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硬盘里历史学资料

[复制链接]
71#
好好爱 发表于 11-11-15 19:13:50 | 只看该作者
百家人新品暖霸王双层羊毛竹炭黄金甲保暖内衣套装男女
72#
好好爱 发表于 11-11-15 19:14:14 | 只看该作者
发错了,谢谢啊
73#
hnzjjsgh 发表于 11-11-15 23:36:07 | 只看该作者
1、选择类题型:


本帖隐藏的内容
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的特点,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再辅之以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能否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象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认真审题,对选择题尤其重要。

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其具体要求是:明确题目结构、搞清时空范围、搞清基本题型、推敲备选项、明确理论观点、明确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2、名词解释类题型:


本帖隐藏的内容
具体看来,历史名词解释可分为七类,即关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政策与制度、文献与著作、政治组织、历史地理和历史专用名词等的要求。如,关于历史事件,就要要求答出“人、地、时、事”。如“雅尔塔会议”,它的答案就是: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邱吉尔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和决定了:(1)彻底战胜德国和处理战后德国的原则;(2)战后建立联合国;(3)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3、简答类题型:


本帖隐藏的内容
如“简述北魏时期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要求考生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能有针对性地把应答的内容用简明的文字表述出来。如本题则要求答出:“439年,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方各游牧民族学会了先进的农业技术,逐渐转为农业居民;汉族人民也学到了兄弟民族的畜牧业经验。孝文帝进行了改革:颁布和实行均田令,使经济恢复和发展起来;迁都洛阳;要鲜卑贵族用汉姓、穿汉服、学汉话、与汉族通婚,并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北魏末年,北部边镇各族军民和河北各族人民先后起义。起义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战斗情谊,加速了各族人民的大融合。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这种题目,对考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它既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如何,又考查了考生的概括能力。

叙述题一般要求,把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事迹,按时间顺序,将主要的史实,简明扼要地叙述出来,并要突出它的中心点。这类问题的基本形式是“试述某个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或者“某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影响”。答案要针对所要问的内容,摆出史实,分项作答,观点鲜明,条理清楚,文字力求简炼准确,防止空洞的议论。

例如:试述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内容及作用

背景:1、西汉处于处于长期战争之后,社会十分贫困。2、刘邦及其功臣们都参加过秦末农民战争,亲眼看到农民战争推翻秦朝统治的伟大力量,吸取了秦亡的教训。

内容:①高祖刘邦,采取陆贾的建议,实行宽舒的政策,让农民有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措施有: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让逃亡的人回家恢复田宅;释放卖身为奴的人为自由人;减轻田租,十五税一。②高祖以后几代皇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遵守萧何制定的章程,注意让农民有生产时间。③文帝、景帝时,重视农业。奖励努力种田的人,两次减轻田租,提倡节俭,减轻刑罚。史称“文景之治”。

作用:休养生息政策推行六、七十年,农民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中生活和生产。人口增殖了,社会经济发展了,国家也富强了。

这题的中心点是,休养生息政策促进社会生产发展,是进步的。


4、分析类题型:


本帖隐藏的内容
分析题是运用史实说明一定道理的题目,要求依据题意,通过史实进行分析,说清道理,得出结论。它的基本形式是“简述某个历史事件,分析它的特点、性质、作用、影响或成功、失败等”或者“以某个或某几个历史事件为例,说明某个道理”。这类题目一般比叙述题难度大,不仅要掌握史实,而且要用史实来说明道理。在说理上,要求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直到得出结论。回答分析题时,要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内在联系,并且对历史事件须有较深刻的理解。如果仅仅是单纯的记忆,是难以答好这类问题的。

例如“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分析说明的中心问题是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故应从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去分析说明,这些都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条件,从而得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结论。

再如:要求通过对具体历史问题的分析,来说明某个问题。这就要把一个问题分为几个重要的方面,或是分为几个阶段,来逐项分析说明。如:“从鸦片战争前后政治、经济的变化,分析我国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要答好这样的问题,除了一般的审题及组织答案的要求外,重要的条件是要搞清历史概念。历史概念错了,或是模糊不清,问题就答不好。就这个题目来说,考生必须了解: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才能有针对性地、准确地回答。


5、比较类题型:


本帖隐藏的内容
比较题是要求考生,按题目的要求把两个(或几个)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进行比较,来说明某一问题。

比较题,可分为类比和对比。类比题即揭示同类现象的异同,如“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性质有何异同”(类比)。对比题即指出不同现象的本质区别,并从比较中来说明某一问题或引出新的论断或结论,例如“对比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对比),可从事件的领导者;对待革命、对待敌人的态度;在革命中表现;在文化思想方面等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的结论。

解比较题的步骤:

(1)首先,弄清楚比较的范围,要比较哪些项目,比较的目的。最简要说明异同,还是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以说明某种观点(即比较论证题)。

(2)寻找可供比较的项目。如题目为局部比较题,指导学生按照题目规定的比较项目去解答;如题目为全面比较题则指导深入到事件的全过程和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去寻找可供比较的项目。从全过程(即纵向比较)来讲,可比较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从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即横向比较)来讲,可比较领导者、动力、方式、措施、性质、特点,等等。

(3)解答时,特别是解答比较问答题时要逐项分开比较,即原因跟原因比,性质跟性质比,领导者跟领导者比,方式跟方式,土地政策跟土地政策比,政体跟政体比等。不要把参加比较的两个或多个事件的内容各自分开罗列,而不进行逐点比较。

(4)注意深层次内容的比较。在复习中,要注意对相关内容瞻前顾后,做深入、本质的比较。如解答“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为什么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而美国却实行罗斯福新政”一题时,不能仅比较两国在该次危机时的有关史实,还要从两国的国情去比较,比较两国的历史传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宪法条文、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两国的影响、经济实力、阶段斗争状况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说明其不同的真正原因。

(5)注意比较的目的。如遇到比较论证题,要按照论证的内容去思考比较项目。能说明该论点的就答,不能说明该论点的就不要答。罗列完比较的项目后,最后要明确写出结论。

(6)对一些题目未明确提供结论的比较论证题,要通过分析比较,最后作出高度概括的结论。如比较法国资产阶级在18世纪晚期革命,1848年革命和1871年革命中的态度,说明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作用。题目未明确提供要论证的结论,但解答时,在比较了资产阶级在这三次革命中的态度后,最后要加上结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了反封建的进步作用,但是随着其统治的确立、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性日益减弱,并逐渐走向反动。”


6、综合类题型:


本帖隐藏的内容
综合题是围绕某一个中心,把散见在各个历史时期同一性质的事件归纳在一起,或把某个历史人物在各个时期同一性质的事件归纳在一起,进行综合叙述,以窥见其全貌。例如,“秦、隋、元三个朝代各在哪一年实现统一?这些统一各有什么重大意义?并分别说明这三个朝代统治时间较短的原因”。这道题有三问,第一问是三个朝代实现统一的年代,第二问要求分别回答三次统一的意义,第三问是重点答问,要求回答三个朝代灭亡的原因。答案内容分散在“秦的暴政”、“隋炀帝的暴政”、“元朝的社会矛盾”的子目里,通过综合归纳进行分点作答。

回答综合题时,应该注意两点:(1)思路要开扩,前后左右、正面反面都要想到,力求全面。往往一件史实就是一个要点,每个要点不要答的很细,过细了考试时间不允许。应该粗到什么程度呢?这要根据题目要求回答的历史事件的多少而定。要答的事件较少,如三、四件,那么每个事件就要答得稍细一些,如五、六件以上,那么每个事件就要答得粗一些。(2)正式答题前,应该拟一个简单的题纲(或打个腹稿)。提纲可以按历史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也可以按史实的性质或分类去排列,如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文化方面等。提纲要写得简明,以能提醒自己答题为原则,那怕是几个字都行。


7、评述类题型:


本帖隐藏的内容
评述题是指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介绍叙述、分析、综合等,说明或论证某一观点,或者对人物、事件给予一定的评论。它主要是考察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其步骤先叙述史实,再进行评论。例如评述拿破仑的对内外政策,就要通过对拿破仑的对内、对外政策史实的叙述,揭示其实质,并评述其反动性、历史作用、客观作用等。

评述的特点是:①题目往往分为两问,前一问多问历史事实,属于叙述或归纳题,后一问多是评论或认识。②评论部分的答案,有的在课本上比较明确,有的则很不明确,需要通过自己思考去回答。③这类题目的形式,一般采用对某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述,说明某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作用,对某历史事件结合当前形势,谈你的认识等。

回答评述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回答前一问的有关历史人物或事件,要象回答叙述题、归纳题一样,先列出简要提纲。这是后一问评论的基础。②回答评论部分要以平时所学的政治理论为指导,从第一问的历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得出必然的结论,这就是“史论结合”。③评论要求全面,功与过、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要全面估价。有些问题还要注意从正反两面去论述。谈认识时,要抓住要害,不要面面俱到。如“谈谈你对收回香港问题的认识”一题:要抓住“应该收回、必须收回”这个中心去答,不必在收回的策略问题上发表认识,如对实行何种政治制度、怎样对待外国奖金和侨民等问题,都可不讲。


8、史料分析类题型:


本帖隐藏的内容
史料分析题是在与史实有密切联系的文献中,先取一段有代表性的文字或表格,让考生阅读分析后,回答所要求答的问题。这种题型能够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归纳分析和文学表达能力,而且必将对文献史料的引用,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回答此类题目,除了打好基础外,还应注意两点。

(1)认真阅读,理解史料。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首先要将史料弄明白。文科学生一般具有文言文、现代文阅读能力,但关键是认真。将原文不妨看个两三遍,对似懂非懂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再和有关古文知识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正确理解史料的目的。

(2)针对所问,归纳概括。理解史料原意后,就要根据题目要求来回答问题。这一步的关键是紧扣问题,语言简练,高度概括。根据普遍存在的重死记史料,不善于独立思考、归纳概括的实际情况,着力培养高度概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这样不仅能答好史料分析题,还有助于提高回答问题的能力。
74#
mile/sun 发表于 11-11-15 23:41:04 | 只看该作者
我是2013年考研学生,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
75#
一一bs 发表于 11-11-17 10:06:2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啊,谢谢!
76#
silence8811 发表于 11-11-17 12:42: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77#
北冰洋的世界 发表于 11-12-4 14:28:4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啊
78#
静静的/守候 发表于 12-3-2 13:38:33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其他资料吗
79#
虾米太太 发表于 12-3-11 12:49:47 | 只看该作者
我来顶哈!
80#
黎小由 发表于 12-3-11 20:26:2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呵,谢谢楼主啦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30 13:47 , Processed in 0.08812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