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教学参考书》 第十章(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凌心 发表于 06-7-14 21:0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名:《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教学参考书》
主编:童庆炳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次:2005年第3版
说明:用于学习和研究,请随意传播!



※※※※※※※※※※※※※※※※※※※※※※※※※※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一、内容提要
    1.关于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本文层次是在西方本文层次论启发之下,立足于中国古典本文层次论建立的结构之学。它从文学作品的本文共性入手,由表及里地把本文分为言、象、意三个层次,即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文学话语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具体语言审美系统,细分还有语音、词汇、语法等诸多审美侧面,是文学音韵学和文学修辞学要研究的内容。文艺学作为一门文学概论课,在这里只能略而不论,而把重点放在吸收西方形式主义美学的重要成果,弄清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区别,以补过去教材之不足。文学形象层面是由文学话语层面形成的由语象——单个形象和整体形象构成的多彩的形象系统和感性世界。而单个形象和整体形象才是作家审美理想的寄托和艺术创造的重点。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我们重点介绍了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这里的“文学形象”主要是就出现在形象层面上的单个形象和整体形象而言的。文学意蕴层面,是本文的更深一层的结构。这里分析的三个层面,在有些作品中是逐层深入的,而在另一些作品中又是有所侧重的,并且,文学意韵呈现的方式的次序也是复杂多变的。虽然就最常见的呈现方式而言一般表现为审美意韵层、历史(社会生话)意韵和哲理意韵层,如《水浒传》、李商隐《乐游原》等。而许多作品的呈现方式可以有自己的层次,如《三国演义》中首先呈现的可以是历史意韵层,其次才是审美的意韵,最后才会出现哲理意韵层。同时.文学意韵的呈现,不仅可以出现次序上的不同,而且,还有超越常规的单纯化和复杂化两种极端的形式。例如,仅仅具有审美意韵一个层次的抒情诗是大量存在的,这种文学意韵的单纯化现象,同样可以出现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而在另一个极端上,文学意韵的复杂化现象也大量存在。如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就是这样。就《西游记》而言,首先扑入人们视野的必然是童话美(按,审美意韵的一种)层次;其次是宗教神话意韵;再深入一步便会发现它所概括历史和社会生活意韵无比深刻;再进一步便会发现此书还隐藏着反宗教思想,或者说是对宗教的解构与嘲弄;最终使人陷入了终极关怀的哲理意蕴层。所以,要充分注意到文学意韵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不可一概而论。

    2.关于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形象有三种理想形态。在20世纪60年代编写的教材中,只讲一种理想形态,即典型;在80年代编写的教材中,一般加上了意境;本书采用了90年代的最新研究成果,又加上了意象。这是人类审美理想多样性在文学形象创造上的反映。典型、意境和意象都是被古今中外文学现象所证实的、教前人发现并论述的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都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本书的典型论,继承了以往教材的优点,又采取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重点揭示了典型的美学特征。马克思极为重视的性格描写的特征性,就是典型性格的生命所在,可视为典型的第一个美学特征。而性格所表现的艺术魅力,则体现了更高的美学要求。艺术魅力首先表现为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既血肉丰满而又灵光四射。他(她)们的性格丰富多彩性往往达到了难以概括、无法穷尽的地步,如下文脂砚斋对宝玉性格的描述。教材虽然想从三个方面概括林黛玉的性格的丰富多彩性,但其实这只是理论家的一种努力,离真正的林黛玉还差得远呢;要真正了解这个人物,只有去读作品本身。典型人物作为所呈现的每个性格侧面,都是一个活的灵魂的天然气韵与魅力的表现,所以典型总是灵光四射的,因而也是魅力无穷的。其次,艺术魅力还表现在“灵魂的深度”上。有魅力的灵魂总是有深度的灵魂。而“灵魂的深度”首先表现为人性的深度;其次表现为体现历史真实的深度和作家人格的深度,以及它所体现人类理想的深度,这种“理想的深度”既可以通过正面的塑造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批判性的塑造来体现。关于“灵魂的深度”问题,理论界一向关注较少,这个问题有着极为丰富的理论内涵,可视为理解的难点。可以参照黑格尔《美学》第1卷反复体会,把握典型形象的这一美学特征。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恩格斯提出的重要命题。它对怎样塑造典型人物,限制典型概念的泛化,和保证“现实主义历史”的尺度,都是极为科学的,是应当理解和掌握的理论内容。
    本书的意境论,重点在揭示意境的抒情本质和意境的基本特征,要把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命题结合具体作品落到实处。除了古代作品而外,应通过分析现当代作品和外国作品揭示意境概念的普遍涵盖力。
    本书的意象论,主要讲的是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由于目前学界意象观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因此,对意象的各种理解要作适当地辨析。意象本是中国古典文论首创的审美范畴。它的本义是“表意之象”,由于人类20世纪现代派文学艺术普遍的象征化和哲理化倾向,这就给中国古代审美意象论复活和新生提供了契机。而且当西方现代派文学被新的文学流派所代替并融进历史的时候,文学理论却没有找到适当的概念去概括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这时,我们从对中国古代文论的清理中把意象的古义发掘出来,正好能合理地概括上述现象。这并非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人类文学艺术发展的共性和它自身规律的一种反映。正如某些西方学者指出的那样,现代派文学艺术是对人类早期艺术的“回归”。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这并非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螺旋形上升。同时,当典型、意境和意象所构成的独立互补、鼎足而立的艺术至境结构被揭示出来时,这不仅是对人类审美理想多样性、艺术形式多样性和艺术本质多元性的一种理论上的肯定,而且也会引起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的变革。关于文学意象一节,重点在两个部分:一是明确我国意象概念的古义;二是结合具体作品理解意象的基本特征,最好在同典型、意境的对比中理解这些特征。
20#
keranfeng 发表于 12-4-20 15:59: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19#
danna.chen2 发表于 11-10-11 16:17:58 | 只看该作者
整理的很详细,是不是边整理边加强记忆呢?这样的效果似乎也不错,收下了
18#
布衣summer 发表于 11-3-5 16:51:5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论文?
17#
被用了的wowowo 发表于 08-8-24 18:05:32 | 只看该作者
可惜啊,只有一章的内容
16#
sunlc 发表于 08-6-9 15:57:58 | 只看该作者
网络平台里有全书的答案
15#
考研论坛 发表于 08-3-22 20:45: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啦~

谢谢楼主啦~
14#
行歌不记流年 发表于 08-3-16 16:3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去好好研究研究:)

先谢谢了:)
13#
晨fallin米 发表于 07-11-17 21:28: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拉[s:9]
12#
guman 发表于 07-10-3 05:16:48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啊,真感谢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4-12 13:16 , Processed in 1.38113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