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里的心理学(很多人的分享自己学心理学的经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onica10 发表于 09-3-7 09:1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里的心理学(很多人的分享自己学心理学的经历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滴心理学爱好者和学习者
转自心理搜普,一个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咨询的专业社区
bbs.psysoper.com
http://bbs.psysoper.com/thread-18194-1-1.html
从追梦到生活
始作俑者,责无旁贷,按照问责制(天一语),偶得做自己滴沙发。
其实也好,给自己一次梳理的机会。走上心理学道路之后,一直思索这个问题,为什么选择了心理学。
一直没有怀疑自己选择心理学是否是正确的道路,但是一直弄不清楚为什么选择。
从最开始接触心理学到现在有6年多了,回想起来,也有点一言难尽滴感触。
那么就从头开始吧。

(一)
接触到心理学,是一个绝对偶然滴机会——那是7年前滴一次邂逅。
寒假前去图书馆借书,看到一个还书滴小推车上有本书,叫做《梦的解析》。顿时好奇心起,居然还有研究梦滴书,就借回去看。
如果第一次接触心理学就是碰到弗洛伊德这本书滴同志一定有同样滴体验,根本看不懂!
开学就还了。
那时候超迷尼采哲学,常到图书馆哲学书那里晃荡。大家知道,心理学和哲学在书架上是邻居。不巧偶又看到了那本《梦的解析》,贼心又起,顺带连这个该死的作者的其他书也带着了。
梦这本书还是看不懂,但是其他滴书可以——精神分析引论。
偶被弗洛伊德迷住了。
接着被旁边滴荣格吸引了,以至于抛弃了弗洛伊德。
当偶不能自拔滴时候,开始认真的考虑,要把心理学当作自己的专业来搞。
那是偶本科二年级,学滴专业是物理——但是超没兴趣。偶那一年半,无聊了一学期,看哲学一学期,看红楼梦及红学一学期。
用埃里克森滴理论说,偶那时候正是寻找同一性滴时候。偶到现在一直认为,中国孩子滴同一性要比美国滴晚3年,美国孩子的青春实验是在高中,他们如大学滴时候基本同一性都形成了。而中国孩子要到大学才能并且有时间去思考自己是谁,去实验自己的想法,这时候滴成本也要高的多。
那时候混乱滴感觉很郁闷,但是精神分析和荣格心理学帮助偶梳理了自己的混乱,帮自己看清了自己。
觉得心理学挺适合自己的,自己用这些东东也挺顺手滴。
就认真的考虑把这个作为自己滴以后滴事业来弄。
只有一条路,跨专业的考研。

(二)
还是挺顺利滴,偶经过两年滴自学,成功考上了华东师大滴研究生。
硕士毕业有考入了北师大读博士。
硕士读临床心理学,是受到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影响。
博士读人格心理学,是因为感到人格理论是做临场的基石,自己应该把基础打的更牢固。
但是现在发现,其实专业什么的无所谓,更多是一个噱头。重要的是自己做什么,并不是扯起的一面虎皮就给给自己带来什么。

(三)
总结自己的经历,其实挺像一段情感故事的。
自由恋爱开始,充满激-情和幻想;经过努力进入围城,发现实现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激-情逐渐降温,开始平平淡淡的过日子。缺少了激-情和动人心魄的浪漫,却多了更多的理性和柴米油盐的现实感,没有变化的是对心理学的执着和坚持。只是这份坚持从爆发的洪流变成了涓涓细流,在心底慢慢流淌,滋润自己的心田。
这也许是半路出家学心理学并坚持下来的普遍经历和感受吧。
不晓得那些一直学心理学的人是什么感受。
真是情感研究发现,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婚姻最终的满意度差不多,甚至包办的更高些。因为他们不愉快的时候,有外归因可以作为释放消极情绪的出口。

(四)
从被弗洛伊德吸引涉足,到接受荣格的基本人性假设——到现在荣格仍是偶最欣赏和喜欢的心理学家,再到学术心理学圈子混资历。门厅和专业换了几次,但发现,自己所感兴趣的东东一直没变。
阿德勒认为,人生的最早回忆,往往是一生的一个序幕或者abstract。偶滴开始,精神分析的基本假设,一直左右着偶的目光。
弗洛伊德和荣格都认为,生活现象背后有着无意识的手在支配,个人的意志和理性所起到的作用有限。偶接受了这样滴假设,后面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这个圈子里转。
做临床咨询的时候走的心理动力学的路子,做人格心理学的时候做的是内隐动机。
这是Murray试图整合实证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的成果延续下来的——Murray是偶第二欣赏滴Psychologist。
其他的兴趣,远距离人格测验,内容分析方法,投射测验,叙事人格心理学……
这些理论和技术的假设都是生活现象后面都有一个“心理自体”在其作用,心理剧的皮影后面都一个一个无形的手在施加影响。
偶做的,不过试图去捕捉这个手的踪影。
这就是偶心中的心理学吧。
抛开死板的学术定义,形形色色的研究领域,偶感兴趣和愿意追索的就是这一点。

(五)
楼下的筒子们也用心写写自己滴感受,不要让这个楼水了。
嘿嘿
华丽滴退场
下一个继续
沙发
 楼主| monica10 发表于 09-3-7 09:17:12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发~

走到心理学这个殿堂里,不知道是上帝是怎么安排的,总的来说,也算是一种缘分吧。一种说不出的缘,一种经历了许多痛楚的抉择的缘。既然结缘了,那就走下去吧,上帝虽然喜欢开玩笑,但是上帝应该是不会错的。所以就爱上心理学了,既然爱上了,就一直到自己无法再去爱的那一天为止吧。
       心理学是一片海,远远看去,那么的平静蔚蓝,当走到里面的时候,才真正发现她的深沉和博大!
       谈到选择心理学,这个要追溯到四年前了,高考之后,成绩也不错,录取到一所也说得过去的学校,只是由于调剂,专业还是自己还是不喜欢,在那一种痛苦的抉择中,自己把那个红的发亮的通知书慢慢撕碎了,踏上了复读的路程。
       自己是理科,总的来说复读的时候整体上还是可以的,但是自己又在高考的面前倒下了,数学考得一塌糊涂,自己以为通向人生的大门就此关闭的时候,还好,第二天的两门考试正常发挥,但是估分的畏缩让我又经历了一次抉择,自己在重点本科里随便填了一所相对保守的大学,随便填了一个专业,这个专业就是我现在的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 与治疗),以本专业理科分数第一名的成绩来到学校,还是一直找不到自己的目标。想到转专业,想到再去复读,复读是不可能的了,转专业还说得过去,只有努力了,自己想转到数学专业,想去证明一下自己不是数学差,不是数学考不好,自己的数学还是有实力的。所以在一年级的时候,自己就找了三份数学家教,最难的是教一个高三的学生。还好,把他的数学到高考的时候提升了30分,证明自己以后,自己又开始了思考:自己不是数学不好,不是物理不好,而是输在了心理上,来到这里也算是一个补偿吧。
       想明白以后,但是转专业的欲望还是挥之不去,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不得已自己还是放弃了,但是这个阶段自己还是很迷茫,还是放不下自己是理科的身份。还好,一些人的出现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自己先是买了许多文学的书,从古代文学的角度开始让自己转型了,结下来系统地学过一段时间的戏剧学,话剧,编剧和导演,结下来系统地看了西方哲学,总算渐渐的找到了自己的感觉。其实这些看书的习惯,还要感谢自己并没读过太多书的父母,小时候眼睛不好,家里就不买电视,也不让我看电视,所以有空的时候就自己看书了,可能是内向的缘故吧,在看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真正深入的去学习心理学,也不是太长时间,当别人在疯狂地背普通心理学 的时候,我还在看欧洲哲学史,当别人取得很好的成绩的时候,我还在看康德文集,叔本华文集,黑格尔文集,尼采文集,中国哲学史,诸子百家,瓦尔登湖,夏日走过山间,沙郡年记等等,当别人在教室学习的时候,我还是排练厅排练话剧,为参加大赛准备,我还在修改剧本做到最好。不过总体上我的成绩还可以,没出啥问题。
       在一个学期开的专业课上,一个老师深深地影响了我,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了心理学广泛的阅读,可能是由于有点哲学功底吧,对于心理学书籍看的速度很快,理解的还可以,一段时间以后,自己在老师的引导下,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咨询 的流派和方法,自己开始尝试着去实践了。读的东西很杂,学得东西也很杂,到现在,一直在苦于给自己的定位,从艾利斯,到贝克,到弗洛伊德,到荣格,阿德勒,弗洛姆,霍尼,华生,埃里克森,到现在的欧文.亚隆,怀特。尝试着去涉足每一个自己喜欢东西,去学习各个流派的东西。但是总的来说,精神分析对自己的影响还是很无发挥去,从《梦的解析》,到弗洛伊德文集,再到现在读荣格,阿德勒,弗洛姆,霍尼的作品,学习的过程中,潜意识的力量一直在支配着自己的行为,也可以说得上是一种内隐学习吧。读书的过程,从不求甚解,到现在精细的去读,去反思,成长的过程,可以称得上痛苦吧。但是,没办法,不论多么痛苦,小猫终究还是要长成大猫的。
       现在,忙于一些自己不情愿的事情,但是这是一个成长的茧,不论自己多么不情愿,多么抵触,这个茧还是得去破的,要不然,一切的一切都经成为泡影,都是空谈了,虽然自己对这里充满了无奈,但是,既然走到了海边,湿了鞋子,就不要再抱怨海里的不平静了,虽然海里还有些垃圾,但是,我想,大自然的力量会荡涤这一切的,来到了海洋,就要做好扬帆的准备,为了心中那遥远的彼岸,为了那一点点远方的灯光,为了心中那一份对上帝的虔诚!
       好了,先写到这里吧,接下来有请下一位继续!
板凳
 楼主| monica10 发表于 09-3-7 09:18:08 | 只看该作者

继续~

我自学心理学方面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活的质量。
我从小就比较文静,虽然大学里学的是理工科专业,但一直都比较喜欢读小说,哲学方面的书籍。接触到心理学,是在国外学习幼儿教育的时候,学了一些关于孩子心理方面的知识。之所以学习幼儿教育,是因为自己打算要孩子了,而父母又不在身边,后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这些学到的知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让我回忆起自身的成长,好像打开了第三只眼睛,看到了许多原先看不到的自己。
从此对心理学的爱好一发不可收拾,虽然我有家庭,还有两个孩子,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地学习心理学,但好在我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孩子,了解丈夫,了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而不是去治疗病人或以此为职业,所以我采用休闲的方式学习心理学,读什么书都比较随缘,比如来这里,看到人们对一些书籍的介绍,我就会选择一些下载下来,慢慢读。
地板
 楼主| monica10 发表于 09-3-7 09:19:33 | 只看该作者

继续盖楼~

刀刀说的很正确,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对心理学的阐释,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特质。

每一个人都会因为自己的境遇、生活背景、文化背景……等因素,而使得对于同一个词语,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感触与理解,这些理解源自于你已经有的知识和经验。

很有意思的话题,所以我随便举个例子:给不同的人看同样一个“土豆”,一个人脑海里想的可能是这个土豆怎么这么大,看上去是个好品种,哪里能买到他的种子?(他可能是一个农民);一个人可能会想,这个土豆这么大,做土豆片或者炸薯条肯定不错,(他喜欢烹饪);一个人可能在想,这个土豆的造型真不错,稍微修饰下也许会是一个不错的logo素材,(他也许是一个网页设计师);一个人可能看到土豆,就想到了土豆网,今天星期日,应该去看看新一集的火影忍者了(和我一样喜欢动漫);一个人心里可能在嘀咕,土豆的英文是什么来着?我怎么给忘记了(正在背英语单词啊)……
(BTW:不知道你看到一个大土豆,心里想的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心理学是干嘛用的?

也许,你也曾有过相同或者相似的疑惑。

我自己的答案也许并不准确,因为我的经历和智慧有限:心理学研究一切关于人的东西,研究人是如何生存于世的规则。
也许有人说,不是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东西的理解和认识都会不一样吗?那不就是说,没有办法去确认一条规则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吗?的确,我也有过类似的疑问,不过我给自己找到答案。就像是自然世界的规则一样,看起来视乎各种自然定律你都不敢去说他永远正确,地心说—》日心说—》宇宙的概念,牛顿力学—》相对论……似乎都是在不断验证着错误,但是我很欣赏霍金对他的事业的终极定义:宇宙中存在一条真理,适用于所有的学科与理论。就像是物质被分解,起初我们认为就是一块一块的东西,后来知道分子,又知道了原子,又知道了离子……,我们在不断进步,我们在抓住共同的特征,向着真理靠近。心理学也是一样,虽然无法去对每一个人验证我们的理论,但是有很多共同的特质需要我们先去研究和知道,我们不断的细分我们的研究,我们在进步,我们的观念和知识在不断的增多。

说实话,我不知道心理学是干嘛的,我知道如果一个不了解心理学的人听闻你是学心理学的或者心理学爱好者,他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哇,你学心理学的呀,你是不是能看穿我心里想的是什么?”。我个人没有进行过专业的系统的心理学学习,就我追求来说,我希望了解心理学,了解人,让我的生活能够轻松一些、快乐一些,幸福一些,仅此而已。

我曾经迷上过弗洛伊德的理论,看过他的书,很多东西他认识的很深刻,虽然不一定全部是正确的,看过北大心理学考研的推荐书目中的社会心理学,总结的不错,可书中漏洞百出,现在心理学的研究,甚至还没有到物理学历史上的牛顿力学那个阶段,要走的路还很长。

我似乎还是没有给心理学一个定义,因为我很难对其进行定义,也许我看到某人的一句话会特有感触,然后来一长篇大论和大家分享。
5#
 楼主| monica10 发表于 09-3-7 09:21:25 | 只看该作者

继续砌砖头~

我和捉刀初接触心理学的时间差不多,那是2002年的事了。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学校书店里看到一本心理学的入门教材,随便翻两眼看到了自己非常喜欢的—— 气功、催眠等等。才知道这些也属于心理学。那年我在新西兰读商科,只是因为个人兴趣报了门心理学的入门课程。还记得当年上这门课时,全班199个人只有我一个中国人。这是至今让我引以为豪的一件事。那种氛围很让人紧张,想退缩,是我的启蒙恩师鼓励了我,我才坚持下来。她是一位很和蔼的英国老太太,毕业于名校的神经心理学博士。她对我走进心理学帮助很大,由于她非常和蔼可亲(总是面带微笑)与热情的帮助,使我消除了怯意并对心理学有了个框架的了解。后来选修了一些心理学的其他课程。渐渐地爱上了这门学科。

但由于我当时学了很多商科不能半途而废,只能选修了些心理学课程。然而,我惊奇地发现,当我毕业时我所学的心理学内容要比我商科课程记忆深刻得多。后来一直没有放下,加之网上总有人问我问题,更加加深了我对心理学的兴趣。终于有一天我已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学什么的了,两年后我放弃了世界顶尖外企的工作重返新西兰真正开始了我的心理学专业生涯。

由于西方国家对心理学要求很严,是不允许跨专业报读心理学的。无奈,读了一个国内没有的学历档次——介于学士与硕士之间的文凭。其间修读了剩余的所有被要求的本科阶段心理学专业课程以及一些研究生课程。由于这是一个浓缩的programme,一年时间修读了两年多的心理学专业课程。那一年是咬着牙熬过来的!

其间,碰到了第二位对我影响颇大的老师——又是一位英国人(注定了我和英国有缘),一位认知方向的美 女博士。跟老师关系处得不错,坦白讲,1)因为她是美 女 有机会就爱跟她聊聊;2)老师很友好且十分敬业(这么友好的老师在国外是少见的);3)这老师说话很清楚,标准的英音。老师似乎也已厌倦了个人主义文化的冷漠,感觉很有人情味。老师的敬业很是令人感动,有问必答,经常解答问题上千字。这么负责的老师在我经历中是罕见的。时常到她OFFICE去坐坐问问问题聊聊天,偶然一起吃吃饭。为了报答老师知遇之恩,《认知心理学》是我学得最刻苦的一门,虽然这门课使用教材最多(三本),但我一直跟着进度走。还记得期末考试时,2小时的考试我竟写了足足20页的英文(整整一本答题册)。当时被同学们传为一段佳话,呵呵。 我也因此得到了所有科目中最高的成绩。一段美好的回忆...... 后来能到英国继续学业并拿个半奖,全赖几位英国老师举荐......
6#
 楼主| monica10 发表于 09-3-7 09:24:15 | 只看该作者

再顶个~

很羡慕“捉刀”,真没想到“捉刀”竟是学“临床心理学”出身的。捉刀是出色的,可以学临床。可为什么又转到“人格”研究呢?难道不喜欢做临床研究吗?有机会多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功课啊!

临床心理学是我的一个梦,一个恐怕永远实现不了的梦......
你们可以在本科阶段读到“咨询与治疗”、在硕士阶段读到“临床心理学”。

而临床心理学专业离我是那么的遥远。 这几年在西方国家临床心理学不断被升级,基本上都被提升到博士阶段了,又对外国人有限 制,无奈啊
----------------------------------------------------------------------------------------------------------
另个事,我总有种感觉:中国是不是把**的文化带到了心理学中?看到大家都提到很多的心理学家,尤其弗洛伊德。然而我个人学习经历,学习几年心理学至少翻看过近百本心理学专著,然而极少看到弗洛伊德和其他心理学家的名字。我只在学习心理治疗史一章中看到过弗洛伊德还有就是讲精神分析时提到过他。弗洛伊德的年代早已过时,他的精神分析也被修正过无数次。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在谈起心理学时总要提一堆心理学家的名字?
----------------------------------------------------------------------------------------------------------
另个事,我只是想善意提醒一下:有想深入研究精神分析的朋友,希望大家考虑清楚。精神分析或许已过时,尽管在西方当前的临床心理博士阶段还把精神分析作为学习的一部分,但精神分析在西方已成衰落之势,批评声很高。最近看到一本美国名校出版的精神病学教材中明确指出”精神分析”是美国70年代的玩意,已经是上一代的事了!现在美国早已步入精神药理学年代!以生化、脑影像技术等为主导的临床心理学研究已成为当今西方主流。
7#
 楼主| monica10 发表于 09-3-7 09:32:12 | 只看该作者

先盖到这里吧~感谢坚持看到这里的人~

每一楼都是不同的写的~现在看着也许有点乱 后面还有几页 好多额⊙﹏⊙b汗 大家有兴趣就去看原文吧http://bbs.psysoper.com/thread-18194-2-1.html 心理搜普网做的不错 可以去逛逛 现在心理搜普论坛里还在招募人翻译心理学英语文献
8#
笔为剑 发表于 09-4-1 14:27:06 | 只看该作者
嘿嘿,这个帖子很不错!
9#
xuran2009 发表于 09-4-1 18:01:09 | 只看该作者
很棒的帖子
10#
liuyu1988517 发表于 09-4-10 18:49:32 | 只看该作者
他们都很棒,是真正热爱心理学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0 06:46 , Processed in 0.08813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