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我的考研心得(作者考研论坛fightforever)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5306208 发表于 09-3-17 02:5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前声明:这只是一个菜鸟的心得,只是希望能给那些英语课成绩不好,又热爱历史,想跨专业考历史研究生的研友们提供一点帮助。
考试前我就许过心愿,如果能成功,一定会好好写个心得出来给大家分享,倒并不是觉得我的这些心得就是什么金科玉律,但它多少还是代表了我个人这5次考研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考试心态
我觉得,考研的第一步,应该是要确立一个心态,米卢大叔有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希望每个考研的人在开始准备之前,先问问自己,考研是为了什么,这里我并不是要每个人树立一个什么伟大的或者是说多么高尚的目标,但考研是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很多时候需要内心的反复自省:我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特别在考试的过程中,你周围的人可能会给你造成很多干扰的因素,比如同学签了好单位,同事要晋升,你面临人生职业上的选择等等,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态度,很容易就产生动摇,考研往往需要的是4个月以上的连续坚持,而不是努力冲刺1个月就够的,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状态是不行的,特别是今年的出题很明确的传递了这么一个信息给大家:考历史是需要良好的基本功的,投机突击一两个月就能考上的神话去年也许可以,今年除非是超级记忆天才,否则是不可能的了。所以,面对至少3个月以上的苦读,每个人开始之前,一定要确立一个心态,那怕你是为了混一个文凭,一旦明确了目标,就一定要坚持下来。不过关于为什么考历史的研究生这个问题,论坛里已经说的够多,我这里就不多说了,我觉得我当时的心态很好,我喜欢历史,看历史书的时候不会三心二意,我觉得这是我终身的职业,即使清苦,也值得我为之一生奋斗,这不是多么高尚,而是很现实的,除了历史,我看别的书都很难定下心来了。
决定了考研,那么所有的付出都是应该的,在论坛上我看到很多研友说自己如何辛苦,看了多少多少书,做了多少笔记,最后的结果却不理想,欧.亨利说过,如果你热爱你所从事的艺术,那么就不会觉得为此做出的任何牺牲是痛苦的(大意如此),我爱历史,所以我从来不觉得长时间的阅读是种痛苦,相反,这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当然,我不能以此要求大家,但兴趣确实能帮助你很多的,爱历史吧,有了爱,这样才可以真正让你做到孜孜不倦,让你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到里面去。
二、考试准备
当然,对历史兴趣爱好的大小,任何人准备历史考研都是要诀窍的,我的五次考研,准备的时间都不是很充分,复习的也都不是很刻苦,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任何考试其实都是有规律的,把握住了这些规律,完全可以去掉很多无用功。就大的方向来说,在总的安排上,每个人首先要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这个计划是个宏观战略,简单的说,就是看哪些书,看多少遍书,哪些要作为重点看,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别人的方法有人用了很好,用在自己身上可能就不行。关于这方面计划制订的问题,坛子上已经有很多好方法了,比我的这个偏门要好的多,就不多说了,这里只强调一点,那就是落实的问题,你的这个计划,一定要有个大致的精确,比如这个月能看到多少,到下个月能看到多少,自己心里一定要有个底,而且在落实中可以具体实践。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看书的效率,因而不知道该怎么制订,没关系,你可以定一个短期的小计划,先做个测验,这样就行了,我在9月初制订的计划,历史要进行三轮大复习,再冲刺两轮,时间从9月开始的,然后写在日历上,11本每本看完大概是哪天,只能提前不能推后,这样就有了个复习的大致轮廓,这样复习起来才不会盲目。
另外说说辅导书的选购,从我5次的经历来说,多读不如精看,我今年的辅导书是历年最少,政治只买了一本,英语就买了十五年真题,历史就买了山东版,但是买的都看的很精,不想以前,书买了很多本,生怕自己看少了,但是却没有精力每本都看完,反而得不偿失,其实辅导书选准一两本就行了,特别是英语,我由衷的感觉到,许多辅导书吹的挺好,就算做完3遍又怎么样,其实一点帮助没有,政治也不用说,辅导书上出的又刁又难,政治这东西,估计没几个能真正懂的,懂个官方套路就行了,钻那么深干什么。因此,选准一两本辅导书,在这个基础上制订自己的复习计划,规范自己的学习时间,四个月的系统复习,足够了,我这次系统复习还是从11月开始的,当然,我这前面可还有个四年基础。
有几个研友给我说了下他们的复习计划,大多雄心勃勃,要看的书的名单一长串,确实,书看的多总是有益无害的,问题是,每个人都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决心。我们都是凡人,“人之大患,在我有身”。七情六欲这东西,时时刻刻会缠绕着我们,让我们无法安定下来的,目标定高不是不好,可也要考虑现实,年轻人干劲大,眼光高,总想多看点,考好点,可是一旦不如理想的那么顺利,又很快容易泄气,其实考研,最关键的就是坚持,每天看个6小时以上书,坚持4个月,应该是没有问题,如果要考名校,适当加大点就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读书效率,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关键是要把最该看的书看熟看透,有很多书没必要花很大力气的,贪多嚼不烂,希望大家能明白这个道理。
三、具体科目策略
1、政治,我政治是61分,没有多少发言权,而且我也说过,我不喜欢这个东西,以前考过70多分,做了很多的题目,主要是做2000题,但是我知道我考不了高分,按某个考91分的高人的理论,政治想要考高分,“必须彻底的相信这理论,完全的将之引入到自己的人生观里”(大意如此),我没这觉悟,我也没想过要考伟大的人民大学,60分就行了,所以这次就看了一遍红宝书,用万岁的分数收场,我一直觉得,凡事反复强调必然走向它的反面,政治这种考试,唉,不过作为学子,想读研究生,我们就必须参加政治考试,还必须拿高分,70以下的分数是对不住考历史的,我这是第五次要写伟大的马列主义,有点审美疲劳,请马列诸大人看在我前4次拜了码头的情分上原谅我,但诸位还要考的请注意了,70分以上的政治,只要顺着红宝书的意识指导,认真看上一两本好的辅导书,应该是木有问题的。
2、英语,大家问的最多的就是我的英语了,特别是在前20个全部选b的情况下我是怎么考出63分来的,看来菜鸟也有菜鸟的好处,我考前估分估计我英语最高也就55,因为此前我考英语,最高也才46,所以我在这里,讲的不是英语高分心得,而是如何让一个初级英语菜鸟变成中级英语菜鸟的。
在写心得之前,先说说我的答题情况,英语选择题大体是37—41分之间,前面20个完型填空全部选b,阅读理解得分在24—28之间,新题型全对;翻译得分估计在6分以上,小作文还行,大作文不知所云,先写要取长补短,后来发现不妥,又加上要互相帮助。为什么先说答题情况?在这里我是想说明一下我考前做细致的试卷分析的成果,我觉得今年的成功与我考前细致的试卷分析是分不开的,政治不多说了,我事先没有怎么去研究,主要把精力花在了外语和历史上。为什么要进行试卷分析?因为我们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我们的命运就是一张答卷决定的,很多有能力的就卡在了应试上,其实任何考试都是有技巧的,都会有规律,每个人都应该对考试有自己的研究,我花了很长时间专门研究了真题,在这个基础上制订了复习重点和答题策略,比如英语,大家可以发现,完型填空20个题目中,四个选项出现的几率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你就是全部选b也能得到2.5分,对于我这种拼了老命来做也就得个4、5分的人来说,与其花个十来分钟做完型,还不如拿这点时间保证后面的题目,因为对于英语基础不好的人来说,时间是特别宝贵的,特别是阅读理解,做完一篇文章往往1需要5-20分钟,而灵感往往在最后时刻才会出现,如果草草写了答案,往往不准确,而多一点时间,其实完全可以想出来,一个题目就是两分,你多对个两个,前面的损失就完全出来了,我的新题型满分就是在花了半小时的精读下做出来的,在写作文的时候我知道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就全部选了b,现在看来,这一个战略是成功的。
再说阅读理解,它的四个选项出现几率也是一样的,英语高手完全可以根据这个采取排除法,我阅读做完后还有大概四个空不能确定,就采用了这种办法进行排除,当时好象已经确定肯定有了5个a和4个d,那么a肯定不会出现,d的情况也很小了,然后我就再在这基础上进行筛选出这四个题目的答案,最后时刻为了求稳,我把两个都选了c,这样就能确保2分,最后我的答卷是5a、4b、6c、5d,因为能力的问题,多少还是出现了点偏差,但总体效果还是很好的。我这可能也属于小聪明,真正的高手是不屑的,但是对于我这样的菜鸟来说,不耍这样的小聪明是不行的。对于跨专业的考生而言,研究真题更加有必要,不过这里要说明的是,研究真题不是投机取巧,而是为了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和答题目,做到最有效地在考场上发挥自己的实力,不是猜题。
而且试卷分析也非常有助于平时的复习,我今年买了两本英语辅导书,一本毕金献的阅读理解,一本历年真题(张剑15年版),本来订的计划是做完这两本,结果在10月中旬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毕老的文章我基本看不懂,答案基本对了,真题的文章我基本看懂了,答案基本没对,我好好分析了一下原因,觉得应该是毕老的文章难度比真题大,但因为出题就是个人行为,来不及好好思考,而真题文章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命题都是经过了仔细的逻辑论证和推敲的,更具有难度,换言之,其实真题的每个命题本身就是个难度,因此,我决定放弃毕老的(其实也是时间不够咯,都10月了),专攻真题,而且好好研究命题和文章,我专门把所有表示情感的词汇列出来,比如偏见、公正、无私心什么的,然后看前10年真题都看了4遍以上,包括所有的提问,许多真题写的好的我还尝试着进行背诵,不过很遗憾,我这能力没有背下来一篇,但是多少熟读了好几篇,新题型因为真题少,本来最没有把握,这次全对,一方面是运气,另一方面也是很好的运用了技巧,首先是充分保证了时间,我用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其次我用这么长的时间运用了一种笨办法,就是套用法,我记得好象5个空中只有第三空是最明显的,毫无疑问能确定答案的(每年题目都会有这么一个很简单就能断定的,可以当作足彩里的稳胆),其他的就是6选4了,其中最后一个的选项又只可能在最后两个中间确定,这样其他三个就只有四个选项了,我就将4个一个个完整地套进去看上下文,这个办法其实很笨,这就好比你手里拿了一大把钥匙,一把一把试,但是对我这种基础差的来说,却是最稳妥的办法,我就是这么确定的答案。
翻译这次翻的非常成功,每个句子我都翻出来了,翻译这里讲两个诀窍,一个是研究真题,根据真题看翻译题考试的答题要点,特别注意的是,考研的翻译,往往许多单词的意思不能乱填,词义错了就会扣分的,而这一句话往往老师就看几个单词翻的准确了没,所以要格外慎重;另一个就是要培养整个句子的句感,看了句子要知道大概该怎么翻译,英文的思维和中文是不一样的,不能按中文的思维来写英文,其实这也并不复杂,多看历年真题,多做几遍就会有很大改观的。
作文上,摸版是要准备的,而且最好不是书上现成的,要自己动手写一个,这里讲一个舞弊的小诀窍,大家不要乱传,否则老师知道了就不安全了,(嘘,全场肃静)。
把平时没有记下来的几个特别难的单词,如现象什么的,用铅笔写在装准考证的信封上,还至少可以写上6—7个句子,一个作文摸版这个长度都够了,英语考试会先发草稿纸,纸一发下来还有5分钟的等待时间,你就把在信封上的东西全部抄上去,然后把准考证拿出来,把信封收起来,呵呵,安全了。。。。。。。。我今年用了这招,可以最后作文实在是太bt,一点用处没派上。单词什么的写上去后发现自己情急之下,居然已经背下来了,ft。不过大家运气不会总不这么好是不。
另外,说一个英语提高的根本办法,就是背诵,背诵新概念英语或者历年真题,一定要去背,我这次真题没怎么背下来,新概念也就背了3的前5篇,但是感觉语感比以前强了很多,希望大家去试试。
四、如何复习历史(3月31日补充)
历史的分数很出乎我的意料,257分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我这是第一次进考场考历史(去年放弃了,前几次不是考历史),而且真正开始看书是从8月底开始的,能考出这个分数,当然有些意外。
我的教材就是论坛上提到的11本中的10本(吴齐世界史六本、朱绍侯版两本、李侃近代史一本、王荟林中国现代史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没买),中国近代史只看了三遍,中国现代史只看了两遍,49年后的历史没看,重点放在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上,这么选择是有原因的,并不仅仅是出于个人喜好,我对去年真题进行了分析,由于历史只有一年真题,不好把握,我错误的估计了形势,我曾专门列了33个重点问题,只有罗马扩张考到了,总的来讲历史试卷的分析是失败的,但是这样的分析还是有收获的,我虽然没有分析到重点,但是我认真的研究了题型和答题的大概思路,考前我没有动手写过大题的答法,但是去年真题我都大致思考了一下,而且把去年题目和今年题目对比可以发现,虽然每个小时代的分值可能不同,许多人诟病魏晋就考了很多分,但大方面的分值还是固定的,鉴于当代史分值太小,我基本上没怎么看,我估计考的也就是选择,而且应该是我能懂的,而现代史看的也少,新四军这种问题,不看书也能答出来的,所以我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世界史和中国古代史上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复习是绝对要抓个重点的,今年大体也对上了我的思路。
就历史考研书籍的选择,我的就是前面说的10本加山东版和高教版,很多过来人说:教材是王道,王道确实是王道,可是这个王道有个问题,就是信息量大记忆很困难。在我前面的帖子中说过,在11月之前,我看历史一般只有下午的两到三个小时,那段时间主要是在看第一遍教材,还没有开始看山东版辅导书,记得那时候有人在坛子上诉苦,说自己看了怎么都记不住,我的进度比他的还慢,看完后也是一点也记不住,特别是世界史,希腊、希腊化、罗马、拜占庭也搞的我头很大,年代更是一个都没印象,但是读书这个东西,注定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肯定需要一个过程,焦躁的心态怎么可能学好历史?而且我一直认为,历史这东西需要记忆,但是不能光靠记忆,就历史如何记忆这个问题,我等会专段来分析。辅导书我选购了两本,山东版的我买了07版的,但是基本没看,还是决定买本最新版的,此外还买了本高教版的,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如果合理运用山东版的话,可以将教材和山东版辅导书的威力发挥到最大,这个将在后面和如何记忆一起分析,高教版的部分定义可以用做参考,总的来说不是很好。
书籍这些就够了,许多研友提到了国史大纲,在坛子上大家讨论的书籍也很多,但是我认为,在中国,考试这东西就是这样的,考前的几个月时间,不要去看与考试内容可能有抵触的东西,钱先生的著作肯定是精品,但是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出的试卷,考的注定有个套子套住的,这种东西不是说不能看,看是肯定要看的,但是在考试之前,我觉得是不应该去看的,看好教材和辅导书就行了,别看今年题目出的刁,但是绝对不会出到国史大纲这种书上去,也绝对不会考到什么新思维新观点,想看这东西,要么提前,要么考完后。
这里顺便要批评一下许多研友对论坛的错误使用,考研论坛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考研,大家在这里讨论许多历史话题也是应该的,我在这里,确实学到了不少,但是论坛里对考试的重视好象不够,去年在考前,我贴了几次关于山东版书中错误的问题,跟帖寥寥,大家好象更热衷于高谈阔论,完全忘记了论坛首要的目的,我觉得,做事情有轻重缓急,讨论当然有利于提高水平,但不见得有利于考试,特别是在备考的关键时刻,更应该将考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此,上网更重要的是收集信息,而不是与人争论,上网的时间也要严格控制,自控力差的,更要注意。我知道自己自制力不行,所以在11月底,干脆把电脑装箱打包了,论坛也基本上没上,不这样不行呀,考试只有两天,却决定了其他363天,不做出点牺牲怎么行。
在7月我报名参加了司法考试的,结果在8月底的时候决定放弃,虽说准备的不是很充分,但也不是一点准备没有,而且还有差不多40天的时间,但是我觉得这点时间还是全部用来看历史的比较好,9月中旬司法考试那两天,人家去考试了,我拿着中国现代史去了春园公园看书(家里人还以为我考试去了),就是那两天翻完了中国现代史,国庆之前结束了第一轮复习,翻开山东版的题目一做,基本上不知道。
11月到12月中旬又精读了一次9本(中国现代史那本没看),然后开始自以为是的重点突击,我列了30多个所谓核心重点,并对可能的重点章节反复的看,事后证明,这些重点基本扑空,除了罗马扩张,到12月底的时候,晚上躺在床上,已经能很顺利的把整个历史的轮廓勾勒出来,1月的那十来天,重点就是补缺,对自己不太熟的地方重点弥补,我并不是个有恒心和毅力的人,但是在这次备考中,从9月到1月19日考试,我基本上做到了每天都能看2个小时以上历史,这才是最重要的。
4个月的复习里,我形成了我自己的复习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以教材为基础,以山东版辅导书为线索,以高教版等为信息补充,以自己动手记笔记为骨架,构建自己的历史框架。在这个过程中,历史的记忆自然也就形成了。下面就我这个方法做进一步的解释。
教材是最基本的,可以说,我们考试的内容,95%以上来自于教材,能熟记教材就意味着能达到考试要求了,但是我们研究大纲后可以发现,大纲的线索和教材的线索是不一样的,如果单纯按教材的线索来复习的话,很难和大纲对应上,更重要的,我相信每一个看教材的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历史事件千头万绪,各成体系,太难记了,而且我们考试,注定是要围绕大纲来的,因此,教材只是个基础,我们必须要按大纲的线索来看书。
怎么办呢?在这里我推荐一本书,那就是山东版辅导书,它其实毛病不少,比如许多错别字,许多年代错误,许多名词解释和大题和教材有出入,但是遍观目前中国市场上所有的考研辅导书,山东版是按照大纲编写最详细最贴近的一本,07年的考试甚至可以就看那本就够了,但08年如果还这样,必挂无疑的。
我也说过,山东版的书存在许多问题,但是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书有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动手来把书上的错误改了?前面我说过,只要合理的运用这本书,就可以将威力发挥到最大,怎么合理运用呢?说起来很简单的,就是以山东版书为线索,按照这本书的线索对照着看教材,再根据教材和辅导书的出入进行改动,一般来说,有出入的地方可以上网搜索求证,实在求证不了的,还是以教材为准。对于许多出入较大的地方,全部手抄一份,建议买本小本子,能撕下页码来那中,可以兜进口袋的,抄好后可以放进口袋里,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看,还有一些大题目,比如中国汉以后每代的官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要手抄一份,这样做好处有三:一是方便复习,二是促进记忆,手抄的总有印象些,三是锻炼书写,别小看这个书写,手抄不见得让你书法提高多少,但是能让你书写流畅不少,上了考场,180分要你不停的写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书写流畅的好处的。从9月到1月,我至少抄了200多张纸条,3-4万字的样子,而且到最后,我看山东版书的时候,抄了哪些,抄了多少,我都清清楚楚,说不上倒背如流,但基本上要点不会漏掉的,虽然原题没考到几个(事后清算,只考到了圣像破坏事件、墨西哥改革、清末工商业措施中新政部分、罗马的扩张),但通过这个措施,让我始终保持了高昂的学习状态,而且建立了我的历史构架。
说到历史构架,这就涉及到了我前面提到的记忆问题,的确,历史的记忆最让人头疼,在高考的时候,很多人就惊诧于我能把每个历史年代都记的那么清楚,我也确实感觉到,在历史的记忆上,我的确能比常人更好的记忆下来,我觉得,这可能是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为那骨子里深深的爱,我爱历史,我觉得记下那种别人看来枯燥的年代和人物是种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记忆动力,一定要喜欢历史,这样才不会觉得那厚厚的书,那冗长的记述是恐怖无趣的;另外,我觉得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每个人一定要构建自己的框架,打个比方,好比记地图,首先要有个方位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然后以一个坐标记住全图,比如上海,东边是东海,西北江苏,西南浙江,下面是杭州湾,以一个上海为坐标,把这个地图构建一个大概轮廓,什么南京、杭州、宁波这样细小的就可以在细化中记忆了,历史其实也是这样,每天看完书之后,不要就这么昏昏沉沉往床上一躺就了事了,而是给自己个10来分钟想想,今天看了些什么,大概历史的脉络和线索是怎么样的,能全局构建框架的就最好,不行就以一个事件为坐标构件,比如二战,就是以1942为分野,之前和之后的形势,差别是很大的,所以三次重要会议,全部是在43年后,记忆二战,就可以以全面爆发、转折这样的大坐标来构建,有个骨架了,再往里面细化年代、人物和事件,这样最大的好处是有个大历史观,不会犯原则性的大方向错误。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看完书后的自我归纳,这个步骤最好安排在睡前,因为这种睡前的回忆效果是最好的,通过回想一天的阅读内容后整理自己的历史线索,发现自己不太熟的要马上起来做补缺性的阅读,这样针对性的阅读效果是非常好的,不过也很容易兴奋而导致睡眠不好,所以建议使用这个方法的研友一是尽量早睡,二是可以安排早点做这个自我归纳。
关于记忆还有我还想强调一点,记忆虽说是有点规律和小窍门,但是本人一直信奉一个信条,那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多看多记才是记忆的王道,什么快速记忆法、巧记口诀,我从来不信那些,特别是历史和地理上,中学时不是流行许多口诀吗?你们现在还能记得的有多少?我觉得记口诀本身就需要一个记忆,而记口诀所代表的内容又需要一个记忆,与其记忆两次,还不如直接记忆好了。11本教材看起来很厚很长,其实只要认真看上三遍以上,不浮躁,不焦虑,端正态度,你自然会发现,原来陌生的时间年代、人物事件,渐渐的会变的鲜活起来,到那个时候,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了,而这种成就感,对于历史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历史这东西,经济效益很差,如果没有自我的满足,很难坚持下去的。
最后来说说历史的答题技巧,我并不认为我的答题技巧就是标准,这里只是说出我的意见,仅供大家参考,前面我说过,这次考试三门我全部用满了180分钟,历史其实我时间还不够用,没有检查了,我觉得任何考试,要想成功,首先就一定要重视,要重视考试,首先就一定要认真的对待,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要认真的对待考试的每一秒钟,不能抱无所谓的态度,你要知道,一年363天的学习,全在这180分钟里,你在考场里的每一秒钟,在场外都意味着付出过几十个小时的心血,怎么能随便糟蹋,一定要尽全力,认真认真再认真,浪费一秒钟都是对不起自己的。不要草草做答,也不要搞什么提前交卷,我的三门试卷,全部写满,没有留一点空白,特别是历史,写到两个监考老师都守在我边上看我写。
再说到如何答题,历史主观题如何答题相信是广大考生最关心的事情,特别是作为类似我这样的跨专业考生,底子并不好,不可能形成规范的答题思路和模式,怎么办,我在论坛上也看到一些说答题思路的帖子,是很有启发,但是每个人都要设法尽快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答题思路,在这里我建议,在答历史题目的时候,尽量把知道的知识点按逻辑全部写上去,注意,是按逻辑,而且尽量把关键词写出来,这样可能会工程浩大,比如夷陵之战,本人大致做答如下:221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222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同年,为报荆州守将关羽被杀、荆州被夺之仇,尽全国之兵伐吴(三国演义好象是说75万,这是历史考试我不敢乱说了),吴主孙权求和,被拒,吴遂派陆逊(不晓得他到底是什么职位,只好说统领)统领吴军主力(不知道吴军多少人)与蜀军决战,双方相持与夷陵骁亭地区(骁字没打出来,考试中还是写出来了的),是年夏天,陆逊使用火攻,大败蜀军,刘备带残部逃回白帝城,不久后托孤死去,223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夷陵之战使蜀国遭受重创,但实力尚存,吴国大胜,但实力仍然弱于魏国,在北方强大的魏国压力下,后来,吴蜀两国再度联合,三国之间形成暂时的均势,三国鼎立的局面进一步确立。因为该战发生在夷陵骁亭地区,因此又称骁亭之战。
我这肯定不是标准答案,而且相当罗嗦,但是没有办法,我的能力肯定不能以简单几句话就把所有要点都答上,怎么办,只能自己所有知道的都答上去,不过这样写一定要有条理,不能毫无秩序,我想老师应该允许你合理的发挥,而不是你无边无际的一顿乱扯。当然,这样写确实很费工夫,而且许多记忆力差的朋友,还可能写着写着就漏掉了知识点,这里我建议,可以在答题之前先写个要点,很简单的写个自己能看懂的大纲就行,然后按照这个要点再写答案,比如清末如何发展工商业那题我就是这么写要点:1、洋务,2、甲午后,3、戊戌,4、新政,再有就是平时可以适当做做这方面的联系,我前面提到的手抄本就是办法之一,我觉得我这个办法虽然苯了点,但是保险,总之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总结出一套答题思路来,但一定要总结,不要偷懒,免得上考场手足无措,虽然时间看似足够,但效率是很重要的。当然,高考中已经练的比较熟的这部分就能有很大优势了,我高考虽然已经过去了多年,但这个底子还是没落下。
鉴于历史主观题比较多,书写大家一定要注意,不管你书写好坏与否,一定尽量写的大一点,改卷的老师都是高级知识份子,估计基本近视,字写的再好,字体小了,老师看起来吃力一样不讨好,这方面特别是女生要注意了,还有,字写的差的研友不用太担心,我这个字写的超级差的可以现身说法,只要你做到以下几点,你的书写绝对不会成为负担的,一是要尽量选择兰色墨水钢笔书写,想想吧,卷子本来就是黑的,你再写个黑字,字迹又潦草,一团黑,不死才怪;二是要写正楷,不要图方便写草书,字体大点,保持适当间距,老师只要看的清,绝对不会为难你的,这是历史考试又不是书法考试;三是一定要端正态度,写的时候不要随意,认真写,即使赶时间来不及写工整也尽量不要乱写,老师会知道你尽力了的。平时适当练练正楷,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最后说一下,考试时尽量保持个良好的心态,一次考试就至少决定了一年的命运,大家肯定紧张,但是许多事情不是紧张就能改变的,尽量试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记得去年看过一个研友说进考场要穿红内裤,我这次考试红内裤忘记带了不算,连和女朋友一起带的项链都忘记了,不照样超常发挥,但我可不能说大家就一定不要穿红内裤,不要带项链了,可以给自己来点适当的心理暗示,但是不用过于紧张。
五、几个要注意的小点
1、考前准备,考试这个东西,一定要准备充分,否则,考场上任何的波动都会影响到你的答题情绪,心里素质再好,没波动总是好的,考前一定要反复检查,把该准备好的写张条子,全部准备好。
2、注意考前细节,有很多小地方要注意,比如早餐,要提前吃,而且不要吃流质食物,不要进了考场后要跑去上厕所,一来一回加情绪变化,影响总有的。重视看考场,根据自己坐的位置,要判断好,比如灯光暗不暗,比如座位会不会适合自己,别小看这些,上了考场,要做到一切都是最佳的,而这些,需要考前提前观察好。
3、一定要带个表,闹钟也行,考试中一定要准确的掌握自己答题到什么时间段了,准确的掌握进度,这样才能有条不紊,我的三门考试,每门全部都是刚好踩着铃声的,没有浪费一秒钟。
4、考试时调整好心态,考前用各种方法把自己调整到最紧张状态,注意,这个最紧张不是最焦虑,而是全身心都集中起来到考试上,可以用深呼吸,可以自言自语,信教的可以祷告哈,我在考前都对自己说:“这是你最后一次在娄底考试,这是你最后一次在娄底考试。。。。。。”

19日补充历史方面的见9楼
3月31日写完历史复习心得,见20楼
写的断断续续,因为还要上班,晚上又没什么时间写,所以写的比较零乱,心得就写到这了,这里讲述的并不是一个成功者的故事,而是一个失败了四次的人的心得,不过对于历史,我从未丧失信心,我一直相信我是优秀的,记得前面我在前面一个帖子里说过,人关键的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我第一次进历史考场,我找到了属于我的天地,也愿意今后为此而付出,无论前景如何,这是我的选择。
在此以我经验告诉广大后来者:如果你没有感受到学历史的快乐,请不要再继续。


有个小点忘记说了,那就是答题,尽量用兰色钢笔,因为圆珠笔书写上不如钢笔那样好,而且由于试卷都是铅字,再用黑色的话,看上去乌鸦鸦一片黑,很影响阅卷老师情绪的。
沙发
菲蛾扑火 发表于 09-3-17 11:25: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板凳
lanna 发表于 09-3-17 12:56:5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太强了
地板
lanna 发表于 09-3-17 12:57:34 |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好 很有指导意义
5#
benjamin1984 发表于 09-3-17 15:09: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啊
6#
jiaojmjjic 发表于 09-3-17 16:01:4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我去年看过了。。。。。。
7#
jmc0626 发表于 09-3-19 15:46:43 | 只看该作者
既然选择了远航,便只有风雨兼程
8#
肖朝晖 发表于 09-3-21 18:56:02 | 只看该作者
O(∩_∩)O谢谢。。。
9#
紫韵葶 发表于 09-3-22 16:04:4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太好了
10#
blueweber 发表于 09-3-27 10:12: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很受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8 06:46 , Processed in 0.10842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