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大学08 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interchampion 发表于 08-10-9 12:4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东大学08 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左思风力 2.<惘川集> 3.南施北宋 4.<红岩>   5. <红高粱>  6.<新青年>   7.<寒夜>  8.<论语>.9.永嘉四灵.10临川四梦

二..简答
1..简述"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的精神内涵和文学价值
2.简述元杂剧的体例
3.简述《女神》的浪漫主义诗风
4.先锋文学的艺术特征

三 论述(3选2)
1.试比较建安诗风于正始诗风的不同?
2.赏析<黄鹤楼>  昔人~~~~~~一诗
3.说明<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的作者对科举制度的不同态度
沙发
 楼主| interchampion 发表于 08-10-9 14:51:54 | 只看该作者
山东大学2003年综合考试1
(文学新闻传播学院与文史哲研究院通用)(含答案)
语言学
一、名词解释与举例
1、符号:就是记号。是一种物质的、可感知的对象,它在认识和交际的过程中充当另一对象的代表,其作用是被用来获得、储存和传达关于它所代表的对象的信息。其特点是客观性、物质性、具有意义内容和约定性。如,红绿灯、旗语、信号树、帽徽等。
2、基础方言:在一个存在着方言和共同语的社会里,如果社会发生了变化,要求一个更大范围内通用的共同语的时候,这个共同语就要在方言的基础上形成。这时的共同语在哪种方言基础上形成,哪种方言就是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如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
3、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常见的主要通过词的形态化所表现出来的语法范畴。如英语中gate(门,单数)~gates(门,复数),这是数的形态变化。此外还有人称、性、格、时、态、级等形态变化。
4、句子:是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并具有一定语音特征的基本交际单位。例如:我们每天晚饭后去公园散步。
二、简答与举例
1、语言发展的原因。
答: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原因。语言的发展也是如此,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是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通过语言内部矛盾运动来促成语言的发展的,也就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一、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①社会的进步可以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可以表现在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等等各个方面。可以说,社会各方面的进步,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②社会之间的互相接触,推动了语言的发展。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社会与社会之间接触的情况。这里所说的“社会接触”,确切地说,是指操不同语言的社会群体之间的接触。这种接触的结果必然促进语言的发展。
③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可以影响语言的发展。一般说来,社会的分化会引起语言的分化,社会的统一也将带来语言的统一。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的方言和民族共同语,如果追溯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都可以发现该语言社会历史所发生的分化与统一的史实。
④社会的变动影响语言的发展。一个社会内部由于某种原因发生的某些变动,如人口迁徙、封建割据等,都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其对于语言的影响大小,决定于社会变动程度的大小。
⑤社会发展可以推动人们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直接影响语言的发展。人的思维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因为语言与思维具有密切联系,所以,这种深入的认识必然反映到语言上,必然影响到语言的发展。
二、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
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也就是语言内部矛盾运动。我们认为,语言发展的内部矛盾,就是语言的交际职能与交际能力的矛盾。语言的交际能力基本上适应交际职能的需要。二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发生矛盾,例如社会的发展对语言的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语言的交际能力尚可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就不能完成交际任务。这时,语言就要进行内部调整。调整的结果是提高语言能力,使其功能与能力走到新的平衡。这样,从平衡到不平衡又到新的平衡,就构成了语言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
总之,交际能力与交际职能构成了语言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这对矛盾运动的结果决定了语言发展变化的进程。语言的发展与消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2、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你对文字改革的看法。
答: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任何一种文字都要受到它记录的具体语言的制约。文字必须能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特点,才能存在并且得以发展。有声语言都是以发出的声音为其表现形式的。文字记录语言,自然就是要用一定的书写符号来记录语言的语音。因此,文字要适应语言的特点,主要就是适应具体语言的语音结构系统的特点。
文字改革就是对文字符号系统进行局部或整体的改变,使其能更有利于发挥记录语言的作用。文字改革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对文字符号系统之内的一些成分加以改变,而不改变它的总体系统。再一种情况就是使整个文字系统改变。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必须适应它所记录的语言的特点,才能很好地完成记录语言并且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任务。然而语言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发展变化的。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就会发生变化。按说,语言变化了,记录它的文字也就跟着改变。但是相对于语言来说,文字往往带有很大的保守性,人们一旦经过社会约定而创制出书写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来,它就不大轻易发生变化。这样,就往往出现文字形式和实际语言不相一致的情况。对于拼音文字来说,就会表现为某些文字符号和它所记录的语言的语音不相适应的现象。这就需要对文字加以改革。
  文字是能够改革的,根本的理论依据就是文字具有假定性。所谓假定性,就是说记录一种语言使用什么样的符号是假定的,使用的符号与这种语言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改革文字不等于改革语言。之所以要改革文字,是因为文字在记录语言的时候,或者是有了与语言不相适应的情况,或者是记录语言不简便、不得力。同时,由于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具有假定性,所以它是可以改革的,而语言是全民约定俗成的,为全民所共同使用,因而语言是不能改革的。因此,不能把文字改革看作是语言改革。
三、论述
动物语言也是语言,请用语言学理论加以分析。
答:语言是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服务于社会的。列宁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句话概括而精确地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因此,动物语言也是语言的观点是错误的。
  语言是交际工具,具有交际功能。被用来交际信息、沟通思想为社会服务、具有社会性,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这个社会所使用的语言。而人类以外的动物群体,即使是最先进的类人猿也没有语言学意义上的语言。它们的交际是本能行为。人类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会语言的,人类的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类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决不是本能的。
  人类语言的许多基本特点,是动物的交际工具所不具备的。比如 :①人类语言相当明晰,语言内部各单位的界限与联接都很清楚。而动物的交际工具大都分不清内部结构单位。②人类语言是由音义结合而构成的符号系统,由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内部成分有机结合而成;依照一定的秩序、语言材料有着无限的生成性。动物的交际工具尚不具备上述特征。③人类语言可以被传授。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可以学会人类的一种或几种语言。而动物使用交际工具的能力,是与遗传有关的一种本能。所以动物的交际工具也不具备可被传授的特点。
  综上所述,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动物语言也是语言的说法是错误的。
文艺学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进步:从总体比较上看是后代超过前代的文学发展趋势。文学进步不是直线型的,而是螺旋式的上升。文学进步不同于科学进步,后代的文学成果不会取代前代的文学成果,前代的文学成果仍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对后代人显出长久的艺术魅力。
2、文学发展的三要素:十九世纪法国文艺理论家泰纳提出的文学发展论,认为文学发展由种族、环境、时代三种力量所决定和控制着。环境主要是指地理环境,构成文学发展的“外部压力”;种族即先天遗传的民族性,是文学发展的“内部主源”;时代主要指文学的时代,是文学发展的“第三级的原因”。在这三要素中,泰纳最强调环境,表现了他在文学发展问题上的进化论和生物学观点。
3、期待视野:接受美学术语。指读者对一部作品进行接受的全部前提条件。它存在于对某一具体作品的阅读之前,是一种预先存在的对每部作品的独特意向。这种意向决定了读者对所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取舍标准,决定了他的阅读重点,也决定了他对作品的基本态度与评价。
4、艺术想象:形象思维的主要运作方式,属于创造性想象,但又与科学的想象有着明显的不同。艺术想象就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过程。所以,艺术想象是创造艺术形象的最重要的心理条件。“艺术靠想象而生存”(高尔基语),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也就没有艺术作品。
5、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的实际运用,它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对文学现象作出评价,指出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文学批评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是一种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统一的活动,是“不断运动着的美学”。
二、简答
1、分析文艺学对象的存在方式。(分析艺术形象的三种创作存在方式)
答:艺术形象是文学的基本存在方式。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和过程,是由艺术形象呈现出来的,是由艺术形象构成的。艺术形象把文学的全部关系和全部过程串联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和过程。它包括三种存在方式。
①艺术性形象的创作存在方式:艺术形象最初的存在方式。代表作家构思艺术形象的过程,即从生活物象到作家心象的转化过程。
②艺术形象的作品存在方式:艺术形象的第二个存在方式。代表作家物化艺术形象的过程,即从作家心象到作品物象的转化过程。
③艺术形象的交流存在方式:艺术形象最后的存在方式。代表欣赏者接受艺术形象的过程,即从作品物象到读者心象的转化过程。
 由此可见:艺术形象作为文学的基本存在方式是同文学的各方面和各个环节密切相联系的,体现为文学的一个整体和过程。因此,应在艺术形象三种存在方式的统一中,把握文艺学的对象。
2、分析文学阅读的动机类型。
答:阅读经验产生于阅读行为,而任何行动的实施都是由或隐或显的动机决定的。就阅读动机来说,它是相当复杂的。大体来说,可分为三个类型。
①补偿性动机。文学是人学,它描写人的情感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希望能够在人心理上补偿得不到的现实的目标和愿望。通过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情感,得到审美的愉悦。
②好奇与求知性动机。人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文学艺术家往往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世界的超出常人的理解。读者面对作品中新奇的世界、场景、人物、事件,视野会更开阔,生活知识会更丰富,好奇心与求知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③创造性动机。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都是以作者或读者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为基础的。在阅读经验中实现自己的创造力,是读者的最大愿望。读者阅读发挥自身内部整合能力,建设性的、综合统一的创造力,并因之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上述三类阅读动机相互结合、相互激发,使得阅读经验中情感体验、理解接受和重建创造的内容兼而有之,构成一个复合的经验结构。
三、论述
试分析,文学作品的三层次和双重结构。
答:当我们接触和知觉文学作品时,对作品的把握是呈现阶段性的。根据接受过程的阶段性,我们把文学作品划分为三个基本层次。
1、感性形态。作品的感性形态,就是构成作品的物质材料—语言。就书面文本来说,就是文字。文字间的特定组合,构成了作品独一无二的物质化外观。
2、物化形象。当语言文字成为一种特定运用的时候它们所指向的那个特定的形象体系,便是文学作品的物态化的形象。这个物化形象就是作家的具体创作对象。
3、主观意象。主观意象是创作主体的真正目的。它存在于主体的观念之中,不具有固定的物质形式。它可以是模糊的表象,可以是朦胧的意向可以是涌动的激情,更可以是三者的融合,它是飘逸的,短暂易逝的。而正是这种无形的主观意象构成了创作的最初冲动。在创作过程中,它又是作品物化形象得以形成和展现的心理依据,并且在完成后的作品中,它又作为作品的内在意蕴潜隐在形象体系的深层。
文学作品被划分为以上三个层次之后,就成为一个有深度的统一体,保证了文学作品的整体存在。
文学作品具有双重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1、表层结构。是对文本各个部分的组织安排,它包括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何处先写、何处后叙、何处密祥、何处疏略等工作。它给作品物化形象层次提供了组织规则和系统秩序。
2、深层结构。是为作品的主观意象层次向物化形象层次的转化提供秩序和规则的。它包括对模糊表象的形体化,对朦胧意向的物态化,对涌动激情的节奏化。其结果是给飘忽无形的内在意蕴赋予完整的物化形象。
总之,表层结构作为连接作品感性形态层面与物化形象层面的中介因素,深层结构作为连接作品物化形象层面与主观意象层面的中介因素,两者的携手合作是建构完整的文学作品的关键。
板凳
亲爱的兔子 发表于 09-2-8 18:48:50 |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个

感谢热心人!
地板
帽子熊 发表于 09-5-31 13:06:08 | 只看该作者
文学新闻传播学院与文史哲研究院的考题是一样的吗?它们的文学是有什么不同啊?
5#
千千静听 发表于 09-7-27 11:39:07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楼主啊
6#
zhaomengsmile 发表于 09-10-23 19:23:4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啦 嘻嘻
7#
0707311 发表于 09-11-24 10:39:57 | 只看该作者
那个 ···谢谢啊··
8#
liqingqing8904 发表于 10-4-25 19:22: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辛苦啦!
9#
大头南瓜 发表于 10-8-17 13:10: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10#
henanzyong 发表于 10-8-28 11:12:59 | 只看该作者
喜欢,但是多一点就更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4 21:40 , Processed in 0.22281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