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完)

[复制链接]
11#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4-14 02:30:58 | 只看该作者
李德(1900~1974)

    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奥地利人。1900年9月28日生于德国慕尼黑,1974年8月15日卒于柏林。原名奥托·布劳恩。笔名华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德国共产党。1918年参与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1926年被德国政府逮捕监禁。1928年越狱逃往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2年春毕业后,被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派往中国东北收集日军情报。1933年9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在指挥红军作战中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战术,反对游击战,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致失败。红军长征开始时,是军事最高领导三人团成员之一。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被撤销指挥红军的权利。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抗日战争初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军事研究编委会主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教授。1939年夏去莫斯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加入苏联红军。1941、1948年在克拉斯诺戈尔斯克任教。1949年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定居,潜心著译。1964年任德国列宁著作德文版主编。1973年出版《中国纪事(1932~1939)》,对中国革命历史事实有一定程度的歪曲。
12#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4-14 02:31:09 | 只看该作者
傅斯年(1896~1950)

    中国中华民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字孟真。祖籍江西永丰。生于山东聊城。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1918年夏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五四运动爆发时,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后因受胡适思想影响,退出学运。1919年夏,大学毕业后,先后入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1926年冬回国,翌年春出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和历史系、中文系主任。四一二政变发生后,表示赞同清党。从1928年11月起,长期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任主编。1929年春,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广州迁往北平后,兼任北大教授。1932年,参加胡適主持的独立评论社,在《独立评论》周刊上发表政论文章,拥蒋反共,但赞成抗日,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路线有所批评。1937年春,兼代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主张抗战,抨击贪官污吏。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9年1月,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台湾大学校长。在学术上信奉考证学派传统,主张纯客观科学研究,注重史料的发现与考订,发表过不少研究古代史的论文。并多次去安阳指导殷墟发掘。他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期间,延揽一流人才,做出不少成绩。后卒于台北。著作编为《傅孟真先生集》。
13#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4-14 02:31:21 | 只看该作者
北洋军阀:以袁世凯为首的中国封建军阀集团。1895年清廷命袁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这支军队采用新的兵制 ,使用近代武器,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出任北洋大臣,所辖军队称北洋军。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三个派系,即皖系军阀、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彼此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政争和混战。1926年7月 ,在国共两党合作倡导下,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北伐战争,消灭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打击了奉系势力。1928年国民党各军事实力派联合再次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因战败退回东北,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至此,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北洋军的一些余部被并入国民党军队。
“府院之争”:以黎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1917年3月在中国是否参战问题上,段在日本支持下要参战,黎在美国支持不参战。后黎免去了段的职务,并请强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
张勋复辟:1917年7月中国清代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12天的事件。1917年因是否解散国会问题,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争端。黎元洪被迫召张勋入京调解。张勋便带领军队入京拥溥仪登极,恢复清末官制。消息传出,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要求讨伐张勋。段祺瑞借助全国反对复辟的声势和日本政府的财政支援,讨伐张勋。段祺瑞重新执政。
二次革命:是孙中山企图挽回辛亥革命的失败而发动的一次革命斗争,目的是要推翻袁世凯,重新恢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权。1913年初,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于暗杀宋教仁。不久,宋案真相大白,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达成善后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李烈钧于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苏等地也相继独立,加入讨袁行列。袁世凯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很快把讨袁军打败“二次革命”失败了。
护法运动: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树起护法大旗.9月1日,非常国会举行大元帅选举会,孙中山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护法。但实权却掌握在西南军阀手中,使得军政府变成了军阀政府。孙中山看到了军阀的本质,深深懂得不可能依靠军阀达到护法的目的。1918年5月4日孙中山愤而辞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新文化运动: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以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其性质仍属旧民主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已是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国作舆论准备,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了。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一次直奉战争:北洋军阀直、奉两系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日本在失去皖系军阀这个工具后,转而扶植另一个工具奉系军阀与直系对抗。1921年12月,张作霖进京支持亲日派官僚梁士诒组阁。梁上台后,赦免被通缉的皖系军阀政客,同意胶济铁路中日合办。同时梁极力抑制吴佩孚。其卖国行为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吴佩孚和直系各省督军乘机逼迫梁士诒下台。由此引起直奉战争。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双方各动用兵力约12万人,在长辛店带交战。5月5日,直军在长辛店获得大捷,随后张作霖率残部出关。
北京政变:1924年直系将领冯玉祥在革命高潮推动下于北京发动的政变。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与热河一线奉军作战。冯军由古北口秘密回师北京,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北京政变后,冯玉祥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冯玉祥会同奉系军阀张作霖成立了由段祺瑞任执政的“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北京政权又落入官僚军阀手中。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为北方革命形势发展创造了有利件。
孙文越飞宣言: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从广东退居上海,绝境中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来沪,在香山路中山寓所内与孙中山会晤,商讨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问题。以此为精神,1月26日,双方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表明孙中山开始抛弃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和寻求国际进步势力援助的愿望,使国共第一次合作有了基础。
南北议和:南北议和上海召开,南方军政府代表为唐绍仪,北京政府代表为朱启钤。由于南北议和有碍日本在华利益、有悖段祺瑞“武力统一”中国的意图,北京政府只是迫于中外压力才同意议和。和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南方代表提出陕西立即停战,撤换陕督陈树藩,停止招募参战军。此后数日,由于北京政府并未制止陕西的战争,唐绍仪表示如不撤换陈树藩,停止陕西的战争,决不再议其它议案。但北京政府没有答复。28日,和议暂停。
北伐战争:1926年至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西路军解放了湖南,攻克了湖北武汉;中路军解放了江西;东路军解放了福建。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蒋介石反动集团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
好人政府:胡适认为中国的政治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他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由这些人组成“好人政府”,形成社会的重心,一点一滴地改造社会,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大我”。这种“好政府主义”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独立的、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模态。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共产党早期从事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关。1921年8月成立于上海。张国焘任主任,1922年,总部由上海迁到北京,主任改为邓中夏,改《工人周刊》为机关刊物。主要活动是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初期以铁路工人为工作重点。1922年在广州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工人运动的总通讯机关。二七惨案后转入地下活动。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后撤销。
二七惨案:1923年2月7日中国直系军阀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流血事件。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会代表在郑州召开总工会成立大会。吴佩孚丢弃“保护劳工”的假面具,命令军警用武力加以阻挠和破坏,并封闭总工会会所。总工会当即组织全路2万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2月7日,曹锟、吴佩孚等派大批军警分别在长辛店等处进行血腥镇压,林祥谦被捕后,拒绝下令复工 ,慷慨就义。施洋也在武昌被杀害。
三民主义:孙中山所倡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剥夺了人权,必须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当中国革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时,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并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
黄埔军校: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期间,决定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苏联派来数十名优秀军事干部担任教育工作,并提供办校经费和军械武器。中国共产党选派周恩来等先后到军校任职.学科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政治等。共招收了六期学生。黄埔学生军曾参加东征、南征等战役及北伐战争,为革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爆发的以工人为主体的有全国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5月30日,上海各校学生2000多人到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讲演,要求释放被捕的工人、学生等。英巡捕又拘捕学生100多名,关押在南京路的老闸捕房。上海各阶层群众数千人,赶到捕房周围,要求释放学生。英国巡捕蓄意向群众开枪,当场打死10多人,打伤数十人,造成了五卅惨案。
国民革命军: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组建的中国国民党领导的革命军队,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变为反共反人民的军队。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决议将所辖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多由共产党人担任。周恩来等曾任政治部主任或党代表。国民革命军取得了东征和北伐战争的胜利。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国民党政府军队仍用这一名称。
省港大罢工:广州和香港工人为反抗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支援上海人民反帝斗争而举行的大罢工。广州和由香港返回广州的罢工工人、市郊农民、学生和黄埔军校学生军举行集会游行,英、法帝国主义军队以机枪群众射击,造成沙基惨案。这一事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积极支援省港大罢工。中华全国总工会为加强对罢工的领导成立了以苏兆征为委员长的省港罢工委员会,并组成工人纠察队,严密封锁香港和沙面租界.这次罢工在全国人民支援下,坚持到1926年10月结束,历时16个月,是世界罢工史上罕见的。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锻炼了工人阶级,对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准备北伐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西山会议派:中国国民党内的一个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派别。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等。1925年在北京西山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因而得名。通过了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的议案,会后在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相对抗,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遭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各级地方党部的强烈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西山会议派与蒋介石集团合流。
中山舰事件: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右派加冯争夺革命的领导权。蒋介石制造了“中
山舰事件”。蒋介石借口共产党“阴谋暴动”,在黄埔扣押中山舰,逮捕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李之龙,并扣留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中共中央派第国焘至广州,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同意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通过这一事件,蒋介石不仅打击了中国共产党,还打击了国民党左派,并大大加强了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
整理党务案:蒋介石以“改善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间的关系”为名,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并在国民党二届二中会上通过。它的主要内容是,共产党员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总数的1/3;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要交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管等。陈独秀、张国焘等继续退让表示完全接受。这样,在蒋介石的策划下,一些右派分子窃取了国民党中央的部长职位,蒋介石也当了国民党中央党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为他以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革命政变。在北伐战争顺利发展,工农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集团加紧勾结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准备背叛革命。1927年3月下旬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胜利后,蒋介石即赶到上海,密谋策划反革命政变。由于第三国际和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的右倾,对蒋介石抱有幻想,致使党和人民处于无戒备状态。4月12日,被蒋介石收买的青红帮流氓冒充工人,向分驻各处的工人纠察队队部发动袭击。随后,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周凤岐部借口调解\"工人内讧\",强行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并打死打伤纠察队员二三百人。13日,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十万余人、学生、市民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当队伍行至闸北宝山路时,再次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屠杀,群众死百余人,伤无数。此后,蒋介石继续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捕杀。仅三天内,即有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这次反革命政变为蒋介石建立反动的南京政府扫清了道路。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不顾宋庆龄、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扩大会议,讨论“分共”问题。决定:在一个月内,开第四中央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分共问题。在未开会以前,制裁共产党人“违反本党主义政策之言论行动”。随后,反动军队封闭了工会、农会和所有革命团体。在“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大规模地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马日事变:1927年5月21日晚,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率叛军袭击省总工会等革命机关、团体,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释放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百余人被杀害。事变后,许克祥与国民党右派组织了“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救党委员会”,继续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因21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这次事变为“马日事变”。这一事变是武汉汪精卫集团开始叛变,并准备与南京蒋介石集团合流的信号。
宁汉合流:1927年“七·一五”政变后,武汉国民党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合在一起,史称“宁汉合流”。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建立了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立的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的局面。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叛变革命,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冯玉祥几次致电宁汉双方,解决党内争执。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完成。
东北易帜:1928年12月29日 ,张学良在中国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皇姑屯事件”之后,日本帝国主义阴谋利用张学良制造东北“独立”,张身负国耻家仇,为维护祖国统一,毅然于1928年底通电全国,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这样,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八七会议: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代表们在发言中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在会上作重要发言,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最后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在江西省城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 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 .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
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党中央的委托,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部队主要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9月9日开始,起义军先后向长沙进攻。但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受挫。9月19日,毛泽东文家市召开会议,决定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起义部队在三湾村进行改编。经过改编,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尔后,起义部队兵分两路,经湖南转至江西,10月抵达井冈山。从此,这支起义武装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共产党员张太雷、苏兆征、叶剑英和周文雍等同志领导举行了这次震惊中外的武装起义。12日中午召开广东工农兵拥护苏维埃政府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亦叫“广州公社”。苏兆征为政府主席,这是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的城市政权。红色革命政权仅存在了三天。其后,反动派五天内屠杀了5700人。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头幕。由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策划,日军关东部队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8日炸毁了南满铁路在沈阳柳条湖附近的路段,原计划挑衅中国军队,但中国军队并没有动作,日本便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军入东三省。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东北三省被蹂躏、奴役达14年之久;也是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的开始,对中日两国历史均具重大影响。
一二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东三省。为了转移中国和国际社会对东北局势的关注,加紧扶植伪满州国傀儡政权,为了迫使国民政府作出妥协。1932年,日军又悍然对上海发动了攻击,这就是“一二八事变”。 日本通过一二八事变,达到了拼凑伪满洲国(3月1日宣布成立)和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的双重目的。
14#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4-14 02:33:43 | 只看该作者
乡村建设派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组成单位之一,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一个政治派别。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动摇着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与此同时,在国民党当局及一些地方军阀的默许、支持和赞助下,出现了“乡村建设运动”。1928年梁漱溟在广州提出“乡治”主张。1929年在北平接办《村治月刊》,同年在河南辉县百泉村办村治学院,1931年又在韩复榘支持下,在山东邹平县办乡村建设研究院,出版《乡村建设》。1933年7月,召开乡村工作讨论会,推选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章元善、江恒源、许士廉六人为主席团,至此乡村建设派正式形成。该派的目的是实行“乡治”,开展中国民族自救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建立政治和教育合一的乡农学校,同时推行“新乡约”,建立“乡村自卫组织”,举办供销、信用等合作社,推行农业技术的改进措施。其基本理论是,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立”和精神上“调和持中”的社会,中国的问题只是“文化失调”,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应从乡村建设入手,然后扩及整个社会,恢复中国儒家伦理。1941年3月,乡村建设派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前身是飞939年 11月各中间党派在重庆组织的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正式成立,参加的党派有: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后改称民主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 (后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及其他人土。推举黄炎培为中央委员会主席,黄炎培、左舜生、张君劢、梁漱溟、章伯钧为中央常务委员,左舜生为总书记。后黄炎培辞去主席职务,推举张澜担任主席。1941年9月18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机关刊物《光明报》在香港公开出版,10月10日《光明报》发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和对时局主张纲领(又称十大纲领)。民主政团同盟是在国民党的反共分裂活动日益加剧和一党专政不断强化的形势下产生的,其最初的政治主张是: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并积极组织成员参加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宪政运动。1942年,沈钧儒领导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至此,民主政团同盟的组成有三党三派之称。为改变民主政团同盟的党派联盟性质,打破青年党把持盟务的局面,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名称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参加,并通过了《中国民主同盟纲领》。
中国国家社会党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组成单位之一,由张君劢、张东荪发起组织的资产阶级右翼政党,简称国社党。其前身为张君劢、张东荪于1931年10月组织的再生社,象征再造中华民国之意,并发行《再生》周刊,从事宣传。1934年10月,张君劢召集再生社临时代表大会,宣告国家社会党正式成立。其理论基础是以国家民族本位为中心的国家社会主义,即“绝对的爱国主义与渐进的社会主义”。其政治主张“以民主政治为根本原则”,国民代表会议为最高权力机构,成立容纳多党派的联合政府中央行政院。其经济主张是实行国家社会主义,使公营、私营和合作经济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分部经营管理,反对生产工具国有和废除私有制度,反对阶级斗争理论,而主张渐进的社会主义。在文化政策方面,主张学术自由独立。国社党党员以张君劢、张东荪的学生居多,缺乏群众基础和组织力量,影响很小。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党拥护抗战,张君劢参加国民参政会。1938年底,张君劢发表《致毛泽东先生一封公开信》,要中共交出军队、取消特区、搁置马克思主义。1941年3月,国社党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6年1月,参加旧政治协商会议,主张走第三条道路。同年8月,该党与民主宪政党合并,组成中国民主社会党,简称民社党。随后在国民党召集“国民大会”时,公开投靠国民党。
15#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4-14 02:34:01 | 只看该作者
福建事变
1932年“一.二八”抗战结束后,蒋介石调十九路军在福建“剿共”,企图使十九路军与红军两败俱伤。由于受中共关于合作抗日主张的影响,十九路军将领逐渐觉悟到与红军作战是没有出路的,又由于中下级军官和广大士兵厌恶内战、主张抗日的情绪的推动,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在福建福州南校场召开大会,发表《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人民权利宣言》,决定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推选李济深为人民革命政府主席,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陈友仁、徐谦、戴戟、黄琪翔、李章达、余心清(代表冯玉祥)等11人为委员。11月22日,该政权正式成立,李济深兼军事委员会主席,陈铭枢为文化委员会主席,余心清代经济委员会主席,蒋光鼐为财政部长,陈友仁为外交部长,徐谦为最高法院院长,李章达为政治保卫局局长。福建人民政府先后颁布了《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宣言》、《对外宣言》、《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最低纲领十八条》等文件及一系列政策法令,制定了福建人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在政治方面,对外提出排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否定一切帝国主义所订立之不平等条约;对内主张打倒军阀,铲除封建残余制度,取消党治,还政于民,打倒蒋介石和卖国残民的南京政府。在经济方面,提倡发展民族资本,奖励工业建国,立行耕者有其田,实行计口授田。在军事方面,将十九路军所辖5个师10个旅扩充为5个军10个师的番号,成立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蔡廷锴任司令,辖兵力六、七万。11月26日,福建人民政府即和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工农红军签订了抗日作战协定。此后,双方就政治、经济、军事、贸易诸方面进行了广泛接触。自1933年底至1934年初,蒋介石动员了大批军队,大规模进攻福建,并勾结日本侵略军共同向十九路军“进剿”。 1934年1月15日,蒋介石军队攻陷福州。福建人民政府在日蒋优势军队的围攻下终于失败,其领导人先后转赴香港。该政权以十九路军为中心,由国民党内外一批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人士发起建立,是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方面抗日反蒋力量的一次重大集结和联合斗争。
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
30年代由上海文化教育界的爱国知识分子和少数中共地下党员成立的抗日救亡群众团体。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侵略军步步进逼,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年 12月12日,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马相伯、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陶行知等280多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对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2月21日,上海妇女界代表召开大会,宣布成立上海妇女界救国会,推选妇女界著名人士史良、沈兹九、王孝英、胡子婴、罗琼、杜君惠、陈波儿等11人为理事。12月27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举行成立大会,推举马相伯、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李公朴、史良、王造时、江问渔、胡愈之等35人为执行委员,发表了《上海文化界第二次救国运动宣言》。此后,各大学教授救国会以及学生救国会相继成立。为集中救亡组织的力量,加强各救亡团体的团结,于1936年1月28日成立了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推选沈钧儒为主席,并由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陶行知、邹韬奋、史良、刘良模、沈兹九、沙千里、潘振亚等人组成执行委员会。成立宣言提出停止内战、开放民众组织、保护救国运动、建立民族统一阵线、释放一切政治犯等主张。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后,先后创办《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会刊》和《救亡情报》,进行爱国救亡运动的宣传,利用各纪念日举行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掀起了上海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并对全国救亡运动起了推动作用,直接促成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成立。
16#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4-14 02:35:13 | 只看该作者
中华革命党
原指民国初年由孙中山组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指1928年由谭平山等人成立的国民党左派组织。1914年 7月,孙中山召集在日本东京的部分国民党员组建中华革命党,以讨袁革命为己任,要求铲除帝制,维护约法,恢复国会,重建共和。 1916年袁世凯死后,该党本部由东京迁至上海。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建成中国国民党。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同年底,谭平山在上海发起组织了“国民党左派联合办事处”,开始筹组新党的工作。在筹组过程中,决定为继承孙总理革命的遗志,拟采用在二次革命失败时代孙总理所组织的“中华革命党”作为新党的名称。1928年春召开了成立大会,谭平山、章伯钧、季方、郑太朴、朱蕴山、黄慕颜、邓初民、张申府、李世璋、马哲民等被选进中央领导机构。邓演达被选为党的总负责人,在他未回国前,由谭平山代理他的职务。成立后不久通过的《中华革命党宣言草案》,既谴责了国民党,认为它是敌党,对共产党也进行了批评。该党成立后曾在上海、四川、北平、山东、江西等省市建立了地方组织,但活动范围仅限于文化教育界,组织上缺乏统一领导。1930年5月邓演达回国,同年8月在上海召开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这标志着中华革命党的结束和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正式建立。
七君子事件
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等7人因进行 抗日救国活动而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的事件。“九•一八”事件后,民 族危机日益严重,全国各界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5月, 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 会,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并与红军议和,建立统 一的抗日政权。救国会的抗日主张和救亡活动为蒋介石所不容,蒋 指使上海市警察局于11月23日将救国会的领导人沈钧儒、章乃 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等7人逮捕,随即将他们 关押于江苏高等法院看守所。时称“七君子事件”。这一事件激起 了全国同胞和广大爱国侨胞的义愤,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营救运动。 11月24日和27日,救国会发表《紧急宣言》和《告全国同胞书》, 驳斥横加于救国会的莫须有的罪名,表示绝不放弃抗敌救国立场, 要求国民党当局立即释放被捕领袖,公开保护救国运动,实现抗 战。宋庆龄发表声明,抗议对沈钧儒等人的非法逮捕。北平文化教 育界107人联名通电国民党政府,北平清华、燕京等15个大学组 织请愿团赴南京请愿,要求释放被捕人士、开放民众救国运动。国 民党知名人士冯玉祥,于右任等在南京发起征集10万人签名的营 救运动。旅美华侨发出《告同胞书》,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以及 国际上一些知名人士如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罗素、杜威等纷纷致 电国民党政府,要求恢复沈钧儒等人的自由。国民党政府于1937 年4月对“七君子”以“危害民国罪”提出公诉,并开庭审判,进一步 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4月12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赞扬沈钧儒 等“以坦白之襟怀,热烈之情感,光明磊落之态度,提倡全国团结, 共赴国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此实我中华男女之应尽责任与光 荣模范”;要求国民党彻底放弃过去的错误政策,立即释放爱国领 袖及全体政治犯,并彻底修改《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6月下旬, 宋庆龄、何香凝、胡愈之等16人发起“救国入狱”运动,提出如爱国 有罪,愿与沈钧儒等同受处罚。7月初由宋庆龄率领,亲往苏州请 求高等法院羁押。由于沈钧儒等7人不屈不挠的斗争和全国人民 的热烈声援,抗战开始后,在中共中央一再敦促下,国民党政府于 1937年7月31日将“七君子”释放出狱。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简称“全救会”或“救国会”。是抗日战争前夕在上海成立的全国性抗日救亡团体。1935年12月,上海知名人士马相伯、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陶行知等200余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亡运动宣言》,发起救国运动。在上海成立了妇女界救国会、文化界救国会、职业界救国会等救亡团体的基础巳于1936年1月28日正式成立了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上海救国运动的开展,引起了各地的极大反响。不久,北平、南京、武汉、天津、广西、山东等地的文化界和妇女界,相继成立了救国会组织。5月31日和6月1日,在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章乃器等人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20余省市60多个救亡团体及十九路军的代表共70余人,在上海召开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通过了《宣言》和《抗日救亡初步政治纲领》等文件,选举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邹韬奋等400余人为执行委员,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史良、孙晓村、曹孟君等14人为常务委员。救国会的宗旨是团结全国救国力量,统一救国方策,保障领土完整,谋求民族解放。它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成全国各党各派的团结合作,共同抗日;要求各党各派立即停止军事冲突,派遣正式代表进行谈判,以便制定共同抗敌纲领,建立一个统一的抗敌政权。7月15日,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联名发表了《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一文,明确表示赞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联合红军,共同抗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后,在华南、华北、西北和南京、济南、武汉等地相继成立了各界救国联合会。旅居欧美及东南亚各国的华侨也成立了抗日救国会。救国会开展了组织抗日示威游行、为抗日军队募捐等各种形式的救亡活动。救国会的主张及其日益扩大的影响,使国民党政府十分恐惧和仇恨,它以“危害民国”的罪名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等7人非法逮捕入狱,制造了“七君子事件”。全国各阶层纷纷进行营救。抗日战争爆发后,7人获释出狱。抗战胜利后,鉴于形势变化,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改名为中国人民救国会(简称仍为“救国会”)。
17#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4-14 02:35:2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青年党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组成单位之一,素以反共著称。1923年12月,由曾琦、李璜等成立于法国巴黎,曾琦为委员长,骨干大部分是少年中国学会右翼会员。建党初保持极端秘密,对外以“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的名义出现。其宗旨是“本国家主义之精神,采全民革命之手段,以外抗强权,力争中华民国之独立与自由;内除国贼,建设全民福利的国家”。所谓“外抗强权”,不是反对帝国主义,而是反对社会主义的苏联;“内除国贼”,不是消灭新旧军阀,而是反对共产党。由于该党极力鼓吹国家主义,故被称为“国家主义派”,1924年秋,曾琦、李璜回国,宣称要“与国共两党相周旋”,“与国际共产党奋斗到底”。同年10月,出版《醒狮》周报作为党的机关刊物,进行反苏反共宣传,故又被称为“醒狮派”。该党一面投靠北洋军阀,一面支持西山会议派,反对国共合作,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其后又支持蒋介石的清党屠杀政策。1929年8月,在沈阳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发表《公开党名宣言》,正式称为中国青年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政党休战,一致抗日。1934年4月,左舜生代表青年党与蒋介石交换函件,表示拥护抗战建国纲领,取得公开合法地位。1939年10月,青年党与国家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救国会、乡村建设派、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居于国共之间的第三者立场。1941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左舜生任总书记。该党在同盟中央机关中曾占多数,代办一切事务,并利用民盟作掩护,扩张组织和扩大自己的影响。1946年初,从民盟分裂出来,以独立单位参加政治协商会议。随后参加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完全投靠国民党。1949年,随国民党逃亡台湾。1951年曾琦病死后,内部长期纠纷。1979年举行第十三届代表大会,通过党章和政纲,仍坚持反共立场。现任主席为李璜、陈启天二人。
国民参政会
抗日战争初期成立的由各抗日党振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组成的国民政府咨询机构,其前身是1937年8月国民政府设立的国防参议会。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和《组织国民参政会案》,决定设立国民参政会。同年7月,在武汉举行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随后迁往重庆,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往南京。国民参政会从1938年至1947年举行了四届共13次大会。参政员由国民党在各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遴选”,最初为150名,后改为200名,二、三届为240名,四届为290名。其中国民党员居多数,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党派均借文化团体和经济团体的名义参加。共产党参政员有毛泽东、董必武、秦邦宪、吴玉章、林伯渠、邓颖超、陈绍禹等人,各民主党派参政员有黄炎培、粱漱溟、晏阳初、沈钧儒、张君劢、张东荪、曾琦、李璜、左舜生等人。一届会议采取议长制,议长为汪精卫,副议长为张伯苓。1938年底汪精卫投敌叛国,改为蒋介石任议长。二届以后改为主席团制,主席团的主席为蒋介石、张伯苓、左舜生、张君劢、吴贻芳。三届主席为蒋介石、张伯苓、吴贻芳、莫德惠、李璜。1943年9月,蒋介石、吴贻芳、李璜相继辞职,增补王宠惠、王世杰、江庸为主席。四届主席为张伯苓、王世杰、吴贻芳、莫德惠、李璜、江席、王云五。1947年5月,王云五、王世杰相继辞职,增补张君励、林虎为主席。在抗战时期,由于国共两党和其他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共同努力,国民参政会对团结全国人民发扬抗日民主、推动全面抗战起了积极的作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政府逐渐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国民参政会也日益成为国民党标榜民主的装饰品。尽管该机构并无任何立法和行政权,中国共产党仍继续利用这一合法讲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团结各中间势力,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41年1月,蒋介石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共参政员致函国民党参政员,提出皖南事变善后处理办法12条及临时办法13条。因遭国民党拒绝,中共7名参政员拒不出席二届一次国民参政会。1944年,国民党统治区掀起民主宪政运动高潮,同年9月,林伯渠主张召开国是会议,成立抗日党派联合政府,各党派参政员纷起响应。1945年7月,中共参政员鉴于国民党拒绝取消一党专政,反对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因此拒不出席四届参政会。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国民参政会变成其推行反共政策、鼓动内战、粉饰独裁的御用工具,日益不得人心。 1948年3月,国民参政会在南京正式撤销。
北京大学教授宣言(1947年5月)
1947年4、5月间,在畔国共产党“建立反卖国、内战、独裁与反特务恐怖的广大阵线”口号的影响下,国民党统治区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走向新的高潮。5月 18日,国民党政府通过《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禁止10人以上的请愿和一切罢工、罢课、游行示威,并授权各地国民党政府镇压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5月20日,南京、天津学生游行队伍遭到反动军警的血腥镇压,造成“五•二○”流血惨案。在此情况下,九三学社联合北京大学教授于5月22日发表宣言,支持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在宣言上署名的有北京大学教授袁翰青、薛愚、俞平伯、沈从文、闻家驷等31人。宣言说;这几天,汹涌澎湃的学潮蔓延全国各地,而政府当局业已决定断然处置办法,使我们深深忧虑此后的发展将更险恶,爰以教育工作者的立场,向社会表示我们的态度。宣言指出:今日内战愈演愈烈,其结果已使饥饿侵蚀到社会名阶层,青年学生所呐喊的反内战、反饥饿,正是代表全国人民一致的呼声,我们应该同情。宣言最后强调:青年学生运动的起因是不满现实,唯有改变现实,才能平息他们的不满。推诿与压制则结果适得其反。
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后,在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在经济上以“接收”名义抢劫台湾企业,建立官僚垄断经济,残酷剥削台湾人民。1946年底以后,在大陆人民反对美蒋斗争的影响下,台湾人民也起来进行斗争。1947年2月27日,台北发生国民党缉私人员殴打女烟贩并打死一名与之评理的台湾同胞的血案,引起台湾人民更加愤怒,成为起义的导火线。28日,台北人民举行罢市和示威游行,提出惩凶、赔偿、取消专卖局等要求,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愤怒的群众奋起反击,夺取了电台,呼吁全省人民支援。斗争很快发展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国民党在台湾大部地区的机关被推翻。国民党一面组织“处理委员会”进行“调查了解”,以欺骗群众,一面急调军队进行血腥镇压。起义最后失败,被杀害者达3万余人。部分起义领导人逃到香港,于同年11月发起组织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作为领导台湾人民继续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组织。
邓演达被害事件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邓演达为恢复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复兴三民主义,毅然举起反蒋旗帜,积极开展反蒋军事斗争。蒋介石视其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1931年 8月17日,正当邓演达在上海愚园路愚园坊20号给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干部训练班讲课时,国民党特务勾结租界巡捕,根据叛徒陈敬斋提供的情报,逮捕了邓演达。邓被捕后,坚持反蒋立场,宁死不屈。11月29日,蒋介石派侍卫官蒋瑞昌、蒋甫元等将邓演达杀害于中山陵附近。12月9日,宋庆龄发表宣言,严厉谴责蒋介石的法西斯暴行。邓演达的牺牲,是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一个重大损失。
18#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4-14 02:35:41 | 只看该作者
中华职业教育社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组成单位之一。系中国最早倡导、研究和实施职业教育的团体,于1917年5月6日在上海成立。该社议事部议事员有蔡元培、沈恩孚、史量才、穆藕初、张元济、王正廷等,办事部主任为黄炎培,总书记为蒋梦麟。同年11月,创办《教育与职业》月刊作为机关刊物。1918•年6月,创办中华职业学校,提倡劳工神圣、做学并进、半工半读、工读结合。 1925年创办《生活》周刊,该刊后来在邹韬奋的主持下成为著名的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1927年9月,创办上海职业指导所,就职业问题免费提供社会服务。1931年12月,创办《救国通讯》,宣传抗日,抨击国民党不抵抗政策。1939年7月,职教社总部迁往重庆,由杨卫玉主持社务,孙起孟为总书记。1941年3月作为三党三派之一,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黄炎培当选第一任主席。 1943年11月,创办《宪政》月刊,推动宪政运动的发展。1945年12月,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1946年1月,总部迁回上海。 1949年12月,总部迁北京。1950年2月,第三届理、监事会议推选黄炎培为职教社理事长,孙起孟为总干事。以后,职教社的事业逐步纳入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轨道。1983年5月,职教社在北京召开社员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规定职教社以兴办职业教育事业和研究职业教育理论为基本任务。伞议选举胡厥文为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孙起孟、王艮仲为副理事长。
庐山军官训练团1933年7~9月中国国民党在江西省庐山举办的训练中初级军事干部的组织。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军官训练团。1930~1932年﹐国民党军队在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的战争中屡遭失败﹐蒋介石认为是各部队的中初级军官武德﹑武学尚欠深造所致﹐遂决定在江西省庐山举办军官训练团﹐以图提高部队对红军的战斗力。庐山军官训练团由蒋介石亲自领导﹐以陈诚为团长﹐罗卓英﹑刘绍先﹑柳善分任团副﹐杨杰任总教官﹐并聘请德国军官为教官和顾问。团以下按营﹑连﹑排编制﹐营长特调各部队师﹑旅长充任﹐连长由团长充任﹐连长以下干部从受训军官中选任。该团1933年7月18日正式开学﹐9月18日结束﹐先后举办三期﹐每期半个月左右﹐共轮训七千六百余人。中国国民党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三十余师和其它一些军事单位团以下﹑排以上军官几乎全部参加了训练。课程设有政治﹑战术﹑射击﹑筑城﹑通讯﹑卫生等。政治课主要进行反共宣传和封建法西斯主义教育。军事课除讲授一般理论外﹐野外演习占整个训练时间的大部分。毕业时发给文凭﹐并赠予蒋介石照片一张和刻有“成功成仁﹐蒋中正赠”字样的“军人魂”短剑一把﹐以示宠信。训练团实施蒋介石“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方针﹐开了南京国民政府大规模训练军事干部的先声。
“改订新约运动”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 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它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列强用条约的形式,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交涉,由于列强借故拖延,双方迟迟不能签约。1929年,国民政府实施新税则,不敢大幅度提高进口税。因为在列强与中国签订的关税新约里,规定中国税率不得超过1925年列强关税会议所定的税率,也就是说中国无权自定关税。而且中国海关的主要职位仍为外国人盘踞,总税务司也仍由英国人担任,外籍高级职员达1000多人,中国高级职员不过百余人。
19#
lxna 发表于 06-7-5 18:08:1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真的是太谢谢你了!!资料好棒!! ^_^
20#
huayihuang 发表于 06-8-29 09:36: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啊   谢谢南开大学06年历史系报录比
院(系、所)  专业           报考人数        录取人数

历史学院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11        2
历史学院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30        3
历史学院        历史地理学———    4     0
历史学院        历史文献学———        18        5
历史学院        专门史———        11        3
历史学院        中国古代史———        86        17
历史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        101        15
历史学院        世界史———        124        16
历史学院        美国学———        4        0
免费考研网www.freekaoya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8 13:01 , Processed in 0.11164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