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史易考名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gshuang5520 发表于 09-4-2 10:2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史名词

  奥斯特里茨战役

(1805年12月2日)是拿破仑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取得了对俄罗斯-奥地利联军的决定性胜利。1805年12月4日,弗兰西斯二世和拿破仑会谈,达成停火协议。12月27日,奥地利和法国签订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退出反法同盟,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也告终结。拿破仑成为欧洲的霸主。百日王朝波旁王朝复辟后,大批逃亡贵族返回法国,企图在法国重建专制统治,从而引起了人民的愤怒和资产阶级的不满。拿破仑利用人民对波旁王朝的敌视心理,于1815年2月26日从厄尔巴岛重返巴黎,重新登上法国王位,宣布废除波旁王朝危害革命的法令,允诺进行广泛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欧洲各国立即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以70~80万军队围攻法国。拿破仑迅速组织起12万人的军队,6月中旬与反法同盟军队决战,大败于滑铁卢。6月22日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滑铁卢战役  
1815年初,拿破仑在厄尔巴岛获悉反法联盟在维也纳会议上由于分赃不均而几乎分裂,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回巴黎,重登帝位。英、普、奥、俄等国君主停止争吵,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集结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18—19日发生了著名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最后遭到失败。从此结束了拿破仑的“百日政权”和拿破仑帝国在法国的统治。6月21日,拿破仑回到巴黎,自动宣布第二次退位。
  教务专约

为争取罗马教廷的支持,拿破仑排除种种干扰,派代表与罗马教廷谈判,施展各种手法使谈判成功,1801年7月15日,拿破仑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协议—政教协议(即《教务专约》)在巴黎签字。不久得到罗马教廷批准。翌年,经法国立法院同意,元老院批准,最后由拿破仑作为国家法律正式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教务专约与组织条例的公布施行,就以法律的形式既维护了法国广大民众信教的自由,又使天主教从属拿破仑政权,将天主教由封建专制王权的精神支柱,变成了法国资产阶级国家的精神工具。

   1791年宪法
1791年9月,制宪议会通过了宪法,即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掌握行政权,有权任命政府大臣和高级军官,有权暂时否决议会的决议:立法权属于一院制立法议会:司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法官。宪法在宣布废除封建等级制的同时,又把全体居民按财产资格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级公民。凡年满二十五岁,有财产并能交纳直接税者(男子),为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没有或很少有财产而不能交纳直接税者,称消极公民,没有选举权。这样,就剥夺了法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人民的选举权



人民宪章

是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1837年由下院六名议员和六名伦敦工人协会会员组成的一个委员会提出,并于1838年5月8日作为准备提交议会的一项法律草案在各地群众大会上公布。人民宪章包括了宪章派的下列六项要求:普选权(年满二十一岁的男子)、议会每年改选一次、秘密投票、各选区一律平等、取消议会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和发给议员薪金。1839、1842和1849年,议会三次否决了宪章派所递交的要求通过人民宪章的请愿书。

七月革命
1829年7月26日,查理十世颁布四项高压敕令成了七月革命的导火线。从7月27日开始,以《自由报》为首的四十多家报纸发表了抗议书,公开号召人民放弃对政府的服从。次日,示威转变为武装起义,巴黎人民同政府军展开激烈战斗。29日,起义者攻占了王宫,最后取得了胜利。8月2日,查理十世逃亡英国。大资产阶级立即拥戴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浦为法王,从此开始了奥尔良王朝在法国的统治。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复辟王朝在法国的统治,建立了代表金融贵族利益的奥尔良王朝,巩固了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确立下来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因此它仍然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德意志关税同盟

德意志的四分五裂和封建割据状态引起了社会普遍的不满。从1815年起首先在大学生中掀起了争取政治自由和民族统一的运动。在这场运动的直接推动下,新兴资产阶级也强烈要求废除各邦之间的关卡,建立统一的民族市场。1818年,普鲁士首先废除了六十个关税区。1826年,北德意志联邦建立了关税同盟,两年后,南德各邦也建立了关税同盟。到1834年,南北两个关税同盟合并,建立起以普鲁士为盟主共十个邦组成的关税同盟,这一同盟联结了大约二千五百万人口的德意志地区,初步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市场。




新模范军1645年1月,议会通过《新军法案》,授权克伦威尔建立一支2.1万人的军队,改组后的军队称新模范军。新模范军的士兵有三分之一来自“铁骑军。”克伦威尔制定了严肃的军纪:士兵骂人罚12便士;喝酒要挨军棍;禁止盗窃、奸淫,否则要处以严厉的刑罚。克伦威尔还打破门第观念,大力提拔英勇善战的下层平民。这样一来,部队的战斗力更强了。




神圣同盟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大多数国家参加的一个松散的政治组织。1815年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不久,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赞同, 于同年9月26日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宣言》,标榜根据基督教教义处理相互关系,宣布:三国属于上帝统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个分支,三国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引导臣民和士兵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要求人民遵守教义,克尽职责。并邀请承认盟约原则的国家参加同盟,同年11月19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八加入。最后除英国摄政王、奥斯曼帝国苏丹及教皇外,欧洲各国君主也纷纷加盟。19世纪20年代,神圣同盟先后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还曾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后因欧洲革命蓬勃发展,列强间矛盾加剧,1822年后名存实亡。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冲击下,同盟瓦解。

  地下铁路   
地下铁路 是没有一条实际铁路而是相当秘密路线网络, 经常非正式和即兴, 黑奴隶能逃脱南美国和达成自由或者声明保护了逃亡者奴隶, 或在加拿大。地下铁路包括的秘密安全房子和其它设施由反奴隶制同情者拥有, 和被管理很象其他大规模普遍抵抗运动, 以只知道一些他们的邻居的独立细胞。逃脱的黑奴隶会通过从单程驻地到另一个, 使他们的方式北部逐步。铁路的主要操作员是自由黑色、Quakers, 和Wesleyans, 有对奴隶制的强壮的宗教反对。地下铁路是摩擦的主要起因在北部和南部之间在美国。许多北方人同情了那些帮助带来黑奴隶给安全。南方人许多年推挤了为会施行逃脱的黑奴隶夺回的强壮的法律, 1850 年并且国会通过了法律托管逃亡者奴隶捕获。这防止了黑奴隶安定在自由州和迫使他们逃脱对加拿大。

   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会议 1814-1815年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派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会议由俄、英、普、奥四大国操纵,经过争吵和讨价还价,最后决定: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继续维护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是欧洲专制君主们企图采用的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国际间的争端,客观上促使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权利法案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性文件。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除法律,不得征税,不得招募和供养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会经自由选举产生,应经常集会;议员有议事自由,不受任何传讯或干预等。 1791年美国生效的联邦宪法第1~10条修正案也称权利法案。主要内容是: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的法律;公民有保护其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权利不受非法拘捕、搜查或扣押;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等。




青年意大利党居赛普·马志尼创立青年意大利党。党章要求:只有年在40岁以下并且愿意献身于把祖国从外国及本国的暴君统治下解放出来并且建立一个统一的奠基于完全民主之上的意大利共和国的事业的人才能参加党的组织。参加该党的阶级成分很复杂,有资产阶级民主知识分子,有中、小资产阶级分子,有资产阶级化的中、小贵族,也有城市劳动人民(手工业者、工人和贫民的代表),但是领导这个党的是资产阶级民主知识分子。青年意大利党的功绩于在:它在意大利解放运动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独立的、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斗争任务。所谓民主共和国,在他们看来,就是在意大利实现政治民主及普选制。它的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独立、统一。马志尼认为只有建立这样的共和国,才能复兴意大利正义者同盟
Bund der Gerechten
    侨居法国的德国政治流亡者、工人和手工业者于1836年在巴黎建立的国际性的秘密革命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1833年,在巴黎的德国工人成立具有共和民主主义倾向的第一个秘密组织人民同盟。在其基础上,1834年建立流亡者同盟,成员发展到几百人。1836年,部分激进的盟员从流亡者同盟分裂出来组成正义者同盟,宗旨是以少数人的密谋活动建立财产公有的新社会。同盟参加了布朗基主义组织四季社发动的1839年5月12日巴黎起义。失败后,其领导人K.沙佩尔和H.鲍威尔先后被捕监禁、驱逐出境。他们到伦敦与J.莫尔一起重新恢复同盟组织,并加入1840年2月成立的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1846年改称德意志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使之成为同盟的外围组织。在法国、瑞士和德国也恢复或重建同盟支部。此时,同盟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同盟先后受到布朗基主义、魏特林空想共产主义、蒲鲁东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在K.马克思、F.恩格斯帮助下逐步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1月,由莫尔代表同盟专程到布鲁塞尔、巴黎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同盟,帮助同盟起草宣言,实现改组。马克思、恩格斯接受要求参加同盟。1847年6月2~9日在伦敦举行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改名共产主义者同盟。

   加里波第  
加里波第(1807~1882)
Garibaldi,Giuseppe

   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领袖,军事家。1807年 7月4 日生于法国的尼斯,卒于1882年6月2日。早年当过水手和船长。1832年加入青年意大利党。1833年7月在马赛与G.马志尼相识。同年12月受马志尼派遣前往热那亚,策划举行推翻撒丁王国的海军起义,事败后出走法国。1834年流亡南美,建立以在南美侨居的青年意大利党人为骨干的志愿队伍红衫军,先后参加巴西人民建立里奥格兰德共和国和乌拉圭人民1842年抗击阿根廷独裁者J.M.de罗萨斯的战争,成为负有盛名的游击战领袖。1848年意大利革命爆发,他于同年6 月返回意大利,组建志愿军参加反对奥地利的独立战争,与奥地利军队在阿尔卑斯山展开山地战。同年 9月,对奥战争结束后挥师南下,于1849年 2月参加建立和保卫罗马共和国的战斗 ,大败法国侵略军,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共和国灭亡后,率数千人退出罗马,摆脱法军和奥军的阻击,跨过亚平宁山抵达意大利北部海岸,沿途宣传意大利统一的思想,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米达制   
米达制西属美洲殖民地时期主要存在于秘鲁地区的一种强迫徭役制。在印第安人的岐楚阿语中,“米达”是“轮换”的意思。米达制源自秘鲁的前印加时代,指当时印第安人盛行的一种公社成员按一定比例、定期轮换、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的一种义务劳动制。它贯穿于印加帝国形成、发展过程,曾起过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西班牙征服秘鲁后,殖民者盗用印加时代“米达制”轮换劳动的形式,使其注入奴隶制强迫劳动的因素,遂成为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在印第安人中强制推行的徭役制度,实则是隐藏在轮换劳动形式之下的普遍奴隶制,具有极其残酷的特征。该制度实行300年之久,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深重灾难,是束缚秘鲁社会发展的桎梏。1821年7月28日被废除。共产主义者同盟
    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的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的秘密革命组织。1847年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主要领导人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为同盟制定了纲领,即1848年2月所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其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建筑在阶级对立上的资产阶级社会,建立无阶级、无私有制的新社会。规定“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共同的战斗口号。同盟成员曾积极参加了1848-1849年欧洲革命。革命失败后,同盟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849-1850年进行改组)恢复活动。1850年夏,同盟中央委员会出现维利希—沙佩尔宗派主义集团,导致同盟分裂。1851年5月由于普鲁士政府的迫害,实际已停止活动。1852年11月,科隆审判案发生后,宣告解散。同盟广泛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团结和教育了各国革命工人,为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培养了骨干,它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型。



索姆河战役(1916)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军队在1916年7月1日至11月13日发动的一次攻势。当时,德军在索姆河地区牢固地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7月1日,英法联军在长达21英里的战线上,向德军发动正面进攻,在进行大规模的炮轰和飞机轰炸后,步兵发起冲锋,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战争成胶着状态。9月,英军开始使用新式武器——坦克,但因刚刚研制出来,时速仅6公里,威力和数量有限,实际上作用不大。英军还首次使用了高射炮。虽然英军的改进战斗机和侦察机发挥了较大威力,但仍未取得重大战略突破。10月,大雨倾盆,战场无法通行。到11月,联军仅推进了5公里,战事停下来,这是联军发动的一次代价巨大、没有成功的攻势。在这场拉锯式的阵地战中,英军损失42万人,法军损失20万人,德军损失45万人,协约国军队的这次攻势虽未成功,却减轻了对凡尔登的压力,并把德军主力牵制在西线。



滑铁卢战役  
1815年6月18日爆发的滑铁卢战役,是世界军事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
1815年初,拿破仑在厄尔巴岛获悉反法联盟在维也纳会议上由于分赃不均而几乎分裂,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回巴黎,重登帝位。英、普、奥、俄等国君主停止争吵,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集结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6月18日,拿破仑率兵10万余抵达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南的滑铁卢村,与盟军中英国将军惠灵顿所率的6万兵相遇。拿破仑判断,英军阵地的弱点在中段。他决定佯攻英军右翼,重点攻中段。上午11时,法军开始攻击英军右翼的乌古蒙堡,形成对峙。午后一时,正当拿破仑想以主力猛攻英军中段阵地时,忽然获得布吕歇尔集结的普军来援英军的消息,拿破仑被迫从总预备队中抽出两个骑兵师阻滞普军。同时,火速传令原负责追击普军的格鲁希立即回师支援滑铁卢,一面猛攻中段。英军顽强抵抗,双方伤亡很大。下午6时,拿破仑占领了中段的圣拉埃村。由于争夺战异常激烈,英军开始支持不住,法军也难以再扩大战果,双方都等待援兵。最后,英军盼来了布吕歇尔的3万援兵,而法军的援军却没来,于是战局急转直下,拿破仑腹背受敌,最后大败。在这个战役中,法军损失3.2万人,联军损失2.3万千人。滑铁卢战役后,联军很快攻占巴黎,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  

   独立派独立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清教徒的一个资产阶级派别。主张教区独立,轻视圣礼。它代表了中等贵族和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克伦威尔为主,主要由高级军官组成。在内战初期,独立派积极参加战斗,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功劳。在长老派掌权时,独立派和平等派联合行动,采取坚决措施反对长老派的倒行逆施,并取得斗争的胜利,掌握了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并在平等派的推动下,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取得了内战的胜利。1649年,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把资产阶级革命推向了高峰。但此后独立派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镇压平等派、掘土派的起义,建立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独立派日趋衰落,不复存在。  

  谢斯起义
Shays's Rebellion
1786年8月~1787年2月间美国马萨诸塞州爆发的农民起义。领导人是曾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立过战功的退伍陆军上尉D.谢斯(1747~1825),故名。独立战争后,国内工业不振,农产品价格低落,纸币贬值,物价高涨,赋税沉重。新英格兰各州农民纷纷举行武装起义,提出减税和停止执行强迫讨还债务的法律等要求。1786年8月,马萨诸塞州数百名以武装农民为主体的起义队伍,在谢斯领导下从康科德向波士顿进军,提出平均财产权的纲领;废除一切债务,废除迫害人民的法院和法令。遭到政府军镇压后分散各地坚持游击战,12月起义军发展到1.5万人,占领马萨诸塞州许多小城市。1787年1月谢斯率起义军进攻斯普林菲尔德的军械库受挫。随后遭到由 B.林肯少将指挥的大批政府军围攻。2月间林肯诱骗起义军举行谈判,发动突然袭击,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不久,领导人被捕。3月谢斯等被判处死刑。但政府在人民广泛抗议下不得不降低人头税和财产税,停止监禁债务人,并于1788年6月13日宣布赦免谢斯。
   
   莱特瓦尔制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实行的一种田赋制度。主要实行于南印度的马德拉斯省和西印度的孟买省。在贝拉尔、阿萨姆等地也曾实行过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以东印度公司为地主、以解体的农村公社社员为个体佃农的租佃制。 莱特(Ryot)一词源于阿拉伯文Raiy,本意是农民莱特瓦尔制以莱特为对象确定地权和应交田赋的数额。其办法是政府对莱特耕种的土地进行测量、分级估税;取消中间人,政府与莱特直接订约,莱特直接向政府交纳田赋,赋率通常是30年改定一次。



戊辰战争   
戊辰战争是庆应4年/明治元年 - 明治2年(1868年-1869年)、在王政复古中成立的明治新政府平定江戸幕府势力的日本历史上的一次内战。在王政复古中,新政府的小御所会议上,决定了要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向朝廷返还官位和领地。此事刺激了拥护幕府的会津藩、桑名藩的藩兵从大阪向京都进军,同以萨摩和长州两藩军队为主力的政府军在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发生冲突伏见鸟羽之战。萨长军获得压倒性军事胜利,这使得讨幕派掌握了新政府的实权,将德川庆喜变成了朝敌。此后内战扩大到东北地方。政府军先后平定了彰义队、“奥羽越列藩同盟”、“虾夷共和国”等幕府残余势力。至1869年5月,战争以德川幕府及其残余势力的失败、政府的胜利而告终。1868年以干支纪年为戊辰年,故称这次战争为戊辰战争。持续一年半的戊辰战争,明治政府由萨摩藩,长州藩出身的人掌握实权,迈向了近代中央集权国家的道路,开始“明治维新”。卢德运动   
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首领称为卢德王,故名。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工业革命时期,大批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失业,工资下跌。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企业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但禁止对人身施用暴力。1769年,英国国会颁布法令,予以镇压。1811年初卢德运动开始形成高潮。其中心是诺丁汉郡。1812年,英国国会通过《保障治安法案》,动用军警对付工人。1813年政府颁布《捣毁机器惩治法》,规定可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的工人。1813年在约克郡绞死和流放破坏机器者多人。1814年企业主又成立了侦缉机器破坏者协会,残酷迫害工人。但运动仍继续蔓延。1816年这类运动仍时有发生。

   门罗主义
1823年美国总统J.门罗提出的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基本政策。1823年12月2日 ,门罗在致国会咨文中提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或门罗宣言。主要内容有:①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的国家当作将来的殖民对象。②美国不干涉欧洲任何国家的现存殖民地和保护国,但对那些已经宣布独立并得到美国承认的美洲国家,任何欧洲列强进行干涉,美国只能认为是对合众国不友好态度的表现。③美国和“神圣同盟”各国的政治制度是不同的,原因是它们各有不同的政府,欧洲列强把它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西半球任何地区的企图,将危害美国的和平与安全。门罗主义在防止欧洲列强对美洲的侵略,维护拉丁美洲已独立国家的地位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在一段时间内,英、法曾多次对拉美国家进行侵略和殖民占领,美国却未表示抗议。相反,美国也不断侵犯拉美国家的主权,破坏其领土完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1949年与欧洲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正式与欧洲国家结盟。从此门罗主义逐渐丧失其作用。

   安政条约
  1858年(安政五年)日本分别与美国、荷兰、俄国、英国、法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总称。又称五国通商条约。1854年签订《日美和好条约》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扩大对日本的侵略。1856年8月,美国派遣T.哈里斯抵日本下田,逼迫江户幕府同意开设由他担任总领事的美国驻日总领事馆。1857年10月,幕府又被迫同意哈里斯前往江户晋见将军。哈里斯用武力恫吓迫使日本于1858年7月29日签订了《日本国美利坚合众国修好通商条约》和贸易章程。同年8~10月日本又先后与荷、俄、英、法签订了内容类似的条约和章程。这5个条约均签订于安政五年,故称安政条约。
    巴布教徒起义
Babis Uprising
1848~1852年伊朗人民的反封建起义。因参加者以巴布教徒为主,故名。19世纪初,外国资本侵入伊朗,本地工商业遭到打击,封建统治集团加强剥削,广大人民所受压迫较前更甚,积怨日深。设拉子商人米尔扎·阿里·穆罕默德在从事宗教活动多年后,于1844年自称是救世主把意旨传达于世人的巴布(意为门户 )。1847年他进一步自称为马赫迪,即救世主;并仿《古兰经》写成《默示录》巴布教的圣经,创巴布教。主张制度和法律应保障人身自由和人民财产,保障贸易和商业利益,男女平权,人人平等而幸福。
   巴布教徒最初企图在统治集团中传教  , 但未获成功。1847年巴布被捕入狱,各地遂纷纷起义。起义的主力为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领导者为低级教士和商人。最大的 3次起义为 :1848~1849年的马赞德兰起义,1850 年赞兼起义和尼里士起义。国王惊恐,于 1850 年 7月9日将巴布处死,并调集重兵对各地起义进行镇压。因力量悬殊,到1852年各地起义据点先后被击破,无数巴布教徒惨遭杀害,起义失败。大陆封锁令大陆封锁 :拿破仑采取1806~1814年间为反对英国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经济政治措施。1805年,拿破仑直接登陆英国的计划失败以后,决定用经济封锁摧垮英国。原因:第一,拿破仑认为阻挠破坏它在欧洲称霸的国家是英国,然而于英国海军相比、法国海军较弱;第二,英国阻挠拿破仑称霸的主要力量也是其经济、欧洲普奥俄等几个封建专制国家没有英国的支持,根本就无法把反法战争支撑下去。1806年11月21日,颁布《柏林赦令》,规定:所有隶属于法国的各国,与英国不仅不准发生贸易关系,而且要断绝一般来往;对法国统治下的欧洲的英国侨民,一律宣布为战俘;所有英国的货物和商船,全部没收。此后,拿破仑一世又陆续颁布了《华沙赦令》(1807年 1月)、《米兰赦令》(1807年11月和12月)和《枫丹白露赦令》(1810年10月),进一步加强对英国的封锁。《柏林赦令》颁布时的推行范围包括法、意、荷、瑞士和莱茵同盟。随着法国军事力量的加强,封锁政策也扩及葡萄牙、西班牙和俄国。大陆封锁促进了法国某些工业部门的发展,但是,当时整个法国工业的发展水平不能代替英国满足欧洲各国的需求,因而使许多国家特别是与英国有着传统贸易关系的国家的经济状况大大恶化,经济萧条,进出口停滞,引起它们的不满;同时,英国采取反封锁措施,并进行大规模的走私活动。实行大陆封锁没有达到从经济上窒息英国的目的。随着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大陆封锁政策也随之破产。掘地派  
     (juedipai)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代表无地和少地农民的空想共产主义派别。领导人是温斯坦莱和埃弗拉德。温斯坦莱原为伦敦小商人,破产后到乡间为人放牧,同情贫苦农民争取土地的斗争。认为独立派于1649年3月建立的自由共和国并不自由,“真正的自由就是自由使用土地”,主张土地公有。自称真平等派,认为基督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真诚的平等派。1649年4月,退役军人埃弗拉德带领4个农民到伦敦附近圣乔治山岗开垦荒地,人数渐增至20几人。温斯坦莱加入,并发表《真正的平等派举起的旗帜》的宣言。掘地派的活动引起土地私有者的仇视。在政府的示意下,土地私有者进行骚扰和破坏,推倒小屋,践踏庄稼,围打垦荒者,拉走牲畜。掘地派不主张暴力斗争,而想用仁爱感化土地私有者。1650年3月,公社被迫解散。但是在其他许多地区,有不少支持者,出现了贫民耕种村社公地的运动。有的地方参加者达千人之多。由于地主和军队的镇压,到1651年,掘地派运动失败。1652年,温斯坦莱发表《自由法》,详细阐述了掘地派的主张,描绘了公有制共和国的蓝图。该著作被认为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与莫尔的《乌托邦》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齐名。






  
加富尔撒丁王国首相(1852~1859,1860~1861)意大利王国首相(1861),意大利统一时期自由贵族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领袖。1810年8月10日生于都灵一个贵族家庭。1820年入都灵军事学院,1825年获陆军少尉军衔。1826年擢升为工兵中尉。毕业后先在都灵军团指挥部服役,后奉调到革命与共和思潮盛行的热那亚任职。1831年辞去军职,到英、法等国考察。回国后兴办实业。1847年创办《复兴报》,宣传君主立宪思想。1848~1861年,连续当选为众议员。历任农业、商业、海上运输大臣(1850)和财政大臣(1851)等职。1852年出任首相。主张意大利在萨伏依王朝的领导下,通过缔结外交协定,实行上层分子联合和采取军事行动的办法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任内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行贸易自由化,改革税收制度,颁布工业垄断法,大力修筑铁路和强化国家银行作用,改革教会等。1855年1月派遣1.5万人的远征军参加克里木战争,取得胜利。战后加富尔率代表团参加1856年2月25日在巴黎举行的和平会议,提高了撒丁王国在意大利诸国中的地位。1859年1月同法国缔结共同反对奥地利的秘密条约。同年4月撒丁与法国发动对奥战争,取得胜利,收复伦巴第。但将萨伏依和尼扎两地割让与法国,遭到反对,被迫辞职。1860年1月复首相职,利用国内的革命高涨的形势,使巴马、摩德纳、托斯卡纳、罗曼那等地合并于撒丁王国。同时又利用G.加里波第对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的忠诚,将两西西里王国并入撒丁王国,实现了意大利的统一,意大利王国于1861年3月17日正式成立后,出任第一任首相。同年6月6日在都灵病逝。
  《宅地法》
Homestead Act
1862年美国总统A.林肯颁布的旨在无偿分配美国西部国有土地给广大移民的法令。  《宅地法》规定,凡一家之长或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之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1英亩=0.40公顷)宅地,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确立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从而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的实施也鼓舞了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在南北战争中,西部农民为联邦军队输送了半数以上的士兵,并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秩禄处分      
实施地租改革后,地租也改为货币交纳。因为用米谷支给家禄带来了很多不便,所以政府于明治八年九月废止了米禄制,改为货币支付,并决定以明治五~七年三年间的贡纳时价的平均额作为支给额。但是这个支给额仍接近年支出总额的1/3,达3462万元(明治八·九年)之巨。为此,大隈从产业金融的利益出发,主张废止禄制全部以公债支给,这件事遭到同情贫困士族的木户孝允的反对,但明治九年八月,全部废除家禄制度的主张还是被实施了。同月五日发布了金禄公债证书发行条例,这个条例按等级把家禄分为永世禄、终身禄、年限禄,并依此区分年限。金禄公债5年不变动,附加5%~7%的利息,明治十五年以后,本金以每年抽签的方式分30年进行偿还。这样一来华士族就成为持公债证书者,共312775人,给与总额达17450余万元。这个自创始家禄奉还制度,到实施金禄处分(禄制全废)的全过程,总称为秩禄处分。






邦联条例在1776年宣布独立后不久,大陆会议就着手起草全国宪法——《邦联条例》。按照这部宪法,成立起来的美国俨然是由13个独立国家组成的松懈的国际同盟。按《邦联条例》成立起来的美国国家组织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各州保留了很大的独立性。第二,中央最高机构是一院制的邦联国会,每州选出代表2至7人组成;中央不设置国家元首,只是在国会下面设立一个诸州委员会,在国会休会时管理经常性事务。第三,中央权力极小。



大盐平八郎起义 大盐平八郎(1793——1837),日本江户末期城市武装起义的领导人。他14岁袭父职,任大腹地方下级官吏。退职后悉心研究中国王阳明学说,主张知行合一。 1836年,由于连年发生灾荒,引起米价上涨,城市下层人民极度饥苦。大盐平太郎要求官方救济,遭到拒绝;要求豪商贷款,遭到非难。广大贫民拥立大盐平八郎为领导人,他们于1837年2月19日开始起义,大吸市民和附近农民在他领导下捣毁米店,焚烧富商住宅,把粮食分给饥民,历史上又将这次起义称为“米骚动”。起义当天即遭镇压。在交战中,大饭市街被焚毁。这次起义前后只经历了一天半的时间便告失败,但它震撼了幕府的统治。五月流血周
5月21日,凡尔赛匪徒在奸细的指点下潜入防守不严的圣克鲁门,闯进了巴黎。一场可歌可泣的保卫巴黎的浴血战开始了。首都的每条街巷,每所楼房都成为激战的阵地。公社的英雄儿女,从公社委员到普通老百姓,坚守街垒,保卫巴黎的每一寸土地。战斗越接近工人区越激烈。公社检察长里果亲自带着国民自卫军到监狱处决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包括达布阿大主教。5月24日,他换上军装,身挂马刀,腰佩手枪,走上街垒,为保卫无产阶级政权而战斗。凡尔赛匪军抓住了他,逼他喊“*公社”,他却昂头高呼“公社万岁!*杀人犯!”匪军打裂了他的头颅,他牺牲时才25岁。公社委员、公安委员会主席费烈被捕后,把敌人法庭变成战场,他正气凛然地说:“我是巴黎公社社员……我永远也不想用卑鄙的行为来拯救自己的生命。我自由地生存,还将自由地死去。”临刑前,他还写信对战友说:“你我都要深信:社会主义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令人感到必要!”5月27到28日,最后一场激战在工人区进行。200名公社战士在贝尔·拉雪兹公墓同5000名政府军士兵搏斗,直到弹尽援绝,他们在一堵墙边激昂地高呼:“公社万岁!”,全部壮烈牺牲。后来,为了纪念公社的革命先烈,人们把这堵墙称为“公社社员墙”。
  日俄战争
1904—1905年,日本和沙皇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而争霸远东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争的起因是沙皇俄国妄图吞并中国东北,并力图把朝鲜占为殖民地,而日本帝国主义对此也虎视眈眈。1904年2月8日,日本舰队突然向位于中国旅顺口的俄舰队发起进攻,揭开了战争序幕。在战争进程中,日军由于装备性能良好,官兵训练有素,而且对中国东北情况比较熟悉,因而占据优势。而俄军虽累计出兵百万人,但由于战争准备不够,指挥混乱,士气低落,陆海军之间互不协同,加之战略运输能力不足,终于被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所打败。这场战争充分显示了海上优势或制海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日俄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唤起了人民的觉醒。今天回顾这场战争,我们应更加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近代史反复证明的教训。



日俄战争  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权益而进行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1900年沙俄出兵占领中国东北。辛丑条约签订后,沙俄仍不肯全部撤兵。日本曾向沙俄提出瓜分权益要求,沙俄置之不理。1902年英国为利用日本抑制沙俄远东扩张,与日本缔结同盟。1904年2月8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旅顺口和朝鲜仁川港的俄国舰船。2月9日俄国对日宣战。2月10日日本对俄宣战。日本陆军一面从朝鲜登陆,渡过鸭绿江,攻击俄军;一面从辽东半岛登陆,占领金外州、大连。8月黄海海战中,日本舰队战败俄国舰队。9月辽阳会战中,沙俄陆军败退。1905年1月日军攻下旅顺;3月日军占领奉天(今沈阳);5月日本海军歼灭沙俄调到远东的波罗的海舰队。8月日英签订第二次同盟条约。不久在美国调停下,9月5日日俄两国签订《朴次茅斯和约》。日本迫使俄国在夺得中国的权益中将南满铁路、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等转让给日本,并使其承认日本对朝鲜的特权,割让库页岛南部。这次战争使中国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受到惨重的战祸;战后,中国和朝鲜曾受到帝国主义的分割和压迫。

  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带决定性的战役。凡尔登是通往巴黎的门户,是法军全线的枢纽,德军视它是“碾碎法军的石磨”。从1916年2月21日至9月2日,德军数度向凡尔登要塞猛攻,想使“法国为了防御不得不投入一切兵力”,以致耗尽而亡。由于法军凭借大纵深防御顽强抵抗,德军终未攻克凡尔登。9月,德军攻势停止。10-12月,法军多次发动反攻,重新夺回早先失去的要塞和领土,德军攻占凡尔登的计划最终落空。这次战役双方人力物力损失惨重。法军和德军各损伤30多万人。该战役表明德军的进攻能力已开始衰落。从此,德、奥、土、保阵线日趋崩溃。



自由民权运动  
日本明治初期发生的以反对专制政治、争取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为主旨的政治运动。其内容包括要求开设国会、制定宪法、减轻地税、确立地方自治和修改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1874年1月,前政府参议板垣退助和江藤新平、后藤象二郎等人,结成日本最早的政党爱国公党,揭开了自由民权运动的序幕。同年4月 ,板垣、片冈健吉等人在高知创立立志社。此后,九州、四国等地纷纷建立民权组织。1875年2月上述自由民权派组织以立志社为中心在大阪成立了全国性的结社——爱国社。但早期民权运动显示出士族民权的局限性。1877年6月立志社代表向天皇进呈建议书,系统地提出开设国会、减轻地税、修改不平等条约等3大要求。以此为转机,自由民权运动逐步发展为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 面对声势浩大的自由民权运动,明治政府十分恐慌,兼施镇压和收买手段,分化、瓦解自由民权运动。不久,运动发生分裂。



美西战争
(1898.4-1898.8)美国发动的第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1898年4月,古巴三十年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美国借口其缅因号战舰在哈瓦那港爆炸的事件,向西班牙宣战,进攻西属殖民地。它利用海军优势,在菲律宾的马尼拉海湾消灭了西班牙舰队。战争进行了10周,西班牙战败求和。12月10日,美西签订《巴黎和约》。《和约》规定,西班牙将菲律宾、关岛和波多黎各让给美国,美国付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作为“补偿”;古巴形式上宣布独立,实际上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这次战争使美国夺取了大量殖民地,并强化了它向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俄国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中叶,俄国资本主义关系发展,农奴制逐渐瓦解。农民起义不断,革命民主主义者宣传革命思想,鼓动人民推翻农奴制度。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败,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改革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形势,宣布自上而下进行改革。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签署《农民改革法令》和《改革宣言》。该《法令》由17个文件组成,包括《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关于赎买法令》、《地方法令》等。其中《总法令》最重要,共207条,规定了废除农奴制的基本条件。改革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民结婚和干涉其家庭生活。农民可以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商业、手工业,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农民可获得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依法交60卢布赎金,6个月后即可获得宅旁园地所有权。农民取得份地,须经地主同意,缴付赎金。在赎取份地前,农民仍要向地主服“暂时义务”;以村社为单位实行连环保制度,未经允许农民不得随便到外地谋生。列宁指出,农奴制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使数千万农奴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但这场改革极不彻底。大片土地仍在贵族地主手中。农奴制残余在俄国大量保留下来了。


大棒政策
Big Stick Policy
美国总统T.罗斯福提出的武力威胁及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他曾在一次演说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他任内的外交政策,后发展成所谓大棒加胡萝卜政策。
   20世纪初,美国凭借其大为增强的经济军事力量,积极推行向外扩张计划,加强对拉丁美洲,特别是加勒比海地区的侵略。罗斯福根据A.T.马汉的制海权理论,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
   在大棒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凭借武力,多次公开干涉拉丁美洲国家的内政。1903年,罗斯福参与策划并出动海军支持巴拿马政变。1904年,美国又出动军舰,迫使多米尼加共和国将一切关税交给美国管理。美国推行大棒政策的地区,并不限于拉丁美洲。在解决阿拉斯加与加拿大的边界纠纷中,美国也对英国和加拿大施加压力。1904年,一名美国公民在摩洛哥被捕,美国政府立即出动军舰,并发出最后通牒,迫使摩    洛哥释放被萨拉热窝事件 指发生在萨拉热窝的刺杀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检阅奥匈帝国军队演习时,被塞尔维亚秘密民族主义组织“青年波斯尼亚”成员刺杀。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于7月23日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并于28日正式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江华条约这是日本同朝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明治政府建立不久,就打算“征韩”。1875年,日本政府派军舰到闭关锁国的朝鲜近海进行武力示威。9月20日,日舰“云扬”号驶近朝鲜首都汉城附近的汉江河口,江华府的炮台发炮警告。日舰开炮击毁了炮台,并派陆战队登陆袭击。次年,日本以这个事件为借口,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条约规定:朝鲜向日本开放釜山、元山和仁川三个港口;日本在汉城设使馆,在各开放港口派驻领事;日本人在朝鲜享有领事裁判权。同年日本又取得了不纳关税的贸易特权和可以用日元在朝鲜购买货物等特权。从此,朝鲜开始沦为日本的半殖民地。



捕者。

04级历史系2005秋季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汇编

1平等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激进民主派。平等派运动是第一次内战结束后兴起的小资产阶级运动,其主要代表物是约翰·利尔本。围绕着国家政权形式和普选权问题,平等派与独立派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平等派运动首先是在国会军士兵群众中开展起来的,1647年8月,军队开进伦敦后,独立派发表了《军队提案纲要》.对此,平等派很快作出反应,于10月提出《人民公约》,在10月底召开的军队会议上,围绕着政体问题和选举制度问题,平等派代表同独立派代表展开了非常激烈的辩论 但遭到独立派军官的严厉镇压,克伦威尔当场逮捕14人,枪决 3人,平等派运动被暂时平息。后来,平等派分裂为许多小的派别,逐渐衰落。
2普莱德清洗第二次内战期间,议会里的长老派仍然企图使国王在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复位,引起军队士兵和社会中、下层人士的不满,他们要求审判国王。军队还通过了一项“军队抗议书”,要求解散议会,审判国王,废除君主制。但议会反而通过决议,准备接受查理一世的要求,准许他回到伦敦。于是军队决定在12月2日进军伦敦。12月初艾尔顿等高级军官和平等派的领导人在白厅进行了一次辩论,双方在宪法基本原则、宗教宽容等问题上分歧很大。军队进入伦敦后,下院的许多议员仍坚持同国王谈判的立场,并通过了相关决议。12月6日,普莱德上校率军占领了议会,把110名议员清洗了出去,另有约200个议员自愿退出议会,这就是所谓“普莱德清洗”。此后议会里剩下的议员大约有200人左右,称“残余议会”,独立派占据统治地位。
3光荣革命
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政变。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传统地将这次事件称之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1685年,查理二世病死,詹姆斯继位以后,开始了全面的天主教复辟。为了阻止天主教的恢复;辉格党与托利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国王。辉格党与托利党就决定等他死后迎立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及其丈夫荷兰执政威廉。1688年11月,在国会迎接下,威廉率领荷兰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仓惶逃往法国。1689年2月6日,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这就是威廉三世在英国统治的开始。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立宪君主制。
4普加乔夫起义
1773—1775年发生的俄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18世纪中叶农奴制经济发展迅速,各种方式的封建农奴制剥削日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1773年9月普加乔夫自称彼得三世,率80名哥萨克在雅伊克沙一带起义。起义分为三个阶段。起义曾经席卷了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及外乌拉尔等广大地区,这次起义虽然最后被沙皇政府残酷镇压下去,普加乔夫也被处死,但却沉重地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
5《布列达宣言》
1660年2月,驻苏格兰英军总司令蒙克率军进入伦敦,解散了国会,控制了局势.接着,蒙克与逃亡国外的查理王子进行复位谈判.1660年4月4日,查理在荷兰的布列达发表了一份宣言,承诺在复辟后赦免一切革命者,实行宗教自由,保证在革命中发生的财产变化,是为《布列达宣言》.1660年5月25日,查理回到伦敦,登基为王,称查理二世.这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与旧王朝的妥协在英国恢复了斯图亚特王朝.
6“大抗议书”
1641年11月22日,长期国会又通过大《大抗议书》204条。列举了查理一世近十年来的一系列罪行,指出天主教复辟的严重危险,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要求,如实行工商业活动自由,建立大臣对国会的负责制度,限制主教的权力等等。《大抗议书》成为(英国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纲领。查理一世拒绝签署《大抗议书》并且撤销国会卫队,於1642年1月4日亲率几百名卫队士兵闯入国会,企图逮捕友姆、汉普敦等五名反对派领袖.结果遭到二千名武装市民和许多群众的拦阻,国王的阴谋遭到了失败。
7北方战争
  1700—1721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与瑞典进行的长达21年的战争。到17世纪末叶俄国仍是一个内陆国家。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沟通对外贸易渠道,迫切要求争夺出海口。当时瑞典作为欧洲北方的一个强国控制着波罗的海沿岸和出海口。彼得一世改革中的俄国,力量得到极大的增强。1709年6月,俄国陆军在乌克兰的波尔塔瓦大败瑞典军 队,1720年,俄军又击败瑞典海军,开始在瑞典本土登陆,兵锋直指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次年四月,瑞典被迫求和。根据战后的和约,俄国夺取了芬兰湾、卡累利阿、爱沙尼亚和阿脱维亚等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这样,长达二十一年的北方战争(1700—1721)最终以俄国取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而告结束。
8 伏尔泰 (1694—1778)法国作家,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出身于公证人家庭。知识渊博,著作丰富,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在启蒙运动中享有很高声望。但崇拜开明君主,蔑视劳动人民,信仰自然神论,思想局限很大。一生写过大量诗歌、悲剧和哲理小说。通过杜撰的人物和虚构的情节,嘲笑经院哲学,讽刺官僚机构,提出建立在“理性”秩序上的新社会理想,发挥了自己关于哲学、社会、政治、道德和美学的见解,宣传启蒙思想。
9 卢梭(1712~1778)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是对法国 革命影响最大的小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剖析了人类社会,认为私有制是人类社会一切罪恶和不幸的根源。但是,现在要消灭根深蒂固的私有制已经成为不可能,而只能对它的发展加以限制。可见,卢梭的思想反映了小资产阶级既反对大资产阶级对自己的侵吞又要求保护自身利益的愿望。卢梭还提出了“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特别是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以后的法国革命,尤其是对雅各宾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10七年战争奥地利战争后的《亚琛条约》不仅没能解决英法间和普奥间的旧有矛盾,而且还平添了许多新矛盾。于是英普集团和法奥俄瑞(典)集团双方发生了这次混战,史称“七年战争”。战争的实质:一是普奥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二是英法争夺殖民地与海上霸权。战争历时七年,最后以《巴黎和约》和《胡贝尔图斯堡和约》的签订而告终。这次战争在欧洲没有引起疆界的变化,但对列强的地位和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奥地利地位削弱,普鲁士地位上升,两国的仇恨和争霸更加激烈;(2)战争为俄国进一步向欧洲扩张创造了条件,在东北欧的未来事务中,俄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3)法国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最终确立了海上霸权;(4)国际政治的中心从西欧开始转向东欧。战争对欧洲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是深远的。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
11  波士顿倾茶事件
1767年英国通过国会法令,该法令试图向美国殖民地征收税,每磅茶叶征收3便士的税收,用来维持驻扎在殖民地的军队和政府官员的开支。由于在美国唯一合法进口和购买的茶叶都来自英国东印度公司,因此人们好像没有办法逃避这种新赋税。在法令通过的两年内,大多数美国港口拒绝任何征税商品上岸,并且当英国从伦敦运送几船茶叶到美国时,美国民众群情激奋,在纽约和费城,人们纷纷示威游行,要求英国运茶船返回英国。波斯顿的一批青年组成“波斯顿茶党”,于1773年12月16日夜里化装成为印第安人,在茫茫夜色中登上在波斯顿港强行靠岸的东印度公司的茶船,把东印度公司三艘船只所载的三百四十二箱茶叶全部倒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从而使东印度公司损失达一万五千英镑。
12 莱克星顿枪声
1775年4月18日晚,英国殖民军准备偷袭北美波士顿西北郊来克星顿和康科德两地民兵的秘密火药库。当地民兵事先得到消息,就立即武装起来,埋伏于各个交通要道。4月19日拂晓,当英军到达莱克星顿时,民兵立即从各处向英军射击。一部分英军继续向康科德前进,但同样遭到民兵们的袭击。北美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就这样在莱克星顿和康科德打响了。
13 乔治·华盛顿(1732—1799)出身于弗吉尼亚一个种植园主家庭里。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后,他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把一支涣散的民兵队伍改编、训练成具有战斗力的正规军。在广大殖民地人民的支持和推动下,他率领大陆军与英军进行了艰苦的战争,最终在1781年取得最后胜利。此后,他又领导和主持了1787年的制宪会议,制订出延用至今的美国1787年宪法,建立了联邦政府,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届总统,1797年第二届总统期满后,功成隐退,1799年逝世。华盛顿因为领导美国人民经过艰苦的战争赢得了独立,而且为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作出了卓越的员献,因而受到美国人民和世界各国被压迫民族人民的崇敬。
14  萨拉托加大捷
1777年,英国新近从德意志召募的一支雇佣军到加拿大,其实力大大加强。为了速战速决,这年九月,英军在柏高英率领下自加拿大出击向南进攻,企图与另外两路英军共同包围新英格兰,切断大陆军与新英格兰的联系。在遭到美国民兵的迎头痛击后,既得不到另外两路英军的配合,也不能继续前进。10月,民兵们一举把陷入困境的柏高英部包围于纽约州的萨拉托加,并形成人数上四比一的优势。柏高英弹尽援绝,走投无路,被迫于1777年10月17日向美军投降。萨拉托加大捷纽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战局,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美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从此美国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5不可容忍法令
“波斯顿倾茶事件”使英国政府恼羞成怒。1774年3月,英国政府连续颁布几项高压法令:封锁波斯顿海港,断绝波斯顿的对外通商;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权;任命北美殖民地英军总司令盖奇将军为马萨诸塞殖民地总督;增加驻军数量;把俄俄亥河以北,宾夕法尼亚以西的大片土地划归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管辖,阻止十三个殖民地的人民向西部地区移植,即不可容忍法令。
16《独立宣言》大陆会议于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由杰佛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它向世界庄严地宣布:“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北美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独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纲领。它用人权代替了神权,因而马克思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17圣马丁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在独立运动中,他认为南美各地区的独立斗争是休戚相关的,应当互助。他经过三年的艰苦工作,训练和组成了一支军队,他借这支武装力量,开始横扫殖民势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1817年,他率军翻过安第斯山,突然出现在智利的平原上。智利起义军在圣马丁军队的支援下,击溃了西班牙殖民军,1818年,智利宣布独立。接着,圣马丁汇合智利力量,从海上进军秘鲁,同秘鲁人民配合,解放了利马。1821年,秘鲁宣布独立。1822年7月,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会晤,商讨了协同作战计划,肃清西班牙殖民势力。会后,圣马丁引退。
18多洛雷斯呼声
1810年9月16日清晨,伊达尔哥领导印第安等许多下层人民在墨西哥中部一个叫作多洛雷斯的偏僻乡村起义,揭开了墨西哥独立战争的序幕,牧师伊达尔哥在多洛雷斯的教堂敲响钟声,把附近的居民召集过来,问他们:“你们愿意自由吗?300年前,可恨的西班牙人夺取了我们的土地,你们愿意全力以赴的夺回来吗?”民众高喊“绞死这些殖民强盗!”“独立万岁!”这就是“多洛雷斯呼声”。后来,这一天被墨西哥定为墨西哥独立日。
19玻利瓦尔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著名领导人。独立运动初期,曾领导委内瑞拉的革命,但被西班牙军队打败。革命受到挫折,他被迫流亡海外。后来得到海地共和国的大力帮助,于1816年打回委内瑞拉,同坚持游击战争的队伍结合起来,在东部建立革命根据地。他宣布解放黑人奴隶,答应战后分给士兵土地,革命队伍迅速壮大。1819年,玻利瓦尔率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横越安第斯山脉,在哥伦比亚的波耶加击败了殖民军。进入波哥大城,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1年,他又率军回师,解放了委内瑞拉。1822年,他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同另一位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圣马丁会晤,商讨协同作战计划,肃清西班牙殖民势力。会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殖民军。1826年1月,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军向玻利瓦尔的军队投降。
20阿亚库巧战役
1824年,玻利瓦尔的军队与西班牙军队在马亚库乔发生大规模的战斗,革命军获得决定性的性利。此后不久,上秘鲁也在玻利瓦尔的军队的支援下宣告成立共和国。上秘鲁的人民为纪念破利瓦尔的功绩。特定国名为玻利维亚,并授予玻利瓦尔“国父”的称号。
21网球厅宣誓
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因反对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会议,封闭了会场。第三等级代表即在会场附近的网球场举行宣誓:在宪法未制定以前,决不离散,史称“网球厅宣誓”。经穆尼埃建议,西哀耶斯起草了“网球场誓言”,全体与会代并一致宣誓,表示“非待宪法建立并在坚实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决不解散”,这就是著名的网球场宣誓。网球厅宣誓通常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诞生的标志。
22《人权宣言》
1789年7月9日,根据穆尼埃的建议,8月26日,依照美国《独立宣言》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共十七条。它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人身身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反抗压迫的权利都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宣言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最后《宣言》规定了“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宣告了资产阶级对封建地主阶级的胜利,确立了资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在动员和团结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方面起了 极其重要的作用。
23瓦尔密大捷法军战胜普奥联军的重要战役。1792年9月2日,布伦瑞克率普奥联军,在法国王党分子支持下,占领了法国东北部军事重镇凡尔登,并分兵三路直逼巴黎。9月20日,由迪穆里埃和克勒曼率领主要由无套裤汉组成的法国志愿军在马恩省瓦尔密村同侵略军进行激战,击退其多次进攻,赢得此次战役的胜利。从此法军开始全线反攻。并于10月夺回全部被占领土。
24罗伯斯庇尔法国政治家、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名政治活动家、雅各宾派专政期间的主要当权者。1791年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人物。以其严峻态度、高度原则性和简朴生活博得“不可腐蚀的人”的称号。1792年8月10日革命后,坚决要求废黜路易十六,建立革命法庭,召开国民公会。领导了1793年反对吉伦特派的起义,成为雅各宾派专政(救国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1793─1794年革命面临严重危机,他依靠巴黎革命群众实行了革命措施,挽救了革命。1794年革命形势已基本稳定实行恐怖政策,并于1794年先后镇压了丹东派和埃贝尔派,1794年国民公会中反罗伯斯庇尔的力量联合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专政。
25热月政变罗伯斯庇尔用暴力镇压了左、右两派之后,表面上消除了危机,实际上彻底动摇了它的统治基础。牧月法令更弄得人人自畏,加速了各种反对派的联合,丹东派、埃贝尔派的残余以及国民公会中的沼泽派迅速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反对罗伯斯庇尔的联盟,即以后人们所说的“热月党人”。1794年7月27日共和二年热月,雅各宾派专政被推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热月政变”。
26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年12月2日)是拿破仑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取得了对俄罗斯-奥地利联军的决定性胜利。1805年12月4日,弗兰西斯二世和拿破仑会谈,达成停火协议。12月27日,奥地利和法国签订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退出反法同盟,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也告终结。拿破仑成为欧洲的霸主。
27百日王朝波旁王朝复辟后,大批逃亡贵族返回法国,企图在法国重建专制统治,从而引起了人民的愤怒和资产阶级的不满。拿破仑利用人民对波旁王朝的敌视心理,于1815年2月26日从厄尔巴岛重返巴黎,重新登上法国王位,宣布废除波旁王朝危害革命的法令,允诺进行广泛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欧洲各国立即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以70~80万军队围攻法国。拿破仑迅速组织起12万人的军队,6月中旬与反法同盟军队决战,大败于滑铁卢。6月22日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28滑铁卢战役  
1815年初,拿破仑在厄尔巴岛获悉反法联盟在维也纳会议上由于分赃不均而几乎分裂,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回巴黎,重登帝位。英、普、奥、俄等国君主停止争吵,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集结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18—19日发生了著名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最后遭到失败。从此结束了拿破仑的“百日政权”和拿破仑帝国在法国的统治。6月21日,拿破仑回到巴黎,自动宣布第二次退位。
29教务专约为争取罗马教廷的支持,拿破仑排除种种干扰,派代表与罗马教廷谈判,施展各种手法使谈判成功,1801年7月15日,拿破仑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协议—政教协议(即《教务专约》)在巴黎签字。不久得到罗马教廷批准。翌年,经法国立法院同意,元老院批准,最后由拿破仑作为国家法律正式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教务专约与组织条例的公布施行,就以法律的形式既维护了法国广大民众信教的自由,又使天主教从属拿破仑政权,将天主教由封建专制王权的精神支柱,变成了法国资产阶级国家的精神工具。
30 《1791年宪法》
1791年9月,制宪议会通过了宪法,即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掌握行政权,有权任命政府大臣和高级军官,有权暂时否决议会的决议:立法权属于一院制立法议会:司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法官。宪法在宣布废除封建等级制的同时,又把全体居民按财产资格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级公民。凡年满二十五岁,有财产并能交纳直接税者(男子),为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没有或很少有财产而不能交纳直接税者,称消极公民,没有选举权。这样,就剥夺了法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人民的选举权。
31 人民宪章是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1837年由下院六名议员和六名伦敦工人协会会员组成的一个委员会提出,并于1838年5月8日作为准备提交议会的一项法律草案在各地群众大会上公布。人民宪章包括了宪章派的下列六项要求:普选权(年满二十一岁的男子)、议会每年改选一次、秘密投票、各选区一律平等、取消议会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和发给议员薪金。1839、1842和1849年,议会三次否决了宪章派所递交的要求通过人民宪章的请愿书。
32七月革命
1829年7月26日,查理十世颁布四项高压敕令成了七月革命的导火线。从7月27日开始,以《自由报》为首的四十多家报纸发表了抗议书,公开号召人民放弃对政府的服从。次日,示威转变为武装起义,巴黎人民同政府军展开激烈战斗。29日,起义者攻占了王宫,最后取得了胜利。8月2日,查理十世逃亡英国。大资产阶级立即拥戴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浦为法王,从此开始了奥尔良王朝在法国的统治。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复辟王朝在法国的统治,建立了代表金融贵族利益的奥尔良王朝,巩固了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确立下来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因此它仍然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3德意志关税同盟德意志的四分五裂和封建割据状态引起了社会普遍的不满。从1815年起首先在大学生中掀起了争取政治自由和民族统一的运动。在这场运动的直接推动下,新兴资产阶级也强烈要求废除各邦之间的关卡,建立统一的民族市场。1818年,普鲁士首先废除了六十个关税区。1826年,北德意志联邦建立了关税同盟,两年后,南德各邦也建立了关税同盟。到1834年,南北两个关税同盟合并,建立起以普鲁士为盟主共十个邦组成的关税同盟,这一同盟联结了大约二千五百万人口的德意志地区,初步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市场。
沙发
LIXINGZHE1218 发表于 09-4-2 11:49:3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辛苦了!!!
板凳
kyghy 发表于 09-4-8 16:14:36 | 只看该作者
十分感谢!
地板
lichanghu 发表于 09-4-16 22:26:3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辛苦了
5#
zimo153 发表于 09-5-17 01:03:4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6#
xuchengyan1987 发表于 09-7-28 17:48: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辛苦了!!!
7#
nonzi126 发表于 10-1-19 20:10: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8 19:04 , Processed in 0.71133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