用量超过病人耐量。(2)误注入血管内。(3)注药部位血供丰富,未酌情减量或局麻药药液未加肾上腺。(4)病人因体质弱等致耐力降低。
感染:由病原体入侵,滞留与繁殖引起的炎症反应。(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
外科感染: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开发症的感染。
疖: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痈:邻近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丹毒:皮肤淋巴管的急性炎症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急性排反应:由于T cell免疫反应所致,一般在移植后4-2W左右出现,突发寒战、高热、移相物肿大引起局部胀痛,一般情况变差,移植器官司功能减退。组织学,弥漫性,质性水肿。圆cell浸润。
沙发
hanxingzi8993 发表于 08-5-22 11:16:16 | 只看该作者
有点点乱!!
板凳
rainy526 发表于 08-6-13 23:00:08 | 只看该作者
恩,看看,借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9 02:58 , Processed in 0.09289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