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幸去北大闲逛,感触良多,在此谈谈我对国内教育的一点肤浅之见.
所谓大学之大,不在城垣高阁,这点在北大似乎或多或少的体现了出来,然而站在十月烟雨朦胧的未名湖畔,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压抑与抑或是感性激素作用下的仓促不定的失落.哲学系幽暗雄浑的古典庙宇式建筑时刻散发出学究式的浓重陈味.看到低头行色匆匆脸上带有处皇城脚下特有的漠傲的北大学子,终于深深感受到了那场不温不火的教育改革已成昨日烟云的沧茫.
一流的衙门!
这是我对这座为国人称道的高等学府的第一影响,虽然带有那些个所谓独断论者的浅薄,然而确实是我的真切感受.
由此而引发了我绵延不绝的有关国内大学教育的深深反思,不由然在心里给自己提了一些形而上味颇重的问题并试图对此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相比较与国外的大学教育,一些真正沉睡在教育基床上的问题便慢慢剥落了伪装的外衣,我不敢确定它们是否能有一些确凿的事实联系与学理联系与之相适应,但还是想把它们做一番晾晒.
横观整个国内教育,一些在特定时期特定背景下所铸就的特征还是可以窥见的.以我之浅见,大抵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化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忽视与之相适应的必要的人文精神的建构造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判断的多元畸形走向,以及我们人格发展的真空.哪些由于市场经济影响而出现的教育机制的畸形演变(诸如教育产业化)而对国内教育造成的经济负担的看法无疑仅仅是表面所呈现出来的.另一方面,由于政治高度专制职能的介入使得国内教育机制严重的偏向了政治化,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北大是一座一流的衙门的原因.关于这一点,与国外教育相比较就能确定无疑的看出来:行政机构在国内教育机构很大部分是充当领导者的角色,而本应该发挥服务性的职能却远远没有得到施行,这在西方却不尽然.而这样做的后果是:导致了教育过度政治化和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危机.
因此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任何倡导的教育改革都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形式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