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习题] 08年心理学统考模拟试题0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54202 发表于 08-7-15 16:5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8年心理学统考模拟试题02

一、 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心理特性是通过()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 认识过程 B 心理过程 C 意志过程 D 情绪、情感过程

2.司机在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是()
A 第一信号系统B 第二信号系统 C 操作性条件反射 D 无条件反射

3.注意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 认知过程B 情感过程 C 人格特征 D 心理活动特性或心理状态

4.在教学改革实验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属于()
A 自变量B 因变量 C 无关变量 D 常量

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的活动来实现
A 神经系统B 感觉器官 C 大脑皮层 D 传到神经

6.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叫()
A 绝对感受性B 感受性 C差别感受性 D 绝对感觉阙限

7.看书时用红色笔画重点是利用知觉的()
A 选择性B 理解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8.一般地说,在事件进行之后才做出反应的知觉是()
A 时间知觉B 运动知觉 C 方位知觉 D 似动知觉

9.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应进行()
A 多样化复习B 及时复习 C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D 过渡学习

10.各种感觉的后像就是()的不同表现
A 感觉记忆 B 短时记忆 C 工作记忆D 长时记忆

11.“心理旋转”实验表明,表象具有()
A 直观性B 概括性 C 可操作性 D 具体性

12.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的趋势
A 下降 B 上升 C 先降后升D 先升后降

13.同一事物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却只能择其一时引发的冲突叫()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14.()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
A 热情 B应激 C 激情 D 心境

15.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的提者是()
A 詹姆斯、兰格B 坎农、巴德 C 阿诺德 D 沙赫特、辛格

16.()是对个体的智商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的度量
A 比率智商 B 离差智商 C 一般智商 D 绝对智商

17.()是人的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
A 幼儿期B 青年期 C 童年期 D 成年期

18.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
A 自我观察B 自我体验 C 自我控制 D 自我认知

19.()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
A 霍尔B 达尔文 C 荣格 D 普莱尔

20.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
A 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B 获得创生感(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C 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D 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21.“最近发展区”和“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是()学派所倡导的
A 精神分析论B 行为学习论 C 社会文化历史论 D 认知发展论

22.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之一是具有()
A 演绎推理能力 B 守恒法 C 直观形象性D 自我中心

23.如果看到他人的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的强化属于()
A 直接强化 B 自我强化 C 替代强化D 以上答案都不对

24.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
A 手的动作B 脚的动作 C 头部动作 D 躯干动作

25.强调“强化依随”在婴儿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的是()
A 乔姆斯基B 巴甫洛夫 C 斯金纳 D 班杜拉

26.下列婴儿对母亲的依恋中,哪一种是积极依恋()
A 安全性依恋 B 回避型依恋 C 反抗型依恋 D 合作型依恋

27.幼儿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A 典型事例 B 定义 C 言语讲解和概括 D 概念名称的组合

28.罗森塔尔关于教师期望的实验研究说明了()
A 教师期望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B 教师总是有偏见
C 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
D 学生的智力情况会影响教师的偏见

29.通过语言或影视的图像而呈现的榜样是()
A 活的榜样B 符号性榜样 C 诫例性榜样 D 活生生的人

30.学习形成两个或更多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即形成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联结的是()
A 连锁学习 B 信号学习 C 辨别学习 D 概念学习

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布鲁纳 B 奥苏伯尔 C 加涅 D 威特洛克

32.在1948年首先用投射法对成就动机进行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 麦克里兰德 B 阿特金森 C 默里 D 布鲁纳

33.关于某种特殊条件可能产生某种特定结果的可检测的预测叫做()
A 推论 B 数据 C 外化解释 D 假设

34.若使区组间的被试尽量做到同质,可以()
A 用同一个被试重复接受几种实验处理
B 使用配对法分配被试
C 区组内的单位使一个团体,以不同团体为区组
D 以上都对

35.随着时间的经过,被试内部历程发生变化,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这是指()
A 历史 B 选择 C 成熟 D 亡失

36.反应时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反应速度和()之间的反向关系,这使得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权衡。
A 反应准确性 B 反应强度 C 反应频率 D 反应组织

37.当噪音出现的条件下,被试做出“有信号”判断的概率,称作()的条件概率
A 击中 B 漏报 C 虚报 D 正确拒绝

38.最早和最重要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是()
A 人工语法B 序列反应时 C 复杂系统 D 信号检测论

39.在能力测验中,代表测验量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是()
A 效度 B 区分度 C 信度 D 难度

40.在200个学生中,答对某项目的人数是120人,则该项目的难度P值是()
A 120 B 60 C 0.40 D 0.60

41.初测用的测验并非正式测验,初编题目的数量根据要求应()最终所需要的数量
A 少于 B 等于 C 多于 D 有时多于、有时少于

42.采取前测-后测方法,可获得在前测中错误回答某项目而在后测中能够正确回答的被试人数比例,此即该项目的()
A 信度 B 效度 C 个人获得指数 D 通过率

43.吉尔福特发散思维测验()
A 一般适用于学前儿童
B 以思维的精确性记分
C 理论基础是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
D 包括30个分测验

44.职业测验最重要的两种效度是()
A 内容效度和构想效度
B 构想效度和预测效度
C 预测效度和内容效度
D 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

45.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A 圆形图 B 散点图 C 条形图 D 线形图

46.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可以用()表示
A 简单次数分布表B 相对次数分布表 C 累加次数分布表 D 双列次数分布表

47.标准分数是以()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
A 方差 B 标准差 C 百分为差 D 平均差

48.假设两变量线性相关,两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但不呈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A 积差相关 B 斯皮儿曼等级相关 C 二列相关 D 点二列相关

49.以下几个点二列相关系数的值,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A 0.8 B 0.1 C -0.9 D -0.5

50.在次数分布中,曲线的右侧部分偏长,左侧偏短,这种分布形态可能是()
A 正态分布 B 正偏态分布 C 负偏态分布 D 常态分布

51.样本容量均影响分布曲线形态的是()
A 正态分布和f分布 B f分布和t分布
C 正态分布和t分布 D 正态分布和卡方分布

52.在假设检验中,α取值越大,称此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A 越高 B 越低 C 越明显 D 越不明显

53.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的区别不包括()
A 问题的提法不同 B 建立假设的形式不同 C 结论不同 D 否定域不同

54.随机化区组实验设计对区组划分的基本要求是()
A 区组内和区组间均要有同质性
B 区组内可以有异质性,区组间要有同质性
C 区组内要有同质性,区组间可以有异质性
D 区组内和区组间均可以有异质性

55.从人类学角度,首先发现回归现象的是()
A 达尔文 B 高尔顿 C 高斯 D 瑟斯顿

56.以下关于测定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测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方程越不显著
B 测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平方和对总平方和的贡献越小
C 测定系数不可能为1
D 测定系数不可能为 0

57.在相关样本四表格的检验中,如果期望次数小于5时,可用()检验法
A 卡方检验 B Z检验 C t检验 D 费舍精确概率

58.某学生通过测评后,得到他的算术是6年级水平,阅读是5年级水平,那么,该测验采用的是下面哪种类型的发展常模()
A 发展顺序量表 B 智力年龄 C 百分等级 D 年级当量

59.样本平均数的可靠性与样本的大小()
A 没有一定关系
B 成反比
C 毫无关系
D 成正比

60.运用非参数分析时,要求处理的数据是()
A 十分精确的B 自由分布的 C 大量的 D等级形式的

61.进行变量筛选简化回归方程的方法,称为()
A 方差分析法 B 回归统计法 C 回归检验法 D 逐步回归法

62.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变量()
A 父亲的月工资是1300元
B 小明的语文成绩是80分
C 小强100米跑了第2名
D 小红某技能测试得了5分

63.方差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检验()
A 综合虚无假设B 部分虚无假设 C 组间虚无假设 D 组内虚无假设

64.统计学中称()为统计检验力
A α B β C 1-α D 1-β

65.检验一个因素多项分类的实际观察与某理论次数是否接近,这种卡方检
验是()
A 配合度检验 B 独立性检验C 同质性检验 D 符号检验

二、 多项选择题:66~7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66.坚持脑功能整体说的主要有()
A 潘非尔德 B 拉什利 C 波伊劳德 D 弗罗伦斯
67.产生闪光融合的原因是()
A 视网膜在光刺激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反应,在光消失时又需时间停止反应
B 在闪光频率超过感受器启动和停止兴奋速度时,神经反应就会相互重合、叠加在一起
C 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的增加,人们会产生融合连续的感觉
D 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的减少,人们会产生融合连续的感觉

68.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界产生了许多有关学习方面的理论,它们是()
A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B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C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D 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
69.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是()
A 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B 同伴交往的形式复杂多样
C 开始建立友谊 D 朋友关系变得相对稳定

70.关于负启动的起因有()
A 情景恢复 B 观察时间 C 编码协调 D 认知去活化
71.ROC曲线能够反映出()
A 信号的先定概率对报准率和虚报率的影响
B 同一观察者不同的感受性
C 信号检测标准变化时报准率和虚报率的变化
D 不同观察者的敏感性指标

72.等值数据资料的收集方法有()
A 共同组设计B 运用严格平行测验 C “锚测验”设计 D 运用问题行为测验

73.情绪的测量方法有()
A 形容词核对表 B 维量等级量表
C 面部表情 D 生理指标

74.下列关于配合度检验方法中的自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配合度检验的自由度与实验或调查中分类的项数有关
B 通常情况下,配合度检验的自由度一般为分类的项数减1
C 配合度检验的自由度一般为理论次数减1
D 在正态拟合检验时,自由度为分组项目减3

75.样本容量是由()等因素决定的
A 统计抽样的基本原理B 研究的内容 C 采用的统计方法 D 课题本身的客观条件

三、 简答题:76~80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76.请你谈谈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

77.简述聚合交叉设计的特点,并进行评价

78.简述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主要区别

79.简述确保代表性样本的主要方法

80.简要论述正态分布理论在测验中的应用

四、 综合题:81~8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81.请你谈谈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与作用。

82.依据学习迁移理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83.试用信号检测论方法——有无法设计一个记忆或思维的实验方案。







附: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5 B B D A A
6-10 B A A B A
11-15 C A C C C
16-20 B D C A B
21-25 C B C A C
26-30 A A A B A
31-35 D A D D C
36-40 A C A C D
41-45 C C C C A
46-50 D B B C B
51-55 B B C C B
56-60 D D D D B
61-65 D C A D A

二、 多项选择题
66.BD
67.ABC
68.BCD
69.ABCD
70.ACD
71.ACD
72.AC
73.ABCD
74.ABD
75.ABCD
三、 简答题
76.
答:
内隐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源于其与外显学习在现象学、实验操作、神经生理学以及学习机制等方面的诸多不同。近年来,虽然内隐学习的独立地位已被充分确立,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任何一个学习任务都是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结合物。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区别:
第一,现象学上的区分。内隐学习是自动的,外显学习是需要意志努力的;内隐学习是稳定的,外显学习是易变的;内隐学习较抽象,外显学习则易受表面刺激影响。
第二,实验操作上的区分。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都同等程度的对意识知识敏感,而当对某一特定的刺激纬度,间接测验表现比直接测验来得更敏感时,就可以发现无意识学习(即内隐学习)的存在,这时内隐学习独立存在的分离逻辑假设,内隐学习的经典实验研究中都发现了这种内隐的优势效应。
第三,神经生理学上的区分。大量研究表明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神经生理基础是不同的,它们有着相互独立的生理机制。
第四,学习机制上的区分。从学习机制上探讨两者的区别是从根本上将两者分为两个独立系统的有效方法。目前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加工方式、心理表征和产生信息三个方面。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深层联系:
第一,外显学习对内隐学习的影响
外显学习有时阻碍内隐学习,有时又促进内隐学习。
第二,内隐学习对外显学习的影响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内隐学习反过来也会对促进外显学习,二者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第三,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权衡现象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还存在紧密的联系。所以说,任何一种学习任务都是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混合、联系与权衡的产物。
77.
答:
聚合交叉设计是发展心理学主要的研究设计之一。它是将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交叠在一起的一研究方法。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研究,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许多长处。
优点是既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也可从纵向的角度了解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心理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在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价值。
78.
答:
常模参照测验是指通过将被试得分与常模进行比较,看其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解释分数的测验。
标准参照测验是通过将被试得分与某一绝对标准进行比较,看其是否达到某一绝对标准来对分数进行解释的测验。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解释分数的方式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区别;适用范围的不同;对题目难度的要求不同。
79.
答:
第一,分层取样:根据实验目的及一定的分类特征,把全体成员划分为数目较多并各具不同特征的群体或类别,然后在各种类别中独立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或别的抽样方法。
第二,配额取样:此方法在市场调研和民意调查中比较流行。它是按各个层次中各种研究对象在总体中所占的配额进行抽样,但是从各个层次中如何抽取就全要看研究者的选择了。
第三,成团取样:在一个特定的城市里,一个特定地理区域集中居住的是工人阶级,或者是中产阶层,既然如此,“成团”(可以是住宅区或者整条街道)就可以从每一个这样的区域随机选择出来,这样的取样方法叫。
第四,雪球式取样:主要是一种定性研究的方法。一个研究者可能找几个关
键的人来访谈,然后由这些人再提供一些人的名字,也就提供了一些深层次的联系,进而将这些人也纳入样本进行访谈。
第五,关键案例:有时候可以从一个特殊的案例发现一些能适用于更多一般案例的东西,这种案例就是。
第六,自选样本:在研究中,样本并非研究者挑选的。他们只能用那些恰好在研究时经过的人作为样本。
第七,方便样本:研究的被试是那些你很容易找到的人。

80.
答:正态分布理论在测验中的应用
(一)化等级评定为测量数据
用各等级重点的Z分数代表该等级分数:
1.根据各等级被评者的数目求各等级的人数比率
2.求各等级比率值的中间值,作为该等级的中点
3.求各等级中点以上(或以下)的累加比率
4.用累加比率查正态表求Z值,该Z分数就是各等级代表性的测量值
5.求被评者所得评定等级的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即为每个评定者的综合评定分数
(二)确定测验题目的难易度
假设一个测验中不同难易题目的分布是正态的
1.计算各题目的通过率
2.用0.5减去通过率,不计正负号,获得正态分布表中p值
3.依照p值查出Z值,通过率大于50%的Z值计负值,小于50%的Z值计正值
4.将查表得到的Z分数加上5(假定正负5个标准包括了全体)便可得到从0-10的十进制的难度分数值
(三)在能力分组或等级评定时确定人数
假定能力是正态分布
1.将6个标准差(假定正负3个标准包括了全体)除以分组的或等级的数目,做到Z分数等距
2.查正态分布表,从Z求p
3.将比率乘以欲分组人数(p*N),便得到各等级或分组该有的人数
(四)测验分数的正态化
将非正态的原始分数转换成正态分布——次数分布的正态化(前提:研究对象的总体事实上应该是正态分布)
1.将原始分数的频数转化为相对累积频数(百分等级)
2.将相对累积频数视为正态分布的概率,查表求Z值T分数(T scores)是Z分数转化而来的一种正态化的标准分数。公式:T=10Z+50
T分数正态转化
1.将原始数据整理成次数分布表
2.计算各分组上限以下的累加次数cf
3.计算每组中点的累加次数,即前一组上限以下的累加次数加上该组次数的一半(?该组次数为奇数时如何?)
4.各组中点以下的累加次数除以总数求累积比率
5.将累积比率视为正态分布的概率,查表求Z值
6.用公式T=10Z+50 将Z分数转换为T分数。
四、 综合题
81.
答:
(1)遗传因素。双生子研究是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根据现有的研究,遗传对人格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②遗传因素对人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作用程度岁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③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
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这要看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越
严格,其影响力越大。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这表现在不同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3)家庭元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间不仅有其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其社会的“遗传”因素。这种社会遗传因素主要表现在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
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的影响。
(4)早期童年经验。“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些日后行为。”这是麦肯依有关早期儿童经验对人格影响力的一个总结。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两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5)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教师、学生、同学、班集体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特别是教师既是学校宗旨的执行者,又是学生评价言行的标准。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性情冷酷、刻板、专横的教师所管辖的班集体中,学生的欺骗行为增多;在友好、民主的教师气氛区中,学生欺骗减少。在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的管理风格下,学生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点。
学校是同龄群体会聚的场所,同伴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班集体是学校的基本团体组织,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
(6)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一个著名的研究实例是,巴里关于阿拉斯加洲的爱斯基摩人(Eskimos)和非洲的特姆尼人(Temne)的比较研究较好的说明了生态系统对人格的影响。
另外,气温也会提高人的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如热天会使人烦躁不安,对他人采取负面的反应,发生反社会行为。世界上炎热的地方也是攻击行为较多的地方。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作用,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7)自我调控因素。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和自控系统。人格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具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掌握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和谐。
具有自知的人,他能够客观地分析自己,有效地利用个人资源,发挥个人长处,努力的改善自己和完善自我。健康的人格是自我的内在统一,认识自我、愉快地接纳自我、延伸自我和创造自我,是健康人格的四步曲。
综上所述,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各个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的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其中教育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决定因素。

82.
答:
研究学习迁移的实践意义主要是在教学中促进学习的迁移,学习迁移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为教学提供了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一、 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或法则的迁移
“概括化原理”表明,两种学习间的迁移部分地是由于两种学习中的共同成分,其中主要是由于共同的原理造成的。在教学中相似的原理及法则的迁移是最常见的迁移现象。为促进原理的迁移,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基本原理,这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学主理解基本原理,最初给予恰当的学习内容或练习课题,使学生充分掌握以至达到过度学习的程度是十分必要的。以后,不但要演算基本原理、练习题,也要练习解答复杂的应用题。如果既能理解又能演算任何一个应用题,这说明学生已明确地理解了基本原理。教师不要在学生还未充分理解基本原理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应用原理去解决应用问题,这样容易使学生造成混乱,很容易发生负迁移或机械地学习。
此外,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或法则更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和概括学过的知识,充分掌握运用基本原理的条件、方法,使基本原理达到最有效的迁移。
二、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
学习迁移的定势说说明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是促进学习迁移的另一有效方法。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多半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也有教师在教学中有意传授或暗示的。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识记和回记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技巧等。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如理解知识的最好途径,复习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等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同学之间开展学习方法和经验的交流。结合座谈会、报告会等方式使学生尽快掌握学习方法,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
三、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内容的实际情境最好相类似,这样有助于学习的迁移。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设置与实际情况相近的情境。另外,还要在知识或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考虑到实际运用情境中的种种情况。例如学习计算,不仅要让学生单纯地学会计算的法则,还应该使他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解决计算问题。此外,课堂上开展的学习活动,在日后学生能将其活动应用于相类似的实际生活时才是有效的。譬如:在篮球训练中,不能仅仅学会运球、传球等基本技能,而应通过比赛,有效地使基本技能向实际的综合性能力发生迁移。有许多技能的学习如讲演、表演、操作等,在类似于真实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最为有效。近年来开展的许多室内模拟装置的训练,为培养和训练各方面技能的专门人才起到了既经济又有实效的效果。
四、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
根据知识学习的同化理论,一切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将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为了掌握学过的知识,就要使学习的时间和练习的次数达到一定的程度,使所学知识保持较高水平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清晰性,使之在新知识的学习时,迅速而明确地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旧知识,及时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固定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对基本的概念或原理反复学习,勤于思考,熟练掌握。这方面的过度学习是有助于学习迁移的。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加强基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核心内容或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稳定清晰的知识结构。
83.
答:
一、实验背景
用有无法(Yse—NoMethod)测定被试的辨别力和判断标准时,用两种刺激——信号(SN)和噪音(N),信号和噪音的差别要足够小(一般接近被试的辨别阈限,可用传统心理物理法进行预备实验来确定),且信号和噪音的呈现顺序应为完全随机呈现。为了保证结果的稳定性,可选取有经验的被试或在实验过程中给被试以反馈(“对”或“错”)。实验后求出辨别力(d')和判断标准(β),并绘制等感受性曲线(ROC曲线)。ROC曲线是在d'不变和β值不等的条件下绘制的。d'和β的求法如下:
d'=ZSN—ZN
β=OSN/ON
其中ZN和ZSN是根据信号分配的平均数(MSN)和噪音分配的平均数(MN)转换的标准分数。OSN和ON分别为ZSN和ZN在正态曲线上对应的概率密度值。
在用有无法测定被试的辨别力(d')和判断标准(β)时,首先要选择符合被试的信号(SN)和噪音(N)。如果选择的SN和N的差别太大,被试能够完全区分出来,就会夸大被试的辨别力,影响被试判断标准。所以,在正式实验前,一般要进行预备实验,选择出适合被试的信号和噪音,一般以接近被试的差别阈限(50%能正确判断)为宜或略大于差别阈限(80%能正确判断)。在正式实验时,主试随机呈现所有的信号和噪音(SN在先和N在先的次数各半,以排除顺序误差的影响)。此外,为了保证小组被试间的辨别力和判断标准具有可比性,一组被试可以只作一个预备实验,选择一组信号和噪音进行实验。一般一组实验至少要做100~200次以上。
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被试的d'和β可能会有所不同,d'大的被试表明其辨别力较高,d'小的则表明其辨别力较低。β值高的被试在判断“是信号”时较为慎重。只有在有十分把握时才判断“是”信号,而β值低的被试则倾向于更多地将刺激判断为信号。被试的判断力(d')不受信号和噪音的先验概率(P(SN)和P(N))的影响,而判断标准(β)则随P(SN)、和P(N)的变化而变化。
二、实验目的
1.通过测定和比较不同被试的重量辨别能力和判定标准,学习信号检测论有无法。考察不同的先验概率下被试的辨别力和判断标准。
2.掌握信号检测论有无法的实验设计过程。
三、实验方法
(一)被试
全班同学,4人一组。
(二)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计算机的内部扬声器能够发出0-65535Hz频率的声音,采用700Hz频率的声音为信号,691Hz、692Hz、694Hz、696Hz、697Hz、698Hz的声音为噪音。如果不做预备实验,可以直接选择700Hz为信号(SN),697Hz为噪音(N)。
(三)实验设计与实验过程控制
1.预备实验 用700Hz的刺激分别与其他六个刺激比较。比较时按随机顺序呈现SN和N,且SN和N在前和在后的次数各五次。选出80%以上正确分辨率且声音差别最小的一组刺激。
2.让被试熟悉信号和噪音
当主试呈现刺激之后,让被试判定所呈现的刺激中有无信号,被试的反应很简单。“有”记为“+”,“无”汇为“-”。
3.正式实验
指导语:“这个实验是要测试你对声音差别的辨别能力,先呈现一个700Hz的声音刺激,记住这个信号的强弱。以下呈现的声音刺激没有一定规律,你认为是信号的就记下‘+’,认为不是信号的就记下‘—’,这50个刺激中,其中信号‘25’次,噪音‘25’次(如果信号的先验概率不等,则对被试说出信号与噪音出现的概论)。对于你的判定结果我们不做任何奖惩办法。请你认真如实的做完实验。”
以700Hz的刺激为信号(SN),较弱的声音为噪音(N),每个先验概率下刺激的呈现是完全随机的,而且SN和N在前和在后的次数相等。信号呈现的先验概论P(SN)为0.20、0.50和0.80。每个先验概率下做100次,总共做300次。因先验概率有三种,因此每小组的人数至少应为三人或三人的倍数。为了平衡练习或疲劳效应,不同先验概论的刺激呈现按如下顺序进行:0.20、0.50、0.80、0.80、0.50、0.20,并每种先验概论下的100次实验分为两个50次进行。为了平衡先验概率出现先后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小组被试分为三组,每组的刺激呈现的顺序如下表18-1:
表18-1 刺激呈现顺序表
呈现顺序 呈现的刺激 被试反应(“+”或“-”)
1 SN
2 N
3 N
┆ ┆
n SN
第一组:0.20、0.50、0.80、0.80、0.50、0.20
第二组:0.50、0.80、0.20、0.20、0.80、0.50
第三组:0.80、0.20、0.50、0.50、0.20、0.80
4.每个被试要重复6个单元的实验(每个单元50次)
5.每次呈现时间为1000毫秒,两次间隔为2000毫秒,做50次休息1min。
6.换另一个被试,用同样的信号和噪音进行实验。
四、结果分析
1.分别统计小组几个被试的击中次数和虚报次数。
2.从转换表中查出与实验结果相应的Z与O值,并计算出不同先验概率下d’和β值,填入表18-2中。
表18-2 三种先验概率P(SN)下被试的d’和β
P(SN) 0.20 0.50 0.70
P(y/SN)
P(y/N)
ZSN
ZN
ZSN纵坐标
ZN纵坐标
d’
β
五、问题与讨论
1.比较被试的d’和β值,并说明不同先验概率下被试的声音差别能力和判定标准有什么差异?
2.画出等感受性曲线。

转自凯程


[ 本帖最后由 54202 于 2008-12-8 17:19 编辑 ]
沙发
stefaye 发表于 08-7-15 21:37:52 | 只看该作者
[s:5] 谢谢楼主,可算有个带答案的模考了
板凳
tty33mh 发表于 08-8-8 22:38:53 | 只看该作者
超级感谢!!!
地板
 楼主| 54202 发表于 08-8-27 09:26:43 | 只看该作者
嘿嘿~~
过来顶一下~~
5#
 楼主| 54202 发表于 08-12-8 17:15:26 | 只看该作者
我才发现这个材料不错。。
不过就是有些乱。。
我看着改改。
6#
吾爱浩天 发表于 09-7-5 16:27:22 | 只看该作者
题 ,答案都有,谢谢楼主!
7#
xiahzhu 发表于 09-7-6 22:26:47 | 只看该作者
嘿嘿,非常感谢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7 13:52 , Processed in 0.11153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