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南大新闻史论试题(粗浅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weishengsud 发表于 08-9-21 16:5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京大学2008年新闻史论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拉扎斯菲尔德
2.社会关系论
3.哈瓦斯社
4.竖三民
5.

二、简答
1.民报和新民从报论战的焦点
2.新中国成立后的几次由传媒发起的学术大讨论的教训

三、论述
1.江苏卫视情感频道的社会深层背景(原因)分析
2.广州日报 南方日报 天津日报优秀党报的成功策略分析
3..新闻传播不平衡状态的表现

四、操作题
从传媒事件角度分析华南虎事件,假如你是一位媒体记者受命采访此事,写出你认为最应该采访的五个人,说出理由。

五、写作题
从专业新闻传播角度评论华南虎事件,800字左右
 
沙发
mybrightash 发表于 10-9-10 23:46:20 | 只看该作者
有答案么????
板凳
小糊涂神007 发表于 11-3-22 17:56:09 | 只看该作者
南京大学3月18日复试分数线下来的那一刻,考研对于我来说已经遗憾的落下帷幕。五分之差,让我离南大咫尺之遥。这一路走来,对于考验我有一些心得,对于传播学的复习也有了自己的见解。最近有同学问我备考经验和参考书目,问的人多了,就不一一回答了。写这篇总结,也是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梳理吧。先说一句,过来人的感受仅供参考,读书方法是独特的,只可借鉴,不可迷信。
我去年准备考研,大概也是在这时候开始找参考书的。下面,我具体说一下专业课的复习情况,主要是四种思路介绍给你:
思路一:纵向串联

教材的编撰有一定的客观限制,比如《中国新闻传播史》因为国内政治环境,还有要达到知识普及的目标,新闻史写成了一部革命史。它的体系的建构跟我们研究生考试有点衔接不上,包括你将来要进行新闻史研究的时候,都会截取一个历史阶段的一个具体的侧面来考查,比如新闻文体的演进,民营报纸的发展等等。陈力丹老师《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0》有一篇文章《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闻报道方式的演变》,可以作为一篇范文来读。

教科书上对于《申报》这种生命周期比较长的报纸的叙述,分散在书上的四个地方,在新的历史时期,它的经营上或者业务上有了什么新的发展,会提上一两句。考场上答题是有时间限制的,题量不小,对于这种基础知识,你应该要熟记到看到题目,手已经在写了,这样才能留下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后面“拔高”的论述题。如果你的记忆跟书一致,你需要一点一点的去抽取这些碎片,这无疑是很耗费时间的,而且还不容易答完整。所以,你要把这些内容串联起来,整理到两张纸上,做成一块砖,到时候直接搬过去就行了。

除了会做砖,还要会砌墙。我在前面的经验也介绍过,我的《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笔记分了这样几个部分:报纸(又分为“维新十报”,“辛亥八报”等等)﹑报人﹑报案﹑报刊发展史﹑通讯社发展史﹑广播发展史﹑电视发展史﹑新闻思想史﹑新闻教育史﹑新闻记者团体﹑新闻立法史。这是我分析了真题之后,按照考试的思路整理的。比如我给出一个题目,简述我国通讯社发展简史。如果你在考场上去拼接各个时期出现的通讯社,很容易漏掉,我们可以事先做一个专题串联起来:清末明初的诞生和发展,中俄社1920,国闻社1921,中央社1924,申时社1925,红中社1931,新华社1937,国新社1938,中新社1952。

现在我的《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其实不光是考人大新闻的同学在用,考清华的考厦大的,使用同一本参考书的也都在用,而且跟我反馈说“这样分类很好用”。而且我分析了历年真题,把可能出的题均写在了这本笔记里,这样就给专业课的复习省了很多时间,我确实花了很多功夫在里面,条理性和详细度完全可以让你放弃书本直接记笔记。
思路二:横向比较

我做笔记的时候,很喜欢画表格来进行比较,总结出同类问题的区别与联系,加深理解。举几个例子: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英国和法国的新闻事业发展特点”,我们可以从总体特征,党报和商业报刊,新闻政策与政府控制,报团的出现,媒介集团,报纸群分化等方面进行比较。

《传播学理论笔记》:“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我们可以通过含义,利弊,对传播对象的有效性,反宣传下的持续和稳定性等方面来比较。

其实南大的题不难,主要是分析好历年真题,南大不会出特别细节的题,而且会有重复,关键是找到规律,我的笔记里有南大会出的题,经过筛选过的,绝对不会漏掉。
思路三:分析推理

先给出一个例子,这是一个同学问我的一道题。

站在今天的历史坐标系之上,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传媒?毫无疑问,我们需要负责任的媒体。但是什么才是负责任的媒体呢? 让我们来分析如下几个命题:负责任的媒体必然没有市场吗?不负责任的媒体就一定有市场吗?有市场的媒体就一定不负责任吗?请你谈谈自己的观点。

因为这位同学去年考过一次,那我就让他先回答了一下,他给我的答案是这样:

1)负责任的媒体同样可以有市场
2)不负责任的媒体不会长久有市场
3)有市场的媒体得负责任

我们看到他说的这三点,其实还是反反复复的一点,而且缺少必要的分析,很难再继续展开了。

要是我来回答这道题,我的思路是这样层层递进的:

首先,我会答传媒的社会责任是什么:环境守望,意见表达,信息传递,教育娱乐等等。喻国明老师提出,转型时期媒体角色应该转换为“利益,表达和信息不对称社会的平衡者”
然后,我再答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是什么:媒介争夺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影响力经济。

第三,传媒在市场理念的驱动下,片面追求报道的刺激和趣味,出现了一些职业失范的现象,比如制造虚假新闻,新闻娱乐化以及传媒假事件等。然后谈谈它的危害:松弛了大众对环境的警觉,遮蔽了人们对于重大公共事务的关注,降低着公众的道德和政治素养。

最后,我提出来我的观点:不能将媒体的社会责任服务于具体的商业目的,要做有责任的媒体,维持好媒体公信力(还没找到这个概念的同学,在我的《传媒经济学笔记》P75),赢得受众的信赖,才能有持续的市场发展动力。

思路四:全面论证

我经常被问,学姐,论述题有没有标准答案可供参考?没有标准答案,知识越到高级阶段,开放性也越高,而且不出官方参考书目之后,每个考生看书的广度和深度都不一样,怎么能统一出一个标准呢。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最主要的已经不是学习知识了,而是要尝试开始研究怎么创造知识。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是你要去论证你的观点,能自圆其说。我们大多数人在备考阶段都还做不到这一点,那我们可以继承老师们的观点,但是用自己的逻辑去论证。

举个例子: “新闻植入式营销”,不同学者因为各自研究领域的立场不同,观点肯定不一致,甚至会冲突。

陈力丹老师持批评和质疑的态度,认为新闻植入式营销对传媒是一种“杀鸡取卵”式的发展,尽管短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最终受到危害的将是传媒自身:将会造成新闻人才的流失,传媒的组织管理混乱,传媒公信力和竞争力下降,传媒的社会监督职能蜕化变质,对新闻伦理的侵蚀。

喻国明老师站在广告和传媒经济的角度则认为,植入式广告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硬性广告的一种进化与升级,是为了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品牌诉求、接受广告影响,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并还将继续作为广告发展的潮流之一。关键是,植入式广告意味着智慧与规划,绝不是简单的摆入和拼贴。观众不是不能接受植入式广告,而是不能接受广告植得太粗糙。

那答题的时候怎么答呢?都答上,展示你阅读量的广泛。但是“述”完这些学者们的观点,最好能“论”一下你自己的观点。联系实际,举个例子也可以,但是例子要举得恰当,能支持你的观点,而不是与你自己的观点打架。

除了从不同的侧面论证,我们还可以从反面论证。我的《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补充了一些概念,这些内容看起来有些过时。比如我们现在讲求新闻的时效性,但是过去有“新闻,旧闻,不闻”的提法。作为研究生考试,你不能单纯的背一下概念就行了,你需要知道理论的演进是怎样的,它过去是什么模样。在答题的时候,如果你把这一战争时期的特殊情况作为反面论证答上,既显示了你知识的广博,又加强了正面论证的力度。

有很多同学基础知识学的已经非常扎实了,但是思维不够缜密,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答题的时候答不全。答出的部分可能只达到要求的一半,另外相关的部分没有涉及。不是不会,而是没答。要做到全面论证,就需要你在做笔记的时候,有意识地把同一个类目下的观点整理到一起。比如,我对新闻职业素养的整理(《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笔记包含了:职业伦理的两个层次,灾难新闻报道的职业规范,陷阱新闻,新闻娱乐化,新闻植入式营销,新闻侵权的基本特征,新闻炒作的危害,庭审报道的规范,媒体审判等等。

以上四种思路并不特定针对哪一门学科,也不那么泾渭分明,凡是能帮你理清条理的都可以拿来用,千万要活学活用。(

我的QQ是1760174858.  有什么问题加我QQ,我也是学姐带过来的 ,很乐意帮忙。要是QQ不在,给我发邮件留言,看见了马上给你回复。O(∩_∩)O~

附:我有1993年—2011年的南京大学传播学真题以及答案。
以及一年来我总结的关于传播学专业课的笔记(七本书的笔记都有)
买不到南大指定参考书目的小学弟,小学妹,可以随时联系我。南大初试,复试参考书
我都有。可以给你们复印。
有意者QQ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6 13:52 , Processed in 0.11048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