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版发帖回帖奖励惩罚制度,所有经济版的兄弟姐妹们都来看看:)

[复制链接]
151#
mmaiying 发表于 10-4-11 21:26:5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152#
dnknight 发表于 10-5-27 15:21:29 | 只看该作者
了解版规,更好参与
153#
雪域风华 发表于 10-5-28 23:00:36 | 只看该作者
154#
fushengyu 发表于 10-7-17 15:30:4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
155#
jiarrr0354 发表于 10-7-30 16:18:06 | 只看该作者
新手来此,多多关照。我会支持经济版
156#
莫默 发表于 10-8-7 21:53:3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支持~ 越办越好~
157#
岳失恋 发表于 10-8-16 20:43:33 | 只看该作者
受到!!谢谢诶1!知道啦1!
158#
sokarei 发表于 10-9-15 21:51:3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
159#
bella~ 发表于 10-9-20 21:11:57 | 只看该作者
劳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科教兴国的需要,本专业致力培养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较高的精神文明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可承担本学科科研工作、高校教学工作和较高层次的劳动经济管理工作,努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创新和创业精神。

2、应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劳动经济学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为全面地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现状,熟悉其发展趋势,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状况;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及掌握计算机运用技术。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并阅读国外文献, 运用外语写作学术论文。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开展工作。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置劳动经济理论与实践、收入分配与薪酬激励、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4个研究方向。详见表1。

表1:劳动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

一级学科名称
应用经济学
学科代码
0202

二级学科名称
劳动经济学
学科代码
020207

序号
研究方向
研究范围及内容

1
劳动经济理论与实践
主要研究劳动力供求、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劳动报酬、就业与失业、劳动关系等理论与问题。加深对劳动经济学前沿理论和政策的理解,运用相关理论和政策开展相关研究或实际工作、

2
收入分配与薪酬激励
主要从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薪酬设计与激励理论,研究薪酬与企业薪酬分配方案和内部薪酬分配制度。企业劳动量的计量以及薪酬与企业效益和发展潜力相关性,研究薪酬与公平及效率、工资与物价、薪酬与就业等问题的关系。

3
社会保障
主要研究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研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各个险种的运作以及研究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的原则及保值增值的各种方法;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等沿问题。

4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理论与方法,研究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获得、开发、保持、利用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管理,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重点研究组织中人力资源的规划、职务分析、人员招聘与评价、职业技能鉴定、绩效评价、培训与开发、报酬体系等方面的问题。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一般为三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规定修满课程学分、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可以提前或延期毕业。允许分段完成学业,允许休学创业。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学习最低要求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8学分,必修课程14学分。具体设置见表2。

表2: 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点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 注








M000203

M000101

M190201

M190202

M190203

M190204

M190205
马列原著选读

第一外国语(英语)

中级微观经济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运行

劳动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54

144

36

36

54

54

36
2

4

2

2

3

3

2


秋+春










公共课

公共课









合  计
  
18
  
  

非学位课程







M000201

M190221

M190222

M190223

M190224

M190225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经济学动态与前沿

计量经济学

人力资源管理

收入分配与薪酬管理研究

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36

54

54

36

36

36
2

3

3

2

2

2











公共课

合  计
  
14
  
  








M000103

M000301

M000102

M190241

M190242

M190243

M190244

M190245

M190246

M190247
第二外国语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英语口语

管理理论研究

发展经济学研究

财政与金融研究

产业经济学

公司理财

当代西方经济学思潮

社会经济统计
72

36

36

36

36

36

54

36

36

36
2

2

1

2

2

2

3

2

2

2




春、秋














公选课

公选课

公选课

合  计
  
3
  
  

总    计
  
35
  
  


五、培养方式

1、指导教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导师是所带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活动等工作组织协调,同时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相结合。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以掌握紧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科研论文写作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胜任专业工作的能力。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博采众长,积极进取。



六、培养环节

1、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经济学院和研究生备案。培养计划应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根据研究生的个性特点、基础条件、研究方向等具体情况,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养计划。在第二学年开始,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学生的培养类型和培养方向:(1)学术型研究生,其目标是造就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专门人才。主要是奠定学生宽广的经济基础、掌握系统的劳动理论和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前沿为任务。毕业的去向是进一步深造或到教学、科研究单位工作。(2)应用型研究研究生,以培养高层次应用人才和着眼于提高解决经济实践问题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主要是在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和专业理论后加大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毕业后的去向是到经济部门或其它部门就业。

培养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如需变动,须经批准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5门与现有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必须至少补修3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以上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标明“补修”。

2、课程学习。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着重引导阅读、启发思维和训练写作,着重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讲前二年着重课程学习:(1)研究生第一学年主要修完本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和学位课。主要采取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马列主义的经典理论、外语和本专业的基础知识。(2)第二学年开设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研究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除导师课堂教学外再采取读(读导师指定的专业书刊)、写(写读书报告和理论综述、参加导师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等)、议(试教、课堂讨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的教学方法。在实践环节上。

3、实践环节。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主要是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及其它社会服务工作。教学实践主要是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试辅导课堂讨论、指导实践和辅助指导毕业班学生毕业论文或实习设计等。研究生必须参加教学实践,其中讲课4课时左右。

4学术活动。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校内各项学术活动,不断地听取校内外的学术报告,由研究生主持学术报告会或学术沙龙等;并在导师的带领下参加校外的专家讲学、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其中包括主持1次研究生学术讨论会,主讲1次学术报告。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学位课程、必修课程主要以考试方式进行,主要采取闭卷笔试为主,有些专业课程考试也可以采取以发表论文形式进行考核。必修课根据课程特点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笔试、口试、写作论文、检查读书笔记等)。选修课以考查方式进行。所有课程考核都以百分制记载成绩。

同等学力资格入学的硕士研究生补修本科基础课程考试必须合格。所有学生都必须通过江苏省硕士研究生学位外语统一考试。

2、实践环节的考核。社会实践活动由活动主办单位提供书面证明,教学实践活动应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指导,并由2名授课指导教师提供书面鉴定。研究生在实践时必须填写《扬州大学实践环节考核表》,由学院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毕业。

3、学术活动考核。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学院根据每学期研究生学术报告会计划审核研究生的学术报告情况。合格者方能毕业。

4、中期考核。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基础知识(每门课程考试考查及格以上)、科研能力(应正式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外语水平、实际能力等。

同等学力入学者必须在完成补修课程且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中期考核。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产业经济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1、选题。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广泛查阅和收集,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两个基础平台,确定具体研究课题。学位论文写作选题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商定,研究生所选的研究课题必须具有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并注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开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成绩等。研究生论文开题须写出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会上得到导师组集体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写作。学位论文在第三学年结束前完成写作、修改及答辩工作。

3、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准备和写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理论性较强、观点正确、文献详实、思路清晰、文体格式符合要求。

4、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有关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的具体要求,按照《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研究生培养方案说明

1、本培养方案针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经济高层次人才的需要,遵循宽口径与专业新理论、新方法相结合的原则而制定。

2、在课程设计上,尽量考虑到最新理论、方法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强化定量方法和现代研究工具的运用。各研究方向既体现专业理论的基本要求,又强调相关专业知识之间的通融性。

3、学位论文要求能运用最新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和解决具体问题,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微观经济实践提供建议和指导。

4、学生毕业后不仅能从事劳动经济的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和分析及管理实践,而且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从事专业教学及其他相近专业的工作。



十、主要课程说明和教学内容

1、中级微观经济学 2学分,36学时  通过学习,让学生以理性行为参与经济活动、理解经济政策的作用与局限性,并为其学位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选择理论及效用价值理、论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均衡分析、公共部门经济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和一些微观经济政策。主要参考书有:曼 昆[美]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上),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范里安[美]著,费方域等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书店1998、1

2、中级宏观经济学 2学分,36学时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并提高其运用能力。主要研究宏观经济的衡量、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经济波动、封闭与开放条件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争论等。主要参考书有:曼 昆[美]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著, 费方域等译,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

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运行 3个学分,54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制改革以及经济运行中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主要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收入分配理论、社会主义开放经济等理论与政策。主要参考文献是党的重要政策、经济学类期刊、经济类报纸等。

4、劳动经济学: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劳动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并提高其运用能力。本课程教学时数为54学时,3个学分。主要研究内容有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劳动力流动、劳动报酬、职业理论、就业与失业、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主要参考书为伊兰伯格、史密斯的《现代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舒尔茨的《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杨体仁等主编:《劳动与人力资源管理总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胡学勤、秦兴方编著的《劳动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杨河清主编的《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2学分,36学时  本课程通过研究方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主要介绍经济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进行科学研究。

6、经济学动态与前沿:54学时,3个学分  加深对国内外经济学前沿理论的理解,能运用相关理论进行科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制度经济学、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

7、计量经济学 3学分,54学时  掌握中级计量经济学的内容,能利用经济理论、经济事实和经济计量技术对客观经济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揭示经济现象之间量的联系,并能进行经济分析、政策评价和经济预测的工作。

8、人力资源管理  2个学分,36学时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提高其运用能力。在宏观层面上,研究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在微观层面上,研究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使研究生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具备分析、研究和解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的能力。  

9、收入分配与薪酬管理研究 2学分,36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收入分配与薪酬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具有根据企业实际,进行薪酬激励与设计的能力,或进行相关问题研究的能力教学内容。主要研究收入分配理论、激励理论、薪酬设计理论、薪酬设计方法、薪酬管理理论与实践等。参考文献有:秦兴方:《收入分配与机制设计》,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刘  昕:《薪酬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乔治·T·米尔科维奇等著,董克用译:《薪酬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

10、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2学分,36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学术前沿,了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主要研究社会保障历史演革、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内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实践等。主要参考文献是:《基础保险学》,陈朝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国外健康保险制度》,梁浩材,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五十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劳动人事出版社;《各国经济福利制度》,四川人民出版社;《供应学派革命》,(美)罗伯兹,上海译文出版社;《社会保险学》,艾孙麟,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公共财政》,(美)布坎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社会保障初论》,徐放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人口理论》,吴忠观,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社会保障与保险问题研究》,陈朝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60#
zwviv 发表于 10-9-22 23:31:37 | 只看该作者
嗯,行有行规,吧有吧规,这是应该的。表示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2 13:46 , Processed in 0.08749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